51卷第4期  
024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Vol51ꢁNo4  
ꢂSocialSciencesEditionꢃ  
Julyꢁ2024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综述  
钟秋波  
2
024421日上午,由四川省共同富裕研究智库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主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  
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学术厅举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  
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唐文金,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勇教授,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  
革办副主任古智猛,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国家级智库专家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汤继强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全球前沿科学与艺术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玉荣研究员,四川省农村研究中心四川省委首  
批新型智库专家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张社梅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文涛,四川  
省晏阳初研究会四川共同富裕研究智库的专家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主持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致开幕词,唐文金主任曾勇教授汤继强教  
王玉荣研究员张社梅教授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主旨演讲,汪明义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唐文金在题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的重要关系的报告中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技  
术系统要素系统和产业系统入手,切实把握好若干重大关系一是着眼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把握好科技创新和产业  
创新的关系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推动成果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  
转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二是着眼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把握好新型要素和一般要素的关系,做好要  
素文章第一,做好的文章,实施人才战略,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第二,做好的文章,壮大数字经济,变数据  
资源为数据资本第三,做好的文章,加快设备更新,变一般装备为先进工具第四,做好的文章,即挖掘材料  
价值,变原料供给为精深加工三是着眼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把握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不等于落  
后产业,只要加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其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就能实现老树发新芽”,这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力量对传统产业,要在改造提升上发力;对新兴产业,要在培育壮大上深耕。  
曾勇构建高水平科教融汇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探索的报告中指出,科教融汇具有天然的耦合性,这是科教融  
的内在逻辑高水平科教融汇是链接教育科技人才的船与桥”,是更好地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创新  
工程教育的应然选择针对目前科教融汇存在配合松散深度协同难题,大规模整体实施难题,学生好奇心激发难题,  
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将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有组织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一流  
教学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等有组织的人才培养优势,形成高水平科教融汇新范式。  
首先,为解决科教融汇存在的配合松散深度协同难题,应主动设计,构建高水平科研支撑的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  
其次,为解决科教融汇存在的大规模整体实施难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整体的创新创造能力再次,为解  
决科教融汇存在的学生好奇心激发难题,应创新机制,为具有独特禀赋的学生创造广阔空间。  
汤继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全体  
人民共创日益发达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共享日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新时代共同富裕承载着全体人民幸福美好  
生活的新期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  
美好愿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一方面,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选择;另一方面,中国式现  
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  
供了强大动力,实现共同富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逻辑共契  
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一是要弥合科技发展的不平衡,站稳共同富裕的价值立场;二是要培养劳动者创新  
作者简介:钟秋波,,广西武宣人,经济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审,E-mailꢄ164847063@qqcom。  
192  
钟秋波ꢅ“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综述  
意识提升劳动者劳动能力强化劳动者担当奉献,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壮大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三是规范和引导资本  
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完善共同富裕的共享机制。  
王玉荣以新质生产力之矛攻小院高墙之盾的报告中指出,东升西降的时代背景下,美国面临工业基础  
被掏空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形成的新的国际宏观环境气候危机和能源转型应对美国社会的不平等四项挑战,因此  
采取了对华科技防御的小院高墙策略,这是新质生产力提出的国际背景目前,中美科技的差距体现在:信息技术尤  
其是在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中国在芯片制造技术方面相对薄弱,芯  
片自给率较低,制造技术相对落后;中美之间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在医疗技术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但  
与美国相比还有差距;中国工业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  
打造面向2035、2050新质生产力之矛以应对小院高墙科技防御策略:一是实行国家重商主义,构造科技创新的物质  
基础;二是实行科技创新,形成新兴产业链,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三是培育世界一流人才,促进科技发展;四是打造一流  
产业集群,加强国际合作;五是打造世界一流风险投资生态圈,调动人的积极性,将知识产权和物质产权结合起来;六是  
主动对照高标准经贸协定的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实行制度性开放;七是努力实现国际  
规则制定权,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打造独立于美国之外的政治经济和科技体系,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张社梅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与路径的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大国农业强国迈  
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形势紧迫这表现在大宗农产品高成本高进口高库存高价格低效益  
四高一低特征明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现有农产品供给和农业功能开发严重滞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严  
因此,迫切需要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农业的质  
效益和竞争力一是以优化农业人才队伍结构为核心,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在农业科研领域,积极培育高层次创新  
型人才及团队,大力实施中青年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在农业生产领域,培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农业劳动力,搭建整体化的  
教育培训体系,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数字素养二是以加速高新技术应用迭代为核心,创新智能化劳动工具科学部  
署动植物育种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农业未来产业;加快农业数字化产品供给瞄准产业  
关键环节率先实践,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要素导入三是以推进绿色低碳化转型为核心,完善质优农产品供给提  
高田间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农业数字化产业托管农业定制农业等农  
业新产业新业态四是以适应区域应用场景为核心,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在不同区域场景,推进优势农产品  
产区规模化的科技供求对接,推进传统农业产区分散农户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进程。  
汪明义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这是高校作  
为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汇聚重要阵地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由此出发,还有四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其一,关  
于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什么样的新型生产关系才能适应新质生产力?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  
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具有哪些全新的特征?其二,关于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如今,中国式现代化已  
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质的阶段,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新动能的时代呼唤?特别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  
量发展,需要哪些核心要素?需要什么体系的重要载体?需要什么水平的基础支撑?等等其三,关于新质生产力赋  
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需要哪些生产要素的通力配合?共同富裕的全民性全面性共建  
性和共享性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解决?新质生产力高效赋能共同富裕,既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也能够确保共同富裕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那么,制约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堵点卡点问题有哪些?其四,关  
于大学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校与新质生产力如何相  
互支撑?高校作为以知识创造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以知识传播培育时代新人和以知识应用引领社会的特殊社会组织,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大背景下,各高校自身的大学文化和办学理念应赋予什么新的内涵与价值?  
各级干部的管理服务绩效评价的机制应如何完善与创新?教师的教学科研模式应如何创新与改革?学生的个性与潜  
能应如何彰显与激发?这不仅是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系统工程,更是在勇担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中实  
现教育强国的担当作为要解答这些问题与困惑,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的基础上,首先  
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后,就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最终,要落脚到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上特别是在支撑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过  
程中,高校有何作为,如何作为?这就需要明确目标要求,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合点,进而厘清实践路径。  
[责任编辑:罗银科]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