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丹ꢄ王恬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端论坛综述
层面改革,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关注高素质的劳动者、高技术的劳动资
料和高效能的劳动对象三个核心要素:进一步为高素质劳动者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环境,进
一步为高技术劳动资料的产生和革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广阔空间,进一步为高效能劳动对象的迭代和更新
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保障。此外,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也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宋冬林指
出,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
系,加强党的领导,消除体制上的障碍、机制上的根源和政策上的顾虑,以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因此,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其在
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林木西认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培育和形成新质
生产力的关键。为此,必须从五个方面着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一,要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
融和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为产业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第二,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第三,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确保关键技术和产业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第四,特别强调实
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强化经济的基础和主体;最后,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产业体系,确保产业链
的全面和高端发展。当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
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
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全面提升我国产业体系的
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
张辉概括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则。首先,要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
新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起主导作用,要协调解决生产力平衡发展和优化布局问题,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
产力,离不开全球资源的汇聚,根本上要推动社会共同富裕。其次,要遵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各地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承担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任,发挥统一大市场所形成的科学分工和高效互联,充分发挥
优势,畅通经济循环。最后,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包括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蒋永穆从因地制
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原则出发,探讨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体现和路径选择。
蒋永穆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的一贯坚持,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
科学认识,更是对中国当前发展实际的深切把握。从要素组合看,因地制宜体现为针对不同要素存量配比不
同的要素组合;从产业结构看,因地制宜体现为针对不同产业属性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从地区发展看,因地
制宜体现为针对不同地区优势规划不同的发展路径;从发展阶段看,因地制宜体现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调整
不同的发展侧重。此外,蒋永穆还提出了实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个路径选择。一是加强顶层设
计。从系统思维出发,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现实情况,立足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培育
的比较优势,统筹制定时点统一、时序各异的全局性推进计划,联动制定特点鲜明、贴合实际的差异化发展策
略,通力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总体布局,实现新质生产力在区域间的错位协同发展。二是注重产
业协同。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同时,同步推
进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借力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激发传统产业的焕新活力,巩固传统产业的领先地
位。三是把握先立后破。各地区必须先确立好明晰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
系,健全统筹协调又灵活可调的制度安排,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前置保障的基础上,逐步破除旧的制约
因素,逐个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确保发展的平稳性和连贯性,避免急于求成或“一刀切”的简单
做法。四是防止一哄而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各地区在推进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
头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避免泡沫化和重复化。
四ꢄ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周文认为,高质量发展强调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依靠关键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
其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必须是新质生产力。同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抢占发展制高点,通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