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云ꢄ何延雕ꢄ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内涵、实践与意义
所提出的农业“第一个飞跃”密不可分。因其与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客观规律、发展需求的高度契合,“第一
个飞跃”对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作用是长时期的,也是全方位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农业充分
发挥了支持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农业本身的现代化创造了历史条件。
从国家层面看,“第一个飞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对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合理布局、城乡统筹发展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个飞跃”调整了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农民对生产
要素的自由配置,通过多种经营的发展、劳动力解放与转移等方式促进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根据第七次人
口普查,我国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3.89%,总人口较1982年增加4亿,若按统一的人口增长率测算,改革
开放以来有6亿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劳动力的有效补充,这得益于“第一个飞跃”的发
展对劳动力的不断解放①。仅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来看,“第一个飞跃”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广泛调动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市场化改革后经济作物产量增加、多种经营得到发展,为化学工业、材料工业等
重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轻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也提高了各地区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在这中
间,由于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依旧存在,客观上保持着“农业支持工业”的局面。
尽管21世纪以来国家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对农业进行保护和支持,但“第一个飞跃”仍以生产资料
的赋权授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国家对农业的建设投入。而从商品经济整体来看,农村居
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意味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扩大内需
的市场贡献。
从社会层面看,“第一个飞跃”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极大地推动了
中国的脱贫减贫事业。邓小平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
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②“第一个飞跃”的实践起源于这种贫困与落后,其目标正是为了
改变这种贫困与落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确立起来的几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
170亿公斤,
棉花总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农民收入平均每年增加37元,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③。
003年,胡锦涛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2
解决了十二亿多人的吃穿问题。”④进入21世纪,一方面,“第一个飞跃”向“第二个飞跃”过渡,土地流转加
快,农民在劳动力转移中获取到更丰厚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良种推广,农业生产的效率与
效益得到提高,不少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多种经营方面采取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形式,在粮食生
产上通过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实现自给自足,后者起着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2020年底,全国
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既明确要“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
定、顺利延包”,使农民能够从土地经营或流转中获得收益,又强调“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把握
好度”,不能不切实际地追求规模经营⑤,这意味着“第一个飞跃”还将继续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中起基础性
作用。
8
从农业自身看,“第一个飞跃”指导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劳动者的经
营管理能力大幅提高,为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创造了历史条件。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指明了
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第一个飞跃”向“第二个飞跃”的过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实现
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一转变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为改善生产条
件、实现增产增收作出了许多努力。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资数量更多、周期更
长。1978年,记者采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山东马坊村,“没有牛耕地,就用人拉犁,没有犁,就用铁锨挖。
趴窝两年多的抽水机仅一天就转开了,瘫在地上的老牛也吃上豆面拌草,庄户人像伺候宝贝孙子似的为老牛
①
②
③
④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版,第7页。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5页。
李锦《大转折的瞬间:目击中国农村改革》,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1、262页。
胡锦涛《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月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第113页。
ꢀ
⑤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第14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