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生产总值(GDP)年均0.9%的增长率①。“双碳”发展战略在需求侧影响的核心是扩大内需,拉动有效投资水
平,对供给侧影响的核心在于产品生产中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常态化②。绿色产品生产越多,绿色产品种类不
断增加,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多,新的消费模式逐渐形成,会进而推动我国消费层级的绿色化提升,
促使我国人民的消费方式向绿色、低碳、健康化转变。绿色供给与绿色投资直接相关,如果投资者以绿色消费为
导向,就会将更多资金从传统行业中抽出来,转而为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资金支持。“双碳”发展战略
属于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政府如果注重对绿色尖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绿色尖端技术的应用就会增加投资者投
资信心,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绿色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双碳”发展战略可以拉动清洁能源投
资,替代传统能源投资。
短期来看,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限制,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一定约束性作用。基于国家信息中心“经
济—能源—环境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受碳达峰目标影响,2021ꢇ203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
ꢀ
ꢀ
速会下降约0.6个百分点,并且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峰时峰值越高,后期减排压力越大,对经济增速影响越大③。
虽然达峰时间越早,达峰峰值就越低,达峰后碳中和的压力就越小,但是达峰时间越早,前期对经济的约束力就更
强,短期内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冲击就更大,并且达峰时间越早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改善的压力更大,要求短期
内研发出新技术。如果短期内绿色低碳技术没有关键性突破,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带来的新优势没有形成,碳排放
量依旧很大,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会更大,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不同的达峰时间和达峰方式对于经济增长的
影响程度不同,但要在短期内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增长。在“双碳”发展战略
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做好短期稳定和长期发展相兼顾,以稳中有进方式推动“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从中观层面看,倒逼行业技术革新与增大行业转型风险
“双碳”发展战略会倒逼行业技术革新,一方面是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碳中和技术、碳吸收技术或将取得长足
进步。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等开展技术创新,重点加强低碳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等减排的关键技术
研发,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运输、封存等末端减排关键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新型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零
碳电力技术,开发废物循环利用、能量回收利用等燃料替代技术。《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ꢇ2030
年)》提出,“围绕碳中和愿景下对负碳技术的研发需求,着力提升负碳技术创新能力,大力研发碳捕获、利用与封
存技术(CCUS)、碳汇核算与监测技术、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④。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电气化相关的战略性新
兴产业或取得一定的技术突破。在“双碳”发展战略背景下,新能源开发成为重要任务,减少碳排放成为主要目
标,在这一目标下,会逼迫传统行业进行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新兴产
业崛起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双碳”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做好金融服务既
是金融机构落实国家战略决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使自身业务成功转型、经营方式有效转
变的必然选择。在“双碳”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碳行业预期风险或会上升,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行业
面临转型问题,我国能源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领域经营成本上升,企业均需向绿色低碳转型,这种
转型带来的风险可能向金融行业传导。高碳行业银行贷款金额巨大,如高碳行业面临转型问题,企业经营风险加
大,这种经营风险会波及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以减碳降碳为主线,开展绿色产业重点领域
的信贷业务,增加绿色金融资金投入,在信贷金额、贷款定价、考核评价等环节对绿色产业进行倾斜,激发绿色金
融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数字技术赋能绿色金融的能力。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发展迅
速,但数字货币的碳排放量与传统的黄金开采相比较,比特币挖矿的耗电量、碳足迹均高于黄金开采⑤,这表明发
展绿色金融应在融资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
①
②
③
闫衍等《双碳目标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及其风险挑战》,《金融理论探索》2022年第2期,第13页。
徐政、左晟吉、丁守海《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经济学家》2021年第11期,第66、67页。
张世国、贾红强、刘明《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双目标”不同方案的经济效应分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第8
页。
④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ꢇ2030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2年8月18日发布,2024年8月4日访问,httpsꢆꢅꢅwww
ncstigovcnꢅzcfgꢅzcwjꢅ202208ꢅt20220818_94202html。
蒋万胜、朱晓兰《数字货币的能源消耗及其经济效益的比较性研究》,《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第11页。
⑤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