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卷第月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29?;96@9.#)**+  
)**+  
+
,%-./0&%12345-0/(%.60&7/389.:3;<!2%430&2439/49:=>3;3%/"  
儒家的财富观  
周 桂 钿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
北京A**BG#"  
!
!
!
!!  
摘要儒家重视富要求以正当的方式致富  
要用正当礼仪引导群众发财  
反对平均主义同时也反对贫富差别扩大  
反对敛财盘剥人民官营企业弊多于利  
儒家财富观官营企业  
!
"
"
特别强调富裕以后要进行教育  
当政者要允许一部分人通过正当劳动发财  
要利用政权进行调均实现第二次分配  
!
!
财富观教育  
要按不同的地位获取  
政府要将财富藏  
"
要从当官开始  
!
官的不要想发财  
"
!
"
适当的报酬  
于人民中间  
关键词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Y)))!文献标志码!E!文章编号!A***F#!A#$)**+%*#F**#+F*B  
#
&
2
#
#
!
!
钱多了  
如何看待财富  
就是如何赚钱和花 的  
也有很多人为此感 财富的基本看法  
财富越多  
孔子的评价也越高  
说明孔子是支持富裕  
反映了孔子对  
儒家主张推己及人自己喜欢富  
#
孔子有共同富裕  
如何发财致富  
应该说这是有很多讲究的  
到困惑 我想中国古代儒家的财富观 让人民也富起来  
有所启示可供我们参考 因此我就整理儒家的财 的思想  
于是#(恭喜发财)成为社会通行语#(招财  
富观向大家作一介绍和评述  
进宝)'(升官发财)'(发财致富)#这些平民所企盼  
财富是什么  
古代儒家说成富  
家论财富者甚多今人仍常有新见  
古人没有完全解决今人也还论不清楚  
再论的必要 当然也不是这一论就可以定乾坤  
没有别人说话的余地了 我以为富也将和爱情一 也  
是一切思想家不断探讨的永恒课题 秋繁露  
论语 子路篇 需要利也是与生俱来的本性  
不能去掉民众的欲利之心  
刚 民欲利不要超过  
引来很多麻烦  
也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  
2
如何运用财富  
2
#
赞美富裕的  
#
认为财富是美好的  
#
2
#
#
&
#
&
#
也许对我们 也要让大家都富  
#
#
#
&
#
&
"
#
&
!
$
#
都离不开一个  
有些儒家认为好义与欲利是人生来就有的天  
&如荀子说.(义与利者#  
也是必需的 人之所两有  
#
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  
(
)
&
财富  
#
#
也称  
(
)&中国历代儒  
#
#
&
可见  
#
这个问 性  
因此有 也  
就 其好义也&)!,荀子1大略-"董仲舒也说.(天之生人  
使之生义与利 利以养其体 春  
# & #  
义以养其心&)!,  
#
#
#
#
&
'
&
#
#
&
#
#
&
1身之养重于义-"利是养身体所必需的#  
是正当的即使圣人也  
# #  
不过圣人可以教育人  
就可能破坏人  
其结果可能丧失更多的利  
儒家主张重  
大于利而厚  
,
1
-
./苟合矣&0少有  
.(子谓卫公子荆  
#
善居室  
&
始有  
#
#
./苟完矣&0富有  
#
.
&
#
/
苟美矣&0)孔子说卫国的公子荆善于管理家业  
孔子就说.(差不多合格了&)稍微增加 际关系  
孔子又说.(这就比较完备了&)当他富裕 为了社会和谐  
&
(
)
(好利)$一旦超过#  
#
有一点财产  
一些财富  
的时候  
个字合是基本合格  
#
#
&
#
#
#
#
孔子就说.(这就很美好了&)  
'
'
美这三 义轻利 因此  
&
#
董仲舒说.(义之养生人  
#
.
#
完是比较完备  
#
美是相当美好  
&
于财也&)!,春秋繁露1身之养重于义-"正义对于人  
收稿日期!)**BFA*F)*  
周桂钿!A+C!%"#  
作者简介  
!
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
福建长乐人  
#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
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
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生来说  
有它的日子不好过  
未必好少了更难熬 它像药  
救人和睦家庭造福社会用得不当  
破坏家庭毒化社会 财富就是这样奇异的东 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财富有两面性它首先是美好的或者说它本身 孔子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  
是美好的另一面是被无知无德所歪曲了所利用 发不了财要发财首先要学好文化  
馁在其中矣学也  
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  
中说.(无岩处奇士 学习文化就是追求富裕的普通途径  
而长贫贱好语仁义 富是可求的也是不可求的  
亦足羞也&)没有特别高 来  
尚的品德喜欢讲仁义长期处于贫贱地位也是不 谋事在人从不可求的角度讲成事在天  
光彩的 财富是社会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其中包括客观  
总之儒家认为财富是好的但要加以分析一 条件与主观努力 而这综合因素古人不清楚将其  
是如何挣来的二是如何用的取之以道用之于义 归结为  
致富之路在何方 司马迁认为 穷乡寡  
财富是美好的人可以追求财富吗 孔子认为 妇礼抗万乘  
#
比财富更重要  
&
现代人的认识  
没它的日子更不好过  
用得对症  
就会糟蹋身 有养亲的问题以后  
.
财富是什 低  
#
他也去任职  
晋各国都来聘他任大臣  
家贫亲老者  
他就慎重选择国家  
不轻易许人  
#
这时他  
(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以  
2
#
$
多了 后  
#
'
'
# (  
这时他重其身  
#
&
#
#
可以治病 而轻其禄)&因此  
#
(
#
不择官而仕)#  
'
'
$
#
#
#
自己的身体  
西
'
'
&
#
&
&
#
#
#
认为从事农业生产  
#
#
#
'
$
#
&他说.(耕也  
&
$
#
禄在其中矣&)!,论语1卫灵公-"  
,
1
-
&
所以在儒家看  
从可求的角度讲  
#
能否求到  
之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命)&  
#
富是必要的  
!
$
&他说.( #  
#
2
#
#
名显天下)#就是由于富而受到秦始皇  
是人无法强 的表彰&,史记 .(无岩处奇士之行  
亦足羞也&)在和平环境中  
&
后代  
(
富贵在天)#富与贵都是由天命决定的  
#
1
货殖列传  
好语仁义  
不会挣钱长期贫贱  
-
#
求的  
如不可求  
求到富贵  
&
他说.(富而可求也  
#
虽执鞭之士  
#
吾亦为之  
&
而长贫贱  
#
#
#
#
从吾所好&)!,论语  
1
述而篇-"如果能够 谈仁义  
足羞的  
即使充 人概括儒家的致富思想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正道就是通过诚  
发财致富自然  
#
#
#
那是  
(
)
#
那么  
#
孔子愿意从事低贱的工作  
低贱不是卑鄙  
就可以按自己的愿望 实的劳动  
回也 是正当的  
回也不改其  
道 题上  
颜回的学问 次之  
孔子的学生就有不 牧业生产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致富  
的有端木赐即子贡 他不受命运的支配  
活动由于预测市场行情比较准确  
道德和学问都比端木赐强的颜回  
也不当官只是守在家里受穷  
颜回英年夭折的教训  
必要性  
屡空赐不受命  
!
当驾驭马车的车夫"&要注意  
.
&
如果 这个道就是正道  
#
不是歪门邪道  
&
自己的努力求不到富贵  
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贤哉  
德也高就是太穷了  
道德都不错就是太穷了  
听命运安排的  
#
那么  
#
#
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合理合法的  
如何发财致富还是有高低之分的  
司马迁有精彩的概括  
指生产  
生产致富是最好的  
典型 之间的必要环节包括小手工业  
从事商业 业服务业 通过这些加工转运  
#
赚了很多钱 而 是第二等的 最下等的是奸富通过不正当的手段  
不肯出去做生意 谋取暴利 古代有盗墓抢劫偷盗欺骗等现在小  
在贫病交加中英年早 的则有制造伪劣商品偷税漏税缺斤短两违法乱  
也说明财富的重要性与 纪等等大的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贩卖毒品倒卖  
军火盗卖文物古董等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通过歪  
先 门邪道损人利己危害社会而达到发财致富的  
卷一第一章 属于奸富发的都是不义之财 为了倡导正当发财  
曾子重其禄 反对奸富司马迁历数当时各地贤人怎么致富的  
楚迎以令尹晋迎 后人参考 他们有的开矿冶铁有的做鱼盐生意  
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 怀其宝 的从事长途运输贩卖粮食有的种果树养牲口  
窘其身而约其亲者不可 的在乱世抛金玉藏粮食他们皆非有爵邑俸禄弄  
不择地而息 家贫亲老者 因此富者必  
曾参开始为了养亲  
#
&
孔子说颜回.(贤哉  
#
<
#
&
#
#
#
人不堪其忧  
#
#
&
在这个问  
&他说.(本富为上#  
末富  
#
主要是农业生产和畜  
指生产与消费  
加工业商业运输  
倒卖的活动致富  
&
#
回也<)!,论语  
1
雍也篇-"颜回水平高  
#
#
#
#
缺乏的正是财富  
&
#
奸富最下&)  
#
#
&
当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孔子对他们两个作了比较.(回也其庶乎  
#
'
&
#
$
#
而货殖焉  
#
亿则屡中&)!,论语  
1
'
'
#
进篇-"孔子另一弟子曾参#,韩诗外传  
-
#
&
#
.(曾子仕于莒  
#
得粟三秉  
&
方是之时  
#
#
#
而轻其身  
以上卿  
&
亲没之后  
#
齐迎以相  
#
#
&
#
#
&
方是之时  
#
&
'
#
'
#
而迷其国者  
与语孝  
#
不可与语仁  
&
#
'
#
(
&
任重道远者  
#
&
#
不 法犯奸而富)#他们都有一些绝技招数  
#薪水很 用奇胜)&(富无经业)#指发财致富没有一定的行  
#
(
择官而仕&)意思是说  
#
"*  
!
周桂钿 儒家的财富观  
#
只要有奇术  
三百六十行  
三千业业业能致富  
为什么要富而后教  
论语 子路篇  
#
哪一个行业都能够发财致富  
&
俗话 给子孙财富  
世上 田产只要努力生产  
围平民一样的生活  
#
都是没有好处的  
&
疏广给子孙留一些  
能够过着与周  
以教化子  
1
.
#
行行出状元 同样也可以说  
&
.
#
#
足够供给衣食  
#
#
&
&
他又说.(吾既亡  
!
"
!
$
#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汉书 疏广传-"没有什  
,
1
-
.(子适卫  
冉有仆 子曰 么可以教育子孙只是不要再增加他们的罪过而引  
庶矣哉<0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20 ./富之&0 起人们的怨恨&  
曰 最近连续十几年评为世界首富的比  
./既富矣又何加焉20 ./教之&0)这段记载是非1  
盖茨将自己的#B*亿美元的财富全部捐给以他  
#
&
.
#
/
#
#
常重要的  
&
大意是  
.
孔子到卫国去  
#
他的弟子冉有为 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
不给自己的子女留一分钱这在  
孔子说.(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已经很多 中国先富起来的人群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少  
又该怎么办2)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 年儿童新闻出版社总社总编辑卢勤  
知心姐姐  
又问.(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2)孔子说.(对他们 张.(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要把孩子变成财富&)  
进行教化&)后人将其归纳为富而后教)&富而后教 的十大信条是  
#
他赶车  
&
#
!
"
#
(
.
认识孩子尊重孩子  
如果不进行教 孩子引领孩子开放孩子激励孩子  
护孩子  
#磨炼孩子&)***年前的疏广#C万里外的比  
掌握财富的富人却未必都是美好 尔 盖茨跟知心姐姐卢勤所见略同 关于这一  
# ( ) # <  
什么样的富人不美好呢 一是只富自己不富 留钱有  
不富人民的统治者 例如齐景公自己很富 何用  
没有做出什么好 渐渐被更多的富人所接受  
季氏 君子富起来后不能骄傲  
#
#
调动孩子帮助  
#
就是孔子儒学的重要思想  
&
富以后  
#
#
#
#
#
享受孩子保  
#
#
那就会堕落  
'
腐败  
富是美好的  
&
#
1
别人  
&
2
'
#
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  
#
'
&
.
#
2
子孙不如我  
#
留钱有何用2)这些明智的思想  
(
有马千驷)#但他不给人民办事  
#
&
#
所以当他死时#(民无德而称焉)!,论语  
-"#人民找不出他值得歌颂的道德 二是不义而 而无骄易)!,论语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
#
#
更不能骄横  
#
就是  
(
&
1
宪问篇-"&普通百姓一旦富起  
富的人  
论语  
于孔子来说  
哪些手段是不义的呢  
这些富人为  
富是双刃剑  
道德的人称为君子  
穷困却也不胡来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情操  
&
#
#
容易骄横  
#
因此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在富裕之后不至于骄横  
不能及时  
新富起来而又缺乏教育的人容易骄横为  
什么坏事都敢做严重危害社会 按孟子的说  
逸居而  
#
使他们  
!,  
1
述而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  
#
对 提高文化道德水平  
'
#
#
这就  
#
就像浮云那样虚无飘渺  
#
不增加什么乐 是  
(
富而后教)'(富而好礼)&如果富裕了  
#
&
2
孔子没有明说  
#
孟子称 给予教育  
有文 法  
#
(
为富不仁)&  
#
#
&
#
需要有文化  
'
道德相配合  
&
#
这种人就跟禽兽差不多即  
# .(饱食暖衣#  
'
&
孔子认为  
(
君子固穷)#虽然 无教  
#
则近于禽兽&)!,孟子1滕文公上-"富裕以后  
#
#
#
&
因 头等大事就是教育  
&
考虑不到这一层  
#
就是没有远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
卫灵公篇-"&平时 见卓识的领导者  
&
孔子希望有文化  
上大学赚小钱 那  
#
上小学赚大钱)#  
这对教育界就会产生误导作用使人们轻视教  
#
口头上讲教育的重要性作用甚微无人相信  
不容忽视 如果让很多道  
'
有道德的人先  
想的做好事  
1
#
不要斤斤计较#(放于利而行  
#
多怨  
就会招来很多 么  
就做不仁的事孟子说 育  
)
富起来  
&
如果  
(
!,  
论语  
里仁-"&只为财利而行动  
#
#
怨恨  
&
有的人为了实现富裕  
#
#
&
#
#
#
(
为富不仁)#司马迁称为  
(
奸富)&荀子曾说.(天子 而实际的导向作用极大  
士不言通 德败坏的人  
敢于违法乱纪的人先富起来#(撑死胆  
乐分施而 大的 诚实劳动的人反  
饿死胆小的)#遵纪守法的人  
大 而富不起来 社会风气的败坏就是很自然的  
&
乃至于 有的明星发财了引导很多青年学生报考艺术专业  
西汉 传媒专业 孔子说  
则益 较高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  
多给他 本事只会一两种技能 孔子说子贡是器  
如果子孙是愚蠢的 孔子说是 古代祭祀时用  
就会增加他们的罪过 无论如何多 来装粮食的祭器 用于比喻珍贵人才  
#
&
不言多少  
#
诸侯不言利害  
#
大夫不言得丧  
#
'
货财33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  
#
#
'
耻积臧&)又说.(上好富则民死利矣&)!,荀子  
1
#
那么  
#
死亡  
-"上级喜好富  
#
老百姓就会为了利而拼命  
富原为好事道德不好富却成了坏事  
则损其志愚而多财  
#
#
'
&
#
#
&
&
(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应该有  
#
不能只有一种  
是什么器  
老臣疏广说.(贤而多财  
#
$
#
#
其过&)!,汉书  
1
疏广传-"子孙如果是贤者  
#
#
&
#
们财富  
多给他们财富  
#
就会减损他们的志向  
$
#
2
(瑚琏)&瑚琏是什么2  
#
&
#
& #  
这是珍贵的  
&
"A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这里也有这样的意思  
又很高尚但毕竟不如颜回那样有圣人的气质  
毕竟是器境界还不够高  
因为他很通达  
孔子论富有两点值得重视  
裕与文化道德相结合在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 其筋骨  
重的时候更强调精神文明  
&他说.(君子忧道不忧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1告子下-"&这是被  
不患贫而 引用次数极多的经典说法 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理解  
卫灵公-"#(不患寡而患不均# &  
患不安)!,论语 季氏篇-"&二是同他人共富  
社 其中的深意了 教学方法  
别人都 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生活也不安全整天 财者有答问者  
少数人发国难财那是不义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  
.
子贡能够致富  
#
成为百万富 得其养  
#
无物不长  
$
苟失其养  
#无物不消&)!,孟子1  
#
#
&
告子上-"出现问题  
#
尽量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  
孔子也肯定子贡可以做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1离娄上-"&孔子反  
对迁怒于别人也是这个意思  
&
一是把物质的富 分强调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
#
&
#
磨炼意志是孟子十  
必先苦其心志劳  
所以动  
#
&
#
#
#
#
#
#
#
#
)!,论语  
1
1
&
&
#孟子有独特的见解.(  
有成德者有达  
# #  
会安定  
很穷只有自己特别富裕  
提心吊胆日子也难过  
之财早晚要受到惩罚的  
孔子论富中有两点需要分析  
把富裕的希望寄托在天上  
子提出  
富除了个人努力之外  
社会  
#
大家共同富裕  
#
才是最美好的社会  
&
.
#
#
那么  
#
#
#
#有私淑艾者&)!,孟子1尽心上-"  
# #  
是亦教诲之而已  
孟子则  
他们才是真  
孟子主张学习要专心致  
不盈科不行 君子  
#
&
#
(
#
&
&)!,孟子1告子下-"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有许多教学经验方式多样灵活机动  
# # &  
而不是教书匠  
&
'
富贵在天  
显然是消极的 后儒荀 正的人师  
但要认识到致 志  
还有机遇问题 而机遇就是 之志于道也  
自然界各种客观因素的综合效应 这是人的 当官如何看待财富  
古人把它称为 当官的如何对待财富  
也可以说谋事在人成事 官如要发财就只能通过以权谋私  
天就是指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也就是机遇 都是不义之财 因为从人民那里收来的税赋是有限  
孔子认为从事农业生产的耕只 的再作为薪水分给天下官吏不可能太多因此靠  
而学习文化才能当官获取俸禄 在当 薪水发财是不现实的古今中外也没有靠薪水发大  
当官发财是一条路子 现代社会不同 财的 想发财的就不要去当官 想通过当官来达  
发财致富的路子就不是一条而是千万条所谓 到发财的目的这是危险的想法  
只有当官 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臧  
&
#
&
#
&
(
制天命而用之)#是积极的  
&
#
#
要循序渐进#(流水之为物也  
# 1尽心上-"&  
不成章不达)!,孟子  
$
#
&
#
&
'
&
!
主观意志所控制不了的  
命运)&在这种意义上  
#
(
)'(  
)
2
首先  
#
不要想发财 当  
&
(
#
#
#
#
'
贪污受贿发的  
#
在天  
&
#
&
&
'
耕与学的问题  
&
#
#
#
#
能得到饥饿  
#
&
#
#
学文化  
'
'
#
&
&
#
&
#
#
#
#
< 荀子认为.(从士  
(
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致富的路  
&
#
#
然故民  
不应该是致富的路子  
#
当官致富是从人民那里受贿 不困财&)!,荀子  
1
大略-"统治者都要  
因此#(天子不言  
士不通货财)#  
大略-"&荀子讲  
(羞利)#不与  
耻于积累财富  
大夫不言得丧  
或贪污而来  
#
那是一种犯罪  
&
现代  
可以学科学  
学文化致富在现代社会  
也有了新的合理性 文盲耕地  
在现代有了科学文化就是耕地也会发财  
关于教育的问题孟子有很多精辟论述  
#
学文化仍然是一 民争业  
科学致富是 多少诸侯不言利害  
有了  
#
乐于施舍  
#
&
条致富的路子  
比较普遍的  
新的解释  
#
有了文化  
#
#
#
#
#
&
因此  
#
#
#
(
上好富则民死利)!,荀子  
1
(
#
&
#
贫困为常 利)#司马迁以贫贱为  
(
足羞)&这两说表面看似乎相  
&
#
#
&
互矛盾  
#
实质上它们都符合孔子的思想  
治世贫为羞耻  
邦无道富且贵焉  
邦无道  
百姓穷困  
百姓安乐自己有俸禄  
也是可耻的  
这叫发国难财  
我们体会孔子的意思是要与人民同  
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  
统治者要与  
&
乱世  
#
富为  
#
&
比如 羞耻  
1
梁 耻也  
$
#
&
孔子说.(邦有道  
#
贫且贱焉  
#
他说.(谨庠序之教  
#
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
#
#
耻也&)!,论语  
1
泰伯篇-"  
惠王上-"教育是仁政的基础  
&
政治与教育相比#(善 又说.(邦有道  
#
$
#
#
耻也&)!,论语  
1
宪问  
那是可耻的  
政治变坏了  
国难当头百姓  
是不义之财  
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得民财  
下无学  
礼与学都是教育的内容  
猖獗亡国指日可待 因此  
果不进行教育就会变得与禽兽差不多  
教育就像水土那样滋养着  
&
善政民畏之  
#
善教民爱之  
&
-"政治混乱  
尽心上-"$(上无 政治清明  
丧无日矣)!,孟子  
#
#
自己却很富  
#
&
#
善教得民心)!,孟子  
1
#
#
&
#
#
#
贼民兴  
#
1
离娄上-"& 己还是那样拿着俸禄  
#
&
#
#
#
如果没有教育  
人的生活好了以后  
人性是善 甘共苦  
#
贼民就很 悲哀  
#
少数人却发了财  
#
#
&
#
&
#
#
如 透过这些说法  
#
#
&
&
孔子说.(百姓足  
#
2
#
#
#
善性才能发展&(苟 君孰与足2)!,论语 颜渊篇-"就是说#  
1
")  
!
周桂钿 儒家的财富观  
人民共同富裕  
百姓都很穷只有自己富  
住的 富人未必都是高尚的  
盲目的追求 孔子认为盲目追求富  
是没有信念没有理想就是精神贫困  
官的不要想发财致富 要想发财致富  
展生产或者下海经商这叫正当劳动致富  
讲的是和平环境下的士人空谈仁义长期贫贱  
足羞 荀子讲的是在乱世执政者  
于哪一种  
其次  
是帮助人民发展生产  
民争利自己富了人民穷了  
南子  
仪子不受  
#
不要只顾自己发财  
那就是不义的  
因此嫌贫爱富  
就是  
就是说  
#
不顾百姓受穷  
也是保不 上街卖烧饼  
是一种 人的生活说明这个政府太不重视知识分子了  
如果作为一个教授薪水够花  
利用放假时间卖烧饼一个多月赚  
这是什么教授 刘乃和先生  
好教授吃烧饼都感  
&
居然还有人提倡公务员搞创收  
如果说一个教授的薪水不能维持一家  
知识  
#
教授在放假的时候  
#
#
#
&
&
#
#
#
#
&
#
#
(
)#就 分子的待遇太低了  
&
#
#
'
#
&
#
当 不认真研究学问  
#
#
&
#
就可以去发 G*多元钱而沾沾自喜  
司马迁 告诉我.(那决不是一个好教授  
哪有时间卖烧饼2)有的中小学教师卖  
#
2
#
&
<
#
#
#
是 觉没有时间  
也都是与民争业的表现  
每一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抑制富者救助弱者  
自己与 止贫富差距严重扩大这是决策者的主要责任  
这就是贪官污吏&,淮 官者也要在自己的权限之内  
注意这个问题  
一国献鱼公 还要详细讲到  
第四要富而后教 对富裕起来的人民进行道  
虽嗜鱼不 德教育提高文明素质移风易俗建立和谐社会  
#
(
)
$
#
(
皆羞利)&关 面条  
#
&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  
那才是最重要的  
实施调均政策  
(
)#都需要加以教育  
&
#
#
&
#
不与民争利  
&
财富是美好的  
#
当官的责任  
#
#
&
#
#
正当经营发财致富  
#
&
#
&
#
#
#
#
&
后面  
1
道应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
#
&
&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  
#
弗受何也20  
#
&
./夫唯嗜鱼  
#
故弗受  
毋受鱼而不免于相  
仪休任国相有人投其所好给他送鱼来  
&
夫受鱼而免于相  
#
#
#
#
&
能自给鱼  
$
#
则能长自给鱼&0)公 董仲舒提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汉书1董仲舒传-"他从政治大局来考虑义与利的  
他认为现实是高贵的人贪得无厌越富  
& # #  
骄奢淫逸违法害人贫困的人  
这种两极分化必然造  
穷人只好落草为寇  
#
#
#
#
他不受  
给您送鱼 关系问题  
以后当不 越贪利越不肯为义  
我就吃不上鱼了 我不 越来越穷过着悲惨的生活  
还怕没有鱼吃吗 正因为我爱 成社会混乱 富者无恶不作  
认 会秩序怎么能安定下来  
真正懂得珍爱自己 政府如何对待财富  
免了相自己不能自给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土地是分封的  
到那时想吃鱼就吃不上了 有土地土地没有进入买卖市场 秦汉以后  
不贪近利保住相位优厚的俸禄 县制土地才开始买卖 一旦土地开始买卖  
足够他长期自己买鱼吃 这里当然也有近利远利的 就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巧取豪夺的办法占领一大  
问题 不贪污受贿这是容易理解的 董仲舒认为 片一大片的肥沃土地平民百姓就大批大批地失去  
公仪休还是不与民争利的典范 公仪休任鲁国相 土地结果富者田连仟伯  
他办完公事回家吃饭的时候就问葵菜价钱家里人 常衣牛马之衣  
说不要钱是自己家种的他听后很生气 贪暴之吏  
拿了俸禄还要自己种菜  
这不是夺了菜农的利益 转为盗贼)#然后抓来判刑  
把葵菜都拔掉 他有一次回 上行人有一半是罪犯 董仲舒从实际出发  
他认为她夺了女工的利益 析了汉代两极分化的情况及其社会原因认为主要  
这是有名的拔葵出妻 的故事见 是当官的 当官的因乘富贵之资  
有的说是不与民争 力以与民争利于下  
由于农民生活困难庞大的抗日队 过他们这些有权势又有资金的官家呢  
中国共产党发动干部与士兵 断膨胀#(众其奴婢  
多其牛羊广其田宅  
自力更生保障供给减轻农民负担 畜其积委 平民百姓日益  
务此而亡已)&与此同时  
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是正确的路线 当时的 穷急愁苦而上不救则民不  
自力 贫困化#(贫者穷急愁苦  
更生后来成为了口号 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尚不避死  
&
了解他的人说.(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  
2
#
为什么不要呢2)公仪休说.(我收了鱼  
#
#
#
#
$
成国相  
收鱼一直当着国相  
吃鱼  
公仪休真正会为自己打算  
贪近利受献鱼贪污受贿  
别人也不会再献鱼  
只能吃后悔药了  
#
就没有人给我送鱼  
#
&
#
&
#
#
#
2
&
#
#
#
所以我不收别人送的鱼&)当时有人议论  
#
2
#
#
&
!
$
#
#
#
#
#
#
有爵位就  
实行郡  
当官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贫者亡立锥之地)#贫民  
#
#
(
#
而食犬彘之食)!,汉书  
1
食货志-"#  
#
#
#
.(我们 再加上  
(
#
刑戮妄加 亡逃山林  
一年判了千万人的罪路  
具体分  
#
民愁无聊  
#
#
#
#
#
#
2)说完就到菜园里  
#
&
&
#
#
看见夫人正在织布  
#
#
#
就把夫人休了  
#
(
)
#
(
与民争利)&他说  
#
民安能如之哉2)平民怎么能争  
2
官家财富不  
博其产业  
.
(
,
汉书  
1
董仲舒传-&这种情况  
#
#
&
在延安时代  
#
#
伍给农民的负担过重  
#
#
#
#
#
参加生产劳动  
#
#
#
#
#
#
&
&
(
#
#
)
&
#
乐生  
&
民不乐生  
#
#安能避罪)!,汉书1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仲舒传-"&这就是抓了很多人  
#
犯罪还不能制止的 少数国家在国内重视救助弱者  
弱者动不动就要对别国进行经济制裁  
'
他首先 至武装入侵所谓耀武扬威违背人性  
指财富 太远  
有的人富了有的 董仲舒论富反对贫富两极分化  
有一些贫富差别也是正常的现 别反对官家利用权势与民争利反对官商  
但是两极分化严重  
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  
#
而在国际上却欺侮  
武力威胁甚  
此路不会走  
根本原因  
&
#
董仲舒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这一问题  
&
#
#
#
引用孔子的话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均  
#
&
分配不均  
&
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  
#
#
#
#
主张调均特  
#
人就必然要穷了  
&
#
#
反对盐铁  
#
#
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大 官营  
&
#
&
#
骄则为暴  
#
此众人之  
都产生 富问题一直是历代历朝政府所关心的民生问题  
巩固封建统 社会自然发展过程中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贫富两  
去其根源需要 极分化是一种自然趋势 历代政府为了巩固自己  
缩小贫富差别具体办法 的统治地位经常要打击一下贪官污吏有时也要限  
贫者足 制一下巨商富贾在有天灾的年份对受灾的人民还  
要给予适当的救济 这一系列措施都包含调均的  
实际作用就是缩小贫富之间的差别 有些统  
治者不知道调均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任凭一  
些皇亲国戚功臣及其后代随意兼并土地巧取豪  
盘剥人民为所欲为不予制止还要锦上添花  
另外 给予很多赏赐而对于贫困的人民不予关心任其自  
在列位者 生自灭结果不必太长时间这个封建政权就要在农  
民化其廉而不贪 民起义中垮掉取而代之的新政权就会立即采取措  
下 施进行调均缩小贫富差别以博得贫困人民的支持  
人民受到感 和拥护 我们认为社会的自然发展贫富差别日益  
这样一来 扩大政府如果无力制约富强者的势力而进行适当  
调均那么这个政权不被日益富裕的富人夺权  
损有余而补 会被日益贫困而无法生活下去的穷人推翻没有执  
执政能力表现在经济  
政治上是否主持公道用人上  
执政能力体现在能否解决最重  
综观秦汉时代以来的中国)***多年的历史  
#
情也)&盗与暴都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
&
于贫富两极分化  
董仲舒认为  
采取措施限制两极分化  
就是  
&
为了维护社会安定  
#
#
#
#
#
#
要消除不安定因素  
#
#
#
&
#
#
#
#
#
(
调均)#(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
#
#
以养生而不至于忧)!,春秋繁露  
1
度制-"&  
&
#
调均有什么具体办法呢  
的就是反对官家与民争利  
不与民争业  
古之所予禄者  
的故事就说明当官的有了俸禄  
增加收入  
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从其教  
2
董仲舒提出的最重要 意义  
#
&
&
他说  
.
官家  
(
食禄而已  
#
.
)
#
#
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他又说  
'
#
(
#
不食于力)#鲁相公仪休  
(
拔葵去织  
#
#
#
#
#
#
就不应该兼职  
#
#
#
&
董仲舒又说.(古之贤人君子  
#
#
#
#
#
#
&)!,汉书  
1
董仲舒传-"当官的能够如此廉洁  
#
#
#
级就会称赞你的品行  
也变得高尚起来  
民风也就好了  
#
服从你的教育  
#
&
#
#
#
#
不再贪心和卑鄙  
&
#
#
&
#
#
#
关于调均的问题#,老子  
不足)#农民起义军的口号是  
-
的说法是  
均贫富)'(劫富济贫)# 政能力的政府垮台是必然的&  
打土豪分田 上就是能否实行调均  
( # #  
都是处 能否选拔贤才总之  
主张 要的现实问题  
调均  
(
#
(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年代的口号是  
这些口号有相通之处  
这一极的社会成员要求缩小贫富差别  
共同富裕 我们在儒家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儒家  
出于仁爱之心而提出济贫的思想 贫苦者莫过于失 能走极端  
去劳动能力又失去抚养赡养的鳏  
疾者儒家主张救助他们使他们都能得到  
礼记  
东西比较  
#
)&在某种意义上  
#
#
#
#
(
)
#
&
&
#
#
是对富人的限制是对穷人的救助但不  
#
#
&
#
搞平均主义 承认差别反对的只是差别  
独和废 的过分扩大 因此调均要适度 理解不当处理不  
所养 调均也会产生副作用  
优胜劣汰 在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社会还不可能在贫富  
中国的济贫救困更符合博爱精神也更文 贵贱方面都是平等的还需要竞争这样社会才会  
更合情理而西方的汰劣观则显得野蛮残酷与 在竞争中得以发展 如果贫富消失了竞争淡化了  
#
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 我们从这种意义上肯定董 那么社会发展也就没有了强大的动力社会发展也  
仲舒的调均思想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值得注意的 会因此而缓慢下来 西方一些高福利的国家向高  
现代西方许多国家以高福利的方式救助贫困者 收入的人征收高税把大量的资金用于社会福利事  
其力度和广度都超过中国说明如今西方人已经认 业实际上起到调均的作用 这种政策实行一段时  
识到调均的意义劣汰的问题也需要重新加以评价 间以后社会竞争逐渐削弱社会活力也逐渐减少  
&
#
!
"
'
'
'
&
#
&
#
#
#
(
)
#
&
!,  
1
礼运-"&西方强调物竞天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周桂钿  
!
儒家的财富观  
)&汉代独尊儒术  
养成一批懒汉和庸人  
吃过  
惊人的  
先富起来  
力的水平  
要保护  
富差别过大  
动荡贫富差别过小  
生产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  
能差别过小 这就需要不断调整  
整的政府是无能的政府  
民族报  
说古巴的社会主义应当符合现实  
会主义在古巴的建立这种社会主义将消除平均主 的政府宣传作用  
义和过分补贴 什么嘉奖什么  
社会主义意味洋洋大观社会公正和平等是权利与 帝话语被视为至高无上权威的  
机会的平等而不是收入平等 平等不是平均主义 会产生很大影响 有一些御用文人  
现实 统治的需要提出一些政见对社会也会产生极大的  
例如董仲舒在汉武帝策问时提出官员不与民  
这种观 争利的思想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现代有些国家规  
定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公务员不得从事商业活动  
就是经济政策的 两千年前的董仲舒的见解是一致的 现在所说的  
利导之教诲之  
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就是因循顺应客观形势 这是黄 都是  
老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经济  
发展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统治者要顺应规律不能根 规范  
据个人的意愿企图改变经济发展的自然进程 马 各处都立关设卡妨碍交通运输  
克思提出在人们思想觉悟和社会物质财富都达到 利用行政手段限制百姓发财致富  
高度发展以后才能实行各尽所能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主义制度 而有些人却在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 德  
下企图实施共产主义制度以为下个命令就可以实 以政  
现共产主义  
就像唐代武则天下令让百花在大冬天 以礼)#就是司马迁所谓  
开放 权势者的意志行政命令都无法改变客观规 办法 而孔子认为道之以德  
也改变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 唯意志 司马迁也把教诲之摆在整齐之  
的结果不但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却起了破坏阻 对此有一致的看法 但是司马迁推崇黄老之学  
司马迁根据文景时代的情况认为 因 体现自然无为精神的因之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轻  
是最善策所谓 重家的  
皆为利 第五  
&
中国也曾经刮过  
对财物的浪费都是 当官拿俸禄  
我们提出让一部分人  
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根据现有的生产 敬明  
贫富的差别还不应该消灭还要保存还 做大官就非常容易  
从正反两方面的实际经验我们体会到贫 经注经讲经不遗余力  
两极分化会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社会 几百万字甚至几个字也要注上数万言  
过早实行平均主义 现在的利导就是各国政府规定的各种  
免税减税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与此  
则用高征税的办法来抑制某些商品进口与生  
这种抑制也是一种利导  
第三教诲之 这种教诲  
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宣传作用  
主要通过下诏书  
反对什么被称为  
(
共产风)#  
#
政府规定精通儒家经典的可以  
享受荣华富贵 于是天下士人争读  
经术  
(
大锅饭)#对生产力的破坏  
在深刻的教训以后  
'
#
&
#
#
&
#
(
五经)&经学大师也体会到.(士病不明经术  
如俯拾地芥耳&)只要精通经书  
天下士人读  
#
$
&
#
#
其取青紫  
#
#
#
#
#
&
由于利禄的引诱  
一部经书注文可以达到  
这都是利  
#
&
#
#
'
'
#
&
#
#
#
#
&
$
#
#
也不利于 导的结果  
&
#
&
#
贫富不能差别太大  
#
也不 优惠政策  
#
'
$
&
&
不能进行这种调 相反  
#
#
#
是会被推翻的政府&)**B  
#
&
G
A)日阿根廷  
,
-
报道  
#
劳尔  
1
卡斯特罗  
#
&
#
既有教师的教育作  
在封建时代中国  
赞赏什么提倡  
金口玉舌的皇  
&
他说.(现实的社 用  
#
&
#
#
#
#
#
#
在经济上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又说  
.
#
#
#
(
)
(
#
#
(
圣旨)#在百姓中都  
#
&
#
&
#
根据巩固封建  
平均主义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剥削&)劳尔所谓  
(
#
#
的社会主义)#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异曲 影响&  
同工之妙  
点发前人所未发  
政府应该如何对待人民致富  
司马迁提出五种方针因之  
与之争  
首先因之  
&
平均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剥削  
#
#
&
#
2
&
问题  
&
.
'
'
'
(
政治思想工作)'(打通思想)'(造舆论)'(正面教  
整齐之  
'
&
&
)'(批判反面教员)'(宣传)'(动员)'(鼓动  
)
等等  
#
#
#
'
&
(
教诲  
)
的新方法新形式  
整齐之 就是用法规来统一经济活动的  
# #  
'
&
&
第四  
#
&
#
#
#
不允许少数人暴发横财特别限制商业活动  
司马迁认为政府  
是不可取的  
道之以  
#
&
&
#
#
#
&
#
'
按需分配的共产 子说.(道之以政  
#
#
&
&
#
齐之以礼  
#
有耻且格&)!,论语  
1
为政篇-"(道之  
#
#
齐之以刑)#就是司马迁所谓  
(
道之以德  
#
齐之  
#
(
教诲之)&这是儒家的两种  
&
'
&
(
)
(
道之以政  
)
高明  
#
#
&
(
)
(
)
之上说明他们  
#
#
#
'
&
#
#
碍的作用  
&
#
(
(
)
#
)
#
(
善者因之)&  
(利道之)#再其次才是儒家的两种办法&  
与之争即与民争业争利 司马迁把这  
# # ' &  
即最下策 黄老道家和儒家都反  
其次#(利导之)&俗话说.(天下熙熙  
#
$
天下壤壤  
#
皆为利往&)天下人奔向利#(若水之趋 种办法排在最后  
统治者只要掌握着利就可 对这种办法 论  
& #君孰与足2)!,  
孔子说.(百姓不足  
引导天下人所谓 有钱能使鬼推 国君怎么能富呢 季氏很  
1颜渊篇-"百姓贫困# 2  
#
&
#
日夜无休时)&那么  
#
#
以指挥天下人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冉求又帮助他搜刮民财  
#
孔子很气愤  
#
说冉求不 低  
先进 度不好  
在西汉时代与 了竞争销售  
最突出的是盐铁官营 上面提到 到田间地头推销商品  
盐铁利润 其三私商多家竞争  
大商人出身的桑弘羊执掌政府财政大权 改善服务态度而官商只此一家  
就将盐铁之利收归国家所有不允许私人经营 格都一样没有挑选的余地 官商的铁器卖不出去  
董仲舒认为这是 有时工厂完不成任务还要派农  
增加了徭役负担  
私商较多分布零散农民买农具比较方  
官商摊点少分布集中有些农民要到很远的集  
镇上才能买到特别是农忙时花宝贵的时光走很  
二 远的路买农具划不来 农具又不能储备储备多  
容易生锈报废  
利弊大小之比不能根据多少条的数量更重要  
带领浩浩 的是要看实际的客观效果 这个实际效果也还有不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所到 同的看法 从短期看桑弘羊的盐铁政策确实为国  
还赏赐臣民大量的布帛和金钱 他用兵征伐 家增加了大批的财政收入解决了支边的经济困难  
扩疆守土耗资无数没有增加人民的税赋全部由 但长远看官商不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无法改善服  
大农提供充足的费用 大农就是桑弘羊领导的负责 务态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  
盐铁等事务的政府机构 桑弘羊也说实行盐铁官营 响国家财政也会有重大损失从总体上看国库也  
是为了蕃货长财 说到底  
那就会导致内空府库之藏  
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  
#
不像私营那样精心制作  
从来不考虑顾客的方便与否  
千方百计为顾客提供各种方便  
又可以赊账  
促进质量提高  
别无分店  
&
在销售方面  
而私营企业为  
农忙时  
#
官商的态  
是他的学生  
#
还发动学生声讨冉求!,论语  
1
#
#
-"#说明孔子反对官员与民争利  
&
#
#
#
民争利极为严重  
#
&
#
#
&
当时有些人靠冶铁和做盐生意发了大财  
&
#
#
'
价格降低  
#
极高  
以后  
盐铁  
#
于是  
#
$
#
#
质量  
'
#
#
#
&
#
&
#
(
与民争利)#司马迁也这么 有时还摊销派售  
&
#
#
后来在汉昭帝始元六年  
从各地选派来的文学贤良之士都激烈反  
对桑弘羊提倡的盐铁官营  
官营企业的利弊  
盐铁官营究竟有什么好处  
者比较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盐铁官营的好处是夺了富商大贾的大利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汉武帝出巡时  
荡荡的庞大队伍耗用甚多  
之处  
!
公元前BA  
"
召开的盐 民去帮忙  
#
&
铁会议上  
#
其四  
#
#
#
&
便
$
#
#
!
#
#
#
#
又有什么弊端  
2
#
&
#
#
#
2
#
'
&
#
大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佐助边费)&如果罢去盐铁政 会逐渐虚空的  
&
#
还是孔子那一句话.(百姓  
#
(
#
外乏执备之用  
#
使备 不足  
本 会不足  
是高明的见解  
民者国贫 司马迁把  
是这个道理  
总之古代儒家的财富观对现代社会尤其是中  
品种单 国当今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个人怎么挣  
如何花钱以及当官如何看待财富政府如何对待  
质量差而价格不 财富都有指导意义  
#
君孰与足2)夺百姓的财物  
民穷君富  
#
百姓不足  
只能是暂时的 因此  
细审历代君臣富民者国富  
与民争利看作是最下策  
#
君也就  
#
将何以赡之)!,盐铁论  
1
&
#
&
#
藏富于  
-"&这就是实行盐铁政策的现实意义  
&
#
&
#
#
反对者认为盐铁官营的弊端极大  
理由多得很有几点值得现代人注意  
其一官办企业生产的铁器多是大件的  
完成生产指标又因为粗制滥造质量很差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官办企业由雇工生产  
#
应该取消  
&
&
(
)
#
#
&
&
#
#
是为了  
#
#
#
#
#
#
农民使用很不方便  
#
&
'
'
其二  
#
#
#
&
注释  
!
#
&
"
该文系作者)**B年在苏州大学所作的学术讲演稿整理删节而成出  
"
责任编辑  
#
凌兴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