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卷第月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0&%12345-0/(%.60&7/389.:3;<!2%430&2439/49:=>3;3%/"  
拟骚作品的接受与传播  
!
熊 良 智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成都@+**@A"  
!
!
摘要  
#
通过清理  
!
九辩  
"
以及汉代拟骚作品中有关屈原及楚辞作品的流传  
由此形成的以屈原为中心的楚辞文学的传统  
可以见出作者的精心构思并不是所谓的简单模拟  
#
可以了解战国至西汉初期楚辞作品  
可以弥补先秦汉初文献记载的  
它是以第一人称方式  
!
!
流传的具体篇目和屈原的遭遇事迹  
缺失 特别是其中大量的诗句因袭  
屈原身份说话的艺术表现方式  
接受传播  
!
#
#
$
%
#
#
%
#
%
关键词  
#
屈原  
&
拟骚作品  
&
&
中图分类号#O)*@')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DE!+E')*+*(*#D**"#D*"  
!
#
#
!
!
屈原是楚辞文学的开创者  
楚辞的文学传统也 统  
屈原这个历史地 观察视角和途径  
屈原是否有其人的说法  
关于屈原与楚辞的流传  
但他与楚辞文学的关系  
美国学者宇文所安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作了  
日本学者冈村繁 一篇瓠落的文学史的文章就从具体的书写方式  
他说  
大量的诗句因袭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问题的  
是以屈原为中心建立起来的  
#
可是  
#
&
位却一直遭到质疑  
近年已经渐渐地消失了  
&
虽然  
#
!
#
#
否楚辞学家仍然有人持否定态度  
&
'
(
#
)
对赋予屈原以楚辞文学伟大作家的身份终究想持 中提出问题  
!!你是不是真的相信屈原在自沉以前写了  
! 1  
怀沙"1 他确实把它书写在竹简上了吗  
&
,
/
+0EE  
怀疑的态度  
*
#
他认为这是  
)
把屈原这样一位楚  
辞文学的主人公偷换成楚辞文学作者*#)汉初以前  
的楚辞作品不是把屈原当成作家  
#
而是仅仅当作忠  
到底有没有证据向我们证明  
创作的 有一个可能是怀沙  
在口头流传 后来才被写下来的  
一个文本和写下来一个口头流传的文本  
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差别 如果怀沙  
屈原的口头创作那么是谁把它一字不差地背  
诵下来带回文明世界的呢  
这其实已经涉及了传播的问题  
迄今也的确未见有 个创作的问题  
宇文所安提出的疑问  
但是我们认为 蒋天枢先生楚辞新注导论  
不仅证明它的选择与接 他说  
更证明了它的历史存在 楚辞有鲜明的拟骚传 沈江前有无亲属相随亦无考  
!
怀沙  
"
.
/
+0EE#E?  
臣来对待  
*
&
今天更有学者宣称,)1楚辞2#  
/
1
!
"
最初只是口  
/
)0  
不包括先秦之屈原  
+
宋玉等人的诗赋&* 因为他们  
头创作  
#
#
%
的理由是,)1楚辞  
2
的名称未见先秦文献  
凡是这时期中的文献里  
的传说也没有提到离骚  
包括司  
笔者以  
#
始出汉  
.
/
.
/
/
)0  
&* )从战国末年到汉代  
#
之间  
#
%
!
"
#
既没有关于  
1
楚辞  
2
#
'
(
#
/
!0A  
+#,A  
'
九歌  
(
等篇的记载&* 对汉代的相关文献  
#
1
马迁  
'
史记(+王逸  
'
楚辞章句  
(
等也多否定  
&
#
而不仅仅是一  
早在上世纪  
就有了思考  
#
先秦存留后世文献本就有限  
楚辞的相关记载  
家的标志而作品的流传  
#
&
#
关屈原  
+
&
#
作品是作 @*年代  
#
'
(
#
#
#
,
#
&
!!  
'
屈原  
(
%
收稿日期#)*+*D*#D)?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楚辞的传播形成与作家文学的诞生(!批准号,*ABJT*)""的阶段性成果&  
# # &  
四川金堂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熊良智!+?E!%"#  
"#  
!
熊良智 拟骚作品的接受与传播  
屈原南行时  
原至江南后亦可能有继至者  
日揽取为佩之  
原死前当有所嘱托  
#
随同前往者至少应有三 这  
'怀沙(&  
/+0E"  
其人殆皆屈原平 两处和在一起已占去了文章的六成左右&* 我们  
当然承认史记也有疏略和抵牾也不排除先秦史  
以己死事报王 料的有限和缺失但是仅从今本内容篇幅的比例安  
各篇中 排上去否定未必就是屈原列传的失误和应被否  
亦必有此种情况为 定的理由 余嘉锡先生在古书通例  
屈原死前所著各篇当皆由此辈义士为 迁史记说作诸子列传大抵为读其书有所感而发  
而相传书于壁上之 管晏传  
传其事于北方  
$
五人  
%
周知  
#
也只是全部照搬  
'
楚辞  
4
渔父  
(
#
.
芳草/#皆所谓无名义士也  
%
'
(
#
#
-
得间北归  
#
%
#
#
!
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  
"
#
'
(
所有殷切致望于顷襄之语  
#
&
'
(中指出,)司马  
&
其凭借  
之挈归  
辈辑录  
%
'
(
#
%
!
'
云 轻  
天问"#殆亦由此 ( ,1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  
及 既见其  
后人因著其语于序文中 (+'九府(# '晏子春秋(#详载其言之也&  
故次其传&2此不啻为以后老  
#
#
+
E,E@  
%
#
欲观其行事 庄  
司马  
+
贾诸传之凡例  
其书某篇 皆所谓见其所著书观其行事之意  
屈原列传  
而传其事迹 又刘向奉  
观天下图书编成十六卷  
览屈氏之 离骚  
#
+ +  
蒋天枢先生的说法倒是符合人情的一种推测  
因为屈原沉江前后的作品总会有人搜集留存传 屈  
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楚辞作品  
我们知道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  
完整的楚辞文献 楚辞中的各篇作品他都注意 书之例  
总结作者身世交代作品的创作而且对于楚辞作品 诏校书中秘  
的流传他一再说明楚人  
记录的传统所谓史官录第  
屈原贾生列传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证明  
不仅具体记述了屈原创作  
的背景遭遇而且记录了  
#
+
+
+
+
+
商君 虞卿 邹阳  
+
+
+
+
鲁连  
+
#
+
+
+
&
故传中必叙其所著书  
#
又言余读  
#
'
(
&
#
/
?0+)+  
'
(
+
最 也&* 则冈村繁先生的质疑是未明  
'
(
#
'
(
#
#
正是因文而观其事  
#
&
#
#
#
'
楚辞(#所作  
*#)犹未殚于  
特别是淮南王  
一书 别详拙文  
#
)
以相教传*#而且还有史官  
'
九叹(#  
)
'
(
'
/
@0)@?  
#
)
#
遂列于篇  
*
&'史 章(*#也有不少因袭屈原作品的诗句  
#
4
(
&
刘安奉诏作  
'
离骚传(#辑成  
'
楚辞  
(
!
司马迁作为一代史官  
#
'
':楚辞  
;
作品早期传本("&大量的事实都在证明屈  
(+'怀沙(+'渔父  
(
#
'
天 原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  
#
是形成楚辞文学的开创者  
我们看汉书 地理  
楚辞章句 九辩序  
的解说都包含了这样的看法 总是从屈原  
唐勒等人爱 宋玉创作说起再经过汉代流传并且加上了汉代作  
因袭的诗句中 家的作品才由汉人界定形成了  
我们的确看到  
从拟骚作品看楚辞  
原的作品是和他的事迹并行流传的 贾谊贬为长沙 楚辞其语虽不见于先秦文献  
王太傅渡湘水 而且一直是围绕着屈原  
闻屈原兮 地理志就明确记述  
离骚诸赋以  
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  
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娱游子  
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  
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  
朱买臣显贵汉朝 文辞并发 故世传  
#
(+'哀郢(+'招魂(#特别是还告诉了楚人教传的情 也足以回答宇文所安的质疑  
&
'
4
,)屈原既死之后  
#
楚有宋玉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0'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的作品有宋玉  
+
唐勒  
+
景差之徒者  
#
皆 志  
(
叙述  
)
楚辞  
*
的流传  
#
王逸  
'
4
(
好辞而以赋见称  
$
#
终莫敢直  
)
楚辞  
*
&
+
/
&*  
+
#
#
+
诵习  
&
这在今存的宋玉的九辩  
'
(
#
)楚辞*&  
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篇目 同时  
&
#
#
!
)
&
*
#
但是楚辞作品  
#
#
'
吊屈原赋(#叙述屈原事迹#)侧 却客观存在  
自沉汨罗*#并化用  
国其莫我知&*又司马迁叙述游历江淮#)适长沙  
观屈原所自沉渊*#皆为贾谊  
+?""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所出汉简  
#
)
以相教传*#  
#
'
离骚  
(
诗句,)讯曰  
,
已 有了  
)
世传楚辞*&'汉书  
4
(
,
#
#
!!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  
#
!
"
+
司马迁亲历所得传闻  
&
自伤悼  
汉兴  
弟枚乘  
%
后有宋玉  
$
#
#
已有  
'
离骚(+  
%
#
'
涉江  
(
残句  
#
据考证时限不得晚于文帝十六年  
!
$
$
#
$
%
$
+
@E  
"&这与贾谊在文帝十五年为长沙王太傅  
#
#
#
'
吊屈原赋  
(
相印证  
&
这样大量记载和确凿的事实  
却只注意到史记  
屈原列  
#
#
#
!
+
+*,AE!  
屈原楚辞的否定论者不加理会  
#
'
(
"%  
/
A0!!)!  
记载中  
)
疏略或有抵牾  
#
*
#
认为  
'
史记  
4
楚辞在汉文帝早年就已经成为经典为帝王宫  
#
(
不可靠还在于资料的贫乏  
一步通览屈原传全篇还可以发现  
全篇四分之一的是楚世家  
#
&
他们认为,)如果进 廷重视  
#
阜阳汉简中的楚辞残句可以证明它已经作  
除已指出的占 为诸侯王墓葬的珍品 汉武帝初即位就诏刘安作  
借用文字以外相当于  
离骚传(#都充分显示楚辞在先秦到汉流传的广泛  
这篇传记三分之一的结尾部分的长篇文字如众所 和影响 更能证明在战国时代流传的信息则是直  
'
(
#
#
&
'
(
#
'
#
&
#
"E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接从楚人宋玉的  
中因袭屈原作品的诗句  
九辩  
!!!!!!!  
'
九辩  
(
中可以获得  
&
我们看  
'
九辩  
(
存在  
&
而且这种因袭  
#
在汉初流传中也成为风气  
我们看兴于文景之际的严忌  
'
哀时命(#建元初年入  
中相关内容  
,
&
,
!
"
!
离骚  
"
朝的东方朔有  
'
七谏  
(
!
!
聊逍遥以相佯!!!!聊逍遥以相羊  
何时俗之工巧兮!!!固时俗之工巧兮  
!!!哀时命"!!!!!!!离骚"  
老冉冉而逮之!!!!老冉冉其将至兮  
世并举而好朋兮!!!世并举而好朋兮  
虽体解其犹未变兮  
岂忠信之可化!! 岂余心之可惩  
履绳墨而不颇!! 循绳墨而不颇  
!
!!!!!!!!!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世雷同而炫曜兮!!!世幽昧以眩曜兮  
载云旗之委蛇!!!!载云旗之委蛇  
虽体解其不变兮  
!
时暧暧其将罢兮 时暧暧其将罢兮  
俗嫉妒而蔽贤兮 好蔽美而嫉妒  
!
!
哀郢  
"
!
!!!!!!!!!!!  
!
去家离乡兮来远客!!去故乡而就远兮  
超逍遥兮今焉薄!!!忽翱翔之焉薄  
忠昭昭而愿见兮!!!忠湛湛而愿进兮  
尧舜之抗行兮!!!!彼尧舜之抗行兮  
瞭冥冥而薄天!!!!瞭杳杳而薄天  
被以不慈之伪名!!!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憎愠惀之修美兮  
好夫人之慷慨!!!!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众踥蹀而日进兮  
美超远而逾迈!!!!美超远而逾迈  
!!!!!!!!!!!!!惜诵  
"
焉发愤而杼情!! 发愤以杼情  
矰弋机而在上兮  
外迫协于机臂兮  
!
!
上牵联于矰隿  
!!!!!!!!!!!!!涉江  
"
冠崔嵬而切云兮 举长铗之陆离兮  
剑淋离而纵横 冠切云之崔嵬  
固将愁若而终穷 固将愁苦而终穷  
云依斐而承宇 云霏霏而承宇  
!
!!!!!!!!!!!  
惜诵  
"
!
专思君兮不可化!!!专惟君而无他兮  
中瞀乱兮迷惑!!!!中闷瞀之忳忳  
!!!!!!!!!!!!!怀沙"  
孰知余之从容  
孰知余之从容  
为凤凰作鹑笼兮 凤凰在笯兮  
一斗斛而相量 一概而相量  
!
!!!!!!!!!!!  
涉江  
"
!
霰雪糅其增加兮!!!霰雪纷其无垠兮  
岁忽忽而遒尽兮!!!岁曶曶其若颓兮  
!!!!!!!!!!!!!抽思  
心郁郁而无告兮 心郁郁之忧思兮  
"
!
!!!!!!!!!!!  
悲回风  
"
!
老冉冉而愈弛!!!!时亦冉冉而将至  
虽重介之何益!!!!任重石之何益  
!!!!!!!!!!!!!思美人"  
!
志沈抑而不扬 志沈菀而莫达  
远游  
!
思美人  
"
!
"
!
!!!!!!!!!!!  
!!!!!!!!!!!!  
愿寄言于流黔!!!!愿寄言于浮云兮  
羌儵忽而难当!!!!羌宿高而难当  
往者不可扳援兮 往者余弗及兮  
俫者不可与期 来者吾不闻  
夜炯炯而不寐兮 夜耿耿而不寐兮  
谁可与玩此遗芳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  
!
!!!!!!!!!卒壅蔽此浮云兮  
九辩中因袭屈原诗句的作品有  
' (  
上面对照 离  
(+'哀郢(+'惜诵(+'涉江(+'悲回风(+'思美人(&  
因此他的九辩中涉  
# # ' ( #  
'
宋玉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  
及到的楚辞这些篇目标志着战国时代已经客观  
!!!!!!!!!!!!!九辩"  
道壅塞而不通!!!!路壅绝而不通兮  
'
(
#
"@  
!
熊良智 拟骚作品的接受与传播  
廓落寂而无友兮 廓落兮  
白日晼晚其将入兮 白日晼晚其将入兮  
哀余寿之弗将 恐余寿之弗将  
心纡轸而增伤 中结轸而增伤  
愿一见阳春之白日兮 恐溘死不得见于阳春  
#
羁旅而无友生  
自古而固然兮 与前世而皆然兮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 "(  
!!!!!!!!!!!!!哀郢  
皇天既不纯命兮!!!皇天既不纯命兮  
'!  
怨世"(  
!!  
"
!
!!!!!!!!!恐不终乎永年  
!
东方朔  
!
"
!!!!!  
七谏 离骚  
!
"
怨灵修之浩荡兮!!!怨灵修之浩荡兮  
固时俗之工巧兮!!!固时俗之工巧兮  
灭规矩而改错!!! 偭规矩而改错  
不量凿而正枘兮!! 不量凿而正枘兮  
超慌忽其焉如  
狐死必首丘兮  
!!'!自悲"(  
荒忽其焉极  
狐死必首丘  
恐矩矱之不同  
求矩矱之所同  
!!!!!!!!!!!!!抽思"  
愿承闲而效志兮 愿承闲而自察兮  
'
!
谬谏"(  
!
!
恐犯忌而干讳  
心震悼而不敢  
念女媭之婵媛兮 念女媭之婵媛兮  
!!'!谬谏"(  
'!哀命"(  
!
!
孰能施于无报  
孰能无施而有报兮  
背绳墨之正方  
'!  
沉江"(  
!
背绳墨以追曲兮  
!!'!自悲"(  
!
!
!!!!!!!!!!!  
惜往日  
"
!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 吕望之鼓刀兮  
正臣端其操行兮 何贞臣之无罪兮  
反离谤而见攘 被离谤而见尤  
秋草荣其将实兮 何芳草之早殀兮  
'!怨世"(  
!
!
遭周文而舒志!! 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 宁戚之讴歌兮  
桓公闻而弗置 齐桓闻以该辅  
微霜下而夜降  
微霜降而下戒  
明法令而修理兮 明法度之嫌疑  
!!'!沉江"(  
!
惜诵  
"
!
!!!!!!!!!!!  
悲回风  
"
!
!!!!!!!!!!  
苦众口之铄金!!!故众口其铄金兮  
心沸热其若汤  
心踊跃其若汤  
'!自悲"(  
!
登峦山而远望兮 登石峦以远望兮  
!
'!自悲"(  
!
!
欲高飞而远集兮 欲高飞而远集兮  
'
!
怨世"(  
兰芷幽而有芳  
'!  
沉江"(  
!
兰芷幽而独芳  
!
!
!
恐离罔而灭败 恐重患而离尤  
岁忽忽其若颓  
岁忽忽其若颓兮  
!
涉江  
"
'!自悲"(  
!
!!!!!!!!!  
!!  
鸾皇孔凤  
日以远兮  
畜凫鴐鹅  
鸾鸟凤凰  
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  
!!!!!!!!!!!!远游  
"
往者不可及兮  
来者不可待  
往者余弗及兮  
来者吾不闻  
鸡鹜满堂坛兮 巢堂坛兮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初放"(  
机蓬矢以射革  
机蓬矢以射革  
宋作品诗句的篇目有离  
(+'惜诵(+'涉江(+'怀沙(+'抽思(+'思美人(+'  
!
!
严忌哀时命  
'
(
因袭屈  
+
'
怀琬琰以为心  
好桂树之冬荣  
怀琬琰之华英  
丽桂树之冬荣  
(
'
九辩(#东方朔  
'
七谏  
(
又增加了  
'
哀郢(+'惜往  
'
!
自悲"(  
(+'悲回风(+'惜誓  
橘柚的意象作为美善坚贞君子的象征  
(
'
哀时命(&'七谏  
(
多次用  
#
同门李  
!
!
)
*
#
!
!!!!!!!!!!!  
九辩  
"
诚教授认为,)汉人拟楚辞中出现的对橘树的颂扬  
#
!
/
++0+)*  
固时俗之工巧兮 固时俗之工巧兮  
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 却骐骥而不乘兮  
毫无疑问当出自屈骚  
分别是七谏  
'
橘颂(&* 他举出的例子  
#
'
4
初放(+'自悲(+'谬谏  
(
中描述  
,
!!斥逐鸿鹄兮  
若桃  
#
近习鸱枭  
#
斩伐橘柚兮  
#
列树  
策驽骀而取路  
策驽骀而取路  
%
当世岂无骐骥兮 当世岂无骐骥兮  
诚无王良之善驭 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  
杂橘柚以为囿兮  
拔搴玄芝兮  
%
#
列新事与椒桢  
%
#
列数芋荷  
%
橘柚萎枯兮  
#
苦李  
旖旎  
王逸  
故驹跳而远去  
故驹跳而远去  
'
章句  
养鱼苦李  
(
就说,)言君乃拔去玄芝  
#
贱弃橘柚  
#
&
(
/
@0)E"  
众鸟皆有行列兮 众鸟皆有登栖兮  
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凤独惶惶而无所集  
欲阖口而无言兮 愿衔枚而无言兮  
种植芋荷  
#
#
爱重小人  
则东方朔接受屈原  
在武帝时期也已流行了  
从上面作品的比照之中我们看到从战国到西  
汉初年楚辞作品流传的篇目的信息包括  
#
斥逐君子也  
*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  
#
'
橘颂  
的意象  
#
也意味着  
'
橘颂  
(
&
尝被君之厚德  
尝被君之渥洽  
#
'!  
谬谏"(  
#
'
离骚(+  
!
!
'
九章(+'远游(+'九辩(+'天问(+'渔父(+'招魂(!  
!
惜誓  
"
'
史记("&另外是汉人拟骚的作品  
'
惜誓(+'招隐  
!
!!!!!!!!!!!  
比干忠而剖心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  
(+'七谏(+'哀时命(#只不见  
'
大招(+'卜居 &  
(
二篇  
只能充分证明他  
才可能对其作品诗句大  
虽然这与楚辞本身带有乐歌音乐的特点有  
与其诵读的方式有关所以在屈原本人的作品  
甚至是同一篇作品中这种相同类似的句子都会重  
复出现 贾谊凭吊屈原引用离骚的诗句双古堆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 汉墓中汉简也有楚辞的残句尤其是刘安奉诏作  
骚传(#不可能设想刘安去冒欺君之罪  
无中生有虚  
'!  
怨思"(  
尤其是这些反复  
们是真正把屈原当成作家  
量因袭  
+
大量因袭的诗句  
#
!
!
#
箕子寤而佯狂  
箕子被发而佯狂  
&
'!  
沉江"(  
#
#
#
!
!
#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 鸱枭群而制之  
凤皇飞而高翔  
&
#
'
(
#
#
'
'!  
怨思"(  
#
!
!
!
)
屈原之作  
楚辞流传的指向  
从前面清理楚辞作品的流传可以看出它们都  
是以屈原为中心随屈原的事迹一起流传的 从九  
& '  
的序就称为  
汉人拟骚作品也多是如此 或言  
又是  
言屈原放在山泽  
则是 楚辞  
'离骚(*&  
含沆瀣以长生  
吸沆瀣以充虚  
'!  
自悲"(  
#
!
!
#
!
哀时命  
"
(
开始#'楚辞章句  
(
)闵惜其师*#其他  
'
!
!!!!!!!!!!  
伯夷饿于首阳  
伯夷死于首阳  
&
招隐士(+'七谏(+  
)
哀屈原受性忠  
犹伤念君叹息  
'!  
沉江"(  
'
九怀()追悯屈原*#'哀时命  
(
!
!
*#'九叹  
(
则是  
)
#
#
菎蕗杂于黀蒸兮 菎蕗杂于黀蒸兮  
无已*#'九思  
(
)
'
(
而伤愍屈原*&在这些  
'!  
谬谏"(  
作品中  
#
有的叙述了屈原早年的出生,)平生于国兮#  
!
!
长于原野  
&
言语讷涩兮  
#
又无强辅  
&
浅智褊能兮闻  
#
"A  
!
熊良智 拟骚作品的接受与传播  
/
@0东方朔'七谏(#)!@  
见又寡&*  
有的又叙其沉江的最后结 谏  
(中的抒情主人公都有同样的情怀#)老冉冉而愈  
,)死而成义兮  
#
屈原沉于汨 驰*+)老冉冉而逮之*+)岁忽忽其若颓*#于是孤独无  
或言其创作,) 逍遥彷徨$'离骚 聊逍遥以相羊*#'哀郢  
@0刘向'九叹(#!**  
忽翱翔之焉薄*#'九辩 超逍遥兮今焉薄*#  
/
@0严忌  
'
(#)@E  
&*  
'
离骚  
这些内容有的早 有  
特别是在九辩 七谏  
却又以第一人 对抒情主人公的身世情怀都有普通的认同  
直接袭用屈原作品中的诗句以屈原 主人公的诗歌作品也都是非常熟悉所以传诵甚广  
&
由此我们可以更加相信屈原不仅是作为一个  
背绳墨而改错*$感叹老 品质高尚的忠臣为人们赞颂  
也是作为一个作家  
记忆在人们心中 否则  
人们怎么可能大量地因袭他  
瞭 的诗句述说他的故事呢 并且这也证明战国以来  
屈原和他的作品正是以口传诵习的方式  
(
以扬意 依  
#
(
诉说  
)
(
/
#
犹未惮于  
史记(#  
'
九章(&*  
)
(
则有  
)
咏叹的  
'
'
史记  
(
皆有不载  
&
'
(
#
'
(
则有了  
)
超慌忽其焉薄的共鸣  
*
&
可见他们  
#
)
有美一人*#虽未言屈原之名  
#
#
对抒情  
称的方式代言  
#
#
#
的身份在诉说  
*$直斥  
+
表达心中的迷惑#)专思君兮不可  
#
#
)
何时俗之工巧兮  
#
#
+
之将至#)老冉冉而愈驰*#)虽重介之何益-*可以见 个诗人流传在人们口中  
#
#
&
#
'
惜诵(+'离骚(+'悲回风(&尤其是下面的诗句  
#
原自己没有诗歌作品  
更是集中地借用了  
'
哀郢  
(
一诗,)尧舜之抗行兮 #  
冥冥而薄天&*)被以不慈之伪名*#)憎愠惀之修美 直到汉初  
以相教传*&至于日本学者所持怀疑#)把屈原这样  
&*这正可以弥补屈原及其作品在战国流传的史书 一位楚辞文学的主人公偷换成楚辞文学作者*#这表  
记载之不足 明冈村繁先生看到了拟骚作品中作者与抒情主人公  
再从汉初拟骚作品的内容来看的确它们都传 的关系即作者以第一人称方式进入了诗歌并转换  
述了屈原作为一个忠臣的身世遭遇但是我发现他 成了作品中的人物借助作品中人物的视角诉说人  
们叙述屈原忠臣的遭遇的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倾 生的遭遇和情怀 这就使得抒情主人公和作者交  
以屈原的身份说话而且常常都因袭屈原的诗 叉重合 比如九辩中的  
他们认同的这个抒情主人公敢于揭露和批判社 王逸的说法认为有美一人谓屈原也  
会现实的弊端是非颠倒贤愚不分蔽贤妬能违背 其下愿一见兮道余意  
何时俗之工巧兮 余萎约而悲愁  
固时俗之工巧兮 凡言余及我者  
则作 的第一人称方式  
#
-
#
+
#
好夫人之慷慨  
&
众踥蹀而日进兮  
#
美超远而逾  
)
&
#
#
#
#
#
#
#
&
#
#
+
&
'
(
)有美一人*#朱熹不同意  
/+)0+)*  
* &  
因而  
&
#
)
,
#
#
#
)
#君之心兮与余异*#特别是在  
余宋玉为屈原之自  
背绳墨而改错*$ #朱熹就说,) #  
灭规矩而改错*#)背 余也  
世并举而好朋兮*#)时 的作者宋玉以  
暖暖其将罢兮*#)俗嫉妒而蔽贤*&抒情主人公有着 中的人物屈原的身份  
但又因为不为君知而含怨#'九辩  
法度&'九辩  
则有  
(
)
#
)
*
/
+)0+)+  
'
七谏  
(
)
#
&
#
皆放此&* 此即是  
'
九辩  
(
绳墨之正方*$'哀时命  
(
)
)
*
#
转换成了作品  
&
对国君的忠诚  
#
(
'
七谏  
(
自叙其身世#)平生于国*#而又言  
)
赴湘  
不忍  
(#)#)#这谁都能明白是叙写的  
沉江仍然是以第一人称方式表达  
九叹 思古 叙说  
冀灵(#!*" 还余车于南郢  
这里的 当然是  
九叹作者选择的叙述  
似乎在叙说抒情主人公的身世情怀 使得这  
以屈原的身份语气甚至就直  
于是有一种 接因袭了屈原自己的诗句来诉说 这样会使抒情  
往者余弗及 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具有更加真切的生活经验性  
往者不可扳援 也就使隐含在抒情主人公身后的作者感同身受的情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 结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性结果让抒情主人公成了  
老之将至而时不我待 作者的代言人别详拙文楚辞拟骚作品的视角话  
这些作品中都存在抒情主人公与作者  
感叹,)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之心兮与余异*&'哀 沅之流澌兮  
#
恐逐波而复东  
&
怀沙砾而自沉兮  
#
/
@0东方朔'  
时命  
(
则赞美,)虽体解其不变兮  
又有哀怨,)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效忠-*'七 屈原  
怨灵修之浩荡兮*#尽管也是不忘 的,)苦众人之妒予兮*&刘向  
尝被君之厚德*#  
#
岂忠信之可化-*但 见君之蔽壅  
*
#
#
'
七谏  
4
(
(
则直接引述  
)
'
4
(
,
)
'
九辩  
(
所诉  
)
尝被君之渥洽  
悼余生之不时 兮  
夫何予之不遘 屈原  
*
)
'
离骚  
(
之微文兮  
#
&
/
@0刘向'  
&
从而慨叹时之不遇#'九辩  
(
)
#
复往轨于初古&*  
) *  
*#'哀时命  
(
一开始也直抒胸臆  
#
)
#
则此抒情主人公乃是  
'
(
*#'七谏  
*#'九叹  
(
'
哀命  
(
愍命也有  
(
又是开章明义#)哀时命之不合 视角  
#
&
4
)
哀余生之不当兮*#这不正 些闵伤屈原的作品  
#
+
#
'
离骚  
(
)
哀朕时之不当  
*
的感叹吗  
远游言其  
就咏叹  
也说  
-
&
#
强烈的现实紧迫感  
#
屈原在  
'
(
)
#
#
来者吾不闻*#'哀时命  
(
)
#
来者不可期*#'七谏  
(
)
#
#
不可待*#于是岁月荏苒  
#
#
&
!
'
'
离骚  
(
)
老冉冉其将至兮*#'九辩(+'哀时命(+'七 语("&的确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0刘向'九叹(#)?E  
的角色交叉  
如果抒情主人公屈原自身不是诗人  
则作品人物也就没有诗句可以袭用  
转换成楚辞文学的作者 更重要的是  
的作者心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诗人我们看  
+
重合  
#
甚至转换的问题  
&
不过  
没有作品流 有着诗歌创作  
他也不可能 呢 结合史记 的  
拟骚作品 记载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屈原的楚辞伟大作家的地  
哀时 位就是历史的客观真实存在 楚辞文学的传统  
夫 正是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作家奠定的没有屈原  
来者不可与期 也就没有楚辞 而汉世的楚辞也正是在屈宋传统  
刘 的基础上形成和产生的而不可能与屈宋无关  
离骚  
#
我们认 兮  
#
心哀哀而怫郁&*  
抒情主人公本身就  
#
怎么是转换成为了楚辞文学的作者  
节士  
#
#
#
#
-
'
4
屈原贾生列传(+'新序  
4
(
)
*
&
#
#
#
'
&
#
(#在以第一人称述说,)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  
#
+
#
#
何予生之不遘时  
志憾恨而不逞兮  
九叹 惜贤  
5
往者不可扳援兮  
#
&
&
+
/
@0严忌'哀时命(#)E?  
杼中情而属诗&*  
就直接发表评述,)览屈氏之  
#
#
+
&
'
4
(
'
(
注释  
#
'
楚辞考异(,  
#
一作弋&'补注(,  
#
与弋同  
&
!
参考文献  
#
/
+0冈村繁  
)0黄灵庚''楚辞  
!0何天行  
#0宇文所安  
E0蒋天枢楚辞新注导论/Y066楚辞论文集  
@0洪兴祖楚辞补注/G0'北京  
"0司马迁史记/G0'北京  
北京  
A0裴骃史记集解序/G066司马迁 ,中华书局#+?A)'  
?0余嘉锡古书通例/G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AE'  
+*0王先谦汉书补注/G0'北京  
++0李诚楚辞论稿/G0'北京  
+)0朱熹楚辞集注/G0'上海  
'
周汉文学史考/G066冈村繁全集  
,
第一卷  
'
陆晓光译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十七卷成书辩/,0'复旦学报#)**A#!!"'  
/
'
楚辞作于汉代考/G0'北京  
,
中华书局#+?#A'  
/
'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G0'田晓菲译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A)'  
/
'
,
中华书局#+?A!'  
/
'
,中华书局#+?A)'  
/
'
'
史记  
'
/
'
,
/
'
,中华书局#+?A!'  
,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7
++&5.*"+&*"/25'&*/,B2*,)%$?$3*'F,'G%  
_
OV(HW30/UD^53  
!
Y53/9:9O/:;3;-;9#2345-0/(%.60&7/389.:3;#Y59/>-#2345-0/@+**@A#Y53/0"  
< U  
7
6%.'*+.,C:%.;3/U%-;%1J)4D)&*0/>;5920%D:363&0.P%.R:%1;59X0/S</0:;<4%/49./3/U  
e-Q-0/0/>;59:[.90>%1Y-4340/.9:-&;3/0/-/>9.:;0/>3/U%1:[943134[3949:%1Y-4343.4-&0D  
9>1.%6;59N9.3%>%1T0..3/U2;0;9:;%;59T9:;X0/S</0:;<0/>e-Q-0/+:[9.:%/0&9][9.3D  
/49#P53453/;-./40/1%.60&3;9.0.<;.0>3;3%/%1Y-4349/;9.3/U-[%/e-Q-0/#;%60R9-[;59  
30;-:9:3/;5953:;%.340&.94%.>:1.%6N.9De3/[9.3%>;%;5990.&<X0/S</0:;<'  
&(9,'/%,e-Q-0/$20%D:363&0.P%.R:$0449[;0/49$:[.90>  
;
9
5
8
!
责任编辑"唐 普#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