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4卷第3期  
2
0175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4,No.3  
May,20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教师  
职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曲铁华,霍东娇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春13002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师专培养师范学院培养和大学培养三个阶  
,三种不同的培养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4+2模式、“3+1模式、  
UGS模式等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紧贴基础教育实际,关注职前教师培养实践化;丰富职前教师培养  
内容,实现职前教师培养专业化;立足中学教师职前课程内容,构建多元职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职前教师培养模式;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3-0102-06  
教师教育模式是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共同产 198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办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而不断调整  
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的不断发展,师  
范专科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依次成为中学教师职前  
培养的主体。  
指示,“在课程设置方面,师专的专业设置应以初级  
中学的教学计划中所设主要课程分类为依据,主要包  
:政治语文(包括民族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  
[1]428  
等六种专业” ,师专的学习年限一般是二年制和三  
年制并存,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办学情况,自行选择同  
,对于师范专科,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初  
中教师的重要环节,要  
途径。1982,《关于修订二三年制师专教学计划的  
几点意见进一步指出,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资培养课程  
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教育理论课(教育学心理学)、  
专业课体育课和外语课等几项内容,根据专业设置的  
不同,专业课目内容不尽相同,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  
我国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变迁  
)师范专科教师教育模式  
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中学教师师资短缺,为  
(
2
解燃眉之急,以师专为载体的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应运而生。1980,教育部关于大力办好高等师范  
专科学校的意见指出:“师范专科学校是为地方教育  
事业服务的他的主要任务是为本地区初级中学培养  
[1]428  
合格师资。” 1990,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师  
范专科学校的几点意见指出:“我国初中在校学生有  
[1]510  
体育和外语课的设置则完全一样 。  
8
0%以上分布在农村和县镇因此,为农村初中培养  
1993,向  
农村深化改革,培养合格初中教师的讲话中,对师范  
[
合格教师是我国师范专科学校的主要任务。”  
1]415  
根据  
收稿日期:2017-02-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1978—2014)”(15YJA880051);吉林省社  
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演进及当代关照研究”(2014B46)。  
作者简介:曲铁华(1962—),,辽宁铁岭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教师教育;  
霍东娇(1985—),,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102  
曲铁华霍东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
3]44-45  
专科教育工作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他认为,这  
一时期的师专工作有成绩亦有不足,较短的学制极大  
地满足了当时教育发展对初级中学教师的需求,师范  
专科教师教育模式也对改善当时我国师资资源短缺状  
况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依然  
。”  
“2+2”教师教育模式是由四川师范大学首先提出  
,主要是指在进入学校的前2年接受通识教育后再  
接受专业教育,在前2年的最后一学期给予学生自主  
选择专业和方向的机会,接下来的2,根据学生的意  
愿和选择,进行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范与非师范教育。  
这两种模式有着共同的优点,即将学科教育与教  
育课程分段安排,通过这样的分段,便于学生夯实基础  
知识,拓宽理论视野,2ꢀ3年后进行专业和方向师  
范和非师范的选择,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同时,  
这两种教育模式也存在着相同的弊端,即在这两种模  
式下,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的锻炼,容易忽视教师  
的职业道德和信仰的培养及树立,课程结构体系中存  
在着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老三门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这两种教师教育模式发挥更大的作  
但这些模式的出现,是师范专科向师范学院过渡  
的一种探索一种思考,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  
问题,但是正是通过这些模式的探索和问题的解决,促  
进了我国教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  
[2]  
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师资培  
养层次需要不断提高,但师范专科学校自身存在的缺  
陷延缓了这一进程,底子薄修业年限短生源多集中  
于农村等问题,导致了师范专科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  
因此,探寻新的师资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模式  
新建师范院校是在原有师范专科等学校的基础上  
合并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提高我国师资培养的学历层  
次而进行的必要重组。2004,我国带字的专科  
[3]42  
院校升格为学院的数量达到40多所 。1993,《教  
师法明确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  
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  
[1]618  
。1999,《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  
:“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  
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  
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  
定比例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  
质量实力较强的高等学校要在新师资培养以及教师  
()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模式  
享有百年历史沉淀的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模  
,在教师教育模式变迁的历程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  
特点和优势,因此,在高度竞争的体制下仍保持着勃勃  
的生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发展对人  
才的需求愈加紧迫,高等师范学校模式逐渐发展成为  
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主导力量。  
[4]218  
培训中做出贡献。”  
1
9993,教育部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  
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对我国师范教育进行结构层  
次调整:“从城市向农村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由三  
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  
1.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模式  
1986,《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规划的  
意见指出:“师范本科院校的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水平的合格教师当前首先是为高  
级中学培养师资,学制一般为四年同时也要办师范  
专科班,为初中培养师资,并通过函授夜大等多种形  
(高师本科高师专科)过渡2010年左右,新补充  
的小学初中教师分别基本达到专科和本科学  
[4]241  
。”  
至此,三级师范教育模式开始改革在教育  
发达地区,中等师范学校开始陆续合并或停办或改变  
或升级为师范专科学校,逐步实现二级师范教育制度。  
[5]2391  
式更多地负担起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任务。”  
因此,对原有的师范专科教育进行更新和升级,是适应 19996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表现这一时期较有影响力的中  
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主要有“3+1”模式和“2+2”模  
。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提出:“调整  
师范院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  
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  
[4]289  
“3+1”教师教育模式是由沈阳师范大学于1997  
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  
年率先提出的。“3+1”教师教育模式是指:“5个学 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五条也提出:“加快  
期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3年里在各自的专业学  
院学习学科知识课程,5学期末根据志愿进行分流,  
有志于当教师的学生进入师范学院或师范部,学习相  
应的教育类课程,进行教育学科实习和教学实  
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  
[6]  
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 因此,  
探索新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大学在教师培  
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关键所  
10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教师教育模式的发展是充满活力的这一模式在实  
。  
这一时期的教师教育模式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模式  
主要有“4+X”模式,包括“4+2”教师教育模式、“4+2  
1”教师教育模式以及“3+3”教师教育模式等。  
1)“4+2”教师教育模式  
由北京师范大学于2001年率先提出的“4+2”教  
施上主要采取四步:首先,通过面试,由用人学校和学  
生签订就业意向合同;其次,签约双方达成共识后,学  
生进入到学校进行工作,享受在职教师待遇;再次,工  
作满1年后,经学校考核合格后,再回到学校继续进行  
硕士学业的学习,并撰写毕业论文;最后,完成学业后  
回到签约学校继续工作。  
+
(
师教育模式,是适应教师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  
感召而提出的,是应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在  
发展初期曾缺乏一定的制度和理论支撑,但这种模式  
在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部属院校的共同努  
力下逐渐成熟现在的4+2教师教育模式毕业生已  
然成为中学教师领域的骨干力量。  
(4)其他教师教育模式  
这一时期还存在着其他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北  
京大学的本科生入学不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3年后  
进行分流的模式包括“3+1+3”教师教师模式,主要  
培养学科专业硕士;“3+1+2”模式,主要培养教育硕  
;“3+1”模式,主要培养专业类或师范类学士华东  
师大对立志从教的学生实施3(学科专业教育)+1(教  
师专业教育)、4+1(双学士)、4+2(本科教育硕士)  
三种培养模式南京师大实施的2(强化全面基础)+  
所谓“4+2”教育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以非师范学院  
的本科生为主,本着学生自愿报名院系择优筛选学  
校批准的原则,从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中选拔一  
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到“4+2”模式培养其培养目  
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宽厚的理 1(提高专业水平)+0.5+0.5(两个半年穿插专业科研、  
论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熟悉掌握现  
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其实施主要分为两  
个步骤:一是本科阶段在各有关院系进行专业课程的  
教育培训和各类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的师范生培  
养模式川师大的2(学习同一专业基础课)+2(专业  
方向分流,提高师范综合素质)模式同时还包括“4+  
学习;二是研究生阶段后进入教育学院主修教育类课 0”、“4+3”等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  
通过对这一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师教育模式的  
(
2)“3+3”教师教育模式  
3+3”教师教育模式是由上海师范大学提出的,  
为发达地区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3  
3”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是指接受培养的学生在本科学  
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这些模式引起了较多学者  
的关注,也有较多的大专院校采纳并实践这些模式,究  
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模式对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  
重要影响因素,如教育实践教师理念保持着高度的关  
这些模式的共同点,都在于关注如何处理好二者  
的关系,如何将师范性与学术性较好地有意识地融  
而只有科学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教师教育模式,才  
有可能成为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师教育模式。  
+
习期间,按照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模式,接受为期3年的  
专业教育,之后从中择优进入教育学院进行为期1年  
的教育实践,这是一种融学历提高专业发展学科整  
合于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教  
育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完善教学技艺精良具有一定  
教学研究能力的新一代教师。  
2.大学政府和中学联合培养模式  
随着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增强教师教育实践性  
呼声的渐趋高涨,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综合化变  
,已然占据了教师教育研究的大幅版面这一时期  
的教师教育模式,走出了师范大学的校门,将视野投入  
到更广阔的中学学校当中。  
(3)“4+2+1”教师教育模式  
由华东师范大学提出的“4+2+1”教师教育模式,  
对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提升实践能力是卓有成效  
的探索。“4+2+1”教师教育模式,是指学生首先接受  
4
年本科教育,再进行1年中学教育实践,再回到学校  
(1)U—G—SG—U—S两种模式的同元异构  
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继续进行2年硕士培养其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兼  
顾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实践性要求,既实现了本科与 (2010—2020)》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  
研究生教育的贯通,也强化了教师教育的实践环  
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  
[
3]59  
[7]  
这就将教育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为提高教师  
专业化开拓了一条新途径”;既保障了师资资源的稳固  
,又提高了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可以看出,“4+2+  
育方法。”2012,《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  
意见提出:“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  
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  
104  
曲铁华霍东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
8]  
,……鼓励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  
在部分省份和高校开展的教师教育模式创新实验  
,由于政府高校在不同联合体中的角色与职能不  
,继而产生了以高校主导统筹的U—G—S和以省级  
政府主导统筹的G—U—S两种主体元素相同但具体  
结构不同的两种教师教育模式。U—G—S模式是以  
高校为主导,整体统筹驻地及邻近地方政府和中小学  
通过对U—G—SG—U—S两种模式和卓越教  
师计划的分析,可以看出,构建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已经成为当今中学教  
师职前教育培养的必然选择,而激活高校优势资源,依  
靠政府支撑,进入中小学校,这种模式将最终推动中学  
教师职前培养新格局的形成。  
我国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
9]  
,组成新型教师教育共同体,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该模式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主导的教师教育东北创新  
实验区为代表,本着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以培养  
在教师教育模式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诉求下,我国  
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发展呈现出极具特色的专业特  
,同时也展现出了与国际教师教育模式相接轨的趋  
,探析我国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发展趋势,描摹我国  
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未来蓝图,无论是对教师教育理  
论发展亦或是实践需要,都是极具意义的。  
[10]  
和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为最终培养目标 。  
G—U—S模式是以省级政府(G)为主导,整体统筹,  
以高校(U)与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所属中小学校(S)联  
合为主线,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完成教师教育任  
()紧贴基础教育实际,关注职前培养实践化  
[
9]  
。” 该模式以山东省政府主导的十二五教师教育  
综合工程为代表,用以确保选拔出适合教育工作的优  
秀人才,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随着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领域的纵深发展,以学  
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这也必  
然要求教师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  
宽厚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的新型师资为此,教师  
教育模式的改革,必须紧贴基础教育的实际,适应基础  
教育的发展,注重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性实效  
高校政府需创造条件,满足师范生实习实践需  
,将师范生的职前培养与中小学校紧密结合东北  
师范大学与辽宁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教育厅联合共建  
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便是在这一理念指导  
下卓有成效的探索以共建实验区协同构建实践课  
联合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合作推进教育课题研究、  
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为运行步骤,既打破了师范大  
学与中小学校之间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享的壁垒,同  
时实现了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校信息资源共享为师范  
生提供教学实践基地提高在职教师的职后培养水平  
虽然在两种模式中政府高校在结构设置中占有  
不同的地位,在制度属性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实  
质的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卓越  
教师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其核心都是使高校政府中  
小学三方,遵循资源共享责任共同合作三赢的原则,  
并以全面提升师范生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标。U—  
G—SG—U—S两种模式的出现,是新的社会形势  
下教师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的标志,是探索具有中国  
特色的教育模式的重要成果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合  
理地调配三者关系,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模式研究的  
重要议题。  
(
2)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破解高校教师教育发  
展困境,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2014,教育部颁发 三效合一的重大优势整合。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意见指出:  
只有紧贴基础教育实际,才能最终服务于基础教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坚持实践性并不是要  
放弃理论指导,只有理论取向与实践取向相结合,才能  
保证职前教师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丰富职前培养内容,实现职前教师培养专业  
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重点探  
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  
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  
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  
中学教师。”同时提出:“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  
[
11]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是指非专业教师经过有组织  
专门的连续培养和训练,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实  
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目的就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专  
业化水平,推动教师向具有较高教育素质的方向发展,  
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外行人无  
法替代的专业化境界靠拢只有通过专业的教师教育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出台,规定了卓越中学教师  
的标准,完善了职前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增强了职前  
教师培养的实践性,将教师培养与中学紧密结合的行  
为纳入到法律体系当中去,这足以证明培养卓越教师  
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途径。  
10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  
训练和培养,教师作为专业化的职业地位,才能够进一  
步得到认可和肯定。  
发展教育实践六部分 。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样  
需求,就必须建构更加多元化的职前培养课程体系,深  
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对  
教师专业化的理解,提升自身经验,进而推动教师专业  
化发展立足中学教师职前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多元  
的教师职前课程体系,就必须增强对中学职前教师教  
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构建反映中学教育  
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联系教育实际的课程内容,同时还  
要及时发现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  
善课程体系。  
加大对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化的关注,更是加大对  
教师专业化源头的把握我国目前的职前教育给予了  
大部分师范生以整个职业生涯所尽可能需要的知识和  
技能,而教育实习却是其入职前唯一可以进行运用知  
识和技能的机会多数实习师范生通过对中学有经验  
教师的模仿,简单地掌握了一些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解  
决了一些学生发展中发生的问题,但仅是这些还不能  
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并且在对指导教师的模仿过程  
中也缺乏对这些所谓师傅专业化程度的考核,传统  
帮教式实习无法全面提高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化水  
。  
()践行终身教育理念,推动职前职后培训一体  
与此同时,新入职的教师往往会面对来自多方面  
的压力,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的问题、  
课堂管理的问题与同事相处的问题与学校领导相处  
的问题与学生家长相处的问题融入学校文化的问  
,以及如何使学校提供适宜支持与帮助的问题等等。  
面对多重问题,很多新入职教师不能完全胜任,从而影  
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产物,  
也称作教师教育一体化,要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  
的关系,既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规划教师不同  
发展阶段的教育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又要  
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衔接过渡,实施支持性的教育培训,  
[14]  
使之成为虽相对独立却又连续统一的教育过程” 。  
响了新教师自身的成熟与发展因此,丰富职前培养 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的内容,不仅要加强对师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 ꢀ2020)》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  
养和训练,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继承师  
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相结合的实习模式的优点,同  
时更要探索新的更加专业化的培养模式,提供更多职  
前培养的内容,拓宽职前培养的视野,以帮助新教师更  
好地调节压力解决问题统筹管理,最终实现自身职  
业的成熟发展。  
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  
[7]  
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因此,构建  
职前职后培养的一体化,使其成为统一整体,已经成为  
当前教师教育培养的主要方向。  
由于职前职后培养体系的相分离,造成了教学内  
容与实践相脱节课程内容低水平重复,新入职教师难  
以适应工作环境,难以迅速进入角色等问题的出现,使  
得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  
象屡见不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秉持终  
身教育的理念,推进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进程,积  
极推动各相关部门之间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完善体  
,保障一体化各阶段相互贯通又各有分工。  
总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教师职前培  
养模式的梳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可以看出,我国  
的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正在努力变革以期适应中  
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为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做出更  
大的贡献。  
(
)立足中学教师职前课程内容,构建多元职前  
培养课程体系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指出:“教师教育改革要以引  
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改革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  
和教学法等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加强教育实践  
环节加强教师教育资源建设,实现课程结构多元  
[12]  
。” 201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颁行,对中学职  
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课程目标共分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大方面和九个小方面;课程设置  
则分为: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中学学科教  
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  
参考文献:  
[1]宋嗣廉,韩力学.中国师范教育通览:上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金长泽.面向农村深化改革,培养合格初中教师[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1):3-11.  
106  
曲铁华霍东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
3]靳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G].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5]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G].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6]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EB/OL].[2017-01-10].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64/201002/t20100220_1517.  
html.  
[
[
[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2017-01-10].http://www.moe.edu.cn/src-  
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
8]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9/07/content_2218778.htm.  
9]李中国.两种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14,(8):113-117.  
10]刘益春,李广,高夯.“U—G—S”教师教育模式实践探索———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4,  
8):107-112.  
1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4-08-19)[2017-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  
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
[
(
[
[12]袁贵仁.全面落实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袁贵仁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  
[EB/OL].(2012-08-06)[2017-01-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410/t20141021_177080.html.  
[1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EB/OL].(2011-10-08)[2017-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110/  
t20111008_145604.html.  
[14]肖瑶,陈时见.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教育研究,2013,(8):149-152.  
ChangeandDevelopmentTendencyofPre-serviceTrainingModels  
forMiddleSchoolTeacherssincetheReforminChina  
QUTie-hua,HUODong-jao  
FacultyofEducation,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  
(
Abstract:SincetheimplementationofreformandopeninguppolicyinChina,themodelsof  
teacherseducationhasexperiencedthreestagesinitscourseofdevelopment:normaltraining  
college,normalcollegeandnormaluniversity.Duringthedevelopment,thesethreedifferent  
typesoftrainingsubjectshavesetupsomecharacteristicpre-servicetrainingmodelsformiddle  
teachers:4+2model,3+1modelandU-G-Smodel.Thesemodelsshouldbeclosertothe  
actualsituationofbasiceducation,andfocusonthepracticeofpre-servicetraining.Besides,they  
shouldalsoenrichthecontentofthetraining,andpromoteprofessionalizationoftraining.They  
shouldbealsoestablishedinthecontentofthecoursesandbeconcernedwithconstructionofa  
multiplecurriculumsystemforthepre-servicetraining.  
Keywords:theReformandOpeningup;modelsofpre-servicetraining;middleschoolteach-  
ers  
[责任编辑:罗银科]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