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50卷第1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Editionꢂ  
2
0231月  
Vol50ꢀNo1  
Januaryꢀ2023  
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  
与作用机理研究  
———以湘西老司城遗址为例  
蔡礼彬王湉  
ꢃꢃ摘要:以世界文化遗产湘西老司城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提炼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的因素并构建因  
素间的动态配对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遗产地的文旅融合因素包括文旅供给文旅消费及融合环境,其中,文  
旅供给是基础动力,文旅消费是直接动力,融合环境是重要保障;文旅供给链和文旅消费链相互交融,并在融合环  
境的支撑作用下交替演化,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遗产;扎根理论;湘西老司城遗址  
DOI1013734ꢄjcnki1000-5315202301011  
收稿日期:2022-04-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科技赋能文旅产业转型机制研究”(2022RZB07053))的阶段性成  
。  
作者简介:蔡礼彬,,河南潢川人,管理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E-mailꢅcailb@ouceducn;  
王湉,,广东广州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从对有形文化景点的关注,转向了更广泛更包容的多元文化  
实践领域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受到广泛关注20201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化遗  
产旅游服务品质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占据我国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民族地区更是蕴含  
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文化遗产旅游既是旅游产品,也是文化工程,具备天然的文旅融合优势发展文化遗  
产旅游是当前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重要途  
因而,亟需厘清文化遗产地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间的互馈关系与机理,基于文旅融合视角识别文化遗  
产地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为实现我国文化遗产地旅游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综述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学术研究对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二战后休闲旅游的兴起,旅游的发展推  
动了战后欧洲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重建1977,美国学者麦金托什和格波特在旅游学———要素·实践  
·基本原理中首次提出文化旅游的概念2080,,人  
们对文化旅游的关注持续增长,文化旅游的早期学术研究开始出现20世纪90年代,文化旅游的发展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114,1。  
张祝平我国贫困地区文化贫困因素及文化扶贫对策》,《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6,60ꢆ65。  
苏俊杰文化遗产旅游中的真实性概念:从分离到互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1,44ꢆ51。  
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蒲红等译,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106。  
9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向由原来的精英市场转向大众市场,文化旅游相关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21世纪,文化旅游的研  
究更多地强调旅游对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  
是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学者们认为,文化和旅游具有较强的相互依附性一方面,文化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吸  
引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带给人们良好的精神体验和美的感受,为旅游开发经营提供内容;另一方面,旅游  
是旅游者认识世界并发现自我的方式,对旅游者追求身份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游客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为文  
化的商品化提供渠道二是文旅融合的影响因素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受到技术市场企业政府  
等诸多驱动力的共同影响TolinaLoulanskiVesselinLoulanski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归纳并检验了15  
个被认为是遗产和旅游业可持续整合的关键因素,包括社区参与教育和培训真实性与解说以可持续性为  
中心的旅游管理和综合规划等VongUng通过对澳门历史遗产街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历史和文化遗  
产地的设施和服务遗产解读和遗产吸引力是游客关注的重要领域三是文旅融合的模式和路径现有  
文旅融合模式的地域个案研究相对成熟,学界从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传统村落等不同视角提炼了文旅融合  
发展的实践模式,指出未来可从资源组合产品整合渠道结合体制磨合等路径进行拓展,以期实现更高  
质量的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文化旅游实践的不断丰富,文化遗产地作为文化旅游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保护与利用受到进一步  
关注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存在复杂紧张且不可调和的价值冲突,遗产地的文化价  
值常常被商业利益所折衷另一方面,持文化遗产和旅游合作发展观点的学者则认为资源共享为文化  
遗产和旅游业创造了合作机会,文化遗产旅游能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  
,并为保护地区旅游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现有关于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的研究,为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  
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但过往研究多停留在描述性的案例研究,难以有效指导文化遗产地与旅游业的融  
合实践基于此,本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湘西老司城遗址为例,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探究遗产地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遗产地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及可持续发展略陈管见。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西老司城遗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选择理由如下其  
,典型性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最大的土司之  
———永顺彭氏政权统治古溪州地区近600年的治所所在该遗址于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20109月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20157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老司城遗址自2016年作为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世界遗产品牌效应充分凸显,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  
大批国内外游客为典型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二,匹配性湘西老司城遗址作为  
古代政治经济重镇,以土家族土司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民族文化乡土文化资源丰富,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其遗址区内尚存祖师殿玉皇阁古墓葬古街道牌坊石马等  
,
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旅游学刊2020年第3,62ꢆ71。  
张朝枝文化与旅游何以融合:基于身份认同的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12,162ꢆ166。  
丁雨莲赵媛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与主体探析———以深圳华强集团融合发展旅游主题公园为例》,《人文地理2013年第4,126  
ꢆ131。  
TolinaLoulanskiꢀVesselinLoulanskiꢀꢇTheSustainableIntegrationofCulturalHeritageandTourismꢅAMeta-studyꢀꢈJournalofSustain-  
ableTourism 19ꢀno7ꢁMarch2011ꢂꢅ837-862  
LouisTze-NgaiVongꢀAlbertoUngꢀꢇExploringCriticalFactorsofMacauꢉsHeritageTourismꢅWhatHeritageTouristsareLookingfor  
whenVisitingtheCityꢉsIconicHeritageSitesꢀꢈAsiaPacificJournalofTourismResearch17ꢀno3ꢁJune2012ꢂꢅ231-245  
厉新建宋昌耀殷婷婷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的学术再思考:难点和路径》,《旅游学刊2022年第2,5ꢆ6。  
KeithKayHinTANꢀꢇTheTouristGazeꢅLeisureandTravelinContemporarySocietiesꢀꢈAnnalsofLeisureResearch21ꢀno5ꢁApril  
2018ꢂꢅ631-634  
孟春绒老司城景区走红十一黄金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20161013日发布,2022419日访问,http://www.  
xxz.gov.cn/zwyw/xxsz/201610/t20161013_1000151.html。  
92  
蔡礼彬王湉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以湘西老司城遗址为例  
遗迹,是湘黔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民族文化遗存典范,同时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区域。  
民族文化资本在老司城的遗产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较为明显地反映本文探究的世界遗产地文化  
与旅游融合之间的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领域中一种探索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常被用来构建影响因素及拓展理论边界,  
求研究人员从参与者的视角理解社会互动及演化的过程,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受案例地调研对象年龄  
结构与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运用定量方法测量动态复杂的文旅融合问题操作性较低且难以反映不同情境  
下问题的本质特征,同时,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主要为实地访谈录音政府文件与新闻报道等质性资料,运用  
扎根理论从个体微观层面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有利于更深入揭示符合案例现实的内在逻辑因此,本研  
究严格按照扎根理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式编码三个步骤,对老司城遗址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  
合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层级编码,提取其内在因素并尝试分析其作用机理。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从多渠道搜集数据资料,以形成证据三角形”。资料收集来源包括三个方面。(1)档案资料研  
究人员于2020ꢆ2021年多次前往永顺县文化旅游广电局以及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开展调研,收集老司城遗址  
申遗文本、《永顺县民族文化系列丛书》、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工作年鉴等文件资料约计15万字,了解遗址申遗  
过程与旅游发展状况。(2)网络资料研究者通过湘西州永顺县人民政府网站老司城官方公众号湘西团  
结报官网等收集有关政府公告通知以及公开报道等5万余字。(3)访谈资料调研人员于20207ꢆ8月  
前往老司城遗址所在地,在尽可能保证样本空间分布均匀且典型性身份均被囊括的情况下,对永顺县文化旅  
游广电局老司城博物馆老司城遗址相关管理单位工作人员遗产地社区居民及游客等37位调研对象开展  
访谈,了解老司城遗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调研结束后通过电话网页等方式对老司城遗址的文旅  
融合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完善调研资料,在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符内容后最终获得有效文本资料17万余  
访谈样本构成情况如下:性别方面,男性16,女性21;年龄方面,18ꢆ4414,45ꢆ5912,  
011;,17,初中及以下20,样本分布相对合理。  
6
研究过程  
)开放式编码  
(
开放式编码是将资料切割分解,并逐字逐句赋予概念化标签研究人员对文本资料中每个句子所反映  
的独立事件或现象贴标签,再对类似标签进行合并以形成一阶概念为确保编码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避  
免有可能因时间因素造成的访谈信息的损失,本研究在每次访谈结束后即开始对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逐  
句编码分类以及记录全部有效数据经多次整理后共提取出19个湘西老司城遗址文旅融合的范畴,本文  
列举了部分范畴的提炼过程及代表性语句(见表1)。  
1ꢃ从代码到范畴的形成过程举例  
原始数据  
初级代码  
代码  
范畴  
博物馆文物收藏和展示的文物有一万多件,考古的话也  
每年都会有新的收获,金器都有。  
文物发掘与展示  
文化遗产丰富  
遗产资源  
疫情以前什么榨油坊啊,打铁的,做糙米的,还有节日的  
时候请村民跳茅古斯。  
传统民俗节庆风俗  
民俗节庆风俗  
居民社区就业  
节事活动  
旅游就业  
我主要是在老司城里讲解,有时也帮着博物馆讲……我  
大儿子在博物馆里做保安,但是他也能讲文物,他经常帮居民参与遗产讲解工作  
博物馆讲所以讲得很好的。  
黄江明李亮王伟案例研究:从好的故事到好的理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综述》,《管理世界2011年第2  
,118ꢆ126。  
访谈提纲:老司城遗址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利用现状;老司城遗址旅游发展现状,文化因素在旅游发展中的表现形式;老司城文旅融合的发展  
方向与规划等。  
9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之前我一直听说过,觉得非常神秘,很想来了解学习一  
。  
审美及文化  
价值追求  
旅游欲望  
价值追求  
申遗的时候专门请师傅修缮过……我们当时的修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遗产修  
得了一个全国的修复奖。  
复与维护  
遗产修复  
科学技术条件  
旅游便利程度  
人还是有的,只是说在这个山坳坳里面,没有公共交通遗址地处偏远  
公共交通不便  
()主轴编码  
ꢃꢃ  
主轴编码侧重于将开放式编码中各自独立的范畴联系起来,通过类聚分析,在不同概念之间建立关联,  
进而提炼出更高一级的主范畴本研究对开放式编码形成的19个范畴的质性和层级以及它们可能存在  
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归类和抽象,提炼出老司城遗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三个主范畴:文旅供给文旅消费和融  
合环境。  
2ꢃ主轴编码及对应概念  
主范畴  
包含的范畴  
A1遗产资源A2社会文化氛围A3节事活动A4特色商品A5旅游设施与服  
A6旅游就业A7情感认同A8遗产教育  
B1文旅供给  
B2文旅消费  
B3融合环境  
A9价值追求A10宣传渠道A11形象感知A12旅游便利程度A13旅游安全  
程度  
A14经济支持A15政策法规措施A16科学技术条件A17专业人才组织A18  
社会互动A19产业升级  
()选择性编码  
ꢃꢃ  
结合文献和研究主题,对主范畴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提炼,提出文旅融合发展这一核心范畴对各级编  
码所得范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具体化,开发出能够统领所有范畴的故事线:3个主范畴对文化遗产  
地文旅融合的影响路径和方式并不相同,其中,文化遗产通过遗产资源社会文化氛围节事活动特色商品、  
旅游设施与服务旅游就业情感认同及遗产教育产生旅游吸引力,从供给端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  
契机;文化旅游者的价值追求形象感知及文化遗产的宣传渠道旅游便利程度和安全程度从消费端刺激文  
化与旅游产业供给的升级并推动二者融合;文旅融合环境通过经济支持政策法规措施科学技术条件专业  
人才组织社会互动与产业升级对文旅产业的融合程度及质量进行强化此外,文旅供给与文旅消费具有反  
馈作用,而文旅融合环境对文旅供给和文旅消费起到支撑作用,三者共同作用,推动文化遗产地的文旅融合  
发展通过这条故事线,案例资料中开发出来的核心概念和范畴被有机地整合起来,构成了文化遗产地文旅  
融合发展机理模型(见图1)。  
1ꢃ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机理模型  
()理论饱和度检验  
陈向明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93ꢆ102。  
94  
蔡礼彬王湉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以湘西老司城遗址为例  
达到理论饱和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关于某个范畴,再也没有新的资料出现;研究者根据模型对该范畴  
作尽可能详细的解释,包括条件脉络原因结果,以及过程和变异性;范畴间的关系合理且能验证属实为  
保证提出的概念已全面涵盖文本所表示的内涵,在完成上述资料的编码后,随机抽取1/3访谈资料进行理论  
饱和度检验,未发现新的重要范畴且核心范畴反复出现,编码结果稳定且满足理论饱和度要求。  
模型阐释与分析  
基于文化遗产地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过程特点,结合扎根理论分析得出的文旅供给文旅消费和融合环境  
3,本研究构建出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动态配对模型(见图2),进一步从文化遗产地的  
文旅融合因素融合机理及融合结果对该动态模型进行阐述。  
2ꢃ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动态配对模型  
()融合因素  
1.文化遗产地的文旅供给是文旅融合的基础动力,包括文化遗产地的遗产资源社会文化氛  
节事活动和居民情感认同,以及随着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特色商品设施与服务就业机会和遗产教育一  
方面,文化吸引力是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提旅游动机理论认为,文化差异越大,越能满足旅游者  
猎奇尝新的需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强本研究发现,土司文化场域下的老司城遗址具有突出的少数民族  
特色,其保存完好的建筑遗址与独具土家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作为最核心的文化资源对外界产生旅游吸引力,  
这也是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发展的开端另一方面,文化吸引力不仅仅依靠资源服务等客观属性,也需要  
人为建构的符号作为吸引物已有研究表明,参与  
文化项目和仪式能使居民在感知资源共享利益的同时,提升其对旅游发展的支持以及居民之间的信任,最终  
获得个人的成长在老司城案例中,文化遗产地周边居民多以表演或遗产解说的方式参与当地旅游发展。  
正如受访居民(R10)所言:“我们表演队周末去帮忙跳一下茅古斯,景区给我们补贴,挺好的。”遗产地居民通  
过主客间的交流与互动,强化了游客对遗产旅游活动真实性的感知,增强了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文化遗产及本  
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推动了遗产地文化真实性的保护,进而推动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与此同  
,老司城遗址所在村落仍然存在因教育资源土地利用等问题所导致的人口流失及老龄化现象,使得土家  
,
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旅游学刊2020年第3,62ꢆ71。  
NedaMoayerianꢀNancyG McGeheeꢀMaxOStephensonJrꢀꢇCommunityCulturalDevelopmentꢅExploringtheConnectionsbetweenCol-  
lectiveArtMakingꢀCapacityBuildingandSustainableCommunity-basedTourismꢀꢈAnnalsofTourismResearch93ꢀꢁMarch2022ꢂꢅ5  
9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族文化的本土传承及创新机制成为当地管理部门急需考虑的问题。  
2.文化遗产地的文旅消费是文旅融合的直接动力,包括旅游者的价值追求和文化遗产的宣  
传渠道形象感知旅游便利程度及旅游安全程度文旅融合的本质是文化和旅游通过产品融合业态生成  
,一方面,形象营销管理服务和延伸服务是文化遗产地宣传能  
力和运营能力的体现广泛的文化宣传和基于文化遗产价值的产品转型适宜性分析能有效提高游客对于少  
数民族历史遗产的文化适应性在本案例中,当地有关部  
门十分重视老司城遗址的推广工作,请专业团队为老司城遗址制作宣传片并针对重点市场进行广告投放。  
遗址管理处工作人员G3表示,“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老司城遗址管理处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推动湘西州以及  
长株潭地区的遗产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作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贡献另一方面,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成为刺  
激文化遗产地旅游业态不断升级改造的动力近年来,随着旅游者消费需求逐渐由单一的观光型游览转变  
为文化性消费,文化旅游的真实性体验性与休闲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关注正如受访游客T4所言:“老  
司城遗址像世外桃源一样,生态环境保护得蛮不错……村民表演的土家族摆手舞非常震撼,没想到来玩一趟  
还学到了东西,感觉非常好。”但需要强调的是,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市场开发必须在保护文化遗产及尊重本地  
居民信仰的前提下进行,应合理安排遗产教育与休闲娱乐的占比,否则可能会引起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误  
解与冲突。  
,
3.文化遗产地的融合环境是文旅融合的重要保障,包括经济支持政策法规措施科学技术  
条件专业人才组织社会互动和产业升级文化遗产地的治理与旅游开发涉及资源游客和社区的综合规  
,这意味着多部门专业化跨学科的融合环境对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案例中,相  
关文旅融合政策的实施与专项资金的倾斜为老司城遗址文旅融合提供了发展方向的指导和物质保障;当地  
文旅局通过与北京高校合作的方式,对老司城遗产旅游进行科学规划,为当地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提供了技术  
与人才的支持;老司城遗址社区通过成立村民非遗表演队推广本土景观农业等方式吸纳本地居民就业,将  
单一地对居民进行经济补助转变为就业帮扶,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发展旅游经济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研究表明,文化遗产地在不同层面上的整合与互动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体制机制缺乏融合  
是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首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随着老司城管  
理处与旅游公司的政企分离”,部门合作与资金的减少导致部分前期规划至今未实施,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受  
到阻碍工作人员G1表示,“我们拿不到旅游公司的数据,现在景区整体收益情况怎么样我们不大清楚”。  
()融合机理  
文旅融合的三个因素通过产品业态市场等推动了文化遗产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归  
纳为文旅供给与文旅消费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及融合环境对文旅供给和文旅消费的支撑作用。  
.,协同演化一方面,文旅资源的供给是文化遗产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  
1
业融合连接的必要物质媒介,其中,遗产地社区及居民作为文旅资源的提供者与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是文化  
遗产地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的关键,为扩大文化遗产旅游市场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文旅产品需要借助市  
场机制,在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优化升级科学的市场调研与对目标市场的精确选择能有效提升游  
客体验与满意度,进而在旅游经营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文旅供给与文旅消费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  
其关联性与相互渗透性,并以更高质量的文旅供给满足旅游者的文旅消费需求。  
2.流  
动与优化配置先进规划理念及技术人才的运用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推动了遗产体验价值与旅游产品  
文化价值的升级;宏观政策与法律规范通过引导社会优质资源向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倾斜,释放文化遗产旅游  
王秀伟从交互到共生:文旅融合的结构维度,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势》,《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30。  
TedSilberbergꢀꢇCulturalTourismandBusinessOpportunitiesforMuseumsandHeritagesitesꢀꢈTourism Management16ꢀno5ꢁAugust  
1995ꢂꢅ361-365  
WienduNuryantiꢀꢇHeritageandPostmoderntourismꢀꢈAnnalsofTourismResearch23ꢀno2ꢁ1996ꢂꢅ249-260  
侯天琛杨兰桥新发展格局下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中州学刊2021年第12,23。  
96  
蔡礼彬王湉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以湘西老司城遗址为例  
市场的内生需求若文化与旅游产业相关部门在体制机制上存在信息交流的障碍与合作壁垒,会对文化遗  
产地文旅产业融合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开放融合环境的保障下会向更深程度与  
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融合结果  
文旅供给文旅消费及融合环境三个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通过不同方式的互动影响共同促成了老  
司城遗址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具体而言,湘西老司城遗址采用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发展模式,在  
旅游开发伊始注重运用科学的规划手段为遗产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老司  
城遗址能在保护遗产的前提下将文化遗产地的景观价值与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果,推动了当  
地旅游扶贫的进程同时,老司城遗址良好的社区参与,既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又有效地  
解决了部分社区居民的生计问题,为文化与旅游产业带来了更高质量可持续的资源供给因此,老司城遗  
址在高质量文旅供给及消费市场升级的互动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产业链的动态交融与连接,并不  
断更新演化,进而在融合环境的支撑下推进文旅融合程度与质量的深入发展。  
结论  
本文以湘西老司城遗址为例,在核心概念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探讨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发  
展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分析结果较为清晰地揭示了文化遗产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和  
实现路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通过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对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炼出湘西老司城遗址  
文旅融合发展的三个融合因素:文旅供给文旅消费和融合环境文旅供给通过提供文化遗产相关的产品与  
服务,塑造了遗产地的文化空间,吸引游客进行旅游实践;文旅消费强调打造具有真实性的文化遗产地形象  
并满足旅游者不断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从市场层面为文化遗产地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直接动力;融合环境  
从经济政策科技人才社会和产业层面对文化遗产治理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给予支持保障。  
第二,初步构建了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因素的动态配对模型,尝试探索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文  
化遗产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其中,文旅供给  
是基础动力,文旅消费是直接动力,融合环境是重要保障,以文化遗产及遗产地居民为基础的文旅供给链和  
以体验性消费为核心的文旅消费链相互交融,并在体制建设政策法规区域规划融资投资及监测管理等融  
合环境的支撑作用下交替演化,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推动文化遗产地的文化及旅游产业向更深程度与更  
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第三,本研究基于湘西老司城遗址的文旅融合实践发现,文化遗产地的文旅融合事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  
切相关,基于遗产地居民的共享共治发展模式在维护遗产文化真实性的同时,推动了文化遗产地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因而,本研究强调文旅产业需要鼓励和引导社区力量的参与,以促进其优秀文化资源通过旅游  
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共享,提升文化遗产地文旅产业的融合水平。  
[责任编辑:钟秋波]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