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6  
November,2014  
四川雅安地区方言的历史形成  
及其与地理和移民的关系  
徐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四川雅安地区方言具有入归阴平的语音特征从表面看来它与四川地区的湖广话入归阳平和南路  
入声独立都不同与周围方言语音特点比较分析其语言历史演变过程雅安地区方言应是宋元以来四川土  
著方言南路话的分支雅安地区的历史地理通道和明清移民史可以解释其不同的历史层次。  
关键词雅安地区方言地理通道历史移民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6⁃0089⁃07  
四川雅安地区指今雅安市雨城区名  
雅安话是否应归属于另一种与湖广话南  
路话都不同来源的方言?  
山县芦山县宝兴县汉源县荥经县天全县石棉  
)。 此地方言虽各有特征但大都具有入归阴  
的特征因此在四川方言中成为特殊的一片列  
于四川地区五种类型的方言之一其他四块分别  
是成渝地区的入归阳平”,岷江西南地区的入声  
独立”,自贡仁寿地区的入归去声”,安宁河流域  
阳平高降”。 这些都是来源不同的方言反映出  
四川地区在历史上复杂的移民来源。  
关于成渝地区的入归阳平方言成渝片和  
岷江西南地区的入声独立片方言岷江小片),笔  
者已作了分析认为它们分别是明清湖广移民形成  
湖广话和宋元时期遗留的南路话”,是四川、  
重庆地区两大不同历史层次的方言形成时期不同,  
语音特征互不连续有明显的历史断层”;其形成  
的原因主要是明清时期战乱带来的湖广地区向四  
川的大移民和宋元本地方言在西南部边缘地区的存  
1-3]  
本文的问题是雅安地区方言在四川方言历史  
1.雅安政区和声调类型图  
演变中占何种地位入归阴平的特征从何而  
收稿日期2014⁃03⁃25  
作者简介周及徐(1957—),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8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雅安地区方言与周围方言特点比较  
雅安地区方言的声调特点  
而来如果是这样雅安地区方言的其他语音特征  
也应与洪雅丹棱夹江等南路话有共同之处事实  
正是这样下面举例说明。  
雅安地区县方言声调与周围方言的声调  
从调值调类来看都比较相似主要不同是在古入  
声字的归调上下面是成都话代表成渝片湖广  
)、邛崃话代表川西南路话)、洪雅夹江话代表  
青衣江下游方言的声调比较表各点调类及调值  
如表1(为避免字迹过小难于辨认本文声调数值不  
上标):  
雅安地区方言与周围方言的几个音系特  
征比较  
方言音系的系统性很强邻近方言如果有同源  
关系不可能只有一个声调特征同源声母和韵母  
也应有一致或相似的地方可从三个方向观察周围  
方言对雅安地区的影响东北方向有省会成都北  
面则有川西平原西缘的邛崃在东面有青衣江下游  
平原的洪雅丹棱夹江地理上最接近雅安下面举  
出这些方言音系的几个特点以观察它们之间的联  
雅安地区方言以雅安芦山汉源石棉泸定、  
1.雅安地区方言与周围方言声调比较表  
雅安名山芦山宝兴天全荥经汉源石棉洪雅夹江邛崃成都  
阴平1 45 45 55 55 55 45 55 55 44 33 45 45  
阳平2 31 21 21 21 31 121 21 31 31 31 21 21  
上声3 42 42 41 41 42 53 52 51 41 42 51 42  
去声5 213 34 214 24 323 11 213 323 224 324 213 213  
入声45)(45)(55)(55)(55 33 55)(5535 45 2221)  
荥经点为例川西南路话以邛崃为例青衣江下  
游平原以洪雅丹棱夹江点为例另列成渝片方  
言的成都话重庆话作为对比湖广话成渝片方  
与南路话共同的语音特点如龈音不翘舌影疑  
母一二等字声母为ŋ介  
、-iŋ/ eŋ 前化为-in/ en,这些方言都具有省去不  
本文方言语音资料来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四  
川西南地区方言音系调查研究》(待发表),成都语音资料来  
]  
源于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成都话音系调查研究》 ,重  
庆市区语音资料来源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 巴县音  
。  
]  
》  
[1]  
南路话特征之一是泥来母字洪混细分即  
可以看出雅安县中除荥经外声调类  
泥来母字一二等不分别l-n-,“南兰同音。  
三四等有分别)(三四等读舌面前鼻音并带  
有摩擦音,ȵʑ-(通常记为ȵ-);来母三四等读l-或  
n-。 丹棱洪雅是南路话的洪混细分型汉源石  
泸定也具有这个特点芦山荥经一部分细音字  
相混雅安则完全相混同重庆话参见表2)。  
2.  
型非常接近共同声调类型是阴平阳平上声去  
个调类入归阴平 调型和调值也很接近分别  
6]  
是高平中降高降中凹调或中升调与之邻近  
的三个类型方言分别是湖广话的成渝方言南路话  
的川西方言和彭山眉山丹棱洪雅夹江方言  
青衣江下游方言)。 经分析比较后者是南路话方  
言在岷江与青衣江交汇地区的一个分支丹棱、  
洪雅夹江话的一个语音特点是入声调在南路话的  
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南路话的入声调一般是中平促  
33/ 22,在丹棱洪雅夹江峨眉等地变为近于  
阴平或高于阴平的高调并且不再短促如洪雅阴  
44、入声35,夹江阴平33、入声45,都是可延长的  
舒调已经非常接近在峨眉话中阴平44、入声45,  
并且已经有一部分入声字读为阴平字峨边话也是  
li31  
雅安  
芦山  
汉源  
石棉  
泸定  
荥经  
邛崃  
丹棱  
洪雅  
夹江  
成都  
læn31  
læn21  
næn21  
læn31  
læn31  
lɑn121  
næn21  
læn41  
læn31  
nɑn31  
næn21  
læn31  
læn21  
næn21  
læn31  
læn31  
lɑn121  
næn21  
læn41  
læn31  
nɑn31  
næn21  
li31  
ȵi21  
ȵi21  
ȵi31  
ȵi31  
ȵi121  
ȵi21  
ȵi41  
ȵi31  
ni31  
ȵi21  
ȵi21  
ni21  
li31  
li31  
ȵi121  
ni21  
li41  
7]  
如此我们因此知道雅安地区方言的入归阴  
是原有的入声调值升高与阴平合并的结果这  
是一种后起的声调演变与同在附近的入归阳平的  
湖广话却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声调是汉语方  
言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调类及其分合关系因此入  
归阴平的雅安地区方言应是入声独立南路话的演变  
li31  
ni31  
ni21  
90  
周及徐四川雅安地区方言的历史形成及其与地理和移民的关系  
重庆  
nɑn31  
nɑn31  
ni31  
ni31  
眉山  
丹棱  
洪雅  
夹江  
成都  
重庆  
pɑi24  
pɑi435  
pɑi35  
pɑi33  
pe21  
tɑi24  
tɑi435  
tɑi35  
tɑi33  
te21  
ʦhɑi24  
ʦhɑi435  
ʦhɑi35  
ʦhɑi45  
ʦhe21  
kɑi24  
kɑi435 革  
kɑi35  
ꢀ 2.南路话方言麻三精组见系字韵母读-i,是南  
[1]  
路话音系的特点湖广话则读-ie。 丹棱洪雅、  
夹江话读-i,这是它们南路话特征的表现少数字读  
kɑi45  
ie,受强势方言的影响)。 石棉话有南路话的特点,  
ke21  
荥经话则完全读同南路话雅安芦山汉源话读同  
pe31  
te31  
ʦhe31  
ke31  
成渝湖广话。 (参见表3)。  
3.  
ꢀ 4.咸深山臻曾梗入声三等开口知系葉缉薛栉  
-ai。 (分析见上)  
5.  
雅安  
芦山  
汉源  
泸定  
石棉  
荥经  
邛崃  
丹棱  
洪雅  
夹江  
成都  
重庆  
ʨie42  
ʨie41  
ʨie52  
ʨie51  
ʨie51  
ʨi53  
ɕie42  
ɕie41  
ɕie52  
ɕie51  
ɕi51  
ɕie213  
ɕie214  
ɕie213  
ɕie212  
ɕie323  
ɕi121  
ɕi213  
ɕi334  
ɕi224  
ɕie324  
ɕie213  
ɕie35  
ie31  
ie21  
ie21  
ie31  
i31  
雅安se45  
芦山se55  
汉源sɑi55  
石棉sɑi55  
泸定se23  
荥经sɛ33  
邛崃sæ22  
彭山sɑi35  
眉山sɑi24  
se45  
se55  
sɑi55  
sɑi55  
se51  
sɛ33  
sæ22  
sɑi35  
sɑi24  
se45  
se55  
se45  
se55  
sɑi55  
sɑi55  
se23  
sɛ33  
sæ22  
sɑi35  
sɑi24  
se45 ʦhe45  
se55 ʦhe55  
sɑi55 ʦhɑi55  
sɑi55 ʦhɑi55  
se23 ʦhe23  
sɛ33 ʦhɛ33  
sæ22 ʦhæ22  
sɑi35 ʦhɑi35  
sɑi24 ʦhɑi24  
sɑi55  
sɑi55  
se23  
ɕi53  
i121  
i21  
ʨi51  
ɕi51  
sɛ33  
sæ22  
sɑi35  
sɑi24  
ʨi51  
ɕi51  
i41  
ʨie41  
ʨie42  
ʨie42  
ʨie42  
ɕi41  
ie31  
i31  
ɕi42  
ɕie42  
ɕie42  
ie21  
ie31  
丹棱se435 sɑi435 sɑi435 se435 sɑi435 ʦhɑi435  
洪雅sɑi35  
夹江sɑi45  
成都se21  
重庆se31  
sɑi35  
sɑi45  
se21  
se31  
sɑi35  
sɑi45  
se21  
se31  
sɑi35  
sɑi45  
se21  
se31  
sɑi35 ʦhɑi35  
sɑi45 ʦhɑi45  
se21 ʦhe21  
se31 ʦhe31  
ꢀ 3.南路话的一大特点是咸山曾梗的一大批入  
[1]  
声字主元音同为-æ/ -ɛ 中邛崃荥经正是  
如此但从彭山到洪雅通向青衣江下游的方言有一  
个特点就是其中一部分入声字变为读-ai,具体是  
曾一梗二开口入声帮端知见系字读-ai,以及咸深山  
从上面列出的三个语音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  
以下现象所列出的雅安地区的方言根据其语音  
特点可以分为三个组:(1)荥经;(2)汉源石棉;(3)  
臻曾梗三等入声字读-ai(见表4) 。 汉源石棉话  
这些字的读音同洪雅话雅安芦山话则同成渝湖  
雅安芦山泸定 组在入归阴平的声调类型  
广话读音。  
4.  
语音特点更近于成渝湖广话组在入归阴平  
的声调类型中语音特点与洪雅话等青衣江下游方  
言更有一致性组荥经话它是入声独立的声调  
类型其语音特点同于川西南路话在雅安地区方  
言的这三组不同特点的方言类型与周围方言的情  
如图所示。  
北百  
pe45  
pe55  
pai55  
pai55  
pe14  
pɛ33  
pæ22  
pɑi35  
择策  
ʦhe45  
ʦhe55  
ʦhai55  
ʦhai55  
ʦhe23  
ʦhɛ33  
ʦhæ22  
ʦhɑi35  
格革  
ke45  
ke45  
kɛ55  
kɛ55  
ke14  
kɛ33  
kæ22  
kɑi35  
雅安  
芦山  
汉源  
石棉  
泸定  
荥经  
邛崃  
彭山  
te45  
te55  
tai55  
tai55  
te23  
tɛ33  
tæ22  
tɑi35  
雅安地区东西约90 千米南北约200 千米直  
线距离),面积15.3 万平方千米是一个相对比较小  
的区域当地的方言却形成如此参差的局面与成渝  
地区湖广话千里相沿一致的情况大不相同方言格  
局的形成有语言内部原因历史演变和外部的原  
波浪影响),有时外部原因是方言变化的重要因  
9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衣江下游型第三个层次是雅安芦山话为代表的湖  
广话型下面分别论述。  
雅安地区的古代地理通道与第一方言层  
次的形成  
雅安这一地名不闻于上古这是一个令今人不  
解的事今天看来雅安城是交通要冲东西南北道  
路交汇商旅必经具备城市繁荣的地理条件雅安  
城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邛崃山脉交界处像喇  
叭口一样正对成都平原地区雅安城东北翻越金鸡  
通名山县再向东北是通向成都的200 里坦途。  
向东沿青衣江120 水陆两路达平原县城洪雅。  
向南面和西面则是进入山区的曲折险道向南沿山  
100 里经八步乡观化乡飞龙关通向群山之中  
的荥经108 国道川滇公路),翻越像高墙一样  
把本地区分为南北两块的泥巴山是南下云南的必  
经之路向西30 里经飞仙关分为二路向西沿天全  
河通天全318 国道),翻二郞山在泸定西越大  
渡河进入藏区是著名的川藏公路向北则沿芦山  
河通芦山宝兴这是红军长征时北上的道路然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雅安却没有发展起来,  
原因有二一是交通艰难二是战争蹂躏。  
2.雅安地区方言类型与周围方言情况  
下面我们将从本地区历史上地理通道的改变和  
移民变化中去寻找方言形成的原因。  
从内地进入雅安地区有三个通道一是从北面  
的邛崃沿西河芦山河进入芦山越青衣江南下直  
达群山中的荥经二是从东面洪雅方向沿水陆交  
通便利的青衣江下游直接进入雅安三是从南面  
乐山夹江峨眉沿大渡河西行到达沿岸的汉源石  
泸定。  
历史上的雅安地区属汉地与少数民族地区接壤  
的边缘地带不视作内地西魏设始阳县隋唐至明  
分别称蒙山始阳严道或郡或县一说治地在今雅  
安市区雨城区西面的多营这可能有争议因为始  
阳是天全的旧称今天全东有始阳镇据说即是史  
·西南夷列传”(sī),远在西面秦惠王  
始设严道312 ),在今荥经 在秦汉乃至以后  
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从成都南下邛都是  
不经现在的雅安的因金鸡关群山阻碍飞仙关没  
有凿通天全以西更有二郎山天险东西阻绝南北  
不经雅安也就不能形成商旅集散的中心城市西  
汉司马相如通西夷是走民间贸易的南北通道这  
个通道从他老丈人的家汉代边贸重镇临邛今邛  
崃平乐镇翻越镇西山进入西河(mèi)、  
芦山河通道经青衣县今芦山),再渡青衣江天全  
3.雅安地区地形引自百度卫星地图)  
雅安地区方言的三个历史层次与地理移  
民的关系  
我们认为雅安地区方言依据其语音类型可以  
分为三个历史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荥经话为代表  
的南路话型第二个层次是石棉汉源话为代表的青  
92  
周及徐四川雅安地区方言的历史形成及其与地理和移民的关系  
进入荥经河通道过严道县今荥经),越大相  
下旄牛县今汉源),越沫(mò)大渡河),一  
路南下桥孙水安宁河),过邛都西昌),而后达于  
滇的。 “临邛的意思就是此路通向邛都 听起来  
似乎大道坦途可不知却是巉岩入云恶水吞人人  
迹罕至凭了皇帝的诏令以国力的支持才奋力开  
汉武帝因此复通秦曾开辟的辖地97),  
设青衣严道旄牛县形成南北通道司马相如的  
时代没有雅安雅安地区的土著语言是少数民族  
先秦时有著名的青衣羌国今芦山地区),东汉  
时雅安地区的少数民族白狼王曾经入朝进贡献  
为州府统六县金鸡飞仙飞龙三关在管辖之内,  
畅通无阻经济开始繁荣起来当时的交通道路仍  
然与今有所不同主要差别在于从四川盆地进入  
雅安是从青衣江通道即从雅安的东面的洪雅这  
是因为青衣江沿岸地势平坦陆路通达水路又可通  
运送商品物资另外一条通道是从更南面的夹  
江沿大渡河从峨眉峨边向西溯流而上到达汉源、  
石棉以至泸定这一条通路不是官道但沿江而  
道路可行更重要的是沿河流时有冲积平地可  
供开垦农耕如汉源石棉就是大渡河冲积扇故这  
是一条对于移民颇有吸引力的通道。  
白狼歌》,留下汉字记音的歌词据郑张尚芳先生  
以上的通道对于理解近代雅安地区的移民和方  
言传播的通道很重要在元明时代青衣江下游方  
丹棱洪雅夹江等地已经在南路话的基础上  
发展了自己的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入声近于阴平  
和曾梗摄一二等入声字读-ɑi(见前文表4、5)。  
这种方言便在明代的发展中从青衣江和大渡河两  
条通路源源不断地进入雅安地区在明代近300 年  
的和平发展中逐渐覆盖了雅安地区原有的大部分  
南路话方言除了荥经地区并且在这段时期中,  
方言进一步发展青衣江下游方言中本来相近的阴  
平调与入声调合并至迟在明末形成了雅安地区方  
言中入归阴平的特征这就是今天雅安地区入归阴  
平方言格局的成因这也是汉源石棉话与洪雅夹  
江话共有曾梗摄一二等入声字读-ɑi 的音系特点的  
原因我们推测除了石棉和汉源话之外雅安地区  
还可能有与洪雅话相近的方言点待进一步寻找。  
明末清初的战乱和移民与雅安地区第三  
方言层次的形成  
8]  
以汉语古音与民族语比较证明是古缅语在本  
地区生活的汉族是秦汉以后陆续从汉地迁来的。  
秦汉时期形成的从邛崃临邛到汉源旄牛)  
的南北通道一直沿用到唐代汉地来的移民首先  
是川西地区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沿这条道路进入到  
这个地区开辟土地农耕生产在宋元时期四川  
地区的汉语方言是古代南路话因此整个南北通道  
及附近地区都是南路话的分布区后来由于其他  
方言移民的涌入替换见下文),只剩下一个方言  
———荥经古严道县)。 荥经话之所以能够存留  
下来是为地处群山之中可耕地少其南面是本地  
最高的险阻———大相岭泥巴山)。 在历史上是最  
为艰险难行的地方南下的移民却步荥经就这样成  
了保留当地最古老汉语方言南路话的地方今天荥  
经才通了国道和高速公路我们推测在这条南北  
通道上还可能有保留南路话的地方待进一步寻  
。  
明以后雅安地区通道改变与第二方言层  
次的形成  
雅安成为本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古以后的事。  
雅安地区在经历了长期的和平发展后遭遇了  
明末农民战争的蹂躏。 1646张献忠入成都建立  
大西政权大肆屠杀同年张部将艾能奇陷雅州、  
天全当地武装反抗雅安一带从此沦于十多年的战  
争和屠杀之中洪雅雅安荥经等地处四川通向云  
南的要冲作为进攻和退守的通道兵家必争直至  
战争后期张献忠军残部南明军和清军三方争夺,  
致使这些地区饱受创伤。 1661张献忠旧部郝承  
裔降清后又反叛战败弃守雅州纵火弃城南逃荥  
唐初公元618 设雅州治多营),领芦山名山、  
严道百丈 因为名山百丈在雅安地区群山之  
外的东北面这标志着进入雅安地区的通道逐渐改  
由东面治在多营镇则今雅安城尚未形成元宪宗  
八年公元1258 ),雅州治今雨城区属嘉定府  
今乐山市),因为乐山岷江与雅安青衣江)  
水路相通这个行政归属意味着进入雅安的通道完  
全改由青衣江及沿江陆路进入明代洪武年间省  
严道县入雅州包括今荥经名山芦山三县全境和  
天全南部地区治所在今雅安雨城区此时雅安成  
兵败被杀这个地区长达十五年的战乱方告  
平息战争给当地人口带来重大损失清初沈荀蔚  
蜀难叙略记述当时的情形:  
ꢀ ꢀ 顺治十年1653 自逆贼尽屠川西而北  
9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各州县野无民城无令千里无烟者已七八  
至是西南接壤之所始有开垦者然田皆膏  
芜久益肥沃用力少而成功多且无赋税,  
力之所及即为永业由是川南之民皆健羡之,  
边远损失较少这时雅安地区以外的青衣江下游  
平原也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其洪雅夹江等地虽与雅  
安相邻却无力填补雅安地区的人口空缺所以清  
初外来的大量楚籍”(湖广移民填补的主要是雅  
芦山天全等地区他们的方言就是形成四川成  
渝片方言的湖广话移民的湖广话和本地原有的入  
归阴平的明代方言相结合便形成了雅安芦山天  
全等地既有入归阴平的声调特点又有湖广话的声  
母和韵母特点的方言雅安话中的湖广话声韵特  
在清末至现代的时间里因为与省城成都的交流  
日益密切又不断地得到加强这就是以雅安话为  
代表的雅安地区第三方言层次的形成原因。  
结论  
387-414  
非安土重迁者往往相率去。  
四川西南接壤之所指洪雅雅安芦山一  
这里描述了川南人民向川西南雅安地区移民的  
情境。  
中国移民史明末战后人口估计川南地区  
人口损失不足原来的10%。 雅安县雅地自献逆  
蹂躏之后土著者少四方侨寓大率秦、  
10]77  
滇之人居多”,名山县县人多楚籍”  
四川人  
口的恢复是从康熙二十年(1681 以后开始的,  
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 移民基本结束 其间95  
年中四川总人口从50 万增加到1000 增加了  
根据雅安地区方言语音特点历史上的地理通  
道以及移民的情况我们可以对宋元以后的雅安地  
区的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变化做出以下总结。  
1776 年的统计清代前期雅州府外省移  
民约为万人比起同期成都府外省移民数90 ,  
在宋元以前由古代南北通道的传播当地方言  
10]102,3-1  
[1,3]  
是相对少的  
就是说雅安地区人口恢复,  
是广泛分布于四川的古南路话方言  
至今留下  
当地原住民的繁衍增长包括附近地区人民的移入  
填补占了重要成分外省移民迁入因为道路近  
便应主要集中在雅安芦山等面向成都平原的东北  
部地区。  
了荥经南路话方言岛这是本地区第一方言层次也  
是现存最早的方言层次在明代由于雅州地区内  
的统一的行政管辖和近300 年的和平发展邻近的  
青衣江下游地区的洪雅夹江话传入大部分覆盖  
人口和城市的恢复可以从政区级别的提升和政  
区新置上看出来清雍正七年(1729),雅安升州为  
置雅安县以境内雅安山为名),属雅州府嘉  
庆六年(1801),四川省布政使司下设五道分统府  
州县雅州府直隶于建昌道后改名上川南道简称  
上南道),辖雅安名山荥经芦山清溪县及天  
这已经是现在雅安市县的大部 嘉  
庆十七年(1812 ),四川人口达2071 较清初增  
加了40 1953达到6568.5是清初康熙  
了雅安地区形成了入归阴平特点的第二方言层次,  
并留下汉源石棉话至今清初由于明末的战乱,  
人口锐减移民的重新填补以及交通道路由水改陆  
更为近便雅安地区东北部大量湖广移民填入经长  
期融合形成了既保持明代的入归阴平特点又有湖  
广话声韵特点的以雅安话为代表的第三方言层次  
三个方言层次见图4)。 本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交通道路在不同时代的改变以及相应方向上的移  
影响和改变着本地区的方言格局这就是今天雅  
安地区方言的成因。  
10]96,3-2  
二十年的约130 倍  
民国前半期雅安成  
为西康特别行政区驻地是四川进入西藏和云南的  
要冲更加繁荣起来这时进入雅安地区的通道是  
从成都直接南下108 国道),从北面的百丈名  
山越过金鸡关至雅安从洪雅至雅安的青衣江水  
路日渐衰落后来完全放弃。  
移民和交通道路的改变为我们追溯当地汉语方  
言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明末战乱的人口损失主要  
发生在战争频仍的青衣江中上游的雅安芦山天全  
等地这些地方距离乐山洪雅近粮食财物相对丰  
易致兵灾大渡河流域的汉源石棉等地则比较  
4.雅安三个方言层次  
94  
周及徐四川雅安地区方言的历史形成及其与地理和移民的关系  
注释:  
中国方言地图集》(1984)依黄雪贞的划分将其归属于北方官话区西南官话次方言区灌赤片的雅棉小片和岷江小片雅  
宝兴标入雅棉小片汉源标入岷江小片其余县区未标出。  
周及徐青衣江下游地区方言的特征与历史形成》,待发表。  
泸定位于大渡河东岸行政区划分属甘孜藏族自治州汉语方言类型近于雅安地区方言所以列出。  
据语音特点名山宝兴天全话应入第三组未列出。  
据清代沈荀蔚蜀难叙略相关记录见清史稿·列传二十七》:“(顺治十七年,(承裔据雅州复叛国英督兵至嘉  
分三道进剿破竹箐关入承裔走黎州追获之。”  
周及徐四川彭眉丹洪夹地区方言及其历史形成》,待发表。  
参考文献:  
1]周及徐南路话和湖广话的语音特点———兼论四川两大方言的历史关系[J].语言研究,2012,(3).  
2]周及徐从语音特征看四川重庆湖广话的来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周及徐从移民史和方言分布看四川方言的历史[J].语言研究,2013,(1).  
4]何婉成都话音系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  
5]杨时逢四川方言调查报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  
6]唐毅雅安等八区县方言语音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  
7]刘瓅鸿四川峨边洪雅等六县市方言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  
8]郑张尚芳上古缅歌———《白狼歌的全文解读[J].民族语文,1993,(1,2).  
9]沈荀蔚蜀难叙略[G] / / 缪文远西南史地文献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10]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Formation of Dialect in Yaan Distric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ography and Immigrants  
ZHOU Ji⁃xu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Ya’an dialect treats entering tones as level tone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Huguang dialect  
which treats entering tones and rising tones and Nanlu dialect which treats entering tones as individual  
tones. Compared with dialects of neighboring areas and judged from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 Ya’  
an dialect should be a branch of indigenous dialect of Sichuan known as “Nanlu dialect” formed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 channel and history of immigration of Ya’an district  
helps to make the history of Ya’an dialect clear.  
Key words:Ya’an district; dialect; geographic channel; immigrants  
责任编辑]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