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6  
November,2014  
略论魏晋文学中的友情主题  
怡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成都文理学院传媒学院成都610000)  
摘要魏晋时期士人的个性自觉引发士人对于情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多变而凶险的政治环境下的特立独行,  
导致甚深的孤危意识于是而渴慕知音倾情友谊伤悼友人曹植嵇康等人作品中的诸多文学意象亦鲜明地体  
现出友情于士人之重要意义友情成为古代诗文中的重要内容即从此时期开始。  
关键词魏晋文学知音文化孤危意识友情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6⁃0109⁃05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指出:“友情诗以友谊为主  
本义发展而来后来的文人常在诗文中以知音或  
知己喻指心心相印的朋友或是拥有一双慧眼能  
够赏识自己的人而由于古代文人的游学游宦生  
题的文学作品是曹植以后中国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一  
个主题它所占有的地位如同男女爱情之于西洋  
。 ……交友行动及友情联系是魏晋社会中士人最  
故特别需要友人的知赏和支持。 《·小雅·伐  
1]113  
[3]410  
主要的活动。”  
魏晋士子以交友活动加深彼此间  
就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的感慨东汉后  
精神情感上的互动如互相交结怀思娱游诗文往  
来等等从而形成一种可以代表魏晋时代文学情感的  
具有共性的集体联系本文将从知音文化与士人的  
孤危意识名士间的友情互动诗文中的友情意象等  
几个方面阐释友情成为魏晋文学中重要主题的缘由  
及其表现形式。  
期以至于魏晋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争夺和长时期的  
战乱士群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和血污的  
社会里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汉魏之际和魏晋之际  
的政权更替都是士林的浩劫士人在身不由己的政  
治争夺之中面临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内心  
十分忧惧尤其渴盼友情的慰抚。  
知音文化与魏晋士人的孤危意识  
产生于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就是在人命  
如草如露的衰乱之世中生灵的哀伤的叹息西  
北有高楼诗云:  
知音一词的原意是通晓音律后用来喻指知  
己之交中国传统文人普遍具有渴求知音的情愫,  
吕氏春秋·仲冬季十一: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  
ꢀ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  
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一弹  
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  
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  
臣窃为君耻之。” 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  
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  
卷二九410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诗人在歌者咏叹声中听  
到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但最让诗人难以释怀之  
处在于世间竟无人能理解歌者为何如此伤感不明  
白知音难觅方是歌者悲叹的真正缘由战乱频繁和  
604-605  
。  
后世知音一词的知己意涵即从此处所载的  
收稿日期2014⁃04⁃28  
作者简介王怡(1978—),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成都文理学院讲师。  
10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政局多变士群中出现残害同俦的悲剧人际关系缺  
乏信任感,“但伤知音稀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  
的孤独和苦闷而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  
曹植赠友人秋菊以表相思并为将来的后会无期备感  
苦闷。 “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对友人  
的思念融入敏锐的节序感孤独的苍凉里道不尽离别  
的不舍与伤感孤独的情绪在曹植的诗文中屡屡可  
赠白马王彪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  
5]588  
有全者”  
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士人的孤危意识尤其痛切嵇康但当  
6]73  
就吐露了渴求知音的心声。  
10]323  
魏晋士人自我意识觉醒诸多士子我行我素率  
性自然如嵇康以弘达先生自喻:“郢人既没谁为吾  
”  
”  
, 《 赠王粲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  
10]28  
等等。 “字既凸显出曹植内心的孤独无  
6]17  
?”  
而其人性格表现是远迈不群恬静寡欲山  
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渴盼。  
涛则是雅素恢达度量弘远心存事外而与时俯仰。  
尝与阮籍嵇康诸人箸忘言之契至于群子屯蹇于  
阮籍咏怀诗》 82 首中多次出现孤鸟孤  
8]275  
鸿的意象比如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7]780  
[8]210  
涛独保浩然之度”  
阮籍亦曰:“将修饰而欲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焉见孤翔鸟翩翩  
8]341  
往兮众齿差而笑人静寂寞而独立兮亮孤植而靡  
无匹群”  
等等。 “孤鸟”、“孤鸿”、“孤翔鸟等皆  
8]24  
怀分索之情一兮秽群伪之射真。”  
对照自身  
5]1359  
以竹林七贤  
指离群单飞之禽鸟,“在这里点出了阮籍一腔悲  
怆的情怀原本应日暮归巢的鸟儿却在深夜的野外  
声声悲鸣这样一种无枝可栖的孤危意象恰是阮  
籍于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内心极度彷徨悲苦的真实写  
而孤鸟意象在阮籍诗中不断的反复出现足见这  
已不是诗人某一特殊时期内心感到的孤独与危迫而  
是整个生命中无法排遣无可寄托的孤独与危迫。  
性格则是傲然独得任性不羁”  
等为代表的士人努力挣脱礼教束缚并凸显内在孤傲  
的性情特质这种对自我意识不懈的追求在标榜名  
教的伪善政治势力笼罩下宛如一匹驰骋在原野上脱  
缰的野马高出于环境是孤独的不与恶势力同流合  
污是危险的由于发现了个体生命在宇宙天地间的  
存在士子们也就有了更为强烈的自我展示的需求,  
而存在的孤独感与危迫感又使得他们对友情有了更  
为热切的期盼中国传统的知音文化在这一时期  
寄托士人情感的诗文中因此得到突出而鲜明的体现。  
陶渊明咏贫士诗云:“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  
8]275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临觞多哀楚思我  
8]315  
无法言说的孤危意识让诗人对亲人、  
故时人”  
朋友的思念也更加深刻了。  
魏晋名士间的友情互动  
友情乃人与人之间情性互相感通的结果。 《世说  
新语·言语:  
9]108  
。”  
又有拟古诗:“不见相知人唯见古时丘。”  
诗人孤独的心情犹如天上无所依傍的片云。  
9]105  
ꢀ ꢀ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  
秉性的孤介与对知音的渴求由此构成陶渊明内心难  
以突破的生命困境。  
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  
135  
泫然流泪。  
陆机叹逝赋: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魏晋士子将自然与人的个体  
生命相对照由此照见人之生命的脆弱短暂与易逝,  
从而生发出对自然与人事深切的同情与悲悯。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  
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  
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  
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共游一途同  
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哀思哀可知  
乃作赋曰:……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  
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托末契  
11]1  
性情形诸舞咏。”  
气之动乃天地之心动自然物事  
能与人之心性相感应使人萌生喜怒爱憎种种情绪。  
人之性虽不能直接与自然之性相通但若以摇荡性  
作为二者感应的媒介个体生命亦能与宇宙自然  
之性互相感通自然之物尚且能与人心发生感应更  
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与人之间呢情为心之所  
动而生此说应用在人伦上具体亦可表现为朋友间  
心性的感应并通过与友人的心性相照发现自我个  
体存在于宇宙间的独特性故不但人的自觉引发了  
士人对于情的极度重视而且士人强烈的情感意识构  
成为人的自觉的重要内容。 《世说新语·赏誉:  
230-231  
于后生余将老而为客……  
陆机此赋为友人张华所作其主旨虽在怀念往昔亲  
以及感慨人生无常但深沉的思念中却内蕴着一  
股难以释怀的孤独。  
曹植赠友人夏侯威之离友诗:  
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 临渌水  
兮登崇基折秋华兮采灵芝寻永归兮赠所思。  
10125  
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郁悒兮情不怡。  
110  
略论魏晋文学中的友情主题  
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世说新语·言语注引  
致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 时恭尝行散至  
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  
向秀别传:“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  
东平吕安友善,……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不虑  
589  
[7]96  
王大故自濯濯。  
家之有无外物不足拂其心。”  
向秀淡泊宁静的个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令王恭不由思念起风致清新  
性与嵇康最为契合二人锻于洛邑,“康善锻秀为之  
[5]665  
的朋友这样的情感又何尝不是在自然之物的感召  
个体生命间心性的互相映照呢?  
相对欣然傍若无人”  
嵇康向秀在一同的  
游宴打铁论辩中培养起一种情同手足的相知相  
魏晋士子受道家思想的浸染面对情在心底的发  
多钟于情而无法忘情”。 与道家所谓的无情”  
不同魏晋人说的忘情”,是由于他们否认了本性之  
向秀自谓:“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  
4]229  
由此可知向秀理  
不羁之才嵇意远而疏……”  
解且懂得嵇康的性情为人而向秀的陪伴与情谊必是  
支撑嵇康于黑暗时世之中尚能淡然自处的重要力量。  
嵇康遇害失去挚交的向秀不得不苟且偷生于司  
马昭黑暗政治势力之下这种被迫受制于人的屈辱与  
悲愤令他经过嵇吕的旧庐时不由得被邻人的笛声  
牵动肝肠满腔悲愤无处安放唯寄怀于思旧赋》  
:  
无情”,并认为人生来即有情”,顺性即任情所谓  
[7]751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圣人之忘情”,于魏晋士人而言不过是可望而不可  
即的理想罢了台湾学者李玲珠指出:  
儒家传统认为人性中最需制约的便是情与  
但所谓名士风流正好体现了士人对情感  
的重视与表达。 ……魏晋时代因为重视深情的  
流风敷衍为时代精神是人的自觉亦是生命意  
ꢀ ꢀ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临当就命顾视  
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  
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  
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  
巷之空庐黍离之愍周兮麦秀于殷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  
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悼嵇生之永辞兮,  
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  
12234  
识的重要内涵。  
李玲珠所谓的魏晋士人对情感的重视与表达尤其表  
现在士人个体与他人之间在情性上的感通人心感  
则情运情为心之所动此说在人伦上具体表现  
为友人间情的感通。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既是魏晋士人自我反省  
后对个人生命特质的肯定亦生动地表现在其面对友  
人逝世时无法排遣的诸多伤逝之言行如曹丕与  
吴质书:  
229-230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昔日游  
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谓  
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  
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  
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  
思旧赋的语言可谓情真意切寄意遥深既有  
面对司马昭黑暗势力难以明言的悲愤亦有对亡友满  
腹辛酸的沉痛悼念。 “黍离之愍周兮麦秀》  
于殷墟”,“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曾于故  
居留下音声笑影的嵇康再不能与之携手于荆棘丛生  
的理想之路上,“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则  
与序中所写的友人音容遥相呼应。 《广陵散乃嵇康  
临当就命之际索琴而弹之发出的生命绝响而  
琴在嵇康心中始终具有崇高的地位所谓弦以园客  
之丝徽以钟山之玉爰有龙凤之象古人之  
卷四二591  
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又有与朝歌令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  
诚不可忘。 ……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每一  
4]卷四二,590-591  
念至何时可言?”  
给曹丕带来难以遣怀的痛思。  
世说新语·伤逝篇亦记载了诸多感人肺腑的  
陈诸友的相继离世,  
6]88-91  
友情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张季鹰往哭之,  
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抚琴曰:‘顾彦  
”  
在嵇康心中琴仿佛陪伴在他身边秉性清  
品格亮直的友人,“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  
7]753  
[6]83  
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  
又有王子猷痛悼兄  
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毫无疑问琴是  
7]759  
[7]748  
弟子敬  
孙子荆以作驴鸣伤悼友人王武子  
嵇康与友人相聚时吟咏肆志的最佳寄托向秀思旧  
序明言以追缅嵇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  
等等伤逝成为魏晋文学中最为悲恻动人的内容。  
11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弹之而作当挚友形神俱逝之后唯当日琴声之绝响  
。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以双飞鸟的意象表  
达与友人比翼双飞的心愿吉川幸次郎说:“曹植诗  
中所见对友情如此强烈的赞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  
代的性质。 ……(友情 诗题的创始者就是曹植换  
依旧在向秀耳边萦绕不绝广陵散之生命绝响  
追思亡友更可见向秀理解并且懂得嵇康嵇康琴  
6]84  
序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在向秀心中嵇  
1]114  
康品行也必如琴德般清洁美好二人之心性相通于  
此可见由是向秀方能在思旧赋中对友人发出  
这般诚挚真切的思念之情。  
言之是曹植发现了友谊对于人生的价值。”  
,《赠王粲诗:  
ꢀ ꢀ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  
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  
惜哉无轻舟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  
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  
与嵇康向秀二人共锻于山阳情景相仿的还有严  
干与李义:  
严干字公仲李义字孝懿皆冯翊东县人也。  
其器性皆重厚当中平末同年二十馀干  
1028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好击剑义好办护丧事冯翊甲族桓郭  
及故侍中郑文信等颇以其各有器实共纪识之。  
会三辅乱人多流宕而干义不去与诸知故相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曹植以孤鸳鸯”“哀鸣  
求匹俦比喻对友人的渴慕之情用相知相爱的鸳鸯  
意象表现友情足见曹植对友情是何等珍视刘志伟  
认为:“魏晋文学艺术之缔造离不开友人之间的交流  
探讨及切磋。 ……嵇康……借朋友激发其文学创作  
13581-582  
浮沉采樵自活。  
美国学者宇文所安指出中古是中国上层社会文  
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它标志了一种转变从隐逸  
主题转向私人天地的创造而所谓私人天地”,  
是一系列人的经验与活动它们从属于一个独立于社  
15]117  
才情。”  
嵇康亦如曹植善用比兴与寄托将对友  
人的情感寄寓于一些特定的文学意象中由嵇康诗  
文中常出现的飞鸟或仙人之意象我们亦可感知以嵇  
康等为代表的魏晋士子如何从友情的生命体验中了  
解自我与外在他者间的关联并进而生发出与宇宙自  
然生命互相感通相依相存的深情。  
14]73-74  
会天地的主体  
避难于乱世的严干李义二人  
情深义重,“与诸知故相浮沉采樵自活”,由友谊构  
建隐逸世界的私人天地及人在这一空间的自觉,  
这一事例亦生动地体现出友情于魏晋士人的重要性。  
魏晋士人诗文中的友情意象  
与阮籍常用的孤鸟意象不同嵇康笔下的飞  
鸟常是成双成对的:  
魏晋士人因政治环境的严酷故多用比兴手法,  
将对友人的深情寄寓于文学意象之中曹植野田黄  
雀行诗曰:  
ꢀ ꢀ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 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5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俯仰慷慨优游容与。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6  
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俯仰优游。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  
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  
在古代文学典籍中比翼双飞常用来形容相爱男女之  
不离不弃而鸳鸯则是特指恩爱夫妻之相依相守应  
该说曹植与嵇康对鸳鸯意象的喜爱与运用并非出于  
偶然日本学者兴膳宏指出:“诗歌中某一意象的典  
决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确定的作为给某种意  
象以特殊意义的表现形式只有存在着经过后来的诗  
人沿袭这一意象的事实累积才会在其中产生出一种  
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  
10341  
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诗人以少年拔剑救助黄雀慨叹自己面对友人惨遭迫  
害却无能为力抒写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的悲  
。  
,《送应氏诗二首其二曰:  
16]142  
清时难屡得 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  
典型性的意识。”  
显然嵇康以象征爱情的鸳鸯  
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  
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  
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  
意象喻指兄弟友人之情———这一意象的沿用折射出  
时代文化对兄弟友情的认可与推崇不仅如此兄弟  
朋友之情谊已然融入嵇康情感生命之中成为他独立  
不羁的精神的支点确实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才情。  
嵇康五言赠秀才诗:  
108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送应氏诗其一描写战乱时期社会的荒残其  
二由乱世中嘉会之不易及人命之短促痛惜与友人的  
别离。 “爱至望苦深”,是说情爱至极则别后相望苦  
ꢀ ꢀ 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 抗首漱朝露晞  
阳振羽仪长鸣戏云中时下息兰池 自谓绝尘  
112  
略论魏晋文学中的友情主题  
终始永不亏。 ……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  
嵇康游仙诗:  
奋迅势不便六翩无所施 隐姿就长缨卒  
为时所羁单雄翩独逝哀吟伤别离 徘徊恋俦  
慷慨高山陂。 ……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 ꢀ 飘飖戏玄圃黄老路相逢 授我自然道旷  
若发童蒙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 蝉蜕弃秽  
39  
结友家板桐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又有述志诗:  
4  
逍遥游太清携手长相随。  
双鸾喻指诗人与好友他们自谓绝尘埃”,坚守独  
ꢀ ꢀ 浮游太清中更求新相知 比翼翔云汉饮  
36  
露餐琼枝。  
立之精神并向往自由之人生然而司马氏政权无所  
不至的迫害犹如云网塞四区的大网罗落网被  
缚的雌鸟喻指嵇康意中的知己,“哀吟伤别离的雄  
鸟则是嵇康自喻他为落入网罗的友人苦苦哀吟遂  
成这一篇泣血的悲歌末四句是诗人期盼重获自由,  
与友人逍遥游太清携手长相随”。 虽然这仅是期  
盼而已但却真切地表达了嵇康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自  
由境界的向往。  
嵇康以继承老庄思想自居以隐避山林为自得由目  
送飞鸟翱翔到追随仙人飞升诗中的场景也由隐匿的  
山林转为云雾飘渺的仙境飞鸟或仙人的意象寄托着  
嵇康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但即使在仙境他依然与知  
己为伴嵇康以其诚挚的心性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厚  
而正是凭藉着这样一种对友情的纯真愿景嵇康  
才能于污秽的尘世中坚守自身天性的净洁与光明才  
能坚持自我心灵的本质。  
单雄翩独逝”,点出了嵇康在现实环境  
中难以超越的孤独在司马氏的虐政下为了实现对  
现实中孤独处境的超越嵇康常于山泽间采药,“会其  
得意忽焉忘返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山中  
总之对于有追求有操守因而与腐恶环境相冲  
突的士人友情是不可或缺的慰藉和支持士人赖以  
栖心赖以全志赖以守道友情之成为文学创作的  
重要主题遂为士人人生意义之体现流风所及友  
情篇什蔚为魏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之大观。  
5]663  
见孙登康遂从之游”  
孙登善长啸又善弹琴其  
出尘脱俗之仙风道骨深为嵇康所叹赏。  
参考文献:  
1]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毛诗正义[G] / / 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4]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7]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0]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1]曹旭诗品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李玲珠魏晋新文化运动[M].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  
13]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4]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M].北京三联书店,2014.  
15]刘志伟英雄文化与魏晋文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16]兴膳宏生于乱世的诗人们———六朝诗人论[M].东京研文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