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51卷第5期  
024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Vol51ꢁNo5  
ꢂSocialSciencesEditionꢃ  
Septemberꢁ2024  
初创与调适:中共五大至六大期间的  
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  
梁君思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具  
有重要影响中央政治局于党的五届一中全会正式选举产生,并在六大召开之前的总体性设计适应性变革结构  
性调适自觉性纠错中逐步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因此,厘清党的五大至六大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初创  
及其调适的历史脉络,对理解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科学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共五大  
DOI1013734ꢅjcnki1000-531520240112  
收稿日期:2020-1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20ZDA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梁君思,,山东泰安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统战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  
现代史基本问题,E-mailꢆliangjunsi@163com。  
作为连续存在几千年的政治文明体,“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  
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制度性资源,中央  
政治局会议制度的科学运行已经成为衡量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组织层次上看,中央政治局产生于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服从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从功能  
作用上看,作为中央领导机构的核心层,中央政治局既执行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决议,又对党的代  
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运行机理上看,中央政治局在贯彻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决议过  
程中,特别是在处理政党国家治理问题上,更具有经常性灵活性应急性特征当前,学术界以中央政治局  
为对象的研究虽有呈现,但大多聚焦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党的五大为对象的研究日益丰富,但较少  
涉及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源起与调适因此,19275月党的五大至19285月党的六大之前中央  
政治局会议制度的初创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中央政治局的初创及其会议制度的总体性设计  
作为党的中央组织和中央领导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治局及其会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是中国共  
习近平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20142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外文出版社2018年  
2,105。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有:张新华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探索》2005年第1;曹应旺十六届中共中央政  
治局集体学习综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6;丁俊萍杨欢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百年成就和基本经验》,《四川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杜琳琳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初创及其调适的维度来看,党的五大的研究的学术意义存在着被低估的情况近年来,学界有关党的五大的研究日  
益丰富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有:武汉革命博物馆共产国际与中共五大》,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李蓉中共五大轶事》,人民出版社  
2
013年版;方城烟雨莽苍苍中共五大全景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6  
梁君思初创与调适:中共五大至六大期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  
产党长期探索内生演化的结果党的一大时,中央只设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党的二大三大四大虽然  
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但有关中央领导机构的称谓及其分工尚未在制度上予以明晰党的五大召开时,  
正值大革命局部失败武汉政府摇摆阶级关系重组的危机时刻,为避免加重武汉政府赤化色彩和防备反  
革命力量的攻击,党的五大秘密召开尽管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拥有近5.8万名党员,亟须建立健全强有力  
的中央领导机构,但在五大召开时仍处于缺乏独立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能力的幼年时期,故在会议的时  
议程人数乃至选举事宜上均受到共产国际的干预和影响。  
927510,中共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初步呈现出党中央领导机构的基本框  
1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总书记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  
制度正式运行从总体上来看,新成立的中央政治局及其会议制度在革命处于危机的形势下呈现出极其复  
杂的运行面向从人事构成来看,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成员任期不及两月就发生了调整,而  
且其后的人员变动较大,包括党的总书记亦有所调整从权力运行来看,当时缺乏独立思考且过分依赖和忠  
实于共产国际的中央政治局,始终在共产国际领导干预下开展工作从组织制度来看,中央政治局及其会  
议制度因其初创尚存在着诸多权责笼统和边界模糊之处从会议内容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大致呈现出初  
期聚焦于纠正右倾错误,但后续却走向倾的方向。  
在中央政治局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运行大多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以联席会议的形  
式开展五大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领袖汪精卫寄予厚望为争取汪精卫,中央政治  
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19275121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联席会  
议上,陈独秀通报了与汪精卫谈话的要点会议主要讨论了关于与国民党左派在同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关  
系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关系的问题,并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共产国际既要求中国共产党立即实行土地革  
,又要中国共产党维护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两项政策指示的内在矛盾及其张力,使得诸多会议陷入众声  
喧哗的境地,诸多决议并未付诸实施联席会议之后,革命形势迅速变化在应对瞬息万变复杂局面过程  
,中共中央又召开了数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形势。517,武汉国民革命军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  
在宜昌叛变,进攻武汉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原定的战略部署与行动安排无论是当  
时的共产国际,还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已开始走向低潮。521,在蒋介  
汪精卫的怂恿下,湖南国民党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的马日事变”。面对  
危局,中央政治局迅速召开会议,形成决议,声明立场,试图挽救中国革命。525,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  
在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及中共一大代表的文件报告信件往复回忆自述等史料中,有关党的一大时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提法,存在着临时中央  
委员会”、“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委员会”、“中央局”、“临时中央局等差异学术界有关党的一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设  
置问题亦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党的一大会议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参见:中  
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著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14);另一种观点认  
,党的一大已经选出了临时中央委员会”,之后成立了中央局”(参见:王健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  
》,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3)。  
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局提法用法的差异,可以从党的一大之后诸多宣言文件主张通告的落款处得到印证在对党内发布公  
告时,涉及到具体工作时,一般使用中共中央局”;在发布全国政治主张,涉及到政党形象及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时,通常采用中央执行委  
员会”。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党中央机关党中央委员会可以视为同义语例如,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第六条党与第三  
国际的联系部分,党中央委员会应每月向共产国际报告工作的规定;19241,陈公博用英文写作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论文的附  
录文件,则有党中央机关每月应向第三国际提出报告的表述分别参见:《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7)、《中国共产党关于(奋  
)目标的第一个决议(英文译稿)》(192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中共  
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8、10。  
陈丽凤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1921ꢇ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  
郑超麟回忆道:“武昌开幕式那天,汪精卫没有来汉口开了几日会议,忽然传说明日汪精卫要来演说’。于是原定的议事日程都丢开了。”  
瞿秋白穿一套簇新的中山装,笑容满面迎到他面前去,陪了他走进会场与国民党左派领袖相较,共产党新领袖好像是国民党衙门内一小  
科员汪精卫上台时,台上台下拍掌欢呼声音是我们中国未曾听过的我们自己的领袖陈独秀第一日上台也得到欢呼,但那怎么能同这日  
相比哩!至于汪精卫的演说本身,则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参见:范用编郑超麟回忆录上册,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255。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联席会议记录》(1927512ꢇ13日于汉口),《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  
(1926ꢇ1927)》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4,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年版,248。  
1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工人政治行动议决案》、《对于湖南工农运动的态度》,次日又通过了关于湖南事变以后的当前策略的决  
此时,共产国际的指示已严重落后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于518日  
30日召开的第八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仍然对汪精卫寄予厚望,并指示中国共产  
党要依靠汪精卫挽救中国革命这一时期国内革命形势处在迅速演变中,各方政治力量的众声喧哗与共产  
国际领导指示的隔空对话,使得争论不休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无法承担起挽救中国革命的重任,进一步  
加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危机。  
虽然当时制定的政策方针无法达到挽救中国革命的目的,但党的五大在试图建立强有力领导体制上所  
作出的努力仍然是颇见成效的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来看,192761日中央政治局  
会议通过的五大党章”,实现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总体性设计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  
,中央委员会内设立中央政治局中央常务委员会”,“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总书记及中央正  
式委员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中央政治局互推若干人组织中央常务委员会。  
从组织层次上看,中央政治局产生于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服从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第二,  
在组织层面明确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的原则写入党章从机构规模上看,党的  
一大到四大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人数很少,党的五大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人数大幅增加第三,将  
中央日常工作机构与决策机构分开,确立了党的领导体制从功能地位上看,党章规定,“中央常务委员会  
(Secretariat)处理党的日常事务;作为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核心层,中央政治局既执行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  
委员会的决议,又对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产生直接影响中央政治局在贯彻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  
会决议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具有经常性灵活性应急性特征虽然这些组织制度和领导体  
制的规定在其后运行中尚存在一定偏差,但中央政治局及其会议制度已然有了一个总体性的框架设计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演进的百年探索中,除局部微调外,一直沿用至今。  
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初创及其适应性变革  
四一二蒋介石分共七一五汪精卫分共之间的三个月,中国共产党在北洋政府南京政府、  
武汉政府三方力量演变格局中的选择与行动,极为复杂围绕着共产国际1927530日的紧急电令”,  
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在复杂局面下的初创运行中进行着适应性变革面对瞬息万变的革命形势,中共中央  
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革命形势在这一复杂局势下,共产国际与中共组织关系的处理,既夹杂在中  
央政治局成员的认识分歧及其人事嬗变过程之中,又体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适应性变革之中。  
共产国际1927530日的紧急电令”(又称五月指示”),成为组织上处理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的  
重要拐点需要注意的是,“紧急电令的贯彻执行,是以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保持党内合作为前提的。  
这种过分强调国民党作用,过分强调武汉政府作用的指示,使得党的五大提出的关于无产阶级应当在斗争中  
取得领导权的观点在事实上成为一句空话此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盲目乐观下发出的脱离实际一厢  
情愿的紧急电令”,遭到了鲍罗廷和中共中央政治局部分成员的拒绝和抵制,而鲍罗廷罗易陈独秀及其他  
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当时汪精卫集团的反共倾向已经非常明显,“紧急电令实施的前  
提和基础已不复存在。61,中共中央在接到紧急电令之后,迅速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予以讨论。  
工人政治行动议决案》(1927521日鄂省委拟,5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对于湖南工农运动的态度》(1927525日中央  
政治局议决)、《关于湖南事变以后的当前策略的决议》(1927526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册  
(
192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134、136、138。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19276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决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146、  
47。  
1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19276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决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141。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19276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决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147。  
党的五大召开之前,陈独秀与共产国际部分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关系已趋于微妙,中央委员会和全党已然形成了针对陈独秀的反对  
”[参见:《关于中国共产党在1925ꢇ1927年革命中的错误问题(1930)》,《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186、163]。五大期间,罗亦农曾对郑超麟讲,“莫斯科有个决议,要撤换陈独秀,找一个与国民党接近的人做领袖”(参见:范用编郑  
超麟回忆录上册,253)。  
18  
梁君思初创与调适:中共五大至六大期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  
在对待共产国际紧急电令的问题上,罗易与鲍罗廷产生了巨大分歧鲍罗廷在收到紧急电令后认  
,这个指示是荒唐可笑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暂缓执行;但是,罗易的态度截然相反他在192762  
日给联共()中央政治局的电报中指出:“收到你们的电报后,我还没有看,鲍就立即让陈发电报,也未同政  
治局和我商量。”鲍罗廷不告知罗易不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作出决策的做法引起了罗易的极度不  
,罗易在给联共()中央政治局的电报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领导很软弱,共产国际实  
行直接领导是完全必要的共产党实际上是由鲍领导的,没有认真对待共产国际代表我本着你们电报中  
的指示精神提出的建议常常遭到拒绝或抵制。”63,斯大林和布哈林在看到罗易电报后再次致电中共  
中央,并作出四条指示”,紧急电令予以补充和强调。  
为了讨论如何答复共产国际的紧急电令”,中共中央亟须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以解决观点分歧,凝聚  
共识。192767,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汉口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陈独秀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  
蔡和森任弼时谭平山罗易在这次会议上,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参会人员,从中国实际出发,  
认为共产国际紧急电令表明莫斯科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会议承认,“紧急电令有一定的进步之处,不加  
区别地对其采取拒绝态度是不可取的当然,认识的偏差与观点的分歧,并未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  
而彻底解决。  
中共中央拒绝执行共产国际紧急电令之后,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逐渐浮出水面,罗易鲍罗廷谭平山  
等人之间的分歧日益表面化鲍罗廷与罗易依据共产国际路线,对同一问题产生的不同观点,让陈独秀左右  
为难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坚持执行该指示,陈独秀并没有心悦诚服地接受共产国际和罗易的主张。1927年  
616,罗易在给联共()中央政治局的电报中指出:“尽管有陈和谭的发言(我已电告),在第二天的会  
议上,政治局还是采纳了我关于执行你们指示的建议答复与上次决议相矛盾,表明只是表面上接受共产  
党答复中的一些说法是不对的。”他还汇报道:“鲍认为,若是共产党不对这些要求作出让步,同国民党的决裂  
就不可避免尽管有你们不止一次的指示和我努力根据你们的方针领导党,党还是在奉行这种取消主义方  
共产党人部长的政策不受党的控制,谭平山的错误仍未得到纠正,照旧在犯。”虽然鲍罗廷表示,待时  
机成熟时执行紧急电令”,但罗易仍然坚持。  
为进一步讨论共产国际紧急电令”,解决罗易所言中国共产党表面上接受”、消极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  
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617日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国共关系和对待国民党方针策略问题参加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有罗易鲍罗廷陈独秀等,但会议并未按照共产国际和罗易的预期推进。617  
,罗易在给斯大林和布哈林的电报中全面汇报了这一时期的争议他指出,“这个月我通过鲍的机构发出  
五份有关政治形势和党内状况的电报”,“这些电报都没有得到答复局势在恶化鲍不同意你们的指示,并  
且公然对抗这些指示他的态度和行为使我无法根据正确的方针领导党根据共产国际指示精神和罗  
易的主张,土地革命是依靠国民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罗易在电报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现在还在违背你  
们的指示进行两党共同纲领的谈判我根据政治局的请求起草了国民革命纲领草案鲍在共产党政治局中  
表示反对没收大地主的土地昨天政治局一致反对共青团代表,拒绝我关于没收土地的建议,并表示赞成联  
合委员会关于根据国民党没收土地的决议解决问题的建议由于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内  
部的分歧和争议迟迟得不到解决,各执己见的争论不休,导致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逆向运行与制度  
空转同样,联席会议召开的初衷也未能如愿以偿罗易在电报中毫不客气地指出:“由于鲍的反对,我没有  
参加讨论并决定重大政治问题的两党联席会议昨天,我向政治局提出我参加会议的问题,陈说,他认为这  
罗易给联共()中央政治局的电报》(192762日于汉口),《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ꢇ1927)》下册,300、301  
ꢇ302。  
罗易给联共()中央政治局的电报》(1927616日于汉口),《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ꢇ1927)》下册,318、  
3
19。  
罗易给斯大林和布哈林的电报》(1927617日于汉口),《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ꢇ1927)》下册,320。  
罗易给斯大林和布哈林的电报》(1927617日于汉口),《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ꢇ1927)》下册,321。  
1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必要的,但鲍表示反对,因此政治局未能作出决定,需要征询莫斯科的意见。”①  
当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收到电报并得知陈独秀鲍罗廷不执行共产国际530紧急电令,共  
产国际于1927620日再次致电鲍罗廷罗易加伦陈独秀,重申紧急电令”。为统一思想化解分歧、  
明确任务挽救危局,626,中共中央政治局与共产国际代表在汉口召开联席会议然而,事态的发展  
并未向共产国际和罗易所期待的方向前进。628,罗易在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的电报中  
指出:“26,共产党政治局公开反对共产国际的指示,陈声称,莫斯科不了解情况,发出了不可能执行的指  
我不再出席政治机关的会议。”③  
在没有得到鲍罗廷和陈独秀支持的情况下,当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拒绝执行莫斯科紧急电令之时,在  
国共关系濒临破裂的关键时刻,罗易竟于192765日私自将紧急电令副本送给国民党左派领袖汪  
精卫,试图争取汪精卫的支持,并对汪寄予厚望罗易的行为选择,虽有其自洽之理,但却因泄密,违背了中  
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组织纪律事实证明,罗易对汪精卫的个人判断是一厢情愿的想象,事态的发展也远  
远超出了罗易最初的预估罗易这一错误的决定,为汪精卫分共提供了借口”,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  
影响,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罗易的泄密行为,也触碰了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底线。622,共产国际执行委  
员会政治书记处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立即召回罗易。630,联共()中央政治局再次重申召回罗易的  
决定在联共()、共产国际的坚决督促下,罗易于72日动身离开中国。  
92773,陈独秀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决议案的诸多  
1
条款对国民党作出种种让步,引起了党内许多同志的极大不满7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扩大会议上,  
被紧急从湖南召回的毛泽东,提出了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的策略,但遭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  
共中央的否定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一再妥协退让,引起了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强烈不满。78,  
联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通过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并指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示威性地退出国民  
政府,同时还强调要在政治上健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710,布哈林在苏联真理报公开点名批  
评陈独秀。712,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训令,在鲍罗廷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成立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史称五人临时中央”)这次中共中央的改组,  
实际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全党的统治之后,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从713日至26日  
连续召开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了三件大事,为八七会议的召开作了必要的准备。  
中央政治局的改组及其会议制度的结构性调适  
党的五大以后,国民党反革命活动的表面化与革命危机的严重化,使得党内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消极情  
面对中国革命的危机,共产国际多次指示中国共产党召开紧急代表会议,对照共产国际指示精神纠正自  
罗易给斯大林和布哈林的电报》(1927617日于汉口),《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ꢇ1927)》下册,322。  
这次会议中心议题有二,一为政治形势,二为共产党任务会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指出:“莫斯科的指示我弄不明白,我不能同意。  
莫斯科根本不了解这里发生的事情鲍罗廷所说的土地革命(不没收土地),不是莫斯科所希望的因为我们确切地知道,莫斯科的所谓土  
地革命指的是什么莫斯科要求没收土地,我们不能这样做因此,鲍罗廷的整个纲领是无稽之谈。”谭平山指出:“我不同意陈独秀的意见。  
我认为,应当接受鲍罗廷的这五点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再次致电莫斯科不应退出政府首先我们中国人应该找到自己的立场,然后再通  
报莫斯科。”张国焘指出:“我也认为,莫斯科的指示是不能接受的应当加以拒绝并通知莫斯科如果莫斯科还坚持自己的意见,那就应当  
再次回电反对莫斯科。”瞿秋白则是回避明确提出问题周恩来指出:“在上海我们收到了莫斯科关于建立民主政府的指示后来当我们这  
样做了时,他们却对我们说,这是不对的莫斯科经常这样做应当弄清楚,莫斯科到底想怎么办。”参见:《希塔罗夫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与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联席会议的报告》(1927626日于汉口),《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ꢇ1927)》下册,第  
3
61。  
罗易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的电报》(1927628日于汉口),《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ꢇ1927)》下  
,37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ꢇ1949)》(修订本)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203。  
会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但是,陈独秀不服从这一决定,并向党中央提出辞职。“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  
,中共中央实行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张太雷李立三5人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央领导岗  
。”(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1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7ꢇ  
1
927.7)》,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33ꢇ36。)之后,“五人临时中央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在汪精卫分共造成的白色恐怖下,进行  
了大量的应变善后工作。  
20  
梁君思初创与调适:中共五大至六大期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  
身根本性错误。1927713,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主任拉斯科尔尼科夫提出对中国共产党组织方  
面建议》,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中央全会并选出能够无条件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  
723,共产国际新的驻华全权代表罗明纳兹到达武汉,并于当天与即将离任召回的鲍罗廷交接工作。  
之后,这位既不会讲汉语,又看不懂中文,且不满三十岁的全权代表,一再催促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尽  
快召开中央全会。726,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同罗明纳  
兹一起筹备中央全会召开工作由于形势紧张交通困难,原本定于728日召开的中央全会一再延迟会  
。87,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临时中央政  
治局按照会议承担的任务,八七会议应该是一次中央全会,但因参加会议的五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  
员及中央监察委员人数均不过半,因而称之为中央紧急会议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会议制度的形态演进来  
,自五届一中全会选举的中央政治局,712日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后成立的五人临时中央”,再  
八七会议选举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一时期是对中央政治局改组和对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结构性调适  
的关键时期作为党成功化解重大危机的一次会议,“八七会议是对五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仅运行2个月的  
中央政治局进行组织调整的非常措施这次会议对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说来,主  
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五大党章规定,应召集中共中央委员会改选中央政  
治局,八七会议形成的五人常委会是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指定组成的由于时局紧张,到会中央委员  
不到半数,“不能作全党正式的中央委员全体紧急会议,因而中央委员会紧急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之临  
时政治局以正式委员九人候补委员七人组织之共产国际曾对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作出过解释,并认为  
改组前的中共领导机关曾犯了一连串的重大的政治错误”,拒绝执行共产国际革命指示”,这次改组是为了  
纠正中国共产党中央底机会主义错误共产国际试图通过召开中央全会对中央临时政治局予以法理上  
确证的初衷,终因中央委员会参会人数不过半而抱憾从制度设计的维度来看,这种权力来自共产国际意向  
的方式却在中共党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党内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的贯彻落实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另一方面,对权力设置的制度安排作出了结构性调适在白色恐怖环境之下,精简党的组织隐蔽党的  
活动成为生存之所必需为挽救处于革命危机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突出强调现时秘密状态之  
,需要实行最大限度的集权”,并强调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中央临时政治局执行中央委员会之一切  
职权会议认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应当建立全国的秘密交通机关,与出版委员会的散布宣传品的工作  
相联络,担任传达通告指令输送宣传品等等的职任,并兼办探听反革命线索及其他各种消息各地环境的特务  
工作。“八七会议之后,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往上海,转为地下秘密状态。  
八七会议结束后,新选举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正式运行192789,第  
当瞿秋白和张国焘提出需要紧急处理南昌暴动问题时,罗明纳兹显得十分茫然,声称要请示莫斯科张国焘回忆时指出:“谈话结束后,瞿秋  
白也颇感失望他曾经向我表示,共产国际为甚么派这样一个少不更事的人来当代表,只会反对机会主义,提起南昌暴动就没有主意了。”参  
:张国焘我的回忆2,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281。  
会议选举产生中央临时政治局,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为委员,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  
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为候补委员。89,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2卷上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ꢇ1937.7)》,  
2)。“八七会议虽然只开了一天,但由于议题重大准备充分,因而成果显著在中共党史上,这次会议曾被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八  
七紧急会议”、“八七会议”,192879日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将此次会议简称为八七会议之后,党的各类文件会议讲话中  
开始统一将此次会议简称为八七会议”(参见:《政治议决案》(19277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4(1928),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306)。  
小引》(192781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248。  
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302。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革命目前形势的决定》(19277),《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编辑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  
(1925ꢇ1927)》,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534ꢇ535。  
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305、302。  
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302。  
2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讨论了政治局的分工,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  
最高领导人为更好地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和加强对地方工作的领导,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派出机  
———南方局和北方局,还研究并通过了中央致湖南省委信———临时中央政治局对于湘省工作的决议。  
812,中央临时政治局开始在中央通讯上发表八七会议文件,指出这次会议改选了中央临时政治  
”,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纠正党的指导机关之机会主义倾向。819,中央临时政治局发出第二号  
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立即遵照八七会议精神整顿组织。821,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通过了中国  
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中央通告第五号———最近妇女运动的决议案》、《中央通告第六号———  
今后学生运动方针议决案。919,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  
议案,决定彻底放弃国民党的旗帜,成立苏维埃此时的中央政治局一方面竭力纠正此前党的右倾错误,  
开始探索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途径,但另一方面的情绪也日益滋长。  
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赋能及其自觉性纠错  
八七会议之后,中央临时政治局反复强调和阐明会议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地党组织将会议精神传达到  
全体党员但由于形势复杂交通困难,会议精神在各地传达过程中存在着差异例如,南昌起义之后,李立  
三在回顾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前敌的同志,直到了汕头后,才知道有八七紧急会  
议的这回事行军两月,简直成了野人,不单是不知道党的情形,并且连全国大的政治状况都不知道。”10  
9,张国焘在报告中也曾经指出:“对于八月七日之决议及告同志书已略知一二。”⑥  
192711月至19286月中共六大正式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在中央领导机构的调整中  
不断集权赋能并进行自觉性纠错在持续推进八七会议以来常委集权的基础上,中央临时政治局进一步  
精简机构,废止设部制度119日至10日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以城市  
为中心举行全国武装暴动的策略这次会议简称十一月扩大会议”,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瞿秋白主持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作用巨大,集中体现了党的六大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集权  
赋能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在机构设置上,进一步推进权力集中,废止设部制度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最近组织  
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指出:党组织弱点在于各部系统独立各自为政缺乏集权,“致使各地党部时有工  
农党军党之称为最大限度整合革命力量,解决各自为政的涣散状态,19271114,中央决定  
撤销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女部和农民运动委员会,并在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之下建立职工运动委员  
党报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局。  
其二,在讨论议题上,进一步确定布尔什维克的斗争的路线。“本次会议命令各级党部立刻用最坚决的  
方法,使指导干部工人化大革命的失败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负责人已然犯了右倾错误;而大革命失  
败后,中国共产党在纠正已经发生的右倾错误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不仅缺乏明确的前进方向,而且又  
开始犯的错误这些问题的产生要求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动力  
中央致湖南省委信———临时中央政治局对于湘省工作的决议》(19278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第  
07。  
中央通告第一号———八七会议的意义及组织党员讨论该会决议问题》(192781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册  
1927),311。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1927821日中央常委通过)、《中央通告第五号———最近妇女运动的决议案》(19278月  
1日中央常委通过)、《中央通告第六号———今后学生运动方针议决案》(1927821日中央常委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  
3
(
2
3(1927),327、343、346。  
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19279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  
369。  
李立三报告———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419。  
张国焘报告》(192710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429。  
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决议案》(1927111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471。  
中国现状与党的任务决议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466。  
22  
梁君思初创与调适:中共五大至六大期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  
以及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回答此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运  
行及其权威,在再造政党组织肃清机会主义整顿政治纪律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其三,在人事安排上,进一步吸收新的成员加入中央政治局从党的五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注重  
从全党选拔精英五大时,周恩来首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八七会议时,瞿秋白成  
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此次十一月扩大会议又增选了周恩来罗亦农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虽然这一时期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人数议题等在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上尚存在一定的  
距离,但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却在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原则下的运行中逐步规范化,这为之后中央领导体  
制的发展与完善准备了组织机构与制度基础。  
从整体上来看,十一月扩大会议既有正确的思想和主张,又有八七会议以来党内滋长的倾情绪随  
着瞿秋白倾盲动主义错误逐步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运行中的错误的影响日  
益扩大正如中共六大在总结这次会议时所言:“十一月会议继续布尔塞维克化但对于盲动主义未能充分预  
”,“在议决案上,对于中国革命的估量,不正确的采用了无间断革命的名词,于是解释革命为不断高涨之  
可能,就可以发生由此而得到不正确的策略当然,此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运行中的一些错误的方面,  
因在实际工作中造成重大损失而遭受到党内部分同志的批评与抵制。  
随着八七会议十一月扩大会议在权力设置上的集中倾向日益明显,特别是十一月扩大会议之后撤销部  
的工作机构限制各委员会权限制度安排的推进,中央领导机构在运行中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从主观设想  
上来看,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白色恐怖环境之下,有必要集中权力,强化领导;从机构运行上来看,由于撤部之  
后无明确分工负责,部分基层党的机关在有意无意之中不尽职地将中央决议搁置起来不传布到党员群众中  
基于此,带来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职责分工上的不明确,影响到党的会议精神在全党的贯彻落实这一点可以从中共中央的  
多次发文中得到印证例如,19271210日中央通告第二十号指出:“现在这个决议案便要把我们党组  
织上缺陷的根源和改造的出路告诉了我们,同时扩大会议从中央通告第十七号又已定出适合扩大会议改造  
原则的各级党部新的组织法在这里中央再通告实现这一改造的五项具体办法,各级党部务必严格遵守,否  
则以故意反抗党的改造论。”又如,192813,中央临时政治局指出,党应努力执行八七会议与十一  
月会议的决议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然认识到在权力集中下仍需要适当的分工,以利于工作之发展与执  
。310,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再次强调指出,“中央于八七会议提出没收土地,于秋收暴动后提出苏  
维埃政权”,“扩大会议以后,中央更曾给各地以不断的指导和督促,但各地党部对此种根本任务执行缓慢  
且没有决心。  
另一方面,“倾路线迟迟得不到纠正,给党的工作和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9282,共产国际  
执委第九次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批评了中国共产党倾主张。430,中央政治  
局讨论并接受这一决议案:“中央政治局认为自己过去的工作,正是一面与机会主义余毒奋斗,一面即尽自己  
的力量指正党内各地所表现出来的盲动主义。”至此,瞿秋白倾盲动主义错误基本结束,并在中央政治  
局会议上得到制度性确认当然,“的影响并未因盲动主义错误的结束而终止,而是改头换面以其他样态  
此次中央会议的主要任务,因此不但要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前途,指出我党今后斗争的策略,并且要指出根本上重造我们的党,强健我们  
的党,澈底肃清机会主义,严厉的整顿政治纪律此次大会的主要精神可以说是继续完成八七会议扫除机会主义的任务,澈底重造我们的  
,并更加确定革命的布尔塞维克的斗争的路线。”参见:《中央通告第十六号———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内容与意义》(19271118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527。  
政治议决案》(19287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4(1928),307。  
中央通告第二十号———关于组织工作》(1927121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1927),559。  
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1928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通过的议决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4册  
(1928),37。  
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192831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4(1928),149。  
中央通告第四十四号———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会二月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192843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4册  
(1928),174。  
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呈现由于此时的党尚未完全适应地下工作的环境,“倾路线致使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经历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多次挫折之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日益认识到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必要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国内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没有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条件由  
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第四次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  
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中共中央迫切希望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1928年  
,共产国际来电同意中共六大在苏联境内召开42,六  
3
大的问题,下旬起,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相继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  
18711,党的六大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秘密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  
会议制度的运行开始呈现出新的特征。  
6
结语  
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中具有重要影响,这既与党章所赋予的地位有关,又与其产  
生的历史影响有关从连续性视角来看,党的五大至六大期间,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  
具有典型意义由于这一时期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探索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无论是文本规定的全面性、  
适用性操作性方面,还是实践运行的有效性灵活性科学性方面,都呈现出不成熟性但这一时期中央政  
治局会议制度的初创及其运行已具雏形,并搭建了其后中央领导体制的基本框架。  
客观而言,党的五大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不仅有所前进,而且很全面,只是还不具备应对危机  
和及时调整斗争策略的能力由于缺乏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意识,最终导致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深陷危机当然,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及其会议制度的运行,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不成熟的特征。  
1927,要求党对革命形势有清醒认识并采取果断措施,从危机中挽救革命。  
面对国民党右派分裂统一战线背叛革命的危机,中央政治局始终未能突破共产国际的干预,果断实施战略  
的转变,对于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虽然进行了批评,但没有采取有效的决策和应对措施,诸多决策也未落地  
执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科学运行已然成为衡量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和国家  
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厘清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度的历史起点,对我们理解和探寻中国共产  
党长期执政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在最近几月严重白色恐怖之下,本党组织曾遭几次重大的破获,尤以两湖省市县委干部的损失非常重大! 江苏河南相继破获,中央政治局  
委员罗亦农同志亦于上海被捕枪毙!过去遭遇这些重大破获的原因,固然是因为反动统治向我们猛烈的进攻,但是本党组织不适用于秘密  
工作的环境,以及党内同志的反动告密,实为破获的重大关键!”参见:《中央通告第四十七号———关于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发展和秘  
密工作》(192851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4(1928),20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