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8卷第2期  
2
011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8,No.2  
March,2011  
审美意义的发现与证明  
杨春时  
(华侨大学文学系,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审美意义的问题审美意义存在于审美体验中,通过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发现  
了审美意义———自由自由有两个基本规定:超越性与主体间性而要逻辑地证明审美意义,必须从存在范畴开  
存在是我与世界的共在,生存是存在的现实形态,它可以领会存在生存具有两重性:现实性和超越性审美  
是超越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它领会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存在具有主体间性,审美克服了现实生存的主体性,  
实现了主体间性,从而把握了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意义;存在;生存;超越性;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1)02-0069-07  
审美本质(意义)问题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传统  
美学的研究方法或者是通过审美体验范畴直观发  
现审美的本质(如中国古典美学或现象学美学),或  
者是以某种自明公理为起点进行逻辑推演得出审美  
的本质(如西方形而上学的美学),二者均有片面性:  
前者有发现而无证明,从而陷于主观性;后者有证明  
而无发现,从而陷于独断论应当把审美意义的发  
现与证明结合起来,方能建立一个合理的美学体系。  
对审美体验的反思,自觉地把握审美的意义这种  
发现审美本质的途径,是一种类似现象学还原(又  
不同于现象学方法)的思维行程。  
通过审美体验以及对它的反思(可以是无数次  
的印证过程),我发现了什么呢? 这要经过二度反  
对审美体验的一度反思获致了某种审美范畴,  
如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陋荒诞等,这是审美意  
义的具体抽象,还没有脱离具体的审美意义,但在其  
,就蕴涵着终极的审美意义对审美体验的二度  
反思,就是对审美范畴的反思,它超越了具体的审美  
意义,获得了更根本的审美意义,这个根本的审美意  
义就是自由美感就是自由的体验,审美作为自由  
的生存方式,就也是一种自由的感觉在美感体验  
,主体获得解放,这是想象力与情感的充分发挥;  
同时对象世界也不再是压迫主体的对立面,而成为  
与我共在的对象,达到物我一体主客两忘的境界,  
这就是自由自由的本质是什么?自由是最高的生  
存境界,也是生存的最高意义自由不是客体性的  
命题,即所谓自由的对必然的认识”,因为认识必然  
意味着遵循必然规律,所以没有自由自由也不是  
审美意义的发现:自由  
关于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传统美学归结为美  
的本质问题其实,并不存在着这个实体性的  
存在物,也不存在着客观的美的本质”。“只是  
一个意义对象,它在审美中发生存在,在审美之外  
”。在审美中现实对象转化为审美对象,并且  
也由现实意义转化为审美意义因此,所谓美的本  
应该是审美意义审美意义必须从审美体验中  
获取与传统的美学研究方法不同,不是采用归纳  
的或者演绎的方法,通过外在的认知,以获取外在的  
美的本质”,而是运用人文科学的体验理解方法,  
进入审美体验,在审美体验中领悟审美的意义;通过  
收稿日期:2010-12-20  
作者简介:杨春时(1948—),,黑龙江哈尔滨人,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6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体性的命题,即所谓自由是意志的实现”,因为意  
志是受到人的实际需要支配的,而实际需要本身就  
是对主体自由的限制而且,在主客对立中不能实  
现自由,无论是人对必然的认识,还是意志的实现都  
不可能彻底达到,因为客体仍然作为自在之物与主  
体对立自由是一个主体间性和超越性的命题,即  
自由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是我与世界之间的主体间  
性共在,它克服了我与世界的对立;自由又是对现实  
的超越,现实生存是异化的生存方式,只有超越现实  
才有自由自由即超越,超越即自由审美即是自  
由的生存方式,也是超越的体验方式超越性与自  
由性一样,成为审美的本质规定把审美规定为自  
由和超越,不仅在审美体验中有自明性,还要有逻辑  
的证明,这正是本文的宗旨。  
;他对存在意义的把握是现实性的,没有达到超  
在现实领域,此在不可能真正独立地作出决断,  
不可能完全摆脱众人的意见和意识形态的纠缠,也  
就是不能去蔽”,也不能达到自由,用海德格尔的  
,就是没有摆脱沉沦”。这就启示我们,生存(此  
在之在)不能通过时间性而回归存在,也不能由此领  
悟存在的意义,而只能超越现实生存才有可能。  
那么,如何规定存在呢?如果要避免独断论,必  
须在论证后才能作出结论,而不是预设结论但是,  
我们可以对存在初步地进行一种描述,从而对存在  
作出初步的规定,这就是我与世界的共在我与世  
界的共在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共在,前者具有  
本真性源始性,而后者是非本真的非本源的我  
与世界的共在,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哲学思考  
的逻辑起点,即不是断定我单独地存在而世界不存  
在或世界是我的派生物;也不是断定世界单独地存  
,而我不存在或我是世界的派生物;同时也不是断  
定我与世界的二元性存在即各自孤立地存在当  
,我与世界的共在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得到具体的  
规定,我与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如何定位,这  
要等到论证之后才能作出结论我们在这里仅仅是  
陈述一个基本的事实,作为考察的前提这样可以  
保留着各种可能,而不作独断的结论。  
审美意义的证明之一:存在与生存  
探讨审美的意义,首先要确定审美是一种生存  
方式,而生存又与存在相联系,是存在的表现方式。  
所谓存在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关于存在的研究,构  
成了本体论的领域存在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哲  
学体系的根本不同古代哲学没有区分存在与存在  
,把存在当作实体性的客体性的超级存在者自  
笛卡尔开始,近代哲学把存在归结为我思”,康德、  
黑格尔谢林费希特等继承了这一思路,形成了主  
体性的存在观,存在成为实体性的主体海德格尔  
批判了实体性的存在观,把存在者还原为存在本身。  
海德格尔意识到存在的超越性,他说:“存在地地道  
存在的第一个规定,是超越性,即它超越于现  
存在首先是一种逻辑的起点,是不在场的,而不  
是实际的存在作为逻辑的规定,存在应该进入历  
史之中,从而得到具体性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从  
逻辑进入达到历史”、“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行  
存在的现实历史形态就是生存,我在世界中  
存在”,这也就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在世”。但是,存  
在又不是一种纯粹逻辑的规定存在是真实的,是  
一种必然性和可能性,因为它是被生存体验肯定的,  
具有明证性生存也是生存体验,它赋予世界以意  
,因此海德格尔说生存是解释性的现实生存虽  
然并没有也不可能自然地揭示存在,但仍然从自身  
中昭示着存在在现实条件下,存在并不彰显,而只  
是生存的一种内在的要求它通常以反面的形式表  
现自己,那就是它的缺席导致生存的苦恼(马克思说  
[1]47  
道是transcedems(超越)。” 但是前期的海德格  
尔并没有对存在作出明确地规定,也没有真正揭示  
存在的超越性(他对超越的理解并不彻底)。他从此  
在入手,认为此在在世界中存在,此在具有优先性,  
此在可以领会存在由于此在是一种与他人的共  
,此在听命于公众的意见,导致此在之在的非本真  
,存在的意义被遮蔽此在如何去蔽而领会存在  
的意义呢?海德格尔没有通过超越的途径,而是通  
过时间性的生存体验来揭示存在的本源此在面对  
生存的时间性之源———死亡时,获得了根本的生存  
体验———,畏启示着无”,从而唤醒此在的自  
,确立先行到死的决心”,即摆脱对公众意见的盲  
,按照良心作出决断这就是对存在意义的领会。 “人是苦恼的动物”)。这就是说,生存并没有停留于  
海德格尔把生存体验确定为对死亡的意识,而没有  
进入超越时间的本真领域;他把本真的存在归结为  
主体性的自觉和自行决断,没有彻底走出主体性哲  
自身,它感受到某种根本性的缺欠,并且有某种苦  
,这不是某种具体欲望导致的苦恼,而是无名的苦  
生存本身的苦恼人不能摆脱这一与生俱来的  
70  
杨春时审美意义的发现与证明  
苦恼,社会的进步生存条件的改善都不能消除这种  
由的真理,乃是那种进入存在者本身的被解蔽状态  
[
2]95  
苦恼现代社会加剧了人的精神困顿,说明了这一  
另外,这种缺欠感也体现为一种期待,这不是某  
种实际的期望,而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期待,等待  
戈多的期待人生中似乎都在期待着什么,好像人  
生不应该是现在的样子,还会有更理想的生活,具体  
是什么,却又不清楚,而且它不能真的实现实际上  
这种朦胧而深刻的期待,就是超越性的要求从另  
一方面说,这种期待又不是单向的主体性的,它来  
源于存在对人的召唤期待对象或召唤者不是虚无  
之物,而是存在本身,而期待就是对存在召唤的回  
它感受到彼岸的召唤,并且有一种趋向彼岸的  
内在冲动这就表明生存指向某种超越之物,这个  
超越之物作为一个更真实的东西存在着,或者说是  
生存本身的更高的形式,而这就是存在本身马里  
翁提出存在的召唤问题,从而反拨了海德格尔以死  
亡体验来回归存在的错误但是,他的召唤又来自  
上帝,从而进入信仰领域而本文认为,期待和召唤  
来自于存在本身,从而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要求即自  
由的超越现实的要求虽然通常状况下人并不自  
觉到这一自由的要求,但它确实地存在着,潜伏于无  
意识中,而且顽强地实现自己因此,存在是逻辑的  
规定,也是真实的存在,是二者的同一。  
之中的展开。” 生存的两重性,就是既体现着存  
在的本质又失落了存在的本质,如果用海德格尔的  
语言,就是生存是存在的残缺样式”。  
生存的二重性,导致两种可能,一是常规性的情  
,即超越性被现实性压制,从而遮蔽遗忘了存在  
的意义;另一种是特殊的情况,就是生存的超越性冲  
破现实性的压制,得以突显,从而走向存在本身正  
是这一情况,预示了存在的意义显现的可能。  
由此可见,在生存之后设定存在的必要性,这使  
生存有了根据,有了本质的规定,也就是进入了本体  
论的领域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海德格尔的存在  
主义哲学相比,弱点就是离开存在而谈生存,或者把  
存在当作生存,使生存成为本体论范畴,丧失了本真  
,从而导致主体性的偏颇而海德格尔提出了存  
在与此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把对生存的考察引向深  
当然,如前所述,他对此在与存在的关系上也有  
问题,这要另当别论。  
审美意义的证明之二:生存与审美  
从生存的超越之维,可以通达存在审美是生  
存向存在回归的方式,它实现了生存的超越性审  
美不是自然的生存方式,而是对现实生存的超越。  
在现实生存中,由于有自由的要求超越的冲动,所  
以在特定情况下,审美就可能发生具体说,就是某  
种现象(所谓”)刺激了主体,使内在的自由要求  
突破理性防线,喷发而出,转化为审美理想审美理  
想是超越的动力,是对存在的向往,它使现实主体升  
华为审美主体,使世界变成了审美对象,同时审美主  
体与审美对象消除了主客对立,变成了主体与主体  
的亲密关系,以至于充分融合同一这样,审美就  
超越了现实生存,而具有了本真性,变成了自由的生  
存方式它克服了现实体验(感性和理性)的局限,  
弥和了认知与意向的分裂,以完整(审美意象)的方  
,把握了存在的意义。  
存在与生存的关系,是本真性与非本真性的关  
存在是本质,生存是其现实形态,是我存在于世  
界之中生存有两重性,一是现实性,二是超越性。  
生存的现实性来源于存在的沦落,这就是说,我生活  
在现实世界之中,受到历史条件现实关系的限制,  
处于主客对立之中,因此要以主体性对抗世界,从而  
失去了自由,成为一种异化的非本真的存在用卢  
梭的话说,就是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  
锁中”。现实的生存,就是存在主义所说的实存”  
(existentia)。生存还有另一面,这就是超越性,它  
超越自身,指向存在因此人才不是环境的附属物,  
才有神性”。生存的超越性来源于存在的本真性,  
生存虽然是非本真的存在,但并不能完全脱离存在,  
它在一定历史水平上体现了存在的本质,因此人并  
没有完全泯灭自由的向往这就体现为生存的超越  
所谓超越性,就是说生存并不是它现在的样子,  
它不满足于自身,而是自己否定自己,被存在召唤,  
有自由的向往,有回归存在的可能这如同海德格  
尔所说:“绽出之生存(EKꢀsistenz)植根于作为自  
让我们从历史上存在的生存方式进行考察如  
果对人类生存形态进行抽象,就会得出三种基本的  
生存方式:自然的生存方式,现实的生存方式,自由  
的生存方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存方式是  
由生产方式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的  
生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即  
种的繁衍,还有更高的精神生产这三种生产方式  
分别决定了不同的生存方式因此,我们可以从不  
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同的生产方式中考察相应的生存方式。  
,从而为实现自由打下了基础但是,物质需要是  
第一种生存方式是自然的生存方式自然的生  
存式是原始人类的生存方式,它是建立在人类自身  
的生产的基础上的在原始社会,不是物质生产,也  
不是精神生产,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主导了人的生  
原始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没有发展起  
,可以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  
原始劳动是动物性的猎取野兽或者采集野生植  
物的活动,也没有形成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只有血  
缘关系和两性的自然分工原始社会唯一的生产是  
人类自身的生产,就是生命的繁殖活动人类自身  
的生产是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它直接地关系到种群  
的延续原始社会也没有精神生产,精神活动只是  
巫术活动,它直接与物质活动结合在一起,没有获得  
人的动物性生存需要,是较低级的需要,它表明人类  
还没有摆脱自然和社会的束缚,没有获得自由物  
质生产也是异化的劳动,它表明人类还没有获得全  
面发展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产生了精神生产,包  
括科学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这种精神生产已经从  
物质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的分工但精神生产并没有获得完全的独立,  
还要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并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  
的需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文明社会的  
物质生产基础,强调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决定作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3]82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这说明,物质生  
产基础上的精神生产是不充分的不独立的,还不是  
独立在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是物质生产而 自由的精神生产”。这种精神生产是单纯的智力活  
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起了决定作用婚姻制度具有调  
节两性关系的功能,可以避免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  
,因此原始社会的婚姻制度发生了多次改变原  
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父系氏族以及群婚制对偶  
婚制一夫一妻制等阶段由于一夫一妻制最大限  
度地减少了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一夫一  
妻制成为最后的选择,从而基本上解决了人类自身  
生产的问题。  
,与体力劳动脱离并且对立,因此同样是异化劳  
。  
在物质生产为主导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实的生  
存方式现实的生存方式受制于物质需求和生产,  
是以物质生活为主导的生存方式,而人的自由自  
的本质则失落了因此,现实生存方式是没有获  
得充分自由的生存方式在现实生存方式中,主体  
与世界分离通过社会实践,人可以在一定历史水  
平上支配世界,从而拥有了一定程度的主体性但  
,由于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不可能完全战胜自  
,自然依然对人类构成压迫同样,由于人与社会  
的对立,特别是表现为阶级对立,因此人的生存不可  
能是充分自由的而且,由于物质需要成为第一需  
,因此物质欲望支配了社会生活,人成为消费动  
,丧失了追求更高价值的能力,这意味着人的异化  
和堕落这样,在现实生存方式中,人变成了片面的  
现实个性所谓现实个性,是指没有获得全面发展  
不自由的个性形式现实的人受到现实的社会  
关系的束缚,个性被扭曲被片面化为了生存,人  
只能适应现实,成为一定的社会角色这种社会化  
的过程尽管是必要的,但人为此付出了丧失真实自  
我的代价尽管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对自然  
的控制能力,不断改善社会关系,但不能完全解决甚  
至加剧了人与世界的对立这就表明,自由的领域  
仍然存在于现实生存方式的彼岸。  
在人类自身的生产为主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  
然的生存方式自然的生存方式还没有摆脱动物的  
生存水平,它只是最低限度的生存,停留于维持种族  
的存活的水平上,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人的生存自  
然的生存方式具有天人合一的性质,世界有生命,与  
人互相感应,人与自然没有分离在自然的生存方  
式中,主体没有独立,没有能力征服自然,人还屈从  
于自然的淫威之下,自然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同时,  
人的主体意识也没有觉醒,人没有把自己当作支配  
自然的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巫术观念支配  
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自然的生存方式是动物  
性的蒙昧的生存方式。  
第二种生存方式是现实的生存方式所谓现实  
的生存方式是指文明社会人类的实际的生存方式,  
它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的由于人类自身的  
生产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满足物质生存的需要成  
为第一位的需要,而物质生存就成为文明社会的基  
现实生存方式对于自然的生存方式而言是历史  
的进步,它使人摆脱动物式的生存水平而成为文明  
第三种生存方式是自由的生存方式自由的生  
存方式是建立在以精神生产为主导的基础上的,是  
72  
杨春时审美意义的发现与证明  
超越现实存在的精神生活人不满足于现实生存的 (意识形态)限制的意义领会,而没有达到整体的存  
不自由状况,同时作为精神性的生物,又有精神创造  
的能力,因此,他就可以超越现实存在,通过精神性  
的创造,进入自由的生存方式审美及其反思形式  
哲学等是独立的精神生产”,它们可以摆脱物质需  
要和物质生产的限制,按照人的自由的精神需要,充  
分发挥想象和思维能力,并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精神  
世界这就是人的精神生活在这种精神生活中,  
人与自然社会的对立都被克服,人成为自由的主  
,世界成为自由的世界(世界主体),从而进入自由  
的生存方式自由的生存方式克服了现实生存方式  
的局限,真正实现了生存的本质马克思说:“事实  
,自由王国只是在必须和外在目的的规定要做的  
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为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  
它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这必然王国  
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  
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  
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  
在意义的领悟因此,现实生存没有把握存在意义,  
是非自觉的存在,是遗忘了本真性的存在。  
但是,由于生存具有超越性,它不可遏止地指向  
存在,因此,它可以领悟存在的意义在现实生存  
,人不仅由于生存的局限而感到苦恼,而且由于生  
存之无意义而感到无聊无聊也是苦恼的一种形  
,而且是一种更本质的形式现代人的生存体验  
就是无聊,无聊源于意义的缺失,它以反面的形式呼  
唤存在的意义生存的超越性又使主体摆脱无聊,  
追求存在的意义这种追求在生存向存在的回归中  
得到实现。  
如何超越日常的生存体验,而达到对存在意义  
的把握,也就是存在能否被直观地把握,这是一个根  
本性的问题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解决主客对  
立问题,从而进入充分的直观认知活动或者意向  
活动是分裂的客观和主观行为,主体与对象分立,对  
象作为物自体与主体隔绝,主体只能说明而不能  
把握它(康德);同时,主体也是有限的现实主体,它  
也不能把握无限的世界如何达到我与世界的同  
,从而把握存在的意义呢? 康德认为直观属于感  
,只能把握现象,不能通达本体,只有通过信仰,才  
能把握本体而现象学发现了直观性可以把握本  
———“朝向实事本身”,认为在直观中事物的本质  
才能呈现出来胡塞尔认为有理性(范畴)直观,它  
可以把握本质(本质还原)。但它的本质直观仍然是  
对具体存在者的直观,属于知性范畴(如他例举的普  
遍的红),仍然不是对整个世界的直观;而且,本质直  
观是理性主义的非人化的认识形式,而不是人的存  
在体验,因此也不会达到对存在意义的把握(存在被  
悬搁)。海德格尔则把现象学运用到对存在的把握,  
以生存体验代替本质直观,以揭示存在的意义但  
他是通过此在对死亡的体验()来领会存在的  
意义,而不是通过此在的超越性(他也强调了此在的  
超越性,但并不是在超越现实通达自由的彼岸的意  
义上使用这个概念,而是指意向性的主体与世界的  
关联以及时间性的对未来的谋划)。这样,他对存在  
意义的把握就没有脱离现实领域,而归结为一种主  
体性的自我选择自我决断,因此也没有真正揭示存  
在的意义。  
[4]926ꢀ927  
是根本条件。”  
当然,关于自由的生存方式,  
并不应该变成一个乌托邦的社会理想,而应该导向  
审美审美是自由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现实生存方  
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创造着这种自由的生存方式对  
现实的超越有三种方式,审美宗教信仰哲学思维。  
其中宗教信仰是通过对主体的贬抑外在对象的崇  
拜而达到超越,因此并不具有自由的性质;哲学是一  
种思辨,不是完整的生存体验,而只是它的反思形  
只有审美是完整的生存形式和生存体验形式,  
也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  
审美意义的证明之三:审美与存在  
生存是解释性的,它体验领悟存在的意义因  
,生存也是体验解释活动这就是说,通过超越  
,生存可以领悟存在的意义但是,生存并不是自  
然地可以领悟存在的意义,在现实的维度上,毋宁说  
生存不能领悟存在的意义这一点,正是海德格尔  
前期哲学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现实生存也体验着  
自己,但它只是对存在的残缺样式的领悟,获得的  
是非本真的生存意义具体地说,它局限于两种水  
,一是感性水平的日常经验,一是知性水平的理论  
形态(科学与意识形态);同时也局限于两个分裂的  
领域,一是客观的知识,一是主观的价值这种把握  
是有限的不完整的,非本真的具体地说,我对世  
界的把握不过是受到工具理性(科学)或价值理性  
审美体验如何成为存在体验,必须克服经验主  
(现实自我)的局限和经验对象(现实之物)的有限  
7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以及我与世界的对立才有可能当进入审美体  
界在巫术体验中与原始人融为一体巫术的体验方  
式还具有蒙昧性,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世界充  
满魔法,而通过运用魔法,就可以操纵世界因此,  
世界对于他们仅仅具有巫术的意义神话传说和巫  
术礼仪就是巫术的体验方式的产物。  
验后,由于超越了现实体验,克服了现实存在的局  
,以审美体验把握了存在本身,理解了存在的意  
首先,审美主体脱离了现实局限,在审美理想的  
提升下,成为审美个性即充分发展的个性,我不再是  
欲望和认知主体,而成为自由的主体,从而可以把握  
超越的世界整体其次,审美最充分地把握了现象  
世界,它面对具体审美现象,但又把对象世界化”,  
即成为完整的世界,从而超越了具体现象,而成为对  
存在本身的把握,对存在意义的揭示审美对象世  
界化的可能性在于,在审美中,我与对象的共在成  
为本真的存在,具体的对象成为整个世界,而对象以  
外的现实世界不再存在了,被虚无化因此,审美成  
为我对整个世界的体验,从而审美意义就成为存在  
的意义例如,我观赏一幅绘画,此时画框以内就是  
整个世界,而画框以外的世界不复存在同时,我也  
融入这个艺术世界,他作为一个主体与我交往,我充  
分地理解了它,也就是体验着这种超越性的生存,也  
就是体验着存在的意义而且,审美的超越性还意  
味着审美对现实审美意识对现实意识的否定,这种  
否定使现实世界无化,而审美意义———存在意义得  
以显现最后,审美是主体间性活动,它使对象变成  
主体,我与它交往,互相理解,彼此同情,世界不再是  
独立自在之物,而成为我的交往对象,从而克服了我  
与世界的对立,达到了充分的同一这样,在审美体  
验中,我完全把握了对象,而不仅说明了对象,从  
而领悟了存在的意义这是主体间性的存在,是本  
真的存在方式。  
在现实的生存方式中,人以现实经验来体验世  
现实体验还是有限的体验方式它受到理智和  
逻辑的制约,因此丧失了生存体验的直接性,人与世  
界发生了分离,世界变成了抽象的异己的世界现  
实的体验方式仅具有现实性,它把世界当作实际需  
要的对象,世界仅仅具有现实的功利的意义,反而  
遮蔽了存在意义科学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只能  
解释有限的世界的属性;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价值体  
,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类需要的体现,它们割  
裂了人的意义世界,都不是对存在意义的完整的本  
真的把握必须超越现实的体验,进入超越的体验,  
才能把握存在的意义。  
在自由的生存方式特别是在审美活动中,我们  
进入了超越的体验方式超越的体验方式摆脱了现  
实需要和现实观念,以自由的身份和自由的理想来  
体验世界,因而产生了超越的意义世界超越的体  
验方式是充分自由的体验,他摆脱了理智的制约,不  
受逻辑概念的干预,以充分的直觉想象情感以及  
身体性来感受世界,世界与人亲近而富有活生生的  
魅力,生存的直接性具体性得到充分的实现超越  
的体验是对自由的领有由于超越的体验发生在自  
由的生存方式中,因此它就是对自由本身的体悟,从  
而就肯定了生存的意义———自由自由就是超越,  
它不是现实之物,不是肯定性的意义,而是对现实性  
的否定超越,在这种超越之中,就实现了自由超  
越的体验方式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有限把握,而是  
超越现实水平,直接面对存在本身,获致存在的意  
这种对存在本身的把握只能通过对现实体验的  
超越而达到因此,超越的体验就是对现实生存体  
验的超越宗教的信仰哲学的反思都以某种方式  
超越现实,获取对存在意义的把握但审美是自由  
的生存方式,并且把握了存在的意义值得注意的  
,海德格尔后期放弃了通过此在的自行决断把握  
存在意义的主体性思路,而主张回归和建构主体间  
性的本真存在即天地神人的四重存在,通过思(哲  
)与诗(审美)领会存在的意义,进入诗意地栖  
”。这一转变,是与我们的论述相通的。  
在人类历史上,与三种生存方式相对应,也存在  
着三种体验方式:与自然的生存方式相对应的是巫  
术的体验方式;与现实的生存方式相对应的是现实  
的体验方式;与自由的生存方式相对应的是超越的  
体验方式这三种体验方式既是逻辑的规定,也是  
历史的规定通过这种逻辑历史的行程,在审美  
的体验方式中,实现了生存体验的超越本质。  
在自然的生存方式中,原始意识是巫术意识,以  
巫术把握世界,形成巫术的体验方式巫术的体验  
方式具有原始的直接性,带有非理智非逻辑的性  
原始人通过直觉想象和情绪体验来感受世界,  
而不是像文明人类那样以理智和逻辑看待世界,因  
此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是具体的意象性的,而且充满  
惊惧崇拜祈望等情绪他们与世界没有分化,世  
74  
杨春时审美意义的发现与证明  
总之,可以这样概括:审美作为自由的生存方式  
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就是自由,这是对现实意义的  
超越,是最高的价值和最高的真理,它使人的存在获  
得了自觉。  
和超越的生存体验方式,克服了现实生存以及现实  
生存体验的局限,回归了存在本体,并且领悟了存在  
参考文献:  
[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节庆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2]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存在哲学[M].孙周兴,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
[
[
OntheDiscoveryandProofofAestheticSignificance  
YANGChun-shi  
(
DepartmentofLiterature,HuaqiaoUniversity,Quanzhou,Fujian362021,China)  
Abstract:Thenatureofbeautyisessentiallyconcernedwithaestheticsignificance,which  
comesfromaestheticexperience.Aestheticsignificancefreedom,evolvesfromtheintrospec-  
tionontheaestheticexperience.Freedomfallsintotwomaincategories:transcendenceandinter-  
subjectivity.LogicalattestationofaestheticsignificancehastobeginwiththeconceptofCatego-  
riesofExistence.Existencemeanstheco-existencewiththeworldwhilesurvivalistheactual  
formofexistence,takingoneoftheformsofexistence.Survivalformhasitsduality:realityand  
transcendence.Aestheticbelongstotranscendentallivingandexperiencingapproacheswhich  
comprehendsthesignificanceofexistence.Andalso,existencehasitsinter-subjectivity.Aes-  
theticovercomesthesubjectivityofactualliving,realizesinter-subjectinityandgraspsthesignifi-  
canceofexistence.  
Keywords:aestheticsignificance;existence;survival;transcendence;inter-subjectinty  
[责任编辑:唐普]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