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4卷第5期  
2
017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4,No.5  
September,2017  
虚构判定的几个原则  
———以何大草盲春秋的序跋为例  
谭光辉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何大草的小说盲春秋的序跋挑战了叙述学中的虚构判定方法,也给叙述学中的虚构判定问题以启示。  
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四条关于虚构判定的原则:()体裁形式与虚构性互为判定依据;()声源人物不影  
响叙述内容的虚构性判定;()虚构与纪实可以交叉;()纪实或虚构最终由读者决定。  
关键词:虚构;虚构判定;小说叙述学;何大草;《盲春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5-0139-07  
[
4]  
何大草是一个勇于挑战传统叙述模式的作家,  
给叙述学理论提出一系列问题,他的盲春秋等小  
说几乎可以让我们到达对虚构性问题理解的边界。  
对虚构问题的讨论,赵毅衡广义叙述学中的双层  
区隔原理尤为深刻笔者已写过多篇论文讨论赵  
一件作品是否为虚构的,由作者决定。” 热奈特等  
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只不过他认为:“真正起作用  
[5]  
的标注是副文本,如封面注明小说’。” 事实上,上  
述几种说法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作品是否虚构,只  
能由作者决定如果作者以任何方式宣称标注其  
为虚构,就是虚构;反之则为纪实这个判定原则看  
起来是可靠的,但是同样会面临不可解决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作者在做宣称或标注  
的时候是否在撒谎?  
[1-2]  
毅衡提出的双层区隔原理,有理解也有商榷 。  
总体上来看,双层区隔原则对于界定虚构的本质问  
题大有助益,但是对虚构判定问题缺乏实质性帮助。  
本文的目标,是给虚构判定提出四条原则。  
体裁形式与虚构性互为判定依据  
赵毅衡在总结反思学术史上对该问题的多种  
看法后提出了一个区分纪实与虚构的原则:双层区  
隔理论双层区隔理论的基本意思是:我们判定纪  
实与虚构的基本依据是区隔框架,处于一度区隔中  
的叙述为纪实,处于二度区隔中的叙述为虚构一  
度区隔与二度区隔的区别是:对于一度区隔中的叙  
,接收者会期待其指称性;对于二度区隔中的叙  
虚构的判定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沃尔顿说:  
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虚构之作,无需从其字面呈现  
出来很雷同的词语组合,或完全一致的词语组合,  
[3]98  
既可能构成一部自传,也可能构成一部小说。”  
他认为文学作品是否是虚构,并不在于它是否与事  
实相吻合,“并不在于作者所写是否为真,而在于他  
是否宣称其作为真,在于他是否言明其作字字句句  
[6]76  
,接收者不再期待虚构文本具有指称性” 。  
作者如何设置区隔框架呢?赵毅衡认为:“这个区隔  
设置当然可以有无数变化方式,添加区隔的指示符  
[3]98  
(
以各种方式)为真” 。这个说法与塞尔的决断  
公式如出一辙:“一件作品是否为文学,由读者决定;  
收稿日期:2017-04-20  
作者简介:谭光辉(1974—),,四川南充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符号学叙述学  
研究。  
1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6]77  
号本身可以变得非常细微。” 接收者如何识别区  
隔框架呢?他认为主要根据文化程式和阅读经验,  
区隔标记更为致命的是,如果我们相信序和跋是  
纪实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跟随着序跋的指引认为  
手稿是事实的,进而认为该小说的内容也是事实的。  
这样一推,小说就成了历史,虚构就成了纪实所  
,判断虚构与纪实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要过分相  
信体裁形式标注或宣称,体裁形式与虚构性互为判  
断依据。  
相比猜测作者意向而言,观众对虚构叙述区隔的这  
[
6]84  
种程式化识辨,就可靠得多” 。但是,他认为读  
者或观众的判断不一定是绝对准确的,因为框架有  
被破坏的各种可能,每一个人的阅读经验并不一样,  
文化程式也完全可能被作者用来做假赵毅衡的双  
区隔理论论辩的核心是接收者问题,把虚构的性质  
解释得相当清楚但是这对接收者的操作而言却并  
无多少帮助当接收者面对某一个具体的文本的时  
,可能由于无法辨认区隔,从而仍然无法准确判断  
该文本到底是纪实还是虚构,因为作者可能设置各  
种障碍,让读者根本就看不见这个区隔在哪里何  
大草的盲春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我们认为盲春秋序跋的体裁形式是真实  
有效的,那么就会判定其中的内容是纪实的然而  
我们对序跋体裁的怀疑来自对其中内容真实性的怀  
怀疑的主要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序  
中的写信人叫宇文长安”,自称是一个热爱中国文  
化的美国人,完成了一部蜀锦考》,经查并无此人,  
人名系作家根据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戏仿的  
名字,《蜀锦考亦不存在;第二,收信人何大草,自称  
在中国南方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任教,然而他实际上  
是在四川师范大学任教,不符合事实;第三,序跋的  
叙述风格与正文的风格太过类似,形同小说;第四,  
序跋中所写手稿流转的故事太过曲折离奇,近乎夸  
,不像事实。  
盲春秋从封面到封底,没有任何地方标注该  
书为小说”,热奈特所说的方法自然无效沃尔顿  
的判断方法同样无效,因为盲春秋代序代  
中反反复复斩钉截铁地断言这部书来自一部真  
实的手稿,而且做了非常详细的手稿版本流传的考  
,明确地说书中的字字句句皆为真,他只不过做了  
一些整理工作而已同样的道理,塞尔的办法也不  
能奏效,作者确实可以决定该书是否为虚构,但是读  
者要判断它是不是虚构,就成了一个难题最终,我  
们只能回到赵毅衡的办法:文化程式和阅读经验。  
阅读经验实际上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只有文  
化程式才是相对可靠的,阅读经验其实就是对文化  
程式的识别能力体裁是最重要的文化程式在虚  
按序中所言,该手稿由明末一个瞎眼公主,也就  
是小说的主人公朱朱口述,史学家计六奇记录朱  
朱在明朝灭亡时失去了父亲和视力,被传教士德吕  
·德吕翁收养,后来下落不明手稿写好后,朱朱  
将它送给德吕翁的学生H封存。H死前,把手稿传  
给了学生P,P将其送给了传教士郎世宁这部手  
稿,在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书目中只留下一个书名  
构性判定过程中,所谓识别文化程式,主要就是识别 燕山龙隐录》,下落不明郎士宁死前,把手稿通过  
体裁陆正兰说:“采用某个体裁,就决定了最基本  
意大利传教士托蒂·皮耶罗神父带到海外皮耶罗  
将手稿翻译成拉丁文和意大利文,然后花了三十年  
时间修订皮耶罗将拉丁文本手稿取名龙之秘史》  
呈给教皇,后被束之高阁手稿的中文版本《……龙  
[7]48  
的表意和接收方式。” 赵毅衡说得更清楚:“纪实  
型叙述与虚构型叙述,两者的区分,不在文本本身,  
而在文化的体裁规定性’:体裁规定某些类别文本  
基础语义域是实在世界,而某些体裁文本的……》神秘消失,只留下两种无法查证的说法唯有  
[
6]185  
础语义域则是可能世界。”  
规文化程式中,“”、“都只能是纪实的。  
盲春秋不但前面有一个代序”,而且后面有  
显而易见的是,在常  
意大利文版本言辞以一种方式留传下来拿破仑  
大军横扫意大利时,一个随军神父让·雅克·阿诺  
征得皮耶罗同意之后,用法文抄录了言辞全稿,重  
新命名为我父》。抄录完成之时,皮耶罗无疾而终,  
意大利文本言辞被作为纸钱在皮耶罗坟前焚化。  
阿诺离开军队,改名若泽·亚马多,隐居葡萄牙保莱  
塔修道院。《我父在该修道院被历代神父翻阅了近  
二百年,每个神父都在手稿的空白处写下一些感想、  
猜测,使手稿的容量越来越大,线索也越来越乱若  
一个代跋”,“代序是一个美国汉学家宇文长安写  
给何大草的信,“代跋是何大草写给宇文长安的回  
不但序跋本身应为纪实体,而且大多数书信也  
是纪实体即是说,文化程式作者宣称文本标注  
等一切指示性内容,都在努力说明该序跋是纪实的,  
而且是真实的该书从头至尾,就没有一个清晰的  
140  
谭光辉虚构判定的几个原则———以何大草盲春秋的序跋为例  
·亚马多甚至写了一部史诗旧宫殿》,后被锁在  
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叙述学理论误区:如果声  
源人物是虚构的,那么他叙述的内容一定是虚构的;  
如果叙述的内容是纪实的,那么声源人物也必然是  
纪实的虚构的叙述者不可能讲述纪实故事,讲述  
虚构故事的叙述者一定是虚构的沃尔顿认为:“当  
叙述者叙述的真实事件为虚构时,它们就同属于一  
个虚构世界。”“只要虚构叙述者报道的事件真正发  
生了,不管其他事件是否为虚构,叙述者与这些事件  
地窖深处一个铁匣子里宇文长安的舅公吉尔伯  
·西芒神父被我父吸引,对手稿把玩考订了大  
半辈子,也没有弄清手稿纷繁的头绪西芒神父将  
一藤箱的手稿,传给了宇文长安宇文长安酷爱东  
方文化,又有中国女友哲学博士候选人唐欢君之助,  
决定将我父回译为中文二人经过漫长而艰辛的  
翻译,终于将其翻译完毕但是由于手稿经历了无  
数次语言转译误译揣测增添与删节,歧义百出,  
加上手稿情节枝蔓丛生,细节如荒草乱长,最终不能  
卒读,几欲焚稿无奈之余,找到了唐欢君的校友,  
受过历史训练又是作家的何大草,请他代为整理修  
这就是代序陈述的主要内容。“代跋则是何  
大草写给宇文长安的信,陈述了整理手稿过程的漫  
[3]473  
都同属于一个虚构世界。”  
简单地说,只要叙述  
者讲了虚构故事,那么该叙述者就是虚构的按赵  
毅衡对叙述者的定义,叙述者就是故事讲述声音’  
[6]91  
的源头” 。如果在一个叙述文本中,有一个明确  
的发出声音的人物,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人物就暂  
时充当了叙述者,多数叙述学理论都把该人物视为  
长过程与艰辛。“代跋说得更多的,是关于何大草 显身叙述者”。以此推之,虚构叙述的显身叙述者  
对手稿中一些历史细节的考证过程,以及对历史的  
不可靠和真相难于把握的感慨。  
一定是虚构的。  
盲春秋的代序有一个显身叙述者宇文长安,  
代序和代跋中的手稿流传过程,虽说十分离奇,  
但是又具有内部真实性,且混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  
地名,比如传教士郎士宁庇护六世教皇拿破仑孔  
飞力何大草天一阁藏书楼四川大学等等由于  
真实人物与杜撰人物混杂,若无相关历史知识,根本  
就不可能分得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所以,对该序  
跋的纪实/虚构的判定,不能单纯依据该序跋宣称的  
文化程式,而是要依据相关历史知识和现实证据。  
这个人物显然是虚构的但是代跋的显身叙述者是  
何大草,而何大草并不是虚构的,现实中确有其人,  
他确实是一个有历史学背景的作家,而且也在南方  
某大学任教那么,我们能否按照沃尔顿的原则判  
定何大草为虚构的叙述者?  
在说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一个  
概念,作者和叙述者并非一回事分清楚作者和叙  
述者,是现代叙述学的起点布斯在小说修辞学》  
中早已将此二概念分开,现在已经是一个叙述学常  
,无需再论但是,关于作者的虚构性问题,至今  
仍然有很多认识误区比如宇文所安说:“我们习惯  
于把作者看作一个历史事实,因此关于作者归属,  
我们往往首先要问它是否可以证实,是可信的,还是  
关于纪实与虚构的判断依据,并不来自于文本内  
[8]  
,而是来自于伴随文本” 。我们是因为对序跋所  
述史料真实性的怀疑,才意识到该序和跋并不是常  
规的文化程式,而是小说的一部分又因为有对该  
序和跋体裁的推翻,才将其纳入二度区隔中,将其视  
为虚构如果不推翻体裁,那么我们只能说何大草  
在撒谎,也就完全不能领略该序跋给我们带来的阅  
读体验。  
[10]259  
虚构的。”  
宇文所安可能混用了术语,所以表述  
很让人费解他的意思实际上是说,当我们谈论作  
者问题的时候,只能是在一度区隔之内来谈的,关于  
作者问题,只问是否是事实,是如实记录还是撒谎。  
作者不存在虚构与否的问题,只存在事实和撒谎的  
问题。  
体裁形式并不是可靠的判断依据,特别是在将  
其用于判断纪实与虚构的时候赵毅衡把那些试图  
摆脱束缚,达到别的体裁能达到的境界的艺术手法  
称为出位之思”,“出位之思是任何艺术体裁中都可  
能有的对另一种体裁的仰慕,是在一种体裁内模仿  
但是,勒热纳(Lejeune)却提出了一个让人非常  
费解的判断他认为如果人物名=作者名”,那么  
[9]136  
另一种体裁效果的努力,是一种风格追求” 。仅此一点就排除了虚构的可能性即使叙事历史  
然艺术作品存在出位之思,当然文化程式的宣称可  
能就不再可靠。  
地看完全是假的,它也只属于撒谎(是一个自传体’  
[11]122  
类别)而非虚构” 。他提出这个判断的原因是  
他讨论的对象是传记这种体裁按理说,在传记  
声源人物不影响叙述内容的虚构性判定  
1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体中,所有的内容都是纪实的,不存在虚构问题但  
是传记可能存在人物名作者名无名氏作者  
的情况,所以即使是传记,也需要与读者达成一种契  
约关系人物名作者名,只能达成小说契  
约关系;当叙述者为无名氏的时候,既可能达成自  
传契约,也可能达成小说契约,无契约的时候体裁不  
能确定;人物名=作者名,只存在无契约和  
象混合,无论声源人物用真名还是用虚构名,纪实部  
分仍然是纪实部分,虚构部分仍然是虚构部分,二者  
之间似乎并无必然联系。《盲春秋代跋也强有  
力地挑战了这一原则,代跋,有些部分是虚构  
,比如假装在给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物宇文长安写  
;有些部分是纪实的,比如写永定河的来历陈圆  
圆和李自成的去向等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  
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叙述不断在纪实和虚构之间转  
,而这与声源人物何大草是否是虚构并无直接关  
这就引出了虚构性判定的第三条原则:虚构和  
纪实可以交叉。  
自传契约两种类型,不存在小说契约这种类型,  
[11]122-130  
作品只能是自传体  
按勒热纳的理论推演,  
由于盲春秋》“代跋的人物名=作者名,而且有书  
跋这两种契约,便可确保代跋只可能是自传  
,只可能是纪实而这显然是荒谬的。  
虚构与纪实可以交叉  
再做一个观察,之所以提出叙述者何大草是否  
是虚构的这一问题,乃是根据代跋的叙述文本反推  
而提出的问题即是说,我们是因为认定代跋的内  
容是虚构的,才会产生关于其叙述者何大草是否是  
塞尔举过一个例子:虽然安娜·卡列尼娜的  
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  
不是虚构的而是严肃的(serious),它是小说的一  
部分但并不是虚构故事的一部分,并且得出结论:  
虚构的这一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提出中,我们发现 一部虚构作品不需要,通常也不会完全由虚构话语  
[
4]  
我们进入了一个被精心安排的圈套其中问题的关  
,就在于我们把文本内设定的声源人物当作了叙  
述者代跋,声源人物是一个叫何大草的  
回信者,而叙述者却不是该人物,也不是现实世界中  
的作家何大草那么,“代跋的叙述者是谁呢?  
本文的观点是,不论哪个人称叙述的叙述者,都  
组成。” 就是说,在同一个叙述文本之中,可能出现  
虚构与纪实交叉的情况,叙述文本可能有多个框架,  
而不是只有一个框架。  
实际上,纪实与虚构在文学文本中交叉出现很  
常见,而且可能是叙述的常态例如,李永东认为晚  
清狭邪小说海上尘天影》“是一部把纪实与虚构的  
[12]  
[15]69  
是一个框架 叙述者只是一个声音源头的比  
混合文体推向极端的小说” ;王干认为陈染的  
[13]  
。“代跋中的何大草,是一个人物,而非叙述 与往事干杯》“是对自己海外冒险的一次纪实与虚  
[16]98  
声源人物何大草,既可以是纪实的,也可以是虚  
构的,这并不重要作家完全可以给写信者另取一 打破了时空文体界线”,“模糊了纪实与虚构,混合  
构的混合性书写” ;杨中举认为奈保尔的半生》  
[
17]312  
个名字,甚至封面上的何大草几个字也可以换一  
,甚至换成一个虚构人物例如他的另一部小说  
了小说与非小说因素” ;贺绍俊认为王安忆的  
小说纪实与虚构》“在纪实与虚构的交叉中,构建着  
[18]272  
所有的乡愁》,“代跋名为每个人的黄苹果》,注明  
自我的根基” 。这些例子都是显性的,在隐性  
层面,纪实与虚构的交叉远比这些例子丰富例如  
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虽然整个电视剧都可能是虚  
构的,但是植入广告却可以被清晰地辨认出是纪实  
,然而它又是虚构故事的一部分纪实叙述和植  
入广告一样,广泛地存在于虚构叙述之中同样的  
道理,虚构成分也常常出现在纪实文学之中,以致近  
年来有人提出非虚构这个概念,用以提醒并反对  
那些在纪实文学中加入太多虚构成分的人。  
盲春秋代跋,纪实性植入随处可见,  
但是都需要了解真相的人才能识别,其中至少包括  
如下几种类型。  
[
14]  
何少刚应邀为本书撰写的代跋” ,邀请人是何  
大草,何少刚是小说中最后一个出场人物,虚构人物  
怎么可能写一个纪实的代跋”?所以声源人物本身  
是否虚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声源人物真实与  
,是否影响叙述文本的虚构性判定?  
从常理来说,如果声源人物为虚构,便会自动搭  
建一个虚构叙述的框架,其中所述内容就必然是虚  
构的;如果声源人物是纪实的,便会自动搭建一个纪  
实叙述的框架,其中所述内容就必然是纪实的但  
是纪实小说新新闻主义显然是在挑战这一原则。  
比如法拉奇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便给这一  
原则带来极大的挑战纪实与虚构混合,新闻与想  
第一类是对作家自己身世的介绍,例如:“如您  
142  
谭光辉虚构判定的几个原则———以何大草盲春秋的序跋为例  
所知,我是南方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驻校作家,除了  
课程和薪水这两样不多,却有大笔闲置的时间自由  
支配我跟所有成都人一样,与生俱来地惰性懒  
构文本,可能没有不可能世界的成分,但必然有实  
[6]193  
在世界与可能世界两种成分” 。既然我们能够  
从虚构文本中辨认出实在世界的成分,那么就一定  
存在辨认的方法辨认实在世界的方法,只能依赖  
纪实性叙述因此,此说法实际上说明了虚构叙述  
中可以存在纪实叙述但是,虚构叙述处于二度区  
隔之中,纪实叙述处于一度区隔之中,这就存在一个  
跨界的问题实在世界中存在的人物不可能跨界进  
入虚构世界之中,所以在观念上就不能把纪实和虚  
构看成是包含关系,只能看成交叉关系造成交叉  
的根本原因在于叙述者的框架性作者可以自由地  
在叙述者框架中选择不同的组件发声,不同的声源  
决定该声音纪实或虚构的性质。  
[19]326  
闲适,还有轻度的幽闭症。”  
了解何大草的  
人很清楚其中的植入内容:除了如您所知南  
方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是虚构的外,其他部分基本上  
都是事实,只是惰性”、“懒散”、“幽闭症带有一点  
主观判断,并不影响纪实的性质这几句话可以算  
是作家植入的关于自己经历的软性广告”。  
第二类是作家思想的呈现,例如:“我为此怅然  
了很多天什么是真相呢?真相是我们用手掬起又  
从我们指缝间漏走的水;薄伽梵歌里反复吟唱  
的它:‘它在万有之外又在其中,它既是静物又是动  
,它极近又相距遥远,它不可知因微妙之  
盲春秋代跋,我们会发现作家何大  
草和虚构的声源人物何大草在交替发声由于这二  
者共享了一个名字,所以我们很容易被迷惑有的  
时候,两个声源达成共识,合二为一,所以我们可以  
同时听到两个声音,这就让问题显得更为复杂,以致  
作者到底是在纪实中植入虚构,还是在虚构中植入  
纪实,都变得不甚明了。  
[19]329  
。’”  
这一段文字写在叙述何大草打电话问一  
个县文管所而无结果之后其中我为此怅然了很  
多天可能是虚构,但是后面的文字却很难说是虚  
,有非常明显的纪实特征,形同上文塞尔所举的例  
,它是作家思想的表达。  
第三类是对历史的陈述,例如:“陈圆圆在许配  
给吴三桂之后,被刘宗敏霸占,这是确切的事实但  
这部手稿还用零星的笔墨提醒阅读者,李自成为了  
争取吴三桂的归顺,又亲自去刘府,一半规劝一半  
纪实或虚构最终由读者决定  
对于一个有复杂声源的叙述,作者自然最清楚  
哪些部分是虚构的但是,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  
,作者可能想尽各种办法隐藏虚构标记另一方  
,由于有了虚构小说作者的身份,他所说的可能不  
再具有可信度,接收者完全有理由不相信他的任何  
承诺就是说,虚构的判定,作者说了可能不算,最  
终要由读者说了才算,本文的看法与塞尔的看法很  
不相同。  
[19]329  
强制地把陈圆圆载走了。”  
其中前一句说刘宗  
敏霸占陈圆圆的事,是历史,当然是纪实;后一句由  
于提到是手稿记录的事,又因手稿是虚构的,所  
以就会被认为是虚构的。  
第四类是对元故事的叙述,例如:“一个偷懒的  
办法是,什么也不说,让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  
这种故作高深实则黔驴技穷的手法,我最厌恶我  
选择的方式是,在这二十三种猜测中,挑选出我认为  
可能接近真相的一种,依然通过讲述人的嘴,一直说  
到叙述的尽头。”“我勉力从中整理出两篇东西带刀  
的素王二十七个逃亡的人》,作为附录放在了盲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不但  
标题宣称真实”,而且副标题叫做照我所听到的逐  
字逐句叙述的”,但是读者完全有理由不相信。《盲  
春秋的序跋从形式上看也是作者对文本的纪实性  
宣称,但判断权基本上在读者一方没有经验的读  
者可能将序跋解释为纪实,而且读者有权力将其解  
释为纪实,同样也可以解释为虚构。  
[19]334-345  
眼老妇的自述后。”  
在这两段叙述文字中,纪  
实部分很好判断,翻翻盲春秋就可以明白,小说确  
实选择了一种结局,盲眼老妇讲述完了之后确实有  
塞尔还说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作为文学的  
两篇附录,怎么能说这两个事件是虚构呢?然而,圣经》”,表明了神学上的中立态度,但是说作为虚  
[
4]  
二十三种猜测”、两篇附录是从手稿中整理的这  
两件事,则是虚构同一个叙述,甚至同一个句子,  
可以同时既有纪实又有虚构,纪实与虚构可以共存。  
这几种情况,可能就是赵毅衡说的通达”。“一个虚  
构的圣经》”,就有支持某种立场的倾向就是  
,读者既可以把圣经看作纪实,也可以将其视为  
虚构,但是采用不同的读法代表了不同的立场和倾  
向性以此观之,读者将一个叙述文本视为纪实还  
14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视为虚构,其实是由他的立场和倾向性决定的。  
立场决定了读者愿意把自己定位在哪一个世  
视为纪实的时候,才能将该部分与现实经验进行有  
效的结合和比较,才能获得相关意义领悟我们接  
受虚构文本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自身立场不断将  
虚构文本中的内容视为纪实文本的过程赵毅衡认  
:“接收者对虚构文本不会有指称性要求”,“在同  
一区隔的世界中,再现并不表现为再现,虚构也并不  
表现为虚构,而是显现为事实,是一个独立的世  
哪一个区隔之中如果有人愿意将自己定位在  
虚构世界之中,那么虚构世界中的一切,对他而言就  
是实在我们认为是虚构的电子游戏,对深度沉迷  
于其中的玩家来说,是比实在世界更真实的实在,玩  
游戏的过程,也就是纪实的在成龙主演的电影新  
警察故事》(2004),关祖等人把游戏引入现实,把  
现实编成游戏,以杀死警察取乐就是说,极端情况  
,一些别有用心的读者可能把虚构世界当作实在,  
把现实世界当作虚构世界中的材料,就如庄周梦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可能并非分不清  
戏里戏外,而是他更愿意呆在虚构世界之中,他有自  
我立场的决定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读者都会  
遵守一个普遍的文化程式,对实在与虚构的判断很  
少失误。  
[6]85,81  
” 。马文美认为当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自己虚  
[21]  
构的身份里的时候,“虚构比真实更加真实” 。这  
就说明,读者为了从虚构文本中获得纪实性,就需要  
不断地调整视点事实上,任何获义活动,都不可避  
免地会带上主体的倾向性,恰如伴随文本偏执的  
原理一样,“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在获义压力之下展  
[22]  
现出的基本冲动” 。为了从虚构文本中获取某种  
实在意义,读者就必然在该获义压力下执着地将与  
此相关的叙述视为纪实虚构叙述文本的丰富解  
,正是在不同的获义压力下产生的结果与之相  
对应的是,纪实叙述由于没有这套机制,其解释意义  
就远远没有虚构文本解释意义那么巨大的差异,这  
大约正是人们迷恋虚构叙述的原因。  
正是因为读者有纪实与虚构的解释权,阅读体  
验和阐释才可能丰富多彩,才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结果鲁迅说论红楼  
的名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  
把虚构与纪实的最终裁决权交给读者,既符合  
阅读事实,也符合当代叙述学更关注叙述解释的理  
论现状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读者的主动性,赋  
予读者更强的责任感,将读者从简单的意义接收者  
转变为具有能动性的意义建构者从这个意义上  
,何大草在叙述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可谓意义深  
。  
[20]26  
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细究之,不同读者之所以看到不同内容,是因为他们  
红楼梦中的相关内容与自己掌握的现实材料结  
合了起来之所以能够结合,是因为他们把他们看  
到的红楼梦的相关部分视为纪实,把其余部分视  
为虚构。  
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将叙述文本中的某部分  
参考文献:  
[
1]谭光辉.论虚构叙述的双层区隔原则[J].河北学刊,2015,(1).  
2]谭光辉.再论虚构叙述的双层区隔原理———对王长才与赵毅衡商榷的再理解[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2).  
3]肯达尔·L.沃尔顿.扮假作真的模仿:再现艺术基础[M].赵新宇,陆杨,费小平,.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SEARLEJR.TheLogicalStatusofFictionalDiscourse[J].NewLiteraryHistory,1975,(2):319-332.  
5]GENETTEG,BEN-ARIN,MCHALEB.FictionalNarrative,FactualNarrative[J].PoeticsToday,1990,(4):755-774.  
6]赵毅衡.广义叙述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7]陆正兰.论体裁指称距离:以歌词为例[C]//饶广祥.解放的形式:赵毅衡形式理论思想争鸣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8]谭光辉.纪实真实事实的管辖范围及其与伴随文本的关系[J].国际新闻界,2015,(11).  
9]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宇文所安.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M].胡秋蕾,王宇根,田晓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11]菲力浦·勒热纳.自传契约[M].杨国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2]谭光辉.作为框架的叙述者和受述者: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叙述的本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
(
[
[
[
[
[
[
[
[
[
[
144  
谭光辉虚构判定的几个原则———以何大草盲春秋的序跋为例  
(
1).  
13]谭光辉.叙述声音的源头与叙述主体冲突[J].江海学刊,2015,(6).  
14]何大草.所有的乡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5]李永东.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6]王干.灌水时代[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17]杨中举.奈保尔:跨界生存与多重叙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18]贺绍俊,巫晓燕.中国当代文学图志[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11.  
19]何大草.盲春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0]鲁迅.《绛洞花主小引[M]//鲁迅全集(编年版):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1]马文美.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历史身份自我———以符号学为工具考察薛忆沩三篇历史题材小说[J].符号与传媒,2013,  
1).  
22]宗争.体育与游戏传播的伴随文本执着”[J].符号与传媒,2016,(1).  
[
[
[
[
[
[
[
[
[
(
[
PrinciplesonFictionDetermination:withthe  
PrefaceandPostscriptofMangchunqiubyHEDa-caoasaCaseStudy  
TANGuang-hui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
Abstract:TheprefaceandpostscriptofMangchunqiubyHEDa-caochallengesandinspires  
thefictiondeterminationofnarratology.Withtheanalysisoftheprefaceandpostscript,thispa-  
perconcludesfourprinciplesonfictiondetermination,namely,theprincipleofstyleformand  
fictionalityaseachotherꢀsdeterminationreference;thespeakingcharacterꢀsnon-interferenceto  
thenarration;theco-existenceoffictionandnonfiction,andreadersꢀdeterminationoffictionor  
non-fiction.  
Keywords:fiction;fictiondetermination;fictionology;HEDa-cao;Mangchunqiu  
[责任编辑:唐普]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