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9卷第5期  
022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Vol49ꢁNo5  
ꢂSocialSciencesEditionꢃ  
Septemberꢁ2022  
多元协同:  
课后服务工作承担主体的实践反思  
杨清溪庞玉鸽  
ꢄꢄ摘要: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环节,各地在建设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时,“谁来承担课后服务任务成为  
焦点问题主要依赖学校教师不断挖潜学校教师的思路并不能适应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高质量课  
后服务体系的健康运行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服务政府应明确课后服务的性质和相关权责关系,引导学校家庭社  
会三方协同参与课后服务,共同打造目标愿景同向内容资源共享方式方法互补时间空间对接的协同育人体系。  
关键词:课后服务;工作承担主体;多元协同  
DOI1013734ꢅjcnki1000-5315202205017  
收稿日期:2022-0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新时代美好教育需要的义务教育学校功能改进问题研究  
(BAA19023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清溪,,江苏丰县人,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  
原理,E-mailꢆyangqx779@nenueducn;  
庞玉鸽,,山东临沂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课后服务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相关的政策和实践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  
过程之中其中,“谁来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任务是这一教育活动的焦点问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课后服务  
的迫切需求以及课后服务增加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社会舆论迫使我们必须在政策和实践两个层面认真思  
考课后服务工作的承担主体问题。  
课后服务工作承担主体的相关政策与实践主体  
在我国,国家层面的课后服务政策形成时间并不长。2017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  
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颁发,课后服务正式成为国家政策随后国家相继颁布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  
以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等政策  
文本,对课后服务的相关要求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课后服务的承担主体  
问题。  
()课后服务任务承担主体的政策文本解读  
2017指导意见指出,广大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  
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同时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2018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中小学校要在课后服务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并积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网站,201734日发布,2022211日访问,httpꢆꢅꢅwww  
moegovcnꢅsrcsiteꢅA06ꢅs3325ꢅ201703ꢅt20170304_298203html。  
154  
杨清溪庞玉鸽多元协同:课后服务工作承担主体的实践反思  
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努力开辟多种适宜的途径这个阶段显然比较重视推动校内  
教师积极承担课后服务任务。2021《“双减意见颁发,进一步强调学校课后服务要基本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学习要更好回归校园,提出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指出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  
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同时提出要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此时课后服务工作承担主体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立场,但遗憾  
的是对于学校教师以外的校外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并没有给出通畅的渠道。  
因此,当前课后服务的国家政策在谁来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任务问题上的规定仍然比较模糊,并未明确  
指出承担课后服务是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对于校外机构人员志愿者等主体承担课后服  
务任务的政策规定停留在积极探索的层面上,缺少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明确规定。  
()课后服务实践中的主要承担主体  
由于课后服务相关政策对谁来承担课后服务任务的规定并不明确,所以在各地的课后服务实践中,承  
担课后服务工作任务的主体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局面根据各省市出台的课后服务相关政策,当前课后服务  
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是学校教师,包括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第二类是家长志愿者,包括家长自愿参  
与或家长委员会参与;第三类是社会公益组织或人员,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社区志愿者团体等;第四类是校  
外培训机构,主要是指一些从事基础教育培训辅导的相关机构虽然多地政策鼓励这四类课后服务承担主  
体协同服务,但在实践过程中,各主体的协同服务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谁来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任务的实践问题  
2021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课题组对  
此次调查主要在深圳市某区开展,调查对象包括深圳市某区义务教  
育阶段所有公立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调查内容涵盖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与形式服务工作人  
服务收费等多个方面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最终调查回收教师问卷2333,保留有效问卷  
2
130份  
,问卷有效率为91.3%;家长卷共35720,保留有效问卷34099,问卷有效率为95.5%;访谈资  
6,包括5份教师访谈和1份区教育局相关管理者的访谈。  
深圳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教育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值得全国学习借鉴的经  
早在20世纪90年代,深圳市就开展过校内托管的早期课后服务探索深圳市目前实行政府主导、  
学校主责的课后服务模式,实行全覆盖原则,即服务范围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所有在籍学生学  
生自愿参加,采取校内托管形式,以教师为服务主体,鼓励退休教师志愿者家长社会机构多方参与课后  
服务经费由政府保障,财政按每生每年1000元直接拨款到校,不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某区作为深  
圳市课后服务+全市校园体育先行示范区”,其课后服务工作开展颇具特色,其积累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对  
改进我国课后服务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意义课后服务专项调研内容涉及很多方面,本研究主要使用了调  
研中获取的课后服务参与人员相关数据资料,调查发现如下主要问题。  
()课后服务的工作任务过于依赖学校在职教师  
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是国家课后服务政策刚出台时的基本导向,由此也就导致了当前学校的课后服  
务工作任务主要依赖在职教师完成从教师卷的调查结果来看,该区共有2065位教师承担了课后服务任  
,参与率为96.9%。从家长问卷来看,69.7%的家长报告其子女的课后服务完全由学校在职教师承担,  
1
0.6%的家长选择了校外教师与校外机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仅有0.4%  
,
的家长选择了完全由校外人员承  
另外,还有19.3%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子女的课后服务是谁提供的访谈资料也表明,现在课后服务  
工作主要是学校教师在承担,其他课后服务主体如社会志愿者家长委员会对课后服务的参与很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8822日发布,2021410日访问,  
httpꢆꢅꢅwwwgovcnꢅzhengceꢅcontentꢅ2018-08ꢅ22ꢅcontent_5315668htm。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3、5ꢇ6、1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项目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为东北师范大学柳海民教授,本文作者受邀承担项目  
研究中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任务,具体负责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现状与问题专项调查活动。  
1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另外,从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来看,2021年秋季学期中有91.7%的教师参与提供了课后服务,同时还遴选  
20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  
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029.49万人,,944担  
了课后服务工作任务,算上各地遴选聘用的符合条件的20余万社会专业人士,全国大约有964万人承担课  
后服务工作,其中约98%的工作人员都是校内的中小学教师。  
虽然在双减政策中将原来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修改为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提  
倡和鼓励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来充实课后服务主体队伍,但是实践中高达98%的  
课后服务主体分担比例表明,在校教师仍然是当前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的绝对主力,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员  
和志愿者等群体对课后服务的支持非常有限,课后服务工作的推进过于依赖学校在职教师过于集中的课  
后服务任务主体分担比例表明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的政策导向并未获得有效实施,课后服务工作任务都压  
在学校教师身上,存在着增加教师负担的现实风险。  
()教师教研的时间与精力被课后服务挤占,影响校内教学质量  
教师大量承担课后服务工作对自身的正常教学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调查显示,课后服务带给教师的负  
面影响更多71%的教师认为承担课后服务使其照顾家庭的时间减少,63%的教师认为承担课后服务给  
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58.6%的教师认为承担课后服务后,其备课以及批改作业的时间减少,质量下  
(见图1)。  
1ꢄ课后服务工作对教师的影响  
在访谈中,有教师也提到当前开展的课后服务打乱了正常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安排教师们白天上  
放学后进行课后服务,很难找到大家都有空的时间段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以至于这些活动要么被取消,要  
么只能被安排在课后服务结束后,很多老师戏称学校快成为夜总会,因为总是在晚上加班开会还有教  
师反映,开展课后服务之前一周能进行1ꢇ2次集体教研活动,开展课后服务之后教研活动开展的频次极大  
地减少了,可能会几周进行一次,质量也降低了同时,过量的课后服务使得教师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此外,有些学校还要求教师准备拓展  
类的课后服务活动,形成完备的课后服务活动以供学生选择这种需要额外准备的拓展活动显然会占用教  
教育部公布双减成绩单:90%以上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人民网,20211221日发布,2022221日访问,httpꢆꢅꢅ  
edupeoplecomcnꢅn1ꢅ2021ꢅ1221ꢅc1006-32313437html。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网站,2021827日发布,2022221日访问,httpꢆꢅꢅwwwmoegovcnꢅjyb_sjzlꢅsjzl_  
fztjgbꢅ202108ꢅt20210827_555004html。  
156  
杨清溪庞玉鸽多元协同:课后服务工作承担主体的实践反思  
师大量的时间精力。  
总之,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因为课后服务的出现而不得不选择不开展少开展,或低质量地开展教师  
正常的校内教学也因为其时间与精力被课后服务挤占而受影响教师过量承担课后服务的现实已经开始在  
多个方面对校内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校外力量进入课后服务的渠道不通畅,课后服务缺乏人力支持  
调查发现,虽然国家有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的政策导向,但是在具体落实时,校外力量进入课后服务的渠  
道仍然不够通畅,课后服务无法得到充足的人力支持一些课后服务职能维持在看护自习的水平上,没有足  
够的人力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  
校外力量进入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需要更为明确细致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当前的相关政策仍然没能回答  
清楚谁来引入服务引入怎样的服务如何保证引入服务的质量等问题对于谁来引入服务,从各省发出的  
课后服务相关政策来看,主要有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学校购买服务两种,也有部分省份没有明确提出谁来购买  
服务至于为哪一级政府负责购买如何确保政府统一购买服务的适切性学校购买服务的手续和流程等关  
键制度则更缺乏明确规定对于引入怎样的服务,大部分省份明确提出引入的是优质的非学科类的校外培  
训机构。“优质涉及到引入校外机构的质量对于优质的校外机构,虽然许多省市建立了校外培训机构  
黑白名单”,但校外机构的黑名单主要集中于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以及培训机构  
违规收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而对其培训内容专业师资等缺乏科学甄别对于如  
何保证引入服务的质量更是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评估这方面的政策还停留在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  
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等量化层面,对于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关  
其实不仅是校外引入的课后服务缺少评价,校内教师自己开展的课后服务也参差不齐,课后服务的质量  
评价仍是当前政策未能有效覆盖的盲区在这种情况下,校外课后服务力量很难找到合适的渠道进入课后  
服务体系,而那些急需人力支持的学校在引进校外力量时也顾虑重重,大大降低了其主动引入校外力量的动  
。  
此外,家长志愿者以及图书馆少年宫等社会资源的参与途径也不通畅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生课后  
服务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长期性教育活动,而家长志愿者以及图书馆少年宫等社会资源的参与往往具有临  
时性和阶段性,他们的服务时间服务项目和内容也不够稳定,两者的课后服务合作需要大量的协调配合才  
能实现但现实是学校和这些机构自身都缺少专门力量来做这些协调配合工作,学校没有专门的课后服务  
工作部,社会资源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学校服务工作部,相关的合作往往因为协调配合不足而无法开展。  
()教师与家长在谁应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上的分歧凸显了价值认同危机  
教师和家长在课后服务工作任务应该由谁承担这个问题上分歧严重调查中在回答承担课后服务是  
否是学校的义务和教师的职责问题时家长和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71.2%的家长认为提供课后服务是  
学校的责任,64.6%的家长认为承担课后服务是教师的职责,而仅有31.5%的教师认为提供课后服务是学  
校的责任,28.2%的教师认为承担课后服务是教师的职责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家长认为提供课后服务是学  
校责任和教师的工作职责,而大部分的教师则不这么认为另外,调研发现68.7%的教师承担课后服务工  
作是由学校安排而非自愿,仍有39.7%的教师表示不愿承担课后服务工作这也从侧面说明,教师并不认  
可课后服务是自己的工作职责。  
基于解决儿童看护问题和促进儿童发展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课后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后看  
护服务,一类是课后发展服务前者主要是满足儿童看护的诉求,后者满足的是引导儿童兴趣爱好多方面发  
尽管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后服务是否应该分类管理,大部分教师和家长持肯定态度91.8%的  
教师和79.8%的家长认为课后服务应分类管理,而且75.5%家长和80.5%教师都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专门  
的课后服务管理部门但是到底应该由谁承担课后服务职责,双方的分歧还是比较大以自习为主的课后  
看护服务来说,71.2%的家长主张应由班主任或语英等各学科任课教师承担,但是仅有25%的教师认  
杨清溪邬志辉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落地难的堵点及其疏通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15ꢇ16,42ꢇ49。  
15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ꢄ教师与家长对承担课后服务是学校的义务和教师的职责的选择对比  
同这一主张但是对于课后看护服务工作应该由各学科教师校外志愿者社会机构的专业人员等多方主体  
联合承担这一主张,同意的教师占比高达75%,而同意的家长占比仅为28.8%。在以兴趣拓展活动为主的  
课后发展服务方面,56.5%的家长认为课后发展服务应该由学校相应学科的专业教师承担,而仅有18.3%  
的教师认同这一观点由此可见,不管是课后看护服务还是课后发展服务,家长群体更倾向于由校内教师实  
施课后服务,而教师群体更倾向于分散课后服务的工作责任二者的分歧非常明显。  
巨大的分歧背后其实是谁应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的价值认同危机家长们对教师承担任务的坚持源于  
其对课后服务专业性安全性和费用合理性的诉求他们担心校外机构提供的课后服务在人员资质上不够  
专业,服务过程不够安全,服务收费方面偏高教师们排斥课后服务则主要是因为课后服务延长了其工作时  
,增加了其工作负担家长和教师是课后服务的核心利益主体,他们价值认同危机的存在再次表明谁应该  
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仍是一个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这种价值认同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化解,在教育实  
践中则很难建成一个高质量的可持续的课后服务体系。  
多元协同:多主体共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践进路  
在教师大量承担课后服务工作出现多种负面影响的情况下,课后服务政策已由原来的充分发挥中小学  
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更新为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主要依赖学校教师不断挖潜学校教师的思路并不能  
适应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的健康运行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服务政府要引  
导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共同打造目标愿景同向内容资源共享方式方法互补时间空间对接的协同育  
人体系,形成多主体共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践进路。  
()政府:明确权责,提供有效的政策和充足的经费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已经成为关涉千万家庭的民生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在明确课后服务权责体系  
的基础上,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第一,政府应明确课后服务的基本定位,即课后服务应该是政府主导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多方衔接与配合的新型教育活动这种新型教育活动不属于义务教育,不是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  
但是开展课后服务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要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  
,鼓励学校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学校的属地政府应将各校课后服务开展情况纳入到学校考核  
,对开展情况好的学校进行奖励。  
第二,各级政府要制定更为细致的课后服务政策,回答清楚谁来提供服务”、“各类人员怎么参与课后服  
等核心问题明确规定课后服务可由校内教师聘任的校外专业人员和各类志愿者三大群体共同承担。  
校内教师以承担自习看护类的课后服务为主,遵循自愿参加合理取酬和弹性上下班的原则,各地要根据学  
158  
杨清溪庞玉鸽多元协同:课后服务工作承担主体的实践反思  
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为课后服务配足配齐教师聘任的校外专业人员主要指退  
休教师和校外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这类人员以承担兴趣拓展活动类的课后服务为主,建议地方政策出台引  
入社会教育资源(机构)进入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细则,确保这类课后服务遵循人员资质有审核内容形  
式有监管合理收费不盈利等原则有序开展志愿者群体以公益性场馆工作人员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为  
,由学校统筹安排承担课后服务任务,鼓励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与公益性场馆以及高等学校合作,遵循互惠  
互利公益性教育性等原则按需开展。  
第三,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确保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人员合理取酬教育部门应及时了解学校的相关  
需求,设立课后服务专项经费,畅通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高质量的社会资源进校开展课后发展  
服务的渠道,减轻校内人员开展课后服务的压力地方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  
,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逐步建立起政府财政支持家长适当缴费吸引社会捐款的  
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体系,明确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有关部门在核定  
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  
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  
同时要赋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政策不可能精确覆盖每一角落,而学校又不敢轻易踏入政策的留白地,  
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如灵活安排课后服务时间以及课后服务人员,并向其投入充足的课后服务资源,有  
利于提高学校提供高质量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力。  
()学校:承担课后看护服务并积极组织课后发展服务  
从学校的基本运作和职能角度来看,学校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学校应提供必要救助以发展培养学生兴  
,丰富可能角色选择发挥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作用不仅意味着学校作为服务主体承担课后看护服务,还  
要作为组织主体引入高质量的校外资源进行课后发展服务。  
第一,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课后服务管理部门课后服务正成为中小学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应设  
立一个课后服务部来全面协调课后服务的工作目标服务内容和形式人员调配与管理服务质量评价等工  
。  
第二,学校要将课后看护服务作为本校教师工作重心课后看护服务主要以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自主  
阅读等活动为主,并适当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分层辅导这种课后服务对专业化教师依赖较大,对学生的  
课堂学习影响也比较大,学校应鼓励学科专任教师积极承担这种类型的课后服务,真正发挥出课后服务有效  
对接课堂教学的功能,同时防止将课后看护服务简化为集体的变相补课活动。  
第三,学校要做好课后服务的组织工作,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同时应积极开拓校外资源,为学生引进  
丰富的课后发展服务学校作为需求主体要及时调查和分析学生的课后服务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期待,对  
照校内现有的供给资源,明确引入怎样的校外机构进校服务,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多元服务需求。  
第四,学校要对课后服务进行系统的评价和监管尤其是对学校引入的校外资源,要及时做好对其人  
课程或活动的评价,以确保校外资源参与课后发展服务的丰富性与教育性。  
第五,学校要遵循课后服务人道化方法,切实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自主选择权,对于教师是否参与  
课后服务,应充分尊重其选择意愿,同时要落实参与课后服务补贴政策,保障教师获得合法额外劳动的报酬  
补偿权益并且,学校可以鼓励参与课后服务教师选择贴合自己专业或兴趣的活动或课程,让课后服务不  
仅成为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的土壤,也帮助教师发展其专长,缓解其职业倦怠,激发其课后服务的内生动  
。  
()社会机构:配合学校开展课后发展服务  
社会机构主要包括社会公共机构(如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与校外培训机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课后托管实践来看,学校以及社会公益性机构是课后托管的主阵地在我国,社会  
马健生邹维论学校及其功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年第4,27。  
代薇谢静崔晓楠赋权与增能: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减负增效路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3,38。  
15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公益性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有一定的政策保障与经验支持,2011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  
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  
作的意见》、《中小学生守则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社区积极开展  
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作出部署,进行指导,鼓励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机构积极支持  
并配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后服务中,利用好社会公共机构可以有效地减轻学校压力以及教职工的  
工作负担,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社区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各类实践基地可以与中小学合  
,成立课程研发小组,吸纳专家参与,根据学校的需求以公益性收费的方式联合推出特色化专业化系统  
实践性的非学科类课程清单,如定期举办社团活动科技知识教育红色教育等活动,盘活各文化机构的  
资源各中小学校可立足自身需求,在课程清单中选择有关课程,并签订有关服务协议,引入丰富多彩的校  
外课程。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科类培训机构被要求一律不得上市融资,许多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遭遇了  
巨大的打击,但课后服务的出现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来说,也是一个规划转型开展公益性办学的契机当前,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校外资源需求量较大,校外培训机构可以积极寻求与学校的合作,根据学校的需求研发  
课后发展服务的课程与活动,并做好服务的相关培训,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营造良好投资助教的氛围此  
,还要鼓励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为学校课后服务开发更多数字化智能化资源,在课后服  
务时段尝试引进人工智能教师,以切实增强课后服务工作的人力支持。  
()家长:强化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  
当前,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求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应积  
极承担起配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责任。  
这种积极配合首先表现为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安排的理解家长应该充分信任学校,对于校外力量承  
担课后服务工作持开放态度,打消在人员资质服务品质和服务收费方面的顾虑同时应该意识到,仅依赖  
校内教师承担课后服务工作是不现实的,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到教师的校内教学质量。  
其次,作为课后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家长应配合学校履行相应的义务,如签署课后服务相关协议,支付课  
后服务费用,按时做好学生的交接工作等。  
再次,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的课后服务需求以及课后服务选课指南,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其当下发展的活  
动与课程家长要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不要盲目地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人为增加儿童的学习负担,同时要  
注意建设和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将视野更多地放在学校之内,依托学校推动谋划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以通  
过学科性辅导机构提前学习超纲学习等抢跑方式来获取所谓的竞争优势。  
最后,家长委员会作为实现家校对话的重要载体,应整合利用家长资源,组织有时间有意愿有能力的  
家长组成志愿者团队,参与课后服务,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为孩子们带去职业介绍和兴趣拓展训练,也  
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求以及家长建议为学校组织课后服务活动建言献策,并且发挥好监督员的作用,积  
极主动向学校反馈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罗银科]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