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9卷第1期  
2
012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1  
January,2012  
文心雕龙·隐秀风格说辨正  
王万洪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在对文心雕龙·隐秀篇的研究中,有一类颇具影响的意见是将隐秀看作不同的风格类型:一是”  
与远奥的风格相近或相通;二是与新奇的风格接近;三是认为隐秀风骨属于刚柔对立的关系,“隐秀是  
阴柔的风格文心雕龙原文所述可知,“”、“”、“隐秀都不是风格类型,而是刘勰受汉代京房学影响  
所作的美学探讨。“隐秀这一美学命题,是刘勰主张的写作之美与写作策略的重要范畴。  
关键词:文心雕龙》;隐秀;风格;京房;写作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2)01-0111-07  
当前,文心雕龙风格理论的研究正在走向深  
,许多问题得到了更为清楚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  
独创较多而成体系的代表性成果是詹锳先生所著文  
詹锳先生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在阐释八体风  
格时认为,远奥的风格与隐秀之相近或相通。  
文心雕龙·体性解释远奥这种风格的特征是  
[2]380  
心雕龙的风格学一书(以下简称风格学》)。在有关 馥采曲文,经理玄宗 ,因其来源是玄学思想,虽  
隐秀这一篇目的研究中,该书提出了这样三种意  
然很讲究文采,但是文意隐晦艰涩,曲折难懂。《明  
:一是认为远奥的风格与隐秀之相近或相  
[2]65  
篇以诗杂仙心”、“率多浮浅诸语论述正始时  
[1]9  
;二是隐秀之与新奇的风格接近,但又不是  
代的玄言诗风,同篇又论晋世群才文风曰:“江左篇  
[1]9  
[2]65  
新奇 ;三是认为风骨隐秀分属于刚柔风格,  
,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 《时  
[1]104  
隐秀是柔性风格的代表 上述第一二种看  
篇也有与此相近的论述:“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  
[
2]541  
,是将隐秀拆开解析,并各自与体性》“八体风  
格中的远奥新奇二体对应联系在一起;第三种看法,  
是将体性篇提出的刚柔风格论具体化,并对应刚柔  
风骨隐秀”。此外,还有的研究者从周易乾  
刚坤柔的特征角度提出来,尤其是认为隐秀具有坤  
含弘光大的品格笔者以为,文心雕龙原文  
的论述,再对照风格学自身的论述,这三种意见都  
是可以再作讨论的。“隐秀是刘勰受汉代京房》  
学影响所作的美学探讨,“隐秀这一美学命题的主  
,是刘勰主张的写作美学与写作策略的重要范畴。  
试析如下。  
因谈馀气,流成文体。”  
刘永济先生风骨篇校释  
引述隋书·经籍志集部后论永嘉以降,玄风既扇,  
辞多平淡,文寡风力诸语,认为刘勰对玄言诗风的批  
[3]99  
针时最切” 。比刘勰稍后,钟嵘在诗品·》  
中论玄言诗风为:“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  
[
4]73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这一看法与刘勰近似,  
二人意见均含贬义。  
由上述评论来看,远奥风格的主要特征在于文意  
深远,难于理解刘勰是不满远奥的风格的。《练字》  
篇则以阻奥分析此说:  
及魏代缀藻,则字有常检,追观汉作,翻成阻  
故陈思称:“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  
与远奥  
收稿日期:2010-06-20  
作者简介:王万洪(1979—),,四川简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11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才悬,  
蓄美的修辞技法论。  
[
2]484  
抑亦字隐。  
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还有可能是作家采用  
的一种写作策略,“是指对诗文主旨的有意曲隐。  
这不仅是对读者而言的意在言外”、“余味曲包的鉴  
赏美感追求,往往也是作者有意为之或迫不得已采用  
的写作策略前汉武帝喜好文学并鼓励文学创作,为  
汉大赋的创造提供了崇替在选的浩荡皇恩,司马相  
如写给汉武帝看的大人赋》,当然是秀句无数的好  
东西,以至于汉武帝读后,顿有飘飘凌云之志,《风骨》  
盛赞该文风力遒劲但是,此作主旨的表达以为  
特征,虽然曲终奏雅,暗含讽谏之旨,却因不能明白直  
谏而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是司马相如不懂得讽  
谏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作文时不便直谏,或不得直  
谏而已,故而只好曲隐”。  
文风艰深,若非师授博学,则难以读懂,这样就必然会  
限制其文章的阅读与传播范围,“字隐之弊已经翻  
成阻奥”,极为不利简言之,刘勰所论述的远奥文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属于时代风格的范畴。  
风格学认为,隐秀之与远奥相近或相通,其说  
无据刘勰在总术篇曾指出:“奥者复隐,诡者亦  
[2]530  
。” 那么,“奥者复隐一说之”,是否即隐秀  
?《隐秀开篇说: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  
[2]495  
,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  
源奥根盛对举,刘勰以水源渊深可以发源支流  
为喻,是在论述写作中对文情的掌控方法问题。  
隐秀篇讲心术之动远,文情之变深”,实乃文心雕  
因此,“隐秀主要是指写作技法与写作策  
。“远奥的风格与隐秀之隐相近的说法不能成立。  
所主张的的写作过程论之一精彩例  
。《情采篇说:  
与新奇  
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  
风格学认为,“隐秀与新奇的风格接  
,但却不是新奇。  
[
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2]415  
[
2]415  
刘勰提出立文之本源” ,将写作主体的情感比作  
文之经线,将言辞的组合条理比作纬线,经正可使纬  
,文理确定可使言辞畅达,由情性到文理,从文理到  
言辞,从言辞再到文章,“的过程模型完  
整地展开来。《隐秀》“心术”、“文情之意,即指情之  
”,这种情理是深而且远的;正确地处理好情与辞的  
关系问题,是写好文章的本源”,意义重大刘勰说  
刘勰论述新奇风格的特点是摈古竞今,危侧趣  
”,这是抛弃古代的优良文风,竞相模仿近代趣诡”  
的不良文风的结果因此,刘勰对新奇的文风持批判  
态度,《通变篇论述到:  
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汉篇,师范宋  
,虽古今备阅,然近附而远疏矣夫青生于蓝,  
[2]397  
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情理既是写作之源,也是 才颖之士采用疏远附近的学文之道,所以其文章  
写作之根故知源奥”,也是深或远之意,矫讹翻浅”,“美而无采”,不足以言文。“近附而远  
并非指曲折幽深,与远奥风格特征不同再查隐秀》  
,刘勰自述之含义及的关系,得三  
:  
是形成新奇文风的方法论错误的根源刘勰批评  
:  
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  
[
2]397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  
弥澹,何则? 竞今疏古,风昧气衰也。  
然后,刘勰还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分析了形成新奇文风  
的原因:  
[2]495  
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  
[
2]495  
,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  
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  
理宣而晋末篇章,依希其旨……斯实情讹之所  
,文浇之致弊而宋来才英,未之或改,旧染成  
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  
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或有晦塞  
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隐篇  
[
2]500ꢀ501  
,非一朝也。  
[2]496  
所以侈翰林,秀句所以照文苑,盖以此也。  
文风新奇,表面原因是选字误用与词义误解,关键是  
据此可知:“之意并不相同。““《》《未闻”,“旧染成俗所致,是不学习经典造  
晦塞为深的风格;则不是风格类型,主要针  
篇章旨意而言———以复意为工”,或追求  
文外重旨”,是写作达到秘响旁通,伏采潜发之含  
成的这和体性篇论述才气学习对风格形成的  
重要影响是一致的。《体性篇谈到习染的重要性时  
[
提出必先雅制,沿根讨叶”  
2]380  
的要求,按照儒家经  
112  
王万洪文心雕龙·隐秀风格说辨正  
典的规范来学习模仿故而刘勰极力提倡确乎正  
度看,秀句状溢目前”,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第四,  
[2]389  
” ,提倡符合经典的正言”、“正辞”、“正文”、秀句所以侈翰林”,具有文赋所论立片言而居要,  
[6]241  
正采”,反对反正”、“奇辞”、“奇文”、“奇采”。,就  
乃一篇之警策”  
的作用;第五,秀句不是来自形式  
是雅正,要求宗经,从情感的修养开始就需如此写  
文章看起来是由情感到言辞的表达过程,实际上是  
上的雕琢和工巧,“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第六,秀句  
内涵广泛,可以抒写无聊”、“不遂”、“悲极”、“怨曲”  
等等社会生活内容。  
必先雅制的修为要求,是修炼人品积学炼才的中  
正品格雅正思想在写作上的体现所以说,刘勰的  
习有雅郑思想,是他宗经尚雅文学观在主体修为方  
面的外化王小盾先生说,《文心雕龙提到新奇,主  
综上所述,刘勰是极力崇尚秀句。“是一  
种富于独创性的非常个性化的文学语言或文学描写,  
[2]18  
具有征圣》“精理为文,秀气成采的不同凡响,也  
[
5]  
[2]51  
要是对追逐时风者的批评明诗篇说:  
宋初文咏……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  
辨骚所言惊采绝艳的美感效果,是诗文中  
最为传神写照的佳句,属于写作语言的表达技巧范  
因此,“不是也谈不上接近新奇的风格。  
[2]65  
所竞也。  
隐秀与阴柔风格  
对此,刘勰提出的补救之道是还宗经诰”,然后才可  
斟酌质文,隐括雅俗”,形成雅正的优良文风。《风  
篇论述说:  
风格学风骨视作阳刚的风格,认为还有一  
种阴柔的风格与之相对应,这就是隐秀”。这种说法  
不能成立。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  
首先,《风骨隐秀位置不协。《风骨文  
心雕龙的第二十八篇,《隐秀则远在第四十篇,《文  
心雕龙论题篇目数量虽取之数五十,但第  
二十八与第四十是否就是对应乾刚坤柔的篇目,并无  
,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  
[2]389  
,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  
对于如何做到克服新奇”,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宗经以儒家经典文献为蓝本,“熔铸经典之  
”,在儒家经典中去学习写法,感染文风,这是克服  
新奇文风的首要条件第二,懂通变。“洞晓情变”,  
通变篇论述的会通新变的思想,这一思想  
兼顾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指变化,讲发展。  
准当依据因此,说二者刚柔相对,难以服人此其  
。  
其二,隐秀在创作论中的位置在其前后,  
分别是关于镕裁声律对偶比兴夸饰用典练字、  
指瑕养气等论题的篇目,所论述的都是具体的写作  
技法与文章修辞的问题,《隐秀篇被包围在其中结  
合前后各篇所讨论的话题可知,在刘勰的写作意图  
,《隐秀最大的可能性是写作技法与文章修辞的专  
,而不是讨论风格问题刘勰将隐秀篇位列练  
篇之后,其布局不是偶然的。《练字论述文章句  
子组合时词句的选取运用及其原则,《隐秀即紧接  
着论述在选词之后怎样创造秀句佳句美句的问题,  
二者是在论述写作时怎样由词到句的行文措辞关系  
问题,“隐秀属于语言表达的技巧王国维论述其境  
界说,:能感知,能写之何谓能感知? 王氏举例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而境界全出。  
翔集子史之术”,在多样写法中转益多师,探索汲取,  
提高写作技法第三,依定势。“曲昭文体的含义,  
不仅要求写作者熟悉各类文体的写法特点要求,更  
希望作者能如定势篇所要求的那样,遵守本采”,  
按照文体自身风格要求来进行创造在写作过程中  
不随意违背文体要求,反言”、反正”,若不如  
,就会造成混乱,形成奇辞与新色”,即新奇的风  
。  
通过对该体特征的分析与运用来看,新奇属于时  
代风格范围隐秀篇关于的论述,主要有:  
[2]495  
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秀以卓绝为  
[2]495  
[2]495  
” ;“波起辞间,是谓之秀” ;“篇章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而境界全出  
[2]496  
[7]143  
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如欲辨秀,亦惟摘  
。” 由此例,字与字为刘勰练字之  
[
2]496  
[2]496  
” ;“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 ;“言之秀  
[
佳选,既准确明白,又包含对美感境界的创造;“红杏  
枝头云破月来则为刘勰所论之秀句,千百年来,  
都具有状溢目前”、“卓绝独拔之秀美。  
2]496  
,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  
刘勰所谓之有以下几层含义:其一,主要指  
诗文中的秀句”,隐篇相对;第二,“独  
”、“卓绝而文采斐然的诗句;第三,从接受美学角  
第三,《隐秀不论柔气阳刚与阴柔本是刘勰从  
文气角度分出的风格类型说,《风骨主气,所论甚多;  
11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隐秀虽有一处谈”,但与柔性美无关:  
如欲辨秀,亦惟摘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  
[2]496  
炎热”,意凄而词婉,此匹妇之无聊也。“临河濯  
长缨,念子怅悠悠”,志高而言壮,此丈夫之不遂  
。“东西安所之? 徘徊以彷徨”,心孤而情惧,  
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羁旅之怨曲也。  
这里,刘勰是在举例论述何谓篇中之秀句”。“秀句”  
独拔”、“卓绝的鲜明生动警策感人的名句或警  
。“朔风句乃实实在在的边塞悲怨诗句,刘勰评价  
[
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  
2]496  
气寒而事伤,羁旅之怨曲”。《时序篇论建安文 风格学书中曾单独分析这些诗句:“象征弃妇的愁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显示出主人公的壮志未遂……显示出一位思  
[2]541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  
以此对应观照  
妇极度悲愁的情怀……造成了一种令人感伤的气  
[
1]99ꢀ100  
,朔风句之”,就不是柔气,而是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的梗概之气阳刚之气所以,从文气刚柔  
角度看,不能够支持隐秀是阴柔风格的说法。  
。”  
这样的愁怨壮志与悲愁怨曲,正与时序》  
论述的建安诗风一致。《风格学书中又说,“临河濯  
[1]96  
长缨,念子怅悠悠”,就是志高而言壮如此,  
第四,论者之失首先看风格学论述之失。 “隐秀不是柔性的风格。  
风格学认为,刘勰隐秀篇论述诗歌里的柔情  
其次,主张隐秀具有周易坤象品格的观点之  
[
1]104  
或柔性风格。” 《隐秀是否专论诗歌的创作而不  
包含其它文体,在此略而不论;但是,从刘勰本论来  
,意非如此刘勰举隐篇佳制曰:  
论者对隐秀》“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四象”  
的理解是含弘光大”,含弘光大正是周易坤象  
[5]  
的品格,隐秀可视为柔性的风格历代对隐  
四象征圣四象精义以曲隐四象”  
的含义有多种理解:或解为老少阴阳”(《系辞本论,  
黄叔琳承朱熹取于邵雍说),或解为春夏秋冬”(从  
系辞本论化出),或解为真假义用”(唐孔颖达正  
引庄氏说)。以上解说,其发生时代均在刘勰之  
,不可能是刘勰四象的取义王小盾先生解释这  
两处四象为含弘光大”,取法荀爽李道平易学朱  
王新春陈良运黄高宪夏志厚等先生认为,刘勰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诗离别》,乐府  
长城》,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陈思之黄  
》,公幹之青松》,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  
[2]496  
。  
刘勰所举离别》、《长城诸篇,无一不是慷慨悲怨的  
作品。《风格学论述建安时代的诗风说:“这与隐  
篇论述曹植刘桢诗篇的格刚才劲是一致的。  
体性篇还对刘桢的个人风格有所解释:‘公干气褊,  
[1]97  
故言壮而情骇。’” 由此,读者不得不产生一个疑文心雕龙所取之易学素材,是来自于汉代易学,主  
:慷慨磊落格刚才劲言壮情骇诸语,所指究竟是  
阳刚风格还是柔性风格?“建安诗风是属于柔性风  
格吗?以刘桢为例,此人绝非柔性风格的代表:在刘  
要是京房易学京房易学系统地提出了八宫象数阴  
阳二气四象互体飞伏卦变诸说,《文心雕龙则化  
用这些成果,对应提出八体刚柔显隐异术文变无  
变文之术等理论。《隐秀所提及之互体变爻”,  
是在汉代易学中才出现的易学新成果,不是系辞本  
论所有,并非本于坤象含弘光大的品格由此可  
,上述理解四象为老少阴阳”、“春夏秋冬”、“真假  
义用”、“含弘光大的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陈良运  
先生认为四象具体指系辞本论之得失忧虞进  
退昼夜”,精义对应为吉凶悔吝变化刚柔”,  
[2]389  
勰看来,刘桢是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  
的典型。  
体性篇论刘桢为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詹锳  
[1]13  
先生释气褊为性子急躁而不稳定 范文澜先生  
气褊:“《魏志·王粲传注引典略载桢平视  
太子夫人甄氏事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序桢卓荦  
[8]509  
偏人。’此气褊之征。”  
刘桢平视甄氏的结果是  
[9]448  
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 。这种性格使他  
[10]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曹丕典论·论文评刘桢称壮  
而不密”;梁钟嵘诗品评谓:“气过其文,雕润恨  
是卦象互体变爻的结果 ;朱清先生则认为,“在  
[11]  
汉易中一个卦体所包含的四个子卦象就是四象” 。  
刘勰在隐秀化用四象”,是在讨论互体变爻的文  
变之术,显隐异术的写作技法,这是刘勰取京房  
易学飞伏说提出的具体写作要求,“隐篇秀句”  
一隐一显,互为飞伏隐秀论受飞伏理论影响,  
文心雕龙全书中,刘勰还在论述刚柔”、“阴阳”、  
[3]182  
。” 刘桢的诗歌写得很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  
乏文采,略显刚硬所以詹锳先生说:“这种骇人视听  
[1]13  
的粗壮风格,和他的急躁脾气是一致的。” 由此可  
,刘桢不是柔性美的代表再从刘勰所摘录的若干  
秀句来看:  
114  
王万洪文心雕龙·隐秀风格说辨正  
奇正”、“表里”、宗经与新变等论题上,化用了由飞伏  
以立本诸语,但是,不同于体性篇论述八体风格,  
刘勰并没有对粗略提及的刚柔风格论进行特征运用  
论生成的范畴对比或理论对比思维,《体性篇提出的  
表里相符论述风格八体提出的两两相对、《定势篇  
提出的执正驭奇”、《辨骚篇清理的楚辞与经典关系  
四同四异等等,均为这种对比思维的结果。  
京房飞伏论发展到虞翻易学时,生成了旁通。  
虞翻旁通说是指两个相反的卦象其卦义可以相因  
相通,一卦的卦义可以隐藏或包含与之相反的另一卦  
方面的解析,刚柔论是没有形成完备的结构体系的。  
故而风骨隐秀不是刚柔风格的代表。  
()《隐秀篇主旨还原  
当前,隐秀篇主旨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意  
:一是文学风格论,二是形象论或手法论,以第一种  
[14]  
影响较大王小强先生新近提出审美特征论 ;陶  
水平先生则认为,《隐秀篇主旨是在从创作论的角度  
谈言意关系,或从修辞论的角度来探讨文学创作的规  
[11]  
的卦义 。《隐秀提出秘响旁通,伏采潜发”,是对  
虞翻旁通说的转化运用,故而隐篇秀句并不  
绝然对立,二者也可以互相转化由上述可知,“隐  
[15]  
综观上述各论,都有一个趋势,即将与  
虽然与学理论关系密切,但并不是指柔性美 分开讨论而不作整体合观刘勰虽然多次将  
的风格类型。  
”、“分开论述,但考虑到他写作时所采用的互  
文手法,并结合隐秀全文所述来看,“隐秀应该是  
一个整体概念,不能割裂开来看首先,《隐秀篇结  
尾说:“(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  
辨正论题的意义  
上述将隐秀看做风格论的意见是不合文心雕  
原意的刘勰在体性篇提出的远奥与新奇风  
,内涵各有侧重,不能将类同于二者;同  
,“隐秀也不是阴柔的风格于是,我们可以顺势  
讨论如下两个问题:一是风骨隐秀不构成刚柔  
风格的问题;二是隐秀篇的主旨,实际上是在论述  
写作之美与写作策略问题。  
[2]496  
。” 可见,“是指对整篇文章的要求,“是  
对部分精彩语辞文句的要求,二者相结合,就可以达  
照文苑”、“侈翰林的审美效果因此,“文之英  
,有秀有隐”,“隐篇秀句是文章整体美感的两个方  
,是紧密联系的。  
(
)《风骨隐秀不构成刚柔风格  
通过对隐秀属于风格论意见的梳理与重新论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意见被提出的根源,在于论者 隐秀也是一个整体。  
其次,“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  
[
2]496  
” 。从写作主体或鉴赏主体思维特征角度看,  
[
2]495  
风骨看作阳刚的风格类型,周易刚柔气论思  
想的影响,故而视隐秀为柔性的风格因此,要辨  
隐秀不属于风格论的意见,需要明确两点认识:  
一是风骨并非阳刚的风格;二是文心雕龙的刚柔  
风格论不成体系,并无实指,书中没有具体的篇目对  
应刚柔风格类型。  
第三,“篇中乏隐句间鲜秀” ,论述不懂  
隐意与缺乏秀句的败笔之作,这二者各自侧重于用意  
与表达,共同构成整体的文章写作过程,不能割裂。  
第四,刘永济先生指出:“文家言外之旨,往往即  
在文中警策处,读者逆志,亦即从此处而入盖隐处  
[3]141  
即秀处也。”  
并举屈原九歌》、司马相如大人  
对第一点,杨明先生等研究者早就论据充分地指  
,刘勰标举风骨”,是在提倡一种明朗动人精炼准  
确的文风,这是一种普遍的文风,不是专指阳刚风格  
》、曹植洛神赋等篇为例证明之刘先生这一说  
法不一定全对,但从若干创作实践与名作欣赏角度  
,也有一定的道理,唐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  
》、韦应物滁州西涧皆合刘先生此论刘勰隐  
所引之若干秀句”,无一不是深含旨意者由此,  
[12]131  
而言 这种意见,马正平先生在文风的两个层  
一文也曾指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是适用于  
[13]336  
各个时代的共时文风,是对文风的基本要求 隐篇秀句往往一致。  
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曾分析风骨的六个审美构成  
要素,认为刘勰风骨熔铸了刚柔与八体风格,是他  
主张的风格理想与优良的共时文风研究者之所以  
笔者以为,《隐秀篇主旨是在论述如何进行隐  
秀句的创造,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问题。“隐  
连起来讲,有两层意思:一是篇章之旨意,而  
风骨是阳刚风格,是因为风骨述及刚健既实” “佳句之文采;二是讲文采不能过度,“是对  
[2]495  
的阳刚之气,但是,该篇同样主张舒缓柔和的齐气, “的约束与规范写作者要注意荣华格定 ,  
实兼刚柔二气而有之对第二点,文心雕龙一书  
,刘勰虽然指出了风趣刚柔”、“势有刚柔”、“刚柔  
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思想,来源于情  
:  
11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言隐荣华”,殆谓此也……使文不灭质,博  
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  
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  
;深浅而各奇,秾纤而俱妙,若挥之则有馀,而  
[2]416  
[2]495  
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揽之则不足矣。  
何谓正采”?一是指按照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  
的自然之道的原则来创作;二是指文采要达到彬彬  
君子的要求。“正采”,既符合自然之道的创作原则,  
也符合征圣宗经的儒家文风要求,文质彬彬的  
最佳状态要实现正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  
此处所论,除去继续标举正采原则,刘勰还特别提  
到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原道》、《情采》、《物色诸  
篇中,刘勰很重视文学创造的自然之美,并认为自然  
之美远胜人工修饰之美文学写作是人为的形式艺  
术创造之一,当然少不了润色修饰的举动,但是,这种  
润色不能过度,务必遵守自然会妙的写作原则:  
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  
言隐荣华”。推而论之,“言隐就是写作时要注意策  
,讲究含蓄委婉的写作方法,此即隐秀本意。  
原道篇说: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所被,英华  
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  
缯帛之染朱绿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树,  
浅而炜烨隐篇所以侈翰林,秀句所以照文苑,  
[2]496  
盖以此也。  
[
2]2  
。  
符采复隐的目的是要使文胜其质英华日新的风  
格变化在内容上达到精义坚深的正确要求,此即  
情采》“言隐荣华的不同表述可见,“隐秀思想是  
自然会妙的自然美与润色取美的修饰美要求  
,“隐篇秀句的结合,就可以写出明白易懂而文采  
光耀的作品这种作品的文风,刘勰曾冠以雅丽的  
风格论之,《征圣篇说:“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  
者也。”这样的作品,外秀内实,“丽词雅义,符采相  
”。《宗经篇论述雅丽文风的创造时提出六义”  
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重要写作指导原则文章应  
该如何隐秀?刘勰提出伏采潜发的要求: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  
[2]592  
,以为六则文丽而不淫” ,要求文采华丽而不  
过度,正是隐篇所以侈翰林,秀句所以照文苑的绝  
佳统照。  
[2]495  
。  
伏采”,即采用含蓄委婉的写作方法来创作精义坚  
的文章,使之既有隐言复意”,又有正采与  
通过上述辗转互证可知,“秀句隐篇相和  
,是写作语言表达的高级状态,是作家写作技法纯  
熟修炼的外化表现刘勰隐秀篇主旨,是在论述  
秀句”,达到义生文外的效果隐篇与秀句相结  
,则为最佳:  
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隐篇秀句的创造与二者关系问题,讲究伏采  
[
2]495  
之者不厌。  
潜发”、“自然会妙的创作原则,《隐秀是在讨论写作  
美学与具体写作策略的问题。  
定势篇针对遵循文体创造风格的问题,提出执正  
驭奇的主张,刘勰将其发挥在隐秀之美的创造上,  
对应地提出始正而末奇的遣词造句的写作要求,使  
隐篇文外之旨在卓绝惊艳的秀句衬托之下到达玩  
之无穷,味之不厌的审美效果。《知音篇论述文学  
隐秀看做风格类型,同时,风骨隐  
视为刚柔风格的意见,不合文心雕龙原意通  
过对这些意见的梳理与重新论证,我们可以看出,在  
对古代文论的某些重要范畴的研究中,尽管有前人的  
研究成果可资借鉴,但立足于对原著原文的理解也显  
得非常重要。  
[2]27  
鉴赏理论时提出六观之说,其中四观奇正” ,并  
明言这是鉴别文章优劣的条件之一真正懂得隐  
写作技法的作品,是自然为之,中正美丽的作品:  
注释:  
杨明照先生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无此句,据詹锳先生文心雕龙义证》、吴林伯先生文心雕龙义疏补入吴二本晚出,  
相对较全。  
夏志厚先生在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3期撰文指出:刘勰文心雕龙全书篇目五十篇,上下各二十五篇,其数目均对应  
周易之天数与地数,并以此为据,将每三篇列为一组,对全书体例结构进行了重新组合其中,也没有任何论述证明到二  
十八与第四十篇为刚柔相对的篇目,夏先生将隐秀篇归属于修辞论笔者以为这种探讨很有启发意义,但并不认同夏先  
生对文心体例重构的意见。  
116  
王万洪文心雕龙·隐秀风格说辨正  
关于曹丕所言之齐气”,各家理解皆为舒缓之气钟仕伦先生考论其为阔大豪迈之气”,很有新意笔者此处仍从前说。  
笔者硕士学位论文《“风趣刚柔,数穷八体”———<文心雕龙>风格类型理论研究第二章《<文心雕龙>刚柔风格论曾列出刘勰  
合论刚柔五条,单论八条,单论五条,指出:体性篇系统的阐述八体不同,《文心雕龙对刚柔风格类型说只  
是一些零散的只言片语的阐述,其见解分别出现在不同的篇目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的风格类型学  
说中处于次要的地位刘勰文心雕龙书中没有具体对应刚柔风格类型的篇目。  
参考文献:  
[
1]詹锳.文心雕龙的风格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刘勰著.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  
3]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张怀瑾.钟嵘诗品评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5]王小盾.《文心雕龙风格理论的学渊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6]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王国维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8]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9]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陈良运.文心雕龙·隐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11]朱清.《文心雕龙与汉代易学[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11).  
12]杨明.文心雕龙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3]马正平.写作行为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4]王小强.“篇隐句秀:《文心雕龙文学审美特征论———文心雕龙·隐秀篇主旨的解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3).  
[
[
[
[
[
[
[
[
[
[
[
[
[
[15]陶水平.《文心雕龙·隐秀篇主旨新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4).  
StyleAnalysisOnYinXiuofWenXinDiaoLong  
WANGWan-hong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
Abstract:InthestudyofYinXiuofWenXinDiaoLong,thereisakindofinfluentialob-  
servationaboutYinXiudifferentstyles.First,itissimilarorconnectedtothestyleof  
YuanAo;Second,XiuisclosetothestyleofXinQi;Third,hethinkstherelationshipbetween  
YinXiuandStrengthofcharacterarerigidandfeminine,andYinXiuisafemininestyle.  
,
“ ”,“ ”,“ ”  
ButfromtheoriginalshowsdescribedinthebookWenXinDiaoLong Yin Xiu YinXiu  
isnotthetypeofstyle,butLiuXieꢁsdiscussiononaestheticsbytheimpactoftheJingFangꢁsYi  
academicaddsbeautytothewritingideasandstrategiesofLiuXie.  
Keywords:WenXinDiaoLong;YinXiu;style;JingFangsYiacademic;writingaesthetic  
[责任编辑:唐普]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