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2卷第5期  
2
015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2,No.5  
September,2015  
论胡适诗学中诗性的衍化历程  
a
b
曹万生,王方  
(四川师范大学a.诗学研究所,b.文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胡适与梅光迪任鸿隽(叔永)之论辩,表面是文言与白话之争,本质却是白话诗的诗性之争胡适在初  
期白话诗学中主张用白话,强调清楚明白,强调用白话写的即是诗,忽略诗性,论辩中的任鸿隽梅光迪主张重视诗  
1918年后,胡适逐渐改变关于诗性的看法,重视音乐性具体性他关于现代汉语多音节词的理论创新,为新  
诗的音乐性作出了初期的理论贡献胡适的影像”(意象)概念,源于意象派理论,同时也体现了胡适1919年以后  
对新诗诗性反思的成果,标志着胡适诗学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胡适;白话诗;诗性;音乐性;影像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5)05-0168-09  
初期白话诗学是由胡适奠基的,胡适的白话诗 ”。这也是胡适奠定的中国现代新诗的诗学理  
理论即现代新诗理论的第一时间形态,这个形态的  
内容与意义是文学语言革命,这个形态的问题与缺  
失在于汉语诗性衰减本文拟研究胡适白话诗理论  
的诗性阙失及其后衍进的问题,以期对中国现代诗  
学史的诗性历史构建基本的轮廓。  
。  
这个理论的意义在于,对传统汉语诗歌的诗体  
与语言进行革命,这一点学界并无争论这个理论  
的阙失是什么呢?学界关注却不够因此,有必要  
真实回顾并研究一下白话诗学诞生时的论辩胡适  
白话诗学,一开始就陷入了理论上的悖论:用白话写  
就是诗;用白话写,不一定就是诗为了辨析的方  
便,现就争论的两个点(文言与白话诗性与非诗性)  
列出两对四种可能性:  
初期胡适白话诗学中诗性的阙失  
中国现代诗学,是从胡适的白话诗理论开始的。  
胡适白话诗的八事认为,凡用白话写诗,均是  
[1]  
其后他又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上将某些条  
[2]  
条文稍作调整修改后称为八不主义” 。此  
八事八不主义”,一直被公认为是文学革命的  
基本主张,也是白话诗的基本主张加上他后来补  
第一对:白话  
第一种:用白话写出有诗性的白话诗,就是诗;  
第二种:用白话写出没有诗性的白话诗就不是  
;  
[3]790  
充的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 ,“话  
怎么说,就怎么写”,构成其初期白话诗学的基本  
第二对:文言  
形态,即白话诗的美,就美在白话也就是说,白  
这两个因素中,强调的是白话”,而不是  
第三种:用文言写出有诗性的诗,就是诗;  
第四种:用文言写出没有诗性的诗,就不是诗。  
收稿日期:2015-03-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04XZW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万生(1949—),,湖北黄冈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  
文学与诗学;  
王方(1973—),,安徽淮北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诗学。  
168  
曹万生  
论胡适诗学中诗性的衍化历程  
如果选择第一对,显然,用白话写的诗,不一定  
都有诗性,用白话把诗写得有诗性,这才是诗但胡  
适强调的只是用白话写,强调的是清楚明白”,他  
才可以不拘格套’,才可以独抒性灵’。……要想  
[6]100ꢀ101  
表达现在的思想感情,古文是不中用的。”  
是一个佐证,可以证明胡适诗学在当时的影响与被  
接受的情况在五四新诗界,新诗的写法就是话怎  
么说,就怎么写”;这写下来的结果就是,诗可以有真  
,但诗不一定有诗性丁西林20年代独幕剧一  
只马蜂剧中人吉少爷谓白话诗既无品格,又无风  
八事的价值中心就是清楚明白”,这就是胡适诗  
学理论的问题换言之,就白话诗而言,胡适的革命  
价值在用了白话”,缺陷在于忽略了”,即导致了  
诗性的衰减而第二对,正是他的论敌们坚持的观  
。  
[7]60  
旁人莫名其妙” ,自己非常乐道之说法,很  
有代表性。  
胡适与梅光迪等白话诗论辩的实质,是白话诗  
性之争,包含两个内容:第一,用白话写诗是否就是  
;第二,怎么才是诗。  
最后,被明代大诗人杨升庵嘲笑的唐人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  
[8]1063  
()用白话写的是否就是诗  
”  
这类打油诗也被胡适挖出来,作为用口语  
胡适这一层面主张用白话写的就是诗,仅强调  
在白话语言的层面我们拟以评述的方式客观呈现  
历史原貌。  
写诗的例子来证明作诗如同说话”。张打油诗的问  
题不在用了俚语,而在写了废话,写了不是诗的韵  
,胡适当时心仪此例,说明胡适当时对诗性是忽略  
不计的。  
首先,“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胡  
1915921日日记记录了他20日与任鸿隽  
()白话诗怎样方有诗性  
(
叔永)赠酬,首次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口号:“诗  
这个问题,是胡适与同学群当时辩论的中心。  
根据他们辩论的信件往来,双方有如下不同的见解。  
首先,梅光迪主张用诗之文字作诗,不用文  
之文字作诗,其内涵在强调汉语的诗性层面。“觐  
庄尝以书来,文之文字诗之文字截然为两  
。‘若仅移文之文字于诗即谓之革命,则不可,  
国革命何自始? 要须作诗如作文琢镂粉饰丧元  
,貌似未必诗之纯小人行文颇大胆,诸公一一皆  
[3]790  
人英愿共僇力莫相笑,我辈不作腐儒生。” “诗  
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是胡适后来宣布  
的白话诗革命的宣言,也是胡适后来在四十自述”  
写的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回顾文学革命  
[
9]845  
以其太易也。’”  
胡适重心在于,主张诗可以诗  
[
4]7  
时所津津乐道的 作诗与作文是不同的两个概  
,作文不用有诗性,作诗一定要有诗性用白话作  
诗像作文一样作,这种主张当然遭到了任叔永梅光  
迪诸人的反对胡适三个月后的日记再次记录了他  
们反对的情况。  
之文字”,也可以文之文字入诗,但以不避文之文  
字入诗为主,他还例举历史现实例证证明文之文  
入诗的好处这里文之文字诗之文字”,即  
散文语言与诗歌语言之谓散文之语言即他主张的  
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中的”,包括俚语俗语等。  
汉语诗歌创作实践证明,汉语诗的语言宜用有意境、  
有音乐性有节奏感琅琅上口精炼悦目的语言为  
,这是诗人与诗学的共识,这也是保证汉语诗歌诗  
性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形式精  
,就在于诗人主动创造并维护语言的诗性原则。  
其次,白话作诗,诗性太少这是梅光迪等人对  
新诗的误解梅光迪说:“文章体裁不同,小说词曲  
其次,“不像诗”。胡适以说话方法写诗,同学群  
都认为不像诗”,对胡适这类白话诗作出批评:“近  
来作诗颇同说话,自谓为进境,而张先生甚不喜之,  
以为不像诗’。适虽不谓然,而未能有以折服其心,  
[5]838  
奈何!”  
这是当时争辩的基本论点:一是胡适认  
为他作诗颇同说话到了一种进境;二是同学群均  
认为他写的不像诗即没有诗性;三是互不服气。  
这个分歧,为后来五四白话诗论争埋下火种这段  
记录表明,他们的分歧不在语言,而在诗性。  
[10]981  
固可用白话,诗文则不可。” “白话俗不可  
[11]965  
。”  
这是梅光迪等人对文学革命保守之铁证。  
再次,根据周作人回忆,胡适强调话怎么说,就  
怎么写”:“因为要言志,所以用白话,……要想将我  
文学革命的重心就是文学语言的革命,而文学语言  
革命的最后一关就是诗歌语言的革命20世纪  
们的思想感情,尽可能地多写出来,最好的办法是如 10年代以前,由于近代诗文革命小说界革命等文  
胡适之先生所说的:‘话怎么说,就怎么写’,必如此, 体革命的发展,白话小说散文戏剧已被普遍接受,  
16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诗界革命只革掉了诗的境界,使用了翻译新词,并  
今天看来,在这一方面,任鸿隽的主张最为妥  
未改变近体格律,更未废文言,就是因为古代汉语诗  
性桎梏之制约现代汉语是可以有诗性的,这已为  
后来创作所证明这也正如卞之琳所回忆的:过去  
许多读书人,还是读到了徐志摩的新诗才感到白话  
新体诗真像诗,基本原因在于能显出另有一种基于  
白话诗之有无诗性,不在于是否白话,也不在乎  
是否押韵,仅有白话与韵不一定是诗诗之为诗,除  
此之外,必须有和谐之音调,审美之辞句”,非如宝  
玉所云押韵就好”。这里的和谐之音调”,指诗的  
音乐性,含诗的押韵节奏等外音乐性,以及内心情  
感的波动即情感的旋律即诗的内音乐性,这两方面  
有了,才有和谐之音调”。其次,所谓审美之辞  
”,显然含诗歌语言营造的意象意境的美,以及诗  
歌语言本身的美,换言之,这强调的是白话诗语言的  
诗性如果当时胡适的白话诗能写到后来徐志摩那  
样具有这和谐之音调审美之辞句,当也就合于任叔  
永之白话诗的诗性要求了。  
[12]  
言语本身的音乐性” 。梅光迪等人只看到文言诗  
的诗性,看不到白话诗可能寓于的诗性,这是梅光迪  
们的短视。  
再次,梅光迪认为,用白话作诗,要有教育选  
锻炼淘洗梅光迪还认为,诗的语言有一个  
教育选择与审美选择(“锻炼”)的问题,有一个历  
史上的锻炼精炼最后得到认可的问题他说:“一字  
意义之变迁,必经数十百年,又须经文学大家承认,  
但任叔永仍然认为白话写诗没有诗性任鸿隽  
是在集体误述与误读中展开论述的,但他的重心在  
诗性而不是白话与文言的问题。  
[11]972ꢀ973  
而恒为始沿用之焉。”  
梅光迪的这个观点是  
对的这样来理解,就明白梅光迪反对胡适白话诗  
语言观的真实意思也就是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的主张是错误的,里的新的语言”,有一个历  
史选择的问题,有一个由粗到细由不美到美的过  
新诗由20年代到30年代的发展,就证明了这  
个过程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梅光迪说得这样残酷  
和神秘。  
胡适与梅光迪任鸿隽的白话诗论争,学术界至  
今认为是白话与文言之争这种陈识,既受限于胡  
适与梅光迪的误述,同时也有学术界的无视与误读。  
胡适的误述是对白话语言的误述,认为白话写的就  
是诗梅光迪任鸿隽的误述是对诗的误述,认为只  
有文言写的才有诗性,白话写的没有诗性言不尽  
意构成双方的意的曲述与史的误写而学术界的无  
视与误读是以胡适为圭臬,以胡适所反对为历史之  
反动,其学术意义可疑。  
由是可见,梅光迪没有看到白话的诗性,只看到  
文言的诗性这是梅光迪的误述他看到的白话,  
只是俗的白话,不是诗性的白话徐志摩等创造的  
诗性的白话,证明白话是可以有诗性的因此,统称  
白话写诗没有诗性,是缺乏远见的这是梅光迪的  
问题当然,梅光迪所言当际,的确没有诗性白话的  
杰作。  
建国以后,学界的这种以白话文言论英雄的说  
,遮盖了胡适与论敌之间诗性的各自得失,这是现  
在应该加以清理的当年朱自清也曾点出过胡适的  
问题:“胡适之先生及其他的白话诗人”“注重的是白  
[13]  
最后,认为白话诗,除了白话与韵,必须有和谐  
之音调,审美之辞句”。这个主张,在任叔永的主张  
中体现得最为完备任叔永说:  
,不是诗” 。  
胡适论辩的中心主张及其后来的变化  
如上所述,胡适与梅光迪任鸿隽之论辩的表面  
是文言与白话之争,论辩的本质却是白话诗的诗性  
之争。  
足下此次试验之结果,乃完全失败是也。  
盖足下之所作,白话则诚白话矣,韵则有韵矣,  
然却不可谓之诗盖诗词之为物,除有韵之外,  
必须有和谐之音调,审美之辞句,非如宝玉所云  
胡适反对梅光迪任叔永上述论点,并在论辩中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观之胡适的主张,其核心论点:  
主张质胜于文”,内容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主张用  
押韵就好。……  
要之,白话自有白话用处(如作小说演说 文之文字”,泛化了诗之文字”,从而解构了白话诗  
),然却不能用之于诗如凡白话皆可为诗,  
则吾国之京调高腔何一非诗? ……  
的诗性文学革命后,主张反对为白话诗定规则,即  
仍然是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当然是革命时期的  
必然,即矫枉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1919年后,由  
于反对初期新诗的人,不再是主张用文言写诗的人,  
余自倡一种高美芳洁(非古之谓也)之  
[10]983,984  
文学,更无吾侪厕身之地。  
170  
曹万生  
论胡适诗学中诗性的衍化历程  
而是写新诗的人,因此,他开始改变不谈文不谈形  
式的一贯态度,开始谈新诗的外形式问题历史与  
逻辑地看,即仅从诗学逻辑上讲,胡适的贡献与失误  
起码是不分伯仲。  
批评其长诗完全失败的自辩,这种自辩不能理解  
为对诗性理论的修正。  
()1917年文学革命后,他提出质胜于文的  
中心论点,这是胡适白话诗诗性缺失的根源。  
文学革命开始以后,胡适在与陈独秀通讯中,面  
对诗学革命的反对派,提出文学堕落之因在于文  
胜质’”:  
胡适的主张从历史维度细分下来,有如下几点  
可再示。  
(
)915年论辩始,他主张用白话写就是诗。  
1
首先,在论辩中,胡适的观点是十分鲜明的,即  
综观文学堕落之因,盖可以文胜质一语  
包之文胜质者,有形式而无精神,貌似而神亏  
之谓也欲救此文胜质之弊,当注重言中之意,  
文中之质,躯壳内之精神古人曰言之不文,  
行之不远。”应之曰: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  
主张用白话写即是诗在白话与文言的论题上,胡  
适主张白话写诗,梅光迪主张文言写诗。  
其次,在诗歌写作上,梅光迪任叔永主张白话  
诗的语言和写法要有诗性胡适的白话诗主张没有  
包含诗性,梅光迪任叔永反驳的是胡适主张的白话  
诗无诗性的一面梅光迪认为文言诗才有诗性,白  
话诗没有诗性;任叔永重心不在文言还是白话,重心  
在驳胡适的白话诗论没有诗性。  
[14]4  
?  
胡适的逻辑是:第一,旧文学(应读做旧诗)的堕落,  
文胜质”;第二,新文学之新,在质胜文;第三,反  
驳孔子的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第四,提倡有”  
即可,“无所谓就诗学层面来看,整个思路是革  
命的,不是建设的,即摧毁旧诗;至于新诗如何建设,  
建设成什么样的新诗才有诗美,则是不关心的他  
的第三层推理也是有问题的,“言之无物只是一种  
选择,言之有物?他没有讨论这一点,他关心  
的只是有无的问题,的问题,即诗的诗性  
的问题,他是不管的,他只管诗是不是用了白话,是  
不是说了想说的话”。这说明,在与梅光迪等论辩  
,胡适的诗学观并没有改变。  
(
)916年论辩中,他对白话诗诗性不自觉的  
1
矛盾表述。  
胡适的上述主张,在论辩中发生了变化,接受了  
梅光迪任叔永的一些建设性看法,逐渐体现出诗性  
上的矛盾性,同时又非常坚定地主张质胜于文”。  
在论辩中的这个矛盾性体现为:一是接受梅光  
迪的锻炼,接受任叔永和谐的音调与审美的辞  
句说,但对音调与审美的理解有分歧;二是实际上到  
后来意识到诗性表层层面的重要性,如音乐性节奏  
的意义等,开始谈论这些问题了,但对用诗之文字写  
诗是一直反对的,这个反对当然体现了胡适的内容  
主张;最后,他更明确地主张质胜于文”。  
()新诗革命后的1918,进而反对为白话诗  
定几条规则(保证诗美的诗性规则)。  
从逻辑上讲,这一点,是胡适白话诗革命中最有  
问题的一点从历史上讲,1918年新诗革命已经没  
有大的反对力量,这时与新诗人谈这个问题,有极大  
的理论误导的意义,导致后来闻一多等人的批评。  
诗性问题,胡适直到1918年尚没有觉悟,新诗  
一诞生就遭遇诗性解构的历史缺陷与逻辑缺陷,是  
胡适一手造成的,是胡适诗学思想一手造成的胡  
适作为新诗革命的旗手,他的言论影响太大,大到以  
致连周作人这种领袖人物当时都有些模棱两可所  
首先,胡适在与梅光迪的论辩中,勉强附和了梅  
光迪来信中的教育选择锻炼说了这种附  
,明确都写在1916722答梅觐庄———白  
[11]965ꢀ974  
话诗一诗中  
,这是对他1915921日  
寄绮城诸友一诗中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  
[3]790  
作文”  
的某种矛盾的表示,这是有进步的但这  
个进步,并非自觉的,而是论辩中自圆其说的一种说  
。  
[15]  
其次,对任叔永回信时的回应,自辩其诗也达到  
和谐之音调审美之辞句”,但从文中看,不是  
自觉的理论意识,而是应对任评失败的自辩。“足  
下谓吾白话长诗为完全失败’,……适意颇不谓然。  
吾乡有俗语曰戏台里喝采’,今欲不避此嫌,一为足  
,穆木天认为,胡适是新诗的第一大罪人 ,梁宗  
[16]  
岱讲胡适是新诗的第一个罪人”、反诗的说  
,是有道理的。  
1918714,胡适写信给朱经农这封  
信不再有试验期时的谦虚与恭敬,也不像前一年朱  
经农裹进新诗潮时胡适写谈朱经农的诗那样的兴  
[
下略陈此诗之长处:……”  
10]985  
显然,这是对任叔永  
1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而是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地反对朱经农很有建  
设性的建议他说:  
诗的问题。  
首先,谈新诗的音节。《谈新诗———八年来一  
来书又说,“白话诗应该立几条规则”。这  
件大事的音乐性问题有三个理论层次:一是新诗有  
是我们极不赞成的即以中国文言诗而论,音节”,但不是旧诗的音节”;二是关于新诗音节”  
近体诗之外,何尝有什么规则? 即以 的定义;三是什么是新诗的”,什么是新诗的  
诗而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的律诗,”。他的关于现代汉语多音节词的理论创新,为  
何尝处处依着规则去做? 我们做白话文的大宗  
,在于提倡诗体的解放”。有什么材料,做什  
么诗;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把从前一切束缚诗  
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拢统推翻:这便是诗体  
的解放”。因为如此,故我们极不赞成诗的规  
还有,凡文的规则和诗的规则,都是那  
些做古文笔法”、“文章轨范”、“诗学入门”、“学  
诗初步的人所定的从没有一个文学家自己  
定下做诗做文的规则我们做的白话诗,现在  
不过在尝试的时代,我们自己也还不知什么叫  
做白话诗的规则且让后来做白话诗入门”、  
新诗的音乐性作出了初期的理论贡献。  
其次,胡适提出了要用具体的写法即形象的  
方法做新诗他使用了影像的概念,这个概念既  
源于意象派理论,同时也体现了胡适1919年以后对  
新诗诗性反思的成果,体现他关于新诗应使用具体  
的写法即形象的写法,与文的理论概述不同,诗应有  
诗的形象的美关于此点,后文拟详论。  
()1920,胡适仍然坚持话怎么说,就怎么  
”。  
1920,胡适在尝试集·里说道:“我到北  
京以后所做的诗,认定一个主义:若要做真正的白话  
,若要充分采用白话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  
自然音节,非做长短不一的白话诗不可这种主张  
可叫做诗体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就是把从前  
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一切打破:有什么话,说  
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方才可有真正白  
话诗,方才可以表现白话的文学可能性。《尝试集》  
第二编中的诗虽不能处处做到这个理想的目的,但  
大致都想朝着这个目的做去这是第二集()和第  
白话诗轨范的人去规定白话诗的规则  
[17]72  
!  
胡适的这段十分武断的话,洋溢着几分成功的得意,  
这也是胡适文学革命时期偏激思想的再现这段话  
的问题太多一是,“诗体的解放指对旧规则的打  
,这与新规则是否应有是两个概念二是,“有什  
么材料做什么诗;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这不是写诗  
的方法,这是作文的方法,这是胡适一贯的概念不清  
的问题,也体现了胡适对诗性解构的思想第三,白  
话诗的规则并不是诗学入门》、《学诗初步的问题,  
而是对白话诗的根本主张的问题,是白话诗是否是  
诗的问题,怎么保证有诗性,这是规则之要,这远不  
是一般作法的问题,胡适对这两个相近但不相同的  
问题的混淆,也体现了他没有诗性观念的价值根本  
所在。  
[18]39  
一集()的不同之处。”  
以上变化说明,胡适关于白话诗主张,总的是在  
走向诗性的道路上发展,但也不时地有徘徊与矛盾。  
胡适诗性衍化的第一路径:音乐论  
胡适191910月发表的谈新诗———八年来  
一件大事》,系统清理和修正了他对新诗音乐性的看  
文中有三个基本观点:一是新诗要有自己的音  
”(现通行称为音乐性),二是定义新诗音节”,三  
是具体解释其”。第一二个观点强调,新  
诗自有其音节概念,且与旧诗音节之不同;新诗  
之音节概念在于其语气的自然节奏”,即每句内部  
所用字的自然和谐。  
(
)919,  
1
胡适开始谈论白话诗性问题,这表明胡适开始自觉  
意识诗性问题,并开始衍进其白话诗学。  
1919,批评新诗的已不只是一些写新诗  
的新诗人,一些不写旧诗也不写新诗的读者也都在  
批评新诗的粗糙面对这种情况,胡适开始改变态  
第三个观点意义最大,强调了新诗的与  
,开始谈论新诗的外形式问题这就是他发表于 是不同的概念。  
是胡适音乐性有理论贡献的论述。“白话  
里的多音字比文言多得多,并且不止两个字的联合,  
91910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一  
1
就诗性而言,他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是新诗的  
音节,一是新诗具体的写法”,即用形象的方法做新  
[19]  
故往往有三个字为一节,或四五个字为一节的。”  
172  
曹万生  
论胡适诗学中诗性的衍化历程  
胡适敏锐地看到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相异的以多  
音节词为主的现象,提出了新诗诗学中新的读音单  
位即多字为一节的概念,这是胡适的首创为后  
来闻一多的二字尺”、“三字尺”、“多字词理论理论  
作了铺垫,也是后来从闻一多到何其芳的”、卞之  
琳的理论的起源。  
个主张。  
中国新诗学最早引进西方意象派理论的文献就  
是发表于新青年》25期胡适的文学改良刍  
》,引进目的是借意象派的理论反对近体律绝体,  
提倡白话诗这就形成西方意象派理论引入时的变  
胡适引进时没有明确说明源于西方意象派上  
胡适留学日记公开出版是1947,但这一事件  
诗的声调”,胡适从语言的演变指出,白  
ꢅꢂꢁ  
ꢆꢂꢁ  
话平仄已变,故新诗不再用平仄而只能讲押韵,这也  
是他的贡献至于押韵与否,他强调以自然为上。  
胡适诗性演化的另一路径:意象意境论  
胡适诗学中关于诗性的衍进,还体现在意象意  
境论的演进上这个衍化,有先前的文学改良刍  
与后来的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两个时  
段的区别仔细研判,可以见出胡适诗学的变化与  
发展。  
[21]1073  
(
)胡适与美国意象派理论  
胡适抄录了美国诗人洛威尔所写,发表在纽约  
时报书评栏的取材有绝对的自由”、“去呈现一种意  
”、“去写出坚硬与清楚的诗”、“相信思想是诗的要  
2010,正是美国意象派盛行之时,胡  
适以中国白话诗革命为鹄的,急借时热的意象主义  
理论,遮蔽性地引进了西方意象主义的相关学说,以  
作为其文学改良刍议之八事部分内容由于目的  
的差异,因此,把意象这个最重要的要素阉割了。  
首先,为文学革命寻找理论根据而急引。  
[22]883  
”(此采邵洵美的汉译) 。胡适在文学革命时  
期提出的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  
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讲对仗七曰,不  
[
1]  
19151917,胡适在美国与梅光迪任叔  
永关于白话诗论辩的过程中,思考了有关中国白话  
诗革命的问题,时也正是美国意象派理论创作最为  
活跃的时候胡适写于19161226日以后的  
二则日记即藏晖室劄记之十五卷中序十九二十  
用典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第一,胡适文学革命与白话诗语言的基本主张,  
即白话诗与八事中的二八条共五  
”,与他所借鉴的意象派六条宣言的第一条相同。  
胡适白话诗革命的总主张,用白话写诗以及八  
中的第二八条:“二曰,不摹仿古人”;  
则详细记录了这一事件。  
9161226十九则的日记所云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讲对仗”;“七曰,不  
1
作数文,记其目如下/()文学改良私议。(新青  
用典”;“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与意象派六条宣言  
的第一条去运用普通语言的文字相同这也是  
[
20]1070  
》)”  
该文即发表于新青年》25期的文  
学改良刍议一文所谓近作”,即日记之前一段时 八事与意象派理论相似最大的一点,首先从数量  
间所作该文刊出胡适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  
”。十九则日记后并列的第二十则日记则为英文,  
文后标有“FromtheN.Y.TimesBookShe-  
上讲,八事中的五事就对应意象派六条的第一条。  
胡适把意象派六条宣言的第一条去运用普通语言  
的文字”,改成了中国白话诗歌用语这种普通语言  
的文字在反对文言文诗歌时的若干内涵的体现。  
第二,“八事的一四条共二事”,与意象派六  
条主张的第六条相同。“一曰,须言之有物”,“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与意象派六条宣言第六条相信  
思想是诗的要素相同胡适在文中论述言之有  
,就明确地提出了我所谓’,约有二事”:  
[
chor”  
21]1073  
,内容为意象派主义主将洛威尔所谓意  
象派六条宣言该则日记最后一句系中文:“此派所  
[21]1073  
主张,与我所主张多相似之处。”  
主张”,即胡适在与梅光迪任叔永论辩中提出的用  
这里的我所  
ꢃꢂꢁ  
白话写诗话怎么说就怎么写清楚意象派六条:  
去运用普通语言的文字”、“去创造新的韵节”、“去  
允许明白质胜于文,自由体,还有八事中的八 “()情感”,“()思想”;并明确指出,当时正是文  
17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胜于质形成的文学衰微”,“此文胜之害”,“宜以实  
期只强调白话的说话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飞跃。  
[
1]  
救之” 。所以,他在论述中对意象派所主张的思  
特别激赏。  
第二,他明确正确地解释了具体性的内涵,这个  
具体性,就是意象(影像)的内涵他说:“诗须要用  
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这指的是意象(影  
)与抽象的区别,也是诗与非诗的区别那么,什  
么是意象(影像)的呢?在他看来,第一,“越偏向具  
第三,胡适白话诗革命的口头禅话怎么说,就  
怎么写”,与意象派六条宣言的第二条去允许取材  
有绝对的自由相同。  
[
19]  
第四,胡适八事第三条须讲求文法以及他关  
于白话诗要明白清楚的主张,与意象派主张的第  
五条去写出坚硬与清楚的诗相同。  
体的,越有诗意诗味” ,就是意象(影像)要具体可  
;第二,要生动感人并且含蓄精炼,即该意象(影  
)要让人产生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  
人的影像”。做到了以上,他认为这便是诗的具体  
”。在这里,他已经近乎论述了意象派的基本要  
,即意象是一种象,生动饱满且包含了诗人的感性  
力量,同时凝炼新颖,要求是要明显”,逼人”,要  
引致读者产生一种或多种影像”。  
第五,胡适主张白话的自由形式,与意象派主张  
的第二条去创造新的韵节有类似之处。  
显然,胡适文学革命时期关于白话诗的主张以  
及文学革命八事的八条主张,与意象派宣言六条  
中的一六共五条相同胡适恰恰抛弃了  
意象派最核心的主张即第四条去呈现一种意象”。  
意象派的六条主张是反对浪漫主义滥情的产  
,是与象征派并行的讲究诗的情感的客观对应化  
倾向的产物这个体现,就是意象的强调,收敛情感  
于意象,同时讲究反情感的清楚明白但胡适只吸  
收其清楚明白”,把最重要的核心意象扬弃了,就  
离开了意象派的本旨,学了个皮相。  
第三,他强调了具体性的诗学意义:“越偏向  
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这里的具体性,就是上述的  
意象(影象)的程度性,越是意象程度明显,就越具有  
诗意诗味,这是他衡量诗性的最高尺度,这显示了他  
诗学的巨大进步。  
第四,这个进步,当然是意象派影响的结果,是  
他对八事遮蔽了的最重要的一条意象派理论即  
胡适这种引入与变异,以白话诗革命及文学革 意象的补充引进因为他所说的具体的写法,  
命服务为目的在革命中,他反对的是文,主张的是  
,所谓质胜于文”,所以对意象派最文的一条即  
就是他使用的影象的概念,是当时他输入意象派  
理论时对意象的翻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这首小曲里有十个影像连成作一片萧瑟的空  
,这是何等具体的写法!”“《天净沙·秋思也是意  
去呈现一种意象完全割弃,这也正是他白话诗主  
张白话的一面,但削弱诗性的一面的必然。  
)胡适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提出了  
(
[
19]  
新诗影像即形象化的理论  
象派举的经典例证。” 胡适从英美意象派借鉴的  
影像概念在这里不断出现,是补足其八事之删之阙,  
以匡其正这正如梁实秋当年使用影像一词来究胡  
文中提出的影像概念并具体的写法是胡适  
关于新诗诗性转向的最重要的理论标志。  
ꢇꢂꢁ  
这是胡适1919年开始增加和加强新诗形象性  
努力的重要转向一方面,体现了他对新诗诗性增  
强的思考,也就是说,对初期引进意象派六条宣言时  
忽略的意象这重要一条的重视:他已经在谈新诗》  
里使用了当时对意象的翻译影像这个概念;另一  
方面,他的引进与解释,同时建立在明白清楚的基础  
,这又是与后来的象征派不同的地方。  
适原引所说一样。  
第五,胡适提出了各种具体性的概念,一是眼观  
,二是耳闻的,三是浑身感觉的他认为,“一叶夷  
四个撮口呼的双声字,却有着读的时候使我们  
[19]  
觉得身在小舟里,在镜平的湖水上荡来荡去”  
感觉,这已经不是诗学的分析,而是接受美学心理  
生理学的分析,但基础是诗学特别是语言诗学的分  
,就是四个撮口呼的双声字这是从丢弃旧诗以  
来胡适对旧诗的形式吸收的一个典型的例证这是  
难得的。  
第一,诗是否的标准他提出的是诗是否  
具有意象(影像)的特征这是他第一次从理论上强  
调诗的意象他说:“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凡是  
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  
第六,抽象的题目与内容,要用具体的写法去  
这种朴素的说法,与毛泽东诗要用形象思维”  
[19]  
———明显逼人的影像” 。这种看法比起他发难  
174  
曹万生  
论胡适诗学中诗性的衍化历程  
ꢈꢂꢁ  
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诗的形象感形  
象感是诗性的表征胡适在这一段话里,具体”  
来强调可视可闻可联想的感觉。  
认为胡适的主张是反诗”,认为所谓有什么话  
说什么话’……不仅是反旧诗的,简直是反诗的;不  
仅是对于旧诗和旧诗体的流弊之洗刷和革除,简直  
是把一切纯粹永久的诗的真元全盘误解与抹煞了”  
等等,指的就是胡适白话诗理论第一符号的影响。  
因此,才有20年代中期新月派对胡适话怎么说就  
怎么写形式论上的革命,象征派对胡适清楚明白”  
的表现论的革命事实上,胡适从1919年就开始修  
正自己的初期错训,今天我们还原历史,在于修正上  
述情绪性言论遮蔽的另一面事实,这于历史才是公  
道的。  
胡适由提倡白话诗的强调白话的一面,逐渐向  
诗性一面的转向,对于他个人来讲,这条轨迹是清晰  
,但对于整体诗歌史特别是影响来讲,前者的影响  
要大得多,这就是第一印象与第一符号的效果所  
,在新诗史上,20年代中期,穆木天还怒气冲冲  
声讨说:“中国的新诗的运动,我以为胡适是最大的  
罪人胡适说:作诗须得如作文,那是他的大  
[
15]  
[16]  
。” 到了30年代,梁宗岱新诗的十字路口》  
讲胡适是新诗的第一个罪人”,也是不为过的,他还  
注释:  
胡适所言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  
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八不主义即为:“,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不用典,不用套语烂调,不重对  
:———文须废骈,诗须废律,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不摹仿古人,不避俗字俗语。”  
转引自:周作人文学革命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人文书店1932年版,100—101原文为:“因为要言志,所以用  
白话,———我们写文章是想将我们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能够将思想和感情多写出一分,文章的艺术分子即加增一分,  
写出得愈多便愈好。……要想将我们的思想感情,尽可能地多写出来,最好的办法是如胡适之先生所说的:‘话怎么说,就怎  
么写’,必如此,才可以不拘格套’,才可以独抒性灵’。……想要表达现在的思想感情,古文是不中用的。”  
此则原题为1916129和叔永题梅任杨胡合影诗》。任鸿隽(叔永)的诗为七绝:“适之淹博杏拂逸,中有老梅挺奇  
姿我似长庚随日月,告人光曙欲来时。”胡适和诗为五古,按梅光迪杨杏佛任叔永和他自己先后为序,每人一首,以口语  
入诗,似在实践他的要须作诗如作文的主张:《胡适留学日记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837-838。  
胡适答经农寄来白话诗很好,读了欢喜不得了”,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1032-1033。  
为了论述的方便,凡是胡适使用的概念,文中仍沿用音节说法,但著者论述时,均使用音乐性说法。  
胡适关于新诗音乐性的理论,作者在20世纪20年代诗学的音乐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有系统全  
面的论述此处从略,只列要点。  
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1070-1073十九则为1916116日至1917320日之作藏晖室劄记之十五卷  
中序十九十九则二十则均未有日期,十九则为1070ꢀ1071,二十则为1071-1073。  
版权页标的出版日期为191711。  
19则共记了四篇目录,两篇中文,两篇英文胡适日记时断时续,时一日记多事此前记为1221。  
录了印象派诗人的六条原理”,即意象派六条宣言(Thesesixprinciplesofimagismarefromtheprefaceto“SomeImagist  
Poets”):  
1
.Tousethelanguageofcommonspeech,buttoemployalwaystheexactword,notthenearlyexactnorthe merely  
decorativeword.  
.Tocreatenewrhythms———astheexpressionofnewmoods———andnottocopyoldrhythms,whichmerelyechoold  
2
moods.Wedonotinsistupon“freevrese”astheonlymethodofwritingpoetry.Wefightforitasforaprincipleofliberty.  
Webelievethattheindividualityofapoetmayoftenbebetterexpressedinfreeversethaninconventionalforms.Inpoetrya  
newcadencemeansanewidea.  
3
.Toallowabsolutefreedominthechoiceofthesubject.  
.Topresentanimage,(hencethename“Imagist”.)Wearenotaschoolofpainters,butwebelievethatpoetryshould  
renderparticularsexactlyandnotdealinvaguegeneralities,howevermagnificentandsonorous.  
4
17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Toproducepoetrythatishardandclear,neverblurrednorindefinite.  
6
.Finally,mostofusbelievethatconcentrationisoftheveryessenceofpoetry.  
1
927年版,6。  
ꢂꢅ赵景深在1934年据一些说法也说:“胡适的诗受美国意象派诗的影响。”:赵景深现代诗选·》,北新书局1934年版,第  
。  
ꢂꢆ梁宗岱在1933年写成而发表于1935年的文坛往那里去———“用什么话问题一文中甚至说:“胡适之先生从美国的约  
1
·尔斯更(JohnErskine)处抄来的八不主义差不多都具这”,在文学中提倡用白话意义”。:梁宗岱诗与真·诗  
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54。  
ꢂꢈ也就是非诗的意思,即无诗的形式。  
参考文献:  
[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J].新青年,1917,2(5).  
2]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8,4(4).  
3]胡适.依韵和叔永戏赠诗[M]//胡适留学日记:第三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4]胡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G]//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1935.  
5]胡适.和叔永题梅任杨胡合影诗[M]//胡适留学日记:第三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6]周作人.文学革命运动[M]//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北平:人文书店,1932.  
7]丁西林.一只马蜂[G]//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独幕剧选:第一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8]胡适.“打油诗[M]//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上海:商务印务馆,1948.  
9]胡适.与梅觐庄论文学改良[M]//胡适留学日记:第三册.上海:商务印务馆,1948.  
10]胡适.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M]//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上海:商务印务馆,1948.  
11]胡适.答梅觐庄———白话诗[M]//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上海:商务印务馆,1948.  
12]卞之琳.徐志摩选集·[J].新文学史料,1982,(4).  
13]朱自清.中国诗的出路[J].清华中国文学会月刊,1931,1(4).  
14]胡适.寄陈独秀[M]//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J].创造月刊,1926,1(1).  
16]梁宗岱.新诗的十字路口[N].大公报,1935ꢀ11ꢀ08(12).  
17]胡适.答朱经农[M]//胡适文集(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8]胡适.尝试集·[M].尝试集.2.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  
19]胡适.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J].星期评论,1919,(“双十节特刊”).  
20]胡适.近作文字[M]//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21]胡适.印象派诗人的六条原理[M]//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22]邵洵美.现代美国诗坛概观[J].现代,1934,5(6).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普]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