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8卷第1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Edition)  
2
0211月  
Vol48ꢀNo1  
Januaryꢀ2021  
嘉祐之治”:一个叫不响的命题  
张邦炜  
摘要:“嘉祐之治又称仁宗之治”,系旧党人士出于党争需要,于北宋中后期所塑造在这些塑造者中,范祖  
禹与陈师锡最具代表性他们粉饰宋仁宗及其时代,嘉祐之治作为与新党争斗的法宝北宋后期,旧党法宝  
失灵旧党人士不仅未能劝说宋哲宗效法仁宗,复行嘉祐之政,也未能阻止宋徽宗重用蔡京,推行所谓变法”,而  
且他们屡遭贬黜,往往死于贬所两宋之际政局翻转,旧党全胜,新党覆没南宋历代君王均专法仁宗”,从此改  
革之门关闭士大夫集团争斗的焦点不再是新与旧,而是和包括嘉祐年间在内的仁宗时期问题成堆危  
机四伏,实难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量齐观。“嘉祐之治一说仅畅行于南宋一朝,此后始终未曾叫响,被绝大  
多数人集体遗忘。  
关键词:嘉祐之治;宋仁宗之治;党争  
DOI1013734ꢂjcnki1000-5315202101021  
收稿日期:2020-08-04  
作者简介:张邦炜,,四川江安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研  
究方向为宋史,E-mailꢃbwzhang855@126com。  
西汉的文景之治与唐代的贞观之治系我国帝制时代响当当的两大治世,人们素来津津乐道,少有异  
至于宋仁宗的嘉祐之治”,从前鲜为人知,近期论著较多有的论者将仁宗时期称为大宋的巅峰”、“中古  
世界的黄金时代”,断言当时天地一团和气百姓安居乐业”,甚至以盛世相称人们在惊讶之余,不免怀疑  
历史上是否果真有此一说毋庸置疑,“嘉祐之治一词在史籍中依稀可见,仁宗之治”“仁祖之治”“昭陵之  
系同义语某些宋人认为:“仁祖之治,前有庆历,后有嘉祐。”于是,又称庆历嘉祐之治至和嘉祐之  
”。庆历至和嘉祐均为宋仁宗年号,昭陵是其陵墓名。“嘉祐之治一说始见于北宋中后期,仅畅行于南宋  
时期,此后始终未曾叫响为何嘉祐之治叫而不响? 本文拟略抒浅见,其偏颇错讹之处,恳请方家批评纠正。  
至治”:被宋仁宗否决的谀辞  
宋仁宗时期堪称太平治世? 当时如此称颂者确实有之,但遭到多数士大夫反对,即使宋仁宗本人也难  
以认可请看下面两件事。  
其一,《宋史·五行志:“庆历三年(1043)十二月,澧州(治今湖南澧县)献瑞木,有文曰太平之道’。”时  
任谏官的欧阳修是个明眼人,他即刻将此事判定为澧州知州冯载的献媚邀宠行径,赓即上疏,痛斥冯载不识事  
,便为祥瑞,以媚朝廷”,他说:“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  
敌骄凌,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凡与边庭连接,无一处无事而又内  
则百姓困敝,盗贼纵横。……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在欧阳修看来,岂止未见  
太平之象”,而且不见太平之道”:“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简言之,“太平二字无从谈起宋仁宗  
郭瑞祥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现代出版社2019年版,封面腰封封底。  
群书会元截江网4法祖·结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934,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57。  
脱脱等宋史65五行志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1416。  
166  
张邦炜嘉祐之治”:一个叫不响的命题  
采纳欧阳修建议,断然拒绝冯载所献祥瑞,“诏诸祥瑞不许进献”。①  
其二,《宋史·仁宗本纪:嘉祐四年(1059)“六月己巳,(宰臣富弼等率)群臣请加尊号曰大仁至治’,表  
五上,不许富弼请加尊号,系遵照宋仁宗授意,复行从前故事知谏院范师道知制诰刘敞起而反对刘敞  
尤其激烈,其主要理由是:“今天下未可谓至治也。”仁宗回应刘敞,话语模棱两可:“朕意亦谓当如此。”富弼怃  
”,作为难状,告知刘敞:“乃是上意欲尔,不可止也。”刘敞不听劝告,“密奏三疏,连连直言上仁宗乞固  
辞徽号第一状称:“今百姓多困,仓廪不实,风俗未清,贤不肖混淆,狱讼繁多,盗贼群辈,水旱继有四夷虽粗  
,然本以重赂厚利羁縻之,非畏威慕义者也未可谓至治。”仁宗终于认可刘敞谏言,谢绝新增大仁至治尊  
另有记载称,仁宗于宝元元年(1038)十一月抑尊号”。他先引用唐穆宗之言:“强我懿号,不若使我为有道  
之君;加我虚尊,不若处我于无过之地。”然后说:“朕每爱斯言。”南宋史家吕中评论道:“仁宗以四夷未服而不敢  
言至治。”照此看来,仁宗生前一再拒绝至治尊号,始终不敢言至治”。在他死后的冗长谥号体天法道极功  
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美妙词藻虽多,但无至治二字。  
由上述两事可见,其时士大夫勇于直言,宋仁宗开怀纳谏,实属可圈可点同样值得称道的是,仁宗不无自  
知之明他不以明君英主自命,下诏公开承认自己治国能力有限,朝政多有失误:“朕躬阙失,左右朋邪,中外险  
,州郡暴虐,法令非便民者。”他尚能正视严峻时局,谢绝粉饰太平:“间者西陲御备,天下绎骚,趣募兵师,急调  
军食,虽常赋有增,而经用不给累岁于兹,公私匮乏。”⑥  
危机:时人奏议中的严酷真相  
宋仁宗之世的时局确实相当严峻,绝非天地一团和气百姓安居乐业黄金时代”,而是问题成堆危机  
四伏的多事之秋众所周知,当时人才辈出且看这批才俊如何述说他们的时代对于当时的形势,欧阳修概  
述道:“方今夷狄外强,公私内困,盗贼并起,蝗旱相仍。”对于当时的朝政,他很是不满:“方今之弊,纪纲之坏非  
一日,政事之失非一端。”蔡襄余靖忧心如焚,先惊呼:“方今天下之势至危矣!”接着指出:“夷狄骄暴,陵胁中  
;盗贼纵横,惊劫州县养兵至冗,择将不精;科配频繁,公私匮竭内外之官,务为办事而少矜恤之心;天下  
之民,急于供亿,而有流离之苦治道至此,未闻救之之术。”并称:“恩泽不及于下,此陛下之失也。”韩琦所上  
奏疏要巧妙些:“今陛下绍三圣之休烈,仁德远被,天下大定,民乐其生者八十余载矣,而臣窃观时事,谓可昼夜  
泣血,非直恸哭太息者,何哉? 盖以西北二虏,祸衅已成,而上下泰然,不知朝廷之将危,宗社之未安也。”“天下  
大定,民乐其生云云,显然是言不由衷的引子。“朝廷之将危,宗社之未安等等,才是他要说的实情包拯与  
韩琦相似,先恭维:“陛下天纵宽仁,海纳谋议。”再直言:“方今诸路饥馑,万姓流离,府库空虚,财力匮乏,官有数  
倍之滥,廪无二年之蓄,兵卒骄惰,夷狄盛强,即不幸继以凶年,加之外寇,则何人可以倚仗而枝梧哉?”这类警  
世之言在当时士大夫的奏议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当时面临四大危机:一是边境危机,西北两面楚歌;二是财政危机,“三冗泛滥成灾;三是民生危机,贫民  
衣食不济;四是治安危机,社会动荡连绵据何竹淇先生早年不完全统计,北宋的民变兵变凡203,其中仁  
宗一朝57ꢄꢅꢆ,比徽钦两朝还多17ꢅꢄꢇ,为北宋九朝之最欧阳修不禁感叹:“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45庆历三年十二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第2  
,6,3516ꢈ3517。  
脱脱等宋史12仁宗本纪四》,244。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89嘉祐四年六月己巳”,8,4569。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44集贤学士刘公》,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修订本)》12八朝名臣言行录》,李伟国校点,上海古籍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488。  
吕中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12仁宗皇帝50抑尊号》,张其凡白晓霞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240。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63庆历八年三月甲寅”,7,3922。  
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75百官门·戒勅》、41天道门·灾异五》、39天道门·灾异三》,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校点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上册,813414395ꢈ396。  
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134边防门·辽夏六》、148总议门·总议四》,下册,14931689ꢈ1691。  
何竹淇编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上编,中华书局1976年版,1分册,1ꢈ364;2分册,365ꢈ649。  
ꢄꢅꢆ何竹淇编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上编,1分册,157ꢈ254;2分册,640ꢈ643。  
ꢄꢅꢇ何竹淇编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上编,2分册,381ꢈ635647ꢈ649。  
1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如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至于民变兵变的起因,除百姓困苦外,便是吏治败坏宋仁宗下诏求直言:“朕  
躬之阙遗,执事之阿枉,政教未臻于理,刑狱靡协于中,在位壅蔽之人,具官贪墨之吏。”其罪己之意显而易见。  
关于仁宗时期的危机,邓广铭吴天墀先生等诸多前辈史家论述颇多,早为人所熟知,不必多说。  
正因为宋仁宗之世危机深重,后来才有宋神宗王安石主持的熙丰变法吕中指出:“元昊所以敢于凭陵  
,人皆以为宝元康定积弱之故。”宋史·林广传》“论曰”:神宗锐焉有为,积财练兵,志在刷耻四库馆  
臣称:“()安石之意,本以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所谓刷耻”,为仁宗挽回颜面之意也在漆侠先  
生看来,仁宗之世不是大宋的巅峰”,而是从小康局面跌落,陷入积贫积弱的困境他说:“积贫的形势在宋  
仁宗时期完全形成了积弱的形势,亦同样地在宋仁宗时期完全显现出来。”⑦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行印象中,我是个北宋积贫积弱论的反对者其实,对于积贫积弱,本人不是全  
盘否定,而是大体认同,稍有疑义而已不错,我从前曾说:“北宋弱而不贫。”其出发点无非是担心积贫一说  
被无限引申,误认为北宋社会生产不发达其实,当时社会经济相当繁荣,“足以同汉唐两朝前后辉映相互争  
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应当是指底层民众贫困,朝廷财政在某些时段相当困难宋仁宗时期处于三  
司理财阶段,当时朝廷财政困难主要是就三司之财而言,被称为天子私财的内藏库则较宽裕谏官孙甫指  
:“近岁诸路物帛,多入内库。”文献通考·市籴考:“仁宗留意兵食,发内藏库金帛以助籴者,前后不可胜  
。”ꢄꢅꢆ宋史·仁宗本纪记载,当时出内藏库财物助军需赈灾荒赐三司者达22次之多这些记载表明内  
库之财并不困难,同时反证三司之财窘迫从这个意义上称仁宗时期积贫,绝无不妥如将积贫积弱改为  
积弱不振”,或许更确当些至于邓广铭先生为什么既力主宋代贫弱论,又力赞宋代造极说宁可先生在为邓  
广铭辽宋夏金史讲义一书所作中有很好的阐释:“这两种看法各有其事实依据,其实是着眼点不同,看待  
历史的角度有别造极说更多地是从经济文化着眼,强调的是两宋经济繁荣,思想进步,科技发达,社会稳定。  
贫弱说,更多地是从政治军事和对外关系着眼,强调的是财政紧张,军力孱弱,保守拖沓,因循苟且。”ꢅꢄꢇ近期有学  
者认为:“‘积贫积弱造极之世是宋朝历史的一体两面,既不应该过分贬低,也不需要过度美化。”ꢄꢉꢅ所言极  
。  
重塑:宋仁宗形象前后迥异  
有学者新近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赵祯(即宋仁宗)时代也被誉为盛治’,是治世的楷模一个显然  
并不完美的君主及其时代,为什么却得到宋代士大夫众口一词的称赞?”ꢄꢊꢅ愚意以为,宋仁宗受到称赞,多半不是  
在他生前,而是在他死后仁宗其人其时,前后形象迥异,其身后形象分明是经过重塑的下面仅以苏轼(1037  
)
苏辙(10391112)兄弟作为例证苏氏兄弟在仁宗晚年崭露头角,嘉祐二年(1057)同登进士,六年同  
ꢈ1101  
策制举他们是仁宗时期特别是嘉祐年间的亲历者见证人。  
苏辙策制举时,在宋仁宗近前极言得失”:“今海内穷困,生民愁苦。”他年少气盛胆量大,竟然直称仁宗是  
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好色于内的皇上指责仁宗:“宫中贵姬至以千(一作’),歌舞饮酒,优  
笑无度”,“宫中好赐不为限极,所欲则给,不问有无”,并声讨达官司会不敢争,大臣不敢谏”,这几乎是当面骂  
欧阳修全集100再论置兵御贼札子(庆历三年)》,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版,4,1538ꢈ1539。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21宝元元年正月丙午”,5,2851。  
参见:邓广铭辽宋夏金史讲义》,《邓广铭全集6,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37ꢈ247;吴天墀北宋庆历社会危机述论》,《吴天  
墀文史存稿(增补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74ꢈ101。  
吕中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12仁宗皇帝57元昊(西夏)》,248。  
脱脱等宋史334林广传》,10739。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19经部十九·礼类一·周官新义》,中华书局1965年版,上册,150。  
漆侠王安石变法(增订本)》,《漆侠全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1321。  
张邦炜北宋租佃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15。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45庆历三年”,6,3518。  
ꢄꢅꢆ马端临文献通考21市籴考二》,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点校,中华书局2011年版,1,615。  
ꢄꢅꢇ宁可《<辽宋夏金史讲义>》,邓广铭辽宋夏金史讲义》,中华书局2013年版,6。  
ꢄꢅꢉ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惠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2,106。  
ꢄꢅꢊ吴钩宋仁宗为何被士大夫所称道》,《北京日报2020420,16。  
168  
张邦炜嘉祐之治”:一个叫不响的命题  
皇帝好色”。难怪考官胡宿以为不逊,力谓黜之”。知制诰王安石则认为此乃右宰相()专攻人主”,“不肯  
撰词”。好在仁宗唯恐留下拒谏恶名,苏辙才勉强被置于第四等外人怎知深宫事,人们难免怀疑苏辙所言系  
虚假信息但据宋史·仁宗本纪记载:“(宝元二年四月)乙丑,放宫女二百七十人。”“(嘉祐四年六月)辛卯,  
放宫女二百十四人秋七月丁未,放宫女二百三十六人。”仅据此推算,仁宗盛时后宫人数当在千人以上须  
,“()太祖时,宫人不满三百人,犹以为多至于贵姬千数”,显系夸张之词苏辙登制科刚两年,仁宗便  
盖棺苏辙此后在龙川略志中转而盛赞仁宗性畏慎”,告诫宋哲宗:“陛下诚以仁宗为法,天下之幸!”他在  
龙川别志中称颂仁宗性宽厚”“以至仁御物”“恭俭仁恕”,并借他人之口颂扬:“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  
所信服。”苏辙在各种著述中声称:“仁宗仁圣,清心省事。”昔我皇祖仁宗,博求多士,以绥靖四方。”“仁祖优  
养正士,开受直言。”“昔我仁祖,敦睦九族,以和万邦。”这类赞语不一而足,并称天下皆咏歌仁宗之圣在  
苏辙笔下,仁宗的形象可谓大翻转。  
苏辙太尖刻,苏轼较温和但苏轼在策制举时,对宋仁宗仍颇有微词如他将当时的形势判定为:“有治平  
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有可忧之势,而无可忧之形。”指出:“天下有二患,有立法之弊,有任人之失。”建议从长计  
,力行改革:“居今之势,而欲纳天下于至治,非大有所矫拂于世俗,不可以有成也何者? 天下独患柔弱而不  
,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苏轼制举策,篇名为进策五篇策略五篇》。《历代名臣奏  
·治道将其误作熙宁四年(1071)权开封府推官时上。《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收录时称:“此系应制科时所上  
进卷。”进策五篇ꢄꢅꢆ可称为改革建议书,内中隐含批评仁宗较柔弱欠果断之意仁宗死后,苏轼后悔:“臣尝  
逮事仁宗皇帝,其愚不足以测知圣德之所至。”ꢄꢅꢇ从此在其著述中对仁宗一片赞颂声他称道:“于皇仁宗,恭己  
无为以天为心,以民为师”;“乃仁宗一代,盛德之事,入人至深,及物至广”;“当是之时,天人和同,上下欢  
ꢄꢅꢉ他还称赞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以致太平”;“仁宗在位之久,有同成、  
,得士之盛,不减武”,苏轼同乃弟一样,切盼宋哲宗追复仁宗圣政,慰答民心ꢄꢊꢅ。  
苏轼苏辙兄弟前言后语迥然不同,不是业已就木的宋仁宗变了,而是苏氏兄弟的态度变了二苏之变,同  
北宋中后期的政情之变关系极大仁宗时士大夫阶层尚未公开分裂并固化为两大集团,熙宁年间形成新旧两  
从此争斗不休,轮番辅政,政局多变陈瓘在宋徽宗即位之初指出:“自熙宁以来,至今三十余年,天下之  
,已经四次更改,熙宁改治平,元丰改熙宁,元祐改神宗,绍圣改宣仁。”ꢄꢅꢋ熙宁改治平或当作熙宁改嘉祐”,  
元丰改熙宁则系小改此后又有建中改绍圣,崇宁改建中。“主嘉祐抑或主熙丰”,成为北宋中后期新旧  
党争的焦点新党以神宗及其熙丰变法为偶像,而仁宗及其嘉祐之治则是新党进行政争的法宝所谓嘉祐之  
治在很大程度上系旧党所塑造苏氏兄弟作为具有旧党倾向的士人,也难免加入重塑仁宗形象渲染嘉祐之治  
的行列随着新旧党争激化,旧党重塑渲染仁宗及其嘉祐之治的力度加大南宋晚期人编群书会元截江  
苏辙集·栾城后集12颍滨遗老传上》,陈宏天高秀芳校点,中华书局1990年版,3,1014ꢈ1015。  
脱脱等宋史10仁宗本纪二》,205;12仁宗本纪四》,244。  
司马光涑水记闻1太祖出宫人》,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19。  
苏辙龙川略志4契丹来议和亲》、9议除张茂则换内侍旧人》,苏辙龙川略志·龙川别志》,俞宗宪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21、  
5
7。  
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卷下,苏辙龙川略志·龙川别志》,78879891。  
苏辙集·栾城后集15·元祐会计录叙》,3,1050。  
苏辙集·栾城集31西掖告词·范纯仁三代·》、27西掖告词·刘挚右丞》、32西掖告词·李玮三代·曾祖》,2,540、  
4
64548。  
苏辙集·栾城后集23神道碑·欧阳文忠公神道碑》,3,1134。  
苏轼撰郎晔选注庞石帚校订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5进策五篇》,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上册,213220223211。  
ꢄꢅꢆ苏轼文集27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二首》,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3,790。  
ꢄꢅꢇ苏轼文集11仁宗皇帝御飞白记》,2,343。  
ꢄꢅꢉ苏轼文集20仁宗皇帝御书颂》、35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11仁宗皇帝御飞白记》,242,5831001343。  
ꢄꢅꢊ苏轼文集14张文定公墓志铭》、38制敕·韩维三代妻八首·父亿赠冀国公》、35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244,第  
4
4410871001。  
ꢄꢅꢋ陈瓘乞以四次改更前事为鉴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2783陈瓘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29,第  
5。  
4
16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法祖:“《法仁宗五事者有之(哲宗);仁宗十事者有之(高宗)。”编者敏锐地抓住了旧党在关键时  
刻重塑仁宗形象渲染嘉祐之治的两件要事下面说说这两件事,借以粗略展示旧党是如何塑造嘉祐之治的。  
败北:旧党法宝失灵  
先说“《法仁宗五事》”。这件事是指翰林学士兼侍讲范祖禹(1041ꢈ1098)元祐七年(1092)三月上哲宗乞  
法仁宗五事》。范祖禹在宋哲宗时长期担任侍读侍讲,他自述道:“臣侍经筵八年,日望一日,岁望一岁,期陛下  
为令德之主,唯恐有纤毫之失,故不避违拂圣意,数进苦切之言。”苏轼称赞范祖禹:“为今经筵讲官第一言简  
而当,无一冗字,无一长语,义理明白,而成文粲然。”范祖禹的学问与为人几乎无可挑剔,见解与主张亦多有可  
取之处其政治愿景系仁宗之政,他反对调停新旧两党,属旧党中人旧党元老富弼晚年,“杜门罕与人接,待  
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富弼亡故,“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  
卒上之。  
元祐年间,哲宗在位,宋英宗高皇后(谥号宣仁圣烈)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用旧党,行旧法,断然推倒熙丰  
变法旧党人士欢呼:“拯溺救焚,改弦易辙,天下凛凛庆历嘉祐之治,“庶几嘉祐之风矣欢庆之余,忧  
心忡忡,惟恐高后病故,哲宗亲政,改元祐为熙丰为避免熙丰变法重启,范祖禹尽心竭力,开导哲宗:“陛下今  
日学与不学,系天下他日之治乱”,“今天下之大,生民之众,系在陛下,陛下俭于上则百姓富于下,陛下奢于上则  
百姓贫于下他为哲宗树立的榜样不是别人,正是仁宗范祖禹在先朝一祖五宗中突出仁宗,宣称:“惟是  
仁宗在位最久,德泽深厚,结于天下,是以百姓思慕,终古不忘。”在他的言辞中,“仁宗之政近乎于祖宗之法”  
的代名词他强调法祖宗”,主旨在于法仁宗”。  
范祖禹为专法仁宗”,频频上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奏疏有二一是前举法仁宗五事》:“其事有五:畏  
爱民奉宗庙好学听谏仁宗能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为仁也。”范祖禹此时列畏天为第一,强调:“畏天  
者莫如仁宗。”“圣人无一日而不事天,天无一日而不佑圣人。”分明是针对王安石天变不足畏一说二是元祐  
七年(1092)十二月上哲宗乞专法仁宗》:“陛下诚能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专法仁宗,则垂拱无为,海内晏安,、  
康之隆不难致也。”美化仁宗,范祖禹操劳最勤,用力尤多除奏疏外,他编著专书两种一种是元祐八年  
(
093)正月进呈的仁皇训典》。此书采集仁宗圣政327,分为6,已佚,仅自序尚存序云:“祖宗以圣继  
1
,其治尚仁,而仁宗得其粹焉”,“仁宗言为谟训,动为典则,实守成之规矩,致治之准绳ꢅꢄꢆ另一种是元祐五年  
(
090)八月奉上的帝学》:“八卷,集帝王学问及祖宗讲读故事,上起伏羲,下汔神宗。”ꢄꢅꢇ此书今存,其中仁宗事  
1
迹篇幅最大,达三卷之多范祖禹借进献帝学之机,歌颂仁宗:“视天下皆吾赤子,仁宗皇帝之心可谓一矣,造  
次不违于仁。”劝诫哲宗:“陛下欲法尧舜,惟法仁宗而已法仁宗则可以至天德矣。”ꢄꢅꢉ范祖禹或可称为重塑仁宗  
形象第一人。  
高后去世前后,是新旧党争的关键时刻。“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ꢄꢅꢊ新党人士  
跃跃欲试,他们宣扬:“神宗皇帝以天纵之才,大有为之志,其所设施,度越前古,盖有百世而不可改者矣。”ꢅꢄꢋ并密  
奏哲宗:“神宗更法立制,以垂万世,乞赐讲求,以成继述之道。”ꢄꢅꢌ哲宗顿时成为两党争夺的对象范祖禹警惕性  
群书会元截江网4法祖·偶句》,46。  
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63百官门·内侍下》,上册,701。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131内翰范公(祖禹)》,《朱子全书(修订本)》12八朝名臣言行录》,811。  
脱脱等宋史337范镇传附从孙祖禹传》,10794。  
林駉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5宰相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942,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424。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131内翰范公(祖禹)》,《朱子全书(修订本)》12八朝名臣言行录》,817。  
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5君道门·帝学上》、11君道门·恭俭》,上册,4799。  
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12君道门·法祖宗》,上册,109。  
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12君道门·法祖宗》、44天道门·灾异八》、12君道门·法祖宗》,上册,108456109。  
ꢄꢅꢆ王应麟玉海49艺文·元祐仁皇训典》,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8年版,2,929。  
ꢄꢅꢇ王应麟玉海26帝学·元祐帝学》,1,517。  
ꢄꢅꢉ范祖禹帝学6仁宗皇帝下》“臣祖禹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696,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764。  
ꢄꢅꢊ脱脱等宋史337范镇传附从孙祖禹传》,10797。  
ꢄꢅ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24元祐党事本末下》,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418。  
ꢄꢅꢌ陈均编许沛藻等点校皇朝编年纲目备要23元祐八年十一月杨畏入对”,中华书局2006年版,下册,579。  
170  
张邦炜嘉祐之治”:一个叫不响的命题  
极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再三劝戒哲宗辨邪正明是非:“若皇帝陛下圣心晓然明于邪正是非,他日众说不能  
,小人不能进,则万事定矣。”“天下治乱,未有不由君子小人君子在位,必无恶政;小人在位,必无善政。”①  
小人,旧党词语中新党之代称也如苏辙有言曰:“王介甫(即安石),小丈夫也。”不出范祖禹所料,元祐八  
(1093)九月,高后去世,哲宗亲政,用新党,行新法,改宣仁为绍圣,政局陡然巨变范祖禹屡遭贬逐,元符元  
(1098)十月死于贬所苦心不得善报,这位第一经筵讲官失败了。  
如果说范祖禹系重塑仁宗形象第一人,那么陈师锡(1057ꢈ1125)应是嘉祐之治第一倡言者从现存史  
料看,首先明确提出嘉祐之治这一命题的是陈师锡他系熙宁某年进士第三名,曾为欧阳修五代史记即  
新五代史作序小小文学青年居然敢于为堂堂文坛巨匠作序,大致出于其文章受到神宗夸奖而自视甚高。  
王安石讥讽道:“释迦佛头上不堪着粪。”陈师锡闲乐奏议一卷,15,已佚其现存奏议中有两篇,主旨  
为朝政当法仁宗。  
一篇见于宋史本传,篇名不详,系陈师锡元丰六年(1083)任监察御史后所上当时,宋神宗施政道路早  
已选定,陈师锡试图劝请神宗回心转意此奏先称颂仁宗:“宋兴,享国长久号称太平者,莫如仁宗。”“(仁宗)不  
次擢用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以成庆历嘉祐之治。”再劝谏神宗:“愿稽皇祖纳谏御臣之意,以兴治功。”史  
帝善其言”,分明是句套话神宗是个有决断的皇帝,一心厉精图治,将大有为”,“终不觉悟,依然坚持变  
这封奏疏,同前举范祖禹转呈的富弼密疏一样石沉大海,无实效,其意义仅仅在于提出了嘉祐之治这  
个新命题。  
另一篇系元符三年(1100)五月任殿中侍御史所上,题为上徽宗论任贤去邪在于果断》。此时宋徽宗刚即  
,是个选择施政道路的关键时刻此奏与前奏意思相同:“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  
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愿陛下)近法仁祖纳谏御臣之意,则太平之盛指日可见。”内中有句云:“庆历嘉祐  
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几有三代之风。”其调门之高,甚至超过范祖禹为阻止宋徽宗重用蔡京,再  
造熙丰变法,陈师锡与陈瓘一道愤然弹劾蔡京,“章凡四五上而不已”。陈师锡痛陈:“若果用(),则治乱自  
此分,祖宗基业自此隳臣非自爱而忧之,盖为陛下忧,为社稷忧,为天下贤人君子忧。”陈师锡陈瓘合称二  
”,前陈比后陈更激进后来叶适评述道:“观陈师锡答陈瓘书》,天下不知王安石之罪而尊其圣者皆是也,天  
下安得不亡? 瓘之所知,亦不过蔡京兄弟而已,悲夫!”陈师锡进而声讨王安石变天下之法”,“力扫痛荡,一切  
颠倒之结果适得其反,二陈惨遭贬逐宣和七年(1125),靖康之难前夕,陈师锡死于贬所。  
北宋后期,旧党双重败北就个人命运来说,范祖禹陈师锡陈瓘以及苏氏兄弟都失败了他们均名列  
元祐党籍碑”,子孙惨遭禁锢,死后才得以平反昭雪更重要的是,就其施政主张来说也失败了,嘉祐之治法宝  
失灵,未能成功阻止变法,变法反而向的方向极度发展,直至北宋灭亡宋人所谓崇宁变法”“蔡京变  
,当属熙丰变法的邪恶版尽管均称变法,其实并不相同北宋末年,执政大臣孙傅一语破的:“丰法惠  
,观法惠奸。”言简意赅,“时谓名言ꢄꢅꢆ大观系崇宁之后宋徽宗的又一个年号。  
成功:与失败二而一  
再说仁宗十事》”。《仁宗十事的著者王居正(1987ꢈ1151),师从理学家杨时(1053ꢈ1135),宣和三年  
(
121)进士第二名他力主:“祖宗之法万世不可改易。”ꢄꢅꢇ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建炎四年(1130)  
1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3君道门·君道三》、16君道门·用人四》,上册,32149。  
苏辙集·栾城三集8杂说九首·诗病五事》,4,1230。  
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5文章部·<五代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927,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529。  
脱脱等宋史346陈师锡传》、16神宗本纪三》“赞曰”,10972314。  
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17君道门·用人五》,上册,160。  
李光闲乐先生奏议序》,《全宋文3316李光十一》,154,223。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50《<皇朝文鉴>·》,中华书局1977年版,下册,752ꢈ753。  
陈师锡与陈莹中书》,《全宋文2031陈师锡》,93,259。  
群书会元截江网4法祖·诸儒至论崇宁变法之弊一语(51)。陈傅良湖南提举荐士状:“蔡京变法,实为咎根。”参见:陈  
傅良止斋集20奏状札子》,《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50,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662。  
ꢄꢅꢆ脱脱等宋史353孙傅传》,11137。  
ꢄꢅꢇ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77绍兴四年六月辛酉”,辛更儒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3,1295。  
1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九月,“迪功郞新徽州州学教授王居正入对”,“(居正)参以今日所宜行,各有论著上甚喜高宗说:王居正  
仁宗十事》“言极可采祖宗以来,率用故事为法王居正竹西集十卷已佚,《仁宗十事不知其详绍兴  
初期官至宰相的赵鼎与王居正见解相近,其说可资参考赵鼎说:“(仁宗皇帝)仁恩渗漉,四十二年号称至治,  
至今虽田夫野老,言及必流涕。”“陛下以仁宗皇帝为法,此乃中兴之基本。”“仁宗皇帝勤俭,积累四十二年,府库  
盈溢,下无贫民。”下无贫民云云,一看便知,不是事实六七十年之后,赵鼎王居正们如此美化宋仁宗及其  
时代,绝非徒发思往忆旧之幽情,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目的性。  
两宋之际又是施政道路选择的关键时刻,旧党争再度激化叶适后来回顾道:“宣和之末,靖康之初,士  
大夫争法之新旧,辨党之邪正,鼓为烈焰,涨为洪流而已。”虽然仍有为熙丰之说,()安石为大贤,但因  
蔡京等人显然应对祸乱担责,新党人士狼狈不堪尽管宋钦宗屡降德音,欲尽复祖宗之旧”,但杨时以及余应  
崔鶠李光等旧党人士仍不断上疏,要求分别邪正,消除党与这场争论延续到高宗初期,倾向旧党的新  
进士人亦加入粉饰仁宗的行列,其代表性人物除王居正之外,还有张戒张戒,宣和六年(1124)进士,曾是赵鼎  
门客绍兴五年(1135)九月,国子监丞张戒因轮对辄撰成书一封”,高宗说:“()戒因面对,携此书来上,几万  
八千言,朕熟览之。”又说:“因张戒上书,朕见仁祖在位四十二年,德洽民心,至今天下诵之朕心仰慕如尧舜、  
文武,故当时立政用人之事,朕常置之左右,朝夕以为法。”⑦  
宋高宗初期,法祖尤当法仁宗,已经成为整个统治阶层的共识更有甚者,称仁宗为万世之贤君连秦  
桧也说:“数十年来,止是臣下互争胜负,致治道纷纷,今当平其胜负之端,以复庆历嘉祐之治,乃国家之福。”他  
趁机谄媚高宗:“陛下英武如太祖,惠爱如仁宗,其致中兴必矣。”高宗早在建炎三年(1129)四月便下诏:“举行  
仁宗法度,录用元祐党籍即嘉祐法有与元丰不同者,赏格听从重,条约听从宽。”并再三表态:“朕若不取法仁  
,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ꢅꢄꢆ祖宗制度,自朕家法至于仁宗临御最久,恩泽及人最深朕于政事间,未  
尝不绎思仁祖,庶几其仿佛也。”“朕于政事,专以仁祖为法。”“此嘉祐著令,仁宗盛德也,举而行之。”ꢄꢇꢅ史称:“争  
议纷然,卒无定论,至是始决。”ꢅꢄꢉ绍兴初期以后,新旧党争告终,终南宋一代,再无新法旧法之分,旧党新党之  
南宋君臣一致认同:“庆历嘉祐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ꢄꢅꢊ如有南宋英主之称的宋孝宗宣  
:“祖宗法度乃是家法,不合变更。”ꢅꢄꢋ孝宗朝宰相陈俊卿强调:“本朝之治惟仁宗为最盛。”“专以仁宗为法,而立  
政任人之际,必稽成宪而行,则庆历嘉祐之治不难致也。”ꢄꢅꢌ南宋时期赞美仁宗成为时尚,只要时局较好,便与仁  
宗之政挂勾如史称:“隆兴()、()之间(即孝宗时),东南之生齿繁庶,吏称民安,熙然有庆历嘉祐之  
。”ꢄꢅꢍ统治集团争斗的焦点从新与旧转向和如前面提到的张戒,便是个标准的主守派,他主张:“以和  
为表,以备为里,以战为不得已”,“外则姑示通和之名,内则不忘决战之意,而实则严兵据险以守ꢅꢄꢎ张戒后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37建炎四年九月辛酉”,2,730ꢈ731。  
群书会元截江网4法祖·皇朝事实》,4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83绍兴四年十二月乙亥”、93绍兴五年九月乙未”、106绍兴六年十月己未”,4,13951599、  
1
783ꢈ1784。  
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10外稿·始议二》,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3,759ꢈ760。  
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83儒学门·学术》、108财赋门·茶法》、76百官门·朋党》,上册第901下册第1170上册第833  
。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93绍兴五年九月壬辰乙未”,4,15981599。  
群书会元截江网4法祖·皇朝事实》,4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5建炎三年七月庚寅”,2,52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52绍兴十四年九月庚申”、144绍兴十二年二月辛未原注,6,2594ꢈ25952438。  
ꢄꢅꢆ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2建炎三年四月乙卯”、45绍兴元年六月戊子”,2,488839。  
ꢄꢅꢇ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5绍兴三年五月癸亥并原注132绍兴九年九月癸未”,35,11342209。  
ꢄꢅꢉ洪业等编纂琬琰集删存附引得3王荆公安石传(实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374。  
ꢄꢅꢊ佚名宋史全文26宋孝宗五》,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下册,1772。  
ꢄꢅꢋ群书会元截江网4法祖·偶句》,46。  
ꢄꢅꢌ杨万里丞相太保魏国正献陈公(俊卿)墓志铭》,《全宋文5366杨万里八二》,240,157;朱熹赠太师谥正献陈公(俊卿)行状  
》,《全宋文5666朱熹二三九》,252,279。  
ꢄꢅꢍ林駉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10恤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942,144。  
ꢄꢅ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22绍兴八年九月乙巳”、121绍兴八年七月乙酉”,5,20452025。  
172  
张邦炜嘉祐之治”:一个叫不响的命题  
遭贬黜,与新法旧法无关,主要原因是主守。  
南宋士人歌颂宋仁宗及其嘉祐之治”,势必鞭挞王安石及其熙宁变法因宋神宗是北宋王朝的一祖八  
之一,南宋士人不敢亵渎他们将王安石与神宗切割:王安石上误神宗皇帝”,熙丰变法非神宗之意。  
前面提到的杨时王居正师徒,便既是仁宗形象的重塑者,又是王安石的谴责者靖康元年(1126),杨时上奏宋  
钦宗,声讨王安石:“致今日之祸者,实安石有以启之也。”与王安石三经新义针锋相对,杨时著三经义辨十  
宋高宗对读两书后,厚此薄彼:“杨时之学能宗孔,三经义辨甚当理。”“三经义解观之,具见安  
石穿凿。”杨时吩咐其弟子王居正:“吾举其端,子成吾志。”王居正遵师命,辨学》,全面攻击王安石。《辨学》  
又称三经辨学》,42,分为7。“其一曰:蔑视君亲,亏损忠义,凡所褒贬,悉害名教;其二曰:非圣人,灭天  
,诋诬孔孟,宗尚佛老;其三曰:深惩言者,恐上有闻;其四曰:托儒为奸,以行私意,变乱经旨,厚诬天下;其五  
:随意互说,反覆皆危;其六曰:排斥先儒,经术自任,务为新奇,不恤义理;其七曰:《三经字说自相牴牾。”王  
居正听说宋高宗深恶安石之学久矣”,绍兴五年(1135)三月面对时,他趁机询问:“其弊安在?”高宗回答道:“安  
石之学,杂以霸道,取商鞅富国强兵今日之祸,人徒知蔡京王黼之罪,而不知天下之乱生于安石。”王居正接  
着说:“安石所学,得罪于万世。”他将高宗此语置于辨学卷首史称:杨时王居正师徒二书既行,天下遂不  
复言王氏学其实未必杨时的三传弟子朱熹后来评论道:“龟山长于攻王氏三经义辨中亦有不必辨  
,却有当辨而不曾辨者。”后学称杨时为龟山先生朱熹又说:“王氏新经尽有好处,盖其极平生心力,岂无  
见得着处?”并指出:“三舍士人守得荆公(即王安石)学甚固。”⑦  
王安石之学虽然仍行于世,但终南宋之世再无变法南宋更化虽多,但并非改革当时人说:“所谓更化  
,不过下一诏书,易一宰相而已。”“徒立为虚言无实之名,而谓之更化。”“有更化之名,无更化之实。”刘子健  
先生认为,南宋极少讲求改革曹家齐教授指出,南宋君臣嘉祐之治看成施政楷模,并作为当时政治  
之指归”,其后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在关键时刻错过和放弃改作的机会ꢅꢄꢆ对于此说,本人高度赞同从表象上  
,南两宋的嘉祐之治塑造者的命运迥异,前者双重失败,后者大获全胜其实,王居正张戒们只怕很难称  
为成功人士在他们那里,成功与失败二而一,归根到底是失败的他们塑造嘉祐之治的后果是成功地关闭  
了改革之门从这个角度看,嘉祐之治不宜宣扬。  
结语:三个大不相同  
近期论者阐述嘉祐之治”,往往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提并论此说源于宋人如陈瓘曰:“仁祖之  
治多似汉文。”ꢄꢅꢇ杨时云:“贞观嘉祐之治几至三代。”ꢄꢉꢅ然而,回归常识与常理,不难发现,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  
相似之处较多,而所谓嘉祐之治与前两者则有三个大不相同之处。  
其一,背景不同西汉唐代北宋三王朝均建立于战乱之后,晚唐五代之乱近百年之久,时间之长超过秦  
汉之交隋唐之际但五代后期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ꢅꢄꢊ,北宋建立之初的景象与汉初唐初大不相同。  
汉书·食货志:“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ꢋꢅꢄ这些  
人们耳熟能详,不必多引唐初与汉初相似,整个社会一派凋敝惨状。《宋史·食货志则云:“太祖兴,削平诸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79绍兴四年八月戊寅”,4,1323。  
杨时上钦宗皇帝疏七》,《全宋文2675杨时一》,124,96。  
脱脱等宋史376陈渊传》、381王居正传》,11629ꢈ1163011736。  
朱彝尊经义考242群经四·王氏(居正)<三经辨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680,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184。  
吕祖谦赠左通议大夫王公(居正)行状》,《全宋文5895吕祖谦二九》,262,55。  
脱脱等宋史381王居正传》,11737。  
黎靖德編朱子语类130本朝四·自熙宁至靖康用人》,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8,3099。  
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313灾祥》“宋理宗淳祐六年秘书郎高斯得日食应诏上奏曰”、309灾祥》“嘉定九年著作郎赵崇鼎因闵  
雨上奏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4,40474009。  
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台北联经出版社1987年版,7。  
ꢄꢅꢆ曹家齐《“爱元祐遵嘉祐”———对南宋政治指归的一点考察》,《学术研究2005年第11,103。  
ꢄꢅꢇ陈瓘进故事奏》,《全宋文2784陈瓘三》,129,81。  
ꢄꢅꢉ杨时上渊圣皇帝》,《全宋文2675杨时一》,124,82。  
ꢄꢅꢊ参见:陈守忠形成北宋统一的社会物质基础》,陈守忠宋史论略》,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1ꢈ8。  
ꢄꢅꢋ班固汉书24食货志第四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1127。  
17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除藩镇留州之法,而粟帛钱币咸聚王畿;严守令劝农之条,而稻枲务尽地力至于太宗,国用殷  
。”续资治通鉴长编亦称:“自宋兴,而吴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  
以恭俭简易方是时,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任官未甚冗,佛老之徒未甚炽,外无夷狄金缯之遗,百姓亦  
各安其生,不为巧伪放侈,故上下给足,府库羡溢。”漆侠先生将北宋初期认定为四十年的小康局面与汉  
唐初相比,北宋初期景象独好。  
其二,措施不同面对凋敝惨状,西汉文景二帝恢复社会生产的主要措施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唐朝初  
期则是再度推行均田制,安集流民宋仁宗时虽有复行均田制之议,但既无必要,这时盛行的租佃制优于从前  
施行的均田制,更无可能,土地私有权深化,哪来大量无主荒地? 至于赋税,总体而论,有增无减富弼上奏称:  
国家用度至广,规求无节,赋税过太半之暴,徭役有竭作之苦。”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财政岁入,宋真  
宗天禧末年(1021)2650余万缗,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ꢈ1063)增加到3680余万缗;商税一项,景祐年间  
10411048)增加到1975万余缗财政收入直线上升,既显示社会经  
(
034ꢈ1038)450,(  
1
济发展,又表明百姓负担加重。  
其三,效果不同文景之治成效卓著,“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以农为务,民遂乐业”。到汉武帝时,更  
上一层楼,号称武帝盛世”:“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  
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贞观之治见效特快,可谓立竿见影。《新唐书·食货志:“贞  
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  
民物蕃息”,“号称太平”。开元年间再接再厉:“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  
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开元盛世之誉庆历嘉祐年间与文景贞观两  
大治世相比,实属天差地别,怎能同日而语? 《宋史·食货志:“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  
累百万。”思想家李觏面对眼前危机,不免牢骚满腹感事诗曰:“庙算何时胜,人生到处难役频农力耗,  
赋重女工寒。”《村行诗云:“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汪圣铎教授认为:“真宗在  
位时期是宋朝的全盛时期(鼎盛阶段)。”ꢅꢄꢆ此说不无道理,如能成立,宋朝的全盛时期不在仁宗之后,而在之前。  
这是所谓嘉祐之治与开创盛世的两大治世又一个大不相同之处。“嘉祐之治叫而不响,被包括宋史研究者  
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集体遗忘,自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  
附言:本文承蒙刘双怡博士和王翰林茹璐党淼三位硕士研究生校核资料,特致谢意!  
[责任编辑:凌兴珍]  
脱脱等宋史173食货志上一·农田》,4156。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00天圣元年正月癸未”,4,2310ꢈ2311。  
漆侠王安石变法(增订本)》,《漆侠全集2,13。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182儒学门·武举》,上册,891。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财赋一》,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版,上册,289ꢈ290。  
班固汉书24食货志第四上》,1135。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51食货志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13441346。  
脱脱等宋史173食货志上一·农田》,4156。  
李觏李觏集36感事》《村行》,王国轩校点,中华书局1981年版,407408。  
ꢄꢅꢆ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上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14。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