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卷第1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
SocialSciencesEditionꢂ
2
023年1月
Vol50ꢀNo1
Januaryꢀ2023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
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
钟贞山ꢃ程文
ꢃꢃ摘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凝练总结和核心概括,
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使命,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教育是国之大
计和党之大计的战略认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在
教育领域的有力体现,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人民满意教育
DOI1013734ꢄjcnki1000-5315202301003
收稿日期:2022-11-04
作者简介:钟贞山,男,江西上犹人,法学博士,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
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E-mailꢅzhongzhenshan@ncueducn;
程文,女,安徽阜阳人,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助理。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①教育事业要牢牢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
大局,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建设教育强国、实现
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
命在教育领域的有力体现。
一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在逻辑
(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使命
党的教育方针沿着“为谁培养人ꢆ培养什么人ꢆ怎样培养人”这条逻辑主线,规范表达和集中阐释了我
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性质、任务目的以及实现途径。“为谁培养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怎样培养人”是实现教育育人功能的途径。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
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
须依靠教育。”③进入21世纪,面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位问题,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教育工作的
两个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①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3页。
(
②
③
王有升《共和国教育学70年教育社会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99页。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80页。
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2021年4月,最新修订的《教育法》将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在“培养什么人”上,由“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怎样培养人”上,由“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
合”;在“为谁培养人”上,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立场,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政治要求和价值导向。“坚持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凝练总结和核心概括,是我们党教
育方针的初心使命,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教育是国之大计和党之
大计的战略认识。
(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相统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与战略高度作出了“教育是国之
大计、党之大计”③的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成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的
先导。教育之所以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在于其强大又显著的育人功能,即能培养出一批批
为发展党的事业、推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要充分认识教育对
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充分领会教育在育人导向、育人宗旨、育人目标方面的更
高要求,体现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贯彻与
落实。
中国共产党通过办教育启迪民众,推进思想解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事业
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就需要把一代代
青少年教育培养成信仰马克思主义、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
践的优秀人才。中国共产党办教育,是把教育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最好诠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寄托
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希望,世界各国越来越把教育强国作为在国际竞争中拔得头筹的重要战略,“必须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④。教育是知识更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
础工程。习近平指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⑤可见,教育能培养现代社
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能推进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和工艺创新,能通过科学技术转化服
务社会,发挥“育才造士”、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三)“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表明了“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立场,彰显教育的政治论与认识论相统一
教育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工程,夯实这项基础工程首先要明确教育“为谁服务、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
题。习近平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⑥这深刻赋予了社会主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表明了教育
①
②
③
④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0
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八次会议通过),《人民日报》2021年4月30日,第4版。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
2
018年9月11日,第1版。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第33页。
(
⑤
⑥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第2版。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
2
018年9月11日,第1版。
24
钟贞山ꢃ程文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
“
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立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性质问题,也是教育方针的逻辑起点。从党的教育
方针在回答“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教育作为引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具
有超前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事业,服务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建设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应充分认识“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
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①。
教育既是追求知识、学习知识、增进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更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以认识论为育人基
础,以政治论为育人方向,二者统一于人才培养有方向、有立场,引领学生以知识才干服务国家与社会。“坚
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增强学生对党、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凸显了党办教育、党管教
育的根本原则,发挥了教育服务党的事业、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性价值。
(四)“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阐明了“怎样培养人”的根本要求,彰显教育的实践性与发展性相协调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工作和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人才,“影响企业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是学
生的工作能力,表现为学生的工作潜力、学生素质的高低” ,同时,社会人才需求也影响着教育怎样培养人。
恩格斯早已富有洞察力地预见了社会主义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必要性,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
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既使多方面的技术训练也使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得到保障”③。“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只有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将知识和技
术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在“怎样培养
人”方面,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进程中,面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育培养人的途径也在进一步发展完善,要求我们
②
④
“五育”并举,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强调了教育的
实践性和发展性相协调的内在关系,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法论,在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中实
现育人目标。
(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规定了“培养什么人”的目标指向,彰显教育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相契合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一种实践活动,人的发展是不断适应社会、融
入社会并最终走向社会的过程。“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
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因此,教育的规律性不
仅表现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还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
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供了制度基础,这
既增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什么人的价值内涵,还展现了教育的社会目的性和个人价值性的有机统一,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蕴含着教育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
政培养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需要的人,是教育方针中对“培养什么人”规定的集中反映。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对于人才培养目的和方向的规定,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习近平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①
②
③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8页。
钟贞山、王磊《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职教论坛》2022年第4期,第125页。
卡·马克思、弗·恩格斯《社会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版,第339页。
④
⑤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ꢆ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卡·马克思、弗·恩格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
社2009年版,第556ꢆ557页。
⑥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第36页。
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①“为党育人”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修身立德,形成道德自觉,筑牢
道德堤坎,提升道德修为,强调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为国育才”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优秀
人才,强调知识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与
“
培养什么人”的价值目的有机契合,是育人与育才的融合贯通与辩证统一。
二ꢃ教育“四为服务”凸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涵特征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②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办好人
民满意教育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为人民服务凸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宗旨
社会主义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
负人民”③。教育为人民服务是由党办好教育的初心使命决定的。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承载着
亿万家庭与个体对未来的憧憬,是实现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民生事业。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进行
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项伟大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教育为人民服务是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要,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
发展思想,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尺度。
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休戚相关,国家的强大是成就个人事业的根本保障。“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
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④。教育使青
年一代在实践大熔炉中有了更多贡献智慧与力量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凸显教育的党性原则,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本色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要不断满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对优秀人才的要求,为党长期执政培养
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可靠接班人,是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长期执政的关
键因素。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当前,国际和国内双重风险和考验与日俱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教育
工作与党的事业发展同向同行,是党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确保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
要,也是党的教育事业的政治本色和关键内容。
(三)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凸显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本质要求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备,确保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度认同、
坚决维护、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忠诚实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具
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提供制度支撑。人才培养坚持
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社会对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精尖人才需求相一致的适切性。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引导
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在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深
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
①
②
③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第8页。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
2
022年4月26日,第1版。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人民日报》2017年5月
日,第2版。
④
4
26
钟贞山ꢃ程文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
①
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推进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
(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凸显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
主题
目前,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和更大的智慧直面问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
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指引教育为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实践导向。在经济全球化与各国越来越依靠创新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
时代潮流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
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着力解决现代化快速发展进程中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不足的问题。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既着眼于在党的领导下做好教育的本职育人工作,又要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不断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了教育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在校成才,出校有用”是对教育功能最直白的表达,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为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才能,是检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效的实践标准,应把服务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主题。
三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要求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内涵丰富,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的战略部署,需要
我们在教育谋划和工作实践中一以贯之,在践行“四为服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
大贡献。
(一)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基
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需要,许多高校通过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制度(机构)强化了党委领导下的
校长负责制,并通过设置教师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等机构来增强大学‘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③实践证
明,推进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地,才能确保社会
主义办学方向,走好教育改革发展道路。我国教育事业规模大、人数多,只有依靠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掌
舵领航,才能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牢牢把握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让教育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教育系统内要加强党的建设,守好党的意
识形态阵地。一方面,学校必须在理论上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学习和研究,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培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各校要因校制宜,结合本校师生的
特点以及办学实际,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探索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路径。
(二)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领航坐标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④办学方向深刻影响着育人
育才的起点、过程与成效,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局。“一所学校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
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蕴含着对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
⑤
①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2016年9月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7年版,第60页。
②
③
④
习近平《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版,第56页。
罗志敏、马浚锋《大学治理能力建设:新挑战、新要求和着力点》,《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第117页。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
2
018年9月11日,第1版。
⑤
本书编写组编《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92页。
2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规律的深刻把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决定着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一切
成就都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管教育、党办教育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巨大优势。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筑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
才”的现实根基。第一,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铸魂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武装师生头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
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①。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第二,“加强师德师风
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②。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工作队伍,推动“三
全育人”见行见效。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开放精神和国际视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出能在国际竞争中
脱颖而出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
放创新生态”③。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践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在要求
“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本质
要求,在根本上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做什么以及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今时代,科
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新人才推动,同时,文化多元、各种思想交融冲击着学生的价
值观和道德观。所以,教育必须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新要求,
培养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习近平指出:“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其才方能用得其所。”⑤可见,德行是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涵养大德私德公德的基础
上,发挥人才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造福祉的积极作用。“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
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⑥。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
顽瘴痼疾以及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的办学行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育结果的根本
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
(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落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现实举措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优质多样化教育的需要,不断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创
新是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虚化的现实举措,始终聚焦人民对教育的美好期待,始终以增强人
民对教育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旨归。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
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⑦教育领
域的全面改革复杂艰巨,需要兼顾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就是加快形成有利于
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形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制度保障和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使育人育才在创新开
放、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制度下进行。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
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⑧
①
②
③
④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第16页。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第34页。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第35页。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第34页。
(
(
(
(
⑤
⑥
⑦
⑧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版,第173页。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第2版。
习近平《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4年2月17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88页。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第34页。
28
钟贞山ꢃ程文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
第一,立足中国实践优化学科育人平台。关注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时代难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推进
学科中国化发展,在重大理论创新上取得重要突破,培养反“卡脖子”的“强国先锋”。第二,健全导向鲜明的
教材体系。教材是育人的核心要素,是国家事权,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教材
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教材的思想性、民
族性和科学性,培养永远跟党走的“复兴栋梁”。第三,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走深走实。提高思政
课教师讲道理的能力水平,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问题或专题化教学实践。加强对课程
思政建设的统筹管理,形成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效应。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落实“大思
政”工作格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四,建设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是
教育教学的关键,要把教学质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培养教书育人的“经师”、“人师”。第五,推进教育治理体
系现代化。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激发教育的活力和效能,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ConnotationandPracticalRequirementsofꢀPersistinginEducatingPeople
fortheCPCandEducatingTalentsfortheCountryꢁ
aꢀb
b
ZhongZhenshan ꢀChengWen
aSchoolofMarxismꢀbInstituteofEducationalDevelopmentꢀ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31ꢀ
China
AbstractꢇPersistingineducatingpeopleforthePartyandeducatingtalentsforthecountryꢈisacon-
densedsummaryandcoreoverviewofꢇforwhomtocultivatepeopleꢈꢀꢇhowtocultivatepeopleꢈand
ꢇwhattocultivatepeopleꢈꢀwhichistheconsistentmissionoftheCPCꢉseducationpolicyꢀandconcen-
tratesonthePartyꢉsprofoundgraspofthelawof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andthestrategicunder-
standingthateducationisthenationꢉsandthePartyꢉsmajorplanꢇPersistingineducatingpeopleforthe
PartyandeducatingtalentsforthecountryꢈistheembodimentofthePartyꢉsoriginalmissionofꢇseeking
happinessfortheChineseandrejuvenationoftheChinesenationꢈinthefieldofeducationandisthefunda-
mentalguidelineforbuildingastrongnationineducationꢀrealizingeducationalmodernizationꢀandprovi-
dingasatisfactoryeducationforthepeopleinthenewera
KeywordseducatingpeoplefortheCPCꢊeducatingtalentsforthecountryꢊcultivatepeoplewithvirtueꢊ
modernizationofeducationꢊbuildastrongnationwitheducationꢊeducatetothesatisfactionofthepeople
[责任编辑:何ꢃ毅]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