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50卷第6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Editionꢂ  
2
02311月  
Vol50ꢀNo6  
Novemberꢀ2023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内涵  
和时代价值  
坤  
ꢃꢃ摘要: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道路探  
索性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实践为依托,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工  
业化理论深化拓展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研究,需坚持大历史观,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工业化实践的整体历史谱系  
出发对其进行综合把握;需要从学术层面界划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逻辑边界,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把握毛泽东工业  
化思想的丰富理论内涵深刻把握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时代价值,既是推动中国工业化理论发展所提出的重要理  
论命题,更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新所提出的重大现实命题,必须把准工业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  
矛盾,坚持独立自主推进新时代工业化建设,充分弘扬新中国工业精神。  
关键词: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社会主义道路;统筹兼顾;人民属性;新中国工业精神  
DOI1013734ꢄjcnki1000-531520230119  
收稿日期:2023-0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转化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研究”  
(2023M731600)、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研究”  
(23DJC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坤,,河北承德人,法学博士,南京大学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南  
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mailꢆxukun0825@126com。  
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式塔般变革,推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理想图景的实现,既是  
工业化的一般发展目标导向,更是工业化凸显自身合理性与进步性的巨大价值旨归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的历史为例,工业化的开启在某种程度上也表征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正式确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  
宣言中曾对资产阶级推动工业化发展及其巨大进步价值与意义作出了深刻的描绘:“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  
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  
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资产阶级通过推动工业化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从  
根本上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呈现出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经成为衡量某一  
社会现代与否的重要标准,工业化与现代化也因而经常被世人在同等意义上交替使用随着资本主义工业  
化力量的不断彰显,尤其是工业化所带来的现代生产方式和思想理念的全球性外溢,工业化的生产区别于传  
统前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特征表现为其愈发成为世界性的生产活动,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言的资产阶级,由于  
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生产超越单  
纯民族与区域的有限性与狭隘性,而成为世界性生产与交换的过程,即由工业化不断开辟世界市场,进而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405。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04。  
1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展了世界历史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受制于西方工业化世界历史性扩张逻辑,其以被动的方式卷入  
到世界市场之中,并且以极其悲惨的方式遭遇到西方工业化殖民扩张的侵略因此,探索出一条既契合中国  
本民族具体实际又能够有效解决近代中国现实问题的工业化道路,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理想愿  
通过发展工业,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富强,是使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历史场域中摆脱落后挨打悲惨历史命运  
的有效途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都关注到了工业化与民族命运之间的紧密关联性,毛泽  
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正是在直面救亡图  
存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回顾和评述毛泽东时代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厘清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基础理论地坪,具有十分重要的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深入认识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生成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根植于现实工业化实践的结晶,其生成与发展有着特定的历史语境全面把握毛  
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历史背景,需要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不能单纯拘泥于研究毛泽东时代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  
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而是需要进一步拓展审视距离,即从更加深远的历史距离出发,特别是要从1840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遇工业化问题以及近代仁人志士的艰辛工业化探索历史出发,深刻认识毛泽东工业化  
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内在社会历史必然性。  
第一,基于民族性生存危机背景下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曲折探索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便开启了从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崭新历史工业化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绝大多数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  
强的必然选择,走向工业化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凭借着先进生产力和强大军事力量强行叩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中国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求索民族复兴的历史序幕从此拉开坚  
船利炮是近代中国首次直面西方工业化的直观感知,西方工业化的强大逻辑与近代中国前现代生产方式之  
间产生剧烈碰撞,二者之间不仅是中西差异,更是被赋予了古今差异的内在逻辑意蕴在某种程度上,  
古今中西成为近代中国首次遭遇西方工业化逻辑的话语浓缩面对西方工业化的扩张与侵略,近代中国  
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扭转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求解中国通过工业化进而走向富  
强的答案中国探索自身的工业化道路肇始于洋务运动,期冀探寻出一条使中国能够顺利走向工业强国的  
道路洋务派寄希望于直接引进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特别是军事工业,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  
的目标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这一条在保留传统秩序框架内直接照搬西方工业化方案的道路宣告了  
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通过彻底的革命运动来扫清推动(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孙中山在建国  
方略中提出了关系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实业计划”,认为中国今尚用手工为生产,未入工业革命之第一步,  
比之欧美已临第二革命者有殊故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  
但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况的限制,上述物质建设的工业化设想并未得到有效实现尽管上述仁人  
志士来自不同政治派别,存在不同政治观点和态度的差异,但是在根本目的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希望  
通过在中国发展现代工业,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从根本上求解出能够使中国摆脱亡  
国灭种的生存危机的答案。  
第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桎梏与近代中国工业化探索的历史困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  
的梦想是实现民族复兴,但民族复兴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有着现实可感的丰富内涵其中,实现工业  
化既构成了民族复兴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手段,实现工业化与实现民族复兴之间发生  
了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但这一伟大夙愿并未能够实现,而是沦为水中月镜中花”。近代以来仁人志  
士求索中国工业化的系列实践之所以纷纷走向失败,关键在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从  
根本上不具备独立自主推进工业化建设的主客观条件实现工业化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前提条件,诸如民  
族国家与政治主权的独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充足的资金与技术准备等而反观近代中国,因饱受帝国主义  
孙中山建国方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140。  
16  
徐坤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的殖民侵略与剥削,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自由,政治一盘散沙,国力贫弱民生凋敝,缺乏独立自主推进工  
业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在此背景下,扫清政治层面的障碍成为中国工业化探索必须要首先解决的基础性问  
在未能首先解决政治障碍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工业化实践,只能是照搬照抄西方工业化模式与方案的拿  
来主义实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探索工业化的一百年,实际上是从形式上移  
植了西方工业化的历史由此可见,在基本的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并不具备的特殊条件下,求索在中国发  
展工业建设国防,进而实现国家富强之梦,最终都幻灭了。  
第三,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工业化的历史重任与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历史性出场”。在近代中国工业化  
探索的历史困境之下,毛泽东深刻洞悉造成近代中国工业化实践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层面的弊病,即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之下的中国不可能实现自身工业的独立发展近代中国通过工业化实践所需要实现  
的目标是一个富强而非贫弱的中国,应是独立的而非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应该是民主的自由的而非封建的,  
应该是与统一的而非分裂的中国毛泽东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目标,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腾飞奠定了根本社会条件实际上,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  
自身工业化道路的起点是1949,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为中国  
工业化发展扫清了政治障碍,实现人民解放,为中国工业化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自由劳动力新中国成立  
以后,如何使中国由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给中国共产党提  
出的核心问题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业化的相关经典理论,并将其与中国的具体现实  
相互关联,特别是在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宝贵经验的同时,直面苏联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所凸显出的不足与  
弊端,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工业化建设奇迹,特别是集全国之力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为中  
国工业化的后续腾飞提供了坚实保障。  
全面把握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内涵  
中国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情景之下加以展开的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  
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成为毛泽东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曾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  
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推动工业化发展以保障新生政权安全,成  
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课题毛泽东一方面从新中国经济文化水平相对比较  
落后的现实情况出发,面对时刻被开除球籍的压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工业化,特别是优先发展关系国防和  
军事安全的重工业;另一方面,在充分吸收苏联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正确处理中国工业  
化道路中的若干矛盾关系作为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第一,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工业化建设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主要存在两条不同的发  
展道路,即西方通过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和苏联通过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是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关键内容近代中国面临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多重  
历史任务,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工业化与实现近代中国历史任务之间存在着本质性关联例如,毛泽东在抗日  
战争期间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过深刻阐释,“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  
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同时,毛泽东对于工业化的思考又是多元辩证的,他既看到了工业化  
对于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根本性危机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清晰地意识到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  
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毛泽东科学地把握工业化与国家独立富强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建立工业国的前提是获得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即工业化建设需要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在逐步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基础上,将如何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视  
梁华理解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新视角:“时代错置”》,《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181。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24),《毛泽东选集3,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080。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24),《毛泽东选集3,1081。  
毛泽东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44522),《毛泽东文集3,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46ꢅ147。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24),《毛泽东选集3,1080。  
1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为当时重要的实践主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语境下,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实现工业化毛泽东  
对工业化的建设有着深刻而清晰的认识,在他看来,新中国尽管已经具备了工业化建设的基本政治前提,但  
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现代性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10%左右的农业大国而言,要真正实现工业化绝  
非易事1953,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同年,毛泽东就新中国以社会  
主义推动工业化作出了指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  
,这是定了的通过完成三大改造,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社会变革,奠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中国共  
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极短时间内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将统筹兼顾视为工业化建设的核心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复杂国际环境和特殊国内环境的双  
重影响下,我国工业化建设深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在一段时间内过于强  
调重工业的建设,从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的比例失调但随着苏共  
二十大之后苏联工业化模式中弊病的不断暴露,毛泽东开始逐步打破对苏联工业化道路的迷信,开启了从中  
国具体实际出发思考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探索,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辩证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  
比例关系问题,形成统筹兼顾的核心原则早在1951,毛泽东就强调指出:“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  
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设起来。”到了195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系统论述了重  
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他强调,“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也要抓好粮食生产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表示,要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为依  
,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这里所指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  
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在推进工业化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所坚持的统筹兼顾的原则,不仅仅局限于  
上述内容,他还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具体包括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步推进沿海工业和内  
地工业同频共振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向发力等内容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基础  
,科学地认识并处理好工业化与现代化之间的重要关系随着工业化实践探索的深入,毛泽东从整体性视  
角出发,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进行调整,即由之前的工业化调整为四个现代化”。早在斯大林提出工  
,
业产值占国民经济全部生产的70%为实现工业化的标准时,  
毛泽东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衡量工业化的标  
准不能过于单一,工业化的实现应该与其他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特别是应该在统筹兼顾的整体性思维  
,把握好工业化和现代化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基于工业化的深入推进而理解好工业化的全景式内涵。  
第三,将人民属性视为工业化发展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作为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工业化建设的价值旨归和实践样态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一条隐  
形逻辑,也恰恰是在这一逻辑的作用下,毛泽东时代能够在一穷二白的薄弱基础上快速推进工业化毛泽  
东在领导工业化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视为推进工业化的根本依靠力量,同时将人民视为工业化相  
关成果的享有者从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产生的原初历史语境与人民息息相  
,其最终落脚点更是与人民紧密关联工业化作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会进阶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愿景近代中国在直面西式工业文明后所构想  
的实业救国的方案之所以走向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方案从根本上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关键作用毛泽东  
敏锐地洞悉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历史性作用,因而在制定工业化方案与领导工业化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  
民群众的智慧,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人民群众组织和发动起来,为工业化的建设和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12ꢅ19602),《毛泽东文集8,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45。  
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19531015114),《毛泽东文集6,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99。  
毛泽东实行增产节约,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195112),《毛泽东文集6,207。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425),《毛泽东文集7,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4。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12ꢅ19602),《毛泽东文集8,125。  
18  
徐坤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从工业化的组织形式来看,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自身主体性的发挥与人民群众的  
全面发展例如,毛泽东对鞍钢创造性地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表达了高度肯定,强调工业化发展  
必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实现了干部和工人智慧创造性的融合。  
科学理解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价值意义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途径,在任何阶段任何国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  
管当前一些国家出现了去工业化倾向,世界经济发展呈现脱实就虚的新特征,但从根本上而言,推动世  
界经济从疲软中恢复,推进广大后发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须臾离不开工业化的基础性作用毛泽东工业化  
思想尽管是在一穷二白面貌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其中蕴含的问题意识基本原则,在今天以中  
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善于把握工业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在走向工  
业化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道路必然也会存在特定的差异性,这是由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毛泽东  
时代由于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起点较低等特殊条件的限制,在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整体上  
的顶层设计,必须将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优先发展重工业,以有限的投入争取创造出最大的产出,这也是新  
中国成立初期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然性所在这一政策措施在极端贫困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巨大  
成就,不仅巩固了新生政权的政治安全,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是直面当时工业化发展主要矛  
盾所作出的科学选择尽管新时代中国工业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毛泽东时代并不相同,但把准主要  
矛盾的逻辑思路是一以贯之的今天,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给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中国工业化建设既要在制造业方面保持我  
国所具有的传统优势,同时还需要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领域内持续发力,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  
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第二,工业化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建设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完  
整的工业化门类,不仅对于毛泽东时代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腾  
飞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时代条件下,一些国家实行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主张,对我国  
工业发展构成了一定挑战,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西方技术封锁习近平明确指出,“实  
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新时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  
,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独立自主研发掌握更多核心科技,摆脱卡脖子的危险从总体上来  
,新时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是在西方工业化道路已历数百年探索并相对成熟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在全  
球化历史语境与工业化道路西式话语霸权凸显的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当前如何能够超越西方以资本逻辑  
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成为新时代中国工业化探索必须要着重加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时代  
关于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底色的构筑,为新时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今天我们  
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在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对于进一步走好走稳中国式现代化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坚持独立自主并非意味着闭关自守,现代化在其产生之初就与资本全球化扩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任何民族和国家都很难在孤立封闭的状态下推进现代化实践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冷战环境  
的影响,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要不断向外学习,不仅包括向苏联学习”,而  
且也提出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东西,“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今天强调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立场,仍然需要树立全球视野,秉持开放包容的理性态度,充分借鉴人类现代化发展的  
一切有益成果。  
第三,充分发扬新中国工业精神的价值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在极端困难的情  
毛泽东中央转发鞍山市委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196032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9,中央文  
献出版社1996年版,89ꢅ90。  
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271。  
毛泽东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1960318),《毛泽东文集8,159。  
1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况下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工业成就,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工业精神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中所蕴含的工业精  
神在不同的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完成的这段时间内,中国工业化所面对  
的是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等现实问题但毛泽东坚信,物质层面的匮乏根本难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他不仅  
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初步建立起工业基础的伟大转变,最终取得了工业建设的丰硕成果,也  
孕育形成了工业精神最初的价值内核: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1958年以后,新中国的工  
业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虽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在这期间因为认识层面的不足而经历了  
一些曲折,但是中国的工业化在整体上呈现出曲折式前进的轨迹,工业精神的具体内涵也在工业化的实践中  
得到发展爱国奉献服从大局创新超越攻坚克难作为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实践的价值指引不断得到彰  
,形成了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线建设精神等为代表的工业精神新中国工业精神不仅是体现  
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作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精神内核,而且为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  
神支撑。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坚持  
立足国内与全球视野相统筹的原则来审视当前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仍然存  
在着诸多短板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补齐工业化发展领域的短板,弥补工业化  
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不仅需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更需要在软实力上做文章因此,需要传承和发扬毛泽东工  
业化思想中所蕴含的优秀工业精神,为新时代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滋养和不竭动力,使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爱国奉献服从大局创新超越攻坚克难等宝贵的工业精神,为新时代推进工  
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继续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TheoreticalConnotationandContemporaryValueofMaoZedongꢀsThought  
onIndustrialization  
XuKun  
SchoolofMarxismꢀNanjing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3ꢀChina  
AbstractMaoZedongꢇsthoughtonindustrializationꢀrepresentedprimarilybyComradeMaoZedongꢀe-  
mergedanddevelopedbasedonathoroughreflectiononChinaꢇsexploratorypracticestowardindustrializa-  
tionsincemoderntimesGuidedbyMarxisttheoriesonindustrializationandrelyingonthepracticalexpe-  
rience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inindustrializationꢀthisthoughtgraduallytookshapeanddevel-  
opedTodeepenandbroadenthestudyofMaoZedongꢇsthoughtonindustrializationꢀitisnecessaryto  
adheretotheholistichistoricalperspectiveꢀcomprehensivelygraspitfromtheperspectiveoftheoverall  
historicalcontextofChinaꢇsindustrializationpracticesincemoderntimesFromanacademicstandpointꢀ  
itiscrucialtodefinethelogicalboundariesofMaoZedongꢇsthoughtonindustrializationandꢀbasedon  
thisꢀsystematicallycomprehenditsrichtheoreticalconnotationAthoroughunderstandingofthecontem-  
poraryvalueofMaoZedongꢇsthoughtonindustrializationisnotonlyanimportanttheoreticalproposition  
for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Chinaꢇsindustrializationtheoriesbutalsoasignificantpracticalproposi-  
tionforadvancingtheinnovationinthepracticeofChinese-stylemodernizationintheneweraItisimper-  
ativetoidentifytheprimarycontradictionsfacedinindustrialdevelopmentꢀadheretoindependentandau-  
tonomousadvancementintheconstructionofindustrializationintheneweraꢀandfullypromotethespirit  
ofindustrializationinsocialistChina  
KeywordsMaoZedongꢈthoughtonindustrializationꢈsocialistpathꢈoverallplanningandconsiderationꢈ  
people-centerednatureꢈspiritofindustrializationinnewChina  
[责任编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