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4  
July,2014  
二元互补与杂糅共生  
———中国早期文学思想的构成问题  
文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610041)  
摘要出土简帛文献和存世文献的话语系统表明在共同的文化语境中中国早期文学思想中不乏一系列的二  
元互补的文学话语组合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话语资源的多样化情形强调功用的文学思想成为诸多文学  
论题的纽带和关节共同描摹出早期文学思想的功用主义色彩同时文学因素与文化因素杂糅共生融合于文化  
场域而凸显文化价值二元互补突出功用色彩的文学思想是早期文学思想构成的内在语境而杂糅共生融合于  
文化场域而凸显文化价值的文学思想是早期文学思想构成的外在语境两者互为条件互为背景以现有的出土  
简帛文献而言为政治人生服务而不是为文学本体服务的文学思想占据早期中国文学思想的主要领地。  
关键词中国早期文学思想二元互补杂糅共生文化场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4⁃0120⁃08  
中国早期文学思想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自先秦  
补互参为研究早期文学思想的风貌提供了更坚实的  
学术支撑条件。  
至两汉的文学思想都可称之为早期的文学思想研  
究早期文学思想是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难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存世文献有限不能全面观  
照早期文学思想的整体风貌二是早期文学思想与  
政治文化思想融为一体还没有自觉地以文学思想  
史的眼光思考文学问题以至于当今学者发出这样  
的感慨:“中国文学思想史的研究还处于方兴未艾  
的发展时期许多问题包括学术思想上的问题还有  
待解决比如两汉以前文学尚未从其他领域独立出  
出土简帛文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如信阳楚简(1957)、武威汉简(1959)、望山楚简  
(1965)、银雀山汉简(1972)、马王堆汉帛书(1973)、  
睡虎地秦简(1975)、阜阳双古堆汉简(1977)、曾侯  
乙墓战国初期简(1978)、江陵张家山汉简(1983)、  
荆门包山楚简(1987)、荆门郭店战国中晚期楚简  
(1993)与新近上海博物馆购藏楚简等早已引发学  
2]176  
术界的关注  
这些简帛数量巨大品类多样内  
1]175  
来时文学思想该如何研究。”  
因而必须借助新  
容广泛为中国哲学史学政治学文字学古代文  
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研究早期文学思想  
的状貌带来了新的学术话语资源仅就出土简帛文  
献的文学性研究而言当前学界取得的成果主要表  
现在:(1)探究了出土简帛文献的文学和文学史价  
材料新视野方可在研究早期文学思想中取得一点  
收获可喜的是,20 世纪中叶以来简帛文献的大量  
发现为弥补以上两个缺陷提供了一些材料或者说  
存世的地上之文献与出土的地下之文献的互  
收稿日期2013⁃10⁃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世纪出土简帛文献中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研究”(10BZW024)以及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  
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纪文(1967—),山东泰安人文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文献研  
。  
120  
孙纪文二元互补与杂糅共生———中国早期文学思想的构成问题  
如谭家健的新近发现的先秦佚书之文学价  
士文化阶层的正统的文学思想也有立足平民  
情怀的民间文学思想从而构成双向并举互容交叉  
的发展格局如春秋士大夫赋诗言志中就包含着诸  
多的正统文学观念而民间歌谣滑稽谐隐活动中则  
蕴涵着灵动的民间文学思想正如传世文献所承载  
的早期文学思想的面目一样出土文献中的正统文  
学思想与民间文学思想也是并存的就承载的正统  
文学思想而言诸多出土文献中都包涵着与之相关  
的内容如研究性情论思想睡虎地秦简为吏  
之道释文中有:“凡戾人表以身民将望表以戾  
》、赵敏俐的《20 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等论文认为出土简帛文献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解  
3-4]  
决了文学史上一些疑难问题  
;(2)探究了出土简  
帛文献的诗学意义如刘冬颖的近年出土简帛与  
先秦文学研究》、罗家湘的出土文献的文体学意  
等论文认为出土简帛文献中不乏礼乐教化的  
2,5]  
文论思想并具有一定的文体学价值  
;(3)探究  
孔子诗论的诗学思想如陈桐生的上博简孔  
子诗论对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郭丹的读上博  
孔子诗论劄记等论文以为,《孔子诗论的诗  
学思想是情志并存既与孔子的文学观念互有异同,  
8]291  
表若不正民心将移乃难亲。”  
郭店简性  
自命出释文中有:“凡学者隶其心为难从其  
6-7]  
也与毛诗的诗学思想有别  
学者们普遍认  
所为得之壹),不女以乐之速也。  
9]180  
上博简性情论释  
出土简帛文献的深度研究必将推进文学研究的  
长足发展这些研究成果拓展了古代文学研究的学  
术空间阐述了早期文学发展脉络的一些轨迹颇有  
眼界当然有些论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如关  
于早期文学思想状貌问题的审视目前的研究成果  
多停留在微观叙述层面缺乏宏观视角下理论整合  
的探寻本文以出土简帛文献为中心参照传世文  
献的相关内容试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论析中国早期  
文学思想的构成问题以推进理论话语的构建和整  
合研究。  
……生于眚)。”  
文考释中有:“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  
10]222  
俱折  
者近义知情者能出之知义者能入□。”  
射出士人的性情要求再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  
楚竹书)》 孔子诗论的释文考释中曾曰:  
11]143  
以琴瑟之悦嬉好色之玩以钟鼓之乐。”  
:“及其人敬爱其树其褒厚矣。 《甘棠之爱以  
11]144  
则明显表明儒家学推崇德育和美  
召公。”  
育的教化意图而在一些出土文献中则包孕着丰  
富的民间文学思想这是很值得注目的文学现象。  
1980 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一批秦简其中  
墓主记记载了一位名叫的人因伤人而弃于  
后又死而复活同时又追述了过去的简历  
二元互补突出功用色彩的文学思想  
早期文学思想的涵义比较宽泛这是与当时关  
文学的认识密切联系的 一般而言早期的  
12]28  
文学既指文献学术也指具有一定语言艺术的文  
和不死的原因  
颇有民间文学叙述异事幽明志  
本形式因而研究早期的文学思想既要立足当时  
所有的古代典籍而立论也要立足渐渐明晰的文  
学自觉观念而立论而二元互补的发展状貌可谓  
是最为鲜明的一个构成特征。  
怪的特点正如学者所说:“放马滩秦简的出土纠  
正了魏晋志怪小说单纯受佛教教义影响的传统说  
将志怪小说的起源时代向前推移了约500 对  
13]71  
于研究中国文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如  
这个二元互补的内涵是在共同的文化语境  
构成一系列的二元互补的文学话语如正统与民  
典雅与质朴文与质雅与俗现实与想象实用  
与性情言与意情与志人为与自然等等建立在  
这样的二元互补的基础上早期的文学思想呈现  
出内涵丰富而辐射面深广的发展态势造就了中国  
古代文学思想话语资源的多样化情形兹以几组话  
语为证。  
1993 年出土的江苏尹湾汉简神乌赋与汉代民间  
俗赋存在必然的联系此赋的主要内容是雄二  
乌筑巢被盗鸟偷窃雌乌为保护巢穴和盗鸟发生搏  
斗而受伤又遭拘捕雄乌欲与之同死雌乌不允嘱  
咐雄乌另觅贤妇善待幼子而后投地而亡雄乌大  
14]11  
却无能为力终于远离家园高翔而去  
。 “全  
赋以乌喻人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状  
15]361  
其风  
赞美了夫妻之间生死与共的爱情”  
正统文学思想与民间文学思想的共存和在此  
基础上的互补问题  
传世文献表明早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中既有服  
格与存世的大量属于上层文人雅士的汉赋有异无  
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接近于民间文学。  
尹湾汉简神乌赋句式整齐押韵严格它的出土,  
12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填补了汉代民间故事赋的空白在古代文学史上  
即主张认识主体忘掉周围一切外在的文饰甚至  
13]73  
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如1979 年出土的甘肃马  
忘掉自身存在保持内心的虚静与自然同化而顺应  
自然规律达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境  
圈湾汉简中的韩朋故事片段也具有民间述思的  
情怀简牍释文如下:“□□而召韩朋问之 韩  
朋对曰:‘臣取妇二日三夜去之来游三年不  
19]四十章,24  
因而,《老子的重质轻文一方面是哲  
学理念的作用另一方面更是反对人为崇尚自然思  
想的一种写照故郭绍虞先生说老子是极端主张  
16]51  
百一十二。’”  
虽然是残简但大意可推  
20]34  
韩朋娶妇未久而远游三年不归其后妇人的命  
运多舛。 《搜神记和敦煌俗赋韩朋赋都以之为  
本事叙述了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故事。 《神乌赋》  
韩朋故事的出土将赋体文学的形式演变话  
本小说的文体形式演变和浪漫色彩等文学思想的要  
素联系在一切充分反映出民间文学的新鲜活力。  
正如裘锡圭先生所言:“神乌赋和韩朋故事残  
简来看汉代俗文学的发达程度恐怕是超出我们的  
自然美者”  
再如晏子 中也倡导重质轻文,  
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重视礼乐文化的儒家文学思  
。 《汉书·艺文志晏子列为儒家晏  
中的文学思想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思想有  
很大不同。 《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16其  
中第15 章明显地讽刺儒家文学思想重视繁缛礼节,  
于世无补并借晏子的口吻说:“今孔丘盛为容饬  
以蛊世……博学不□□□□思  
不可补民寿不能亶其教当年不  
能行其礼积材不能譫其乐 饬  
17]113  
预料的。”  
要之民间文学思想的存在一方面说明早期民  
间文学存在的事实另一方面也表明民间文学思想  
与正统文学思想的交融态势一是并行不悖始终  
伴随着正统文学思想的发展二是早期民间文学思  
想不缺乏浪漫成分和虚构色彩尤其是民间文学思  
想所具有文体学的意义民间文学的发展与俗赋体、  
歌谣体文学的关系等等都令后人深思同时由这  
一组对立统一的话语分析中我们也可以明晰现  
实与想象”、“实用与性情等二元对立话语的相似  
内涵。  
21]103  
降登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民。”  
晏子更倡导实用简约的文艺思想倡导民安  
乐以尚亲”、“立法义不犯之以邪的政治理念从而  
达到任贤治世的效果颇有齐国举贤而尚功的遗  
与孔子推行的尊尊而亲亲的鲁国教化之风有  
。  
再言文质彬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  
”“统一两者兼善最具代表性的言论当属  
孔子论语中的文质彬彬河北定县八角廊  
汉墓中曾出土竹简论语》,内容多与今本相同可  
知汉代论语的流布状况论语 中提倡”  
并重要求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有时  
也表述为尽善”“尽美”。 儒家推崇文质彬彬的思  
其目的就是达到美善一体的仁者境界这直接导  
致后来以温柔敦厚为基本内容的诗教说的建  
。 “文质彬彬尽管是儒学既重文饰又重品质的  
道德观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表现但对于后来文学思  
想的发展而言却具有深远的建构意义它成为美善  
统一雅俗共赏的理论依据简言之出土文献中关  
于文与质的对立关系和统一关系的认识实际上反  
映出不同学派对于以礼乐文化为基础的文艺思想的  
态度问题无论是否定还是肯定都有不同程度的合  
理性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深入当时的  
语境中我们才可评判各自价值的多少和偏颇。  
3.情与志的关系问题  
文与质的关系问题  
文与质典雅与质朴雅与俗等对立  
的话语组合意义相近故可综合起来加以观照一  
般说来,“的含义是指外在的文饰文采;“的  
含义是指内在的质朴素质。 “”“组合,“就是  
对于一切事物包括人所必具的内容和形式最朴  
18]3  
素又是相当恰切的表述”  
在早期的文学思想  
有两种文质关系最为鲜明一是重质轻文二是  
文质彬彬。  
先言重质轻文所谓重质轻文”,就是反对文  
推崇质朴简约归于自然朴素的文学思想如马  
王堆帛书老子中对文采音乐和其他艺术持否定  
态度认为五色使人目盲”, “ 五音使人耳  
19]十二章,273  
反对巧言辩说以为大巧如  
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  
”  
19]四十五章,43  
”  
博者不知”  
学思想实则是把对的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  
22  
19]六十八章,155  
。 《老子 重质轻文的文  
诗言志诗缘情是存世文献中最为典型  
孙纪文二元互补与杂糅共生———中国早期文学思想的构成问题  
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文学观念。 “诗言志的思  
话语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价值取向即讲求文学的  
功用价值成为早期文学思想的主流选择或者说,  
无论是正统文学思想还是民间文学思想无论是重  
质轻文还是文质彬彬无论是重视性情还是重视  
礼仪都将文学的现实意义人生意义和功用价值视  
为是这些理论命题的最终落脚点即便是提倡重质  
轻文的黄老派其文学思想既与反对当时上层统治  
的思想息息相关也与抵制儒家思想的风潮分不开,  
更有深切的政治功利目的再如尹湾汉简神乌  
的作者是一位受儒学熏陶很深的下层知识分  
此赋的风格浸染于民间文学的熏陶之中尽管如  
充斥其中的文学思想也多有说教的成分所以,  
早期文学思想的功利性不仅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价  
值追求连下层的知识者也追求文学的功利价值。  
因而强调功用的文学思想便成为这些文学论题的  
纽带和关节共同描摹出早期文学思想的功用主义  
色彩。  
想可追溯到尚书的时代诗缘情的思想虽明  
确出自陆机的文赋》,但源头却远溯先秦论  
中的兴观群怨的思想就包涵着的因素。  
就出土文献而言,“言志言情的思想同样显现  
地存在关于言志”,如郭店楚简中就有:“《所  
以会天道人道也,《 所以会古含之恃也  
,《春秋所以会古含之事也。”  
[9]194-195  
尚书所说的诗言志的观点如出一辙关于言  
”,如郭店楚简的性自命出和上海博物馆的楚  
性情论都言及性情的重要性。 “两篇简文的乐  
论从先儒重视言行教化的传统进一步深入到对  
的关注其美学思想依托于性情生发于心志,  
把审美意识提升为体认天命的重要途径具有深刻  
2]179  
而且在许多出土文献中情  
的美学史意义”  
与志的关系是互容而统一的有学者考察出土文献  
诗与志的关系时说:“‘正是一而二,  
二而一的东西。 ‘侧重于主观直观感性的感受,  
当然突出功用色彩的文学思想并非忽视性情  
等情感因素和文采韵律等形式美学因素的存在。  
如湖北江陵九店出土的楚简日书诸多祝词是  
押韵的也很有文才只是这些因素的分量与突出  
功用色彩的文学思想相比不占主要方面而已所  
二元互补突出功用色彩的文学思想也是辩证统  
一的毕竟与早期西方文学思想相比为政治人生  
服务而不是为文学本体服务的文学思想占据早期  
中国文学思想的主要领地。  
则更多地强调已经超越主观直观感性的客观  
[22]94  
理性的成分。”  
这样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如在上  
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中30 余枚记载孔子关于诗  
的论述。 《孔子诗论表现了孔子授诗的真实情形,  
记载了孔子论述赋诗奏乐著文时必须将志言  
23]31  
统一起来:“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  
意思是赋诗离不开志趣奏乐离不开情感著文离不  
开语言这些话语颇有人文关怀的味道另有学者  
通过考释上博简孔子诗论有关关雎七篇诗论  
的内容后认为:“简文对好色求福有爱有恶溯  
杂糅共生融合于文化场域的文学思想  
如果说二元并存突出功用色彩的文学思想是  
立足本体论视角而形成的话那么立足关系  
的视角早期文学思想的构成还有一个特色便  
文学因素与文化因素杂糅共生融合于文化场域  
而凸显文化价值我们试选三个角度来解析。  
1.文学主旨话语与文化主题话语的杂糅共生  
24]70  
本的民性’,看不出有明显的否定倾向。”  
关雎七篇诗论中蕴涵着浓厚的性情论思想由  
此可以看出虽然孔子诗论与现存的论语说  
的主导倾向一样大多是从道德规范思想行  
为的角度来阐释诗义体现了孔子作为哲学家循循  
善诱的形象但是上博简孔子诗论中既重”  
又重”,论语中孔子罕言”“截然不  
此外在出土文献中还涉及言与意人为与自  
然的关系问题等对立统一的理论话题如马王堆汉  
墓出土的黄老帛书和帛书老子或主张自然  
无为的天道观或崇尚自然朴素的文艺观其中关于  
虚实有无言意精神等哲学命题的辩证思考也成  
为后来相关文艺思想的出发点和话语理论依据。  
进一步说在构成这一系列的二元互补的文学  
25]81  
论语:“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  
有  
25]146  
文质彬彬然  
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25]61  
帛书老子:“可道也非恒道  
虚极也守静督)  
后君子。”  
19]一章,221  
。”  
。”  
19]十六章,298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快  
19]十八章,310  
案有大伪。”  
由此看出儒家仁义礼  
乐思想与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一般状貌又可说明  
论语和帛书老子的文学主旨话语与文化主题  
话语杂糅共生的状况即便在郭店楚墓竹简五  
1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这样的文献中也不乏交融的思  
吏之道的发现说明当时类似的民歌形式十分流  
。 “由于韵文便于记诵故被用来编写培训官吏  
的课本云梦旧属楚国荀子曾为楚相春申君门客,  
。 《五行篇曾云:“闻君子道聪也 闻而知之,  
圣也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  
德也见圣人明也 见而知之智也 知而安之,  
仁也安而敬之礼也知礼乐之所由生也五  
行之所和也和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邦家  
8]9  
完全有可能接受楚国地方通俗文艺的影响” 。 这  
样的文本自然与研究先秦语体文提供了文献支撑。  
再如银雀山汉简中发现有孙膑兵法的竹简及其  
他兵书其中的将义篇提出将帅应具备五种品  
内容是兵家谋略思想但文本  
形式却格外严整:“五段皆用排比句每段皆用顶真  
最后皆用身体作比喻井井有条文字明晰而形  
26]143  
。”  
这些话将五行思想与礼乐教化思想融合  
起来折射出战国思孟学派的道德观和文艺观进一  
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文艺学领域的五行篇。  
文学主旨话语与文化主题话语杂糅共生的代表  
作是上博馆藏的楚竹书之孔子诗论》。 《孔子诗  
先集中若干篇诗然后概括诗歌的要旨既彰显  
8]6  
象鲜明。” 这就是说即使是兵书也不缺乏文采,  
也包孕着鲜明的文体学思想从更广阔的语境看,  
先秦时期形成的诸多文体并非是依托现代意义上的  
文学作品而存在的如政论性散文史学散文与民  
谐隐成相俳语格言等文学形式相互渗透原  
有的文学因素与新变的文学因素并存等等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篇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  
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  
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  
中所体现的美好德行和礼仪的规范性教化  
又论述了之意趣是儒家学的一个高  
如第三简云:“《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焉,  
大敛材焉其言文其声善 孔子曰 唯能夫  
11]129  
…”  
又第十六简云:“《燕燕之情以其笃  
孔子曰吾以□□得氏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  
11]145  
又第十八简云:“木瓜之  
美必欲反一本。”  
11]147  
以喻其捐者也。 《折杜》,则情喜其至也。”  
28]519  
这些评论可谓情志结合颇有平和之风有学者指  
:“《孔子诗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孔子的诗学  
思想但同时又受到战国前期儒学新思想的影响更  
为深入和系统地形成了自成系统的学体  
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他的这些看法  
是澄澈的这也说明各种语体与文体的产生并存于  
文学性作品和非文学性作品之中两者依靠共同的  
文化环境和时代要求而发展。  
27]66  
。”  
将功用与审美结合起来有一定的新学观念。  
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尤其是文体样式的杂糅  
也可以说,《孔子诗论重教化也重性情,  
3.文学范畴与非文学范畴的杂糅共生  
从目前出土的出土简帛文献来看先秦的文学  
思想依托各家学说并存具体而言是依托各家思  
各种学术理念而共生的所以诸多的文论范畴  
与非文学范畴是杂糅的庞朴认为:“仁义礼智这  
些范畴无论其或属于道德领域或属于政治领域,  
或属于认识领域儒家人物都是要分别谈论它们的。  
因为儒家的宗法政治不过是伦常关系的扩大而知  
共生  
语体及文体的创造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理论问  
在早期出土文献中许多史学文献哲学文献乃  
至兵家书策中都蕴涵着丰富的语体学文体学思  
值得后人总结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重点  
在言不在事体例与国语相近。 “全书风格亦皆  
朴素无华不加雕琢国语文风接近都属于当  
时的语体文而有别于典雅古奥的尚书式的官方  
29]130  
识的作用也一定受到强调。”  
正因为如此儒家  
的文论范畴也从中获得新的含义和新的话语资源,  
诸如中和教化人品与文品温柔敦厚等等范畴都  
与儒家哲学话语密切关联甚至可以说这些文论话  
语的母体即是儒家哲学因而乐教思想性情思  
言志思想也与儒家哲学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中国  
古代文学思想的文化背景以道家思想而言,《老  
中的哲学范畴如”、“有无”、“自然”、“虚  
”、“刚柔等等是老子哲学的重要理论话语从  
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构成老子哲学的核心这些范  
8]4  
文体。” 再如帛书老子独特的叙述方式格外简  
却不乏空灵之美而它的表达方法如半诗半文、  
比兴手法抽象形象共用等等特色也是文学思想不  
可或缺的内容再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为  
吏之道专家推测该篇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  
8]280  
教材  
成相篇完全一样有些近似于今之渔鼓词。 《为  
24  
此篇后半部有八首韵文格式与荀子的  
孙纪文二元互补与杂糅共生———中国早期文学思想的构成问题  
原本是为老子的宇宙人生哲学服务的进而延伸  
到文学领域逐渐构成的文艺思想便是反对儒家的  
教化论而追求虚静淡泊的人格境界并注重文学语  
言的言外之意和文学风格的自然真美从这个角度  
这些范畴既是哲学范畴也是文论范畴并自然  
而然地由哲学范畴转化为文论范畴营造着一种超  
功利的艺术氛围。  
当然由于早期文学思想偏重于事实批评的话  
语建构而缺少系统的实际批评的话语建构所以,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早期文学思想很丰富很精深,  
但在文学阐释效果上却存在另一方面的尴尬早期  
的文学思想很宽泛有时却无法解释丰富的文学事  
实和文学现象也很难自觉地归纳出相应的文学思  
想的结构关系更难归纳出精深的文学理论观念。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说早期的文学思想奠定了后期  
文学思想的基础如言志抒情说乐教说等观念成为  
后人津津乐道的文学话语资源但怎样进行言志抒  
怎样实现愉悦等文学本体问题在早期文学思想  
中却较难涉及。  
所以一般而言先秦的诸多文学范畴都笼罩在  
哲学范畴之下在儒兵各家思想中我们  
都可以搜寻到相关的话语资源在杂糅共生的文化  
语境中,“哲学论”、“政治论”、“文学论的思想互  
相沟通形成文论与文化的血肉联系当然也形成  
先秦文学思想的一个特点即一方面自身的文学性  
质并不自觉另一方面文论范畴能指的含义又非常  
广阔使内在的意蕴得以文学化的释放和衍生从而  
为后来的文学思想带来诗意化的舒张。  
这种尴尬的境地不得不让我们进一步思考早期  
文学思想产生的语境问题罗根泽在中国文学批  
评史中曾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点是偏于  
文学理论与西方文学批评偏于文学裁判和批评理  
30]13  
进一步说早期尤其是先秦时期文学因素与  
文化因素杂糅共生融合于文化场域而凸显文化价  
其深刻的原因在于背倚共同的文化思想场域。  
如先秦时期的礼乐思想与诸子思想可谓是文学思想  
的依靠者儒道两家文论其互相对立互相补充的  
传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而汉代趋于一尊思  
崇尚儒家思想的文化大背景又为汉代的文学思  
想奠定了基石文学思想必然从经学附庸渐渐走向  
独立因而早期文学思想的面貌不论是原创者还  
是补充者乃至对立者乍看起来有的新奇有的平  
有的极端有的中和但仔细思量各种文学思想  
又同属于一个话语圈就其相同语境而言不论  
哪家哪派都有一个共同的社会文化平台因而他们  
有着大致相同的知识背景话语资源和问题意识。  
只是在文学问题的价值判断上各有言说各有畛域,  
从而构成话语的分流和融合既多样深刻又互相包  
。  
论不同  
其中的内在原因在于中国的批评大  
都是作家的反串并没有多少批评专家作家的反  
当然要侧重理论的建设不侧重文学的裁判外  
在原因在于历史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  
批评重实用重人生的价值取向正如罗先生所说:  
中国的文化发源于寒冷的黄河上游经济的供给  
较俭啬平原的性质较凝重由是胎育的文化尚用  
重于尚知求好重于求真。”又言:“社会人生的实际  
问题急待解决因而尚用求好就更成为一般倾  
30]16  
。”  
罗先生的这些看法尽管还需要再完善但  
他立足于重实用的文化语境而讨论中国文学批  
评的状貌是颇有眼界的或者说他的这个重实用  
的文化语境同样也是造成早期中国文学思想偏于  
文学理论思想而疏于文学裁判思想的主要原因。  
同时早期的文学思想的构成需要后人仔细甄  
别而加以理论提升换言之仅仅依靠出土简帛文  
献中的材料来总结和阐释早期文学思想的面貌是远  
远不够的更不能说明当时文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这是因为这些出土的简帛文献中尽管蕴涵的内容  
非常丰富诸如政治学思想历史学思想哲学思想、  
伦理学思想药学思想养生学思想天文学思想地  
理学思想兵书思想农学思想等等不一而足然  
直观表现文学思想的著述要义常常隐含在文献  
材料之中需要我们钩沉和梳理仅以马王堆汉墓  
帛书出土文献而言出土文献体现的思想主要是儒  
道哲学思想养生学思想和天文学思想而文学思想  
早期文学思想构成的评判及关联的方法论  
问题  
可以说二元互补突出功用色彩的文学思想是  
早期文学思想构成的内在语境而杂糅共生融合于  
文化场域而凸显文化价值的文学思想是早期文学思  
想构成的外在语境两者互为条件互为背景简言  
二元互补与杂糅并生的关系是二元互补是内在  
力量杂糅并生是外在支撑共同推动早期文学思想  
的形成演进和发展。  
1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分量是非常有限的只是镶嵌在老子》、儒家学  
派的著作之中。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简帛文献中蕴涵的文学  
文学思想也才能阐发其中的文学批评史意义陈  
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曾说:  
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  
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  
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  
思想与现存传世文献中早期文学思想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两者是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在这  
个关系链条中通过互比的视阈来把握文学思想”  
的内涵其次要明确须将出土简帛文献中本身具  
有的文学思想与它们所包含的文学思想结合起来进  
行研究从而在广阔的视野中深思早期文学思想的  
构成面貌再次要明确出土简帛文献中所蕴涵的  
文学思想的场域问题即回归历史语境而把握文学  
思想的内涵正如特雷·伊格尔顿在二十世纪西  
方文学理论中所指出的那样:“构成文学的种种价  
值判断是历史地变化着的而且揭示了这些价值判  
32]279  
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  
们必须结合现存的文献而立论。  
所以我  
20 世纪20 年代前后王国维使用纸上之材  
地下之新材料二重证据法”,为中国古  
史研究开辟了一条充满生机的学术之路同时也为  
文学研究提供了参证的方法论思想我们研究出土  
简帛文献中的文学思想实际上也具有方法论的意  
它至少可弥补纸上之材料的不足 但是我  
们也必须树立这样的一种学理观念纸上之材  
地下之新材料互为补充两者同等重要。  
一方面,“纸上之材料的文献数量丰富且某些文  
献颇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地下之新材料只是  
所存文献的一小部分欲凭借残余断片就断言文学  
思想的全貌可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须结合现  
纸上之材料进行综合考察方可言论 因此,  
我们的研究亦离不开纸上之材料的学理支撑。  
31]15  
断本身与种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  
他的  
意思是文学不是一个有着固定标准的历史存在它  
是和文学思想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历史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我们的意思是如果说对文学是什么”  
的认识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的话那么同  
样的原理文学思想的发展亦如此。  
明乎此我们才可探究出土简帛文献中蕴涵的  
注释:  
关于”,裘锡圭先生解释:“疑读为”。 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 年版200  
。  
参考文献:  
1]左东岭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J].文学评论,2004,(3).  
2]刘冬颖近年出土简帛与先秦文学研究[J].江海学刊,2005,(4).  
3]谭家健新近发现的先秦佚书之文学价值[J].中国文学研究,1988,(4).  
4]赵敏俐.20 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J].文学前沿,2000,(1).  
5]罗家湘出土文献的文体学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6]陈桐生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7]郭丹读上博简孔子诗论劄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8]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9]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0]濮茅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性情论释文考释[C] / /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1.  
1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释文考释[C] / /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1.  
12]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J].文物,1989,(2).  
13]沈颂金出土简帛与文学史研究[J].齐鲁学刊,2004,(6).  
14]伏俊连从新出土的神乌赋看民间故事赋的产生特征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6).  
126  
孙纪文二元互补与杂糅共生———中国早期文学思想的构成问题  
15]赵逵夫历代赋评注汉代卷)[M].成都巴蜀书社,2010.  
16]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汉简释文[M].吴礽骧李永良马建华释校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17]裘锡圭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18]陈良运文质彬彬[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19]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0]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1]银雀山汉墓竹简领导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释文注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2]方铭从出土文献诗与志的关系看文学的价值[J].中国文化研究,2001,(4).  
23]李学勤诗论》“诗亡隐志[J].文艺研究,2002,(2).  
24]廖名春上博简关雎七篇诗论研究[J].中州学刊,2002,(1).  
2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6]李天虹.《郭店楚墓竹简·五行篇校释[C] / / 李学勤谢桂华简帛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7]葛立斌.《孔子诗论属于战国学思想体系[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1).  
28]刘勰),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9]庞朴马王堆帛书解开了思孟五行说之谜———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一的初步研究[C] / /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  
汉墓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0]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1]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On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Thought of Early Stages in China  
SUN Ji⁃we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Abstract:The discourse system in silk and bamboo slips manuscripts and remaining records reveals  
the binary complementary combination of literary discourse in literary thought of early stages in China  
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discourse resource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s. The literary thought  
with function as its emphasis becomes the link and joint of literary topics and depicts utilitarianism in lit⁃  
erary thoughts of early stages. Meanwhile, the cultural hubridity between literary factors and cultural fac⁃  
tors in cultural field highlights the literary value. Binary complementary and functional literary thoughts  
are the inner context while cultural hubridity and cultural value are the outer context. Viewing from the  
silk and bamboo slips manuscripts, the main literary thoughts of the early stages in China serve the poli⁃  
tics rather than literature.  
Key words:literary thoughts of early stages in China; binary complement; cultural hybridity; cul⁃  
tural field  
责任编辑]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