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3卷第3期  
2
0165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3,No.3  
May,2016  
教育知识的外在反思与社会建构  
———《教育知识的生产与境读后  
段晓芳,慕彦瑾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20世纪80年代学科自我意识萌发以来,“理论  
来不可多见的教育学术佳作。  
反思逐渐成为一股引导教育学发展的自觉力量由  
理论具有个人沉思的本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  
育学的学科反思限于内在的逻辑清理人们一谈到  
教育学的反思,似乎就是对教育学的概念的内涵命题  
的逻辑以及体系的周延等进行逐一考察,分析哲学成  
构思精巧反映在该著的命名上此著以生产  
与境冠名,初读不知其理,更不明其意读后方知其  
超越了语境仅对科学知识的理论方法或表达方式  
的指涉,是指科学知识被给予的整个社会状况,包括知  
识生产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因素比较  
为教育学者基本的理论工具然而,教育学并不是一 与境语境”,两者仅一字之差,但所表达的分析取  
个逻辑体系,仅追求形式上的完满而罔顾其意义内核  
的生成,并不能确保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理论内在  
构造的角度反思与建构教育学已告一段落。  
向却相距千里。“与境超越了语境之内在分析,并  
由此走向知识社会学的外在分析,构思着实巧妙。  
视角独特表现在该著所构筑的理论基础上该  
著虽自言以知识社会学为分析取向,然而审察全书可  
以发现,其分析教育知识的理论基础并不唯此,而是更  
为宽阔坚实总的来说,该著以知识社会学为基础整  
合了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现象学,形成一种颇为  
独特的分析视角除了知识社会学贯通全书外,结构  
主义的运用侧重对教育知识对象的分析,哲学解释  
学体现在作为教育知识基础的教育经典的分析,现  
象学的方法可在其对教育知识生产的主体间性的分析  
中找到该著将诸种理论熔于一炉,形成了分析教育  
知识表达教育思想的独特视角。  
使内在反思陷入困境的问题,即教育研究的原  
创性何以可能?原创性问题并非任何内在形式的推敲  
和重塑所能够解决,其从根本上所关涉的是教育学的  
内在精神从何而来? 显然,教育学若要有自己的独立  
品性,并能反映整个时代社会和民族的精神状况,就须  
走出内在反思。“教育知识概念的兴起为教育学的外  
在反思提供了契机究其缘由,不若教育理论研究的  
个人沉思,教育知识生产乃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思想  
活动;教育知识与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具有内在的同  
构关系,从知识社会学角度恰能观照教育研究的原创  
性何以可能这一学术难题。  
体系严整主要指该著的三个部分颇能自洽自  
该著历史与逻辑部分,从教育知识的对象与基  
主体与范式形式与体系等逐一透析,形成教育知  
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创生与机制部分,借助已获  
得的理论成果考察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知识生产何以可  
,反映社会时代精神的创生机制进行了可贵的  
探索。“例示与参证部分,返回当代教育知识生产实  
,撷取案例从整体”、“正面”、“侧面参证全书的主  
题理论该著从理论建构到实践观照,既层层深入又  
自证其言,可资教育学术著述参鉴。  
近来读到雷云博士教育知识的生产与境一书,  
便是转向教育学的外在反思和建构的力作该著分析  
了教育学与社会生活形式的对应性,认为不同社会形  
态具有不同的教育知识生产方式;探讨了富有生命力  
的教育学的创生如何可能,为从知识社会学角度透视  
教育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现象提供了颇富启发的解题  
路径;通过梳理当代教育知识生产的具体实践,印证教  
育知识的内在意义与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存在本质性  
关联全书构思精巧,视角独特,体系严整,可谓近年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