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5卷第6期  
2
0181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6  
November,2018  
改革开放 年  
4
0
中国粮食价格调控的回顾与展望  
1
2
3
胡小平,范传棋,高洪洋  
(1.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成都611130;2.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重庆401120;  
3
.成都大学商学院,成都610106)  
摘要:以粮价市场化改革为主线来总结粮价政策变迁的轨迹,可以发现粮价调控的如下演变规律:第一,朝着  
市场化方向推进并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第二,沿着国家强制干预国家干预为主市场调整为辅再到市  
场调节为主国家干预为辅的路径转变;第三,粮价调控手段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第四,粮价调控是为了平  
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我国目前粮价调控陷入了向上调控无法缓解粮食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向下调控  
难以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两难境地,坚持深化粮价市场化改革强调国家干预作为补充手段的重要性保障农民种  
粮收益充分利用多元化粮价调控方式,则是解决当前粮价调控困境所应该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粮食价格改革;粮价政策;粮价调控;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6-0023-07  
经过40年的改革,中国取消了非市场化的粮价管理旧体制,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新体  
,这种转变经历了粮食领域里六次改革,依次为1978—1984保留统购统销制度的粮价调整、1985—  
991年粮价“  
双轨制”、 — 年重回粮价双轨制”、1998—  
1992 1993 —  
1
1994 1997  
0032004至今完善市场化粮价调控新体系改革中国粮食改革  
2
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出现过反复与逆转,然而粮食改革的方向很清晰,即建立市场化的粮食调控新体系粮  
食改革的目标很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平衡各主体(政府城镇居民农民)之间的利  
益关系本文基于改革开放后的六次粮食价格改革,回顾了粮价政策的大致脉络,梳理了粮价调控的演变规  
,阐述了当前粮价调控的新难题与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价政策的回顾  
改革开放前,为满足工业优先发展,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食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粮价调控  
依靠行政指令,高度集中的粮食管理体制对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维持城镇居民低成本生活以及保障国内粮  
食平稳供应起了决定性作用,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大锅饭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致使粮食产  
收稿日期:2018-08-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国家粮食储备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18CJY037)。  
作者简介:胡小平(1950—),,重庆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国家  
粮食安全;  
范传棋(1988—),,四川广安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土地改革国家粮食安全;  
高洪洋(1987—),,山东济南人,成都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国家粮食安全。  
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量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粮食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围绕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展开根据政府与市场  
发挥作用的不同,中国粮食价格调控经历了六个阶段。  
(
)“统购统销制度微调阶段( — )  
1
978 1984  
1
9781984,,,1979国  
家规定从当年夏粮上市起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超购价按照新统购价再加价50% 。价格调整后,全国  
[1]97  
六种粮食平均价从10ꢀ64元增加到12ꢀ68,增幅为20ꢀ86% 。同时,国家三次缩减农产品统购派购范  
[2]207  
,1984年底,统派购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38除此之外,国家还放开了粮食集贸市场,  
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1984,中国集市数量56500,1978(33302)增长69ꢀ66%;1984  
[3]477  
,粮油类集市贸易成交额45ꢀ60亿元,1978(20ꢀ08亿元)增长127ꢀ09% 。  
建国以来的长期低粮价政策导致农民收入低下,改革开放初期粮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  
[4]22  
1
977年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1,1965(1072)增长924%  
,粮价调整取得了良好  
的政策效果首先,改变了粮食紧缺的局面。1978,中国粮食总产量为30476ꢀ5万吨,1984年增长到  
[5]255-258  
0730ꢀ5万吨,加  
4
10254万吨 ,解决了粮食紧缺问题其次,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  
1984,国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3,1978(133ꢀ6)增长165ꢀ94%。  
1979,在中国粮改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缓和了政府与农民紧张的关系,终结了长期形成  
的廉价粮食政策,再加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次改革  
保持了社会稳定,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时维持销售价格不变,城镇居民生活未受到影响,购销亏空由政府承  
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缩小统购派购范围放宽粮食集贸市场等政策都触及到原有的粮价管理制度,虽然  
粮价仍由政府制定,但开启了粮价由市场调节的改革之路。  
(
)粮价双轨制阶段( — )  
1
985 1991  
在粮食提价政策和土地承包制双重激励下,粮食连年丰收,这为改革粮食统购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仓  
容危机和财政负担重引发了1985年的粮食改革。1983—1984年出现全国性卖粮难问题。1984,粮食  
[4]46  
露天存放量超过300亿公斤以上,形成收不起存不下调不走销不掉的困局 同时,超购加价政策以  
及粮食购销差价补贴,使国家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1984,国家财政用于粮食超购的补贴达到129ꢀ88亿  
[7]454  
[8]83  
,用于购销价格倒挂的粮油副食品补贴达到321亿元,占当年政府预算支出的21%为扭转  
上述局面,19851,中国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取消统购派购,  
改为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经过1985年的粮食改革,统购派购制度被废止(统销制度仍保留),自由合同  
订购取代了国家强制性收购,从而形成了两种粮食价格,即合同订购的粮价由政府制定合同订购外的粮价  
由市场决定,中国粮价进入了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时期。  
实行粮价双轨制是中国粮价调控的转折点,国家承认了自由交易的合法性,并赋予市场调节更大的空  
,形成了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控机制然而合同订购执行不到一年便出现逆转,主要是因为粮食收购价格  
下降而导致的1985年粮食大幅减产为控制粮源保障供给以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国家赋予合同订购  
国家任务性质,并封锁粮食市场进行强制收购合同订购性质的改变,标志着粮改折回到统购统销政策  
原点,也意味着粮价进入虚位双轨制时期(计划有效运行市场无效运行),中国粮价市场化改革出现第一  
次反复。  
(
)“全面放开粮食销售价格改革阶段( — )  
1
992 1993  
在充分借鉴改革试验区经验基础上,国家决定改革粮食统销制度,主要思路是提高粮食销售价格,逐步  
实现粮食购销同价为减少改革阻力,提价分两次进行,同时向城镇居民发放粮食补贴。19915、1992  
4月完成两次提价(提价幅度分别高达67%、43% ),实现了粮食购销同价随后国家放开了粮食价格,  
但保留了粮食订购数量截止1993年底,除了云南甘肃境内25个县以外,中国98%以上的县市放开了  
[9]  
粮食购销以及价格这标志着中国取消了长达40年的统销制度,国家开始探索市场化的粮食销售价格,  
同时也意味着粮价进入暂时的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状态。  
24  
胡小平范传棋高洪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调控的回顾与展望  
然而遗憾的是,这次改革并未持续下去主要是由于价格机制不完善粮价调控体系未形成,难以稳定  
粮食市场价格。1993,全国粮价暴涨,迅速引发1994年通货膨胀。1994,全国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  
为每50公斤59ꢀ44,1992(28ꢀ43)上涨109ꢀ07%,远超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4年比1993年  
上涨24ꢀ1%)以及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94年比1993年上涨21ꢀ7%)的上涨幅度为平抑物价和稳  
定粮食市场,国家挂牌限价抛售粮食储备强制压低粮价,粮食市场再次由国家控制,粮价市场化改革出现  
第二次反复。  
(
)重回粮价双轨制阶段( — )  
1
994 1997  
1
994年  
,国家强制压低粮价造成粮食减产,原定的保量放价政策被搁浅,粮食市场化改革被迫中断,  
粮食收购恢复了政府管控为保障粮食供给,国家下达了5000万吨订购任务,并增加4000万吨议购指标,  
部分地区为完成收购任务而强制封锁粮食市场除此之外,国家还强化了粮食部门对流通领域的干预,要求  
[10ꢁ11]  
粮食部门必须掌握社会商品粮源的70%—80%(9000万吨) 。新一轮的调控政策意味着重回粮价双  
轨制”,粮价市场化改革回到原点。1995,国家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将粮食区域供求平衡作为政治  
任务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19978,国务院发布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购粮的通知》,要求坚  
ꢄꢃꢂ  
决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1994—1997,中国粮食市场最鲜明的特征是以政府管制和行政干  
预为主,粮食市场化调节作用被弱化。  
(
)初步建立市场化粮价调控体系阶段( — )  
1
998 2003  
粮食过剩以及粮企亏损是引发新一轮粮改的主要原因。1996ꢁ1997,中国出现粮食过剩,农民再次  
遭遇卖粮难问题,同时国有粮企巨额亏损,财政负担重。199241日到1998531,中国粮食  
[11ꢁ12]  
系统亏损挂账1200多亿元(平均每天亏损1个亿) 。为解决上述问题,1998年启动了三项政策一项  
ꢂꢃꢅ  
改革为核心的粮食改革,为全面放开粮价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新模式的开  
。2001,中国加入WTO,为适应国际规则,中国降低了农产品关税,并对玉米小麦稻谷设置了进口配  
ꢆꢃꢂ  
,表明中国开始有条件接轨国际市场,并将进出口作为粮价调控的新手段。20017,国家提出放开  
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粮改新思路,进一步深化和全面放开粮价改革截止20036,  
已有16个省()完全放开了粮食价格,中国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粮价调控新体系。  
()完善市场化粮价调控新体系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国家粮价调控体系出现了新变化,表现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价管理新机制,逐步形成了  
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政策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粮食进出口调节政策粮食补贴政策为核心的粮  
价调控新体系在新体系下,粮价主要由市场决定国家采取粮价区间干预政策,当粮价超出合理区间时,  
国家动用粮食储备抑制粮价上涨;当粮价低于合理区间时,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格托住粮价随着粮价调控  
政策的完善,粮价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例如,2006年下半年至2008,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中国运用粮价调  
控组合政策,成功化解了粮价危机,稳定了国内粮食市场经过多年实践,中国建立了市场化的粮价调控新  
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价调控的演变规律  
中国粮价调控政策是随着粮食供求关系粮食改革目标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动态调整的,其演变规律  
主要沿着四条线索展开。  
第一,粮价调控政策的选择与演变路径始终沿着市场化的大方向推进,同时还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安  
排相适应,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及契合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粮价调控政策是解决好粮食问题的关键。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粮价调控政策在特定阶段出现过反复与逆转,然而市场化改革的根本方向从未动  
上述论断主要有两点依据:其一,从结果看,经过数次渐进性改革,形成了市场化的粮食价格,建立了市  
场化的粮价调控新体系,并且当前粮价改革依然沿着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深化;其二,从过程看,粮价市场化改  
革步伐从未真正停止,历史上改革进程出现过反复,然而摆脱粮食困局后,国家又启动了更深层次的粮价市  
场化改革例如,1985,粮食短缺和农民收入问题初步解决后,国家启动了改统购派购为合同订购的粮  
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价市场化改革;在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物价后,1998年国家启动了全面放开粮食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同  
,粮价调控政策的选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联,粮价市场化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大环境中推进的理论  
,经济体制改革主导和决定粮价市场化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价格机制改  
,1985年的粮价改革契合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1998年的粮价改革符合1992年国家提出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第二,粮价调控思路遵循从国家强制干预国家干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市场调节为主国家  
干预为辅的渐进式转变过程,且在任何一个改革时期国家干预始终存在,成为提高国家粮价调控能力的重  
要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强制干预是粮价调控的唯一模式,这契合了当时的统购统销制度粮食市场  
未放开粮价调控方式缺乏粮食供求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强行干预具有合理性,既保障了粮食有效供给,又  
稳定了粮食价格经过1985年的粮改,粮价调控思路过渡到国家干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粮价由政府与  
市场共同决定,订购议购粮食价格由政府决定其余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由于订购议购的粮价具有引领作  
,因此市场化粮价调控只是作为补充。1998年粮改后,粮价调控思路转为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干预为  
”。1998—2003,弱化国家干预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销区粮食价格完全放开,市场调节成为粮价调  
控的主要模式。2004年以后,粮价主要由市场决定,国家干预降至次要地位,只有出现粮食危机时,国家才  
强行干预市场。  
第三,粮价调控手段从单一型复合型转变,多元化的粮价调控方式对稳定粮食价格至关重要。  
计划经济时期,粮价调控手段单一,主要依靠行政指令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粮价调控方式趋于多元  
(见表1)。1985年以后,粮价调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专项粮食储备以及国家粮食批发市场相继建立,标  
志着粮食吞吐和粮食竞价交易成为粮价调控的重要手段。2000年以后,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逐步  
形成了以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政策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政策粮食进出口调节政策国家粮食  
补贴政策为核心的复合型粮价调控方式,成为国家稳定粮食价格的制度保障。  
1.1978年以来中国粮价调控方式的变化  
阶段  
调控背景  
调控方式  
具体措施  
调控效果  
提高粮食价格,缩小农改变了长期以来粮食短缺  
产品统购派购范围,放的局面,农民收入水平大  
改革放开前粮食缺口大,  
农民收入低下  
1
9781984  
价格干预与政府行政干预  
宽粮食集贸市场  
幅提高  
国家定价和市场定价,国  
家加强对粮食购销领域的  
行政干预,开始建立粮食  
吞吐与粮食竞价调节机制  
全国出现卖粮难问题,  
9851991 粮食购销带来沉重的财  
政负担  
淡化合同订购,恢复国化解了农民卖粮难问  
家订购任务,执行粮食题,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  
1
价格双轨制”  
确保了粮食平稳供应  
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和销  
售最高限价政策,引入粮  
食风险基金  
粮食购销价格倒挂,使政  
9921993  
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取消购销制度,实行保缓解了购销价格倒挂带来  
1
量放价政策  
的财政负担  
重新恢复粮食订购议购  
任务,封锁粮食市场,实  
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以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  
1
994年粮食减产以及粮强化国家行政干预,粮食  
9941997 食价格暴涨,出现卖粮购销完全由政府掌控,市  
问题  
场价格调控机制被弱化  
掌握了粮源保障了粮食  
有效供给,平抑了粮食价  
1
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  
,缓解了粮食企业亏损  
挂账,开始全面放开粮食  
价格  
弱化国家行政干预,粮食三项政策,一向改革”,  
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建加入WTO,放开粮食销  
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  
9982003  
国有粮食企业巨额亏损  
1
立了粮食进出口调节机制  
区市场价格  
防止再次出现农民卖粮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干预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问题,刺激农民生产为辅的多元化粮价调控临时收储政策国家粮保障了粮食供求平衡,完  
2
004至今  
积极性  
新体系  
食补贴政策  
善了粮食价格调控体系  
26  
胡小平范传棋高洪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调控的回顾与展望  
第四,粮价调控是为了协调和平衡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期望在国家城镇居民和农民之间形  
成一种稳定可靠良好的利益分配关系。  
粮食价格是国家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利益交集点,历次粮改都要考虑平衡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国  
家和农民的关系,粮价调控呈现出向农民索取剩余与农民公平交易再到财政补贴农民的变化轨迹。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基础薄弱,为完成工业原始积累,国家实行低粮价政策,向农民索取农业剩余,农民成为经  
济建设的贡献者改革开放初期,面对严峻的粮食形势,为刺激粮食生产,国家提高粮食价格,主动让利给农  
,承担了粮食改革成本,与农民形成了公平的交易关系。1998年粮改后,中国工业反哺农业,一系列惠农  
政策出台,国家与农民形成了新型的支持与补贴关系对于国家和城镇居民的关系,粮价调控更加注重社会  
稳定,国家主动承担粮改成本,减少了改革阻力例如,国家改革统购制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时,并未提高  
粮食销售价格,购销差价由国家承担;国家改革统销制度时,提高粮食销售价格分步骤实施,并对城镇居民给  
予生活补贴,后来数次粮改均沿用这种思路,维持了社会稳定因此,调控粮价时,能否处理好国家城镇居  
民和农民的利益关系,决定了粮改的成败改革经验表明,保障农民收益是确保粮食供给的基础;避免由粮  
价上涨引起物价水平大幅上涨,是减少改革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  
中国当前粮价调控面临的新难题  
当前,中国粮价调控面临的新难题表现为粮食生产成本地板抬升以及粮食价格天花板压顶,粮价调  
控可操作的价格区间越来越小种粮成本过高,造成农民种粮收益下降同时,国内粮价大幅上涨,与国际  
市场形成价差,导致大量粮食进口,冲击国内市场对世界粮食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  
[13]  
的形势更加复杂 。  
()种粮成本过高,造成农民种粮收益下降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显示:2001—2005年三种粮食每亩平均总成本383ꢀ70,  
20062010552ꢀ29,20112016到  
1001,2001200526(见表2)。粮  
食总成本增加主要是由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引起的土地成本方面,2001—2005年为  
2ꢀ48,2006201099ꢀ48,20112016190ꢀ21,20012005262ꢀ44%。  
人工成本方面,2001—2005年为137ꢀ86,2006—2010年达到180ꢀ35,2011—2016年增加到403ꢀ41  
,2001—2005年增长192ꢀ62%。物质与服务费用方面,2001—2005年为184ꢀ36,2006—2010达到  
5
72ꢀ46,20112016407ꢀ38,20012005120ꢀ97%。  
2
2.20012016年三种粮食平均成本收益情况  
单位:/亩  
项目  
总成本  
生产成本  
物质与服务费用  
人工成本  
土地成本  
净利润  
年份  
0012005 383ꢀ70  
0062010 552ꢀ29  
0112016  
1001  
2
331ꢀ22  
452ꢀ81  
810ꢀ79  
184ꢀ36  
272ꢀ46  
407ꢀ38  
137ꢀ86  
180ꢀ35  
403ꢀ41  
52ꢀ48  
99ꢀ48  
190ꢀ21  
79ꢀ52  
189ꢀ21  
92ꢀ69  
2
2
:三种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总成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生产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成本分类参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2002ꢁ2017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  
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粮食生产成本过高影响到农民种粮收益。2001—2005年三种粮食每亩平均净利润79ꢀ52,2006—  
01018921但值得注意的是, —  
2
2011 2016,到  
2ꢀ69,2006201051ꢀ01%,,格  
是常规的政策选择,然而当前中国粮价已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以提价政策为核心的调控思路面临很大挑战。  
)国内粮价大幅上涨,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  
004年以来,2018200573ꢀ10%,2018年  
9
(
2
ꢇꢃꢂ  
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比2006年上涨64ꢀ29%,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比2008年上涨33ꢀ33% 。在国际粮  
2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价平稳背景下,国内粮价大幅上涨,国内外粮价倒挂引发粮食大量进口例如,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后,收  
储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饲料企业使用进口的高粱大麦、DDGS等原料替代国内玉米,玉米消费市场受到冲  
。2012,中国粮食(玉米小麦大豆高粱大麦稻谷和大米)进口7227ꢀ06万吨,此后基本保持逐年增  
(只有2016年略有下滑),2017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2074ꢀ68万吨,2012年增长67ꢀ08%(见表3)。  
[14]  
如果继续上调粮食价格,必然加重进口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  
3.20122017年中国不同品种粮食进口量  
单位:万吨  
年份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玉米  
520ꢀ74  
326ꢀ56  
260ꢀ05  
473ꢀ14  
318  
小麦  
370ꢀ10  
553ꢀ55  
300ꢀ50  
300ꢀ69  
341  
稻谷和大米  
236ꢀ73  
226ꢀ94  
257ꢀ85  
337ꢀ69  
356  
大豆  
5838  
高粱  
大麦  
合计  
2
8ꢀ66  
252ꢀ83  
233ꢀ54  
541ꢀ30  
7227ꢀ06  
7788ꢀ87  
9077ꢀ21  
2
6340ꢀ48  
7139ꢀ91  
8174ꢀ03  
8323  
107ꢀ80  
577ꢀ60  
1070  
2
2
1073ꢀ13 11428ꢀ68  
2
664ꢀ75  
505ꢀ68  
499  
888  
10501ꢀ75  
12074ꢀ68  
2
281  
442  
402  
9556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开数据整理,http://www.customs.gov.cn。  
中国当前粮价调控陷入两难境地粮价向上调控能够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粮  
食产量,但会加剧进口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利于国内粮食(玉米)去库存;粮价向下调控能缓解进口粮  
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有利于国内粮食(玉米)去库存,但无法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以及粮食的稳产或者增产。  
粮价调控新思路的展望  
针对当前粮价调控面临的新难题,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同时,还要以新的视角去思考粮价调控政策。  
)坚持深化粮价市场化改革纵观粮食改革历程,粮价市场化改革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有效途径中  
(
国是WTO成员国,粮价市场化改革也是参与国际贸易的内在要求针对中国粮价过高的问题,应该以市场  
机制为基础引导粮价向下调整,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缓解粮食大量进口带来的压力在粮价调整过程中,  
需把握好调价幅度,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以及国际市场粮价,确定合理的调价区间。  
()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历史经验表明,农民种粮收益与粮食产量高度相关如果执行粮价下调政策,  
必然影响到农民种粮收益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应对农民实行专项粮食补贴政策,参照粮价下调幅度和农  
民损失确定补贴金额,并保障粮食补贴真正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同时还应补贴国内大量进口的粮食品种,例  
如大豆高粱大麦等,增强这些品种的自给能力。  
()强调国家干预作为补充手段的重要性坚持粮价市场化改革方向,并非等同于粮价完全市场化。  
粮食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完全市场化不符合中国国情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国家适度干预具有  
政策上的合理性,这为解决粮食市场失灵提供了选择在粮食改革过程中,出现粮食危机时,国家干预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1986年政府买粮难”、1994年粮价暴涨,国家毅然进行干预,稳定了粮食市场。  
()充分利用多元化调控方式调控粮食价格除利用国内粮食生产消费政策外,针对当前进口粮食带  
来的压力,重点发挥进出口政策对粮价的调控作用应根据国内供需形势,在符合WTO框架下采用配额制  
进口检验检测措施调节粮食的进口数量,以达到调控国内粮价的目的重点关注进口的高粱大麦对国  
内市场的影响,适时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缓解高粱大麦大量进口带来的压力。  
注释:  
粮价双轨制是指粮食价格的形成有两种形式,即合同订购的粮食价格由国家计划制定其余部分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改革开放前在本文指1956(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前夕。  
197992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zgncg-  
gkf30n/200804/10/content_14814063.htm。  
六种粮食平均价是指稻谷谷子玉米高粱大豆小麦每50公斤加权平均统购价。  
由于粮食收购价格大幅提高,而城市粮食销售价格基本保持不变,造成粮食收购价格高于粮食销售价格的局面,当时这部  
28  
胡小平范传棋高洪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调控的回顾与展望  
分价差以及粮食经营部门产生的费用由政府补足。1984,四种贸易粮统购超购价格(以销售量为权重)为每50公斤21.  
6
7,销售价为每50公斤12.98,购销价格倒挂8.69详见: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改革开  
放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359。  
19851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将统购派购改为合同订购和市场收  
,由商业部门在播种季节前与农民协商签订定购合同,定购的粮食国家确定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  
成按原超购价),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如果市场粮价低于原统购价,国家仍按原统购价敞开收购,保护农民的利  
同时该文件还对农产品流通进行了改革,规定农产品不再受原来经营分工的限制,实行多渠道直线流通,农产品经营、  
加工消费单位都可以直接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农民也可以通过合作组织或建立生产者协会,主动与有关单位协商签订  
销售合同,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除此之外,为缓解粮食过剩带来的库存压力,国家要求在山区  
2
5度以上的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该项政策成为1985年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5,中国粮食产量37910.8万吨,1984年减产2819.7万吨,减产幅度6.92%。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  
调查司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17-20。  
19915,国家将城镇居民口粮销售价格每50公斤提价10,提价幅度67%;19924,国家再次提高粮食销售价  
,提价幅度43%。参见:罗丹陈洁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年版,584。  
这就是所谓的保量放价政策,即保留订购数量收购价格随行就市。  
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历史的跨  
农村改革开放3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417-418。  
ꢂꢄꢃ199786日国务院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购粮的通知》(国发[1997]27,http://www.china.com.cn/law/flfg/  
txt/2006ꢁ08/08/content_7059566.htm。  
ꢃꢂꢅ“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指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加快国有  
粮食企业自身改革”。  
ꢂꢃꢆ2002,中国玉米小麦稻谷进口配额分别为585、846.8、399万吨,2003年提高到652.5、905.2、466万吨,2004年至今一直  
保持720、963.6、532万吨,玉米小麦稻谷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最惠国关税为65%、普通国关税为180%。数据来源:  
根据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料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整理得到,http://www.mofcom.gov.cn和  
http://www.ndrc.gov.cn。  
ꢃꢂꢇ为了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国家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核心思想是当市场上粮食价格低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  
,国家将进入粮食流通市场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农民粮食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以及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数据来均  
自于国家发改委网站,http://www.ndrc.gov.cn。其中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是以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  
为基础计算的平均价格,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是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  
[
1]韩志荣,冯亚凡,.新中国农产品价格四十年[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2]杨继绳.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国家统计局农村统计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5[Z].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Z].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6]高小蒙,向宁.中国农业价格政策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7]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改革开放三十年[Z].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8]张晓涛,王扬.大国粮食问题:中国粮食政策演变与食品安全监督[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9]王双正.粮食流通体制改革30:回顾与反思[J].财贸经济,2008,(11):111-124.  
10]夏仲明.三十年粮改的回顾与思考[J].粮食问题研究,2008,(4):44-48.  
11]兴庆.论新一轮粮改[J].管理世界,1998,(6):161-167.  
12]徐德徽.1998年粮改的理论研究[J].改革,1999,(6):62-70.  
13]谢莲碧,张义佼.战略产业观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66.  
14]范丹,范传棋,胡小平.替代品进口对中国玉米消费市场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7,(5):18-30.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钟秋波]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