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5卷第6期  
2
0181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6  
November,2018  
教育问题:教育学话语生成的起点  
李江源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教育学话语是教育学的表现形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教育学话语教育学话语的转变往往意味  
着教育思想教育术语教育概念的变换,但就实质而言,教育学话语的转变以教育问题为依归以教育问题为导  
教育学话语的根基深植于教育问题教育生活之中,教育学话语的使命在于引领时代如何”“”“教育。  
关键词:教育问题;教育学话语;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6-0079-10  
教育思想离不开语言,教育理论离不开话语。  
教育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作为内容的教育理论  
要与时俱进,同样的,作为形式的教育学话语表达也  
要适时适势做好转换以教育问题为导向,打造融  
通中外古今的教育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中  
国在世界教育共同体中的话语权,展现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是中国教育学  
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由之路。  
,是将自己的想法与人交流分享,将自己的情感  
与人倾诉诉说正如说文解字所说:“直言曰言,  
[1]45  
论难曰语。” “的本义,即为说话言在人  
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观念、  
思想只有通过以感性形式展现出来,才能阅读  
和理解,才能变成指导人们行动的实际力量,从而转  
化为现实心者,思想观念意念也;音者,声也。  
[2]494  
礼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言为心声,  
教育学话语释义  
意指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也就是说,言语是内  
心的表达心意的流露雅斯贝尔斯认为:“只有当  
我们不是故意地遣词造句时,语言才是真实的。  
人们的教育活动是对象性的活动,自觉的人们  
在改变对象之前首先要认识对象教育学话语建设  
也是如此,在构建教育学话语之前必须先认识理解 ………最有力的最真实的最坦白的语言是我们完  
话语,必须在观念层面把话语建构起来。  
全成为自己并且熟悉事物时,自然流露出来的语  
[3]86-87  
话语(discourse)是人类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主  
。”  
反之,言不由衷,意指不是依而  
体间沟通对话的言语行为,即言说者和听说者在特 ”。“的底线是诚实地”,“真话,“言  
定语境中通过语言符号系统而进行的思想或精神沟  
观点或意义交流论证分析话语,懂得或真知  
何为”“”“”“等是前提。《说文解字:  
为心声的”。“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  
[4]1511  
,何以为言?”  
诚实地真诚地说话,即不要装  
腔作势地着自欺欺人的”,不要一本正经地  
[
1]45  
,论也从言吾声。” 在古人看来,主动对人着言不由衷的”,不要大张旗鼓地着  
说话叫”,回答他人的问话或者谈论事情叫”。 “的假话或的真话。“即是心中之音”,  
之本义,即谈论交谈由谈论交谈引申,“是人内心流露出的想法愿望情感董仲舒在春  
[5]365  
被赋予了言论话语言语之意简言之,“是交  
秋繁露中说:“心之所之谓意。” “反映的是  
收稿日期:2018-08-08  
作者简介:李江源(1964—),,四川南充人,教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制度与教育管理。  
7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心理活动,而心中所感所思所想要通过来表  
不堪听”。之所以不堪听”,原因  
在于所听见的声音与当事人的心思心情相悖有  
,再小再微弱的声音也能听到,听到之后还会在内  
心掀起波澜,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无心,哪怕就  
在耳边嘶吼,也难以用心听话语所及的东西”,更难  
以听懂甚至道说听话语所及的东西”。正如海德格  
尔所说:“话语是此在的展开状态的生存论建构,它  
对此在的生存具有组建作用听和沉默这两种可能  
性属于话语的道说话语对生存的生存论结构的组  
建作用只有通过(听和沉默)这些现象才变得充分清  
不过,言往往也不能尽意,所谓言有尽而意无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只可意会,不可言  
”。庄子说:“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  
[6]376  
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言的目的在于得意”(表  
达意思领会旨趣),但言本身并非意尽管言只是  
字词的聚合累积,却常常不能尽意,言却可以帮助  
人们得意”,正如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兔一样当  
,不能总是拘泥于,往往是忘言之  
后方可得意”,所谓。“久在樊笼里,  
[7]50  
[9]189  
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在领悟了难以言明的生  
。” “而后”、而后”。之所以而  
命真谛之后,感叹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7]107  
”、而后”,在于人是一个说着话者”。“是  
,这就是说:是一个说着话者人是一个是与否的  
说话者,只因为人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说话者,是惟一  
” 。例如,教育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或  
的艺术,教育学理论一旦意尽言中,往往淡如白  
开水,没有丝毫的味道好的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  
理论工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创造,因为什么或什么呢?“所见所感所  
[10]84  
的说话者这是人的荣誉同时又是人的需要” 。  
有很多不尽之意,需要读者去领会去再创造许多  
教育学理论工作者借助的魅力,在教育  
学理论中婉转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以及情感,言不  
尽意,有的,有的因  
,只有真正懂得(听懂或读懂)教育学理论内蕴的  
观点思想,才能真正读懂教育学理论工作者的情  
除了”“之外,陈都可以表示向人  
说话的思想如果细分,叙是叙说事情的原委重在  
次第;述是述说发生过的事情说过的话,重在遵循  
陈迹;陈是陈述事实,重在一一罗列;说则是解说事  
物或者某个道理,重在解释,使人相信。“不仅仅  
是谈论言说陈述,而且必须明白、“清楚。  
当然,“虽然玄妙,但并非与外物没有任何勾 话语通常要说出来,而且总已经是(有人)说出过  
,“始终与客观的教育现实紧密相连,始终关注  
教育现实,面向教育实践本身例如,孔子教育  
则情满于教育意溢于教育,“里总是既见  
物又见人,既蕴思又含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即我  
们所谓的教育意境”。“”,从耳斤声,意指口有所  
话语即语言而在说出过的东西里面已有领会  
与解释语言作为说出过的东西包含有一种对此在  
[9]195  
之领会的解释方式” 。“”,所以明也。  
话语具有二重性(即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现  
实生活中的话语由语言和言语构成话语在生存论  
上即是语言,“语言的生存论存在论基础是话  
[8]209  
,“耳得之而为声” ,“得声即是”。“听对  
[9]188  
话语具有构成作用语言上的发音奠基于话语;同  
” ,“把话语道说出来即成为语言因为在(语  
)这一言词整体中话语自有它世界的存在,于  
,言词整体就成为世内存在者,像上手事物那样摆  
[
9]190-191  
,声学上的收音奠基于听” 。“相  
,才能心领神会,才能听话语所及的东西”。海德  
格尔说:“我们在听话语所及的东西之际,自然而  
听到说出这种东西的方式即所谓表达方式’,但  
这也只在于我们先行共同领会着话语之所云;因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依照话题所及的东西来估价人  
[9]188  
在面前” 。语言是话语的物质基础,而言语是话  
语的精神内核言语所表达的观念思想属于内容  
要素,语言作为内容载体,其声音符号等则是话语  
的物质外壳语言是言语的基础,没有语言,思想、  
观念意识情感等不过是无法把握的人脑的机能而  
[
们如何说出这种东西。”  
9]191-192  
换言之,只有心领神  
[
11]207  
话语所及的东西”,我们才会认真聆听。“言与听  
,“语言是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  
没有言语,语言仅仅是无意义的字母符号图画手  
表情等,难怪黑格尔把语言仅仅看成是一堆符  
皆奠基于领会领会即不来自喋喋不休也不来自东  
[9]192  
打听西打听唯有所领会者能聆听” 。“不  
,“如耳边风,吹过即忘,更不能听话语所及的  
东西”。“不到,“的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甚  
[3]86  
号而已” 。尽管话语结构由物质符号系统构成,  
但不能把话语等同于语言,或者把语言当作话语。  
80  
李江源教育问题:教育学话语生成的起点  
话语构成环节主要包括,话语的关于什么(话语所及  
的东西);话语之所云本身;传达和公布。“人们试图  
把握语言的本质’,但他们总是依循上述环节中的  
某一个别环节来制定方向;‘表达’、‘象征形式’、‘命  
的传达体验的吐诉’、生命的形态化’,诸如此  
综上,教育学话语是主体通过一定结构的语言  
符号传达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意图  
的言语教育学话语是教育学言语,教育学言语就  
是教育学话语,教育学话语与教育学言语都是主体  
教育观念思想精神情感的表达。  
[9]190  
类的观念都是人们依以理解语言的指导线索” 。  
话语是对在世的可理解性的赋予含义的分解,“话  
语是关于某种东西的话语。……话语所谈的东西总  
是从某种角度在某种限度内说到的任何话语中  
都有一个话语之所云本身,也就是在各种关于某某  
东西的愿望发问道出自身等等之中的那个所云本  
教育问题:教育学话语生成的起点  
教育学话语的起点,直接关涉教育学话语的生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  
教育学话语的起点,决定着教育学话语生成的结  
教育学话语生成只能从教育问题开始马克  
思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  
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  
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  
[9]189  
” 。话语所及的东西了解得越透彻越深  
,“话语之所云本身才越准确,“事物的特性显露  
在表达这种事物的语言特性上对事物的了解愈深  
[
15]289-290  
的呼声。”  
纵观中外教育史,无论柏拉图的  
[3]87  
,其语言表达的水准亦愈高” 。话语与语言究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古代经典所畅  
竟是什么关系呢?“话语是由符号构成的,但是,话 言的教育学话语”,还是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  
语所做的,不止是使用这些符号以确指事物正是 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近现代教育名著所言说的教  
这个不止使话语成为语言和话语所不可缩减的东  
西,正是这个不止才是我们应该加以显示和描述  
育学话语”,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对当时当地教育  
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表达”“言说”。  
[
12]53  
” 。福柯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即话语  
不仅仅是语言,话语的内容比语言更丰富语言是  
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们彼此间的交往离  
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  
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精神  
()问题:教育学话语的入口”  
问题是教育学话语的入口”。教育学话语是基  
于问题的存在,缺乏问题导向的教育、“教  
、“教育等都是空洞的无意义的问题是对客  
观矛盾的理性把握,教育学话语是对客观矛盾的理  
性表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  
矛盾,没有什么时候不存在矛盾毛泽东说:“问题  
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  
[
3]85  
遗产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传给我们” ,但是语言只  
是为话语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而已,因为话语绝非  
是无立场透明中性的交往工具,其背后往往代表着  
不同言说者的价值立场与利益诉求。“‘话语’……  
一旦形成,便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具有特定的规制,  
[16]839  
有问题。”  
社会生活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  
人类社会所谓和谐,并不是没有冲突没有矛盾、  
没有问题,和谐只是矛盾运动中的和谐而已,其实质  
和而不同”。和谐不是简单的同一”,而是有差  
别的协调统一差异造就了万事万物,“世界确实  
是由差异构成的,但我们为了得过且过需要制造同  
[13]267  
构建着特定的知识系统和价值体系” 。话语不  
仅是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思  
想状况价值观念形象认同的综合反映这段话的  
后半部分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福柯没有肯定话语  
和言语在本质上的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话语  
就是言语,言语就是话语,它们都是思想的直接现  
特定意识形态的表征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  
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  
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  
动的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  
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  
[17]15  
一性” 。“不同则使生活世界色彩斑斓,使人生  
丰富多彩正因为如此,福柯等人期望实现一个完  
[17]15  
全由差异打造的世界” 。不过,尽管问题意味着  
矛盾,但问题毕竟不是矛盾矛盾直接存在于对象  
之中,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问题,就其形式来  
,并不直接存在于对象之中,而是存在于主体的意  
识之中,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客观存在的只是  
矛盾,把客观矛盾转化为主体意识中的问题必须善  
于捕捉问题,并从现实问题中揭示出它的理论蕴涵。  
[
。”  
14]72  
8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否则,即使面对同一现实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在主  
存在的某种本己的特征发问既可以是问问而  
’,也可以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者的特点在于:  
只有当问题的上述各构成环节都已经透彻之后,发  
体意识之中转化成问题换句话说,只有真正理解  
现实矛盾所在,才能构成所谓的问题,问题是对客观  
矛盾的理性把握正如劳凯声所说:“由于问题是对  
现有事物的一种未能给予理性解释或未能采取相应  
行动的认知状态,因此问题应属于未知领域但是  
未知领域还可以进一步区分出未曾意识的未知领域  
和已经意识的未知领域,根据这一区分,问题应是我  
们已经接触到意识到并尝试回答解释或者采取行  
动解决的一个未知领域就此而言,问题是介乎认  
识的此岸和彼岸之间的认知对象,如果它完全处于  
此岸,已被我们解决了,就不成其为问题了;如果它  
完全处于彼岸,我们完全没有接触到意识到,也就  
[9]6-7  
问本身才透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问题教  
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既可能是教育理论中的问  
”,也可能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既可能是问题  
中的教育理论”,也可能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  
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现实教育生活学校生活中的各  
种问题,也要把现实教育生活学校生活中的问题上  
升和转化为教育理论问题乃至教育哲学问题,并从  
教育理论层面审视现实教育生活学校生活中的问  
。“教育理论中的问题”、“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不仅是教育学话语生成的起点,而且是教育学话  
生成的动力源因为,某个教育问题解决了,新  
的教育问题又会出现。“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  
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  
[18]  
不成其为问题了。” 就现实教育世界而言,问题贯  
穿于教育发展全过程,差异冲突对立转化不过是  
矛盾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而  
教育生活充满矛盾,充满着对立原则的张力,诸  
如自由与控制自我与他人现实与理想正确与错  
误等等,无数的矛盾冲突两级性压力和对立物,  
恰恰是我们对日常教育生活的真实体验教育生活  
不仅充满矛盾,而且遍布问题,问题是介乎认识的此  
岸和彼岸之间,被我们接触到意识到认识到并试  
图回答解释或者采取相应行动的这样一类认知对  
因此,我们不要诋毁或试图否认这些问题矛  
冲突,相反,我们应该赞美它们正是它们给了  
教育生活前进的动力规范性的结构和道德的本性。  
如果教育问题是一个基本问题,那么就须对这  
一问题的发问本身做一番适度的透视只有先讨论  
教育问题的具体内涵,才能使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与  
众不同的问题映入眼帘海德格尔说:“任何发问  
都是一种寻求任何寻求都有从它所寻求的东西方  
面而来的事先引导发问是在其存在与如是而存  
的方面来认识存在者的寻求这种认识的寻求  
可以成为一种探索’,亦即对问题所问的东西加以  
分析规定的探索’。发问作为…’的发问而具有  
问之所问一切…’的发问都以某种方式是就  
[19]265  
” 。发现筛选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  
是无止境的,教育学话语的生成永远在路上。  
()问题:教育学话语的底座”  
教育问题是教育学话语建构、“生成的底座。  
福柯说:“话语产生于矛盾,话语正是为表现和克服  
矛盾才开始讲话的;话语正是当矛盾不断地通过它  
再生出来,为了逃避矛盾才继续下去并无限地重新  
开始;这是因为矛盾永远处于话语之内,因为话语由  
此而永远不能绕开矛盾,因为话语在变化在变形、  
在自动地逃避它的连续性矛盾作为它的历史性的  
[12]167  
原则随着话语进展而运转。”  
教育问题是贯穿  
教育学话语的生命线,教育学话语的生产始于教  
育问题的发现,存在问题”“难题的教育世界,才有  
教育学话语生产的空间胡适说:“问题是一切知  
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  
[20]1  
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 “一  
切思考是以考虑一个困惑的问题或情况开始  
[20]150  
。”  
教育问题是教育学话语的生长点教育  
问题丛生的时代,恰是教育学话语蓬勃生产的  
时代教育学话语日渐繁荣的时代没有教育问  
,就没有教育学话语生成的空间;没有教育问  
,就不可能产生教育学话语波普尔说:“语言,  
问题的阐述,新的问题境况的出现,竞争着的理论,  
以争论的方式相互批判,所有这些是科学发展不可  
的发问发问不仅包含有问题之所问,而且也包  
含有被问及的东西在探索性的问题亦即在理论问  
题中,问题之所问应该得到规定而成为概念此外,  
在问题之所问中还有问之何所以问,这是真正的意  
图所在,发问到这里达到了目标既然发问本身是  
某种存在者即发问者的行为,所以发问本身就具有  
[21]140-141  
缺少的手段。”  
语的生成也是如此只有建基于教育问题之  
不仅科学发展如此,教育学话  
82  
李江源教育问题:教育学话语生成的起点  
”,教育学话语才是深刻的深邃的;只有寄生于  
管理者乃至师生头脑中主观臆造的,也不可能存在  
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外,只能来自于现实的教育  
实践现实的教育教学探索,“生活实践的观点,应  
教育问题之内”,教育学话语才是接地气的充满生  
命力的与此相应,只有把教育问题提升为教育学  
话语中的问题”,“问题才是现实的正如列宁所  
:“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谈论问题,因为现实  
[24]49  
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教育学  
话语与教育生活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是相互缠绕相  
互勾连的,“话语与现实的关系是积极的,语言就其  
为现实意义建构而言使现实有了意味,而不是说话  
语与现实的关系是消极的,不是使语言仅仅涉及那  
[22]120  
是不能抹杀的。”  
教育学话语是展开了的教育  
问题,是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理论的表达和言  
”。教育理论由激情和热情熔铸而成,乃具有亲和  
力和说服力的学问具有温度和热量的学问,与孤僻  
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无缘无涉;教育理论不是教育  
生活世界之外的凌空蹈虚的玄学和自以为是的  
[25]40  
些在现实中被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东西的客体” 。  
教育学话语生成的大逻辑是问题逻辑,只有牢牢  
扭住教育问题,紧紧盯着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矛盾  
乃至冲突,始终聚焦于已经陷于困境的理论”,深刻  
理解既有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理论教育管理  
理论的实质,系统梳理教育传统,深入总结教育经  
,才能按照教育的真实面目及其发展情况来理解  
教育说明教育解释教育表达教育以及教育、  
神话”,而是理与论思与辩,或魂与体灵与肉的统  
正因为如此,教育理论才能在有限的感性具象  
,熔铸并彰显动人的教育生活哲理鲜活的教育实  
践探索畅快的教育情感体验和崇高的教育理念之  
教育理论发展创新如果缺乏问题意识,既无法  
指导教育实践,也无法引领师生的教育生活。“教育 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按照事物的真实  
学上的二律背反的矛盾不仅向我们的日常生活挑  
,而且也需要我们作出反思性反应。……任何教  
育学理论如果不提供一种应付日常生活中矛盾的视  
,就不会令人满意通过鉴别和澄清教育生活中  
的秩序化的与混乱的标准和矛盾对立面,我们就有  
可能找寻到更加富有思想的教育行动的基  
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  
……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  
[14]76  
。”  
()问题:教育学话语的激活展开表达  
教育学话语是被激活展开表达了的教育问  
,也是被化解了的教育冲突矛盾的一种教育理论  
自觉教育理论知识的全部问题,完全可能起源于  
实际问题或已经陷于困境的理论波普尔说:“我们  
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总是从问题开始,它们或者是实  
际问题,或者是已经陷于困境的理论。……因此,我  
们可以说,知识的成长是借助于猜想与反驳,从老问  
[23]61-62  
” 。简言之,教育理论在举头望明月,  
更要低头思故乡”;在思接千载时,更要关注当下。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脱离了时代,任何教育理论都  
会被架空,任何教育理论框架和概念表述都无法对  
当下教育实践形成解释力支撑力和引导力。  
教育学话语生成于真实的教育问题,是对真  
实的教育问题的言说教育学话语既不是教育生活  
世界之外的言说”,更不是时尚教育话语的鼓噪、  
[21]291-292  
题到新问题的发展。”  
教育理论不是教育世  
界之外的遐想,教育问题也不是教育世界之外的主  
观臆造。“教育理论中的问题既不是教育理论工作  
者在头脑中的主观建构,也不是存在于教育实践活  
动中的问题之外。“教育理论中的问题是被激活了  
问题中的教育理论”,是融通现实教育问题的一  
种教育理论自觉教育问题源自教育实践教育生  
,扎根时代源自教育生活的问题才是最有意义的  
问题相应地,只有直面教育生活探寻教育实践过  
程中的问题,教育理论才能扎根于大地。“在探求理  
论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仅仅是理解回答怎么  
样的问题和为什么的问题这些都是以给出说明来  
回答的问题因此,理论知识的全部问题就在于说  
明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能起源于实际问  
教育话语革命的喧嚣、“西方教育话语的流行。  
教育学话语只有为师生乃至民众喜闻”“爱说”,只  
有经得起师生乃至民众的检验,才能在当代、  
流传后世教育学话语只有扎根于在场的教  
育生活世界置身于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第一  
线”,只有在教育生活的厚土里旁搜远绍,爬罗剔抉,  
才能在探寻研磨教育生活中发现孕育教育学话语  
胚芽,“生成孕沙成珠点石成金的理想教育学话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思,  
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  
[19]64  
。”  
教育学话语绝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校  
8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1]297  
” 。另一方面,“问题中的教育理论只有转  
化乃至提升为教育理论中的问题”,教育理论才可  
能深刻深邃教育理论来自教育问题,但教育问题  
只有通过转化乃至提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获得  
合理的解决教育理论对教育现实教育实践的关  
,既不是图解教育实践,也不是给教育现实贴  
标签”,更不是为教育理论的合理性找寻论据,而是  
问题中的教育理论转化乃至提升为教育理论  
中的问题”,并给予深刻的理论解答波普尔说:“我  
们并非仅仅寻求一般的真理,我们追求的是有意义  
有启发性的真理,追求能解答有意义的问题的理  
教育学话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教育问题:中国教育学话语的打开方式  
中国教育奇迹21世纪最为重大的世界性  
教育事件,但其背后存在的教育学话语贫困”,却构  
成了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问题在一个需要教  
育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教育理论的时代需要教  
育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教育思想的时代,我们应  
该如何正确打开中国教育学话语呢?  
()识别问题  
问题是话语打开的方式,而精准识别问题则是  
话语打开的正确方式劳凯声说:“在发现问题方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时时鉴别我们所发现的  
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没被证明的不代表它一  
定不存在,一定是假问题;同样的,已被证明的也不  
表明它一定存在,一定是真问题,这就是问题的吊诡  
[21]62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要寻求深刻的理论。”  
离开了产生教育问题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状  
教育生活基础学校生活条件师生生活处境,任  
何教育问题都是空洞的概念,都是漫无目的的猜  
”,都是学校师生乃至民众茶余饭后的戏说”“戏  
[18]  
之处。” 打开中国教育学话语的前提,必须识破  
”。恩格斯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 伪问题误导下的各种话语陷阱新时代,经济社  
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  
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  
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  
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各种教育问  
题也层出不穷中国教育学话语的生成乃至构建  
不可能将新时代特有的教育问题排斥在外,中国教  
育学话语的生成乃至构建不可能离开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意识的牵引与支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教育的理论表达,教育学话语本质上就是将一系  
列中国特有的教育问题及其科学应答作为自身历  
史出场的路径方式离开作为原点的中国特有  
的教育问题,就不会有教育理论的修于内与教育  
发展中国特色彰于外”,由此生成的教育学  
话语必然只能沦为虚妄的空谈、“闲谈”。正如海德  
格尔所说:“话语丧失了或从未获得对所谈及的存在  
者的首要的存在联系,所以它不是以源始地把这种  
存在者据为己有的方式传达自身,而是人云亦云鹦  
鹉学舌的方式传达自身话语之所云本身越传越  
广,并承担起权威性事情是这样,因为有人说是这  
开始就已立足不稳,经过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就变本加厉,全然失去了根基闲言就是在这类鹦  
鹉学舌人云亦云之中组建起来闲言还不限于出  
声的鹦鹉学舌,它还通过笔墨之下的陈词滥调传  
[26]12  
。”  
因此,教育学话语只有直面教育问题,“面  
向事情本身”,才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展现鲜  
活的生命力,才能在聆听远山的呼唤的同时,静心  
倾听教育实践的足音,“走进”“走入师生的生活世  
大众的灵魂深处。  
教育学话语只有准确回应和理解时代教育主  
,表达时代教育声音,找出教育问题的根源,抓住  
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乃至矛盾,把握教育  
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解决教育问题的办法和措  
,才能推动教育学话语的生成发展”。波普  
尔说:“我们要提防在语言上解决或消除事实问题;  
也就是说,要提防通过拒绝谈论问题那种过分简单  
[21]329  
的方法来解决或消除问题。”  
直面真正的教育  
问题,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教育问题过  
程中推动教育学话语的生成”。“‘面向事情本  
!’———这句座右铭反对一切漂浮无据的虚构与偶  
发之见,反对采纳不过貌似经过证明的概念,反对任  
何伪问题———虽然它们往往一代复一代地大事铺张  
[
9]196  
播开来。”  
重视教育问题,并不等于教育学话语  
[
9]33  
其为问题’” 。教育学话语只有认真聆听时代  
的教育声音,回应时代的教育呼唤,系统把握教育发  
展历史脉络,探寻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教育学话  
,才能增强教育学话语的有效性和现实意义,增强  
的正确打开,因为教育问题有真伪之分,教育问题  
意识亦有正误之别找寻真问题”,需要经历发现  
教育问题筛选教育问题研究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  
问题等一系列过程不过,发现筛选研究解决教  
84  
李江源教育问题:教育学话语生成的起点  
育问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关涉问题的  
每个环节,不仅受到特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  
而且受到主体特定政治态度政治立场价值判断以  
及技术偏好的影响缪尔达尔说:“我们不能简单地  
通过试图排除价值观来解决研究的客观性问题相  
,对社会问题的每一项研究,无论范围多么有限,  
都是而且一定是由价值观决定的。‘无偏见的社会  
科学从来就不存在,将来也绝不会有逃避价值观  
是错误的,并且注定是徒劳的和有害的我们的价  
值观是与生俱来的,即便对它们置之不理,它们也仍  
优势在伪问题的误导下逐渐丧失,“既有的教育  
实践探索在伪问题的包装下逐渐失真历史无非  
就是教育问题的消亡和解决,教育现实也无非是教  
育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我们所  
处的教育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教育问题解  
决教育问题的过程关键是要把教育问题放在中国  
的教育现实语境中观察,与国情对接跟教育现实对  
随教育实践而动因此,正确打开中国教育学话  
,必须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努力破除来自伪问  
形形色色的迷信和干扰,以我们正在做的事  
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  
[
然支配着我们的研究工作。”  
27]15  
因此,以价值中立  
[
28]66  
发现筛选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事实是不存在的,  
我们看待教育问题的方式决定教育问题的性质。  
近现代以来,西方教育思潮迭起及其所带来的  
空前冲击,无疑正是西方教育学话语主导下问题意  
识长期推销和弥散影响的后果从精心炮制的普  
世价值到充盈着新自由主义底色的教育理论和实  
,“伪命题铸成的教育学话语陷阱可谓比比皆是。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西方  
中心主义倾向,即通过利用西方教育理论对比中  
国教育现实来发现问题”,并赋予西方教育理论”  
中的先验理性模型观念等以最高优先权我国一  
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囿于自身学术背景和学科框架的  
限制,只在自己设定的领地里自说自话”,只在人  
的领域里自言自语”,而回避教育现实中的问题  
或故意隐匿问题,不仅导致教育理论研究脱离客观  
实际,趋于僵化和窒息,而且在假问题上耗费大量  
精力,教育理论丧失了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力引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贯穿于教育学话语建  
构的整个流程,精准识别把握锁定教育发展过程  
中的真问题”,真正从时代的深刻矛盾运动中不断  
萃取生成教育学话语所需的新鲜养料。  
()批判精神与建设心态  
如果说教育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那么批判则是  
对这呼声的回应在认识论层面,批判是认识教育  
问题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角度,批判为解决教育问  
推动教育进步提供了契机然而,比仅仅批判更  
进一步,则是我们不但要善于”,更要善于”。  
推动中国教育学话语的生成”,不是为批判而批  
”,而是的对立统一批判精神与建设  
心态的相得益彰。  
正确打开中国教育学话语,必须基于批判性建  
设的教育学话语生成逻辑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历  
史上,批判是教育思想进步的活水教育发展的源  
没有杜威的批判精神,就没有赫尔巴特教育学  
此外,在教育实践领域,我们被一些他人制造 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大厦的坍塌,就可  
乃至自己制造的新概念新术语所迷惑,继而在思想  
上和行动上被它们所误导例如,一些学校在学校  
管理办学模式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先行制造或拿  
来一个看起来听起来很新颖很时髦的概念,不管  
其是否科学合理,然后就把鲜活的学校管理教育  
教学实践于该概念之下,并为该概念提供实践  
注脚面对种种乱象”,如果我们不能对所谓的教  
育问题进行有效甄别,便极容易被有问题的教育问  
蒙蔽和误导,在发现筛选教育问题中错把冯京  
当马凉”,在研究解决教育问题中反认他乡是故  
”。如此一来,真正的教育问题不但未能得到正视  
和解决,反而既有的教育理论自信教育制度自信  
伪问题的迷思下逐渐瓦解,“既有的教育教学  
能没有教育世界的真相”。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  
最可贵的精神品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  
[29]22  
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在马克思身  
,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他既不是书斋里的  
学者”,也不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  
[30]  
” 。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一直都是无产阶级  
革命的指引者实践者,“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  
[31]502  
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当然,在马  
克思的语境下,批判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消极被  
动的否定解构,而是在自身内部呈现出十分自觉  
鲜明的建设性和肯定性,“我要持批判态度,要严  
[19]74  
格地以事实为依据” 。马克思思想发展史,在一  
定意义上即是一部基于批判性建设的马克思主义话  
8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语生成史恩格斯在资本论一书中将马克思思想  
教育理论因有点教育思想而闪亮;因富于教育  
思想而富态丰满;因创新教育思想而优雅崇高。  
不管教育思想处于何种层次或境界,都是推动教育  
发展的动力。“教育理论即教育思想、“”  
教育道理,并不只是写材料”。其次,教育理论是实  
践逻辑教育理论的真理性往往靠科学验证,教育  
理论的正确性则依赖教育实践海德格尔说:“树深  
深地扎根于大地树因此茁壮而茂盛,向着天空之  
祝祷开启自身树之耸立得到了召唤它同时测度  
着茁壮成长的狂热和滋养活力的冷静大地的滞缓  
发展史形象地描述为术语的革命”,并且认为把现  
代资本主义生产只看作是人类经济史上一个暂时阶  
段的理论所使用的术语,和把这种生产形式看作是  
永恒的最终的阶段的那些作者所惯用的术语,必然  
[32]33  
是不同的” 。因此,正如同一门科学提出的每  
[32]32  
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  
,中国教育学话语的正确打开也需要在批判性建  
设的话语生成中不断打造出具有解释中国教育实  
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教育发展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教育现象教  
育问题可谓车载斗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35]15  
生长和天空的慷慨恩赐共属一体。”  
教育发展道  
教育发展方针教育发展规划等都由教育实践赋  
予教育理论,因此,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成为必  
,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交流与教育实践对话成为  
应然当然,在教育理论不断趋向”“走进教育实  
践的同时,教育实践也应不断走近教育理论,“理  
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  
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  
[33]11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的新时代,教育发展过程  
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对教育发  
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  
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  
判家”“怀疑论者并不难,对照教育理想———“让每  
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现实的  
缺憾俯拾即是但是,复杂的教育矛盾层出不穷的  
教育问题不会因批判怀疑自然遁形,教育公平正义  
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  
,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  
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教育学话语的生成”,  
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更需要行不  
”“能不能的探寻马克思说:“任何现实领域的  
[19]117  
” 。再次,教育理论是历史逻辑教育理论  
大脑总在教育思想,“双目注视着教育实  
,“双脚则站立在历史这一厚实的大地之上恩  
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  
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  
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  
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  
[36]603  
规律修正的。”  
而厚重敦实如果没有教育历史作料”、教育传统  
问题是此岸,中国教育学话语是彼岸,建设则是我们 兜底”,教育理论只停留于遐思乃至猜想”,那  
教育理论因教育历史教育传统  
[19]116  
纯粹理想性都只有作为科学才能存在。”  
教育  
通往中国教育学话语彼岸的桥梁因此,我们不仅  
要做提出教育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教  
育共同体。  
,这样的教育理论无疑是有纲无目”“有骨无肉”,  
不仅让人触摸不到教育理论的历史感厚重感,让人  
品尝不到教育理论的美味佳肴,而且让人丢失了解  
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教育的智慧雅斯贝尔斯  
:“历史……让我们熟悉自己的过去熟悉民族和  
人类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人类的所作所  
()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学话语  
教育理论是逻辑思维产物由阐释逻辑向问答  
逻辑的转变,不仅意味着教育理论研究思维方式的  
转变,而且意味着教育学话语生成方式的转向。  
教育理论是思想逻辑教育理论把教育思想条  
理化逻辑化教育思想源自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的不断追问”,在持有追问的沉思中寻求教育智  
。“沉思执着于追问追问乃通向答案之途如  
若答案毕竟可得,那它必在于一种思想的转换,而不  
[3]56  
。” 教育理论总是从教育历史的具象中抽象而  
,因体认古今而不失大地因体验古今而不乏  
”、因把握古今而开新”。  
教育理论由阐释逻辑向问答逻辑的转变,不仅  
推进了教育学范式概念术语的生成”,而且促进  
了紧扣教育问题的教育学话语的生成”。教育理论  
展现的问答逻辑,以教育问题为中心,从教育问题中  
,到教育问题中去,以教育问题性质和大小排列议  
[34]67  
在于一种对某个事态的陈述” 。教育思想有三  
层境界:有点教育思想富于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  
86  
李江源教育问题:教育学话语生成的起点  
,以回答教育问题为主干,才能促进解决新时代教  
贯彻教育理论为依归的阐释毕竟不同教育理论回  
归认识教育现实解释教育现实改造教育现实本  
,解答现实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第一要务,教育  
现实之问变成教育理论之问,教育现实之思变成教  
育理论之思,教育现实之声变成教育理论之需,教育  
现实之愿转化为教育理想蓝图教育理论联系教育  
实际反思教育现实超越教育经验的路径得到正向  
通达,问答逻辑的主题主体像平地起高楼那样挺  
拔耸立,教育概念教育术语随之如雨后春笋般勃  
,教育学话语随之如翠竹节节高般生成。  
育发展以问题为依归相应地,教学概念教育术  
教育表达不仅成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工具,而且  
凝聚着我们认识和实践的智慧例如,实用主义教  
育学从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出发,构建起一套以问  
题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话语体系实用主义教育学的  
代表人物杜威将教育定义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  
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根据这一  
定义,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  
等教育学话语尽管问答离不开阐释,但与从教育  
理论中来到教育理论中去,以教育理论为准绳以  
参考文献:  
[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礼记()[M].钱玄.等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1.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四书五经:[M].陈戊国,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14.  
5]春秋繁露[M].曾振宇,注说.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6]庄子[M].孙雍长,注释.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7]陶渊明全集注译[M].熊治祁,注释.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8]郑孟彤,王春煜,李儒炯.苏东坡诗词文译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9]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3.陈嘉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10]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1]卢梭.卢梭散文选[M].3.李平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12]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
[
[
[
[
[
[
[
[
[
[
[13]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社会科学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15.  
[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6]毛泽东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伊格尔顿.理论之后[M].商正,.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8]劳凯声.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J].教育研究,2014,(8):4-14.  
19]《马克思恩格斯箴言编选组.马克思恩格斯箴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0]胡适.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  
21]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2]列宁全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3]范梅南.教学机智[M].李树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4]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5]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6]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7]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M].方福前,.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0]任仲平.他的英名和事业永世长存———写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N].人民日报,2018-05-02(2).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
[
[
[
[
[
[
[
[
[
[
[
[
[
[
[
8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32]资本论: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4]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陈小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5]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
[
[
EducationIssue:theStartingPoint  
ofthePedagogicalDiscourseꢀs Generation”  
LIJiang-yuan  
(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Abstract:Pedagogicaldiscourseisthemanifestationofpedagogy,existedineveryera.Most-  
ly,thechangeofpedagogicaldiscoursemeansthechangesofeducationalthoughts,termsand  
concepts.Butinessence,thechangeofpedagogicaldiscourseisbasedoneducationalissuesando-  
rientedbythem.Thefoundationofpedagogicaldiscourseisdeeplyrootedineducationalissues  
andeducationallife.Themissionofpedagogicaldiscourseistoguidethetradeofhowtoex-  
press,speakanddepicteducation.  
Keywords:Educationalproblems;Pedagogicaldiscourse;theoryofeducation  
[责任编辑:罗银科]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