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2 卷第期  
2015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2,No.1  
Jannuary,2015  
魏晋嵇阮派美学之自然审美意识  
道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在魏晋美学中竹林派的代表嵇康阮籍极力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推崇随意任心顺其自然的审美意  
认为越名任心审美域的生成来自自由洒脱任心自然所谓越名任心”,即自然而然任其自然其美学意  
义表征着对现实世界与名教的超越对自我种种欲望的超越实质上则意味着对超尘绝俗一往不复的自由意志  
与独立精神的注重在此意义上淡泊恬淡自然随意任心顺其自然则成为嵇阮派美学自然审美意识的内在逻  
这种越名任心顺其自然并非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一种诉诸于一己心灵体验的随意任心顺其自然可以称  
之为存在论美学的然其所然是其所是。  
关键词魏晋美学嵇阮派自然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B8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501⁃0100⁃09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受老庄自然、“无为思想  
的影响文人追求立言玄妙行事雅远玄远旷达主  
张万物自生”、“自有”,宣称名教出于自然崇尚自  
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主张越名教  
而任自然”,万有生生化化的根据在于自化” “自  
无所待焉”。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上以嵇  
康和阮籍为代表的文人倡导一种独立傲世我行我  
恬淡自然任心随意的自然审美意识其美学思  
想的内核是越名任心”、顺其自然突出表征则是  
嵇阮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苦痛的一段时期不过这一时期在思  
想史上则特别活跃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  
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最具诗意  
1]6  
化的、“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 这里所谓  
艺术精神”,应该是当时即六朝时期的艺术包  
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书法雕刻园林艺术在内  
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民族风格传统和精神包括意  
气韵神似等这种传统和精神具有无限的生命  
力和创造力是其时的艺术得以经久不衰永放异彩  
的魅力所在而之所以具有这种艺术精神”,又是  
与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精神上的大解放与人  
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密切相关以嵇阮为首的艺术  
家们才能把自己的胸襟像一朵花似地展开接受  
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深沉的  
洒脱”、任性这也是嵇阮派美学思想中审美诉求  
的主要内涵即不被欲望所牵绊不以尘世是非为  
摆脱世俗的束缚超凡脱俗澄明去蔽回复自我  
原初的本心本性在嵇阮派美学看来理想的高洁  
的生存域就是自由的本真的洒脱的人生在嵇阮  
派美学思想的诸多审美诉求中洒脱本真任性已  
然成为一种标志性特征而随意任心顺其自然之  
域的达成也自然成为嵇阮派审美诉求的最终旨趣。  
收稿日期2014⁃0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专题研究”(13AZD0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天道(1951—),四川彭州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美学美育学中西比较美学等。  
100  
李天道魏晋嵇阮派美学之自然审美意识  
1]6  
境地” ,以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高蹈并通过  
而遭受不白之冤东平吕巽与吕安兄弟均为嵇康  
好友长兄吕巽奸淫其弟之妻遭告发嵇康出面调  
不料吕巽以吕安不孝之罪将其发配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怒斥其包藏祸心”,以此被  
囚禁于牢狱之中钟会落井下石屡进谗言:“嵇  
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  
此获得审美超越。  
嵇阮中嵇康出身贫寒与魏宗室有姻戚关系,  
且博学多才他为人放荡孤傲与阮籍等六人一起  
饮酒赋诗发泄对政治的不满史称竹林七贤”。  
他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保持着自己的  
本心本性勇敢地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以自己的  
方式进行着反抗这种傲世独立随意任心顺其本  
然的生存态势既是嵇康在人生旅途中形成的更与  
其与生俱来的性格分不开据他自己的评价其性  
5]1373  
。”  
司马昭曾屡次欲征召嵇康入朝为官嵇康  
痛恨官场抵死不从与其划清界限为躲避朝廷的  
征召他不惜逃至河东好友山涛又举荐其做吏部  
他拒不合作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举为官  
九患”,与山涛绝交这些都彰显了嵇康对自己人  
生信念及理想的坚韧并将其积极付诸实施的勇气  
和决心为了坚持傲视世俗独立高洁的越名任心、  
顺其自然人格魅力即使身陷囹圄即使生命受到威  
胁也在所不惜通过这几件事也能够看出嵇康不  
仅是反名教的斗士更是一直恪守着自然”、“逍  
的审美理念。  
2]274  
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就现实  
生活中的嵇康看确实性格刚烈才情隽永是一个  
非常任性的人在司马氏与曹氏的政治斗争白  
热化阶段毅然决然地站在曹氏一边对司马氏进行  
搏击不惜以死捍卫自己的信念这种任性既不像  
刘玲任情放纵更不似阮籍委曲求全又与陶渊明的  
寄情山水逃避现世相异倒是与具有着忠贞清洁特  
质的屈原相近体现出一种中国美学史上不多见的  
壮怀激烈的随意任心不愿去做自己不想去做的事,  
不慕权贵更不惧权贵这可以说也是一种另类的  
与嵇康相同阮籍也表现出对任心随意审美生  
存方式的推重其表征则为愤世嫉俗不攀附权贵,  
不甘曲意逢迎并且处处表现出对专权者的极端蔑  
不矫情伪饰不浮华轻薄高雅脱俗世说  
任性”,一种本真自然本然的生存方式是其所  
本其所本凭借这份任性本真然其所然自  
新语记载:“籍放诞有傲世情不了仕宦晋文帝  
2]274  
[6]392  
其所自,“非汤武而薄周”  
,“轻贱唐而  
2]37  
管蔡论他强调管蔡皆服教  
亲爱籍恒与戏谈其所欲不追以职事。”  
所谓  
笑大禹”  
放诞有傲世情”,也就是傲世独立任性随意顺其  
本然又据晋书·阮籍传记载在日常生活中,  
阮籍行为怪诞,“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  
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  
”;“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  
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  
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  
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同时又  
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  
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  
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  
2]203  
殉义忠诚自然”  
试图用周公诛管蔡的事为王  
毋丘俭等人申辩并以之表明心迹这实在是以  
一种不顾生死的纵情任性也是挥洒正义的本真与  
任性”。 据记载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前来拜访嵇  
为的是将嵇康招致麾下嵇康与向秀正在锻铁,  
3]400  
他以沉  
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默表现了对专权者的蔑视与嘲弄于不语之中蕴藏  
了自己傲然自得的不畏权势的本真与任性由此可  
,“任性”、洒脱本真的确是嵇康所坚持的审美  
诉求与品格特征当然嵇康的这种任性不是一  
般人能够做到的不仅需要过人的胆识更需要果敢  
和真精神甚至需要以生命做代价三国志·  
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记载,“嵇康好言老庄尚气  
往哭之尽哀而还”;“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  
4]605  
[7]1361  
任侠。”  
洒脱本真任性的另一面是崇尚正义,  
所穷辄恸哭而反”  
等等对此他的好朋友嵇  
具有侠义精神他注重才华品行高尚喜欢伸张正  
憎恶小人对朋友赤胆忠心即使处于一个黑暗  
残暴的权势时代依然呈现出狂放不羁的性格嵇  
康后来之所以身陷囹圄就是为了替好友仗义执言,  
康也曾说:“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  
[2]272  
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所谓  
至性”,应该就是一种本真心性别人视为怪诞,  
而嵇康则认为是本真自然的一种呈现保持本真自  
10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然的生存方式社会生活方面如此审美创作更应该  
万物和谐质朴平静安静庄重淡泊无欲心平气和  
之美所谓精神平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恬淡无  
则泰志适情”,“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冰  
心玉质则激洁思存”。 昆虫在细语吟鸣草茵清风  
吹帷静夜如思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诗人望南  
”,一片崔巍”,“顾北林”,郁郁葱葱看到大阴  
这样出于真心自然任性纵情无为自在始能感  
由此阮籍推崇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  
8]165  
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  
的审美态  
8]185  
主张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  
所谓超  
”“遗俗”“绝群”“独往”,其审美呈现就是逍遥越  
与造化为友自然悠然心灵与自然本体相冥合,  
8]31  
潜乎后房兮明月耀于前庭”  
山林默伫于远方  
心合于同体,“与道俱成”,“与  
的夜色中眼前是月影泻清辉静默得一如人原初的  
本性人的心也由此而变得静谧宽广而清明以生  
命的本然面目去观照从容自若不保留任何事物的  
观念物我两忘回归到虚静的生命原初之域归复  
人的真实本性清真通神”,与原初清净本  
性同妙心物如一情景交融在此审美境域任情  
随心顺应自然身心与宇宙自然节律相契本其所  
道其所道进而神物来集”,思绪横溢时有顿  
达成阮籍所描述的乃申展而有缺寐兮忽一悟  
而自惊焉长灵以遂寂兮将有歙乎所之 意流荡  
而改虑兮心震动而有思若有来而可接兮若有去  
造物同体”,“与道周始”,“返乎大道之所存”,“直  
8]171  
返璞归  
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  
达成无为而无不为之域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  
臂游行、“超脱自在”、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  
而从中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的真谛以获得最大限度  
的自由坚守自身内在生命本质的纯粹保持对无  
限心灵自由的内在诉求体现出嵇阮派对个体生命  
自由审美域的向往对此阮籍指出:“是以微妙无  
8]29  
寂寞无听然后乃可以睹窈窕而淑清。”  
宇宙  
天地间的大美蕴藉于宇宙万有之中无形无声,  
正所谓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  
道至简”。 宇宙天地间的大美已然与自然万物交  
相融汇一体相依的境域呈现出一种无形无象的  
现象。 “微妙无形寂寞无听”,也就是大方”、“大  
”、“大象”、“大道”,也就是”。 “性自然、  
清静无为通过阴阳上下清浊化生化合激荡氤氲,  
从而生成万事万物并进而化其所化生其所生化  
化不息生生不已以体现出宇宙万相生命周流的节  
奏与自然生命的运转流程审美活动中审美者只  
有回复原初心性复归清幽宁静的本真存在状态适  
意恬淡高洁和谐保持精神的纯洁淡泊才能于生  
命的去蔽与敞亮流动中达成与合一之域在  
8]33  
而不辞”  
之生命域在此境域空灵的心境中,  
意象流荡”,随意驰骋来无踪去无影灵感突发,  
意念丛生其审美心态静谧纯洁恬淡有如阮籍  
自己在东平赋中所说:“窃悄悄之眷贞兮泰恬淡  
8]16  
而永生。”  
自得,“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  
淡志安贫”,清虚恬淡超越尘世间的荣辱事”,而  
超越尘世无视物累眷贞适情怡然  
8]27  
。 “恬  
8]389  
去来味道真”,“清洁存精神”  
显然诗人在  
这些诗句中所表露的就是自然而然守道保真任心  
随意摆脱超物质功利逍遥自在心灵纯洁情趣高  
妙的自然审美意识。  
嵇阮派美学所主张的任心随意”、顺其自然的  
审美意识以逍遥为最高审美域这种思想的形  
成与道家美学的作用分不开庄子著作开篇就表明  
逍遥审美境域的推崇可以说,“逍遥就是随  
意任心顺其自然的一种诗性生存方式幽愤  
清思赋阮籍又指出:“夫清虚寥廓则神物来  
飘遥恍惚则洞幽贯冥冰心玉质则激洁思存;  
8]31  
这里所提到的清虚寥  
恬淡无欲则泰志适情。”  
”、“飘遥恍惚”、“冰心玉质”、“恬淡无欲”,既是  
阮籍所追求的审美境域又是他所推举的一种审美  
心态的确就嵇阮派美学而言审美活动中只有通  
过去蔽以敞亮原初心性回归本真生存态势以超旷  
空灵的心境与周游是其所是然其所然才能  
体悟到生命本身的清洁适意怡然深沉的美这种  
2]295  
嵇康提到自己托好老庄贱物贵身”  
其实从嵇阮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嵇阮的美学思想中  
很大一部分是受到道家及玄学的影响正是在庄子  
逍遥观的影响下加以发挥嵇阮派美学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随意任心顺其自然的审美意识他们将  
9]988  
”,犹如阮籍中所描绘的静夜之景,“轻帷连  
庄子以洁吾行”  
的随意任心顺其自然人格提  
8]31  
华茵肃清彭蚌微吟蝼蛄徐鸣”  
呈现出一  
升了一个新的等级在对自然复归的基础之上以  
一个哲学家的视野看待世界并以士人的情感去感  
种无比纯洁宁静的美给人以纯洁自由纯洁宁静,  
102  
李天道魏晋嵇阮派美学之自然审美意识  
悟人生超越自我同时与庄子一样他们对旧传  
旧道德旧审美价值观的否定和批判在当时的  
社会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说嵇阮派美学独  
特而完美的随意任心顺其自然论是将道家美学中  
的自由与儒家美学中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相融合  
而形成的。  
操守的独立以努力达成回复心性本真自然的审美  
释私论他强调指出:“夫气静神虚者,  
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  
存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  
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  
2]70  
故是非无措。”  
这里所谓气静神虚”、“心不  
除此之外嵇阮派美学还秉承了玄学的放达”  
精神倡导越名任心”,彻底否定虚伪的名教就  
像上面提到的嵇阮派美学只是对打着名教旗帜的  
司马氏政权予以否定或者说对于陈腐的名教外在  
形式予以否定因为名教已经沦为统治者排除异己  
的工具而不是要否定道德放纵自身嵇阮派美学  
以随意任心顺其自然作为一种审美诉求强调高尚  
情操的拥有追求超然脱俗实现人与社会的高度和  
谐与统一是用生命浇灌的真道德真性情并将这  
本真自然建立在热情和真诚之上在嵇阮派  
美学看来世间最可贵最真实的就是自然的本心,  
而自己坚持的这种任性更是建立在具有着高尚  
情操之上并非完全的自我放纵同时也正是从嵇  
阮派美学所推崇的这种任性中看到其对自由的需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真性情真道德的渴求。  
他们怀有最为本真的自然心性并固守着这种至  
至善至美以之作为生存方式并于乱世之中洁  
身自好。  
存于矜尚”、“情不系于所欲”,淡泊惬意审贵贱通  
物情恬静寡淡通天地化物我与道合一审美域,  
也是任自然”、“越名教的审美域 所谓任自  
”,就是保持心灵的高洁回归人之自然本真的心  
然其所然任心而为是其所是,“是非无措”、  
物情顺通”,“值心而言”,“触情而行”,自其所自,  
行其所行在嵇阮派美学看来,“名教 压抑人性,  
遮蔽人的本真只有摆脱名教中与自然本真生存  
相违的东西守住内心的朴质才能获得心灵的清净  
与自由因此他向往的任自然实际就是一种清  
心寡欲任性随意如其所如是其所是不逐世俗的  
诗意生存状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嵇阮派美学所  
主张的就是要人们超越尘世排除杂念在达成是  
非无措”、“物情顺通”、“值心而言”、“触情而行的  
审美流程中进入到与道合一的审美域在这种  
审美域中遨游畅游淡泊超然不局限于一地开阔  
远放自由畅达自在逍遥不执着于某事轻松自  
爽然畅然以突破定限自由超越心灵解脱显  
这种任心随意的审美诉求是对庄子美学所主张  
游心”、“游无穷”、“游乎四海之外”、“游乎尘垢  
之外”、“游乎天地之一气等美学思想的继承正  
由于此他们也极力推举的审美意识崇尚心  
灵上的自由主张通过以清除闭塞的成见去  
除遮蔽澄明本心让精神渺远旷达本真自然与造  
物者同游去蔽敞亮本心本性心凝形释而与万化  
就本质意义上看嵇阮派美学所倡导与追求的  
恬淡”、“本真的审美域晋书记载嵇康  
恬静寡欲”,“长好老庄”。 他性格恬静淡泊安静  
闲适不求名利质朴寡欲心境清静心境平和宁  
静恬淡淡泊人生始终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  
面对人生面对挫折面对灾难让自己活得淡然超  
悠然自在运转游心自由自在他风姿天成狂  
放不羁蔑视权贵刚直不阿超然物外,“才高而有  
奇气”,“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  
9]988  
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是人生的自由和淡泊表征着人生的本真与自  
在嵇康美学看来,“淡泊 则是一种观  
方式主要有两个层次游目游心”。  
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超然淡  
既有生理层面的快适感更有心理和精神层面的  
愉悦是以一己之身任心随意,“振衣千仞岗濯足  
万里流”,悠然超然游乎山水之间纯然畅然澡身  
于沧浪之中即如嵇康在其诗中所说:“朝游高原,  
夕宿兰渚”,“俯仰慷慨优游容与”,“驾言出游日  
5]1373  
然自成”  
他长于文学雅好玄学精通音律,  
还善长书法他轻蔑礼法纵酒玩乐放浪形骸他  
精神超脱追求与道为一任乎自然返璞归真他  
超越尘世抛却杂念摆脱物欲的困扰解脱内心的  
世俗欲望的羁绊挣脱名利物欲的束缚他采取一  
种旷达的审美态度寂然悄然保持精神自由人格  
2]287  
于自然山水间饱览沃看以陶具性灵,  
03  
夕忘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191  
提升神气荡涤胸襟开拓视野所以说,“远游可  
”。 无论是优游还是朝游”、“出游”、“近游”、  
远游”,都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俯观仰察寄  
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真人来惟乐哉!”  
人之是遨游于自由逍遥之境所获得的旷达适  
性之乐这种美学思想与阮籍的之说  
分不开继承传统为宇宙万物生命基元的观  
阮籍认为:“自然一体则万物经其常入谓之  
情山水将身心投放并安顿于山水自然宁静淡泊,  
超然物外藉以寄兴遣怀远近取与与山水自然谐  
相亲所谓俯仰优游”,“俯仰咨嗟”,“仰落惊  
8]139  
出谓之章一气盛衰变化而不伤。”  
的  
2]10  
鸿俯引渊鱼”,“仰讯高云俯托清波”  
淡然悠  
阴阳清浊上下氤氲决定着万物自然的与  
”,决定着其盛衰变化化生化合同时在阮籍  
看来作为生命活力之密切相联 在  
达庄论他指出:“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  
身者阴阳之积气也性者五行之正性也情者游  
于一俯一仰之际徘徊移动游目周览网罗天  
吸纳万物仰观俯察流动自如仰观俯察远  
近取与仰观俯察之际往复流动满目生机目  
2]22  
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是  
8]140  
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即审美者  
俯仰自得的精神跃入大自然的生生节奏里去  
魂之变欲也神者天地之所以驭者也。”  
这里就  
表明所谓阴阳”、“五行”、“游魂都与密切  
联系的作用包括”,“气并代动变如神,  
8]190  
游心太玄”,纵浪大化与物推移又如陶渊明读  
山海经十三首诗所云:“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  
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真人游太清”  
应该说,  
在阮籍美学中,“应该是的呈现生动地表  
述着氤氲激荡神秘莫测的特性。 《大人先生  
:“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  
!”流观动察追求的是静中之动飞中之趣人生  
在宇宙中的徜徉和愉悦于天地自然绝对的自律性  
的存在中感受到心灵和天地的合一体验契合于宇  
宙的精神是摆脱外在限制的心灵的自由是无目的  
的合目的性正如嵇康所说的:“心不措乎是非而  
行不违乎道者也。”无欲无动淡泊无为以获得身  
心的放旷和精神的自由表里澄澈一片空明。  
8]185  
神者自然之根也。”  
就是生成自然万物的  
”。 作为万物生成的原初域,“的本质就是自  
由自在的无为而无不为生养万物而不私有成就  
万事而不恃功自然化生而已故老子说:“道法自  
。”“生育万物是万物的本源但它是无目的、  
无意志的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正是因为无为使其  
无所不为。 “要在本真生存中达成与合一、  
天人合一之域当然应该顺应宇宙万有的化生化合、  
化化不已生生不息的生成态势保持虚静澄明淡  
然恬然清净纯真的心态自由自然返璞归真顺应  
万物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与道合一的境域恬  
对物欲杂念而言是一种忘乎物我的态度超越  
俗我先散怀抱任情恣性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  
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散淡心智心胸舒展,  
默坐静思虚静心境这种真朴自然之域肇乎原初  
本性只有历练心智浸润太清涤荡秽浊存心正  
神畅气宁澹泊情志亭亭心怀清心寡欲保持  
虚静淡泊的生存态势才能达成。  
的本身就包含有逍遥”、“淡泊”、“恬淡的意  
。  
嵇康如此阮籍也一样极力推崇逍遥自由旷  
达淡泊的审美域大人先生传:“天地解兮  
六合开星辰霄兮日月隤我腾而上将何怀衣弗袭  
而服美佩弗饰而自章上下徘徊兮谁识吾常遂去  
而遐浮肆云轝兴气盖徜徉回翔兮漭瀁之外。  
弃世务之众为兮何细事之足赖虚形体而轻  
8]177-181  
举兮精微妙而神丰。”  
又云:“必超世而绝  
遗俗而独往登乎太始之前览乎忽漠之初虑周  
流于无外志浩荡而自舒飘飖于四运翻翱翔乎八  
8]185-186  
。”  
这种自由逍遥之境是超尘绝俗的是游  
心于天地之外合一之审美域。 “精微妙而  
神丰”,“志浩荡而自舒”,只有在这种微妙之中才  
神丰”。 所谓神丰意味着心灵的自由翱翔一  
种自我的解脱和自由只有真人”,才能达成这样  
的逍遥自由自然而然之境域。 “真人游驾八龙,  
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夷,  
天门开雨蒙蒙风浑浑登黄山出栖迟江河清,  
淡泊而言作为美学范畴最早应该  
是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故不美若美之,  
10]三十一章  
是乐煞人夫乐煞者不可得意于天下。”  
所谓恬淡”,意思是不要过于得意不要过分老  
子之所以提出这个范畴其实是为了进一步阐  
104  
李天道魏晋嵇阮派美学之自然审美意识  
道出言淡无味”。 道之所言反俗绝巧,  
嵇康美学思想中,“淡泊”、“恬淡已然成为一个审  
美境域。  
首先,“淡泊”、“恬淡是一种对人格自由的追  
无味之中有大生味所以老子推崇无味之  
”。 “乃自然万物与一切生命体之间的一种  
先天元气是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魏晋时期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抒发自己  
的情绪思考着人生的价值品味着时代的伤感与无  
在道德伦常与千百年来奉为经典的儒家信条面  
嵇阮选择面对现实调整自己人生上的目标开  
10]四十章  
。”  
世间万物也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是属  
于有无相生的此处的已经不是单纯指味道,  
而是一个美学范畴一种审美的心态老子指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  
始对人的生存价值做思考踏上了闲夜肃清朗月  
10]十二章  
[2]12  
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在老子看来纷繁的色  
照轩微风动袿组帐高褰”  
的追求自由之路将  
彩会让人产生昏眩狂乱的音乐会让人失聪美味的  
佳肴会让人失去味觉驰骋猎场会让人狂躁所以  
老子认为,“五味是人欲望的一种无节制状态并  
不是美的真正的美应该是一种”。 此处的”  
并非无味恰恰是融五味至味”。 正如老子的  
主体地位放置到最高的位置上。 “黄老路相逢授  
[2]59 [2]59  
我自然道”  
,“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  
执  
着清虚式的平淡、“恬淡”,以心灵拥抱自然从诗  
词中能够感受到嵇康对自然崇尚的真实情感以及以  
淡泊”、“恬淡为趣的审美观嵇康无意仕途更  
不热衷世间名利得失一心向往着山川乡野反倒对  
自然中的泉林景致情有独钟在其诗文中往往要将  
这种超然的心境与自然之中的山水美景相联系融  
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本真的爱慕同时也使诗文  
洋溢着淳朴的淡泊”、“恬淡的审美情趣在美学  
领域中嵇阮则十分重视个体生命价值和自然本性,  
并主张个体应该从从欲达性中获得精神的  
解放。 “奉法循理不挂世网以无罪自尊以不仕  
为逸游心乎道义偃息乎卑室恬愉无遌而神气条  
无为并非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无所不为”。 此  
处的无为相一致 人应该保持一种淡  
的心态来摆脱对物质上的无止境追求进而获  
得精神层面的满足这与老子所推崇的审美诉求审  
美域一样是一种最自然的无为状态庄子将老  
子的无为相联系并加以发挥继而将恬  
摆在了道家美学中的重要位置他说:“夫虚静  
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古帝王圣  
9]457  
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备矣。”  
在庄子看  
2]59  
,“恬淡是万物美的来源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  
更是一种与审美诉求的生存方式紧密相连。  
”  
淡然处世追求自然之理这是一种心态  
上无拘的自由在充满道义的广阔天地中畅游这是  
一种神气自若的形态;“淡泊”、“恬淡”、恬静愉悦、  
无欲无求则是一种不被世间一切繁杂所束缚的放  
正是在现实中无法解脱的苦闷使嵇阮更迫切  
的想在精神上获得自由为达到淡泊”、“恬淡审  
美域做铺垫而淡然处世之趣则是一种审美的情  
也是一种对审美自由的追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  
对庸俗的现实做着反抗试图放弃尘世间的一切以  
换取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  
嵇阮之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深深地影响了当  
时文人士子的审美观并致使其人生态度发生改变。  
大一统思想的土崩瓦解使一直以来处于统治地位  
的思想也随之失去了约束力文人士子的生活情趣  
以及观念都在发生着翻天覆的变化在看过了社会  
的黑暗之后衍生出了一种出世的心态与追求以面  
对眼前的社会以道家思想为依托的范畴逐  
渐成为当时一种理想观念并将其在生活中发展到  
极致使其以一种超然的艺术美的形式出现在人们  
面前。 “美也就成为魏晋名士对人生的一种态  
嵇康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明确了自己对  
其次,“淡泊”、“恬淡是对功名利禄的审美超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 中提到:“老庄庄  
吾之师也。”早年的嵇康不仅是博览群书而且  
还对老庄极为热衷从思想倾向与生活态度来讲,  
嵇阮都受到了老庄思想的极大影响作为老  
庄思想本体更是作为自然的法则嵇康对此尤为重  
在老子看来人生最宝贵的是真是心灵的自  
是灵魂的高洁所以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赤子  
之心”,所谓功名利禄荣辱得失不过如云烟过眼,  
恬淡的追求,“若以大和为至乐则荣华不足故  
以恬淡为至味则酒色不足钦也”。 在对待”  
这一审美范畴的问题上显然嵇康与老子是一致的。  
作为人生的最高审美域富贵荣华就不值得  
一提了以恬淡冲远作为最美的味道那么美女与  
美酒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不足以动心由此可见在  
10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含德之后比于赤子毒虫不螯猛兽不据攫鸟  
释私论嵇康强调指出:“夫气静神虚者心  
不缚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  
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  
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  
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  
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  
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  
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  
10]五十五章  
作为婴  
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心智未觉明智未开内心世界宁静而淡薄没有  
受到世俗的污染所以依旧持有自然的天性随着自  
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人应保有婴儿般的纯真无  
忧无虑自由无碍不矫柔做作保持一种天真烂漫  
”,从宁静祥和的生活中获得清净洞彻的心  
让心灵获得一种自由与解放在嵇康那里世间  
的一切形象无论是自然中的还是实体存在的都充  
满了玄妙和灵逸山水自然之美远不是名利与仕途  
所能媲美的世间没有什么比自然之心更真实,  
也更宝贵的东西存在这份自然心性是世间万物最  
高尺度。 《庄子·逍遥游承云气御飞龙而游  
2]234  
。”  
应该说嵇康在这里所谓的自然”,就是  
任心随意即自其所自然其所然紧密相  
在一定意义上嵇阮美学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也可以理解为顺其自然、“越名任心”。 这应该是嵇  
阮美学的核心所在嵇康多次强调物性自然物情  
自然人性本真人心纯然要进入与达成气静神  
的本真之域则必须心不存于矜尚”,“情不系  
于所欲”,返璞归真无违大道”,从而使物情顺  
”。 只有任心而行,“是非无措”,才能通物”,  
以达成本真审美域他说:“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  
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穷不识于善而后正也显情  
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  
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  
9]28  
乎四海之外”  
与嵇康居九夷游八蛮浮沧海,  
2]36  
两者之间  
践河源甲兵不足忌猛兽不为患”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在卜疑中嵇康并没有  
重复庄子的观点但在对待态度上相较于老子的虚  
静淡薄返璞归真的审美诉求庄子提出的审  
美态度对嵇康影响更深远在庄子看来,“是最  
能够接近其内在含义有着对人生理与心理  
上自由无拘以及对人性逍遥的肯定嵇康以超脱心  
态看待世间善恶的差别并试图摆脱传统伦理观念  
的条框以此为基石去追求精神的逍遥与自由从而  
达到生命与宇宙的根本。  
2]235  
。”  
又说:“值心而言则言无不是触情而行,  
2]237  
可以说这里所谓的任心无  
则事无不吉。”  
”、“显情无措”、“忽然任心”、“傥然无措”、“值心  
而言”、“触情而行”,就是然其所然是其所是自其  
所自心其所心情其所情以天合天也就是顺其自  
、“越名任心”。  
总之嵇阮美学崇尚自然清新并以恬淡为至  
”,认为天地之美在于微妙无形”,只有通过体  
才能睹窈窕而淑清”。 他们热爱自然崇尚天  
地自然间所呈现出的那种本真和谐在其养生  
嵇康强调指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  
作为嵇阮派美学思想中一个重要命题,“任心”  
无措都是对任自然的一种表述其核心思想  
是反对先入为主主张任心灵自由翱翔随意自然,  
推崇无预设无措施没有成心没有成见就语义  
上看嵇康所谓的显情无措”,是指措意措  
举措思虑也就是人为的一种表达嵇阮派  
美学主张越名任心”、“任自然”,反对人为”,所  
以强调无措”。 应该说,“无措就是无为”,就是  
任心”,就是任自然”。 所谓忽然任心”、“傥然  
无措”,也就是无为无造不假思虑自然而然任心  
直行由此可见,“任自然无为”,即非人为。  
同时在嵇阮派美学里,“任心就是显情”。显  
”,包括人之情和物之情。 “情不系于所  
”,是自我之情本真之情;“审贵贱而通物情”,是  
物之情无论是人之”,还是物之”,都是对  
人或物本然状态的一种表征任心可使自我之情从  
2]51  
唏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以自得体妙心玄。”  
恬淡平和作为养生的要旨与天地融为一体而阮  
籍则指出:“是以微妙无形寂寞无所然后乃可以  
8]13  
睹窈窕而淑清。”  
嵇阮始终以高雅纯洁的随意任  
顺其自然人格独世的志趣以及对于人生的超越  
态度来塑造诗歌的意象同时也以此作为自身人格  
修养的目标以高尚的自然情感来抨击社会的丑恶,  
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恬淡”、“淡泊的美学观。  
嵇阮派美学的审美诉求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106  
李天道魏晋嵇阮派美学之自然审美意识  
中独立出来任此自我之情则使事物之情得以  
然本性的要本真生存自其所自然其所然,“全性  
显现因此,“自然就是本然”。任心 必须通  
虚心”。 嵇康认为只有清除矜尚之心保持  
能任自然之心构筑气静神虚的审美心态才  
能够达成体亮心达的审美域 就此意义而言,  
之本”,则必须不由抑引之六经”,“不须犯情之礼  
”,超越六经”、“礼律”,任心越名自然之所  
”。 只有这样无为正当真性才能够得  
以敞亮嵇康极力倡导本真自然的生存:“值心  
2]237  
自然就是虚静恬淡之审美态势也即本真自  
而言则言无不是触情而行则事无不吉。”  
然之性情阮籍也主张回归到原初本真自然  
的生存由此以获得精神自由故而他推崇庄子的  
逍遥之旨达庄论大人先生传他强调  
任自然进而从自然本真生存中体认万物为一的  
要顺情适性则事事称心阮籍也反对礼法之士的  
虚伪认为这些人:“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  
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君立而虐  
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  
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 假廉  
而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  
大道”,达成顺己顺物之性而获致心灵上的逍遥。  
他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 ……自然  
一体则万物经其常”,“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  
身者阴阳之积气也性者五行之正性也情者,  
游魂之变欲也神者天地之所以驭者也”。 万物生  
于自然人之身性情神无不本之自然据此阮籍要  
求返其所得其情具体到人就是要与阴阳化而不  
从天地变而不移生究其寿死循其宜心气平  
8]170  
。”  
在阮籍看来依照所形成的声、  
行等都是不真实的都是为了满足私欲的诈  
伪举动显然阮籍的主张与嵇康一致推重本真自  
、“虚心无措的率性生存。  
嵇阮派美学极力主张人本心本性的敞亮与澄  
怡然自足少私寡欲反对对人本心本性的压抑,  
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后感智之用也性  
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用者从感而求勌而  
不已故世之所患祸之所由常在于智用不在于  
8]144  
消息不亏”  
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顺应  
自然之性达到这一境界也有三个步骤可走守  
无外逍遥潜身者易以为活而离本者难与永  
所谓”,在嵇阮派美学看来就是天然之性,  
自然之性原初本性顺乎自然就是遵循自然之  
而不要为身外之物所系所羁绊。 “自然名  
是相互对立的嵇康在难自然好学论中强调  
指出:“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  
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  
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  
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  
由是言之,……则人之真性无为正当自然耽此礼  
2]174  
性动”  
这里所谓性之动”,即人的原  
初心性是本真自然的,“不虑而欲”。 性动”,即  
本心本性的呈现也是自然而然顺乎天然的也可  
以说所谓性动”,是一种去蔽一种澄明这种去  
蔽与澄明是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是无知无虑的,  
从感而求勌而不已”,任运性之自然因此从性  
而动也就是任自然”,就是越名任性”、“越名任  
”。  
应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嵇阮派所主张的任  
心随意自然审美意识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从唐  
代的王维孟浩然司空图以及宋代的苏轼明代后  
期的徐渭李贽等美学思想中都可以发现其精神。  
2]261  
学矣。”  
人之真性无为正当。 “的本心本性  
原本是自然本真的,“以从欲为欢”,“从欲则得自  
”。 而六经则是对人性的抑引”,是违背人的自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夏明钊嵇康集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刘义庆世说新语[M].徐振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  
7]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郭庆藩庄子集释下[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1.  
10]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Natur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School of  
JI Kang and RUAN Ji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y  
LI Tian⁃dao  
Colledge of Liberal Art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In the aesthetics of Wei⁃Jin, JI Kang and RUAN Ji, representatives of the bamboo  
school, strongly advocate “getting over the Confucian ethical code but letting the nature at ease”, and  
highly praise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following one’s willingness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al tenden⁃  
cy. Aesthetic domain of surmounting fame by heart comes from the freedom and the following of one’s  
heart. Surmounting fame by heart means to let nature takes its course, with its aesthetic significance lying  
in the surmounting of reality, the Confucian ethnical code and various desires of oneself. Its essence is  
the emphasis on unearthly and on⁃going free will and independent spirit. Based on that, indifference,  
tranquility, nature and following one’s willingness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al tendency become the inner  
logic of natur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school of JI Kang and RUAN Ji. Surmounting fame by heart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al tendency is not epistemological, but is the following one’s willingness in accord⁃  
ance with natural tendency resorting to one’s soul experience, and thus is ontology aesthetics of making a  
thing what it is and as what it is.  
Key words:the aesthetics of Wei⁃Jin; school of JI Kang and RUAN Ji; natural aesthetic conscious⁃  
ness  
责任编辑]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