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2卷第6期  
2
0151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2,No.6  
November,2015  
古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根源  
及其思维基础初探  
———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为例  
1
2
黄晓冬,胡继明  
(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2.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400052)  
摘要:异名同实是指一个事物具有多个名称王念孙广雅疏证的考释中反映出古人为动植物命名有八种  
理据单个词的理据不简单等于词汇现象的成因根源人们总是选择适宜的理据作为命名依据,加之词与词在  
符号层面又有多种关联,这二者是古汉语词汇中异名同实现象的主要成因因此,形成异名组的根源可分两类:  
一类是植根于符号关系的符号关系型根源”,一类是植根于认知理据的认知型根源”。其中,认知型根源是造成  
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核心性要素,这一根源的思维基础是具象思维。  
关键词:古汉语;“异名同实”;词汇;《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5)06-0104-08  
[6]  
表达的需要,并编纂了第一部古汉语同实异名词  
[7]  
由于历时的积淀和共时的差异而造成的汉语词  
,“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同一指称对应于多个乃至数  
十个上百个不同的语符”,这种异名同实现象可  
以说是十分普遍的,特别是在历时方面尤为突  
》 。李生信认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汇有三类显  
著的文化蕴涵:①反映了古代语言与自然的融合;②  
反映了古代宗教神话传说对语言的影响;③反映了  
汉语的文化特质:语音演化词汇扩展修辞效应,并  
认为古汉语同实异名反映的多是人的文化物的文  
[1]  
” 。根据刘兴均的调查,从语言学的角度最早  
对汉语异名同实现象进行学术研究的是清代学  
[2]  
[8]  
” 。其中,程瑶田(1725ꢀ1814)探讨的是汉语地  
化或环境文化” 。刘兴均考察了礼记用器类异  
[
3]21ꢀ23  
(三江)异名同实问题 ,王国维和刘师  
名同实名物词的基本面貌(包括各组词条数量音  
节数量和有无语音联系等),并重点清理了这些异  
名同实词的七种成因:①命名取向不同而异名;②  
时空变换而异名;③形制不同而异名;④用有贵贱而  
异名;⑤字有形变音转而异名;⑥容有虚实而异名;  
培在考释尔雅动植物名词义时涉及到异名同实”  
[
4]219ꢀ220[5]446ꢀ459  
的命名理据并作了相当敏锐的分析  
现代人中,杨士首梳理出古汉语产生异名同实词  
语的三种原因———因各种神话和传说因不同宗教  
[2]  
学说和信仰因受语言发展变化规律的制约和交际 异名有故实另外,少数学者对现代汉语词汇  
收稿日期:2014-05-30  
基金项目:本文系胡继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广雅疏证词汇研究”(10FYY016)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晓冬(1973—),,四川仁寿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胡继明(1963—),,重庆忠县人,文学博士,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  
。  
104  
黄晓冬胡继明古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根源及其思维基础初探———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为例  
中的异名同实作过考察比如周荐曾以1978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统计出  
其中收录的异名同实词语有2487,详细描写了构  
成异名同实词语组的单位在语音形式构词法结构  
成分特征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重点考察了二元组  
语义上是有联系的,“除了一些原始名称以外,语  
言里的词往往有可能考出其内部形式或者理  
[11]164ꢀ176  
”  
这个理据”,是指新旧词在音义上  
的联系有人据此认为这是把理据词的内部  
形式等同起来王艾录主张把理据词的内部  
形式区分开,他在梳理最早由洪堡特使用的词的  
内部形式概念及其在后来俄国波铁布尼亚西德莱  
·魏斯格贝尔前苏联P.A.布达哥夫等语言学家  
论著中的含义用法的流变之后,认为词的理据和  
[9]  
的异名同实词。  
总体来看,目前直接针对汉语词汇异名同实”  
现象的研究成果不算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如下几  
个方面:一是描写异名同实词汇组的词汇面貌编  
[12]  
异名同实词典;二是分析异名组中词的理据词的内部形式不是一回事 张志毅认为:“词  
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成因;三是清理异名同  
词义的文化蕴涵就语义域而言,这些研究主要  
涉及到人,词类都属名词与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的同义现象相比,名词的异名同实词汇现  
象有其独特性典型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全面地研  
究这种词汇现象,就很有必要目前的这些研究成  
果能让我们了解汉语词汇异名同实现象的一些基  
本面貌主要成因和一些文化内涵,但就全面清理各  
时期异名同实词汇材料,分析异名词理据并探究其  
背后的认知规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观察这种  
现象的历时演变规律,深入认识这种古今不绝的词  
汇现象的深层根源等问题而言,还需要大量的系统  
的研究工作本论文拟就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深  
的理据,作为词源学的一个分支,是指事物命名的理  
由与根据,它反映了事物命名特征和词之间的关  
[13]  
。” 为了避免陷入词的理据和内部形式关系  
的论争,也因为张志毅的观点被后来的汉语语义学  
词典学界广泛接受,因此,关于词的理据概念,  
我们沿用张志毅的看法,:词的理据指的是事物命  
名的理由和根据,是从名称与事物关系的角度揭示  
的词义根源。  
广雅疏证所分析的异名同实动植物命名理  
,主要有如下八种。  
()形体理据  
形体理据是以事物的形体特征作为命名的依  
[4]220  
王国维所谓取诸其物之形”  
而命名,即此。  
层根源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因此,这项工作是属于上 广雅疏证中以形体理据来为动植物命名的词最  
述第二个范畴的进一步研究为了集中视角深入地  
观察对象,我们把词汇范围限定在古汉语中。  
就具体的语言材料而言,我们观察到王念孙广  
雅疏证在考辨动植物名词时对异名同实词的命  
名理据作了大量的具体分析和揭示,:  
,57形体理据具体可再分为形状形态形  
似三类。  
1.形状理据动植物的形状有大小长短高  
粗细厚薄以及圆直等不同。《广雅  
疏证,以形状特征作为命名理据的有16,其中  
以大小特征作为命名理据的有8:  
(1)《释草卷十上:“,芋也。”《疏证》:“则芋之  
释亲卷六下:“,腨也。”疏证:“《众  
经音义卷十云:江南言腓肠,中国言腨肠,或言  
[10]206  
[10]324下  
脚腨今俗语谓之腿肚,名异而实同也。”  
ꢁꢁꢁꢁ  
因此,本论文考察王念孙疏证中这些关于异名同  
为名,即是惊异其大。”  
ꢁꢁꢁꢁ  
(2)《释草卷十上:“石发,石衣也。”王念孙说:  
[
10]329上  
问题的材料,广雅疏证动植物异名同实盖以其似发,故有石发之名也。”  
:石发因  
ꢁꢁꢁ  
为例,归纳王念孙所考动植物异名同实词的理据,  
分析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成因,清理词的理据与  
形细长如发得名。  
(3)《释草卷十上:“豍豆豌豆,豆也。”《疏  
》:“四五月作荚,长寸余,荚中子皆圆如珠  
10]334上  
豌豆,是豍豆的别名,因其圆如珠子而  
ꢁꢁꢁꢁ  
异名同实词汇现象成因的关系,探究古汉语异名  
ꢁꢁ  
[
同实词汇现象在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方面的根源,  
以期更深入地认识这一词汇现象。  
。”  
。  
广雅疏证》“异名同实词的理据  
(4)《释草卷十上:“狗蝨鉅胜藤宏,胡麻也。”  
根据疏证》,方茎胡麻是芝麻的别名王念孙说:  
在中国语言学界,最早用理据来表达事物得  
[
10]344下  
可见,茎呈方形,方  
05  
名之由概念的是张永言他认为,旧词在语音、 “方茎以茎形。”  
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4]220  
的得名之由。  
(5)《释虫卷十下:“蚯蚓蜿蟺,引无也。”根据  
疏证》,蜿蟺,是蚯蚓的别名王念孙说:“邱蚓  
颜色,此即王国维所说取诸其物之色”  
而命  
这一类有24释草卷十上:“,茈草  
。”根据疏证》,紫草是茈的别名王念孙说:  
之形屈曲,故谓之蜿蟺,又谓之”,“之言曲 紫草苗似兰香,茎赤节青,花紫白色而实白,皆其形  
ꢁꢁꢁ  
ꢁꢁꢁ  
ꢁꢁꢁꢁ  
[
10]364上  
[10]327上  
” 。可见,此虫因形状弯曲而名。  
状也。” :“紫草是得名于其花紫白色又  
(6)《释草卷十上:“犁如,桔梗也。”根据疏  
》,桔梗,犁如的别名王念孙说:“茎如笔管”,“皆  
一茎直上”,“《说文:,直木也。《尔雅:,  
释鸟卷十下:“白鷢,鹰也。”根据疏证》,白鷢是  
[10]383上  
鹰的别名王念孙说:“白鷢似鹰,尾上白。”  
ꢁꢁ  
:此鸟因尾上有一点白色而得名。  
ꢁꢁꢁ  
ꢁꢁ  
[10]320ꢀ321下  
直也桔梗之名,或取义于直与”  
ꢁꢁꢁꢁꢁ  
,“桔梗得名于它茎杆直立的形状特征。  
可  
()时空理据  
时空理据是指动植物命名时以时间或空间特征  
为依据这类共有14其中,空间理据是以动植  
物生存的空间环境特征作为理据这一类有12  
释草卷十上:“苦萃,歀冻也。”根据疏证》,  
(7)《释木卷十上:“重皮,厚朴也。”根据疏  
》,厚朴,厚皮的别名王念孙说:“凡木皮皆谓之  
此树皮厚,故以厚朴为名”,“皮极鳞皱而  
ꢁꢁꢁꢁꢁ  
” 。可见,此树因树皮厚而名厚皮”。  
ꢁꢁꢁ  
[
10]356上  
[10]318上  
歀冻,一名兔奚,“生水中” ,故名兔奚”。又  
ꢁꢁꢁ  
2.形态特征主要指动植物的状态、  
释虫卷十下蠓螉,蜂也,根据疏证》,木蠭  
形貌等特征,如下垂聚结疏密茂盛中空夹合  
以形态特征作为命名理据的,6释  
卷十上:“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根据疏  
》,豆荚是豆角的别名王念孙说:“荚之言夹也。  
是蜂的别名,“王念孙说:“在树上作  
ꢁꢁꢁ  
[
10]361上  
,江东亦呼为木蠭。”  
:“木蠭是因在树上  
作房而得名生水中在树上作房,都是动物生存的  
空间环境特征。  
[
10]339下  
两旁相夹,豆在其中也。”  
ꢁꢁꢁ  
夹在两瓣壳中而得名。  
可见,豆荚是因豆被  
时间理据是以动植物某阶段的时间特征作为理  
这一类有2:《释草卷十上:“黍穰谓之  
。”黍是的别名王念孙说:“以大暑而种”,“种  
3.形似理据是指根据动植物间的形  
ꢁꢁꢁꢁ ꢁ  
[10]330上  
,通过比喻手法来间接描写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从  
者必以暑” 。:此种植物须在大暑时播种,  
ꢁꢁꢁ  
而给动植物命名这一类有35释草卷十 得名于种植时间。  
:“,鸡头也。”根据疏证》,鸡头是的别名。  
()功用理据  
[10]327上  
王念孙说:“花似鸡冠,故名鸡头。”  
ꢁꢁꢁ  
得名于形似特征。  
:“鸡头”  
功用理据是指以动植物对于人类的功用价值作  
[
为命名理据王国维所说取诸功用”  
4]220  
即此这  
()习性理据  
一类有13释草卷十上:“马唐,马饭也。”王  
[
10]316下  
习性理据是指动植物因其自身固有的某种习性  
念孙说:“堪饲马马饭之名,或以此与。”  
ꢁꢁ  
[4]220  
特征而得名,此即王国维所说取诸性习”  
而命  
疏证》,马饭是马唐的别名,即莸草,俗称蟋蟀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优良的秋季牧草由于可  
以作为马的饲料,故名马饭”。  
这一类有34释草卷十上游冬,苦菜  
,根据疏证》,游冬是苦菜的别名王念孙说:  
冬不死,……实落,根复生,冬不枯则游冬之名,  
()感觉理据  
ꢁꢁ  
ꢁꢁꢁ  
[10]309下  
其取诸此乎?”  
可见游冬得名于其冬不枯  
感觉理据是指以人类的味觉嗅觉听觉等感觉  
体验作为动植物命名理据这一类有18其中,  
味觉理据用例最多。  
春生夏长的特性又如释虫卷十下:“  
蚨虶,蚰蜒也。”疏证:“《尔雅》:,入耳郭璞  
注云:蚰蜓也邢昺疏云:此虫像蜈蚣,黄色而细长,  
1.味觉理据是以苦辣等味觉体验作  
为命名理据王国维所说有别以味者,则曰苦,曰  
[10]359ꢀ360上  
呼为吐古,喜入耳者也。”  
:入耳是蚰蜒  
ꢁꢁꢁꢁ  
[4]220  
的别名,因其喜欢钻入耳朵中的这一习性特征而得  
,曰酸”  
即此。《广雅疏证,这类理据只见  
。  
释草》、《释木,不见于其他篇目,10如  
释草卷十上,苦杞也,王念孙说:“初食味  
(
)纹色理据  
ꢁꢁ  
[
10]309下  
纹色理据指动植物的得名是依据其形体的花  
,苦杞之名,起于此矣。”  
可见苦杞得名于  
106  
黄晓冬胡继明古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根源及其思维基础初探———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为例  
1.广雅疏证异名同实词词例数量比例表  
它的味道苦。  
2.嗅觉理据作  
为命名理据这一类有4释草卷十上:“益  
,充蔚也。”王念孙说:“益母草气恶近臭,故有臭秽  
异名组的词例数量(总计:187  
)
理据类型  
形体理据  
占总量的百分比  
小类数量  
小计  
形状 16  
ꢁꢁꢁꢁꢁꢁ ꢁꢁꢁꢁ  
[
10]328ꢀ329上  
之称。”  
:“臭秽”(益母的别名)是因气  
形态  
6
57  
30.4  
恶近臭而名又如释虫卷十下,根据疏  
形似 35  
》,臭虫是的别名王念孙说:“,臭虫,负蠜  
习性理据  
纹色理据  
34  
24  
18.1  
12.8  
[10]363下  
”,“此虫味辛辣而臭” 。:“臭虫是因闻  
ꢁꢁꢁꢁꢁꢁ  
起来辛辣而臭而得名。  
空间 12  
时间  
3.是人们根据动植物独具特色的声  
音特征来为其命名这一类有4释鱼卷十  
:“,鲵也。”根据疏证》,人鱼是鲵鱼的别名王  
念孙说:“人鱼,……其状如,四足,其音如婴儿,  
时空理据  
功用理据  
14  
13  
7.5  
7.0  
2
味觉 10  
ꢁꢁꢁꢁ  
10]368下  
:这种鱼最突出的特征是声  
[
食之无痴疾。”  
感觉理据  
嗅觉  
4
18  
9.6  
音如小儿哭泣,因而得名。  
)质地理据  
听觉  
4
(
质地理据  
综合理据  
6
3.2  
质地理据是指以动植物的内在质地和结构特征  
21  
11.2  
作为命名理据这一类有6释木卷十上:  
系而形成异名组(符号关系型根源”);一类是因  
认知提取点不同(即理据不同)而形成异名组(简称  
杜仲,曼榆也。”根据疏证》,木绵是杜仲的别名。  
王念孙说:“杜仲皮中有丝,折之则见也”,“状如厚  
ꢁꢁꢁ  
[10]356上  
认知型根源”)。符号关系而形成的异名组,几  
,折之多白丝为佳” 。所以,因为此种植物  
皮中有棉花一样的丝,故名木棉”。  
个词在符号层面的联系是显著的首要的,我们往往  
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抽绎出符号间的联系来,并且  
能借用词汇学中一些现成的基本术语来表述这些符  
号联系,比如同源词古今词方言词等属于认知  
型根源的异名组主要是由于人们认知的细化具体  
化或认知角度的转变叠加而各自提取不同特征来  
完成对事物的命名,因而产生不同的词形成异名  
。“认知型根源的异名同实词在符号层面看有的  
有显性联系,有的无显性联系下面分类叙说。  
()综合理据  
综合理据是指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据来为  
动植物命名这一类有21释草卷十上:  
龙木,龙须也。”根据疏证》,龙须,又名悬莞:  
悬莞之得名,与这种草的形体特征(“龙须似莞”)、  
ꢁꢁꢁ  
形态特征(“茎倒垂”)、空间特征(“生山石穴中”)三  
ꢁꢁ ꢁꢁꢁꢁꢁ  
[10]320下  
方面的理据有关 。  
综上,《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中的异名同实现  
象涉及到187个词,这些词的理据类型及词例数量  
分布如右栏表1所示可见,王念孙在广雅疏证》  
中分析的异名词8类理据中,以动植物的形体特征  
为命名理据的词数量最多,占总量的30.4%;其次是  
以习性为理据的词,18.1%;第三是以纹色为理据  
的词,12.8%。  
()符号关系型根源  
如果使用现代词汇学术语来表述的话,“符号关  
系型根源造成的异名组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况:①  
同源词;②方言词;③同义词(包括义素替换的等义  
词和近义词);④古今词;⑤上下位词;⑥不同学科用  
词等。“符号关系型根源造成的异名组,其形成原  
因具体包括如下几类情况。  
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根源  
对一个词而言,可以追索其得名理据,但单个词  
的理据不简单等于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成因,词  
的理据和词汇现象的成因之间有复杂的联系以  
1.因词语的单音复音而异名物  
的异名组中,有的是单音词,有的是复音词,单音节  
的名物词与复音词异名同实,这主要是汉语词汇史  
上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的整体趋势的强大裹挟作用  
在动植物名物词这个角落的表现释虫卷十  
广雅疏证动植物异名同实词汇现象为例,其产  
生根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符号()间有某种关  
10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蜩也。”根据疏证》,马蜩又名马  
构造出不同的词,形成异名同实这些名物词各有  
[10]358上  
是单音词,马蜩马蟧为双音词,单  
音词和复音词异名同实。  
其形象性艺术性,蕴含了人们的主观认知心理和审  
美情趣,能满足不同的表达需求例如:  
2.一个词中的部分语  
素被同义语素替换,或者全部被同义语素替换而形  
成的几个词,构成异名同实关系释草卷十上:  
(1)《释草卷十上:“地精,人蔘也。”根据疏  
》,“这种植物因其根有头足手形,面目如人,故  
根据的相似性而用比手段形成了一个  
[10]321下  
美丹,甘草也。”王念孙说:“美草与美丹同义,殆取  
ꢁꢁꢁꢁꢁꢁ  
根据疏证》,“甘草美  
异名同实词人参” 。  
[
10]317下  
其味之甘美与。”  
(2)《释草卷十上:“黄文内虚,黄芩也。”根据  
”、“美丹”、“蜜甘等是异名同实,“”、“”、“” 《疏证》,黄芩这种植物由于腹中皆烂,于是采用借代  
ꢁꢁ  
的手法称之为腐肠”。同时,由于其茎空中,于是也  
是同义语素,这几个词所指同一。  
[
10]313下  
3.异名组中的几个名称有  
相同的命名理据,因为历时语音流变,一些词在后期  
采用借代的手法称之为内虚” 。  
(3)《释虫卷十下:“蚯蚓蜿蟺,引无也。”根据  
用新的字形来记录,结果就得到了异名同实的一组 疏证》,“蚯蚓之称是由于其善长吟于地中,江东谓  
释虫卷十下蚨虶,蚰蜒也,  
根据疏证》,“的命名理据与蚰蜒相同,都是  
行婉蜒然而得名,蚰蜒声转,语音  
歌女”,即通过比手法命名而造成的异  
[10]364上  
。  
(4)《释虫卷十下蛆蟝,马蚿也,根据  
发生了流变,书写形式相应改变,于是产生了这一类 疏证》,又名马陆百足是马陆的别名据王  
[10]359ꢀ360上  
异名词  
念孙所说马陆,一名百足”、“蚿多足”、“足众而走不  
[
10]361上  
4.不同地域指称同一事物  
所使用的名称往往不同这种因为方言差异而形成  
的异名同实动植物名物词,是异名同实现象中的一  
个稳定部族释鱼卷十下:“,鱮也。”根据疏  
》,鲢鱼,清代徐州人叫”,或叫”,幽州人叫  
若蛇” ,可知此虫因足多而得名其中,“”  
是虚指,不是此虫真有一百条腿,只是形容,  
这是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命名。  
()认知型根源  
认知型根源造成的异名,其直接性的显性的成  
因是命名理据多源动植物的内外特征习性等的  
多样性决定了它们命名理据的多源性,所以不同的  
人由于认知的不同所选择的命名理据有异,就创造  
异名同实的名称来张永言曾指出:“每一种客  
观事物或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或标志,比如一  
定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但是人们在给它命名  
的时候却只能选择其中的某一种特征或标志来作为  
[10]367下  
”,或叫胡鳙” 。:在清代,“”、“”  
是徐州方言词,“”、“胡鳙是幽州方言词,这一  
类是因不同的地域方言而造成的异名。  
5.由于人的文化修养身  
地位的不同和语境的不同等因素,在造词或使用  
词语时往往具有典雅和通俗的分别,这就是异名组  
中的雅名和俗名,亦即王国维所说物名有雅  
[4]219  
[11]  
” 。释兽卷十下鼠狼,,根据疏  
根据,而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任意的。” 孙  
》,鼠狼,雅名;而指称同一动物的黄鼠狼是  
雍长说:“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并不是单一的,一切  
[
10]387上  
[14]  
其俗名 。  
6.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  
认识和感知又总是根据选择原则进行的。” :动  
植物的性质特征具有客观性和相对恒定性,因此成  
为人们认知命名事物的便捷提取点而为什么要  
选取这条命名依据却不选取别的依据,这种命名活  
动背后的原则,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有一定随意性  
给一个事物命名时,有人选择这种理据,而另外  
的人则选择别种理据加上时代地域言语社团等  
因素影响命名活动,于是就出现了同一事物有不同  
名称,也就出现了词汇中的异名同实:《释  
卷十下精列,雃也条下,《疏证作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自然环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命名是不同的,这就造就了  
一批因时代不同而形成的异名同实名物词如  
释鱼卷十下:“,鲤也。”根据疏证》,古代的  
”、“”,在王念孙的时代乃至在今天叫穿山  
[
10]369下  
” ,这是由时代不同而造成的异名。  
7.对同一个指称对  
,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等不同的修辞手段而  
108  
黄晓冬胡继明古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根源及其思维基础初探———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为例  
[
10]379上  
了如下三方面的考释 :①雝渠,别名连钱。  
词与词的关系之间不是完全隔绝的关系,而  
是具有一定连通性的甚至可能互为解说的关系。  
这二者间的可连通性正是从整体上(即从相对宏观  
的角度)异名同实现象的根源时,两类根源(认  
知型和符号关系型根源)间具有交叉性复杂性,因  
而不能断然地一刀切分的原因因此,要深入认识  
疏证》:“颈下黑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  
ꢁꢁꢁꢁꢁꢁ  
连钱是因鸟颈下花纹黑色状如相连的铜钱,故  
。②雝渠(),又名钱母王念孙说:“,又  
名钱母,大于燕,颈下有钱文。”:此鸟颈后的花纹  
ꢁꢁꢁꢁ  
像钱纹,故名钱母”。③雝渠(),又名雪姑王  
念孙说:“俗呼雪姑,其色苍白,似雪,鸣则天当大雪, “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成因根源,需要我们理清两  
ꢁꢁꢁ ꢁꢁ ꢁꢁꢁꢁꢁꢁ  
是其情状也。”:此鸟前额纯白,故名雪姑”。这一  
ꢁꢁꢁꢁ  
个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连通性交叉性的范畴的  
问题:一是个体词的理据,二是异名组中词的相互关  
(包括符号层面的关系和非符号层面的关系)。其  
,个体词的理据不同,即认知提取点不同,对于形  
异名同实词汇现象来说,这是具有核心性作用  
的一个要素。  
组异名词,是人们分别抓住雝渠鸟颈部花纹颜色形  
状和前额颜色这三方面的特征来分别命名,从而让  
这种鸟有了若干个名称,相应地,词汇中就出现异  
名同实”。因此,可以说命名理据的多样化是词汇中  
异名同实现象的主要而直接的成因。  
从具体理据类型来看,上述8种理据(形体习  
我们用图1来表示词的理据(符号)的关系、  
纹色时空功用感觉质地综合理据)都可以 异名组的直接成因和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形成  
直接以认知型成因的身份发挥作用形成异名组。  
这样,一个异名组中的词可能是分别具有不同理据  
而形成异名,而这个异名组内词和词的关系既可能  
有符号层面的关系(比如音转关系同义语素替换关  
),也可能是符号间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类因命名  
理据多源而造成的异名,属于认知型根源。  
根源与这四个要素的关系:  
(
)认知型根源与符号关系型根源的联系  
对异名词的观察可以区分出两种视角:微观视  
角和宏观视角。  
如果以一个异名组为观察对象,其成因主要是  
1.词的理据词的关系、“异名组直接成因和  
异名同实现象深层根源的关系图  
组内各词的理据不同”、“单音复音不同”……这可  
谓异名组的直接成因以此观察广雅疏证中的异  
名组,主要有8种直接成因这可谓微观视角的观  
。  
说明:图中双线框双连接线表示这个范畴在整个  
关系模式中起核心性作用中空的双向箭头表示所连  
接的二者具有可论证是  
广雅疏证动植物异名同实词为例进行的研究,所  
以用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尽。  
如果把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异名组作为一个整体  
也有其他学者注意到认知理据对异名同实现  
象的核心性作用夏冰茜说:“动植物名词的异名同  
实现象十分普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  
(
异名同实词汇现象)来探寻成因,这是相对宏  
观的视角这种视角的观察让我们认识到这种现象  
的两类不同根源:一种是由于不同词的理据不同(即  
理据多源)而形成的异名组,这一类是来源于人在命  
名活动中对命名对象的直接性认知,属于认知型根  
”;另一种是由其他类别的直接成因形成的异名  
,这一类则主要来源于人们对符号关系的认识,属  
符号关系型根源”。  
[15]39  
其中,认知理据这一因素较为重要。”  
胡朴  
中国训诂学史广雅的训释条例归纳为22  
,其中9条都是直接涉及异名同实词的训释条  
,而这9条中有8条都是在认知理据支撑下而产  
生的异名同实词的训释现象,现摘录如下:①有一  
物异年龄而异名例;②有一物异容量而异名例;③有  
大小同实,异名不言大小例;④有大小同实,异名一  
明言一不明言例;⑤有同实因所在而异名例;⑥有同  
实以雌雄而异名例;⑦有同实以小部分不同而异名  
符号关系型根源的异名组内成员在符号层面  
上有显著联系(比如属于同源关系古今词关系同  
义关系等),其中每一个具体词又可能各有某种具体  
的理据(比如形体理据习性理据等),因此,“词的理  
10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⑧有全体同名一部分异名例;剩下的一条是属于  
符号关系型原因而形成异名同实词的条例,:  
理据的因素。  
()表象特征成为高频命名理据是具象思维的  
必然结果  
吾淳曾指出,“中国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具  
[16]95ꢀ100  
有在原名上加一字自成一名词例” 。王建  
莉说:“《尔雅异名大多处于语言自组织的初级阶  
[
17]  
[28]  
” ,主要是说原生符号异名,一个异名组中的每  
一个个体词认知理据不同商思强认为理据能  
体性” 。这种具象思维的结果就是发现并利用事  
物的表象特征事物命名除了便于交际指称,在科  
学上还有分类作用,所以命名就必然会进一步关注  
事物的具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语言中的异名同  
就是用这种具体性思维关注事物表象特征,然后  
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加以外化的结果因此,从  
认知动植物的角度看,以形体纹色习性等表象特  
征作为高频命名理据,这是经验性认知模式和具象  
性思维的表现,也是具象思维的必然结果。  
()具象思维是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思维基  
在异名范围内折射出异名产生的内部动因及结  
[18]38  
构分布” 。通过清理符号关系型根源认知  
型根源的关系,可以初步得出一个认识:认知型根  
源是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核心性根源。  
异名同实词认知性理据的思维基础  
在造成异名同实现象的核心性根源中,认知  
理据是起根本性作用的因素广雅疏证观察到  
[19]  
的动植物异名同实词的理据,与谭宏姣 李海  
[20]  
等的研究成果大体一致这些理据都是具象  
思维的结果,具象思维是产生异名同实现象的思  
维基础。  
列维-布留尔在研究了大量印第安语之后指出:  
“‘原始语言拥有极大量的为我们的语言所没有的  
[29]165  
()动植物的表象特征是最常作为命名理据的  
词汇。”  
吾敬东认为:“列维布留尔所说的原始  
-
因素  
人语言的词汇丰富性和语法复杂性其实就是其思维  
[30]1ꢀ18  
异名的认知理据(如形体纹色功用时空、  
形象性与具体性的表现。”  
原始人把具体的感  
声音气味味道等)内容都属于事物的具体特征,认  
识这些表象特征的思维类型属于形象思维我们观  
察的广雅疏证》187例动植物异名同实词中,来  
性印象最微小的细节如实地表现出来的具象思维特  
,在语言上就表现为词汇的丰富和语法的复杂。  
黄金贵梳理的中国古人名物训诂的六个特征中,  
自于形体理据的词所占比例最大(30.4%),习性理 重表征,本质涵藏重形象,有时不顾内质。  
据第二(18.1%),纹色理据第三(12.8%)。此外,根  
据学者们对尔雅动植物名物词理据的研究结果,  
重一面,不求全面完整3,都是古人的具  
[31]  
象思维特征在语言活动中的表现 刘兴均说:  
理据频度的排序几乎一致:形体和习性理据的名物 “《释名以具体可感的事物解释抽象的概念名词,反  
[
32]  
词数量最多王三格陈淑梅认为:“《尔雅·释畜》  
映出汉代人的思维有具象特征。” “异名同实在  
语言内部直接造成了词汇孳乳,它是丰富词汇的重  
要缘由之一究其根源,具象思维是异名同实词  
汇现象的思维基础。  
名物词的理据主要来自形体和毛色特征,大约占所  
[21]  
研究的训释的67%。” 根据王兴隆陈淑梅的研  
,《尔雅·释虫中词的数量最大的两种理据是生  
[
22]  
活习性理据(31.7%)和形体特点理据(28.3%) 。  
据刘京刘雪梅赵红梅和程志兵观察,《尔雅·释  
得出的结论是形象理据涉及的词语较多”,“形  
一个时代断面上看到的异名同实词汇现象,  
是交汇了人和事物在历时和共时层面的认知的结  
人对事物的感知体验,首先是外在特性,进而  
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体验,其结果就在语言的  
词汇增殖上得到表现和记录从这个角度看,“异名  
同实词汇现象是经验支持下的直接的必然的结  
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这三种基本  
思维形式中,适用于名物认知名物命名活动的,也  
恰恰是形象思维形式这样,“异名同实词汇现象  
是浅层的表象思维的结果,它满足了人们从不同角  
度进行言说的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的需求。  
[23]  
象理据是尔雅草类名物词的重要命名理据” 、  
[24]  
尔雅·释水名物词以形象理据最多见” ;《尔  
[25]  
·释木》“形象理据习性理据数量较大” 。这  
[26ꢀ27]  
[19]  
[20]  
些研究成果和谭宏姣 李海霞 胡继明等  
对动植物命名取向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动植物命名  
时人们的思维着眼点是事物的具体特征,且视觉提  
取优先于听觉提取;视觉性特征中,动植物的形体、  
纹色性态等表象特征是最常为人抓取来作为命名  
110  
黄晓冬胡继明古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根源及其思维基础初探———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为例  
小结  
根源和认知型根源这两类根源中包含了符号层面  
的因素命名理据方面的因素以及一些语用方面的  
因素其中,认知型根源是造成古汉语词汇异名同  
现象的主要的核心性根源,因此,“异名同实词  
汇孳乳现象的思维基础是具象思维具象思维形式  
是适用于名物认知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模式运作  
的结果是满足了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言说的表达功  
能和认知功能的双重需求,因此,相应地,语言中就  
难于彻底消除异名同实现象。  
综上所述,广雅疏证为例,古汉语动植物  
异名同实词的理据反映了人们的思维着眼点是视  
觉因素优先于听觉因素;视觉中,动植物的形体纹  
性态是最常为人抓取来作为命名理据的因素。  
一些异名组中不同词的理据不同,另外一些异名组  
中的词在符号这个角度能看到词与词之间显性的一  
些关系(如同源语音流变等)。因此,动植物名词  
异名同实的深层根源主要分属两类:符号关系型  
参考文献:  
[
1]胡裕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1):50-51.  
2]刘兴均.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研究———礼记用器类名物词为例[J].古汉语研究,2014,(3):74-83.  
3]程瑶田.荆州江汉扬州三江异名同实说[G]//谭其骧.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第四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王国维.《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M]//观堂集林: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刘师培.《尔雅虫名今释[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6]杨士首.古汉语同实异名现象的产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72-74.  
7]杨士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K].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8]李生信.古汉语同实异名的文化意蕴[J].固原师专学报,1995,(4):76-79.  
9]周荐.异名同实词语研究[J].中国语文,1997,(4):277-281.  
10]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张永言.关于词的内部形式”[C]//语文学论集(增补本).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164-176.  
12]王艾录.关于语词的内部形式[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70-74.  
13]张志毅.《说文的词源学观念———《说文所释词的理据”[J].辞书研究,1991,(4):50-58.  
14]孙雍长.王念孙义类说笺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5):100-106.  
15]夏冰茜.现代汉语动植物名词小类分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6]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M].影印版.上海:上海书店,1984.  
17]王建莉.《尔雅异名理据的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2-115.  
18]商思强.《尔雅动植物名词的同名异实异名同实现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19]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0]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21]王三格,陈淑梅.尔雅·释畜名物词的理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4):70-72.  
22]王兴隆,陈淑梅.《尔雅·释虫名物词理据探微[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69.  
23]刘京.《尔雅·释草名物词理据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7):134-136.  
24]刘雪梅.《尔雅·释水名物词理据浅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56-57.  
25]赵红梅,程志兵.《尔雅·释木名物词理据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4):42-45.  
26]胡继明,杨晓叶.民国云阳县志·方言植物类名物词命名取象探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5):94-98.  
27]胡继明,杨晓叶.器用名物词命名探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72-76.  
28]吾淳.形而下者谓之道———关于中国思维具体性特征的考察[J].探索与争鸣,2001,(1):32-35.  
29]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0]吾敬东.论人类早期思维的普遍特征[C]//吾敬东,刘云卿,郭美华.对话:东西方哲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31]黄金贵.初谈名物训诂[J].语言研究,2011,(4):27-33.  
32]刘兴均.释名声训看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文化背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30-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普]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