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4卷第2期  
2
017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4,No.2  
March,2017  
大古都条件变化视野下的  
成都大古都地位认定  
何一民,陆雨思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成都610064)  
摘要:大古都作为一种城市品牌,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本文在梳理学术界关于大  
古都认定条件的前提下,结合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深入考察成都的都城历史,认为成都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  
,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其都城历史积年在千年以上成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重要影响的城市之一,  
从汉代至唐宋一直居于全国大城市前列,无论是作为都城时期,还是失去都城地位之后,也都是西南地区的行政、  
经济文化中心虽然成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数次毁灭性破坏,却总能劫后再生,先后出现数次发展  
高潮,其影响力不仅超越四川和西南地区,而且也达到西域中亚和南亚综合考察成都的都城历史,成都完全符  
合大古都的标准,跻登中国十大大古都行列,实至名归。  
关键词:中国都城史;古都;大古都认定;成都  
中图分类号:K9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2-0155-11  
080,  
大古都研究成为古都研  
政权所在的城市,又称国都京师京都等,既是国家  
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国家  
或区域的发展影响巨大众所周知,现代中国和中  
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  
清以前中国疆域内曾兴起过数量甚多的各类政  
,有的政权统治时间较长,有的政权存在时间较  
,甚至旋起旋灭;有的政权中心在今北方或南方,  
也有的政权中心在东方或西方;每一个政权建立后,  
都会以某一个城市为都城,作为立国之本,因而几千  
年来中国的都城数量甚多据史念海先生研究和统  
:中国内地与周边各地合计,共有古都215,可  
2
究的热点,相关研究者围绕个别古都可否列为大古  
都而展开了对大古都条件的系列讨论,由此推动了  
古都研究的深入开展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  
都城之一,其都城地位未受到相应的重视,一个关键  
的原因就在于若干研究者对先秦时期成都的都城历  
史不太关注,也不甚了解本文主要根据目前学术  
界提出的大古都认定条件,结合最新考古发现的新  
史料新研究,对成都的都城历史进行考察,并提出  
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大古都认定条件的变化与成都大古都问题  
[1]  
的缘起  
知的所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77” 。尽管这些数  
量众多的古都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古都在中国历  
古都是古代城市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古代国家  
收稿日期:2016-11-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市通史编纂”(12AZD08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一民(1953—),,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市文广新局智库专家,研究方  
向为中国城市史;  
陆雨思(1990—),,四川达州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  
1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然而在20世纪20  
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大  
[3]11-12  
年代以前关于古都是否有等级差别却无人论及。  
此后半个世纪,有关古都的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化状  
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这一状况  
才发生明显变化由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  
现代化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城市历史文化受  
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多批国家级  
历史文化名城,从法律法规上对这些历史文化名城  
加以保护和建设,由此也推动了中国古都研究出现  
较大发展,出现了古都等级差别的讨论及大古都认  
定条件或标准的争议。  
” 。尽管仍有个别学者持有异议,但因得到  
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而基本成为定  
中国古都学会毕竟是民间学术组织,所作出的  
学术认定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执行效力近年来,  
有关大古都的学术研讨仍在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永  
无止尽,对大古都认定标准进行学术争鸣也符合学  
术发展规律开展大古都研究,虽然是学术问题,但  
其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超越了学术领域,对于那些  
可能被列为大古都的候选城市而言,则涉及到如何  
评价其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提升城市形象构建  
城市品牌等相关问题,因而会有若干非学术因素参  
与进来不过,我们坚信非学术因素不会也不可能  
操纵学术研究。30多年来,正是不断广泛而深入地  
开展与大古都相关的学术讨论,才推动了中国古都  
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关于大古都的说法始于民国初年,不过并无人  
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更无人提出相关标准20世  
80年代以前,学术界关于何为大古都大古都的  
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城市可以成为大古都等问题,  
并无专门的论述当时约定俗成的六大古都分别是  
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大多数人表示认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如何判断一座古都  
是否可以成为大古都,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  
,并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判断标准谭其  
骧先生首先对于大古都提出了两条主要标准:一是  
[2]  
,或未有人提出异议,遂成定论 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在于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等  
城市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都是多  
次建都,并且都是中国大一统时期的都城,因而无人 主要看以此城为都的政权地有多大”,二是作为都  
历时有多久”,但他不同意以今天的城市的大小  
能对其大古都地位提出异议20世纪80年代谭  
其骧先生提出安阳应列为大古都以后,就引起了相  
关的学术争鸣,并由此推动大古都研究成为古都学  
研究的一个热点,相关学者纷纷提出了大古都的认  
定条件或标准,关于大古都研究则成为学术研究热  
点之一,特别是围绕安阳和郑州两城市是否可以列  
为大古都等相关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与过去著名专家学者写一本书或发表一篇文章就可  
以一锤定音不同,在学术多元化的新时期,关于大古  
都的认定条件众说纷纭,即便是如谭其骧先生这样  
著名的学者也不能一言九鼎,一槌定音在这种情  
况下,就需要一个相对权威的学术机构,在大量研  
取得共识基础上加以认定改革开放以后成立  
的中国古都学会遂成为这样的学术机构该学会是  
由中国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人士共同组建的一个全  
国性学术团体,聚集了国内一大批古都学考古学、  
历史学城市学地理学等众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成  
为众望所归的对大古都地位进行研究和认定的学术  
机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中国古都学会认  
定的大古都相继有安阳郑州和大同目前,由中国  
古都学会先后认定的大古都共有9,分别为西  
[
2]  
为取舍标准” 。正因如此,谭先生认为安阳作为商  
,尽管后续发展不大,但也应纳入到大古都行列。  
陈桥驿先生赞成将安阳列为大古都,并对大古都判  
定提出了四个条件:一是无论在地理位置和山川地  
形方面,都具有十分优越的形势”,二是它们建城定  
都以前,都曾经作过非常精心周到的规划设计”,三  
当年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还  
接待了灜海来客,聚集着万国衣冠,是举世闻名的国  
[
4],3-4  
际都市” ,四是大古都必须曾经是中国传统  
[5]  
王朝的都城” 。马正林先生不同意将安阳列为大  
古都,并提出了确定中国大古都的五个基本条件:1.  
建都历史悠久,2.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优越,3.是全  
国政治或经济文化的中心,4.城市建设宏伟,5.应是  
[6]  
延续发展而成为全国著名都市的城市邹逸麟先  
生支持谭其骧先生所提出的将安阳列为大古都的建  
,同意用建都的历史悠久性,地理位置,山川形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建规模等作为大古  
都判定的标准,反对将延续发展而成为全国著名都  
[7]  
作为必备条件徐建春先生也明确提出:“马  
先生的这个确定大古都的条件,我们是不能同意的,  
156  
何一民陆雨思大古都条件变化视野下的成都大古都地位认定  
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讨论古代的都城,把历史上曾起  
过重大作用的都城一笔抹杀,不考虑一个大古都所  
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状况会发生巨  
评价:有了这一条件,安阳就不能列为大古都;没有  
这一条件,安阳就可以加入大古都行列另外,对于  
大古都是否必须是正统”(主流主体主干)王朝都  
城这一标准也有不同看法史念海陈桥驿朱士光  
等诸位先生都一致认为,大古都必须是正统”(主  
主体主干)王朝或政权的都城对此,葛剑雄先  
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该站在今天中国各族  
人民共同的立场上,而不是用封建正统的某一个民  
族的或某一个地方的观念,来评价古都的重要  
[8]  
大的变化,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葛剑雄先生  
针对安阳可否列为大古都的讨论,提出一个新的思  
,即对古都的大小等级进行量化分析,量化指标主  
要有:建都时间都城性质疆域幅员控制程度遗  
址遗物今城等级重合度继承度和知名度等,其中  
建都时间所占比重最大,每年1,而其余各项指标  
[
9]  
[9]  
则仅只有1另外,葛剑雄还提出进行量化分  
析的四个基本条件:第一,历史事实是决定古都重要  
性的前提;第二,必须确定历史上的都城与今天作为  
古都的城市之间的关系;第三,今城市的地位和影响  
同样应该重视;第四,应该站在今天中国各族人民共  
同的立场上,而不是用封建正统的某一个民族的或  
。” 我们完全赞同葛剑雄先生的观点,认为将是  
否是正统”(主流主体主干)王朝的都城作为大古  
都的必备条件不妥,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  
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形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因而在中国范围内的各  
个政权和不同民族对于现代国家构建和中华民族命  
运共同体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除了中  
原地区的国家外,在北方南方和西南地区都相继建  
立了若干国家,其中部分国家管辖的面积也颇大,对  
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  
的作用,因而以主流(主体主干)王朝的都城作为大  
古都的必备条件,显然就是要排斥所有非主流(主  
主干)王朝的都城进入大古都行列,这明显不符  
合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历史事实此外,秦  
以后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多次大分裂时期,如三国  
魏晋南北时期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就没有统一王朝,  
而且三国时期魏蜀汉吴都号称正统,并且都以统  
一为目标,因而此一时期何来主流(主体主干)王  
?虽然今天是在评价历史上的大古都,但是不能  
受传统正统观和狭隘的民族观影响,要站在全中  
国的角度中华民族的立场来进行分析研究从现  
代民族国家的构建来看,历史上中国范围内任何一  
个曾经作为某一独立政权的都城,无论是地处边疆  
还是内地,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无论  
是统一全国政权还是分裂时期政权,只要具有相当  
大的影响力,只要符合多数研究者认同的大古都”  
评价标准,就应该将其纳入大古都行列。  
[
9]  
某一个地方的观念,来评价古都的重要性李令  
福先生认为:“一般认为大古都应该达到以下标准:  
这个古都在一段时间内作过中国正统王朝的政治中  
,比如现在公认的八大古都’,都曾是全国的政  
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这是基本条件;第二个条件  
是这个古都在中国的历史上起过很特殊的作用,在  
这一点上八大古都均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第三是  
这个古都要和现代的城市有某种关联,‘大古都的  
[10]150  
选址应有一定的延续性。”  
朱士光先生在综合  
各家之言后,提出一个古都是否列为大古都应满足  
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应是我国历史上主流(或主体、  
主干)王朝或政权的都城;二是有着较长的作为都城  
的时间,一般在200年以上;三是有着相当大的城址  
规模;四是在它遗址上或近旁存在后续城市,且应是  
国家级或较高级别规格的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  
[
11]519  
中心城市 由于朱士光时任中国古都学会会  
,因而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都学  
会对大古都的权威看法,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综合以上相关学者关于大古都认定条件的讨  
,有一些条件是学术界共同认可的:首先,大家都  
认同都城历史积年要长这一条件,但关于至少要  
多少年才可进入大古都行列,仍然有不同看法;其  
,相当部分学者认为大古都应该是正统”(主流、  
主体主干)王朝或政权的都城;此外,对于大古都应  
该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和贡献,也都表示赞同。  
最有争议的焦点,就是可否将延续发展而成为全国  
著名都市作为条件这涉及到对安阳的古都地位  
在去掉正统王朝都城这一条不合理的条件之  
,再综合学界大多数学者关于大古都的认定条件,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判定什么样的城  
市可以进入大古都行列第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  
,包含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陈桥驿等学者都强  
15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调大古都应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因为优越的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一个城市赖以发展的重要前  
提和基础,更是都城选址的重要条件第二,悠久的  
建都历史和建都历史积年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将  
这一条作为判断一个古都是否可为大古都的必备条  
普遍认为悠久的建都年份是一个大古都最重要  
的组成因素,也是决定古都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葛  
剑雄先生更是将其计量权重放在所有条件之首第  
,重要政权的首都重要政权不仅应包括统一王  
朝时期的都城,也应包括对峙时期或分裂时期主要  
政权的都城,还应包括先秦时期重要国家的都城。  
第四,较大的区域影响力较大的区域影响力对于  
大古都的评价十分重要,不仅要考察该政权管辖的  
范围,而且还应考察该都城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对区  
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五,较大的城市规模与较为宏伟的城市建设一  
个古都是否可以称之为大古都,关键在于一个”  
,这无疑与该古都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有着直  
接的关系,也与该都城的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第六,  
有较强的城市延续性虽然有学者认为不能将此作  
为必备条件,但是城市延续性是一个城市是否具有  
强大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如果一个城市从古代延续  
至现代,都一直作为大城市而发展,在今天仍然有着  
强大的影响力,这样的城市明显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等五大都城都具有很  
强的历史延续性因此,可以将城市的历史延续性  
发展作为大古都的重要参考指标。  
都建都之事,始见于扬雄蜀王本纪和常璩华阳国  
》,但其所述内容极为简略,并有神话传说色彩和  
文学夸张成分,尤其对重要史事语焉不详因而,无  
论是顾炎武,还是其后的研究者,多对先秦时期成都  
的都城历史不甚重视,一般是从秦并巴蜀以后才将  
成都纳入信史的研究范围,部分研究者至多将成都  
的都城历史向前推至开明九世(或五世)迁都之时。  
尽管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三星堆遗址十二  
桥遗址成都古城遗址群船棺遗址金沙遗址等一  
系列大型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在成都城区和周  
边地区相继被发现,成都的早期都城历史也随之而  
被改写,然而相关考古成果却并未引起中国古都研  
究者的高度重视,不少古都学研究者仍然以老的眼  
光来看待成都近年来,虽然对成都的历史研究取  
得了很大进展,除了考古研究成果外,还有大型学术  
著作成都通史等书出版,却较少有研究者从古都  
的角度对成都历史进行研究不过,也有一些研究  
者敏锐地关注到成都的大古都地位,如台湾学者吕  
佛庭撰中国十大名都就将成都作为中国十大名都  
[12]  
之一 ,刘志宽等主编十大古都商业史略也将  
[13]283  
成都作为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李国成编中国  
[14]  
古代十大名都同样将成都作为十大名都之一 。  
另外,有人撰中国古都等级划分和古都名称由来》  
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古都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和排  
,成都在以殷墟为肇端的大古都排名中列第8、  
在以二里头遗址为起点的大古都排名中排第9,  
均列在前10以上的研究和排名,仅为个别人  
当我们以上述大古都认定条件来重新审视已被  
评为中国9大古都的城市和未被评为大古都的若干  
城市,就会发现仍有少数古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  
因被人忽略而未纳入大古都行列,成都就是其中之  
,成都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定  
位和准确的评价顾炎武著历代宅京录是中国第  
一部关于历代都城记述的著作,该书一共列有40余  
个都城,其中卷十即为成都,但是顾炎武对成都的  
都城沿革记述并不完全,只记述了蜀汉成汉和前  
后蜀等数个政权在成都建都之事,既没有论及先  
秦时期五代蜀王在成都建都的历史,也没有记述西  
汉末公孙述在成都建成家国称帝之事由于历  
代宅京记是第一部关于中国都城的重要著作,影响  
颇大,其观点常为后人引用,故而对成都的建都史研  
究产生了一定误导作用先秦时期,五代蜀王在成  
的见解,未能成为定论,也未引起中国古都学会和相  
关权威专家的重视加强对成都大古都地位的研  
,重新认识成都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既可推进  
中国大古都的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也可推动成都  
的都城历史研究,同时有助于当今成都历史文化名  
城内涵的深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因而具有重要的  
学术意义。  
从大古都认定条件来考察成都的大古都地  
依据以上所梳理出的大古都六大评定条件,下  
文将结合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来考察成  
都的都城历史,并进一步分析成都是否可列为中国  
大古都。  
()从自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考察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坐落于川西平原上。  
158  
何一民陆雨思大古都条件变化视野下的成都大古都地位认定  
距东海1600公里,距南海1090公里,属于典型的内  
陆腹地城市,“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  
城市的距离基本相等,因而成都成为古代中国长江  
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三大经济带  
[
15]175  
[18]  
西奄峨嶓” 。成都以西是雄伟的青藏高原,向  
东则是宽广的川西平原,良田沃野,水系纵横;四季  
分明,气候宜人,雨热同期,十分利于农业生产由  
于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岷江沱江及其他大小河流  
四十多条流经成都平原,便于引水自流灌溉成都  
在四川盆地内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居于成都平原  
重要交通枢纽区位,“成为手工业者聚居的理想场  
,从而推动了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形成和发  
的交汇点 ,由此决定了成都在中国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先秦时期,五  
代蜀王相继在此建都立国,并创造了辉煌的宝墩文  
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包括金沙文化)。秦  
以后,历代统治者也都十分重视对成都的经营,将其  
视为战略重镇唐代中期,成都一度作为南京”,成  
为陪都抗战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成为  
大后方的重要战略支撑,为抗战取得胜利提供了1/  
[16]  
” 。《管子·乘马强调了定都的理论原则:“3的兵员粮食和财力,由此可见成都在中国历史上  
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7]卷一乘马第五》,12  
。”  
成都的自然地理完全符合以上  
()从建都历史积年考察  
关于定都的基本原则,成都建在龙门山脉邛崃山脉  
和龙泉山脉三山之间广阔平原的中央区,既在大山  
之下,又在广川之上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  
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成都平  
原的水患,成都平原河网交错灌渠密布,从此水旱  
不饥,时无荒年,因而在东汉后期,成都平原取代关  
中地区成为天府之国”。这种自然地理条件在政治  
上有利于保障统治集团的利益,军事上有利于国都  
安全,经济上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换,并长  
期地支撑着城市的持续发展。  
就目前有关大古都的标准来看,建都历史积年  
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按照现在较多学者认同的标  
准来看,大古都的建都历史积年应在200年以上。  
在以往的研究中,成都作为都城的历史只是从  
秦统一中国后开始计算从西汉末年至唐末五代,  
先后有五个重要政权以成都为都城,即成家蜀汉、  
成汉前蜀后蜀,各政权的起始年份皆十分清晰准  
,以上五个政权在成都建都的历史积年共计148  
除此以外,还有大蜀与大西两个政权北宋淳  
化四年(993),王小波李顺起义,在成都建立大蜀政  
,控制了大半个四川,但不到两年就以战败而告  
明末清初,张献忠在成都建大西政权,但大西国  
也只存在了3年就结束了以上各政权的都城历史  
积年,共计有153(参见表1)。若只以秦统一后  
成都建都历史积年计算,成都是达不到大古都建都  
历史积年应在200年以上的基本标准故而,先秦  
时期成都的建都历史积年的多少,对于成都可否列  
入中国大古都行列至关重要顾炎武撰历代宅京  
》,完全未论及先秦时期成都的建都历史史念海  
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他也只是将成都的建都历  
史上推至开明九世他认为:“蜀之立国亦在战国之  
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数起,至慎靓王五年,共  
正是成都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因而很早  
就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先秦时期,五代蜀王在  
成都建都立国秦以后,成都之所以能发展成为著  
名大城市和多个政权选择在此建都,自然环境的优  
越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成都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古  
代关中地区河洛地区相比,具有若干共同之处,因  
而成都长安洛阳三城市建立以后,一直就是区域  
内的重要中心城市,既使在失去都城地位后,仍然保  
持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这与成都具有优越的自  
然地理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成都优越的自然  
地理条件造就了成都发达的农业和工商业,从而长  
期支撑着城市持续发展而黄河流域若干城市之所  
[19]  
以在失去都城地位后就很快消失在历史舞台之上, 88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市。” 史念海先生依据  
原因固然复杂多样,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无疑是其  
中原因之一。  
的资料为常璩著华阳国志》,华阳国志所载开  
明王朝之前的蚕丛柏濩鱼凫和杜宇四代蜀王在成  
都建都的历史却被史先生忽略而遗漏了受其影  
,当代大多数学者都以开明王朝迁都作为成都都  
城史之肇始,而不将开明以前四代蜀王的建都立国  
作为信史来看,只认为是一种传说而已。  
成都除微观和中观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外,  
宏观地理也有相当的优越性从区位空间来看,成  
都位于中原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地区的中心,以成都为原点,成都与中国中西部重要  
15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要梳理清楚先秦时期成都的建都历史,仅靠现  
有的文献记载是无法取得突破的因为仅有的一点  
文献资料可以作出多种解释,见仁见智如果说蜀  
王本纪华阳国志等的记载在部分研究者看来  
只是一种历史传说的话,那么近数十年来一系列考  
古发现则使这些历史传说变成了历史传奇。20世  
纪中期以来,考古学家在以今成都主城区为中心的  
岷江三角扇形地带相继发现了三星堆古城遗址羊  
子山土台遗址十二桥遗址宝墩古城遗址群船棺  
遗址金沙遗址等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多个重要遗  
,这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使古蜀历史发展脉络清  
晰地再现,也使成都的都城历史从开明王朝九世向  
前推进至宝墩文化时期据学者考证:“宝墩文化是  
成都平原文明孕育时期的考古文化,是迄今为止成  
都平原能追溯到的最早考古学文化宝墩文化的年  
代范围据科学测定为距今4500ꢀ3700年间,前后有  
原的夏商之际,在东亚两河流域之间的沃野上,以  
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华阳之地的天府之国’———成都  
平原,孕育出又一个古代文明中心,那就是三星堆文  
(包括十二桥类型),或称为古蜀文明称它为文  
明中心,因为它是这片广袤的西南土地上,众多具备  
建立国家条件的青铜文化中的佼佼者,影响着许多  
发展水平不齐的文化综合体,并以它为核心,形成了  
[26]278  
一个文化区。”  
有学者因此断言:“如果说宝墩  
等古城遗址所处的时期尚是古蜀文明的孕育时期,  
那么在宝墩文化基础上脱胎发展而来的规模宏大的  
三星堆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则显示出古蜀  
王国在这个时期已完全进入文明社会,形成了具有  
强烈地方色彩的,可以同殷商中原文明和西亚文明  
[24][27]50  
以及世界上其他青铜文明媲美的文明形态。”  
因而,三星堆古城的发现将成都的都城历史向前推  
进了上千年。  
800,  
宝墩文化系列城市包括新津宝墩古城、  
公元2001,当人类迎来新世纪之际,成都主  
城区出现了更惊人的考古大发现,即金沙遗址文化  
的重见天日金沙遗址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考古  
工作者还在周围十余公里范围内陆续发现了十余处  
商周遗址,与金沙遗址在年代关系上基本是同时发  
同步演进,具有空间连续性时间稳定性”。  
由于金沙遗址的发现,成都主城区建城史向前推至  
距今3000多年前这正好与华阳国志等文献所  
载杜宇王朝的兴起年代相吻合大量商周时期精美  
的金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的发现,表明杜宇王朝  
时期成都的早期文明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从  
金沙遗址考古的成果来看,金沙遗址的形成是在商  
周时期,晚于三星堆遗址时期,两个遗址的文化具有  
先后继承关系前者为史书所载鱼凫国的都城,后  
者则为杜宇王朝的都城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相  
距仅38公里,因而三星堆古城作为都城应与成都有  
着直接的关系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相  
互印证,证实了早在距今3000年前,今成都主城区  
已经成为蜀国的都城开明王朝取代杜宇王朝之  
,一度将都城从今成都主城区迁至今成都近郊,但  
成都作为城市仍然存在并得到发展,正是因为有着  
城市基础,开明五世才能将都城迁回至今成都主城  
蒙文通先生根据相关文献认为开明氏凡王十  
二世”,传位350,如果从开明朝亡于秦之年(前  
大邑高山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村古城郫县  
古城温江鱼凫古城等多个古城这是成都地区最  
早的古城遗址群,是古蜀国历代统治者不断迁都形  
[20]  
成的系列都邑。”  
宝墩古城遗址的面积为276万平方米,与同一  
时期的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的规模基本相当,是中国  
龙山文化时期规模最大的古城之一大型城市聚落  
的出现,是早期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恩  
格斯所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  
壁并非无故……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  
[21]160  
。”  
此外,在宝墩古城群中还发现有多处大型  
单体建筑或成组的大型建筑群基址,单体面积均在  
200据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大型建筑  
群遗址,“应为是当时的大型公共礼仪性建筑,地处  
内城几何中心的鼓墩子区域可能是宝墩先民举行公  
[22][23]  
共礼仪活动的场所” 。而大型礼仪建筑的出  
,也是阶级分化,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考  
古发掘来看,宝墩古城群的发现表明,成都是中国最  
早的都城之一,远早于安阳商都,也早于周代丰镐  
二京。  
继宝墩古城群之后建立的三星堆古城,城市形  
[24]  
态更完备,文化更发达 三星堆古城巨大的城墙  
[25]  
证明了蜀具有强大的力量” 。近年来,考古学家  
和历史学家经过充分研究后,均认为三星堆古城就 316)往上推算,开明王朝建立的时间约当在公元前  
[28]42  
是鱼凫王国的都城林向先生明确指出:“相当于中 7世纪中期 因此,从距今3000年左右杜宇王  
160  
何一民陆雨思大古都条件变化视野下的成都大古都地位认定  
朝在今成都主城区建都到距今2666年左右开明王  
朝建立,杜宇王朝的都城积年为330年左右由此,  
即使不算蚕丛柏濩鱼凫三代蜀王的建都积年,仅  
以杜宇王朝和开明王朝在成都主城区的建都积年也  
达到600年以上如果加上鱼凫王的建都积年,成  
都在先秦时期的建都积年则达千年以上(参见表  
,这种现象在中国都城史上非常少见因此,从建  
都历史积年来看,成都远超现已列为大古都的大部  
分城市(参见表2),达到了大古都的标准。  
2.中国九大古都建都历史积年统计表  
古都名称建都积年古都名称建都积年古都名称建都积年  
西安 1077  
北京 903  
洛阳 885  
南京 449  
开封 366  
杭州 210  
安阳  
郑州  
大同  
351  
355  
96  
)
,这在中国都城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1
1.成都建都积年表  
政权名称  
起始年代  
建都积年  
资料来源: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陕西师大学报  
蚕丛国柏濩国约公元前25001700800(大约)  
(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张新斌郑州大古都的  
年代学研究》,《中国古都研究:21———郑州商都3600  
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47  
。  
鱼凫国  
杜宇王朝  
开明王朝  
约公元前17001000700(大约)  
约公元前1000666334  
约公元前700316350  
(
)从政权的重要性考察  
小计  
公元2536年  
2184(大约)  
先秦时期,在成都建都的五代蜀国,可以说都是  
十分重要的政权,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十分巨大而  
从中华文明兴起的角度考察,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  
上游地区无疑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中国和  
世界有着重要的贡献。  
成家  
蜀汉  
成汉  
前蜀  
后蜀  
大蜀  
大西  
12  
43  
44  
18  
31  
2
公元221263年  
公元304347年  
公元907925年  
公元934965年  
公元994995年  
公元16441646年  
秦以后,有多个政权在成都建都第一个政权  
为成家国王莽新朝末年,公孙述在成都称帝,建立  
成家政权。“成家政权历时12,时间虽然较  
,但影响却深远。“成家所控制的地域也较广阔,  
其疆域北抵秦岭东至三峡,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有着  
重要的地位第二个重要政权就是蜀汉国公元  
3
小计  
建都历史积年合计  
153  
2337  
资料来源:《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编成都通史1ꢀ  
4,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214,,得  
益州,,广221,备  
在成都武担山即帝位,为国号(史称蜀汉”),  
以成都为国都,建立百官制度,筑立宗庙,大赦天下。  
刘备所建蜀汉国,表明其继承东汉正统,并以统一天  
下为己任蜀汉是三国对峙时期的主要政权之一,  
在成都的建都时间长达43蜀汉政权的建立,对  
四川和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尤其是对西南地区影响甚巨,并进一步奠定了成  
都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第  
三个重要政权为成汉国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  
氐族人李雄据成都,自称成都王次年六月,李雄正  
式称帝即皇帝位,国号大成”,以成都为都城;其子  
李寿即位后,仍然以成都为都城,改国号为”,史  
从表1可见,成都的都城历史积年甚长,是中国  
古代都城史上的一个特殊样本先秦时期,是中华  
文明在多个地区兴起的重要时期,西蜀地区自然条  
件优越,成为早期人类活动频繁的重要地区之一,因  
而国家和都城建立较早宝墩古城距今4500,占  
地面积276万平方米,双重城结构要修筑如此规  
模巨大的早期城市,需要动员成千上万的劳动力来  
参与,而部落首领不可能有这样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这种大型工程的建设,只有已经形成了王权的国家  
才具备这样的力量三星堆古城的发现,使历史传  
说变成了历史传奇,大规模的城池大量的青铜器、  
象征权力的金权杖等都充分证明了国家的形成宝  
墩古城三星堆古城等距今成都主城区最远距离仅  
[
29]44  
0,最近的只有几公里,相互之间有着历史  
成汉” 。李寿之所以要将国号改为”,一  
个关键的原因在于表明其政权继承了西汉东汉和  
蜀汉的正统。“成汉国在官职制度上采用汉晋混杂  
3
传承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杜宇和开明的都城,与  
今成都主城区高度重合,3000多年来城址一直不  
16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0]10  
的方式,建立起百官制度和分封制度 成汉政  
权存在的时间为41,在历史上也有重要影响第  
四个政权为前蜀国唐末五代时期,军阀混战,各地  
割据公元907,王建在成都称帝,史称前蜀”。  
前蜀政权建立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政局稳定经  
济文化发展的政策,使四川地区有了一些发展和进  
前蜀政权历时18第五个政权为后蜀国。  
公元934,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史称后  
”。孟知祥称帝后,半年即病亡,由其子孟昶即位,  
开始了后蜀在巴蜀地区长达31年的统治孟昶是  
五代十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为成都的社会发展  
而成为独立的经济体系,其经济的聚集与辐射范围  
[
16]  
已超越蜀国的范围 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  
之路,至少战国时期就已开辟秦统一全国后,合并  
,设蜀郡,成都成为郡治两汉时期起,成都亦  
为益州蜀郡成都县的治所此后成都一直是西南  
地区的行政中心,是中央政府经略西南的重要基地,  
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汉代,成  
备列五都”,为秦岭淮河以南唯一的全国性工商  
业大都市,影响不仅及于西南,而且对于中国北方、  
南方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南北丝绸之路的交  
汇点,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丝绸产品主要来源于成  
[
31][32]15  
[18]1  
做出了贡献 在孟昶的治理下,蜀中社会较  
为安稳,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乡村都呈现一片  
富庶安乐的景象,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出现了  
其他地区未有的稳定和发展,其疆域与前蜀基本相  
从上述可见,蜀汉前蜀和后蜀三个政权在中国  
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均是中国分裂时期出现的  
重要政权在各政权存在的时期内,各种兼并战争  
持续不断,由于四川拥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这些  
政权建立后对于四川和西南地区社会的稳定与经济  
;东汉以后,成都为全国唯一的织锦中心 此  
,汉代成都还是中国的金银器和漆器生产中心,全  
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十分繁  
,名列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史称扬一益二”。北宋  
时期,成都经济延续唐代的发展态势,从而产生了世  
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成都成为中国重要的金  
融中心物资集散中心,亦为全国最重要的大都市之  
由此可见,成都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  
[33]52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从城市建设规模考察  
()从区域的影响力考察  
成都第一座古城———宝墩古城,建筑面积达  
蚕丛至鱼凫三代蜀王时期,蜀国的管辖范围无 276万平方米,仅次于同时代的石卯古城良渚古  
明确文献记载据相关研究,杜宇王朝的疆域北达 城鱼凫王的都城———三星堆古城遗址总面积达  
今汉中地区,南至四川青神县,以熊耳山为界,西达 12平方公里,是一处由数十个文化点构成的若干  
[
35]1  
四川芦山天全一带,东至嘉陵江,并以岷山和南中  
个遗址所组成的大型遗址群” 。早商时期,三星  
堆古城就已经开始建筑高大厚实的城墙,现发掘的  
三面城墙,南北1400,东西长16002000,三  
面围墙总长在5000米以上,墙基宽40余米,顶部宽  
[34]152  
(
今凉山宜宾云南和贵州部分地区)为附庸 。  
开明王朝建立后,内整社稷,外扩版图到开明王朝  
后期,蜀国已经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西部大国,其疆  
[24]  
域北至汉中盆地,东越嘉陵江,远达鄂西,西至青衣 20余米,4ꢀ6杜宇王朝在成都所建的都  
[
15]191  
江羌地,南达宜宾昭通等地,靠近南越 。  
三国时期,“蜀汉国疆域则更广:北至武都汉  
,东抵巫峡,南面包括云,西达缅甸东部,其国  
土面积包括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的大部分,陕西  
省和甘肃省的南部,另外还包括广西的西北部及缅  
甸的东北部越南的西北部蜀汉与魏吴两国长期  
鼎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蜀的疆  
域面积也较大,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  
湖北西部。  
———金沙遗址,虽然还未寻找到城墙,但从目前考  
古发掘看,其面积至少达5平方公里,另外在其外围  
发现有大量的同时期的文化遗存,面积达10余平方  
公里,是一处大都无城的典型。  
秦灭蜀以后,以成都为郡治,仿咸阳制修筑大  
,周围12,7,下设仓库,上建楼房;另筑少  
城为成都县治汉代,成都城市规模甚巨,18城  
,另设有车官城锦官城,其城市规模在全国居于  
前列成都作为成家国的都城,建都时间虽然较  
,但公孙述称帝后,按照汉朝帝王之制在成都大兴  
土木,建造大型宫殿建筑群和宗庙以及百官的衙署  
此外,成都自先秦起就一直是西南地区最重要  
的政治经济中心商周时期,成都除了作为都城是  
政治中心外,农业经济相当发达,手工业已脱离农业  
[36]4  
,从而使成都的城市空间格局开始发生较大  
162  
何一民陆雨思大古都条件变化视野下的成都大古都地位认定  
变化,但城市总体上仍然保持了西汉时期大城少城  
的基本格局,共有18道城门蜀汉建立后,相继建  
造了一批壮丽的宫室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金  
城石郭,兼帀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辟二九之  
通门,画方轨之广涂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  
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比屋连甍,千  
干重要的考古发现,其出土文物的年份从距今两三  
千年至宋明清皆有,充分证明成都城市的稳定性延  
续性今安阳城不是殷都的延续,也不是由邺城发  
展而来,其城址曾多次迁移,与古都城址并不重合,  
但并未影响安阳成为大古都相比之下,成都在中  
国都城史上既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很强的历  
史延续性,并在今天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  
,因而有理由成为中国大古都之一。  
[37]卷四,100-101  
庑万室。”  
成都作为蜀汉都城,被时人形  
容为既崇且丽”。所谓崇者,高大也;丽者,美丽华  
丽也可见,蜀汉成都是一座高大美丽的都城,在中  
国历代都城建设史上有其突出的特色唐代,成都  
出现新的发展高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原来的城市  
建成区越来越拥挤,迫于形势需要,西川节度使高骈  
在成都扩筑罗城,罗城规模极大,城周25,高广各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学术界认定大古都的相关条件  
来综合考察成都的都城历史,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成都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历  
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先后作为10个重要政权(先  
秦时期5,秦统一以后5)的都城,其都城历史  
积年在千年以上,是中国古都的一个特殊样本。  
2.成都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之  
,无论是作为都城时期,还是失去都城地位之后,  
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而且从汉代  
至唐宋时期一直是居于前列的全国性大城市。  
3.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行政经济文化中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经历数次毁灭性破  
,但是每次都能劫后再生,先后出现过数次发展高  
成都自李冰修筑都江堰以来的2000多年间,农  
业发达工商业繁荣,城市影响力不仅超越四川和西  
南地区,而且对全国甚至域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合考察成都的都城历史,成都在中国都城史  
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起  
过特殊作用,符合大古都的标准,理应列入中国大古  
都的行列本文强调成都在中国都城历史发展进程  
中的重要地位,成都应该成为中国大古都之一,并非  
是对此前已列为大古都的某些城市的颠覆或否定,  
而是通过对成都大古都历史的研究,对现有的大古  
都研究予以补充和完善,并以此证明成都在中华民  
族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成  
都跻登中国大古都行列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6尺  
,城墙上建楼廊5600余间,10座城门,  
2
门皆修筑有城楼后蜀国建立后,成都人口规模不  
断扩大,因而孟知祥于罗城外修筑羊马城为外郭,城  
垣周长42,1.7,修建了9座门楼,建楼廊  
957,重  
4
城的套城格局。  
由此可见,成都在历史上一直是规模较大的城  
在农业时代,普通城市人口只有数千人,若有数  
万人则是规模较大的城市,而成都城市人口长期保  
[38]  
持在20—30万人左右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  
的情况。  
()从城市延续性考察  
虽然有不少学者不同意将历史延续性作为大古  
都的必备条件,但有历史延续性的城市显然比没有  
历史延续性的城市发展得更好从历史延续性来  
,成都是一座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城市秦以后,成  
都虽然多次历经灾难性破坏,但都能劫后重生,不断  
发展,3000年以来城址不易,2000多年以来城名不  
,其古代都城城址与现代城市城址高度重合这  
种历史的延续性和衰而再兴能力,足见成都城市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在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上具  
有罕见的特殊性近年来,在成都主城内不断有若  
注释:  
史念海先生认为,中国内地各省市共有15年以上的古都计有53,涉及的王朝或政权172;不足15年的古都计有79  
,涉及的政权90;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2,涉及的政权4;另外还应该添上夏商两代的都城和周的先世的都城28  
几宗合计:共有古都162,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69周边各省区,可知有具体年代的古都6,涉及的政权8。  
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47,共有古都53,涉及的政权难以确知内地与周边各地合计,共有古都215,可知的所涉及  
的王朝或政权277”。朱士光先生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多个古都,计为220。  
1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都城的重要性在古代引起了不少文人的重视,撰写了若干关于个别都城的重要文章或书籍,如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  
》,《三辅黄图》(作者佚名),宋敏求长安志》,吕大防长安图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顾炎武所著  
历代宅京记》,为我国第一部辑录都城历史资料的专书,18万字,记述了上起伏羲下讫于元代约40余个都城的建置沿  
迁徙与分布情况,其内容丰富,考据精审,征引详核,但作者并未对古都进行系统研究,也未对古都进行科学的定义和分  
,如谭其骧先生认为,《历代宅京记》“既没有包括清以前国史上全部古都,也未能提到这些古都的等差,哪几个称得上大  
古都”。民国时期的历史地理学家等对古都研究较为重视,但也并未对古都进行系统研究,至多是对个别城市进行了一些  
研究。  
谭其骧认为,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才有些论著将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并列为五大古都;30年代,又将杭州加入列  
为六大古都此后六大古都即成为普遍流行的,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提法,一直沿袭到80年代。  
吕佛庭将南京北京杭州洛阳开封长安成都重庆武汉兰州等10个城市列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都。  
刘志宽将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成都苏州扬州太原北京10个城市列为中国十大古都。  
李国成将北京南京西安杭州洛阳开封银川咸阳成都安阳10个城市列为中国十大名都。  
佚名中国古都等级划分和古都名称由来指出:“第一种,以殷墟为肇端: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安阳杭州成都巴  
林左旗大同江陵太原广州福州大理银川武威第二种,以二里头遗址为起点:洛阳西安北京南京开封安阳、  
杭州郑州成都巴林左旗大同江陵太原广州福州大理银川武威。”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RbuDoQEI920vVQ7FbDvBOZoxApkJxzPT9_nLZxn2lJBprA7ZSuP9q4xAm28QꢀvnToQBQQOCCksKnMsXF4llJyWoq  
0dEsmwkFWjSCnazmjIC.  
参考文献:  
[
1]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2]谭其骧.《中国七大古都[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2).  
3]叶万松,安大钧,韦娜.试论中国大古都城市的构成要件与生成环境———纪念中国古都学会成立30周年[C]//北京史学论  
(2014).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  
4]陈桥驿.中国六大古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5]陈桥驿.中国的古都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6]马正林.论确定中国古都的条件[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7]邹逸麟.也谈安阳是否够格列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古都[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8]徐建春.也论确定中国大古都的条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3).  
9]葛剑雄.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  
10]李令福.郑州列入中国八大古都的原因过程及启示[C]//中国古都学会.中国古都研究(总第26).西安:三秦出版社,  
014.  
11]朱士光.在郑州古都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C]//朱士光.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2]吕佛庭.中国十大名都[M].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85.  
13]刘志宽,缪克沣,胡俞越.十大古都商业史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14]李国成.中国古代十大名都[N].中学地理报,1992-03-11.  
15]常璩.华阳国志[M].刘琳,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16]何一民.论成都城市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7]管仲.管子[M].四部丛刊景宋本.  
18]何一民.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与古代成都的三次崛起———重新认识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  
(社会科学版),2016,(2).  
19]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20]何一民.从历史文献到考古新发现:重新认识先秦时期成都的都城历史[J].未刊稿.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
[
[
[
[
[
[
[
2
[
[
[
[
[
[
[
[
[
[
[
[22]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津县文物管理所.新津县宝墩遗址鼓墩子2010年发掘报告[C]//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  
发现(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3]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津县文物管理所.2010年新津县宝墩遗址外城罗林盘地点发掘简报[C]//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成都考古发现(2012).  
164  
何一民陆雨思大古都条件变化视野下的成都大古都地位认定  
[
24]陈德安,罗亚平.早期蜀国都城初露端倪[N].中国文物报,1989-09-15.  
25]罗伯特·贝格勒.四川的商代蜀城[J].谢丹,.四川文物,1995,(6).  
26]林向.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
[27]陈德安,罗亚平.早期蜀国都城初露端倪[N,C].中国文物报,1989-09-15.//段渝.巴蜀文化研究:第三辑[M].成都:巴蜀书  
,2006.  
[
28]蒙文通.巴蜀古史论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9]谢元鲁.成都通史:3[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30]李敬洵.四川通史:3[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31]张邦炜.昏君乎?明君乎?———孟昶形象问题的史源学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2]贾大泉,周原孙.四川通史:4[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33]粟品孝,.成都通史:4[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34]段渝.四川通史:1[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35]陈德安,魏学峰,李伟纲.三星堆———长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王文才.成都城坊考[M].成都:巴蜀书社,1986.  
37]左思.蜀都赋[G]//萧统.文选.胡刻本.  
38]谭继和.成都历代城市人口的变迁:附表3[J].成都地方志通讯,1984,(2).  
[
[
[
[
[
[
[
[
[
[
TheStatusofChengduintheHistory  
oftheChineseAncientCapitals  
HEYi-min,LUYu-si  
(
UrbanResearchInstitute,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China)  
Abstract:Greatancientcapital,viewedascitybrand,hasbeengainingmoreandmoreatten-  
tion.Thusrelatedresearchhasbecomeahotspot.Basedonpreviousacademicresearchonthe  
conditionsofagreatancientChinesecapital,thispaperlooksintothein-depthcapitalhistoryof  
Chengdu,combiningwiththelatestarchaeologicaldiscoveriesandresearch.Thispaperconsiders  
ChengduasoneofthecradlesofChinesecivilizationandoneoftheChinesemosthistoricancient  
capitals.Chengduscapital-foundinghistoryismorethanonethousandyears.Besides,Chengdu  
isalsooneofthemostimportantinfluentialcitiesinChinesehistory.Ithasbeenrankingthefore-  
frontoftheChinaslargestcitiesfromtheHanDynastytotheTangandtheSongDynasties,and  
hasbeentheadministrative,economicandculturalcenterofthesouthwesternregionwheneverit  
isincapitalstatusornot.AlthoughChengduhasexperiencedseveraldevastatingdamagesinthe  
courseofthedevelopmentofthousandsofyears,italwayssurvivedfromthedisasters,andeven  
appearedseveraldevelopmentclimaxessuccessively.TheinfluenceofChengduisnotonlybeyond  
Sichuanandthesouthwestregion,butalsoreachestotheWesternRegions,CentralAsiaand  
SouthAsia.BystudyingthecapitalhistoryofChengduonacomprehensiveperspective,thispa-  
perholdsthatChengduhasfullymetthestandardsofthegreatancientcapital,thusitdeserves  
tobelistedamongtherankingoftheChinesegreatancientcapitalsasitwere.  
Keywords:theChinesecapitalhistory;ancientcapital;thestandardsofthegreatancient  
capital;Chengdu  
[责任编辑:凌兴珍]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