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5卷第5期  
2
018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5  
September,2018  
栖居与游戏:对旅游体验问题的再认识  
1
,2  
2
蔡寅春,谢辉基  
(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610072;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旅游体验是旅游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它与旅游本质等议题的复杂交织是近来学术界热议的课题。  
从旅游者需要周期性的逃逸这一学术现象入手,体验是否是旅游的本质这一议题进行了研究推进在研究  
,引入海德格尔的栖居思想,利用从中剥解出的游戏与焦虑能够相互转换的二元世界观,对旅游体验的存在方式  
进行分析,并由此深入到对旅游本质问题的思考分析指出,由旅游体验所揭示出的旅游本质,其结果并不止步于  
对于愉悦的追求而来自于存在的焦虑,促使旅游活动需要以游戏的方式在人的存在中展开,进而实现对焦虑的  
缓解,但是焦虑本身并未因此而消失焦虑的缓解,继而带来焦虑的累积,是旅游体验的获得与旅游本质之间潜藏  
的一种内在逻辑,它迫使旅游者需要周期性的逃逸文章创造性地提出游戏焦虑的对抗观念,打破了传统讨  
论在揭示重游行为上的困境游戏与焦虑概念的引入则为旅游体验研究的推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旅游体验;诗意栖居;游戏;焦虑;旅游本质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5-0081-10  
[6]  
引言:对旅游体验问题再认识的学术意义  
的逃逸”(periodicescape)这一概念国内学者谢  
旅游体验是旅游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这一  
彦君在分析旅游体验的价值时也发现了相似的机  
[7]  
问题通常又与旅游的本质旅游真实性等议题复杂  
,他称之为快乐痛苦两极情感模型就以  
[1]  
地交织在一起据董培海等的总结,旅游体验自  
上梳理可以看到,旅游体验对日常生活世界具有某  
[8]84  
产生之初即与现代性体验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  
种补偿效应 ,这是从对现代性的对抗中发展出  
的学术观点对此,MacCannell的研究有着很好的  
解释,他将处于旅游欲望深处的动力因素同现代性  
所引起的断裂感进行了连接,认为:“只有那些力图  
摆脱日常生活的羁绊,开始懂得生活的现代人才  
会有本真的经历和体验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陷入  
越深,他就越会想起存在于他处的现实和本  
[
2]  
,这是整个问题的症结所在谈论现代性,则必  
[3]  
然要涉及到人的异化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通  
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现代性反思,Turner等学者将  
旅游活动视为现代社会的宗教替代品,认为旅游体  
验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离开世俗世界的休  
[
” 。在此思维框架下,“成为了解释  
4]20  
[5]  
[9]181  
旅游者出游行为的关键词,并在学术界内获得了  
广泛的支持。Dann甚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周期性  
。” MacCannell认为,现代社会带来的虚无  
,个体需要返璞归真,旅游体验的目的地就是寻找  
收稿日期:2018-06-12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资助项目现象学身体学说及其对旅游体验研究的启示”  
2012017yjsy106)。  
(
作者简介:蔡寅春(1984—),,四川小金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旅  
游地居民的态度与行为研究,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研究;  
谢辉基(1990—),,云南文山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与旅游体验。  
8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真实。  
由对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入手,Cohen旅游体  
验的现象学一文中,根据旅游者追求中心程度的  
诗意栖居的短暂获得来看,出游活动的重复性必然  
要与旅游的本质发生关联,在此基础上对旅游体验  
的深入分析才存在可能已有的分析虽然关注到了  
现代性的挤压与重复出游之间的关系,但是深入的  
探讨仍然缺乏作为主流研究范式的逃逸回归”  
模型,虽然对旅游活动的社会性和需求性进行了反  
,但在解释旅游体验的内涵及其层次的分型上仍  
有推进的余地考虑到重返日常生活世界这一提  
法在旅游研究中已经逐渐引起重视,且这一议题与  
[10]  
不同,发展出一种旅游体验的现象学类型学” 。  
据张骁鸣等的总结,这是可考旅游学文献中较早使  
[11]  
用现象学方法探讨游客体验的文章之一 。  
Cohen之后,大量与现象学相关的旅游体验  
研究成果开始涌现如前文所述,谢彦君等提出的  
两极情感模型将旅游体验从对真实性问题的讨论中  
剥离出来,进而论证旅游体验作为旅游世界硬核的  
[15]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说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本文立足于对旅游体验内涵的发掘,将对旅游现象  
的理解在与世界打交道这一特征词的引导下进行  
继续推进,在补全前人所遗的基础上,希望对旅游研  
究新视域的打开能有所启迪。  
[12]  
可靠性 ,实际上即受益于此他将旅游体验的本  
质收束于对愉悦的追求,并以此为旅游的本质,而这  
正是杨振之等在分析中所批判的通过对旅游真实  
性问题的反思,杨振之等从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观  
中获得启示,认为旅游的本质应在于对诗意栖居的  
体验现代性及旅游的本质  
[
13]  
短暂获得 ,论旅游的本质一文中,这部分讨  
[14]  
体验是否是旅游的本质?这个争执由来已久。  
命题的提出最早可以溯源至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  
游的兴起在对伪事件”(Pseudo-events)的批判  
,美籍社会学家Boorstin体验真实性的话  
题引入了旅游研究他认为,“真实性的提法实际  
上只是流行的群体性消费文化的一种噱头大众化  
的游客需求是狭隘的,一则大众化的游客体验根本  
无力辨别真假,二则扁平化的游客预期一定程度上  
论被进一步深化 在其最新的反思中,甚至以  
体验世界的关系为现象学的分析基础,提出了  
[15]  
游戏说的尝试 。  
通过对上述学术观点的对比可以看到,从谢彦  
君到杨振之,他们在讨论旅游体验与旅游本质的关  
系时,均使用了现象学的方法或观点,但其所依据的  
现象学理论是有显著差异的虽然二者都在尽量避  
开真实性问题对旅游体验分析的干扰,但是真实性  
问题的影响在其中仍旧可以看到作为中介者或是  
桥梁作用的现代性,似乎为旅游体验的探讨垫定了  
一种潜在研究基调,即通过旅游体验可以同愉悦等  
感受建立起某种直接的联系作为结论的一种,旅  
游体验通常被认为对焦虑等负面情绪具有消弭作  
[18]78-90  
亦助长了地方伪事件的出现 甚至就动机来  
,多数旅游者的出行目的也未必是要去追求目的  
地社会的本真现实恰如Bruner所说,“西方游客  
消费旅游,并不是去看埃塞俄比亚饿死的孩于,而是  
去寻找高尚的野蛮人’,一种他们想象中的人物形  
[19]  
。” 也即是说,“体验真实性的话题实际上是  
一个双向度的问题,它的一端联系着游客体验,另一  
端则联系着主客世界的客体现实从逻辑上看,二  
者应当是可以重合的,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完全  
覆盖于是,这里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旅游体验与  
客体世界的具体关系问题。  
[16]  
,这是支撑旅游体验能够与旅游的本质建立起  
直接联系的重要环节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被治  
愈了的旅游者在通过旅游活动获得暂时性的回  
之后,为何还会出现重复的出游?在已有的学术  
分析中,研究者们极少对此产生质疑然而,就基本  
定义来看,作为词根“tour”一词,本即包含着往复的  
Boorstin后的四十余年间,MacCannell、  
[17]7  
意思 ,这是一种动力机制如果仅从诗意栖 Cohen等学者的持续努力,“体验真实性话题在  
愉悦性来理解旅游体验,显然并不足以解释  
推动重复旅游背后的深层因素。  
旅游研究者内部发生了关注点的转向以国内中山  
大学王宁教授的对旅游体验之真实性的再思  
[
20]  
旅游者需要反复出游,这是从周期性的逃逸”  
中剥解出的学术现象在传统分析中,过渡仪  
对此有过特殊的关注外,对旅游体验问题的探讨  
极少涉及这一方面然而,就杨振之等所提出的对  
一文为显著界限,学界对体验或真实性的讨  
论已同体验是否是旅游的本质等建基性问题产生  
了直接联系。  
同期的研究中,Berman曾以Jean-Jacques  
82  
蔡寅春谢辉基栖居与游戏:对旅游体验问题的再认识  
Rousseau现代性一词为契机,对现代  
等即认为,虽然现代性与游客体验间存在显著关系,  
但并非所有现代人同周围环境都是同等疏离的,从  
中心到边缘的游客体验呈现出由神圣到世俗似的阶  
性与现代性体验进行了严肃的讨论他指出,现代  
性是一种充满悖论和矛盾的体验,“所谓现代性,就  
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一种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允许  
我们去历险,去获得权力快乐和成长,去改变我们  
自己和世界,但与此同时它又威胁要摧毁我们拥有  
的一切,摧毁我们所知的一切,摧毁我们表现出来的  
一切。……它将我们所有的人都倒进了一个不断崩  
溃与更新斗争与冲突模棱两可与痛苦的大漩  
[29]  
梯式分布 。  
[30]  
Jafari跳板隐喻 与Graburn人生  
[31]  
[32]  
与张凌  
仪式论  
的基础上,国内学者谢彦君  
33]  
分别从体验场非惯常环境的角度对旅  
[
游体验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进行了区分旅游  
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谢彦君继体验世  
[
21]15  
[34]41-84  
。” MacCannell深受这类观点的影响他指  
,大众旅游的产生同现代性背景间有着紧密的联  
,Boorstin眼里看似荒诞的旅游行为”,其实质是  
那部分的旅游者试图在他者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失落  
真实”———“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陷入越深,他就  
界是旅游世界的硬核”  
的表述后,进一步指  
:旅游的本质应当归属于一种非惯常环境下的异  
地体验,其目的是追求愉悦”,余暇与异地将旅游体  
[35]36-41  
验与一般体验区分开来 王玉海批驳了谢彦  
追求愉悦的观点,指出虽然张凌云提出的非惯  
常环境的说法不周延,但是旅游追求异地短暂生活  
[9]181  
越会想起存在于他处的现实和本真” 。  
[36]  
Morris和他的研究同伴在讨论中将这种寻找  
方式的说法却是可以肯定的  
实  
[
22]  
自我本真的行为倾向称之为怀旧” 。心理学  
问题的批判中,杨振之教授指出,旅游研究对真  
实性问题的讨论至王宁教授的体验真实性一  
,已经脱离了原有的讨论范畴,进入到对旅游本质  
的分析显示,怀旧与其说是一种行为的倾向,不如说  
[23]  
是某种记忆的被唤醒 。Goulding指出,怀旧中孕  
育着一种暂时性的记忆的重现,或是逃离现有社会  
的一种解脱,对个体来说它即是一种消费偏好,也  
[13]  
的探索层面 这一观点在其续作论旅游的本  
中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旅游属性的现象学考  
,杨振之等得出结论:作为众多存在方式的一种,  
旅游的本质乃是人在地上实现短暂的诗意栖  
[24]  
是一种消费体验” 。词源上,怀旧有因思慕家乡  
而引起的焦虑或痛苦之意,由希腊文中“Nostos”  
[14]  
(返乡)Algos”(痛苦)两部分构成,通常与乡愁一  
” 。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同是出于对现代性与  
体验真实性的思考,当谢彦君等学者还阈于旅游的  
词相联系,20世纪时被现代心理学定义为一种生  
[25]  
理上或心理上的疾病 换言之,就真实性一词来  
,MacCannell等提出的体验真实性的看法实  
际上是与现代性背景下的返乡一词相联系的在  
,与其说是现代性滋生了旅游者对真实性问题  
的思考,不如说是旅游者在试图通过对现代性的  
游戏,在旅游行为中建立起完整世界中的永久性的  
[37]  
本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及旅游世界与现实  
[38]  
世界的具体关系  
的讨论时,MacCannell为代  
表的一群西方学者已试图在体验的效用中为旅游  
[39]  
的本质或存在的意义寻求某种解释的可能 ,虽然  
这样的尝试在体验真实性的话题下总是因现  
代性观念的介入,在内容与效用间反复地兜圈  
”。只就个体体验的真实性一事来看,以上研究至  
少指明了这样一个方向,:体验世界与现实世界的  
连接性是揭示体验内涵与旅游本质的必经路径。  
旅游的本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一提  
问来看,“体验是否是旅游的本质这一问题在问题  
产生之初即出现了提问上的偏差若缘此道路继续  
追问下去,得到的仅会是旅游体验={x|x∈审美、  
愉悦非惯常环境下的休闲体验……}”或是体验的  
层级性问题可以看到,这些揭示至最末非但不能  
有效解释旅游的本质问题,而且其本身即已内在地  
[
26]178  
家居生活” 。  
RojekMacCannell,他视旅游  
与休闲为现代性条件下的一种解脱方式”,其效用  
[27]78-80  
是弥补现代性危机所带来的失落感 这类说  
法目前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Gruburn此前  
人类学与旅游时代中的看法是:体验旅游真  
实性及现代性关系的揭示,有效地解释了为什么特  
定旅游模式的出现总是与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社会  
[28]115-123  
群体有关的学术困惑  
这样的提法虽不能  
完全地涵盖所有的游客动机,但至少相对合理地解  
释了游客体验在诉求与感知上的分异Cohen  
8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包含于某种存在方式当中换言之,如果我们就旅 的存在,河岸与陆地被聚集为河流四周的风景;  
游体验与现代性的关系这一点来谈论旅游,那么旅  
游经历本身并不是某种体验,甚至不是某种创造活  
动或鉴赏活动的情绪状态,更不是某种生活经验的  
切换,而是终有一死之人同内外世界进行交遇的  
一种基本方式由此入手,对旅游体验及其内涵的  
河岸不再是作为坚固陆地无关紧要的边界线沿着河  
流伸展,而是与一道把后方河岸广阔的风景带  
[43]147-150,152-153  
向河流  
;此刻往来于两岸的终有一死  
通过对诗意空间的让渡,诗性为尺度,  
栖居于天人的聚集当中这类聚集,因为天  
理解也就进入了一种新的层面在先前的分析中, (Himmel)、(Erde)、(Götter)、(Mensch)四  
[
44]18-19  
Jafari跳板理论虽然接触到了这一点,  
但讨论并不深入,有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推进的可  
在此,Heidegger在分析人的存在状态时所提  
出的栖居与游戏观念,或可提供出一种很好的分析  
视角。  
方的到场而形成一个自然封闭的阈限空间 。  
虽然游戏空间一词在先前的研究中很少使用,但  
是从许多有关于旅游业的分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  
[
45]  
的存在 恰如龙江智等所说,“生活世界旅  
游世界的提法虽尚存争议,但较之一般世界旅游  
空间存在某些时空上的特异性,这一点却是可以肯  
旅游栖居与游戏  
)游戏:终有一死之人与世界的交遇  
交遇一说出自Heidegger,即人与世界打交  
,“交遇有沟通通道之义物与物的照面谈不上  
交遇”,惟有在主观与客观世界遭遇,才称得上交  
[
46]  
(
定的 从根本上说,所谓旅游就是换一个地方生  
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发现,对旅游体验及旅游  
本质问题的讨论在体验场现代性的背景下其  
实具备了某种存在论上的意义。  
”。《存在与时间一书中Heidegger将人最本真  
的存在方式称为此在”,所谓此在之存在就是此  
[40]67-91  
在世界中与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 。在  
,之所以复兴这一观念,是因为此前对体验与真  
实性话题的讨论已将研究的要点从体验是否是旅  
游的本质这一命题导向了对旅游本质或其存在方  
式与意义的思考作为以上问题的延伸,我们并不  
打算从体验真实性的角度对游客体验与现代性  
的关系重做一番申述,或是对旅游体验的对象或其  
价值进行一番游憩式的考量既然旅游体验被界  
1.诗意栖居与四方游戏  
宅经有语云:“……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  
为家……”当居住成为人的一项基本任务的时候,对  
诗意的追求就成为了在地上赖以存在的方  
[
43]147-150  
[41]  
说到居住”,我们通常以为是一种行  
定为异地经历的一种 ,那么在对旅游本质问题的  
讨论中我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即只有一个,:“体  
如何在异地的经验中取得栖居”。对这个问题  
的回答将向我们阐明:根据栖居的本质来看,旅游是  
什么。  
,是人类在其他许多行为方式之外也在做的一种  
行为———我们在这里工作,然后在那里居住然而,  
我们并不只是简单的居住着———这近乎无所事事;  
我们还从事各种活动———我们经商我们旅行,在途  
中居住,一会在此地,一会儿在彼地。“此在一词原  
始地即意味着栖居”。所谓之栖居”,他本源地隐  
藏着一种游戏的味道。  
的概念来自于格式塔心理学,由谢彦君在  
[42]  
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中提出 ,其性质  
相当于MacCannell旅游情境中的舞台设置一  
所谓设置”,是指体验赖以存在的方式,  
即空间如果说是非惯常环境的存在为旅游体验的  
实现提供了某种边界,那么毋宁说是旅游世界的出  
现为栖居世界的出现让渡出了某个位置,通过这个  
特殊的位置时间与空间被聚集起来例如一座桥,  
轻松而有力地飞架于河流之上,在使河岸相互  
贯通的同时,也使得河岸得以作为河岸而出现;因为  
游戏”(Spiel)一词在古希腊时期既已经有所  
体现,Plato甚至认为生活应当像游戏一样  
[48]5-26  
[47]795  
” 。为休息故,人需要游戏游戏,既是  
个体休息与消遣的方式,也是终有一死之人与世界  
交遇的方式。Kant,人的活动惟有两种:不是劳  
(有目的的活动),就是游戏(无目的的活  
[49]144  
[50]89  
) ,游戏是生命的无目的我们视生命的  
84  
蔡寅春谢辉基栖居与游戏:对旅游体验问题的再认识  
[53]270  
(Selbstdarstellung)” 。Schiller甚至将Kant  
理想状态为游戏,除了它内在的自由外,至为重要的  
,游戏的存在客观地要求有一种闭合式边界的存 游戏是内在目的的自由的说法提升到了美育高  
,也就是先前分析所谈到的那个概念———“”。 ,他指出,游戏是一切美的表现形式,“只有当人游  
的存在为游戏的发生提供了某种客观环境,同  
时对游戏的发生提出了特定要求,它要求游戏一定 ger那里,“游戏甚至已经成为了终有一死之人”  
[54]89  
戏时,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至  
Heideg-  
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谁无视规则的存在,谁就  
追求本真存在的一种方式,他将天人的四元  
游戏视同于诗意生活的理想范式,并借助Hölderlin  
的经典诗句充满劳绩,但人诗意的栖居表现出来,  
认为有了诗人,才有真正的栖居;在重新去寻找诗意  
是游戏的破坏者一旦这些规则遭到破坏,由规则  
[51]14-15  
建构起的游戏世界的就会崩溃 这意味  
,游戏本身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他对游戏的参与者  
们都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那就是要严格的遵守游戏  
自身的规则在此,严肃与自由,这对看似难以化开  
的矛盾,一同构成了游戏的一个特有属性。  
[55]160  
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栖居 也就是说,倘使  
我们要尝试对旅游事实及体验问题进行思考,那么  
游戏精神的分析事实上已经将我们导向了对  
以戏剧为例,演员手拿一个空酒杯,煞有介事地 场域栖居问题的思考。  
做饮酒动作,表示已经将酒喝了下去这一程式化  
的动作表现得如此的真实,京剧票友没有谁会怀疑  
他的真实性,在观看中甚至觉得自己和演员一道感  
觉到烈酒穿肠但是,不懂京剧的观众就会猜想,那  
杯中是否真的有烈酒两种态度是如此不同,一个  
是以超然的真理来理解喝酒的事件,另一个是以对  
生活的认识来观看和思考喝酒的动作后者也许会  
得到一种科学认知的快感,但是他没有真正的入戏,  
没有进入到戏剧所呈现出的那个世界当中相反,  
假如游戏者知道以游戏的态度去对待眼前所发生  
的一切,那么艺术与实在间看似天成的界限就会消  
。  
Huizinga游戏的人一书中系统探讨了游  
戏的作用以及独特的游戏观,指出了游戏是第一位  
,它是文化的摇篮,认为:“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  
空间中展开的活动,游戏呈现出明显的秩序,遵循广  
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势的必须和物质的功  
[56]11-12  
。”  
进而总结出游戏所具有的自由性虚拟  
封闭性权威性审美性以及非功利性,而这和旅  
游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如果游戏终有一死之  
与世界交遇的一种终极方式,那么作为其实现形  
式之一旅游的行为,在发生基础上就注定了它不是、  
也不可能是一种与其他体验相并列的体验形式例  
,戏剧一出完整的戏剧总要求有多种情感的介  
对于这一点,我们只需要想象Parthenon神庙  
迄今仍耸立于希腊这一事实便可以知晓一旦卷入  
其中,Parthenon神庙就不只是一个在希腊存在的  
历史遗迹,而是作为一个神秘的宗教世界向游戏  
敞开游戏的特质在于向观赏者敞开一个世界,  
对此,Cohen无不犀利地指出,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  
艺术与生活间界限与距离的消失,这是否意味  
着游戏本身是以追求愉悦为目的呢?答案是否定  
就游戏的存在方式来说,一切游戏的存在或展  
,都向游戏的参与者强硬地提出了一个要求,那  
就是在游戏中被游戏(SpielteinSpiel)。谈及游  
”,我们很少将它与严肃等词联系起来,很大程度  
上这应归咎于游戏本身所呈现出的自由性从游戏  
的生成条件来看,这样的自由却必须以一个事实为  
前提,即惟有游戏者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时,他才在进  
行真正的游戏这样一来,游戏的目的也就消融在  
了游戏自身之中,游戏本身也因此获得了某种玩的  
严肃性”。  
[57]  
,旅游就是一场游戏 当我们以游戏的方式来  
对待人生对待生活时,一个广阔的栖居世界便向我  
们打开。  
法国诗人Baudelaire曾给现代性下过这样一  
个定义,他说现代性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永恒  
[58]458  
和不变 虽然,现代性一词在许多地方都在饱  
受争议,但就旅游这一事实来说,我们必须承认其  
价值因为惟有在诡僪多变的现实压迫下,“栖居”  
的效力才会显现出来人须要游戏”,这一此在”  
需求从根本上说是由人的在世方式所决定的作为  
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被抛的在世者”,人须要不断  
[52]24  
游戏,似乎是人类生活的一项基本职能 。  
Taine,一切严肃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游戏来表  
,例如希腊人他们以人生为游戏以宗教与神明  
为游戏以政治与国家为游戏以哲学与真理为游戏  
在与一切严肃事情的游戏中他们尽情的展现自  
8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地与世界打交道,须要不断地在与天人的  
短暂,偏向于玩乐性前者我们称之为大游戏,后者  
为小游戏从这一视点出发,我们大致可以将游  
划分出如下层次(见图2),这些层次相应地也是  
我们理解旅游及体验层次的一种方式。  
游戏中唤回自己的本真存在。  
旅游是什么?从人与存在的角度,我们或许正  
可以用一种游戏的态度来定义它:旅游是在游戏中  
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出来的,它为天人四元的  
相互映射与游戏让渡出空间;同时对游戏的参与者  
们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必须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  
对待眼前的游戏,只有当游戏者全神贯注于游戏时,  
游戏活动才会实现它所具有的目的。  
()游戏的层次与旅游的本质  
如果说,旅游的介入只是将Heidegger“思诗同  
的高远引向了更为平实的日用生活的话,那么对  
游戏层次的旅游学区分在此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于体验的内容或是层次,许多学者都做过这  
方面的努力,在理论上虽有所建树,但是解释的结果  
并不令人满意除个体差异的干扰外,很大程度上  
同旅游活动中游客体验的复杂性有极大关系如  
Ryan等即将旅游视为一种综合性的游憩活动,认为  
2.大小游戏与旅游体验的获得  
(
)习得( )。  
Study Plato  
指出,游戏最基本职能  
1
就是学习,一切幼子对生活能力的跳跃都是在游戏  
[
62]496-540  
中实现的……在游戏中学习乃是人之天性  
目前许多研究成果也已经证实,旅游活动带有极强  
[63]  
的学习与教育成分 将旅游视作是一个向外学  
习的过程,就体验的内容与效用来讲,应当是没有疑  
问的。  
[59]48-73  
其中包含了学习娱乐等多个成分 虽然在  
具体建构上还存在差异,但是旅游体验存在复杂性  
的说法却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至于体验是否  
是旅游的本质的问题,就旅游体验的复杂性一事来  
,说游客在消费某项体验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虽然某次经验中可能带有某个主观色调,但是真正  
织构出一次完整旅行经历的,却是多个体验类型的  
(
2)游戏(Play)。正如Cohen所说,对于大多数  
[57]  
旅游者来讲,旅游就是一场游戏 。Aristotle,  
闲暇是德性发展的必需品,一个井然有序的城邦,  
[48]224  
公民必须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它的闲暇时光 。  
作为休憩方式的一种,游戏与愉悦在旅游事实中实  
[64]179  
[60]  
际上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我们说到游戏”,  
其实总带有一种戏谑性产生戏谑的原因是,在意  
识深处,旅游者已经下意识地将旅游现实看作是一  
复合 先前许多研究在分析中提出了剧场隐  
[61]  
这一说法,在此我们想进一步指出的是,作为  
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旅游行为以内在的自由”  
为目的的同时,还伴有愉悦紧张等情感以及一些不  
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虽然体验场域是旅游  
研究的硬核,但是简单从体验的角度去反思或是探  
寻旅游的本质是没有结果的,我们需要去追问它的  
存在方式,并由此来反思旅游体验的层次。  
[65]  
出布景 ,仪式下的布景是可以掩盖真实,从  
舞台与真实性的视角出发,Play(游戏/戏剧)介于艺  
[66]38  
术与实际之间 ,无怪乎Boorstin等人要对大众  
旅游者的出行目的提出质疑了进一步讲,作为栖  
居方式的游戏”,如果被浅化为闲暇的游戏”,那么  
旅游情境的持续舞台化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与在现世诗意栖居的本意是背离的由此可以  
推想,在以追求愉悦等为目的的体验行为之上,想必  
还有更高的境界。  
在先前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这样一个事实,  
当居住成为人的一项基本任务时,对诗意生活的追  
求内在地要求人必须游戏。“游戏终有一死之  
在地上据以存在的方式;作为诗意栖居的一种  
特殊形式,旅游是在游戏中产生并作为游戏而生产  
出来的游戏存在两种形式:一是作为栖居方式的  
游戏(spiel),Heidegger的诗意栖居观发展而来,  
它的时间界限面向于人的存在以及整个生命历程;  
另一种游戏”(play),主要是指闲暇时光,时间相对  
(
3)对话(Communication)。这是由习得与游  
(Play)进一步的上行,“游戏”(Spiel)的结果所进  
入的第一重境界是对话真实性问题的研究表明,  
一切形式的游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同内外  
[67]  
世界的交流中与自己取得联系 这里暗示了  
86  
蔡寅春谢辉基栖居与游戏:对旅游体验问题的再认识  
一种条件,那就是的区分所谓边界”  
的事情,实际上是在对的叙事中产生的。  
所谓存在(Sind),不过是你是”、“我是的一个叙述  
方式这种方式内在地要求必须对话在对话  
,人存在对话需要的存在合理地揭示了位于游  
以缓解存在的焦虑带来的压力焦虑的缓解,带来  
焦虑的累积,这是旅游体验与旅游本质之间潜藏的  
一种内在逻辑在已有的分析中,研究者对体验问  
题的探讨却并未注意到这一点。  
结论与展望  
[68]  
戏前台的游客为何总是试图向后台渗透的行为  
倾向。  
()结论  
通过对现代性体验的反思,研究者们在异地经  
验中发现了旅游体验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补偿效用,  
同时也从周期性的逃逸中剥解出旅游者需要反复  
出游这一学术现象然而局限于旅游体验与愉悦等  
感受建立起直接联系的前在设定,虽然揭示了通过  
旅游体验可能产生的直接效果,但却对被治愈后的  
旅游者为何仍会出现重复的出游这一议题缺乏解  
释的深度就文本上看,旅游体验对焦虑等负面情  
绪具有消弭作用,这是支撑旅游体验得以论证的关  
键环节旅游产生愉悦,在已有讨论中,研究者们极  
少对此产生质疑然而,Heidegger栖居观的角  
度来看,将旅游体验等同于对愉悦的追求这一提法,  
其实并不恰当解析旅游体验与旅游本质之间的关  
,需从人的存在方式入手本文以杨振之等在  
(
)焦虑( )。对现实的焦虑,是旅游者  
Anxiety  
4
[69]  
选择出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在对现代性问题  
的反思中已经得到证实在哲学分析中,Heidegger  
[
40]181-230  
,焦虑乃是人最本真的存在  
因为会焦  
,所以人存在作为游戏(Spiel)方式之一的旅  
,看似已经将这份焦虑给消弭了,然而实际上他只  
是被隐藏了起来或者说,那种对自我存在的焦虑  
被推向一种更为精深的层面这里包藏有两种境  
一是游戏(Play)对于焦虑的遮蔽当游戏以愉  
悦为目的时,由游戏而敞开的游戏空间被闭锁为某  
个布景这种闭锁,一方面诱致了游戏空间的异化,  
一方面则是迫使游戏空间与现实世界出现断裂,焦  
虑被这个断裂的空间暂时性的掩盖起来,但其实并  
未消失为消弭焦虑与掩蔽之间的矛盾,他们因此 2017年提出的游戏说为核心,对旅游体验的层次  
需要不断地去游戏二是对话的存在将对自我存在  
的焦虑推向了一种更为精深的表达因为布景的存  
,体验者对前台产生了怀疑这份怀疑,一方面驱  
使着他们不断地尝试深入后台,一方面又将这份担  
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的存在  
差异将被消弭的担忧虽然对话的目的是意图对存  
在的焦虑给予彻底的解决,但是游戏的结果却将对  
诗意生活的追求推向了表达的对立面。  
等进行了反思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三点。  
1.旅游体验与旅游本质之间虽然存在着密切的  
联系,体验是否是旅游的本质这一提问在开始  
就出现了些许的偏差若缘此路径追问下去,得到  
的结论是对旅游的本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  
回答这是一个二元问题,由对旅游体验的阐释及  
对旅游本质问题的追索两部分构成研究者们若纠  
结于此,对旅游现象的认识将始终处在争执当中。  
2.通过对这一概念的解析,引入了Heideg-  
综上所述,如果说对话前的游戏是试图将最普  
遍意义上的焦虑掩盖的话,那么游戏之后的对话则 ger的栖居思想,并从习得(Study)、游戏(Play)、对  
是试图在放大这种焦虑这份在焦虑与现实间的遮  
蔽与放大,看似一组不可化开矛盾,却恰好构成旅游  
现象的一个特异属性由焦虑而起,又归于焦虑,在  
这种循环往复中,无论是游戏还是对话,其实都在朝  
Heidegger所提出的在劳绩中诗意栖居的目标  
(Communication)、焦虑(Anxiety)4个层次对  
旅游体验的层次性进行了描述分析指出,旅游体  
验是以游戏(Spiel)的方式呈现的,但其结果并不止  
步于对愉悦的追求研究者们需要看到,对焦虑的  
对抗是旅游体验产生的一个动力因素作为游戏  
迈进而这恰是旅游活动存在的意义所在所谓之 (Spiel)方式的一种,旅游体验看似已经将这份焦虑  
旅游体验,它在本质上是以游戏(Spiel)的方式呈现  
给消弭了,但实际上仅是将之隐藏闭锁的旅游情  
景将游戏空间外化为某种布景,这种天成体验结构  
使得被暂时遮蔽的焦虑在游戏之后被再次放大,  
迫使旅游者需要通过重复的出游以缓解此种焦虑。  
掩蔽与放大,这组看似争执的矛盾不断循环和往复,  
[15]  
,但其结果却并不止步于对于愉悦的追求研  
究者们需要看到,来自于存在的焦虑,虽然可以被单  
次的旅游活动所掩抑,但它并未因此而消失隐藏  
在体验深处的焦虑,促使人们需要通过反复的出游  
8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看似冲突,实则构成了旅游活动作为游戏(Spiel)的  
一种可靠性,旅游的本质也由此产生。  
遮蔽放大对旅游本质的支配性,但对相关概  
念的阐释仍缺乏一定的技术性定义如何将哲学问  
题化解为实际的旅游学问题,这是研究们需要继续  
去探索的虽然哲学上的焦虑与痛苦等负面情绪有  
着一定的关联,但不能因此而片面地认为旅游活动  
就发生在痛苦快乐的线性转换间如前文所  
,旅游现象具有暂时性的内在约束,这一约束是  
否是推动周期性逃逸的内在原因?这一点需要结  
合旅游的本质及对旅游体验内涵的阐释进行综合解  
在此问题上,情绪体验与现象学中的涉身性应  
该能提供很好的解释路径作为方法辅助,感官民  
.,  
作为存在方式的游  
3
(Spiel)实际上是游戏性(playfulness)与严肃性  
[15]  
(seriousense)的综合体 谁不认真的对待游戏,  
[51]  
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 这一特征决定了旅游体  
验的空间约束性,同龙江智等谈到的心境的跨  
[46]  
有着相通性就外延上看,旅游情境的存在  
对所有游戏的参与者都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  
要求他们必须要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眼前的一  
,方才能够进入游戏的世界结合前人对旅游体  
验与愉悦性的分析,可以看到,游戏性与严肃性之间  
[70]11-15  
族志(sensoryethnography)  
和随行纪实法  
[71]  
的互属与交融,恰好形成了旅游体验世界的一个殊 (go-along) 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异性在此属性的支配下,旅游情境呈现出一种向  
2.本文在分析中引入了哲学概念上的游戏  
外封闭而又向内展开的游戏结构,该结构导致了焦 (Spiel)理念并在对栖居概念的理解中,将旅游体  
虑的遮蔽与放大研究者们对旅游体验的研究已经  
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对此议题的探讨仍处于起步  
阶段在此背景下,将对焦虑的分析进一步纳入到  
对旅游体验的研讨中,或将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积累。  
验理解为习得游戏对话焦虑等4个层次除概  
念的指向带有显著的哲学性外,这些讨论对前人的  
研究成果也具有显著的衔接性本文的分析打破了  
旧有传统讨论将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放置在真实性”  
现代性下的写作思路,创新性地提出了游戏—  
焦虑在  
推动旅游者重复出游上的动力学机制,但对旅游体  
验本身的深入分析仍显匮乏如何将旅游者带入游  
?这是未来研究将持续推进的地方这里潜藏着  
三个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其一,旅游者是如何进入  
游戏的?其二,为什么特定的游戏需求总是出现在  
特定的游客群?其三,既然焦虑无可避免,那么如何  
打通现实世界与旅游世界之间的隔阂,从而使得现  
实中的每个场地都具有游戏的意义?传统分析虽然  
注意到旅游活动对旅游者人生的增益作用,但是也  
应当看到这种增益并非持久性的,它在旅游活动结  
束之后会不断地接受耗损,耗损的结果是使先前被  
遮蔽的来自于存在论的焦虑再次凸显出来,本文称  
之为掩蔽之后的放大结论虽不完全可靠,但研究  
者们在此需要看到,旅游体验对人生的增益作用并  
非是一劳永逸的这是观测旅游本质的另一视角,  
在传统分析中该观念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作为研  
究的展望,研究者们或许需要进一步思考:除增益  
,出去旅游究竟给旅游者的人生带来了哪些负面  
的影响?这些正负向的影响如何对旅游者的人生以  
及对旅游意向本身等产生影响?以上分析或将成为  
未来旅游体验研究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启示与展望  
1
.本文将对焦虑的思考引入到对旅游体验的分  
析中,这是对既有研究在解释旅游者的周期性逃  
时未能提供有效的分析证据的一种补充已有  
讨论虽然注意到了旅游体验对焦虑等负面情绪具有  
消弭作用,但未深究产生焦虑的社会源流,因此在解  
释旅游需求的重复性上仍缺乏一定的逻辑证据本  
文从存在论的角度引入Heidegger对于焦虑的观  
,用以解释旅游需求的重复性这部分分析是基  
于哲学观念的,此处所谈及的焦虑,与心理学上所讲  
述的焦虑感,是有一定差异的虽然二者之间也有  
着紧密的关联,但哲学分析中所阐释的焦虑是来自  
于哲学存在论的,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点,与心理学  
上所讲述的焦虑感并不能完全等同研究者们如果  
寄望在此方向上有所推进,需要将情绪体验与现象  
学中的涉身性(embodiment)结合起来,从情绪变化  
的角度去深入理解旅游体验给人生经历带来的改  
研究者们需要看到,对旅游本质问题的理解不  
能仅从旅游体验质量的角度去做片面分析,需要将  
旅游体验产生的效果放置到旅游活动的发生背景中  
去理解旅游的本质在此过程中,不应忽视周期性  
的逃逸这一潜在指标对理解旅游体验和旅游本质  
问题的先天约束本文虽然从对焦虑的观察中发现  
88  
蔡寅春谢辉基栖居与游戏:对旅游体验问题的再认识  
参考文献:  
[
1]REISINGERY,STEINERCJ.ReconceptualingObjectAuthenticit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6,(1):65-86.  
2]董培海,李伟.旅游现代性与怀旧: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J].旅游学刊,2013,(4):111-120.  
3]王宁.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理论探索[J].社会学研究,1999,(6):93-102.  
4]TURNERV,TURNERE.ImageandPilgrimageinChristianCulture:AnthropologicalPerspectives[M].BasilBlack-  
vvdl:Oxford,1978.  
[
[
[
[5]ISO-AHOLASE.TowardaSocialPsychologicalTheoryofTourismMotivation:aRejoinder[J].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1982,(2):56-62.  
[6]DANNG.Anomie,Ego-Enhancementand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77,(4):184-194.  
[7]谢彦君.旅游体验的两极情感模型:快乐痛苦[J].财经问题研究,2006,(5):88-92.  
[8]KRIPPENDORFJ.The Holiday Makers:UnderstandingtheImpactof Leisureand Travel [M].Oxford:London  
Heinemann,1984.  
[
9]MACCANNELLD.TheTourist:A NewTheoryoftheLeisureClass[M].NewYork:SchockenBooksInc,1976.  
10]COHENE.APhenomenologyofTouristExperiences[J].Sociology,1979,(2):179-201.  
11]张骁鸣.现象学体验学说及其对旅游体验研究的启示[J].旅游学刊,2016,(4):42-50.  
12]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5-9.  
13]杨振之,胡海霞.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的批判[J].旅游学刊,2011,(12):78-83.  
14]杨振之.论旅游的本质[J].旅游学刊,2014,(3):13-21.  
15]杨振之,谢辉基.旅游体验研究的再思[J].旅游学刊,2017,(9):12-23.  
16]GOTTLIEBA.Americans’Vacation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2,(2):165-187.  
17]THEOBALDWF.GlobalTourism [M].London:Routledge,2005.  
18]BOORSTINDJ.TheImage:AGuidetoPseudo-EventsinAmerica [M].NewYork:Athenaeum,1964.  
19]BRUNEREM.TransformationofSelfin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1,(2):235-250.  
20]WANGN.RethinkingAuthenticityinTourismExperience[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349-370.  
21]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M].张辑,徐大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
[
[
[
[
[
[
[
[
[
[
[22]MORRISBH,SCHINDLERRM.SomeExploratoryFindingsontheDevelopmentofMusicalTastes[J].Journalof  
ConsumerResearch,1989,(6):119-124.  
[23]HOLAKSL,HAVLENAWJ.Feelings,Fantasies,andMemories:AnExaminationoftheEmotionalComponentsof  
Nostalgia[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98,(3):217-226.  
[
24]GOULDINGC.RomancingthePast:HeritageVisitingandtheNostalgicConsumer[J].Psycholo  
gy& Marketin ,2001,  
g
(
6):565-592.  
25]ROSENG.Nostalgia:A“Forgotten”PsychologicalDisorder[J].PsychologicalMedicine,1975,(4):340-354.  
26]MACCANNELLD.Empty MeetingGrounds [M].LondonandNewYork:LibraryofCongressCataloginginPublica-  
tion,1992.  
27]ROJEKC.WaysofEscape:ModernTransformationsinLeisureandTravel[M].London:Macmillan,1993.  
28]纳尔逊·格雷本.人类学与旅游时代[M].赵红梅,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9]COHENE.RethinkingtheSociologyof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79,(7):18-35.  
30]JAFARIJ.TourismModels:SociaculturalApsects[J].Tourism Managment,1987,(2):151-159.  
31]GRABURNNH.TheAnthropologyof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3,(1):9-33.  
32]谢彦君,谢中田.现象世界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J].旅游学刊,2006,(4):13-18.  
33]张凌云.非惯常环境:旅游核心概念的再研究:建构旅游学研究框架的一种尝试[J].旅游学刊,2009,(7):12-18.  
3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2)[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35]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6]王玉海.“旅游概念新探:兼与谢彦君张凌云两位教授商榷[J].旅游学刊,2010,(12):12-17.  
37]曹诗图,曹国新,邓苏.对旅游本质的哲学辨析[J].旅游科学,2011,(1):80-87.  
38]王中华.哲学视野与旅游活动之本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84-88,138.  
[
[
[
[
[
[
[
[
[
[
[
[
[
[
8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39]STEINERCJ,REISINGERY.UnderstandingExistentialAuthenticit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6,(2):299-  
18.  
40]HEIDEGGERM.SeinundZeit[M].Niemeyer:Tubingen,1927.  
41]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1):86-91.  
42]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12):64-69.  
43]HEIDEGGERM.Poetry,Language,Thought[M].NewYork:Harper&Row,1971.  
44]HEIDEGGERM.ErlauterungrnzuHölderlinsDichtung [M].FrankfurtamMain:VittorrioKlastermann,1996.  
45]BROWNL.Tourism:ACatalystforExistentialAuthentict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3,(1):176-190.  
46]龙江智,卢昌崇.从生活世界到旅游世界:心境的跨越[J].旅游学刊,2010,(6):25-31.  
47]PLATO.Laws:Bks.VII-XII[M].NewYork:HarvardUniversityPress,2012.  
48]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苗力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9]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0]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洪汉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52]GADAMERH-G.TheRelevenceoftheBeautifulandOtherEssay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  
53]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5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5.  
55]GEORGEP.RoutledgePhilosophyGuidebooktotheLarerHeidegger[M].London:Routledge,2000.  
56]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何道宽,.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57]COHENE.TourismasPlay[J].Religion,1985,(3):291-304.  
58]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文选[M].郭宏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9]RYANC.TheTouristExperience:A NewIntroduction [M].London:Cassell,WellingtonHouse,1997.  
60]ADLERJ.TraverasPerformedArt[J].AmericanJournalofSociolgy,1989,(6):1366-1391.  
61]EDENSORT.StagingTourism:TouristsasPerforman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0,(2):322-344.  
62]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3]PRENTICER,WITTS,HAMERC.TourismasExperience:theCaseofHeritageParks[J].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1998,(1):1-24.  
64]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65]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66]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慕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7]KIMH,JAMALT.TouristicQuestforExistentialAuthenticit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7,(1):181-201.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PEARCEPL,MOSCARDOGM.TheConceptofAuthenticityinTouristExperiences[J].TheAustralianand New  
ZealandJournalofSociology,1986,(1):121-132.  
[69]MCINTYREC.SurvivalTheory:TouristConsumptionasaBeneficialExperientialProcessinaLimitedRiskSetting[J].  
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2007,(2):115-130.  
[70]PINKS.DoingSensoryEthnography [M].London:Sage,2009.  
[71]DEGENMM,ROSEG.TheSensoryExperiencingofUrbanDesign:TheRoleofWalkingandPerceptualMemory[J].  
UrbanStudies,2012,(15):3271-3287.  
[责任编辑:钟秋波]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