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5卷第5期  
2
018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5  
September,2018  
论刘咸炘的八股文研究  
赵俊波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刘咸炘是现代学者中较早关注八股文的人他肯定了八股文的价值,认为八股文可以写出真实的内容,  
而且行文逻辑严密在梳理八股文发展史时,他将八股文置于文学与理学两种视野中加以审视,指出明代前期确  
立了该文体的写作规范后期创新求变,清人之作则走向低落,这种变化与理学的发展有关刘咸炘的八股文研究  
理性客观,借鉴了西方逻辑学的思想,体现了中西结合的学术视野,影响到了卢前等人,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关键词:刘咸炘;八股文研究;《四书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5-0170-07  
长期以来,八股文饱受恶评,直到近三十年以  
,在启功张中行金克木等先生的倡导下,才逐渐  
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在民国时期,也有少数学者  
能客观地对其进行研究,刘咸炘就是较早的研究者  
之一,且其观点对当时的学人颇有影响。  
咸炘简单地予以反驳,认为文体没有高下之分,而用  
于科举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鄙陋而第三条最为关  
,所以刘咸炘将此作为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  
细地反驳。  
()八股文可以写出充实的内容来,表达个人  
思想,或反映现实政治社会生活等  
刘咸炘长期关注八股文,1923年汇编理文  
百一录,直到1931年编成理文别录,其间在  
八股文给人的印象,是作者没有独立思想,完全  
敷衍传注实则不然刘咸炘继承焦循梁章钜等  
人的观点,认为八股文之佳者,足以上拟诸子,表达  
个人思想同时,有些八股文反映当时的政治社会  
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即以论世资史而言,四书文  
亦为明一代之重材唐诗可以观唐史,明文可以观  
制艺选目》、《四书文论》、《制艺法论抄》、《文变论》、  
工具粗举》、《塾课详说》、《初学法等文中均曾论及  
这一文体,其中以四书文论最为重要。  
刘咸炘的学术成就长期以来被学界所忽视,八  
股文研究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以四书文论为重  
,结合其它文章中的论述,分析作者八股文论的观  
特点及学术史意义等。  
[
2]戊辑一,《四书文论》,66  
明史。”  
1.八股文可以表达作者个人思想  
这一观点来自焦循,刘咸炘对此进行阐述,并作  
了进一步的引申。  
故其价值不可小觑。  
八股文价值论  
四书文论一开始,作者为八股文鸣不平卢  
八股文小史完整移录了这一千多字,认为其可  
八股文可以反映作者个人思想刘咸炘举例  
:顾宪成指出不同作家的八股文或中行”,或  
”,”,如果不反映个人思想,则顾宪成何以  
知之?梁赞图指出,徐文长今之矜也忿戾正似徐  
自作之小传,酷肖其人;俞桐川以为忠臣之文多发  
[1]191  
作八股文之价值论观” 。笔者所称之价值论”,  
系借用其语。  
八股文被轻视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条:文体卑  
用于科举内容空洞前两条相对简单,所以刘  
收稿日期:2017-12-30  
作者简介:赵俊波(1973—),,山西夏县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辞赋学巴蜀文学与文献研究。  
170  
赵俊波论刘咸炘的八股文研究  
,孝子之文多深沉,这均与八股文的内容有  
的是论理名辩”。刘咸炘非常重视八股文逻辑  
[
2]戊辑一,《四书文论》,62  
严密条理清晰的特点,前后多次在不同的论文中予  
以强调他曾抄录古人关于八股文的论述,汇成制  
艺法论钞》。其序谓:  
不仅如此,由八股文还可以看出为学之风刘  
咸炘指出俞桐川的疏忽:“桐川又谓:‘陈白沙为一世  
儒宗,吾疑其文必方整严肃,凛不可犯及诵其集,  
乃潇洒有度,顾盼生姿。’此自桐川之疏耳白沙学  
二十年来,学人言及制艺,辄望望然若将掩  
然自变策论以来,不及一纪,而学者文心日  
,徒为大言,实多谬误……池北偶谈有一  
条云:“予尝见一布衣,盛有诗名,而诗实多格格  
不达处以问汪钝翁,汪云:‘此君坐未解时文  
故耳。’时文虽无与于诗古文,然不解八股,则理  
路终不分明。”此论甚佳非八股之贵也,理路  
之贵也文儒雅士谓之思理,西人新学谓之论  
,实即八股家所谓理路耳……今取昔人论制  
艺法之要语,抄为一篇,未始非析理之助盖文  
法有大有细,有活有死,领上落下出题及起承  
转合之法,皆细法死法,非制艺则无用,即制艺  
亦自删去大结以后乃有之若夫相题析理,则  
[2]戊辑一,《四书文论》,62  
风之异于朱派,正以潇洒耳。”  
陈白  
沙八股文之潇洒”,正是其作品内容简洁的反映。  
事实的确如此白沙学风与朱学有异朱学支  
,白沙之学则不同。《明史陈献章本传中说:“献  
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  
[3]7262  
中养出端倪。”  
[
” 。这种追求简洁的学风,也反映在其八股  
即白沙自己所概括的舍繁就  
3]7262  
文中,四库馆臣就说:“其见于文章者,亦仍如其学问  
[4]1487  
而已。”  
之风。  
可见,八股文的内容甚至可以反映为学  
2
.社会生活  
[
2]己辑一,144  
梁章钜以为八股文可以观史,但所论非常简单,  
刘咸炘则进一步从各个方面予以阐述如黄淳耀阅  
读邸报,目睹朝政得失时事废兴,于是以八股文抒  
,这是以八股文反映政治章学诚与阮学使论求  
遗书书一文中曾说会稽进士徐庭槐编选文航一  
,选明末清初八股文,“文后评跋,多记明末遗文逸  
,东南文献师友渊源棘闱故事,多可考见”,其  
固凡理文之所通。  
这段话谈自己抄录此篇的原因其一,在废除  
八股后,学者的思维训练被削弱,导致文章缺少逻  
;其二,作者引用王士祯之言,说明作文应重视逻  
辑的严密因此,在八股文消亡之后,作者仍汇抄相  
关论述,以供治学作文值得注意的是,此后,王士  
祯之言被学者广泛引用,成为论述八股文逻辑特  
[
5]810  
意在于史法论文” 。可见,不少八股文反映了  
点的最典型的材料,而较早注意到这条材料的价值  
,当属刘咸炘。  
明末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俞桐川编选八股文可  
仪堂一百廿名家制艺四十八卷,在各家小序中,突  
出作者的生平节行,即张希良序言所说的五百年之  
1923,作者选录逻辑严密之作,编成理文百  
一录》,其中包括四篇八股文其序谓:  
[
6]  
文即可以当五百年之史” 。可见,从八股文的编  
评论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个人的生平气节政治  
立场等。  
理者,条理也……凡文之成,不外骨气肌  
血肉,而肌理尤重,吾于学文浅导已言之。  
肌理者,始终条理,文理密察也曩世以经义取  
,不自言而效他人之言,盖使之虚而委蛇,入  
而后出晚近鄙之,易以策论,而文多浮嚣无  
,反不如八比之密察……今世之文,时艺既已  
猥弊,策论无实不详,叫嚣武断其为古文者,  
宗八代则徒有丽藻,主八家则徒有虚神,而蹠实  
成理之文愈少循是不反,文将为无用之  
凡此种种,皆足以说明八股文之佳者可以突破  
四书义理的限制,表达作者个人思想,反映现实,不  
能一概贬斥为内容空洞。  
之所以如此,刘咸炘分析说:“盖时文虽代言,而  
[2]戊辑一,《四书文论》,66  
四子书语简意广,推假无所不可。”  
况四书文题狭而词长,引申推扩,何非己意  
[2]戊辑一,《四书文论》,62  
[2]壬癸合辑三,1136  
!”  
也就是说,四书语言过于简洁,  
。  
加之八股文题目简短而篇幅较长,因而给作者留下  
序言谈编选此书的意图:其一,解释了书名中  
了自由发挥的余地,使其可以论义理,可以写时事。 “字的意思,即条理;其二,认为八股文是逻辑严  
(
)八股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条理清晰的典范;其三,当代作家常常不重逻辑,  
以致表意不清因此,作者编成此书,选录逻辑严密  
逻辑,旧称名学”“理则,刘咸炘使用得最多  
1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两派各不相下。  
之作,以救文弊。  
927,,:汉  
刘咸炘指出,明代前后期的八股文各有特点,不  
应重此轻彼他批评艾南英李光地等人专宗前期  
而鄙视后期的看法:“当崇祯之末……艾千子南英与  
二人不同,固守旧法易代以后,李厚庵光地等承  
,标雅正为宗,义理限于程朱,体制尽于传注,、  
子皆不得阑入此犹言诗者之排宋而宗唐,排中晚  
而宗开,排少陵而宗六朝者也顾论诗不及中  
,何足以穷诗之变?而专宗唐调,势必至于摹拟肤  
廓无生气故论者每不肯如是逆趋极端,而矫弊者  
1
以来,文家骛于派别格律,而忽于本质,词华盛而论  
理衰,使文不达意,而远于实用,乃为西洋逻辑所乘。  
[2]戊辑一,《四书文论》,62  
其能存论理者,独制艺家耳。”  
理文百一录中的意思相同古文的这一弊端,在  
这与  
西方逻辑输入以后,其弊益显,而八股文偏能重视逻  
因此,在刘咸炘看来,这是其重要价值之一。  
八股文发展史论  
在论述八股文的发展变化时,刘咸炘不仅能从  
文学的角度予以分析,还从理学的角度进行审视,学  
术视野广阔。  
[2]戊辑一,《四书文论》,64  
且倡宋诗焉制艺亦然。”  
以唐宋诗  
歌作类比,说明不应一味守正而排斥变化。  
(
)文学视野下的八股文发展史  
相反的,重后而轻前的看法同样不可取如彭  
绍升在论文五则中称赞明代后期的八股文:“吾读  
有名中晚诸先辈文,而四者之心不觉其勃然兴也,天  
刘咸炘在文变论一文中以正变概括古今文  
学思想及文体变迁,以为一种文体,初期必然有自己  
的特点,此为”;其后逐渐变化,此为”;变到一  
[
王道物情因是益辨皙而察焉。”  
7]398  
又反对以前  
[2]戊辑一,17  
定程度,过分偏离正轨,于是又复古守正  
这大致符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变迁大势。  
期八股文为标准来衡量后期的作品,即所谓:“后之  
论者,欲执成化宏治之一概以量列朝,亦通人之一  
[
7]398  
具体到八股文,刘咸炘以为,八股文形成于明代  
前期,风格清真雅正,代表了这种文体的正统;万  
之后,作者自由挥洒,意味着八股文偏离了原有的轨  
,他说:“论其源流,大抵化嘉为正,而隆、  
祯为变正者不过注疏讲义之支流,变者乃  
弊也。”  
其言重后而轻前刘咸炘提出批评意  
他仍以诗歌为比,指出诗有唐宋,唐诗有初盛中  
,风格各不相同,不能以此概彼,强分高低因此,  
他批评彭绍升的偏颇:“尺木之言,则与主中唐北宋  
[2]戊辑一,《四书文论》,64  
诗者之论同矣。”  
[2]戊辑一,《四书文论》,63  
成知言论世之渊海。”  
以文学价值而  
这种看法与刘氏的文学思想有关作者以为:  
[2]戊辑一,《四书文论》,65  
,万以后的八股文最堪珍视,作者突破传注限 盖观文之道有二。”  
一为辨体式”,  
,发挥个人思想,俨然子家,“黄诸人之文,  
盖明之诸子也明世子家不竞,晚乃在制艺,其可贵  
二为观容质”,分别着眼于文体特点和作品内容。  
从前者的角度来看,明代前期之作为八股文体之源,  
确定了这种文体的特点;从后者的角度来看,则明代  
后期的八股文扩展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反映了这种  
文体的变化一正一变,二者不可偏废。  
[2]戊辑一,《四书文论》,64  
倍于诗赋”  
所以,中晚明堪称八股  
文的鼎盛期:“盖中晚为明文之极盛,知言论世之资,  
中晚为最富,而论者多轻忽之也周书昌谓文必有  
法而后能,亦必有变而后大,制艺亦  
()理学视野下的八股文发展史  
[
2]戊辑一,《四书文论》,62-63  
。”  
清人有惩于此,而转向复古,回归明代前期的  
正轨”,而批评后期的过于随性,“矫放纵而为窘  
理学有朱王之分:“王派之风,尚质而多容,与  
[2]戊辑一,《四书文论》,65  
朱派之密狭殊。”  
刘咸炘以为,这影  
响到了八股文的发展变化。  
[2]戊辑一,《四书文论》,66  
”  
其八股文内容一以四书朱注  
明代八股文有前后期之分刘咸炘指出,二者  
为准,文风谨严而不再任意驰骋,多有拘束,文学价  
值因而降低,“时文亦自是衰退,一代四书文遂索然  
之所以不同,除了文学方面发生了正变以外,还与  
理学思想的变化有关:“时文之初,盖与理  
[2]戊辑一,《四书文论》,66  
[2]戊辑一,《四书文论》,65  
无大观”  
学之晦庵阳明有关。”  
明前期宗朱,  
在梳理了八股文发展史后,刘咸炘又以宏通的  
眼光,对各时期的八股文作了评价。  
故八股文谨守经义,清真雅正明代中后期,王学盛  
,因此八股文突破经义局限,表现作者个人思想:  
明代八股文分前后两期前人之论,或重前而 尺木于时文,最好邓定宇以赞杨复所起元郑谦止  
轻后,如艾南英李光地;或重后而轻前,如彭绍升,谓其体递变而不离其宗,一以自得为宗杨  
172  
赵俊波论刘咸炘的八股文研究  
皆王派也万之时,王学甚盛,故文风如  
四时期,以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为代表的新  
文化运动干将对八股文大加挞伐,“鄙夷不屑之情溢  
[2]戊辑一,《四书文论》,66  
。”  
从诸家的八股文论来看,也是如此:“千子厚  
,宗朱者也,梨洲尺木,宗王者  
[9]396  
于言表” 。1927,刘大白曾说:“八股文在文  
[10]175  
章里面,是最无聊最下流的东西。” 30年代报刊  
上的一段话颇有代表性,也最可见时人避谈八股的  
心态:“八股文在现社会中,已成不值一顾之废物。  
靡论青年学子,未尝目睹斯物,即一般老先生,亦多  
讳莫如深,不道只字,防人讥其顽固,笑其迂腐  
[2]戊辑一,《四书文论》,65  
。”  
彭诸人之言,见上文  
所引艾千子李光地宗朱,故提倡明代前期之作,  
二人皆以雅正为宗,固守旧法;黄宗羲彭绍升宗王,  
故青睐明代后期之作,注重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各  
家的八股文论与其理学思想高度吻合。  
[11]1  
。”  
如此看来,刘咸炘的八股文研究算是比较早了。  
到了清代,情况又发生变化:  
顾亭林日知录以复所与王龙溪同诋,谓  
其以禅乱儒亭林固宗朱,开后来之汉学者也。  
汉学实由朱学脱变而成……有清代兴,始则朱  
他于1924年编成制艺法论抄》、《制艺选目》,1927  
年写成四书文论》,刊行于1929此外,在其它  
一些文章中也经常顺带论及八股文,1923年的  
学专行,继则汉学大盛,故隆万之文风阒无肆 理文百一录》、1925年的陆士衡文论》、1928年的  
,矫放纵而为窘狭,时文亦自是衰退,一代四 文变论》、1930年的塾课详说》、1931年的理文别  
书文遂索然无大观盖学者之精神又移于名  
及不详具体写作时间的初学法》、《工具粗举》  
此后,八股文研究才慢慢被重视起来。  
[2]戊辑一,《四书文论》,66  
训诂矣。  
刘咸炘以为,其一,顾炎武宗朱诋王,为后来汉  
学之先声王学衰落,其后汉学大盛,考据风气大  
1934,宋佩韦明文学史中为八股文专设一  
,进行详细探讨今人付祥喜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以致八股文呈现出谨守传注重视考证的特点。 “八股文在晚清受到相当激烈的批判,直到清末民初  
因此,清代八股文是受朱学的影响其二,对比顾炎  
武和彭绍升二人对晚明杨复所的态度,这一问题就  
更为明显顾炎武宗朱,故贬斥杨复所与王阳明;彭  
绍升宗王(见上文所引),则对杨复所的八股文大加  
赞赏二人的八股文论与其理学思想若合符契,说  
明八股文的发展确与理学领域的朱王有关。  
仍被排除在文学之外……宋佩韦不但在明文学史》  
中对八股文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更为它设置专章,  
阐述起源及演变作用及影响以及明代重要的八股  
文作家毫无疑问,这在中国文学史写作史中是第  
一次,其开创之功不可没当然,宋氏能做到这点,  
除了自身旨趣,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  
[12]411  
八股文论的学术史意义  
气氛使然。”  
宋书出版于1934,而刘咸炘早  
刘咸炘以理性认真的态度从事八股文研究,改  
变了之前感性的鄙夷甚至谩骂的习气;而且在深厚  
国学修养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方科学思想,体现了  
当时中西交融的学术风气。  
1923年的理文百一录中就已高度评价八股文,  
四书文论分别于1927、1929年写成出版,也在  
宋书之前。  
上引付祥喜文还指出,宋书论述八股文,“20  
世纪30使,宋  
书同年出版的瞿兑之钱基博等人的文学史著作中  
皆专设章节论述八股文,“可见八股文入文学史已俨  
(
)学术研究的前沿性  
在现代学者中,刘咸炘是较早进行八股文研究  
的人。  
[
12]411  
八股文在古代就常被人轻视,到了清末,更被全  
社会普遍憎恶痛恨戊戌变法,一度废除八股,“一  
时缙绅士庶,田夫市侩,以及识字妇女,学语小儿,莫  
然成为一时风气” 。而能成为一时风气,刘咸  
炘导夫先路之功,不可湮没。  
()理性研究,论点客观  
[
8]345  
不交口而訾之曰:八股无用。” 1905年废除科举  
,八股文就更加无人问津了偶有学者提及此体,  
刘咸炘对八股文的关注始于1923年的理文百  
一录》,最后一次提到八股文的文章是成于1931年  
理文别录》,其时的学界对八股文充满了不屑鄙  
如上文所述,这种态度常出于感情用事而非理  
性的思考刘咸炘在文中对此予以批评:  
也基本上没有太大反响。  
民国初期的学者,普遍对八股文嗤之以鼻新  
文化运动中,八股文成了过街老鼠有学者以为,五  
17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谓其体下邪? 文各有体,本无高下高下  
的态度,刘咸炘做到了这一点。  
,分别相对之权词耳为古文者斥下时文,恐  
乱其体,可也,而时文不以是贱也彼为古诗者  
固斥下律诗,为律诗者固斥下词,为词者固斥下  
,律诗曲岂以是贱哉? 谓其为干禄邪?  
彼唐之律诗律赋判词,宋之经义论策四六,  
孰非干禄之具? 今论策盛传于异代,律诗判词  
皆编在别集,律赋且有总集韩退之之试论在  
()学术视野广阔  
这主要体现在对西方学术思想的接受方面。  
刘咸炘的八股文研究根植于自己深厚的国学基  
,其文大量征引前人相关论述,并且将八股文置于  
整个中国文学史的背景下进行审视,由此可见其对  
中国传统学术的熟稔,这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  
刘咸炘在研究中还吸收了西方的逻辑学思想。  
刘咸炘八股文论撰成于上世纪20年代当此  
之时,西方学术思想已在中国广为传播,逻辑学即为  
其中之一如严复译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梁启  
章太炎胡适等人结合先秦名辩印度因明与西  
方逻辑进行比较;章士钊于1907年赴苏格兰大学学  
习逻辑,归国后,在高校里主讲这门课程:“民国七年  
昌黎集》,张才叔之经义入宋文鉴》,曲剧平  
,今皆有专家考论,列于文学之林,而独于制  
[2]戊辑一,《四书文论》,61  
,则掩鼻过之,是得为平乎?  
类似的评价又见其文变论》“文体固无所谓尊  
[2]戊辑一,20  
卑也一节  
文体本无高下,此理至为浅显,但多数人却有意  
,可见是其一贯的主张。  
[13]15  
无意地予以忽视,因而对八股文大加挞伐,感情用 (1918),余以此科都讲北京大学。”共和二十年  
,令人哑然失笑刘咸炘指出这一观点的谬误,(1931),余复至沈阳东北大学讲授名理,以墨辩与逻  
[
13]15  
举诗词曲各种文体为例予以说明,体现出学者应有  
的沉静理性下文对干禄之具的批评也是如此。  
然而,如果仅仅批评,显然不够刘咸炘接下来  
立论,正面分析八股文的价值,参见上文所论,同时  
还分析了八股文的发展史等这更不是那些感性用  
事的人所能比拟的了。  
辑杂为之。”  
泛传播。  
可见,此时的逻辑学已经得到了广  
相应的,文坛上也出现了所谓的逻辑文”。卢  
近代中国文学讲话第二讲有章士钊之逻辑文”  
一节,钱基博也将严复章士钊之文称为逻辑文”,  
[14]351  
其特点是文理密察,而衷以逻辑” 。  
由于以理性的态度进行研究,因此作者的观点  
也比较客观公正。  
在此大背景下,刘咸炘对逻辑学的内容也予以  
密切关注并合理吸收在教学时,他反复强调逻辑  
的重要性如在学文浅导,他这样指导学生写  
:“吾前好词格,近乃重论理,以文须先求通后求  
,先立干后垂条也词格随天才而异趣,文理则  
成学之通途。”又提出作文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中之  
一是肌理”,即条理:“条理者,所以成文但知纵笔  
使气,每易无条理记事有先后,述情有浅深,说理  
有次第古人名作虽变化无方,无不合论理者此  
名学所以特为一学,记事说理尤以此为  
如他能客观评价明代前后期的八股文而并不片  
如上文所言,后人论八股,或肯定明代前期而否  
定明代后期,或恰好相反刘咸炘则认为,前后期各  
有特点:前期为八股文的内容写法风格等定下文  
体规范,后期则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创新开拓一正  
一变,有正才有规范,有变才能发展,二者同等重要。  
又如在肯定的同时又有否定刘咸炘肯定了八  
股文的价值,但并没有嗜痂成癖,相反的,他对八股  
文的否定甚至大于肯定明文派概说,他曾  
指出:“盖自唐世始有时文,与古文相对,而时文之最  
,则莫如明……骈文之弊为八行,散文之弊为八  
,至近时而诗亦弊为八韵至此三八’,而文之弊  
[2]己辑一,142  
。”  
工具粗举,他告诫学生应掌握名  
这一治学工具:“名学者辩论之术,专论判断语之  
,因及语词用字之确不确也。”这与西方的逻辑学  
密切相关:“西洋之逻辑则兼此二者,而仍重断语,故  
日本人译名为论理学’。此学分演绎归纳两种,指  
[2]戊辑一,47  
极矣。”  
”、”,这样的评价是很低  
[2]己辑一,158  
所以,制艺法论钞,他提醒自己与八股文  
用三段论法……”  
塾课详说,他指导学  
保持一定距离:“吾论文极戒时文气,虽桐城大家,吾  
当读近译枯雷顿逻辑概论》、法人史学原  
[2]己辑一,144  
[2]己辑一,122  
总嫌其不免,然所嫌者,其声势之咿嚘耳。”  
》”  
肯定其价值,否定其弊端,褒贬各得其所,全面客  
公正而不片面感性偏激,这才是学术研究应有  
同时,初学法一文来看,他还曾欲辑论理、  
文法修辞诸门浅显之书为一书”,分为思辨作文、  
174  
赵俊波论刘咸炘的八股文研究  
篇章结构三个条目其所列举的参考书,有刘伯明  
译杜威思维术》、严复译耶方斯名学浅说》、费培杰  
辩论术之实习与原理》、王星拱科学方法论等  
有关逻辑学者,涉及逻辑的意义”、“演绎的运动之  
指导”、“判决之三要素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卢前说:“顾八股文为学所贱已久,科举废后以至于  
,垂四十年,此体弃置,已无人道惟自通识观之,  
盖不平之甚者也。”刘咸炘说:“制艺之为学者所贱久  
……科举既废,更弃置无人道……以通识观之,盖  
[2]戊辑一,《四书文论》,61  
不平之甚者也。”  
借鉴至为明显。  
两相对比,其语言  
由因推果”、“由果推因”、“类比诸论证及其谬误”  
[
2]己辑一,161  
以上皆可见他对逻辑学的重视。  
因此,在相关文章中,作者反复多次将八股文置 四书文论中的论述,以证明八股文的价值制  
其三,观点方面的借鉴卢前大段征引刘咸炘  
于西方逻辑学的学术背景中予以审视,如其四书文  
中称赞八股文逻辑严密,制艺法论钞》、《理文  
百一录之抄录编选也是着眼于这一方面。  
艺者文且可见学风如此多达一千余字,篇幅甚  
其所受到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又如,在谈八股文发展史时,卢前说:  
(
)刘咸炘八股文研究的影响  
顾论明之八股,厥有二宗其标清真雅正  
为宗,而排隆,为复古守正之说者,所谓主正  
嘉以前之八股也彭尺木谓:“论者执成化弘  
治之一概以量列朝,亦通人之蔽。”此盖通变之  
这可以卢前八股文小史为例加以说明此书  
撰成于1933出版于1937,是第一部也是民  
国时期唯一一部全面研究八股文的专著,代表了民  
国时期八股文研究的最高水平此书的观点材料  
以至语言表述等,受刘咸炘的影响颇多以下略举  
几例。  
[1]202  
,主隆万以后之八股文也。  
而刘咸炘文变论中论及八股文时说:  
明人论时文者,标清真雅正为宗,而排隆、  
凡若此类,皆复古守正之说也……彭尺木  
绍升谓论者执成化宏治之一概以量列朝,亦  
在呼吁给予八股文应有的地位时,卢前征引了  
大段刘咸炘的相关论述以作说明:  
[
2]戊辑一,17  
顾八股文为学所贱已久,科举废后以至于  
,垂四十年,此体弃置,已无人道惟自通识  
观之,盖不平之甚者也造文学史者,故应还其  
应得之地位往在成都,亡友双流刘鉴泉咸炘  
示所作四书文论》,最为知言其通论部分至  
精核,可作八股文之价值论观其言曰:“制艺  
,诸文之一也…… 文且可以见学风如  
通人之弊。”凡若此类,皆通变之说也。  
两相比较,材料语言等方面的借鉴也非常明  
。  
余论  
综上所述,在八股文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  
刘咸炘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以认真客观的态度予  
以审视,其八股文研究特点鲜明,具有重要的学术史  
意义,而其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独立不群的学术勇  
气值得后人学习。  
[1]191-193  
。”  
从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其一,此书的写作动机之一,正源于刘咸炘卢  
前在成都时,曾看过刘咸炘的四书文论》,并对其评  
价甚高卢前曾任教四川大学,与刘咸炘过从甚密,  
任何时代,都有处于学术思潮中心的学者,更有  
大量的地方学者后者远离学术中心区域如北京、  
上海等,因此往往被人忽视但只有将二者综合起  
,我们才能取得对整个学术界的完整认识;忽视其  
[15]  
学术交流频繁 ,还曾读过后者的推十书》。结合  
[
16]6-7  
八股文小史中大量借鉴刘咸炘之言的事实,可以  
中任何一个方面,学术史都是不完整的 近年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后者的重要性,包括刘咸炘  
在内的许多地方学者地方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关注,相信这样的研究对学术史的建构将具有超乎  
想象之外的价值。  
相信,此书深受刘咸炘学术影响当然,其学术成就  
在刘氏的基础上有了大幅提高。  
其二,语言表述方面的借鉴卢前在行文中,有  
时承袭刘咸炘的表述,只是稍加变通而已上文中,  
注释:  
:李长之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污点———八股文———的分析》,《清华周刊》1933年第40卷第1,167;钱钟书谈艺  
》,《民国丛书第四编第58,据开明书店1948年版影印,上海书店1992年版,291。  
17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07年吴梅的中国文学史》、1911年黄人的中国文学史等虽提及此体,但论述简单,前者仅为油印本,不曾公开发行,  
长期湮没,连作者本人及其学生都不提及;后者仅提及八股文的起源,并举数人之作而已,所以基本上都没有太大的反响。  
参考文献:  
[
1]卢前.八股文小史[C]//卢前.卢前文史论稿.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刘咸炘.推十书:增补全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章学诚.章氏遗书[G]//清代诗文集汇编:39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俞长城.可仪堂一百廿名家制艺[M].可仪堂刻本,康熙38(1699).  
7]彭绍升.二林居集[G]//清代诗文集汇编:39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8]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  
9]黎晓莲.近百年以来八股文研究综述[C]//陈文新,余耒明.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10]刘大白.白屋文话()[J].黎明,1927,2(8).  
11]东吴.八股文废话[J].珊瑚,1933,2(8).  
12]付祥喜.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史写作编年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3]章士钊.逻辑指要[G]//民国丛书:3编第9.影印版.上海:上海书店,1991.  
14]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G]//民国丛书:1编第58.影印版.上海:上海书店,1989.  
15]赵俊波.刘咸炘与卢前的学术交流考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6.  
16]周鼎.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  
[
[
[
[
[
[
[
[
[
[
[
[
[
[
[
ResearchofLiuXian-xinꢀsEight-partEssay  
ZHAOJun-bo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
Abstract:LiuXian-xinisthescholarwhoisearlyfocusingontheeight-partessayinthemod-  
ernscholars.Heaffirmedthevalueoftheeight-partessayofbeingabundantincontentandtight  
inlogic.Incardingthedevelopmenthistoryoftheeight-partessay,heexaminedeight-partessay  
fromtheperspectiveofliteratureandNeo-Confucianism,pointedoutthatthiswritingstandard  
hasbeenestablishedintheearlyMingDynasty,whilethelatterpursuitofinnovation,thework  
ofQingDynastytowardlow,andthischangeisrelatedtothedevelopmentofNeo-Confucianism.  
Inaddition,LiuXian-xinreferstothewesternlogictostudytheeight-partessay,reflectingthe  
academicvisionoftheintegrationofChineseandwestern,andlaidgreatimpactonlatterscholars  
suchasLuQian.  
Keywords:LiuXian-xin;researchofEight-partessay;EssayontheFourBooks  
[责任编辑:唐普]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