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卷第3期
2
020年5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7,No.3
May,2020
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思考及当代价值
宫玉涛,李晶晶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在晚年对于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为坚定和深刻。列宁晚年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系列思想,体现了列宁对于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与深入思考。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20)03-0037-07
收稿日期:2020-0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项目“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
结教育”(2016BJ05MZDX)以及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宫玉涛(1979—),男,山东莱阳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世界社
会主义与马克主义中国化;
李晶晶(1992—),女,河北保定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主义中国
化。
列宁晚年围绕着党和国家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留下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日记
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
列宁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形成了系列思想。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思想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精华的组成部分。这部分思想内容是列宁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
上深度思考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
性,能够为之提供重要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很关注和研究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随
着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学者们又从不同视角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进行
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分析其对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的思想也成为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对象,虽然大部分学者将其置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整体性
中进行研究,只有个别学者从列宁晚年的视角单独对之进行研究,但不间断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学术界对列宁晚
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持续关注,也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这一思想的学术吸引力和影响力。本文拟
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列宁晚年的文化建设思想进行研究,以凸显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思想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
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
列宁晚年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就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他在晚
年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坚定和深刻。事实上,这也与当时俄国国民整体较低的文化水平
及其制约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时的现实重要性有密切关系。
(一)国民整体较低的文化水平制约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在一个文化水平相对低下的国情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沙俄时期,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实施了一系列与时代不符甚至反动的文化愚民政策,剥夺了大多数国民受教育的权
利,导致俄国大多数国民特别是女性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化水平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指标来体现,识字率是
一个重要指标。列宁曾引用俄国官方的数据对1920年俄国国民识字情况与1897年做过对比(详见表1),从中
大致可见俄国国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识字情况。
表1.1897、1920年俄国国民识字情况对照表①
每1000男子中识字人数
897年 1920年
每1000妇女中识字人数
1897年 1920年
每1000人口中识字人数
1897年 1920年
1
1
.欧俄…
326
241
422
136
255
229
330
2
.北高加索…
357
307
56
46
215
134
150
108
281
218
3
.西伯利亚(西部)… 170
由表1可见,虽然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国民的识字情况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整体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1897年到1920年,俄国的国家制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但从国民识字的情况
来看,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样低的识字率不仅远不如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达不到一些普通资本
主义国家的水平,并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改变的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党和国家急剧变化和快速发展的需要。这
种状况,引起了列宁的忧虑:“我们距离普遍识字还远得很,甚至和沙皇时代(1897年)比,我们的进步也太
慢。”②这么低的识字率折射出当时俄国国民整体较低的文化生活水平,其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是不容忽
视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体现文化落后的愚昧陋习无处不在。当时的俄国虽然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
度,但是整个社会仍充斥着大量宗法性、半野蛮乃至十足野蛮性的落后文化思想。这不仅在地主阶级、农民阶
级中普遍存在,而且在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中也较明显地存在,甚至党内的部分同志也未能摆脱愚昧陋习的影
响,部分机关干部仍有意无意地保留着沙皇时代的封建习气。这种状况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俄国党和国家的正
常建设与发展,乃至影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此外,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充分吸引和引导
广大劳动者参与到国家的各项管理中,以利于党的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但在十月革命胜利后
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贯彻这一原则却遇到了拦路虎,“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达到使劳动群众能够参加管理的
地步,因为除了法律,还要有文化水平”③。较低的文化水平,制约着广大劳动者参与苏维埃的管理工作。列宁
指出:“由于文化水平这样低,苏维埃虽然按党纲规定是通过劳动者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
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④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机关,是
列宁为主要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目标。列宁认为,在当时的俄国有两类人可以用来建立这种机关:一类
是一心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工人,但他们却不具备建立这种机关所必需的文化修养;另一类是有知识、受过教育
和训练的人,但在俄国这一类人却非常少。这种状况让列宁感到了无奈和着急。
列宁在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认识到了在俄国这样一个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性。在社会主义制度刚建立时,这种艰难性更为明显,也更为突出。为此,他
①
②
③
④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62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2页。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70页。
《列宁选集》第3卷,第770页。
38
宫玉涛李晶晶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及当代价值
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中将文盲列为摆在党面前的三大敌人之一,认为较高比例的文盲现
象制约着布尔什维克党对广大国民进行政治教育,“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
见,而没有政治”,“只要在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①。对于刚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
利的俄国而言,政治教育是重要的。通过政治教育,来提高广大国民对布尔什维克党及新生社会主义制度的认
知,增强他们对布尔什维克党及新生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没有广大国民
对布尔什维克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就难以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反击各种敌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的各项斗争中去。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支持和配合
经济具有基础性地位,对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俄国来说,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更
为重要。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通过迅速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来为党的执政和国家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并通过经济建设来改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经济地位、生产和生活状况,是重中之重的任务,这直接关系到社
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文化建设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在俄国这样存在大量的文
化程度较低甚至极低的人口的国家,尤其必要。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文化水平低下的弊端就较明显地表现
出来。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和突出。经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挫折后,从1921年开始,列宁领导
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思想,主张经济发展中的合作性,例如在农村发展合作制、搞合
作社等。列宁重视发展合作制,认为这是俄国的农民们最容易接受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②。合作社对
于俄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
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③。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影响着合作社的建设程度,没有一定的
文化水平,对合作化政策和合作社建设的理解也将受到影响。在动员广大农民参加合作社的过程中,布尔什维
克党遇到了很多因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而带来的问题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列宁认为,要实现合作化,需要在
广大农民中开展文化革命,“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④。列宁还感叹:“为了使全体居民
人人参加合作社的业务,并且不是消极地而是积极地参加,我们还须要完成在一个‘文明的’(首先是识字的)欧
洲人看来并不很多的工作。”⑤列宁的认识是符合俄国当时的实际的,也充分说明了文化建设对于农村合作社建
设乃至农村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与农村的状况类似,在城市发展合作制经济乃至整体经济建设,也需要文
化建设的支持与配合,就当时俄国城市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而言,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宁认识到“建立
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⑥,虽然这个“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在当时谁也说不出来。在新经济政
策实施过程中,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必须同时搞好文化建设。有了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乃至其他方面的建设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后来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其成就充分
证明了这一点。
二
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列宁晚年虽然没有通过专门的著述来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但在相关著述中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形成了系列思想,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重视并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
虽然社会主义革命在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了胜利,但是执政和治理国家,其效果的好坏会受到党和政
府工作人员文化素质高低的影响。因此,列宁敏锐地意识到了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的必要性与迫
切性,强调要重视并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尽可能快地将其提升到能够适应党和政府需求的程
度。列宁认为,这既需要党和政府来为此创造条件,也要求各级工作人员加强自我学习。他强调:“一定要给自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列宁选集》第4卷,第590页。
高放、李景治、蒲国良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7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8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73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9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77页。
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不仅要学习,而且还要学以致用,不能学而不用,
要“使我们学到的东西真正深入血肉,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学而不用,或只会讲些时髦的
词句”。他还强调,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要将学习和业务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储备,用社会主义的
“新文化”代替已经落后的“旧文化”,克服最有害和最可笑的偏见以及最腐败的因循守旧的习气。这不但合适,
而且是应该的。列宁也认识到,在当时的俄国,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列
宁晚年特别重视工农检查院建设,对于工农检查院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也提出了高要求。为此,他认为,要
把具有真正现代素质的人才,即同西欧优秀人才相比并不逊色的人才集中到工农检查院中。在此过程中,列宁
强调不应过于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我们应该遵守一条准则: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①。这项工作
不能急躁冒进,甚至最好慢一些,甚至不惜花上多年的时间。
(二)重视并大力发展国民教育
列宁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重视并大力发展国民教育。重视国民教育,首先体现在要有足够的
教育经费,但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经费不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列宁认为,应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即使
在国家整体的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也不能削减教育人民委员部的经费,应尽可能地保障教育人民委员部的经
费,甚至将其他部门削减下来的经费转用到教育人民委员部负责的工作中。列宁还特别强调,要保障初级国民
教育的经费支出,这也是当时应该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且没有做好的工作,“我们的整个国家预算首先去满
足初级国民教育的需要,这个工作我们还做得太少,做得还远远不够”②。为了保障教育经费,列宁还认为应该
进行教育机构的改革,精简机构,解决教育机构的编制过分庞大的现象。机构编制过分庞大的直接代价,就是
占用过多的教育经费,相应地会减少其他方面的教育投入。因此,精简机构、削减臃肿的教育机构是必要的。
列宁特别点名国家出版总局、职业教育总局,它们都是机构臃肿的典型。他在当时的认识是,国家出版总局的
编制大得不像话,而丝毫没有注意到国家首先要关心的不应是出版机构,而是有读书的人、有更多能阅读的人;
职业教育总局则是从部门利益考虑而膨胀起来的大机构,并不适应俄国当前国民教育的需要,其内部有很多臃
肿而形同虚设的机构,应当予以撤销。通过精简机构,可以省下一定数额的教育经费,从而增加发展国民教育
的经费支出。
教师是国民教育的根本,发展国民教育离不开教师。列宁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提出要通过多种措施来调
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他指出,需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并将其提到一定的高度,“应该把我
国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③。这应该是发展国民教育过程中要
尽可能地做到的“主要的事情”,“不做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任何文化,既谈不上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
产阶级文化”④。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积极振奋教师的精神,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
的素质,使教师们具有真正符合他们的崇高称号的全面修养,特别是要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如增加教师
的面包配给额等)。党和政府也要加强组织教师的工作,“以便使他们从资产阶级制度的支柱(在无一例外的所
有资本主义国家里,他们一直是资产阶级制度的支柱)变成苏维埃制度的支柱”⑤。
(三)积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俄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民占国家总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初期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
的农民国度”⑥。农村的文化建设是整个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和难点,并对布尔什
维克党在农村的发展和施政具有重要影响。列宁强调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在农民中开展文化工作看
作两个划时代的任务之一⑦。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党和政府的力量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特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本段引文,皆出自《列宁选集》第4卷,第786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3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4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3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4页。
陆南泉、姜长斌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73页。
40
宫玉涛李晶晶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及当代价值
是解决农民文化浅、文盲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在当时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的作用。在广大农民
中开展文化工作、提高他们整体文化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现城乡互动,借助工人阶级的力量去推动农
村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去农村传播无产阶级文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城市带给农村的文化通常是消极腐朽的
文化,对农村的道德、文明等产生腐蚀作用;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城市自然而然地开始给予农村的,正
是相反的东西”①。列宁认为,要建立城乡间的友好互助形式,发挥好工人阶级的文化帮扶作用,执政的工人阶
级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种他们之间可以很容易建立起来的友好互助形式,这是我们的责任”。② 具体而
言,应该在城市工人中组织以经常帮助农村发展文化为宗旨的各种各样的工人团体,并要加强这些团体同农村
的联系。要通过这些团体,将城市中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传播到农村中去,进而推动农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广
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列宁还认为,要加强城市工人党支部和农村农民党支部的联系。他提出了把所有的城市
工人党支部“分配”给各农村农民党支部,从而使工人党支部可以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场合来满足自己的农村农
民兄弟党支部的各种文化需求的可能性。在当时的俄国,工人阶级的文化素养、政治素质整体上高于农民阶
级,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民党员的文化素养、政治素质,“我们能够而且应当利用我们
的政权使城市工人真正成为在农村无产阶级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人”③。列宁还提示了在农村进行文化建设
中应注意的问题,即绝不能急躁冒进,“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④。特别是在农村传播共产主义思
想时切不可急躁冒进、过激过急,不能急躁地将纯粹和狭义的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到广大农村,“在我们农村中奠
定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这样做对于共产主义可以说是有害的,可以说是致命的”⑤。
三
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既是列宁对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列宁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度思考。列宁在这方面的思想不仅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能够为之提供重
要的启示。
(一)进一步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
鉴于十月革命胜利后初期俄国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及其与执政和治理国家需求的矛盾,
列宁晚年特别强调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政府也
面临类似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我国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提升的同时,我们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普遍具有了
较高的文化素质。在新时代,我国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文化素质的重任,
这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当然,现在要提升
的“文化素质”,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文化”素质,而应该是体现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文化”素
质。例如,对于党的各级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进一步提升体现党性修养的文化素质,不
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培养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
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这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
供了方向。同时,还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
忠诚实践者,努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对于国家各级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既要进
一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
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又要在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做到学以致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
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⑥,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真正做到有责任担当,且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
谋私利。这既需要党和政府把好“入口关”,加强对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日常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也需要广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6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5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5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84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5页。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第2版。
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身努力和自律自励。
二)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列宁晚年强调了发展国民教育的重要性,这在当时有其客观的必要性。我国也是在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
国情背景下迈入社会主义门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建设也曾深受文化
教育落后的影响。为此,我国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国民教育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民
教育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国民教育落后的面貌,而且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当
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的立场不能改变,要将教育事业置于优先位置予以
重视和发展,建设真正的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
位置”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对加快推进教育现
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
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相匹配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主要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
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
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
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培养一代又
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创造有利的
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既要求广大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进一
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自己跟上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同时,党和政府也要通过多种
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我国国民教育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地位既体现着党和政府、全
社会对教师的认可与尊重,也关系到广大教师的自我认可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列宁在《日记摘录》中提出,
要重视教师的地位问题,将教师的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当前,我国广大
教师已经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党和政府要通过多方面的努
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全社会也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代表党和政府在全
国教育大会上做出了表态,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
应有的社会声望”③,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教师身份的吸引
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也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要在国家经济快速发
展和财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持续地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让他们真正地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在社会主义中国,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
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
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办好思想政
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
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④。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话,阐明了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大意义,为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积极建构繁荣兴盛的农村文化
①
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5页。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
2
018年9月11日,第1版。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
018年9月11日,第1版。
③
2
④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
42
宫玉涛李晶晶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及当代价值
列宁强调了在当时俄国农村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举措。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状况同样是落后的,非社会主义的文化普遍存在,大多数农民是文盲。为
此,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彻底改变了农
村文化落后的局面。当前,整体而言,农村地区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洼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①新时代,要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
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积极建构繁荣兴盛的农村文化。可以说,没有农村文化的繁荣兴盛,就难以建立真正的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将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文化
建设是乡村振兴重要环节,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大力推进新时代农村文
化建设,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文明程度,将我国农
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第一,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牢牢掌握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
权,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第二,
要切实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各地农村要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有效形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
的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广大民族地区和多民族聚居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
育,切实强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第三,要加强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健全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既需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积极
推动,也需要广大农民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提升,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既要引导城市的文化机构结对
帮扶农村的文化建设,也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去。
Lenin’sThoughtson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
inHisLaterYearsandItsContemporaryValue
GONGYu-tao,LIJing-jing
SchoolofMarxism,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81,China)
(
Abstract:AfterthevictoryoftheOctoberRevolution,Lenin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
culturalconstructionwhenleadingsocialistconstructioninRussia.Inhislateryears,hehada
firmeranddeeperunderstandingoftheimportanceon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thaneverbe-
fore.Duringthisperiod,Leninputforwardaseriesofthoughtsaroundsocialistculturalcon-
struction,whichcanreflectLenin’spreliminarysummarytowardspracticalexperienceincultur-
alconstructionofthefirstsocialistcountryintheworldanddeepthinkingbasedonthat.Lenin’
sthoughtson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inhislateryearshaveimportantvaluesandinspira-
tionsforthe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nthenewera.
Keywords:Lenin’slateryears;thoughton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contemporaryval-
ue
[责任编辑:凌兴珍]
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第40页。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