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4  
July,2014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  
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以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为例  
王志章  
1.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记忆与城市历  
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以老街区改造为核心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面临许多亟  
待解决的问题特色历史建筑消失城市空间变异城市肌理切断城市社会网络瓦解等在进行老街区改造时应  
更加慎重采取合理方式进行。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城市更新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4⁃0061⁃08  
国务院在198612 月下发的国务院转批建  
度开发城市风貌趋同逐渐丧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  
化特色等诸多现象因此有必要认识与概括历史  
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现象深层次分析历史文化名  
城老街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报告的通知提出审定历史文明名城应有的重  
要标准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现状格局与风貌应  
保留具有历史特色能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  
概念与内涵  
1]42-45  
。”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  
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  
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包括古都型、  
传统风貌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风景名胜型一般  
体与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记  
忆与城市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城市老街区的生  
保护与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有着重要意  
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时期,  
3]2-4  
史迹型等七种类型  
城市老街区又称城市历  
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  
有比较重要景观价值和相对完整的城市历史肌理、  
融合了一定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城市  
老街区具有以下价值一是历史文化价值城市老  
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多彩的文化传统。  
芒福德曾高度赞扬老街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2]  
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处于高危时期  
随着遗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彰显各地政府纷纷依托  
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历史文化  
名城老街区不可避免地面对城市化发展与旅游商业  
化开发的巨大冲击出现街区历史建筑风土文化过  
收稿日期2013⁃12⁃29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四川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的支持。  
作者简介郭凌(1981—),四川成都人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社会学;  
王志章(1956—),湖北当阳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  
6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11]  
12]  
市街区更新理论创建现有研究较少然而作为中  
国城市化进程实践的验证与回应国内学者也开始  
对中国城市老街区更新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人类的每一种功能作用人类相互交往中的每一  
当代城市复兴理论实践的社会逻辑  
尽管对城  
种实验每一项技术上的进步规划建筑方面的每一  
种风格形式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它拥挤的市中心区  
4]  
找到。” 二是景观价值 城市老街区是城市景观  
多样性的风景线体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三是功  
能价值即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场所要  
城市老街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文化活动的载体  
和容器四是情感价值城市老街区具有城市特有  
的场所精神促使社区及城市居民对所在街区产生  
认同感正如简·雅各布斯所言:“城市是忙碌的,  
而街巷是舒缓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都显得亲切  
和生动每一张面孔与姓名都能唤起发自内心的微  
人们很容易产生对共同街区共同生活的认同感  
13]  
[14]17  
[15]80  
文化生态空间生产  
城市复兴 等理论  
被引入对中国城市老街区更新的个案研究中推动  
了理论工具与研究对象的本土化过程。  
对城市老街区更新过程中的保护与开发探讨,  
较早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研究的主要内容包  
括城市老街区的建筑风貌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两个  
方面划定保护范围与层次形成保护标准指引等  
诸多方法被用于探索城市老街区传统风貌的保  
16-19]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合理利用与开发城市  
5]143-145  
和归属感。”  
老街区不仅能够彰显城市老街区的经济价值还能  
使城市文化生活得以更好延续在城市老街区的开  
城市更新是一种试图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和  
整体性的目标和行为旨在为特定的城市区域带来  
发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保护好城市老街区已有的历  
6]1  
[20-22]  
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的长期提升早期的城  
市更新可以追溯到19 世纪50 70 年代奥斯曼男  
爵的巴黎改造工程”,“改造工程通过直接塑造巴  
黎内城的基本格局与城市景观使濒临瘫痪的19 世  
史文化遗产做到保护与发展并行  
对老街区更新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技术  
性很强的工程对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主要围绕理  
念与技术等方面开展出于对多样性是城市的天  
城市空间应当尽量满足社会人性化需求的思  
,“多元复合理念、“嵌入织补策略等技  
术手段被引入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相关文献通过  
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城市更新的规划提出了策略性的  
7]  
纪巴黎重现生机活力城市更新的目的包括两  
方面一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拆迁改造与建设包  
括城市中衰落的区域城市建筑物的改造使之重新  
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是对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空  
文化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  
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的延续与更新街区的  
老化是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根本原因它不仅仅表  
现在由于时间久远而造成的各种建筑及设施等形态  
上的破损陈旧也表现在由于城市发展导致的街区  
原有的功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产  
23-24]  
建议  
城市老街区的更新不仅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更  
也是对城市社会空间的更新因而国内学者非常  
关注城市老街区更新引发的社会问题现有研究发  
城市老街区在更新过程中普遍存在公众参与意  
识不高参与程度较浅等问题因此城市老街区更新  
8]  
[25-26]  
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以物质改建经济发展、  
社会文化延续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既是老街区  
改造的行动指南也是本文讨论的理论工具。  
相关文献回顾  
应当充分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力  
并提出通过建  
设街区公共空间健全社区组织结构构建新型邻里  
关系保障街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权利等多种途径重  
27]981-986[28]  
构社会关系网络  
城市更新的相关理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与精  
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国内学者对城市老街区  
的更新改造研究是近年来的新趋势研究的主要内  
容包括城市老街区更新过程中的保护与开发更新  
的规划设计更新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在理  
论创建方面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和翻译性论著颇  
现有研究通过对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城市街  
区复兴的理论探索与成功案例的引入基本明晰了  
综上目前国内对城市老街区更新的研究总体  
上较分散理论研究比较滞后理论与本土化结合度  
有待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研究为主个案研  
究是惯常采用的研究手段在研究内容上现有文献  
对城市更新过程中街区的保护开发研究不够深入,  
本土化研究略显薄弱。  
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  
更新现状及问题  
62  
王志章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以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为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经历着产生发展衰退再  
发展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变化  
城市内部形成一些经济相对衰退房屋年久失修  
与残旧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居住质量与环境较差的  
减低建筑密度旧城区建筑密度高达70%);三  
是挖掘老街区历史文化底蕴以川西地方建筑风格  
复原西街北街南街宝瓶巷幸福路等历史街巷  
全段或局部原有格局和建筑形式四是加强市政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街区生产生活环境五是  
打造老街区商业旅游业态重点发展老街区商业及  
旅游接待功能。  
5]  
老街区同时郊区化的趋势与新城的建立也分  
流了老街区的常住人口与客流老街区的居住与商  
业遭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这些老街区面临着功能性、  
结构性衰退及物质性老化等诸多客观现实问题城  
市更新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的必经历  
也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存在并获得发展动力  
的重要途径。  
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中城市更新出现的问  
城市更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开启完善城  
市的基础设施改善住户的生活条件美化城市环境  
和复兴城市中心的经济重塑城市意象的作用另一  
方面若引导控制不当则会成为摧毁城市历史文化  
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现状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自然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  
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所在地。  
6]  
的力量尽管相关规划对都江堰城市更新做了  
美好的设想然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老街区还  
是遭到了建设性破坏。  
994 经国务院批准都江堰获批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1998 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  
称号都江堰老街区的范围在明初都江堰古  
城修筑城墙后已基本形成东至今东门江都大厦路  
北至北街粮食局西达玉屏山麓南临内江明  
弘治中知县胡光以土墙包砌以石高一丈六尺,  
周八里计一千四百丈置门楼四东宣化门南导  
江门西宣威门北镇安门置楼四省耕楼阅清楼,  
怀远楼拱极楼。 1942政府在今五桂桥街东口  
1.建筑风貌趋同老街区文化特色被淹没  
在对老街区的改造过程中西街北街南街宝  
瓶巷幸福路等历史街巷全段或局部按原有格局  
和建筑形式以川西建筑风格复原老街区外商业体  
与援建安置小区也大多按川西民居风格建设导致  
都江堰建筑在外观设计上落入了一个俗套不管什  
么样的建筑不管建筑的高矮统统全是斜顶白墙  
的川西风格川西建筑的形成有其特殊性以前川  
西多雨用斜屋顶是便于排水但是现在的建筑屋顶  
普遍都有较好的排水系统斜顶的川西建筑设计在  
今天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功用并且以前家庭人口  
较多所以从房屋的设计上普遍为2-3 但是现  
在街区外的建筑有些已经达到了20 多层仍然采  
用川西建筑这种风格就有点不伦不类更何况老街  
内外的川西白墙易脏2008 年至今尤其是街区  
外的川西建筑基本没有及时进行市政维修很多建  
筑就像一个长期没有洗澡的孩子灰溜溜的成为城  
市的败笔建筑是最能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象征性  
符号老街区内外及都江堰与周边城市建筑风貌趋  
老街区文化特色由此被淹没对于老街区外统  
一修建川西风格建筑有待考虑。  
29]155-156  
新东门”  
解放后因建设需要城门和  
城墙陆续被拆除比照今天都江堰市的地图老街  
区主要的街道包括建设路幸福路杨柳河街文庙  
西街南街井北街福街奎光街五桂桥街等。  
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中街区范围内系列古建  
灵岩寺千佛塔城隍庙奎光塔尽管未至坍塌,  
但损坏严重西街北街南街宝瓶巷等历史街区的  
建筑普遍成为危房但垮塌建筑较少街道震前原貌  
基本可观都江堰的老街区改造与汶川特大地震后  
的灾后重建同步复原街区固有风貌重塑文化  
名城精华区域的城市更新为核心兼顾都江堰的  
旅游城市功能将街区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旅  
游区建设相结合根据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  
(2008-2020)》、《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  
(2008-2020)》,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基于以  
下五个方面一是重塑老街区空间布局依托都江堰  
呈放射状的水系展开路网及城市平面布局形态重  
建固有的城街区布局特征二是整治老街区空间环  
2.老街区内部街区之间出现城市空间变异  
在整治老街区空间环境减低建筑密度打造老  
街区商业旅游业态的改造过程中老街区内部街区  
之间出现城市空间变异一是老街区内部废弃空间  
出现老街区内部商业旅游业态开发主要依街进  
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街道游人如织而背街地段却门可罗雀入夜  
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都不敢前往久而久之逐  
渐成为街区内部废弃空间二是老街区和周围街区  
之间裂缝空间出现例如与老街区建设路呈十字交  
叉的外北街由于地震民宅受损大量居民搬迁大  
片空地闲置沿街商家生意冷清每到晚上点过,  
商铺关门街道上很少看到人与一街之隔以餐饮  
业为主的杨柳河街形成了鲜明对比就像是城市的  
肌理被切断老街区在分界处戛然而止。  
造就了都江堰多样化的城市景观这些景观不  
仅是都江堰两千年来沧桑变化的见证更体现了都  
江堰城市的独特魅力然而老街区的改造改建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上述特色模  
糊了城市的个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街区  
内外的川西建筑无法体现不同时期建筑风格一定  
程度遮蔽了街区的建筑特色二是易脏的白色墙体,  
不但不能体现川西建筑的美感反让城市整体建筑  
风格较为单调从而削弱了都江堰作为一座精致秀  
美川西小城的地方文化特点和历史风貌三是对城  
市单体建筑风格缺乏整体布局思考与创新都江堰  
的川西建筑与成都周边的川西建筑同质性很强导  
致城市之间千城一面”。 正如吴良镛教授在城市  
特色美的认知中引用前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长帕  
金斯(Parkinson)所言:“在我看来全世界有一个很  
大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在趋向同一个模样这是很  
遗憾的因为我们生活中许多乐趣来自多样化和地  
老街区空间功能重置传统社会网络解体  
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商业旅游业态老  
街区由传统的居民聚居区向具有文化价值商业价  
旅游价值的复合功能街区转变在重置老街区主  
体功能的同时也瓦解了街区原有社会网络体系。  
在街区的语境下社会网络可以被理解为街区居民  
及其他行动者在街区生活中为维持或占有更多的社  
会资源有目的地建立街区内部的社会结构老街  
区传统社会网络解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原  
住居民外迁传统地缘关系解体尽管在老街区更  
新改建过程中都江堰市政府充分发挥群众主体  
作用群众愿走就走愿留就留”,并且对留下来的  
居民在符合西街片区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政  
府免费提供的规划方案设计建成有特色的古建筑  
院落……按期自行改建住房或商铺给予1200 ㎡  
31]205  
方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出现城市更新  
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都江堰老街区改造的城市更新现状可以看  
对老街区的改造实质是对老街区功能的重置。  
在重置老街区功能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文化传  
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就会产生过度的商业化导致  
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冲突甚至抹杀掉历史  
30]  
的改造补助” ,但街区更新改建后商业地价升值,  
原住居民大多出租商铺获取利润自己则外迁居住。  
并且由于老街区地处都江堰核心旅游区物价较为  
昂贵加之商业开发带来喧闹嘈杂街区整体已不宜  
人居大量原住居民外迁彻底瓦解了改建前居民  
街坊的地缘关系二是商业气氛过重逐渐腐蚀老  
街区原有的人情风貌降低了街区及城市居民对街  
区的认同度根据相关统计老街区营业商铺共计  
2]  
留下来的最精细的那些东西” 。 都江堰老街区  
改造系列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遗  
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体现为改造过程中的城  
市更新理念错位城市更新管理滞后城市更新技术  
缺失和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城市更新理念错位  
先哲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毫无价  
32]4  
57 其中以旅游产品销售餐饮接待为主业的商  
。”  
审视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出现的问  
235 而诸如超市副食品店药店等为居民  
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商铺仅35 在旅游旺季由  
于抢客价格等原因导致的冲突时有发生和谐和睦  
的邻里关系被商业竞争关系取代街区的居民丧失  
原有的其乐融融的归属感城市居民重新认识陌生  
的商业街区对街区原有的认同度降低。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理念我们在城市更新思潮  
下进行老街区改造是为了什么显然更新改造并  
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与拆旧建旧也不是简单的控  
制性保护而是在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通  
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地方化的保护与管理政策,  
33]19  
实现老街区功能的振兴发展和强化”  
因此,  
城市特色削弱城市个性模糊  
传承保护开发建设关系的认识应当是老  
街区改造的核心理念都江堰老街区改造出现的问  
题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保护与开发的失衡,  
景观价值是老街区的核心价值之一老街区改  
造前保留了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巷深院与公共建  
64  
王志章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以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为例  
即在商业发展与旅游开发浪潮下老街区改造注重  
物质改造而忽视其中应有的文化延续即使提高了  
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质量但街区具有凝聚力的社  
会网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老街区与城市居民对街  
区的认同与归属情感被摧毁对老街区内部更新维  
护的同时忽略对老街区与周围街区历史人文环境、  
物质功能关系的思考由此切断了老街区与环境的  
联系割断了原有街区之间所形成的城市肌理都  
江堰城市内耸立的川西建筑老街区内弥漫的商业  
消费塑造了一种新的无地方性城市城市转变为  
新消费主义的场所城市与老街区居民情感变成了  
封存的记忆城市与老街区面目变得如此陌生城市  
与城市之间不同城市的老街区之间千城一面”、  
至城市空间的空洞化。  
城市更新技术缺失  
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的老街区改造改建有着特  
殊的背景汶川地震既是摧毁性力量也是都江堰更  
新的契机所在因此都江堰城市及老街区改造既是  
被动的又是主动的城市及街区整体受损更加凸  
显了城市更新对技术的要求首先是规划技术问  
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更新规  
旅游规划一旦衔接不当就会在更新过程中出现  
系列问题其次是修复技术问题 把老街区修旧  
如旧单纯理解为过去是什么样就修成什么样”。  
例如都江堰城市受损严重而改建更新就是用现代  
水泥与木料在街区内外大面积重建明清时代的川  
西建筑复原历史的”,但复原不了历史的”,  
反让都江堰和四川诸多城市面貌趋同因而从根本  
上是对物质与社会空间的伪生产最后是建筑设计  
技术问题包括建筑形态的设计与建筑材料技术的  
问题例如白墙灰瓦是川西民居的建筑特色白墙  
易脏不耐用这就对建筑材料技术的开发使用提出  
了新要求。  
千街一面”。  
城市更新管理滞后  
从性质上讲城市更新是一种干预活动城市更  
新理论原则上涉及城市变化管理的体制和组织动态  
34]19  
过程  
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出现诸多问题说  
明城市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滞后管理准备和实践  
经验不足一方面规划文本与实际执行脱节 例  
,《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2008 -  
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020)》灾后历史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确立  
与都江堰一样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正在通过旅  
游开发实现城市文化的资源价值一些政府的决策  
者甚至将旅游开发视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利用  
了老城重建过程中的层次过渡原则核心地  
带划定古城环境保护区按传统风貌控制在历史古  
迹区传统街巷区与其他城市发展区之间设立协调  
风貌区组织柔顺的空间过渡层次”,然而实际的建  
设情况与规划理念还是有较大出入由于缺乏层次  
过渡老街区内部及与周围街区之间产生了城市空  
间的变异另一方面对城市整体及老街区改造改  
建缺乏统筹兼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历程显  
老街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是现代城市的商业核  
心区出于对土地最大价值的追求在对城市整体  
及老街区改造改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片面短  
视的行为例如都江堰在灾后的城市重建中以老  
街区为核心构建城市商业中心动员震前位于老街  
区内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位于都江堰城市郊  
区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异地重建加之更新改  
建后原住居民的迁出旅游淡季的都江堰不仅是老  
街区就连整个中心城区都非常冷清缺乏人气搬  
迁行为无疑是缺乏统筹兼顾的短视行为一个完整  
街区与城市空间的构成不能脱离居民及具有浓郁文  
化底蕴的单位居民与单位的流失造成整个街区甚  
35]163  
的唯一出路  
旅游开发在事实上给历史文化  
名城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过度的旅游开发破坏  
了老街区原有历史文化空间例如都江堰老街区原  
住居民将商铺出租后的迁离让老街区从居住商贸  
区变为商贸旅游区同时各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  
商铺上充斥雷同的旅游纪念品让老街区脱离了生  
活的场景成为文化的空壳等另一方面旅游地正  
常开发带来的周期性导致负面效应显现根据加  
拿大学者布特尔·巴特勒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  
游地本身的发展受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一旦旅游  
地进入发展与巩固阶段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遭到  
破坏东道主与游客利益冲突等现象突出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负面效应就会逐渐显现另外一些历  
史文化名城出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或由于特殊  
的自然地理环境工业发展受限从而加剧了对旅游  
产业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旅游开发带来的  
负面问题例如都江堰地处成都西边的上风上水地  
都江堰的水源至今仍灌溉滋润着川西平原孕育  
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出成都一方水土的丰饶因此建国至今的城市规  
这种模式以保留老街区街巷网络体系为前提在  
具有保护价值街区建筑的基础上在老街区内部以  
及老街区与相邻街区的过渡地带通过填补符合原  
地街区建筑空间特点与建筑规律的民居类型或相应  
的变体以修复原有受损的城市肌理从而达到维护  
原有文化生态社会网络人文景观的目的。  
确立更新的社会责任  
划都将都江堰规划为工业限制发展区无法通过工  
尤其是大型重工业发展实现城市经济进步因此  
对于旅游开发尤其倚重现在旅游产业是都江堰的  
支柱产业因此较之其他方面旅游开发目标下的  
老街区改造出现问题尤为突出。  
解决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  
新问题的对策建议  
老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的居住区商业区,  
是反映城市居民过去生产生活状态居民与环境的  
有力物证是城市发展的纪念碑是历史文化名城城  
市居民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历史文化名  
城的老街区改造改建的过程中政府市民游客都  
应当成为更新改建的行动主体明确各自被赋予的  
社会责任。  
凯文·林奇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任何人都  
知道什么是一个好城市但唯一的问题是如何才能  
造就一个好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的更新改  
带给我们的既是振兴街区与城市的机遇也是如  
何更新街区与城市的挑战如何建设一个好街区、  
一个好城市是我们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应当深思的  
根本性问题而正确认识老街区开发与利用之间的  
关系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基本前提大量的成功经  
验证明立足于文化传承积极进行文化价值重塑和  
文化产业功能开发的老街区改造能够提升老街区  
其一政府要提升更新改建的公共管理水平。  
首先政府要尊重并执行科学的更新规划不能让规  
划的保护性条款成为一纸空文其次作为城市的  
管理者政府要体现公共性角色即在更新管理  
中应当代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社会、  
文化生态效益为代价实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城  
市后代利益为代价实现当代经济的非可持续发展。  
最后政府要保障其他的行动主体有参与老街区改  
造改建的权力尤其是通过畅通意愿表达渠道等方  
式赋予街区原住居民尤其是弱势居民群体决定  
性的发言权并且通过系列政策的制定创造宜居的  
环境鼓励原住居民在街区居住。  
7]  
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也是对文化资源活态利用的有效方式因此解决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应当  
遵循有利于城市文化传承的价值目标积极进行文  
化价值重塑和文化产业功能开发。  
采取科学的更新理念和合理的更新模式  
历史文化名城的老街区改造改建所遭遇的保护  
与开发矛盾从来都是一个包含理念技术权力与  
36]64-74  
博弈的过程  
如何认识这对矛盾是理念问  
其二市民要积极参与更新改建过程首先老  
街区的原住居民要关注自己的权力积极参与到老  
街区的更新改造中其次整个城市的市民要培育  
健康的文化心态通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参与健康  
的市民活动创造优秀的市民文化加深对老街区及  
整个城市的文化认同产生对老街区文化的自信自  
豪与自强感从而划定在更新过程中保护与传承老  
街区文化的心理底线。  
也是处理技术权力与博弈的前提历史文化名  
城的老街区改造改建应当理解其特殊性树立在保  
护基础上通过管理实现合理利用的文化再生的  
科学更新理念根据文化再生理念”,老街区的更  
新改建要重视街区的文化价值强调将老街区及整  
个城市文化的保护保存修复和发展作为系统目  
使其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和社会需求使文化得以  
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再生强调在延续并改善街区原  
住民生活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文化的再生和永续发  
将街区居民作为街区及城市文化保护和文化再  
生的重要力量予以考虑而不再局限于政府和专家  
系统将街区居民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网络作  
为保护的重点不以破坏原有生活形态与社会网络  
其三游客要尊重社会公共利益恰当地规范与  
约束自己的行为首先游客要尊重老街区及历史  
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自觉维护街区的文化生态与  
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游客要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与消费心理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参与到对老街区改  
造的监督中去。  
6]30  
作为更新改建的代价  
导下可以采取具体的城市肌理再造的更新模  
文化再生理念的指  
提升更新的技术水平  
更新的技术包括规划技术修复技术及建筑设  
66  
王志章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以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为例  
计与材料技术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为科学实现老  
街区改造提供有力的支撑提升更新的技术水平,  
一是要提升规划水平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将街区  
更新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  
关规划有机结合将街区更新融入城市建设与发展  
中去二是提升修复水平历史文化名城的老街区  
的更新不等于也不能通过拆除重建进行。 “修旧  
如旧要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对于不同地域不  
同类型的老街区采取差别化的修复方法这也是避  
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技术手段老街区  
的修复应当邀请专业的修复公司按照修复的技术  
标准制订施工方案完成修复工作三是创新建筑  
设计与材料技术对于传统建筑的设计要在使用  
功能审美艺术地域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形态创新,  
对于经过实践证明不适合现代环境的材料技术要  
选取替换材料或者进行定期维护。  
根据老街区建筑及环境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采取差别化的功能分区及旅游利用策略。  
例如对已经失去使用功能的破危建筑进行拆除修  
建旅游公共设施对遭到一定破坏但是仍然保持一  
定特色的建筑可以通过寻找历史原型”,用于旅  
游接待对于保存较为完好的特色建筑要以博物  
方式进行保护在对建筑的拆除开发利用中,  
不能因为旅游开发牺牲老街区格局环境及历史肌  
再者在老街区旅游接待中要加强管理 通过  
在老街区内部实行游客流量监测与控制旅游接待  
开放时间限定等手段实现对老街区的有效管理将  
伴随老街区旅游地生命周期推进而产生的负面效应  
降到最低。  
截至2013 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  
城共有122 尽管都江堰只是其中的一座然而与  
其余121 座一样中国绝大多数历史文明名城在老  
街区的城市更新中都已经正在或者即将遭遇理念、  
技术管理的问题以及商业与旅游开发的压力生  
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往往深深热爱这片土地由于  
长期工作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老街区内笔  
者对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有着直观  
深刻的体验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深切渴望本文  
期望以小见大为具有相似情况的历史文明名城老  
街区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与控制旅游地生命  
周期  
实践证明对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和作  
用方向进行控制和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因素  
对扩展旅游地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能够有  
效地缓解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首先将旅游  
专项规划融入老街区改造规划中在更新规划框架  
下开发旅游在尊重街区原有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的基础上将旅游转化为实现街区功能重置经济振  
兴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次进行专业科学的旅游规  
注释:  
数据来自都江堰市规划局截止2012 。  
参考文献:  
1]仇兴保中国名城保护六十年[C] / / 张鸿雁李强杨雷中国城市评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仇保兴城市化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现代城市研究,2006,(11):4⁃9.  
3]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最新修正本[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  
4]董茜从衰落走向再生———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开发利用[J].城市问题,2007,(10):44⁃46.  
5]〔·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7.  
6]ROBERTS P, SYKES H. Urban Regeneration Handbook [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9.  
7]徐琴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再生[J].中国名城,2009,(1):27⁃33.  
8]陈宁周炳中城市化进程下的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经济论坛,2007,(1):39⁃42.  
9]方可章岩.《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之魅力缘何经久不衰[J].国外城市规划,1999,(4):26⁃29.  
10]曲凌雁美国的城市更新与社区开发比较[J].国外城市规划,1998,(3):11⁃14.  
11]曲凌雁更新再生与复兴———英国1960 年代以来城市政策方向变迁[J].国际城市规划,2011,(1):59⁃65.  
12]吴炳怀我国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分析及发展建议[J].城市研究,1999,(5):46⁃48.  
13]黄焕,SMOLDERS B, VERWEIJ J. 文化生态理念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为例[J].规  
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划师,2010,(5):61⁃67.  
14]何淼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生产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变迁[D].南京南京大学,2011.  
15]李溢勤城市复兴理论及其对古镇塘栖保护与更新的启示[D].杭州浙江大学,2010.  
16]祝莹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研究———以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城市更新为例[J].新建筑,2002,(2):10⁃13.  
17]〔克劳斯彼得·克罗斯胡晓丹历史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的文物保护———1990 年德国统一后的勃  
兰登堡市为例[J].建筑学报,2004,(6):13⁃14.  
18]张天绚蒋祺城市更新中长沙传统历史街巷的肌理保护研究[J].中国名城,2011,(8):66⁃72.  
19]陈敏城市更新中的历史街区动态保护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8.  
20]董雷孙宝芸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8⁃142.  
21]刘综晓何力宇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J].中外建筑,2005,(6):59⁃62.  
22]赵海波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探究[J].山西建筑,2009,(1):38⁃39.  
23]陈小辉邓沁雯刘淑虎后现代规划理念多元复合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福州台江区六一中路城市更新设计”  
为例[J].福建建筑,2009,(2):1⁃3.  
24]臧佳明郑波孙晖基于嵌入织补策略的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以石家庄老火车站地区更新改造为例[J].华中  
建筑,2010,(6):72⁃76.  
25]王娟浅析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公众参与[J].改革与开放,2009,(6):98⁃99.  
26]孙慧玲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城区居住性街巷研究———以南京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2.  
27]薛滨夏刘崇当代城市更新中的居住区空间规划与邻里关系重构[C] /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 城  
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8]赵万民彭薇颖黄勇基于社会网络重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J].规划师,2008,(2):9⁃13.  
29]四川省灌县志编纂委员会灌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0]四川日报都江堰重建古城区何以不差钱”[N].四川日报,2010⁃03⁃01.  
31]吴良镛吴良镛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2]ROISTON H. 自然的价值与价值的本质[J].刘耳译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2):42⁃46.  
33]〔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张玫英董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4]〔罗伯茨·塞克斯彼得·罗伯茨城市更新手册[M].叶齐茂倪晓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5]单霁翔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6]樊佩佩文化生命力的复兴[C] / / 张鸿雁胡校武城市角落与记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A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the Urban Renewal of Old Areas in Historic Cities  
GUO Ling WANG Zhi⁃zhang  
1.School of Tourism,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ujiangyan, Sichuan 611830;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Historic cities a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while their old areas are the substan⁃  
tial memory of cities. In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those cities face many urgent  
and serious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renewal of old areas, for example, the disappearance of historic  
buildings, spatial variation, cutting off of urban tissues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social network. The re⁃  
newal of old areas should be more careful and take reasonable way.  
Key words:historic cities; the renewal of old areas; urban renewal  
责任编辑钟秋波]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