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6  
November,2014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  
实践检视与理念突围  
王亚军  
四川师范大学a.文学院,b.教师培训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如果培训内容难以被教师所接  
受和内化便难以引领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再完美的教师培训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民族地区经济落  
地域复杂对象多元需求特殊这些都对该地区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注重  
特殊性既要关注前沿性又要重视本土性因此立足教师整体发展贯穿多元文化教育打造合作研训文化构  
筑专家引领机制应该成为解决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现实问题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实践检视理念突围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6⁃0078⁃0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引起了课程领域的深  
地域复杂对象多元需求特殊这都对该地区教师培  
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注  
重特殊性既要关注前沿性又要重视本土性因此,  
把脉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问题以寻找突破成为当务  
之急。  
度变革也掀起了近年来教师培训的空前热潮然  
对于长期以来资源匮乏的民族地区而言风起云  
涌的教师培训和理论翻新似乎并没有达成理想化的  
改观调查显示民族地区教师对培训总体满意度不  
认为培训缺乏需求分析对工作帮助不大。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实践检视  
8ꢁ 8%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培训目标忽视文化差异  
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尊重理解和适应各民族的文化环境为各民族文化  
的传承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不仅是民族教育  
的重要使命也是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重要前提因  
,“把教师培训课程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环境  
中进行设计和调整是加强教育尤其是教师与社会联  
育教学实际脱节老师们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培训较  
1]  
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培训” 。 毋庸置疑教师是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  
的加油站如果培训内容难以被教师所接受和内化,  
便难以引领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再完美的教师培训  
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民族地区经济落后,  
收稿日期2014⁃05⁃22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 年立项课题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的现状调研与培训模式研究”  
SC12C017),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四川省国培计划’  
农村地区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PDTR2014-004)之成果。  
作者简介张华(1977—),四川泸州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基础教育;  
王亚军(1979—),四川绵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教  
师培训。  
78  
王亚军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实践检视与理念突围  
2]  
系的一个重要和有效手段” 。 但是一方面受传统  
课程观念及基础教育现有课程体系的影响民族地区  
教师培训主要是集中围绕国家课程的教学要求开展;  
另一方面受制于行政习惯认识视野的局限民族地  
区教师培训的目标几乎完全趋同于内地城市的教师  
培训只是在文字上进行剪刀浆糊式的修修补补却并  
没有实质性的改动培训模式更是简单移植甚至直接  
复制其他地区的教师培训这样的情况引发的直接  
后果就是除了犯有一般培训定位功利化狭窄化的  
通病外还忽视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特点忽视了民族  
地区的文化背景其典型现象就是:“当前少数民族  
地区的新课程教师培训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实际  
情况仍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这样既不利于教师  
个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也不适应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垄断一是通过专家讲座为参训教师补充前沿理论  
和专业知识二是通过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课为参  
训教师补充教学技能层面的内容遗憾的是培训后  
的跟踪调研显示培训中的知识更新和能力训练似乎  
只是昙花一现在多数煞费苦心的培训后教师回到  
学校的教学行为改变不大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依  
客观而言教育对象差异太大培训所学的教学  
经验难以被直接复制应用滞后的学校教育观念和校  
园环境并没有形成和提供支持教师进行变革的氛围  
和条件主观而言教师自身缺乏由内而生的发展动  
力和变革动力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惯性让教师满足目  
前的状态宁安勿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生活  
必然使教师陷于单调的重复和简单的循环之中。  
应该说通过培训教师的确能够得到各种层次  
洗心革面”。 虽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是彼  
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但是却又绝非简单的此决定彼  
的关系因此尽管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存  
在着一致性的可能但这一转变也不是轻而易举或顺  
理成章的此外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一个经验学  
智慧等因素的综合而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性和工  
具性概念试图通过培训就能开花结果这本身就是  
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一厢情愿当方法策略技  
术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追求当教师培训成为知识专  
精化能力技术化训练规范化的活动之时往往容易  
遗忘掉源自教师生命的动力那种只重视专业知识的  
学习和培训而不注重主体需要和生命概念的给予,  
会使教师变成单向度的技术工匠他们只会思考如  
何把工作完成而不会思考教育是为了什么正如英  
国教育家怀特海的提醒:“你不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就  
不可能聪明但你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知识却仍然没有  
3]  
发展的实际需要。”  
事实上文化与学习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师生之  
间的误解互动的困难民族地区教师还会因身处特  
殊的文化环境而时刻承受着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矛盾  
和困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民族地区的教师大多接  
受的是全国统一的汉文化教育很多人在职前教育中  
很少涉及关于适应民族地区教育特点的学习现行  
教师培训内容往往根据城市教师来设定强调统一性  
和规定动作鲜有帮助教师了解民族文化认知民族  
学生学习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研究表明如果缺  
乏多元文化方面专门的培训这些教师在文化的反  
差面前往往手足无措。 ……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在  
4]  
师生之间诱发了人际的紧张冲突” 。 如果缺乏反  
贫困文化思辨能力的培训他们会在贫困文化思  
想影响下,“以物资匮乏为标识同时也改变了贫困中  
5]  
的人的心理结构行为模式” ,进而会将所有问题归  
咎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原因会认为再干还是穷再  
教还是差”,从而失去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激情因  
民族地区教师急需提高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以及  
6]54  
智慧。”  
有鉴于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他们在接受  
专业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如班级经营师生关系教材  
教法等的时候国家和教育者是否忽视了给予其文  
7]  
反贫困文化的思辨能力而这恰恰是现行民族地区  
教师培训中的盲点和空白。  
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培训内容忽视内生需求  
化视野并开启反省批判思维体系科目的训练呢?”  
3.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培训形式忽视地域特点  
按照组织机构的不同我国目前主流的教师培训  
可分为政府委托培训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远程培  
中小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教师个人完成的自主  
研修其中组织有序经费充足效果明显而普遍采  
取的主要是由培训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但是民族  
地区往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校点散布教师分散的  
情况普遍存在工学矛盾相当突出参加集中培训难  
度很大,“有的小学教师别说是集中县城就是集中在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地域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制约民族地区的教师普遍存在知识陈旧能力不  
学历不达标的问题因此从民族地区教师培训  
受到重视以来知识更新能力训练和学历提升成为  
培训的主要目标但是纵观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发  
唯专业主义”、“专业技能本位思潮的影响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通常被两大内容两种方式所  
7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所在地也很难高中初中教师要相对集中到  
国的教师培训起步晚培训师资在遴选层面依然还存  
在着随意无序缺乏专业化指导等弊端这种情况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培训主讲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  
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培训只能是培训设计者根据  
自己对培训资源的掌握程度或者是依靠人缘或者  
是根据名气而选择这使上课质量完全取决于培训者  
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很难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关于  
培训者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培训者  
自身缺乏专业化支持培训别人的人却得不到专业化  
的业务培训这样的培训者很多对民族地区教育缺乏  
深入研究其讲座案例及做法大多是以其自身所在的  
城市学校为研究对象而开展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  
8]  
市或县城进行培训难度就更大了” 。 不仅如此单  
短期的集中培训也很难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  
存在的各种难题毕竟教师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在工作  
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因此教师培训应该是一个  
不断循环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工作学习工  
不断交替教师学习和工作实践相融合的过程。  
难点在于调研发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远程培训的  
条件不够校本培训的组织不力自主研修的意识不  
强等现象教师培训主要还是依赖于集中培训的力  
而忽视将集中短期培训与以学校为阵地的工作岗  
位研修结合起来这都给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少数民族教师与汉族教师  
相比更鲜明地表现出喜欢参与竞争力求进取与成  
独立自主开朗坦率爱交际合群思想行为不  
拘社会习俗喜欢纷繁多变的事物敢于冒险注重个  
人消遣尤其在社交场合表现为无拘无束热情奔放,  
更为致命的是民族地区虽然建有各级教师培训  
机构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办学条件但由于教师培训  
在各类教育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经济投入严重不  
尤其是在教师培训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县级  
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许多地方至今未能将其列入政  
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主流渠  
这就从根本上导致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条件有  
资源缺乏整合师资水平不高,“县级教师培训机  
构对于学校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学的改进所起到的支  
持作用不明显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  
9]  
精力充沛善于表达健谈等人格特征” 。 可见少  
数民族教师更喜欢通过参与和交流的方式主动表达  
自己的思想情感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培训者为中心、  
以培训内容为中心以培训讲坛为中心的讲座式理  
论式培训反而对这些教师效果不佳同时就本质  
而言教师培训是一种成人学习其学习特点是基于  
自我概念的自主学习以经验为资源的学习为解决  
生活或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实用学习在多重  
11]  
教育工作的需要” 。 显然这与其在教师专业发展  
中的枢纽地位和作用非常不匹配成为民族地区教师  
培训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当市州级的教育  
学院及中等师范学校并转后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严重  
流失市州级教师培训缺乏专业的依托基地当地培  
训机构更加缺乏稳定的教师培训团队教师培训遭致  
不同程度的削弱于是承担培训任务的重任主要由  
当地进修校的教研员承担而相当一部分教研员年龄  
偏大长期脱离教学一线缺乏对教育动态的关注培  
训能力有限于是乎,“一排老房子几个老头子成为  
许多教师进修校的尴尬写照。  
10]  
角色中的学习” 。 遗憾的是反观民族地区的教师  
培训几乎与民族地区教师性格特点和成人学习规律  
背道而驰培训以理论讲座为主培训者单方传递信  
不关注教师已有经验教师是被动接受者缺乏学  
习自主权成熟思维优势得不到发挥自我引导学习  
得不到落实不关注教师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气氛的调  
参与培训的兴趣得不到积极调动显然在这种  
状态下学习其培训实效可想而知。  
参差不齐捉襟见肘培训机构忽视专家团队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理念突围  
培训质量高低与否与培训专家团队的建设休戚  
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培训专家的水平直接影响甚  
至决定着培训效果目前民族地区教师培训主要有  
三种类型一是由省级培训机构承办参训教师在省  
级培训机构参加集中培训二是由省级培训机构选派  
1.定位立足教师整体发展  
在今天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无庸赘  
它不仅是教师知识能力的加油站”,也是教师心  
个性的美容院”。 但是我们同时还应该承认这  
样一个事实教师培训往往带有政策性任务性和工  
具性的特征尤其是在重大的教育变革时期这种应  
应需应景的色彩更为浓厚于是许多教师培训  
往往满足于把培训目标定位于知识更新技能  
培训讲师团送教到县送教到乡参训教师在当地  
参加集中培训三是由民族地区当地教研机构教师  
进修校承办参训教师在当地参加集中培训由于我  
80  
王亚军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实践检视与理念突围  
14]  
提升”,这样的教师培训事实上还是因循于教师学历  
补偿时代的模版因此追求参训教师的知识积累和  
技能掌握成为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常规主题顺理  
成章这种现象也极容易导致参训教师对培训的关注  
往往集中在两个有用的层面一是培训结束时是否  
能拿到合格证书和继续教育证明对评职晋级有  
”;二是培训是否能在教育教学中手到病除立竿见  
对自己的工作有用”。 显然无论对培训者还是  
参训者而言这种速食培训和功利评断都使教  
师培训失去了其真正的根本的意义诚然系统的  
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有  
与否也是教师无可厚非的客观需求但这种定位  
却在无形中消弭了教师培训对于教师的创造性和终  
身性价值。  
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取向” 。 我们不仅应  
提倡少数民族要学习汉民族文化而且更加提倡多民  
族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共同繁荣教师是实现民族教  
育文化继承和传创功能实现多元文化理念的关键,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具有比内地教师培训更为特殊的  
作用和地位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要注  
意加强多元化课程的安排以给教师们提供一个多民  
3]  
族文化交流的平台” 。 事实上民族地区教师培训  
不仅与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专业化人员有  
更与其作为一个身处民族地区特殊环境的知识代  
言人紧密相连这就必然要求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必  
须强化民族性必须使教师具备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  
文化的能力必须在当地基础教育中发挥保护少数民  
15]  
族文化的作用发展民族教育”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历补偿的使命已  
基本完成非学历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时代即后  
学历补偿时代已经到来……‘后学历补偿时代教  
师在职培训所补偿的应当是教师所欠缺的专业知识  
研究发现教育培训都带有一定使命这种使命  
包括了个人的事业的或者集体的和国家  
16]71-72  
”  
注重多元文化教育事实上也是对民族地  
区教师教育使命的唤醒与弘扬民族地区教育在担  
负传承人类共同文化使命的同时还担负了传承本民  
族文化的重任。 “对于社会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促  
进形成宽容理解和尊重多元的文化氛围对于族群  
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民  
族文化的个性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使民  
族成员具有文化认同感能将他们带入新的精神世  
12]  
与技能专业精神与情怀” 。 进言之教师培训除  
了回应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更需要关注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本身的需求变化同时教师工作  
从职业到专业的转化对教师培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教师培训有必要也必须要帮助教师从一个教书匠”  
转变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意识追求自  
主发展的教育教学专家。 “一次好的培训正是在教  
师已有的经验上在教师的思维和情感中找到最佳的  
平衡点去拨亮教师心中的明灯去催醒教师对生命  
17]  
” 。 因此将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定位于提升多  
元文化能力”,这是把握民族教育本质领会国家民族  
政策引领民族教师实际需求的体现。 “教师培训中,  
13]12  
[16]72  
的关注认识与探索”  
因此在终身学习诉求、  
必须充分关注到教师的各种使命”  
在这个层面  
教育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三个层面民族地区教  
师培训应该体现一种整体形态的变化即从提升专业  
能力的工具转变为促使教师终身受益全面发展的途  
不仅帮助民族地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更能帮助  
他们克服文化冲突带来的心理压力生活环境恶劣带  
来的生活压力低成就感带来的职业倦怠从而使教  
师实现终身的整全的发展。  
上说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帮  
助教师在特殊文化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工作与生活,  
提升教师克服贫困文化引发的冲突和压力提升教  
师传承民族文化创生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只有不  
断深化民族地区教师对文化多样性的洞见理解民族  
生活行为方式消除个人文化偏见深刻把握自己的  
角色地位他们才会以积极的行为影响本族群与地区  
的发展。  
定向贯穿多元文化教育  
从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历程来看我国民族教育  
中的双语教学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几乎是同时起步最  
初以引进汉族教师为主然后注重汉族和少数民族教  
师并重的培养和培训到上世纪80 年代后侧重于民  
族地区本土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  
3.定式打造合作研训文化  
教师作为成人不同于儿童他们有自己较为突  
出的学习特点而民族地区的教师因为自身的民族特  
所处的社会环境他们也有不同于汉族教师的学  
习特点教师培训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其本身有其专  
业性的一面这种专业性与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形  
成的鲜明区别在于由内而外”:“自上而下的教师  
如何尊重适应协调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不可回避  
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重视教师的多元文化培训已  
8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培训强调信息的传授与知识的掌握,“由内而外的教  
师培训强调知识的生成与能力的建构教师研  
”。 所谓教师研修并不只是指培训过程中简单意  
义上的独立学习它不仅意味着教师具有学习的状  
方法和行为具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责任而且  
在本质上是基于组织层面的平等交流合作探究与协  
同成长在培训中通过构建团体共同目标凝聚共  
同愿景在合作参与平等分享的积极互动和反思探  
询的深度汇谈中实现团队互助学习可以促使教师  
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有助于刺激教师挖掘自我  
和他人的个人理论隐性知识”,强化教师个体  
与教师群体教师主体与教师本体角色成长的动力。  
因此积极构建适合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的培训团  
这是从根本上解放教师头脑唤醒群体智慧激发  
培训活力的关键所在。  
师资至关重要毕竟研究学习名师,“可以让我们  
少走好多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少走好多羊肠小路少  
18]  
走好多走进去又退回来的路” 。 因此依靠专家、  
依靠名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重  
要前提但是试图在短期内提高地方培训师资的能  
力和水平并不现实根据地区特点民族地区教师培  
训可与地方和兄弟省市高校培训机构建立专校专  
专家对口的支援联系从而构筑以高水平大学、  
培训机构为先导以中小学校研修为平台以对口学  
校之间资源整合为支撑以高校学者教研人员中小  
学一线名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培训  
机制一方面定期请进专家”,让许多从未参加过  
培训的教师有机会参加高水平专业化的国家级培  
以提高全校或整个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另  
一方面定期送出骨干”,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  
专业带头人送出去在专家引领下开拓眼界学习新  
提高能力积极打造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本土专  
。  
诚然出于自我防御的心理成人生活的惰性以  
及原有学习方式的惯性参训教师可能并不习惯培训  
中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但如前  
所述民族地区教师的人格特征决定了其学习风格的  
特殊性笔者主持的2010国培计划培训者培训  
2011、2014 年骨干教师培训也显示甘孜阿坝凉  
山的教师能歌善舞性格豪爽很能活跃气氛这对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而言其启示就在于让我们追问这  
样三个问题第一培训方案是否有助于达成合作性  
的互动这主要涉及教师参与培训的要求方式及行  
包括培训活动的组织培训策略的选择以及培训  
效果的评定等环节第二培训内容是否与教师教育  
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教师培训的学习特点是以生活  
为中心的学习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只有当教师感到  
需要和产生兴趣时才会激发学习的动机因此培  
训中的案例教学是解决教师问题的主要方式第三,  
培训中是否展示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任何教师培训  
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教师的经验是教师培训中的宝贵  
资源和重要基础培训中的交流和研讨将充分展示  
参与者个人的问题思想和观点由此形成参与者之  
间共同的关注经验的分享和思想的传递。  
请进来送出去的对口支援模式只是从政策  
层面回应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师资难题的逻辑前提如  
何推进培训者和参训者之间的互动既能发挥专家在  
培训中的优势又能改变参训教师的内心或许这才  
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事实上,“实践终归  
是实践者的实践,……就教育理论工作者所扮演的实  
践角色来说我们最多只能是教育实践的提议者’,  
而非指导者’;最好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伙伴’,而  
19]  
非他们的导师’” 。 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专家  
引领”,具体到培训过程中意味着培训者的角色改变,  
他们是整个培训课堂的提议者和伙伴而不仅仅是宣  
讲者和演说者显然这样的培训对于提议者 和  
伙伴的要求非常高比单向宣讲理论的培训者要求  
高出很多他不仅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有长期深入  
实践的丰富经验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能  
够在关键时刻助推参训教师的一把他们参与教  
师之间的研讨交流协助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在教师  
需要帮助和建议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教师  
更容易进入深层次的讨论关注更深刻的教育问题。  
显而易见穿针引线的作用远甚于现身说法”  
的价值。  
定力构筑专家引领机制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财力资源仅仅是解决教师培  
训问题的第一步人力资源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提  
高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有没有高水平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贺新宇黄远春均衡发展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问题探微———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  
82  
王亚军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实践检视与理念突围  
人教育,2010,(24):8⁃10.  
2]郑志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结构优化的视角[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0):16⁃19.  
3]刘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4):13⁃14.  
4]游俊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建设刍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7⁃80.  
5]秦玉友贫困文化改造取向中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13⁃16.  
6]〔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朱志勇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个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90⁃98.  
8]陆云以教师发展为本构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6):17⁃20.  
9]邓芸菁岑国桢阳谦少数民族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以云南省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教师为样本[J].课程·教  
·教法,2007,(11):82⁃88.  
10]胡志金成人学习策略的新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19⁃20.  
11]翟帆专家呼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职能不能丢[N].中国教育报,2006⁃11⁃20(01).  
12]胡庆芳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16):89⁃93.  
13]罗勇四川省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研究———以四川省小教中心为个案[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14]王海莹谭菲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培训路径[J].中国民族教育,2010,(5):16⁃18.  
15]曾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理念[J].成人教育,2007,(4):35⁃37.  
16]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7]孙杰远文化断裂与教育使命[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45⁃49.  
18]余映潮研究名师发展自己[J].基础教育研究,2008,(12):19.  
19]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1):3⁃10.  
The Reality Inspection and Concepts Breakthrough  
of Teachers Training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ZHANG Hua , WANG Ya⁃jun  
a.College of Liberal Arts, b.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Teachers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training becomes the  
important way of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If the training content cannot be accepted and internalized by  
teachers and is difficult to guide changes in their behavior, teachers’ training will be in vain.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uch as undeveloped e⁃  
conomy, complex terrain, diversity of the objects and special needs. At the same time, those factors pro⁃  
vide new demands to the training, i.e., focusing not only on the unified but also on special needs, paying  
attention not only to the frontier knowledge but also to the indigenous knowledge. Therefore, the key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eachers’ training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eachers  
integral development while carrying through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with cooperative training idea and  
establishing experts guiding system.  
Key words:ethnic minority regions; teachers’ training; inspection of reality; breakthrough of con⁃  
cepts  
责任编辑罗银科]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