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5期
2
016年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3,No.5
September,2016
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的“咧”
陈颖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考察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中的“咧”,将其置于清末民初北京话语气词读音弱化的大背景之下,与同
时期的旗人小说、西人和日本汉语教科书对比,可以发现:朝鲜汉语教科书中的“咧”记录了“了”弱化为[liə]的语音
形式,同时,“呢”和“哩”弱化为[niə/liə],因此,“咧”的语义和“了”“呢”相混。
关键词: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北京官话;咧;读音弱化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6)05-0092-07
一
问题的提出
色彩。
民国时期的日本汉语教科书则注意到“咧”和
认为“咧”来源于“了” ;刘勋宁认为“咧”是“了 “了”有所不同。如宫岛吉敏《支那语语法》(1921)对
人们对语气词“咧”的性质认识不一。太田辰夫
[1]359
[2]
也”合音而成;孙锡信把“咧”看作是“哩”的异写形 “咧”的解释是:“与‘了’同类,或多或少含有责问或
[
3]176
[7]335
式 ;翟燕则提出,“咧”可能与语气词“哩”及“了”
[4]164
侮蔑意味。” 这说明“咧”还可以具有一定的主观
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
情态。宫越健太郎《华语文法提要》( )认为例句
1
941
清末民初北京话的语气词“咧”,在不同类型的 “这可以使得的”中“的”可以换成“咧”,表示确实语
[
8]109
语料中使用频率不同,朝鲜汉语教科书使用得比较
多,甚至还有特色语气词“否咧”(“否咧”的情况较复
杂,另文讨论)。何亚南等总结《你呢贵姓》和《学清》
中的“咧”有相当于“了1”、“了2”和“呢”的三种用
态 。换用“咧”后,句子显然比用“的”多了主观
情态意义。而这种主观情态义,在清末汉语教科书
的相关说明中没有记载。是那时人们的认识不够,
还是这种主观情态义是后来才产生的呢?
[
5]
法。本文考察发现,“咧”的这三种用法在其他清
末民初北京话语料中也能见到。
虽然学界对朝鲜汉语教科书基础方言的性质认
识并不统一,但都承认它们与北京官话之间互相影
响。张美兰指出:“要把两部教材(《华音启蒙谚解》、
那么,当时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是怎么看待语气
词“咧”的呢?北美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在《官话类 《你呢贵姓》)放在19世纪末域外汉语学习的重心是
编》(1892)中指出,“咧”“在北方为了韵律和谐只用
北京官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并在空间上把当时
[
6]151
在‘罢’后面,在南方有时候相当于‘喇’” 。《官
话类编》的“喇”就是“了”,说“咧”相当于“喇”,就说
明“咧”和“了”关系密切,也说明“咧”具有南方方言
北京的语言文化发展大背景纳入考察的视野之
[9]
内。” 我们赞成这一看法,只有结合同时代或更长
时期的语料,扩大考察范围,才能看得更清楚,进而
收稿日期:2015-12-11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研究”(11JJD740006);四川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15ZD002)、韩
国研究中心项目(2014HYA0012)及科研启动项目(2015KYQD311)“清末民初朝鲜汉语教科书研究”;四川省高水
平研究团队“四川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团队”(2015ꢀ2017)。
作者简介:陈颖(1975—),女,四川内江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92
陈
颖
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的“咧”
分析其意义和用法并定性。本文考察了大量清末民
初语料,特别关注朝鲜汉语教科书的谚解注音、日本
汉语教科书的假名注音和西人汉语教科书的拉丁字
母注音,再参考同时期的旗人小说,以读音为线索加
以梳理,认为是清末民初系列语气词读音弱化造成
了“咧”和“了”、“呢”的短暂同音,从而语义相混。
进而合音。正如刘勋宁所言,“当语音形式已经并合
为一个音节以后,就不太容易再坚持写两个汉字了,
而在不另造新字的情况下,写法上就只能是省去虚
[2]
语素而保留实语素” 。相对“了”而言,“也”正是更
容易省掉的虚语素。所以从朝鲜汉语教科书的实例
来看,出现“咧”之前,还有一个“了也”合音成为“了”
的阶段。
二
“咧”的语音弱化
表1.17、18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中“了”的谚文两读注音
1
.从 liam iə
“了[ ]也[]”到“了[liəm]”
“
咧”在清末民初旗人小说、西人和日本汉语教
教科书
670老乞大谚解
677朴通事谚解
765朴通事新释谚解
795重刊老乞大谚解
左音
liam
liam
liəm
liəm
右音
liao
liao
liao
liao
科书中的用例都很少,在朝鲜汉语教科书的用例较
多。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中,目前所见最早使
用语气词“咧”的是《中华正音》(1824年,韩国顺天
1
1
1
①
大学图书馆藏本,以下简称《顺天本》)。1824年之
1
前的语料没有语气词“咧”,相应的意义由“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官撰的汉语教科书汉字谚解均
为两读,通常认为,谚解的右音为正音,左音为俗
“呢”“哩”出现
.
2
18世纪的朝鲜汉语教科书还出现了“呢”和
“
哩”这两种不见于17世纪的书写形式。“呢”的谚
[10]
[11]
音 。朝鲜汉语教科书《老乞大谚解》(1670) 和
文注音是 [niɛ]/ [ni],“哩”的谚文注音是
[12]
《
朴通事谚解》( ) 所记录的“了”,均为右音
1
677
[
]/ []。右音[ni/li]为正音,这也是其他汉语
liɛ li
[liao
liam 17
],左音 [ ],即
世纪“了”的口语读
教科书给“呢”“哩”的注音,韵母[i]是高元音。左音
音是[liam]。
[
/ ]为俗音,韵母是复元音,比[i]多出的元音
niɛliɛ
有人认为“咧”是“了也”的合音,从朝鲜汉语教
科书来看,“也”的左右音都是 [iə],要和“了”
[
],很可能是发完高元音后回复口腔自然状态过程
ɛ
中带出来的。可以猜想,俗音是由正音弱化而来。
[liam]合音成“咧”比较困难,也没有直接的语料证
据。
有意思的是,“呢”和“哩”分工明确,“呢”基本只
用于疑问句及其相关用法,“哩”基本只用于表示持
续和夸张。以下两段对话是非常典型的用例:
(3)———阿哥在那里下着呢? ———小人在街东
我们在朝鲜汉语教科书中反而看到了从“了也”
到“了”的合音痕迹。《朴通事谚解》(1677)和《朴通
[
13]
事新释谚解》(1765) 都摘录了《西游记》车迟国的
故事,《朴通事谚解》中有两处“了也”,在《朴通事新
释谚解》中被改为“了”。
[
13]卷一,56a
堂子间壁下着哩。
(4)———大哥,你曾打听得么? 京都圣驾几时起
行呢? ———没有日期,还早哩,等到民间田禾都收割
(1)孙行者说:“我如今入去洗澡。”脱了衣裳,打
[13]卷一,51b
了,八月初头才起程哩。
一个跟斗,跳入油中,才待洗澡,却早不见了。王说:
“呢”除了用于问句,也用于假设条件、话题标记
“将军你搭去,行者敢死了也。”……众人喝彩:“佛家
和句中停顿。赵元任“零句说”认为,汉语的主谓语
[11]下,23a,23b
赢了也!”
(2)行者说:“我如今入去洗澡。”便脱了衣裳,打
一个跟斗,跳入油中,才待洗澡,却早不见了。王说:
将军,你捞去,行者敢是死了。”……众人喝采说:
[ ]
1
550
具有一问一答的性质 。“呢”用在疑问句后,进
而用在假设条件后、用作话题标记和用于句中停顿,
可以将这些用法看作是和问句相关。如:
“
[
14]下,8a
(
5)你总要卖呢,咱们好商量。
[
13]卷三,27a,27b
“佛家法力大,赢了!”
(6)———咱们商量定了,如今先着谁去讨酒
呢? ———光禄寺里呢,可着姓李的馆夫讨去;内府里
8世纪
《
朴通事新释谚解》(1765)和《重刊老乞
1
[
14]
[13]卷一,2b,3a
大谚解》(1795) 所载“了”的口语读音为
呢,就着姓崔的外郎去讨。
[liəm]。从17世纪的“了也”到18世纪的“了”,语
音上从[liamiə]到[liəm],很可能是由于语流同化
(7)———你往京里去,有甚么勾当? ———我将这
几个马卖去。———这么的呢狠好,我也要去卖这几
9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4]上,7b
个马。
粮食,就现卖一半打咧
[lɛ]人家的吸,剩下一半
表2.18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呢”“哩”用法统计
教科书呢
[niɛ]/ [ni]哩 [liɛ]/
别用法统计问句相关持续夸张总数问句相关持续夸张总数
[
18]10a
刚勾一年吃。
[li]
[18]10b
[lə]一两天,别人都停当。
(
)过咧
1
5
“
咧”有“了1”的用法,就说明“咧”不是纯粹的语
气词,而是“了”的替代品。
中华正音华峰文库本》 中,“了” [
类
1
765朴通事新释谚解121 1 122 2 72 74
[19]
《
1909
1
795重刊老乞大谚解12 1 13 0 3 3
li-
]
多用做实义动词,如“罢了”等。相当于“了1”的
ao
个别例外,可视作是音近而误记。如“呢”有2例用 4例“咧”均读为 [liə];相当于“了”的句末“咧”,
于表示夸张情态:
8)你说饶我四子,于今我却赢了呢!
(9)潮银子是不要,给我些好银子才要
“
呢”和“哩”无论正音俗音都十分接近,所以有
2
大多读为 [liə],部分读为 [lə]。
[13]卷一,27b
(
(
6)只怕工不上裁料,比尺寸多弄一点,裁咧
1
[
19]33b
[liə]衣服若有余剩的是拿回來。
[
14]下,13b
呢。
(
7)若是辨不出这一件事來,别的一万八千的
1
“哩”有2例见于问句或反问句:
[19]17a
卖买是更不用管着咧 [lə]。
[13]卷三,43a
(10)我不曾留心看。不知写着甚么哩?
朝鲜汉语教科书反映出,18世纪“了”的俗音从
(
1)你若学的成材长大起来,应科举得做官,辅
1
[13]卷一,49a
[ ]变为[ ], 世纪进一步弱化,丢掉韵尾即
liam liəm 19
国忠君,光显门闾,何等荣耀哩!
成[liə],因而可以用相近读音的“咧”记录,这样才能
解释为何“咧”在“了1”“了2”位置上均有用例。“了”
保留了实义和正音[liao],因此“咧”更多用在句末。
实际上,“了”和“咧”的中古音同属于来母山效摄,音
韵地位相近,只不过分属上声和入声两个调类,读音
向同一个方向演变是很自然的。
8世纪朝鲜文献记载反映出,“了”、“呢”、“哩”
1
的口语读音十分接近,因此在用法上就有相混的可
能。“哩”在19世纪以后不再用作语气词,只出现在
“
胡哩胡涂”等词语中,持续夸张的意义就由“呢”来
承担。
3
.从
“了”到“咧”
表3.朝鲜汉语教科书“咧”注音及用例统计
前文已述“咧”字形最早见于1765《朴通事新释
谚解》,但尚未单独用作语气词。“咧”用作语气词是
从1824《中华正音顺天本》开始的,因未能见到《顺
天本》全文谚解,不知此时“了”的读音怎样,汪维辉
(不计“罢咧/否咧/不咧”)
相当于了1
句末
教科书
谚文注音
总数
例数比例例数比例
niə] 12 6% 17694%188
[
16]47
[
等校注本
注释“咧於”音为 ,可见此时 1824中华正音顺天本
1
877华音撮要
[niə] 27 11% 21789%244
[liə] 25 17% 15883%183
“
咧”的读音为 [niə]。
[17]
华音撮要》 开始,谚解不再两读注音,
1883华音启蒙谚解
《
1877
[
lə] 1
8
9
了”只读liao,也没有语气词用法,在“了不得”等用 1883ꢀ1894你呢
“
11%
89% 19
92% 50
贵姓
lɛ 1
[ ]
②
法中保留实义;同时“咧”的谚解注音为 [liə],
[
liə] 4
40
6
1
909中华正音华
且有“了1”的用法。
8%
峰文库本
lə 0
[ ]
(2)到咧本铺里,费多少工夫作这个闽姜来
1
[17]6b
吗!
三
“咧”的用法
(
3)别说是三十多吊钱,那怕丢咧他一百吊钱,
[17]11a
考察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中语气词“咧”的
用法,和“了”“呢”多有交叉。
1
也不大怎吗个儿哪。
19世纪末《你呢贵姓》
③
[18]
中,“了”有2例,用
“了”的语气词意义与时体意义不可分割,用于
于“罢了”“算了”,不是语气词。“咧”用作“了1”的用
例少,读音不稳定,出现了弱化的趋向。如:
句末,对语境较少依赖。本文把相当于语气词“了”
2
的“咧”记作“咧1”。
语气词“呢”带有夸张情态,通常认为有申明事
(4)地却是多不过二十多成地,赶到秋天收成
1
94
陈
颖
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的“咧”
[18]10b
(28)就底些再没有剩余的咧。
[20]22b
态变化、突显焦点等作用,也常用于反问句中,没有
对话语境或上下文语境就难于判断“呢”的具体作
用。本文把相当于语气词“呢”的“咧”记作“咧2”。
语气词“了”和“呢”各自侧重不同,在语气上也
有明显的交互主观性强弱差异,多数情况下不能互
换。如果说话人在表动作行为确定完成的同时再加
上夸张的情态,“了”和“呢”就可以互换。本文把这
种用法的“咧”视作两可的情况。
(29)嗳哟,这却是了不得咧。
“咧”的两可用法说明“咧”是“呢”或“了”的另一
种形式。
四
“咧”的演变过程
从历时考察统计数据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咧”的
语义演变过程。
表4.“咧1”“咧2”用例统计
1.相当于“了2”的“咧1”
语料
咧1=了咧2=呢两可总例数
“
咧1”可以放在句末表示完成和肯定,不能换成
[22]
1791红楼梦前80回
2
65
1
0 1 3
58 53 176
0 2 3
“
呢”。如:
1
824中华正音顺天本
(
8)王大哥的话,这一件牛皮是勾当是不差甚
[23]
867语言自迩集
877华音撮要
878儿女英雄传
883华音启蒙谚解
1
1
[18]20a
吗,算结咧。
1
105 70 43 218
(
9)把东西都打开咧,老爷你来瞧瞧,点点数儿
1
[24]
1
34
61
82
2
34 18 86
88 9 158
50 28 160
8 7 17
5 0 6
16 14 46
[20]13b
罢。
1
(
0)王大哥,天气不大早咧,我到别处瞧朋友问
2
1883中华正音阿川本
[19]39a
候去。
也可以用在假设句末,前面常常有“万一”“若”
与之呼应。
1
883ꢀ1894你呢贵姓
1
892官话类编
1
)卖到现银子,就也倒没有难;若说是恒事一 1909中华正音华峰文库本 16
1
(
2
[
18]14b
违卖不出去咧,我咳该怎吗的呢?
从以上考察可以看到,188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
时间节点。旗人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咧”相当于
“了”和“呢”用例数一样多,《华音启蒙谚解》和《中华
正音阿川本》都是朝鲜汉语教科书,发行时间相同,
相当于“了”“呢”两可的用例数一样,但一部语料的
(
2)倘或是像今年年头不值咧,许多的外账要
2
[19]31a
不来呢,这是该怎吗的呢?
有的句子中没有“万一”等词,假设意义不明显,
可以看作是条件句。
(
)你这么着,等他来白要钱咧,别说是几十吊 “咧”偏向于“了”,一部偏向于“呢”,说明这一时期
[21]10b,11a
23
钱,连分毫钱也弄不来啊。
“咧”的两种用法不分上下。
(
4)赶到秋天,沈阳城里杂货恒市一违咧,连一
[19]11a
“咧”的这种多来源和共存的状态从《语言自迩
集》对《清文指要》的改编也可以看出。“咧”在《语言
自迩集》中仅3例,有1例“咧”是从《清文指要》的
2
张皮子卖不动,何时对付银子来呢?
咧1”的这些用法和“了”的变化义(假设和条件
“
④
⑤
也是变化)对应,相当于“了2”。
“呢”改过来的:
2.相当于“呢”的“咧2”
(30)a.那格的例呢? 像你这样的八旗的都许
考,有独不准你考的理吗? 况且义学生都还使得,秀
才何用说呢? (1809《清文指要》三槐堂重刻本)
“咧2”在句中有情态成分与之呼应,如“还”“倒”
等,表示夸张申明某一事实,不能换为“了”。
(
5)弟兄们是四个,都在一块儿日子,还没有分
b.像你这样儿的,八旗都许考,独不准你考的理
2
[
18]9a
家咧。
26)你这个生意里头,有人砸你的锅咧!
有么? 况且义学生还准考呢,秀才倒不准咧? (1867
[21]35a
[25]14
(
《语言自迩集》谈论章百篇之七)
(
7)啊哥一到鄙处那吗夸奖我们咧,我们又是
1例“咧”是从“了”改过来的:
2
[
19]1b
那里当得岂呢?
(31)a.前日我们几个人什么是游玩,竟受了罪
了。(1809《清文指要》三槐堂重刻本)
“
咧” “了”/“呢”
3
. =
有的语例中,“咧”既相当于“了”又相当于“呢”,
既有肯定完成义,又有夸张申明义。
b.前儿我们几个人甚么是逛来着,竟是受了罪
咧! (1867《语言自迩集》谈论章百篇之九十
9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5]154
二)
可见,在1860年代,“咧”作为“了”和“呢”弱化
还有1例“咧”是《语言自迩集》新增的:
过程中的同音字而使用,因此也具有“了”的完成义、
列举用法(旗人小说中)和“呢”的夸张义。1880年
代,“了”全面弱化为[la],“咧”不再和“了”同音,因
(
2)a.我算什么奇特? 比我好的要多少? 如何
指望着必得呢? 托着祖父,侥幸捞着了也定不得。
1809《清文指要》三槐堂重刻本)
3
(
此“咧1”的用例减少,此时“呢”也开始弱化为
⑦
我有甚么奇处儿? 比我好的多着 [ ],但弱化速度比“了”慢,所以“咧2”的用例增
na
b.别过奖咧!
的呢! 一定指望着,使得么? 不过是托着祖宗的福
多,但增幅不大。等到“呢”完全弱化为[nə],“咧”就
只存留在方言中了。
荫,侥幸捞着也定不得。(1867《语言自迩集》谈论章
[
25]82
百篇之十二)
可见,19世纪中期的“咧”和“了”、“呢”都有紧
五
“咧”的方言因素及留存
“咧”向夸张情态义发展的过程中,方言色彩的
影响不容忽视。《红楼梦》“咧”都出自刘姥姥和王熙
凤之口,《儿女英雄传》主要是张氏夫妇等粗鄙乡俗
之人使用。太田辰夫指出,“咧”多限于方言或俗
密联系,这种情况不仅限于朝鲜一地。
再看广部精《总译亚细亚言语集》(1880)对《语
言自迩集》的改动。《语言自迩集》谈论篇共14例
[
27]
“
咧”,《总译亚细亚言语集》照录了13例,将另外1
例的“咧”改为“了”:
33)a.想来你是自己不觉罢咧。
语 。1892《官话类编》中,肯定完成义的“咧”作为
南方官话词与北方官话词“喇”并列,而作为夸张情
态的“咧”没有对应北方官话词,说明夸张意义的
“咧”仍是北方官话通用词。
[23]231
(
[
b.想来你是自己不觉罢了。
26]卷四,26
[6]151
将这种改动示意如下:
(35)先生要背书咧/喇。
(
6)这场官司,他也不过花了十几吊钱,答:好
3
[6]175
钱哪,花了四十多吊咧。
后来北京话中的“了2”在语音上进一步弱化为
[lə],句末“咧”形式保留在北方其他方言中,如昌黎
[28]
方言“了1”读[liou]或[lou],“了2”读[lie] ,晋语北
图1.《清文指要》《语言自迩集》
总译亚细亚言语集》“呢”“了”“咧”改动示意图
21
区保德方言中的“咧”[liɛʔ]既是时体助词又可以
《
[29]
用于各种句类末尾 。
北京话中的“了”本来读[liao],清末民初各种语
潼关方言中,“了1”读为[liɔ],“了2”读作lia和
[liɛ]。“咧”[liɛ]是“了2”的形式之一,能放在假设句
后,也能用在列举格式中。
料都显示出,“了”在1857年前后逐渐弱化为[lo/
⑥
, 年代开始弱化为[lə]。《语言自迩集》中
la1900
]
的“了”处于从[liao]向[lo/la]弱化的阶段,“咧”的
出现说明其读音和语义都不完全和“了”“呢”等同。
到《总译亚细亚言语集》,“了”处于向[la/lə]的
读音弱化过程。把“咧[lieh]”改为“了[la/lə]”,既
说明“了”的读音在弱化,也说明“咧1”使用范围在缩
小。
(
37)你想转咧就转,不想转咧就休息。
(
8)秋收时节,你到农村去,苞谷咧、红芋咧、辣
3
[30]
子咧,尕大马细,多的是。
也有的方言中“了1”和“了2”都读为“咧”,如甘
[31]
[32]
[33]
肃山丹读为[liɔ] ,甘肃敦煌
读为[liə]。
和山东潍城 都
读音的改变,打破了“咧”完成义和夸张义共存
的局面,完成义由“了”表示,于是“咧”向夸张情态方
面发展。从1892《官话类编》开始,“咧2”的用例不
少于“咧1”(见表4),改变了之前“咧1”占优势的格
局。
还有的方言保留了相当于“呢”的“咧”。如江苏
宿迁话中的“”[nie̊]用于问句末尾:
[34]579
这事我怎么办?
(39)他上哪哈去了?
[35]
陕西神木话中“‘嘞’和‘呢’用法基本对应” ,
而在陕北方言中“没有‘呢’,北京话用‘呢’的地方,
[36]
(
4)李又向赵钟英说:哦,县考第三,府考第五,
陕北方言多数地区用‘叻’[liə]” 。如:
3
就是阁下吗,这才是闻名没见面咧,正在妙年,又考
( )东西多着叻。(东西多着呢。)你想吃什么
4
0
[6]721
[36]
在前五名,今科必进无疑了。
叻? (你想吃什么呢?)
96
陈
颖
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的“咧”
⑧
朝鲜汉语教科书中“了”的弱化程度一直不高,
用例有限,都读[liao],所以语义更虚的完成义多由
同,表示夸张情态义时候就更多地使用“咧2”。所
以,朝鲜汉语教科书中的“咧”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
和方言色彩。
“咧1”来表示;朝鲜汉语教科书中“呢”的语音弱化过
程比其他材料晚,弱化方向也和其他材料有所不
注释:
①
1824年之前的《朴通事新释谚解》(1765年)有一例“咧”:“每月多少学钱一个呢?多少不等。也有三钱的、五钱的。人家有
贫富不同,随各人送罢咧。”“咧”的谚文注音是 [liɛ]/ [liə]。此例“咧”不是单独使用的语气词,而“罢咧”由“罢了”弱化
而来,其演变过程将另文讨论,录此孤例备考。
②
③
事实上,很可能这一现象在1824《中华正音顺天本》中已能看到,限于条件,未能见到《顺天本》全文谚解,列此备考。
汪维辉《你呢贵姓·学清解题》认为,《你呢贵姓》的成书时间是在1864ꢀ1906年。根据清末民国时期北京话“呢”、“么”等的
语音弱化过程,《你呢贵姓》的语言表现可以定在1883ꢀ1894年之间。另,杨雪漓《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中的介词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根据朝鲜时代后期汉语教科书的介词使用情况,推测《你呢贵姓》的抄写时间不晚于
1
900年,也可印证。
④
旗人小说中的“咧”还可用于列举,如“什么扎花儿咧,拉锁子咧,我虽弄不好,却也学着会做几针儿。”(《红楼梦》第92回)“甚
么续香烟咧,又是清明添把土咧,我心里早没了这些事情了。”(《儿女英雄传》)因不见于朝鲜时代后期语料中,故未列出。
此处考察的“了/呢/咧”使用情况,《清文指要》的三个版本一致(1809年三槐堂重刻本、1818年西安将军署重刻本、1830年
五云堂刻本)。为节约篇幅,只录出1809年三槐堂重刻本例句。
⑤
⑥
⑦
参见:郭锐、陈颖、刘云《从清末民国时期北京话材料看“了”和“啦”的关系》,待刊。
参见:陈颖、郭锐《从清末民国时期北京话材料看“呢”和“哪”的关系》,待刊。
⑧
《汉语独学》(1911,朴在渊、金雅瑛《汉语会话书》,首尔学古房2009年)中的“呢”有 [ni]和 [nəi]两种读音,宋宪奭《自
习完璧支那语集成》(1921,同前)中的“呢” [nəi]只有一种读音。这和其他材料反映的“呢”从[ni]弱化为[na]途径不同。
详见注释⑦。
参考文献:
[
1]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2):128-133.
3]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4]翟燕.清代北方话语气词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5]何亚南,苏恩希.试论《你呢贵姓(学清)》的语料价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4-160.
6]MATEERCW.ACourseof MandarinLessons,BasedonIdiom [M].Shanghai:AmericanPresbyterianMissionPress,
892/1900.
7]宫岛吉敏.支那语语法[G]//六角恒广.中国语教本类集成.东京:不二出版,1991-1998.
8]宫越健太郎.华语文法提要[G]//六角恒广.中国语教本类集成.东京:不二出版,1991-1998.
9]张美兰.19世纪末北京官话背景下的两部朝鲜汉语教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63-70.
10]李得春.介绍一份19世纪末的汉朝对音资料———《华音启蒙》卷后的《华音正俗变异》[J].东疆学刊,2000,(3):84-89.
11]老乞大谚解[G]//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朴通事谚解[G]//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5.
13]朴通事新释谚解[G]//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5.
14]重刊老乞大谚解[G]//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5.
1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1979.
16]中华正音韩国顺天大学本[G]//汪维辉,远藤光晓,朴在渊,竹越孝.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11.
17]华音撮要[G]//汪维辉,远藤光晓,朴在渊,竹越孝.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11.
18]你呢贵姓[G]//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5.
[
[
[
[
[
1
[
[
[
[
[
[
[
[
[
[
[
[
9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中华正音(华峰文库)[G]//朴在渊,金瑛.骑着匹(六堂文库) 中华正音(华峰文库).首尔:学古房,2011.
20]李应宪.华音启蒙谚解[G]//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5.
21]中华正音日本阿川文库本[G]//汪维辉,远藤光晓,朴在渊,竹越孝.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11.
22]曹雪芹.红楼梦[M].蔡义江评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3]威妥玛.语言自迩集[M].张卫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4]文康.儿女英雄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5]张美兰,刘曼.《清文指要》汇校与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6]广部精.总译亚细亚言语集[G]//六角恒广.中国语教本类集成.东京:不二出版,1991-1998.
27]太田辰夫.论清代北京话[C].陈晓译注.远藤光晓校.//语言学论丛(第四十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8]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昌黎方言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29]鲁美婷.晋语保德方言时体助词“了”“咧”“哩”的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30]孙立新.潼关方言的“了”字[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1):78-82.
31]何茂活.山丹方言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32]刘伶.敦煌方言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33]钱曾怡,罗福腾.潍坊方言志[M].潍坊:潍坊市新闻出版局,1992.
34]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35]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
[
[
[
[
[
[
[
[
[
[
[
[
[
[
[
[
[36]刘育林.陕北方言略说[J].方言,1988,(4):257-269.
TheChineseCharacter咧inChineseTextbooksintheLateKoreanEra
CHENYing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
Abstract:ThispaperputstheChinesecharacter咧inthebackgioundoflateQingdynasty
andtheearlyRepublicofChinawhenthepronunciationofmodalparticlesinBeijingdialectweak-
enedcomparesitsusageinChinesetextbooksofthelateKoreanErawithManchunovelsand
ChinesetextbooksinwesterncountriesandinJapan.ThispaperfindsoutthatChinesecharacter
咧recordedtheweakeningoftheChinesecharacter了into[liə],while呢and哩alsoweakened
into[niə/liə].Inthatway,咧gainsaquitesimilarsemanticmeaningwith了and呢.
Keywords:thelateKoreanEra;Chinesetextbooks;Beijingmandarin;咧;soundweakening
[责任编辑:唐普]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