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51卷第6期  
0241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Vol51ꢁNo6  
ꢂSocialSciencesEditionꢃ  
Novemberꢁ2024  
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与中宗朝的皇权重构  
谢元鲁  
ꢄꢄ摘要: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是唐代历史上筹备时间最长送行仪礼规格最高对当时政局影响最大的公主和亲,  
是中宗力图提升自己政治权威重构皇权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宗虽然是当时政治权力之争中的失败者,但由他主  
导的金城公主和亲,在玄宗开元年间的唐蕃关系中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唐中宗;皇权重构  
DOI1013734ꢅjcnki1000-531520240715  
收稿日期:2024-08-30  
作者简介:谢元鲁,,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E-mailꢆylx6603@163com。  
唐中宗朝是武则天退位之后的过渡期,虽然唐祚已复,但中枢权力结构还未稳定,家族两性新旧朝之  
间权力冲突不断,主导着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唐中宗被史家评为昏庸懦弱的君主,但他在位期间采取了  
培育李氏皇族势力拉拢诸武势力任用东宫旧臣贬斥政变功臣建立修文馆文学侍从集团等措施,可见他  
并不甘于完全丧失朝政控制权,仍然在政治基础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抗争,意图重构皇权而唐蕃关系史上  
引人注目的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就是由唐中宗本人全力推动的,是中宗朝政局特点的集中反映,也是后武  
则天时代中宗力图提升自己政治权威的重要活动之一。  
中宗为何选择金城公主与吐蕃和亲  
唐与吐蕃在中宗时期的和亲,是由吐蕃主动提出,也是武则天在位时遗留的政治承诺旧唐书·吐  
蕃传记载:  
长安二年,赞普率众万余人寇悉州,都督陈大慈与贼凡四战,皆破之,斩首千余级于是吐蕃遣  
参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3编第1,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114;孙英刚唐代前期宫廷革命研究》,《唐研究7,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63ꢇ287;何静苗李军盖棺论未定:中兴观念与唐中宗历史定位之嬗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3年第2,98ꢇ110。  
研究金城公主的论文,1980年以来至2023年共30余篇,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讨论第一,对金城公主入蕃史实的探讨,包括出嫁对象、  
送行官员同行人员吐蕃方使者在藏事迹等,代表作有:杨铭吐蕃迎金城公主遣使考》,《西藏研究》1987年第4,19ꢇ21;石硕关  
于金城公主入藏及出嫁对象等相关史实的考订》,《民族研究》2000年第4,70ꢇ75;石硕金城公主事迹中一个疑案的研究———关于  
金城公主在吐蕃是否生子问题的考证》,《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104ꢇ109;胡晓兵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和亲  
使杨矩考略》,《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138ꢇ143;陈明迪陆离唐入蕃使者补遗四则———以出土墓志  
为中心》,《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34ꢇ42;严寅春金城公主入蕃同行人员考》,《中国藏学》2023年第3  
,65ꢇ72第二,对公主和蕃作用的研究,包括汉藏关系唐蕃关系文化交流佛教贡献医学贡献等,代表作有:郭卫平唐蕃关系中  
的又一盛事———浅谈金城公主入藏》,《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3,32ꢇ38;吴逢箴金城公主对发展唐蕃关系的贡献———读汉  
籍吐蕃文献札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74ꢇ78;张云侠汉藏文化交流的使者———文成金城公主》,《中国藏学》1988  
年第1,93ꢇ107;崔明德金城公主与汉藏关系》,《历史教学》1990年第8,2ꢇ5;张云唐蕃之间的书函往来对话与沟通》,  
中国藏学》2011年第S1,12ꢇ23;喜饶尼玛韩敬山与之共存和为治先———基于唐金城公主入藏史实的考量》,《西藏民族大学学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17ꢇ23第三,对和亲诗歌的研究,包括金城公主送行诗中对和亲看法公主形象吐蕃形象等,  
代表作有:余恕诚王树森论唐代和亲诗歌的诗史意义》,《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ꢇ6;戴金波送金  
城公主入蕃和亲应制诗略论》,《名作欣赏》2012年第29,134ꢇ137但是,以上诸文对金城公主与中宗睿宗朝政变迁关系极少涉  
,因此本文所论为新的研究领域。  
15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使论弥萨等入朝请求和……明年,又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则天许之。  
时吐蕃南境属国泥婆罗门等皆叛,赞普自往讨之,卒于军中诸子争立,久之,国人立器弩悉弄  
之子弃隶蹜赞为赞普,时年七岁中宗神龙元年,吐蕃使来告丧,中宗为之举哀,废朝一日俄而赞  
普之祖母遣其大臣悉薫热来献方物,为其孙请婚,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许嫁之自是  
频岁贡献①  
长安三年(703),即在中宗复唐前两年,吐蕃侵唐失利,派使者入唐求和并求婚,得到武则天的应许但  
当时武则天仅同意许婚,并未确定和亲人选中宗复位时,吐蕃内乱不止,先后发生器弩悉弄赞普诛杀权臣  
论钦陵家族和赞普死于平定属国叛乱军中等事变,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新立的赞普弃隶蹜赞当时年仅七岁,  
由其祖母执政,并派使者向唐为其孙请婚,在唐蕃关系中处于弱势在唐占据有利态势的情况下,中宗仍然  
答应和亲可见,这次和亲是中宗欲完成武则天对吐蕃的承诺,并着眼于提升自己权威的政治选择。  
中宗选择与吐蕃和亲的对象是金城公主资治通鉴记载:  
(景龙元年三月)庚子,吐蕃遣其大臣悉薫热入贡,四月,辛巳,以上所养雍王守礼女金城公  
主妻吐蕃赞普②  
为什么中宗要选择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呢?从血缘关系上来看,金城公主是中宗的二兄李贤的孙女,也是  
中宗的侄孙女。  
中宗之所以选择自己哥哥李贤的孙女金城公主作为和亲对象,是因为在自己的直系后裔中,女儿一辈年  
龄已大,即使是最小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已结婚,并且活跃在中枢的政治舞台上,不可能远嫁给吐蕃的赞普。  
中宗自己有无孙女可供和亲选择呢?中宗有四个儿子:长子李重润为祖母武则天杖杀,年仅十八岁,死  
后方冥婚,自无子女;二子李重福为中宗和韦皇后不喜,贬为外官,不准回归京都;三子李重俊在中宗复位后  
立为皇太子,但因不是韦后亲生而颇受猜忌,并在神龙三年(707)因发动宫廷政变失败而被杀;四子李重茂在  
中宗复位时年仅七八岁显然,李重润和李重茂无子女,而李重福和李重俊的子女情况失载,但即便有女儿,  
也不可能被选作和亲的对象可见,中宗四子均无女儿可供和亲。  
由于武则天时期对李唐皇族的清洗,远支宗室早已凋零,而中宗的长兄李弘和二兄李贤都为母亲武则天  
所杀,长兄无子,二兄在中宗复位时仅存守礼一子,四弟李旦这时处于中宗的政治对立面,中宗复位后在宗室  
子女中和亲对象的选择面很小。  
金城公主不仅是中宗二兄李贤的孙女,而且是唐中宗的养女。《旧唐书,“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为  
金城公主中宗在吐蕃和亲制书中亦称,金城公主为朕之少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苏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云帝女出天津,和戎转罽轮”,也以帝女身份称呼金城公主  
,  
中宗在为金城公主送行时才会在吐蕃使者面前失态流泪,“命吐蕃使进前,谕以公主孩幼,割慈远嫁之旨,上  
悲泣歔欷久之显然,中宗对自己的养女十分宠爱。  
中宗有八个女儿,最宠爱也最著名的是幼女安乐公主。《旧唐书:  
安乐最幼,生于房州,帝自脱衣裹之,遂名曰裹儿,特宠异焉。……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  
倾朝廷,常自草制敕,掩其文而请帝书焉,帝笑而从之,竟不省视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  
不加谴⑧  
既然有这样一个宠溺的幼女,为什么还要收养一个更年幼的女儿呢?中宗于武后光宅元年(684)被废为  
刘昫等旧唐书196《吐蕃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5226。  
司马光资治通鉴208,中华书局1956年版,6610。  
刘昫等旧唐书196《吐蕃上》,5226。  
唐中宗金城公主降吐蕃制》,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42《公主和蕃》,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184。  
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3,中华书局2015年版,119。  
刘昫等旧唐书196《吐蕃上》,5228。  
吴逢箴认为,金城公主非唐中宗养女参见:吴逢箴金城公主对发展唐蕃关系的贡献———读汉籍吐蕃文献札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  
年第3,74ꢇ78。  
刘昫等旧唐书51《后妃上·中宗韦庶人传》,2171ꢇ2172。  
152  
谢元鲁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与中宗朝的皇权重构  
庐陵王,先后迁居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元年(698)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所以,金城公主应该是在圣  
历元年回到洛阳以后被中宗收养的如果景龙四年(710)金城公主出嫁吐蕃时为15,那么她被收养时可  
能还不到5中宗把二兄李贤的孙女作为自己的养女,应是对二兄李贤的感情寄托,但金城公主本人的条  
件也是中宗收养她的重要原因按沈佺期册金城公主文,金城公主幼而敏惠,性实柔明,徽艺日新,令  
容天假,即既聪明伶俐,又容貌美丽,富有才能,性格亦让人喜爱这一描述或有溢美之处,但能让中宗流  
涕不舍,实际情况应不会相差太多。  
旧唐书资治通鉴均载,中宗确定以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是在景龙元年( )四月但按唐  
07  
7
会要,在神龙二年(706)闰正月为金城公主开府时,即因她将与吐蕃和亲而在府中特置司马官职,可见  
以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的确定时间应在神龙二年(706)。  
以金城公主和亲,还因为在近亲中,中宗只能在其二兄的后代中选择和亲对象中宗的胞弟李旦,由于  
在中宗被幽囚房州期间曾做过皇帝和皇嗣,五王政变中又起过很大作用,实际上成为对中宗皇位的潜在  
威胁者,故中宗对他顾忌很深与吐蕃的和亲成败,与中宗的政治权威紧密关联,因此中宗不可能选择李旦  
的后代女性作为和亲对象但由于中宗二兄李贤仅存一子守礼,而守礼的子女虽有60多人,是李氏皇族中  
适宜和亲的仅存血脉,但家风不好,尤其是女负贞称”,不符合承担和亲使命的要求,所以中宗未在李守礼的  
其他孙女中选择和亲对象旧唐书:  
守礼以外枝为王,才识猥下,尤不逮岐多宠嬖,不修风教,男女六十余人,男无中才,女负  
贞称,守礼居之自若……④  
金城公主开府与宫廷权力竞争  
但中宗选择自己宠爱的养女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金城公主卷入了与中宗自己亲  
女安乐等公主相关的宫廷权力竞争之中,最终成为以远嫁吐蕃为归宿的出局者。  
神龙二年(706)正月,中宗同时为七位公主开府设置官属在同时开府的七位公主中,太平公主,武则天  
之女;新都公主,中宗长女;宜城公主,中宗第二女;定安公主,中宗第三女;长宁公主,中宗第四女;安乐公主,  
中宗第七女长宁和安乐均为韦皇后所生金城公主以中宗养女身份,也在此开府之列。《唐会要:  
神龙二年闰正月一日,敕置公主()设官属,镇国太平公主仪比亲王,长宁安乐唯不置长史,  
余并同亲王宜城新都安定(定安)、金城等公主非皇后生,官员减半其金城公主以出降吐蕃,  
特宜置司马至景龙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停公主府,依旧置邑司⑤  
这一次公主开府分为四个等级:太平公主为第一等,韦后所生的长宁安乐公主为第二等,非韦后所生的  
新都定安公主为第三等,金城公主单独一等金城公主府的官属配置,比照亲王府减半,但又设置司马。  
唐六典,亲王府的侍从官吏,自从三品的傅以下,到从七品的祭酒,7;主管官吏自从四品上  
的长史从四品下的司马以下,到六七品的主簿参军,再到从八品下的典笺和从九品下的录事以及吏员,共  
设置官吏52,即使减半,也应有二十五六人之多金城公主府虽无长史,但特设司马,仅比亲王府低  
半级。  
在金城公主之前,和亲西突厥的南阳公主和亲吐谷浑的弘化公主以及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均未在出  
嫁前开府;在金城公主之后,也仅有肃宗女宁国公主德宗女咸安公主和宪宗女太和公主,先后在出嫁回纥可  
汗前曾经开府唐代的开府公主,除金城外,均为皇帝亲女而神龙二年(706)安乐等公主开府,主要是韦  
沈佺期册金城公主文》,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42,186。  
刘昫等旧唐书7《中宗本纪》,144;司马光资治通鉴208,6610。  
王溥唐会要6《杂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79。  
刘昫等旧唐书86《高宗中宗诸子传》,2833。  
王溥唐会要6《杂录》,79:“置公主下缺,现据杜佑通典31《职官十三》(中华书局1984年版)182页增补又  
:“安定公主,唐会要6《公主》“中宗八女条下(74)新唐书83《诸帝公主传》“中宗八女条下(653)皆记名为定  
公主,故似应以定安公主为定名。  
李林甫等唐六典29《诸王府公主邑司》,中华书局1992年版,726ꢇ732。  
王溥唐会要6《和蕃公主杂录》,86ꢇ89。  
15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皇后之意。《旧唐书:  
)后方优宠亲属,内外封拜,遍列清要又欲宠树安乐公主,乃制公主开府,置官属①  
(
但中宗却在公主开府的敕书中增加了金城公主的名字,虽然宣称金城公主开府是为了与吐蕃和亲,实际  
上也公开表示了自己对她的宠爱此时离金城公主离开长安去吐蕃还有整整四年时间,这为金城公主通过  
开府在宫廷中建立一定的势力提供了时间与机会金城公主有中宗的宠爱和自己的公主府,不可避免地  
会与依靠韦皇后宠爱骄横于朝堂的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等人出现竞争局面金城公主年龄虽在中宗诸女  
中最小,但政治智慧颇高,性格坚强她在开元年间多次与唐玄宗书信往来,向唐廷请求给予儒家经典,以提  
升吐蕃汉文化水平;参与唐蕃赤岭定界,减少边境冲突;甚至在吐蕃进攻唐属国小勃律时,欲出走他国以表示  
反对;等等事例,就可见一斑所以,中宗让金城公主与安乐公主长宁公主等同时开府,不可避免地增加  
了养女与亲女之间的矛盾。  
金城公主是中宗养女,韦皇后即是其养母金城公主与宜城长宁安乐公主名义上也应是姐妹关系,但  
在她离开长安远嫁时,不仅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而且与她同时开府的诸公主,均未有所表示,更未参加送行,  
可见她们之间关系冷漠所以,中宗让自己钟爱的养女远嫁吐蕃并亲自送行,可能也是为了缓解后宫矛盾的  
不得已选择。  
为何需要长时间筹备和亲  
金城公主和亲的对象吐蕃赞普弃隶蹜赞在长安三年(703)年龄为七岁,那么到神龙二年(706)确定金城  
公主与他和亲时,年龄约为十岁。《资治通鉴:  
(长安三年)十一月……吐蕃南境诸部皆叛,赞普器弩悉弄自将击之,卒于军中诸子争立,久  
,国人立其子弃隶蹜赞为赞普,生七年矣④  
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筹备时间很长从长安三年(703)武则天许婚吐蕃,到神龙二年(706)确定以金城公  
主许嫁,再到景龙三年(709)吐蕃遣使迎亲,景龙四年(710)金城公主离开长安赴吐蕃,准备时间前后达七年  
之久即使从景龙元年正式订婚算起,到最后出嫁也有三年多时间与此比较,金城公主之前的文成公主和  
,;金城公主之后和亲的宁国咸安和太和诸公主,从确定人选到  
正式出嫁也仅两三个月,最短的还不到一个月所以,金城公主和亲的筹备时间是唐代和亲公主中最长的。  
中宗选择金城公主与吐蕃和亲,应该会考虑到公主的年龄不能比赞普相差太多中宗为金城公主送行  
,当面对王公大臣及吐蕃使者时说公主孩幼”;《新唐书·吐蕃传亦说帝念主幼·:  
人生十年曰幼学。”金城公主既被称孩幼”,应就是当时她还未到规定的婚嫁年龄之故唐代女子婚龄,  
在贞观元年(627)规定为满十五岁就必须结婚(734),,  
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所以,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时,年龄可能还达不到十五岁的  
婚龄要求按此推算,在神龙二年(706)金城公主被确定为和亲对象时,可能为十一二岁左右而到景龙四  
(710),吐蕃弃隶蹜赞赞普不过十三岁订婚时,公主与赞普的年龄均太小,应是这次和亲双方筹备时间很  
刘昫等旧唐书51《后妃上·中宗韦庶人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2172。  
如授金城公主府典签的贾令琬颇有谋略,其父及本人的墓志铭中说他文学泉深,形神高迈,礼能周物,义必在公”,“谋能专对,策可抚和”,其  
父为正议大夫,行石州别驾贾嘉宾金城公主入蕃时,贾令琬曾奉使随同送嫁:陈明迪陆离唐入蕃使者补遗四则———以出土墓志为中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36ꢇ42;严寅春金城公主入蕃同行人员考》,《中国藏学》2023年第3,  
65ꢇ72。  
据记载,唐玄宗开元十年八月,“吐蕃围小勃律王没谨忙,谨忙求救于北庭节度使张嵩曰:‘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开元  
十二年十月丁酉,“谢王特勒遣使入奏称:‘去年五月,金城公主遣使诣个失密国,云欲走归汝个失密王从臣国王借兵,共拒吐蕃王遣臣  
入取进止。’”参见:司马光资治通鉴212,6752ꢇ6762。  
司马光资治通鉴207,6569。  
司马光资治通鉴195ꢇ196,6157、6164。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216《吐蕃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6081。  
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1232。  
唐太宗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110,521ꢇ522。  
王溥唐会要83《嫁娶》,1811:“男年十五之后的句号应更正为逗号。  
154  
谢元鲁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与中宗朝的皇权重构  
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宗以超规格礼仪送亲原因何在  
景龙四年(710),中宗送别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的礼仪,是超规格的该年正月,公主临行前颁发的制  
书云:  
眷彼吐蕃,僻在西服,皇运之始,早申朝贡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载,情深亿兆,思偃兵甲,  
遂通姻好,数十年间,一方清静自文成公主往嫁其国,因多变革,我之边隅,亟兴师旅,彼之蕃落,  
颇闻凋弊顷者赞普及祖母可敦酋长等,屡披诚款,积有岁时,思托旧亲,请崇姻好金城公主,朕  
之少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诚祈,更敦和好,则边方宁  
,兵役休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宜筑外馆,聿膺嘉礼,降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二十七日,朕亲  
自送于郊外①  
中宗在制书中阐明为何以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的缘由,是因文成公主去世之后,两国在边境上经常发生战  
,为继承太宗皇帝思偃兵甲,遂通姻好的国策,“遂割深慈,为国大计”,割舍自己钟念的养女金城公主出  
嫁吐蕃赞普,以使边方宁晏,兵役休息”,由此将亲自率领群臣远出长安送别。  
旧唐书:  
(景龙四年正月)帝幸始平县以送公主,设帐殿于百顷泊侧,引王公宰相及吐蕃使入宴中坐酒  
,命吐蕃使进前,谕以公主孩幼,割慈远嫁之旨,上悲泣歔欷久之因命从臣赋诗饯别,曲赦始平  
县大辟罪已下,百姓给复一年,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又改其地为凤池乡怆别里②  
新唐书:  
帝为幸始平,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涕歔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  
,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③  
元和郡县图志:  
兴平县……景龙二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中宗送至此县,改始平县为金城县至德二年改名  
兴平。……百顷泽,在县西二十五里周回十六里,多蒲鱼之利④  
中宗送别金城公主时,亲自率群臣送到长安以西110多里的始平县,在县西的百顷泊侧设帐宴请群臣及  
吐蕃使臣,而且还把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设帐所在的乡改为凤池乡里改为怆别里,并施恩赦免全县除大辟  
罪以下的囚犯,又免除全县徭赋一年这个送亲礼仪在唐代的和亲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不仅远远超越唐太宗  
时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也超越了此后和亲回纥的肃宗女儿宁国公主德宗女儿咸安公主和宪宗女儿太和  
公主。  
在送行宴会上,中宗对吐蕃使者强调自己对公主的慈爱和不舍之情,并在使者和群臣面前悲泣歔欷久  
”。从中可以看出,中宗对金城公主这个养女确实非常钟爱,中宗的当众失态应是对她不得不远嫁吐蕃的  
歉疚但中宗采用超规格的送亲礼仪,似乎主要应是出于政治的目的中宗当时面临的朝堂局面,是自己的  
妻女对于朝政的掌控以及对皇权的侵蚀已日益明显。《旧唐书:  
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廷,常自草制敕,掩其文而请帝书焉,帝笑而从之,竟不省视。  
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不加谴所署府僚,皆猥滥非才又广营第宅,侈靡过甚长宁及  
诸公主迭相仿效,天下咸嗟怨之⑤  
虽然这个局面为中宗自己亲手造成,但作为皇帝,应是想通过为金城公主举行高规格的和亲礼仪,对内  
宣示自己的政治主导力,对外提升自己大唐君主的形象。  
唐中宗金城公主降吐蕃制》,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42,184。  
刘昫等旧唐书196《吐蕃上》,5227ꢇ5228。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216《吐蕃上》,6081。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2《关内道二·京兆下·兴平县》,中华书局1983年版,25ꢇ26:原文中的景龙二年当误,应为景龙四  
”。  
刘昫等旧唐书51《后妃上·中宗韦庶人传》,2172。  
1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送亲使臣的反覆与朝堂权力斗争  
金城公主送亲使臣的确定,也有许多波折旧唐书·吐蕃传的记载,中宗最初召见侍中纪处讷,让  
其担任送亲使,出使吐蕃,被其以不练边事为由推辞再令中书侍郎赵彦昭任使,赵彦昭却通过司农卿赵  
履温请托安乐公主而留下,中宗只好让左骁卫大将军杨矩出使。《旧唐书:  
中宗召侍中纪处讷谓曰:“昔文成公主出降,则江夏王送之卿雅识蕃情,有安边之略,可为朕  
充吐蕃使也。”处讷拜谢,既而以不练边事固辞上又令中书侍郎赵彦昭充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  
失其权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之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然计  
将安出?”履温因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于是以左卫大将军杨矩使焉①  
四年春正月……丁丑,命左骁卫大将军河源军使杨矩为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使②  
中宗为金城公主任命送亲使,却相继为纪处讷和赵彦昭两位大臣所拒绝,显示中宗对臣下的掌控力已经  
十分低下纪处讷和赵彦昭不愿任送亲使,主要原因可能并非不练边事恐失权宠”,而是因他们乃韦后  
和安乐公主的重要党羽,在朝堂权力争夺即将进入关键的时刻,不能长时间离开京城去遥远的吐蕃出使中  
宗精心准备并高调举行送别金城公主的仪式,是借此宣示自己仍能主导朝政的应对。  
在金城公主离开长安仅四个月后,中宗即为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中宗到始平县送金城公  
主出嫁吐蕃,是在景龙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即公元71032;金城公主于送行活动结束后的二月一日,  
71035日正式出发前往吐蕃但在四个月后的六月初二,71073,中宗就被妻女毒死。  
金城公主入吐蕃大体沿文成公主旧道,如按文成公主从长安到吐蕃都城逻些用时一年左右的路途时间,当唐  
廷发生巨变时,金城公主可能仍在路途中,尚未到达逻些。  
中宗超规格送行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是他去世前最后一次恢复自己的朝政主动权的努力按武平一景  
龙文馆记所载,中宗从景龙四年正月到六月,直到去世前没有再去过安乐公主的宅第,与景龙三年屡次到安  
乐公主庄宅饮宴形成鲜明对比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迫不及待地要毒死中宗,应是已经感觉到中宗有可能  
会脱离自己掌控之故。  
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韦后企图临朝称制的过程中,纪处讷赵履温和赵彦昭三人正是韦皇后  
和安乐公主集团的重要成员。《旧唐书:  
(
景龙四年)六月,中宗暴崩,韦后临朝称制韦温宗楚客纪处讷等谋倾宗社……④  
时安乐公主与驸马武延秀侍中纪处讷中书令宗楚客司农卿赵履温互相猜贰,迭为朋党⑤  
四年,中宗崩,秘不发丧,韦庶人召诸宰相韦安石韦巨源萧至忠宗楚客纪处讷韦温李峤、  
韦嗣立唐休璟赵彦昭及瑰等十九人入禁中会议⑥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对抗相王李旦和临淄王李隆基父子,需要发动宫廷政变,直接掌握最高权力在韦  
皇后和安乐公主即将动手之际,作为党羽的纪处讷赵彦昭与赵履温三人自然不愿离开京城,去遥远的吐蕃  
为金城公主送亲在李隆基发动第二次宫廷政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扶持其父李旦登上皇位  
为睿宗后,纪处讷与赵履温皆被处死赵彦昭虽然逃死,并在睿宗朝仍担任凉州都督和宋州刺史等重要官  
,但终因在中宗时朋党比周”、支持韦后临朝称制,被玄宗于开元二年贬为袁州别驾。《旧唐书:  
(景龙四年,临淄王李隆基)分遣万骑诛其党与韦温温从子捷及族弟婴,宗楚客弟晋卿,纪处  
,马秦客,叶静能,杨均,赵履温,卫尉卿王哲,太常卿李,将作少匠李守质及韦氏武氏宗族,无少  
长皆斩之枭后及安乐公主首于东市⑦  
刘昫等旧唐书196《吐蕃上》,5227。  
刘昫等旧唐书7《中宗本纪》,149。  
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3,105ꢇ147、67、81ꢇ82、103。  
刘昫等旧唐书8《玄宗本纪》,166。  
刘昫等旧唐书51《后妃上·中宗韦庶人传》,2174。  
刘昫等旧唐书88《苏瑰传》,2879。  
刘昫等旧唐书51《后妃上·中宗韦庶人传》,2174ꢇ2175。  
156  
谢元鲁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与中宗朝的皇权重构  
开元二年……下诏曰:“……刑部尚书赵彦昭等,往在先朝,曲蒙厚赏,因缘幸会,久在庙堂,朋  
党比周,闻于行路景龙之末,长蛇纵祸,仓卒之间,人神愤怨,未闻舍生取义,直道昌言,遂削太上  
皇辅政之辞,用韦氏临朝之策。……彦昭可袁州别驾,并员外置。”①  
金城公主对唐蕃关系的重大影响  
金城公主到吐蕃还不到一年,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闰六月,唐廷又派司宾少卿甘昭和太子赞善大夫沈  
皓仙出使吐蕃,册立金城公主为睿宗长女,并再次册封她为金城公主,这在唐代和亲历史上又是空前绝后的  
举动甘昭与沈皓仙除册文中提及任命为出使吐蕃的正副使臣之外,其余事迹无考睿宗册金城公主文》  
为沈佺期所撰写,文曰:  
维景云二年,岁次辛亥,(闰六月)二十日癸亥,皇帝若曰:“咨尔金城公主,幼而敏惠,性实柔明,  
徽艺日新,令容天假先帝承皇祖之宝训,继文成之旧姻,割天性之慈,徇安人之业何苍生不幸,  
紫宸厌代朕勉及丕基,兢守大烈,永怀同气,注心道体靖言河湟,无忘鉴寐,汤沐之数,信命之  
,追平昔而载深,于骨肉而加等于戏! 礼之隆杀,大系乎情;情之厚薄,抑亦在我今犹子属爱,  
何异所生;然叔父继恩,更思敦睦是用命朝散大夫试司宾少卿护军曹国公甘昭充使,试詹事  
摄太子赞善大夫沈皓仙为副,持节往册尔为朕长女,依旧封金城公主。……”②  
睿宗自己有十一个女儿,金城公主的年龄不可能超过睿宗的长女寿昌公主,大致与在景云二年(711)出  
睿宗派遣使臣再次出使吐蕃,应与景龙四  
(710)六月连续发生的两次宫廷政变有关睿宗即位,首先必须安定内部虽然册文中说靖言河湟,无忘  
鉴寐”,但对吐蕃更思敦睦”。为确立和巩固金城公主在吐蕃的地位,维护唐蕃关系,唐廷也不得不派使臣入  
吐蕃;“犹子属爱,何异所生,然叔父继恩,更思敦睦”,睿宗以继位叔父名义,把金城公主册封为自己的长女,  
金城公主的皇族身份于是由中宗的养女转为睿宗的女儿,并以金城公主之号再次加封,实为通过虚拟血缘关  
系的转移与金城封号的再次确认,提升金城公主在皇族中的地位,以安抚金城公主,缓和因唐廷连续动荡而  
可能受到影响的唐蕃关系。  
当时唐朝宫廷的剧烈动荡,实际已经对唐蕃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睿宗即位后,吐蕃趁机通过鄯州都督  
杨矩向朝廷上奏,以金城公主汤沐之所的名义向唐索要河西九曲。《旧唐书:  
睿宗即位……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吐蕃遣使厚遗之,因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金城公主汤沐之  
,矩遂奏与之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顿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始率兵入寇。  
开元二年秋,吐蕃大将蚠达焉乞力徐等率众十余万寇临洮军,又进寇兰渭等州,掠监牧羊马  
而去杨矩悔惧,饮药而死④  
杨矩为何要充当吐蕃的代言人呢? 睿宗在继位后对中宗的亲信大臣进行过大清洗,对杨矩也不例外。  
杨矩作为金城公主送亲使入吐蕃,不辞辛劳,应有功勋,但使命完成后却未能返京,由左卫大将军转任鄯州都  
,官品也由正三品降为从三品。《唐六典:  
右卫,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右卫大将军·将军之职,掌统领宫  
廷警卫之法令,以督其属之队仗,而总诸曹之职务……⑤  
下都督府:都督一人,从三品户不满二万为下都督⑥  
鄯州,即今青海西宁市,人口稀少,实为地处唐蕃边境军务繁剧的边州。《旧唐书·地理志:  
鄯州下都督府……旧领县二,户一千八百七十五,口九千五百八十二天宝领县三,户五千三  
刘昫等旧唐书92《韦安石传》,2957ꢇ2958。  
沈佺期册金城公主文》,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42,186:《唐大诏令集中的册金城公主文颁布时间原阙月份,仅载颁布之月  
第二十日的干支为癸亥:《二十史朔闰表》,景云二年闰六月二十日恰为癸亥,与诏令之文相合,故确定册文颁布的时间为景云二年闰六  
月二十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83《诸帝公主传》,3656ꢇ3657。  
刘昫等旧唐书196《吐蕃上》,5228。  
李林甫等唐六典24《诸卫》,615ꢇ616。  
李林甫等唐六典30《三府督护州县官吏》,744。  
15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百八十九,口二万七千一十九在京师西一千九百一十三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四十里①  
杨矩的贬黜,可能与他是中宗的亲信有关中宗先后任命两位送亲使未果,最后任命的杨矩慨然从命,  
应是中宗信重之人但他从吐蕃送亲返回时朝局已大变,中宗已亡,睿宗登位,睿宗和李隆基既已诛杀韦后  
和安乐公主党羽,也要清除中宗在军中的亲信,所以杨矩未能返回长安而转任荒域边城唐代前期,官吏皆  
以在朝任职为荣,以外任为卑,形成内重外轻的风气显然,杨矩由京都的左卫大将军转任鄯州都督实为  
贬谪。  
为何吐蕃想要获得河西九曲地?胡三省注云:“九曲者,去积石军三百里,水甘草良,宜畜牧,盖即汉大、  
小榆谷之地,吐蕃置洪济大漠门等城以守之。”册府元龟·外臣部·:睿宗即位,乃以河西九曲  
地赐吐蕃,以其地肥饶,堪顿兵,于是复畔。”河西九曲,位于今青海贵南至贵德的黄河上游一带,水草肥饶,  
可以作为畜牧屯兵地,加上接近唐境,在唐蕃军事态势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杨矩出使过吐蕃,后又驻鄯州,  
对唐蕃边境山川地理形势应有较多认识,却为吐蕃奏请给予河西九曲地,虽有接受吐蕃贿赂的原因,很可能  
也有借此对自己有功而受贬表达不满之意;睿宗因初登帝位,朝中政局不稳,为维持因金城公主和亲而形成  
的良好唐蕃关系,不得不答应杨矩的奏请。  
因获得河西九曲,吐蕃拥有了优越的对唐进攻基地,唐朝则因失去河西九曲之地而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  
玄宗开元二年(714),吐蕃即依托此地向唐境大举进攻,造成严重后果,杨矩为此悔惧自杀当时宰相卢  
怀慎姚崇奏说:“顷者吐蕃以河为界,神龙年中降公主,吐蕃遂过河筑城,置独山九曲两军,去积石三百里,  
又于河上造桥吐蕃今既叛我,此桥即因毁折桥既见毁,城自然拔。”可见,河西九曲已成为唐蕃争夺的  
焦点,直到天宝十二载(753),河西九曲才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暂时收复。  
中宗主导朝政的企图受到挫折  
中宗以金城公主与吐蕃和亲,维持唐蕃的和好关系,并企图通过这个行动增加自己对朝政的主导能力。  
那么当时朝野群臣对中宗的这一决策是否理解和认同呢?从中宗最为重视的修文馆学士的态度分析中,大  
致可以管中窥豹金城公主送别仪式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中宗率修文馆学士为她和亲吐蕃赋诗送行。  
据武平一景龙文馆记记载,除中宗外,当时应制赋诗的共有17:李峤崔湜刘宪张说薛稷阎朝隐苏  
韦元旦徐坚崔日用郑愔李适马怀素武平一徐彦伯唐远悊沈佺期其中,16人史载均为修  
文馆学士,唯唐远悊身份不明但唐远悊能参与送行金城公主活动,并能撰写应制和诗,很可能是景龙二年  
后增选的修文馆学士修文馆学士共24,这次参与送行并撰写送行诗的即有17,比例是非常高的。  
修文馆学士为唐中宗所设立,是唐中宗亲自设立的文学侍从机构。《新唐书·李适传:  
,中宗景龙二年,始于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象四时八节十二月。  
于是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为大学士,刘宪崔湜郑愔卢藏用李乂岑羲刘子玄为学  
,薛稷马怀素宋之问武平一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为直学士,又召徐坚韦元旦徐彦伯刘  
允济等满员其后被选者不一⑦  
景龙文馆记所载为金城公主送行诗的诗题统一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均为五言诗也就  
刘昫等旧唐书40《地理志三·陇右道》,1633。  
司马光资治通鉴210,6661。  
王钦若辑册府元龟956《外臣部·总序》,明刻本,8。  
关于河西九曲的地域所在,诸家说法不一参见:刘满唐九曲及其相关军城镇戍考》,《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2,8ꢇ28;郑红翔张  
蕃战争中的九曲之地与石堡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106ꢇ114;杨长玉唐蕃接触中的河西九曲》,  
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3,111ꢇ127今仍按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5五代十国时期·陇右道东部图》(中国地  
图出版社1982年版,61ꢇ62)中所标注的九曲地域杨长玉认为,吐蕃取得河西九曲的时间是在玄宗先天二年(713),所依据的是册  
府元龟·外臣部·奸诈记载的时间,但这与该书外臣部·总序记载的时间相矛盾,资治通鉴亦系此事于睿宗即位之初的景云元年  
(710)十二月,故不取杨说。  
王钦若辑册府元龟992《外臣部·备御第五》,5。  
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3,117ꢇ121。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202《李适传》,5748。  
158  
谢元鲁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与中宗朝的皇权重构  
是说,唐中宗首先赋诗,众学士奉命和诗景龙文馆记》、《文苑英华唐诗纪事等均未载中宗的送行  
中宗送行之诗虽佚,但以和亲促进唐蕃两国和好应是其主旨。  
陪同中宗赋诗的17位修文馆学士中,有一部分人对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可以带来两国安宁明确表示肯  
如李适诗:“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武平一诗:“广化三边静,通姻四海安。”薛稷:“怀荒寄赤子,忍爱  
鞠苍生。”但诸学士中也有部分人在诗中反对这次和亲,如阎朝隐诗:“还将贵公主,嫁与傉檀王。”唐远悊诗:  
那堪桃李色,移向虏庭春。”沈佺期诗:“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李峤诗:“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一  
些学士的态度则较为模糊,诗中着重描述金城公主送行情景,并不正面评价和亲行为,如刘宪诗:“和亲悲远  
,忍爱泣将离。”马怀素诗:“离情怆宸掖,别路绕关梁。”还有一些人在诗中有婉转批评之意,如徐坚诗匣中  
词易切,马上曲虚繁”,认为和亲交好的言辞不能代表双方实际的行为;崔日用诗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  
则把唐蕃和亲归结为武则天的功绩;崔湜诗顾乏谋臣用,仍劳圣主忧”,认为中宗对吐蕃和亲缺乏臣下支  
,皆暗含讽喻。  
中宗在金城公主和亲诏令中说强汉乘时,建和亲之义认为以汉之强,也要和亲一些学士也在诗  
中引用汉代和亲典故比附唐蕃和亲如张说诗:“戎王子婿宠,汉国旧家慈。”苏颋诗:“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  
。”韦元旦诗:“柔远安夷俗,和亲重汉年。”郑愔诗:“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徐彦伯诗:“虏庭遥作馆,汉  
策重和亲。”但是,学士们引用汉代和亲典故,并非都是对金城公主和亲持肯定态度如在为金城公主送行  
的应制诗中引用汉代和亲典故的张说,在其南中送北使二首,就认为和亲不能消除两国征战,是汉朝之  
:“闻有胡兵急,深怀汉国羞和亲先是诈,款塞果为信念仇另一位学士李峤对和亲的真实态度在他  
倡妇行中也有表露,“胡兵屡攻战,汉使绝和亲,对和亲表示否定宋之问也是修文馆学士,虽未参加  
,
送行金城公主的活动,但他的赠严侍御诗云当闻汉雪耻,羞共虏和亲”,亦明确表示汉代和亲是耻辱。  
可见,在应制诗中引用汉代典故的学士,也并非都赞同和亲。  
中宗对修文馆学士非常重视,予以极高的待遇,为当时人所钦慕:  
凡天子飨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春幸梨园,并渭水祓除,则赐细柳圏辟疠;夏宴蒲萄园,  
赐朱樱;秋登慈恩浮图,献菊花酒称寿;冬幸新丰,历白鹿观,上骊山,赐浴汤池,给香粉兰泽,从行给  
翔麟马,品官黄衣各一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歆慕,然皆狎猥佻佞,忘君臣礼法,  
惟以文华取幸⑦  
但就是这样一批被中宗看重的亲信文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应制诗中不赞同中宗的和亲政策,说明  
当时朝野对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之举意见分歧。  
臣下对和亲的不同议论,并未影响唐代君主对和亲的重视与肯定唐太宗评价和亲北狄有云:“北狄世  
为寇乱……若遂其来请,与之为婚媾……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以  
此而言,边境足得三十年来无事。”中宗承继太宗国策,以和亲吐蕃促进双方和好,减少战争,保持边境安  
中宗送金城公主出嫁吐蕃仅一年以后,睿宗又欲以宋王成器女为金山公主,许嫁突厥默啜”,虽然随着  
睿宗的退位,和亲并未实现玄宗时,又以永乐燕郡固安交河东光和义静乐宜芳等公主相继和  
可见睿宗和玄宗都继承了中宗的和亲政策。  
ꢈꢉꢊ。 ,  
虽然唐代君主都把和亲作为与唐廷与周边各族交好的重要方式,但从中宗时朝臣对金城公主和亲吐蕃  
以上诸学士应制诗,皆参见: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3,117ꢇ121。  
唐中宗金城公主降吐蕃制》,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42,184。  
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3,117ꢇ121。  
张说南中送北使二首》,《全唐诗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229。  
李峤倡妇行》,《全唐诗上册,175。  
宋之问赠严侍御》,《全唐诗上册,162。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202《李适传》,5748。  
吴兢贞观政要9《征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262ꢇ263。  
司马光资治通鉴210,6664、6671。  
ꢈꢉꢊ王溥唐会要6《和蕃公主》,86ꢇ87。  
15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态度分歧中,可以看出中宗的和亲政策并未得到臣下的一致响应,就连他悉心提拔并寄予厚望的修文馆学  
,在参加金城公主送行时,也有许多人在应制诗中明确或含蓄地反对和亲这表明唐中宗想通过与吐蕃和  
,超规格送行金城公主,以达到凝聚人心增加自己对朝政的主导力的企图并未完全实现当时实际控制  
朝政的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三思等人,对金城公主和亲过程并未参与,其实也表明武韦诸人并不愿意中宗  
通过和亲一事来提高其对朝政的影响力。  
金城公主卓越地实现了和亲使命  
从金城公主到吐蕃后的卓越表现来看,中宗对她的期望应是基本达到了金城公主对自己和亲的使命  
有清楚的认识:“奴奴降番,事缘和好。”金城公主在吐蕃期间,请赐文史经典,输入唐文化;参与唐蕃定界,  
减少边境战争;因被睿宗封为长女后,以妹妹身份与玄宗皇帝保持密切书信来往,“比者通好,信使数来,知彼  
所宣,善足为慰,在化解唐蕃之间的冲突方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  
(开元)十七年……因令惟明及内侍张元方充使往问吐蕃惟明元方等至吐蕃,既见赞普及公  
,具宣上意赞普等欣然请和……令其重臣名悉猎随惟明等入朝……  
时吐蕃使奏云:“公主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制令秘书省写与之③  
资治通鉴:  
(
开元二十一年)二月,丁酉,金城公主请立碑于赤岭以分唐与吐蕃之境,许之④  
在玄宗开元年间,尽管唐和吐蕃屡生战事,但金城公主仍然起到了双方关系纽带的作用,正如后来任陇  
右节度使的皇甫惟明对唐玄宗所说,兵连不解,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兹困敝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  
,因与赞普面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唐玄宗对金城公主有高度的评  
:“金城公主,远降殊方,底宁蕃落,载怀贞顺之道,深明去就之宜,能知其人,而献其款,忠节克著,叹美良  
。”唐欲与吐蕃通和,玄宗就会致书金城公主或派遣使者去逻些看望;吐蕃如遇战事不利,也会通过金城  
,使唐蕃双方以金城公主为纽带,保持了一种斗而不破的关系。  
开元二十九年(741),金城公主去世,联结唐蕃两国的最重要纽带中断,致使从天宝年间开始唐蕃关系恶  
,战争升级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宗虽然作为承接武则天强人政治之后的君主,在当时的政治权力之争中  
无疑是失败者,为妻女所毒杀之命运亦很悲惨,但他主导的金城公主和亲,在玄宗开元年间的唐蕃关系中仍  
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中宗睿宗时期是唐代历史上从武则天时代转向开元之治的过渡时期由于不同利益集团对皇权的争  
,使得因武则天的强力压制而缺乏权力基础才能平庸的中宗和睿宗对皇权的掌控力度十分薄弱,而且唐  
蕃双方此时均处于内部动荡之中,需要对方的支持以度过困局金城公主的和亲吐蕃,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  
景下出现的,所以无论是筹备的经过送亲的过程和后续的影响,都成为唐代和亲史上的特例但金城公主  
和亲吐蕃后,由于时代的需要与卓越的努力,使她成为这一时期唐蕃关系中的关键人物,为玄宗开元之治的  
成功提供了自己的助力。  
[责任编辑:凌兴珍]  
金城公主乞许赞普请和表》,董浩等编全唐文100,中华书局1983年版,1030。  
张九龄敕金城公主书》,董浩等编全唐文287,2907。  
刘昫等旧唐书196《吐蕃上》,5230ꢇ5232。  
司马光资治通鉴213,6800。  
司马光资治通鉴213,6791。  
玄宗赐金城公主书》,董浩等编全唐文40,441。  
金城公主与玄宗往来书信,参见:刘昫等旧唐书196《吐蕃上》,5227ꢇ5233;王钦若辑册府元龟979《外臣部二十四》,先天二年  
七月开元四年八月开元五年三月开元十二年八月开元十八年十月开元二十一年二月开元二十一年七月开元二十八年七月条,第  
4
ꢇ13;金城公主乞许赞普请和表》、《谢恩赐锦帛器物表》、《请置府表以及张九龄敕金城公主书》,董浩等编全唐文100、287,第  
1
030、2907。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