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51卷第6期  
0241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Vol51ꢁNo6  
ꢂSocialSciencesEditionꢃ  
Novemberꢁ2024  
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露蒋昊谕  
2024824,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  
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省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  
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四川省虚拟教研室中国边疆民族  
共同体历史课程群”、《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的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  
大学云南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中  
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严庆教授作了主题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  
赛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孙勇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姚宇研究员四川大学李锦研究员湖北大  
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黄柏权教授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董建辉教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执行会长那  
金华教授发表主旨演讲本次会议遴选出60余篇学术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铸牢有痕:对多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符号的研究  
回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有助于深化各族群众对华夏文明  
和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长江师范学院彭福荣多民族共有共享中华文化符号与形象的构成累进与影响因素一  
,基于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座谈会调研,认为历史时期多民族通过交往交融和文化汇融互鉴,形成中华文化  
并积淀形塑中华文化符号与形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国西南民族研  
究学会执行会长那金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符号:非遗文化的多样存续与破茧一文,通过云南少数民族村落所保  
留的建筑技艺服饰等非遗技术的梳理与考察,说明其所折射出的文化共性与现代文明相契合之处,是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的重要符号四川大学李锦蒋欣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文,聚焦  
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与文化逻辑,茶文化为例,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  
统一性包容性湖北大学孙玉琳黄柏权巴塘关帝庙三次营造与汉藏文化交流互动一文,梳理了清代关帝庙的  
兴建扩建重建过程及其背后汉藏民族的文化互动历史,认为关帝庙不仅成为外来汉族人交流的平台,也象征着  
汉藏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与认同的过程三峡大学林清财厦门大学董建辉昭君信仰在台湾地区的生成及其与大  
陆的传播互动一文,追溯了王昭君作为一种文化信仰符号在台湾苗栗落地生根的过程,认为昭君信仰可增强台湾  
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助力海峡两岸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的通道,亦属于中华民族地理文化符号的范畴贵州民族大学吴秋林、  
贵州中医药大学吴晓梅何以西南:九条古道与西南地方格局一文,论述了西南古道形成的背景及其历史演变,指  
出历史上的西南道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塑具有重要意义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与国际(地区)问题  
研究学部赵明龙试论邕州道对促进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一文,阐释了唐代邕州道的开通背景起始  
地点沿途榷场,指出邕州道是唐宋时期西南边疆区域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南岭走廊和藏彝走廊,促  
作者简介:张露,,四川雅安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ꢅ360869450@qqcom;  
蒋昊谕,,浙江温州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18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进各族人口迁徙融合以及刺激国际贸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历史细节中,也能找到许多反映各民族三交历史的线索西南民族大学丹阳民族交  
融视阈下清代穆坪土司定西碑阴面释考一文,通过分析清代穆坪土司定西碑阴阳面的内容异同,指出穆坪土司以  
自身为桥梁,在石碑刻录各民族共同参与的历史记忆,增强了嘉绒藏区民众对于中央政府与文化的认同四川师  
范大学何文华驻藏大臣联豫与第一份藏文官报———<西藏白话报>》一文,通过分析西藏白话报的发行量内容  
撰稿者等信息,揭示了清末清政府在西藏推行文教改革时,始终坚持巩固主权的思想凯里学院吴才茂交往交  
流交融何以发生:清代以来清水江上游宝贡屯的人群更替与景观型铸一文,讨论了清水江上游宝贡屯地区汉苗聚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民族地理景观,揭示了汉苗文化长期交融的历史三峡大学曹大明吴嫦清至民  
国浙南民间契约文书中的畲汉互动量化研究一文,指出浙南畲汉契约关系的演变具有时间差异性显著横纵联系  
深化交往地位日趋平衡等特点,认为其不仅能反映浙南地区畲汉人民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还折射出畲民的中  
华民族认同。  
治边有方:历史时期国家边疆治理的案例研究及其经验借鉴  
重回历史现场,站在历史的语境中,总结批判借鉴历朝历代治边经验,有助于逐步形成更加有效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边疆治理体系四川大学李志强以道和夷:汉中张鲁政教合一统治下的族群融合一文,聚焦以往学界  
甚少关注的三国时期张鲁政权对于民族关系的影响,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认为其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使得氐、  
賨等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以道教为纽带与中原文化展开交融,对于促进中古时期民族融合推动国家统一作出了  
贡献四川大学何广平晚清新疆善后局与新疆省治”》一文,关注新疆建省这一晚清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重点  
围绕善后局的设置及南北差异种类全称裁撤过程等问题重新探讨晚清新疆善后局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胡  
开全论明代四川行都司的地方治理及其社会成效一文,对明代中央对西南边疆民族聚居区的开发措施作出探  
,指出四川行都司作为军民卫所和实土卫所,它的设置及其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建昌地区各民族在交往交  
流中实现了交融,体现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统一性与包容性昭通学院刘建超清代国家基层治理中的地方乡  
———以昭通碑刻为中心一文,则聚焦于古代传统社会的乡绅之治”,以昭通地方志中辑录的清代昭通府乡贤碑  
刻史料,探讨了清代昭通府对乡贤群体的刻碑传记活动及其中蕴含的基层社会治理逻辑,认为这是地方官府更好  
地维持昭通府的地域社会秩序的重要形式。  
发展有道:当代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涵盖五大文明建设的现代化,以及民族地区各族民众思想的现代化和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姚宇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下民  
族学的新使命———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几点体会一文,系统解读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的民族工作与  
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内容,认为此次大会为理解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新的钥匙,为新时代民族研究工作提供了  
新的启发,为新时代民族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既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共性,也有其差异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丁赛中国式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的经济表现一文,通过对少数民族聚居的  
八省区和85个地市州在1981ꢆ2021年间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分析,认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央政  
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指出未来民族地区仍需在外生因素和内生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下一轮的经济状态  
跃迁四川师范大学孙勇西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途径探讨———以总体供给模式的制度形成机制为视  
一文,再次深入探讨了西部省区的中国式现代化途径,指出当前加强对总体供给模式机制运行机理的解析,有  
助于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之中西昌学院杨梅三线建设与民族地区现代化———以成昆铁路  
为中心的考察一文,聚焦三线建设时期成昆铁路对攀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强调成昆铁路从改善  
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沿线城市的城镇化与现代化开启攀西旅游新格局等多重层面助力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  
孙宏年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回顾展望与思考(代主持人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27ꢆ29。  
宁亚芳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成效与基本经验》,《民族研究》2021年第6,16。  
190  
张露蒋昊谕ꢄ“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究所王造兰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农民现代化素质提升对策研究一文,以人的现代化为主线,以广西边境民族地区  
农民现代化素质提升的路径为视角,对建设现代农民队伍提出对策建议铜仁学院黄厅厅西南民族地区乡村公  
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总结归纳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的示范经验,为共同富  
裕目标下西南民族地区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现代化也是观念文化与知识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央民族大学严庆在作为哪块儿?呈现哪种炫?———兼谈  
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主题讲座中,强调共同体与文明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他同时基于文化与  
文明的关系,指出民族地区的文化之炫文明之炫需要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集成之中四川师范大学苏杰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并置与互构一文,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坚持我国宗  
教中国化方向,二者在核心内涵与精神要求方面的一致性推动其共同助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服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南民族大学孙倩万物有灵与自然主义:凉山彝族麻风病观念及实践的调适———以美姑县  
瓦吉吉村为例一文,基于美姑县瓦吉吉村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万物有灵与现代自然主义两种本体论在凉山彝族地  
区的交织重叠与纠葛的过程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席玉婷耿静若尔盖藏兽医传承发展调查研究一文,梳理了若  
尔盖藏兽医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党的领导和个人的努力下,若尔盖藏兽医逐渐形成藏兽医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为兽疫防治贡献了本土智慧,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藏兽医的措施与路径。  
近人之思今人之鉴:多元视角多种学科下的近代边疆学人学会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朱玉婷民国时期的民歌采集和研究活动一文,对民国时期民歌运动的阶段性发展进行了讨  
,认为其反映了民歌研究者从中原看边疆从边疆看中原的视角转变四川师范大学尹婕彝族地区现代  
化与国民身份———以凉山三杰为中心一文,则探讨了民国时期曲木藏尧岭光电李仕安等彝族知识分子在彝族  
地区进行的现代化改革,以及对增强彝族人民国家认同的历史贡献中南民族大学任馨从格桑泽仁看西南民族  
研究的边疆视角一文,认为格桑泽仁从内部观察者视角以及外部视角出发提出的一系列主张,为新时代构建  
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处理少数民族管理问题提供了启示。  
海外学者作为现代意义上近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先行者,其成果也值得关注云南大学敬川西方人在川西北  
调查研究中构建的学术谱系(1877ꢆ1945)》一文,立足近代以来西方在川西北从事博物学研究和族群研究的学人及  
其学术活动,认为西方人博物研究和族群研究的方法观点后来被经过西方学术训练的中国学者引用借鉴和批  
,属于正常学术批评的范畴,不能完全归结于学术民族主义理念的驱使。  
学术共同体是推动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四川师范大学钟荣帆全面抗战时期华西边疆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一文,对从事华西边疆研究学者在研究与教学中形成的良性互动进行了梳理,并观照了中国文化研究汇刊以及  
中国边疆学会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抗战时期成都形成了一个华西边疆研究的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第二次中国边疆研究高潮的到来,华西学派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论据四川师范大学王翰林《20世纪20年代  
蒙藏教育议题的专门化与共识形成———以中华教育改进社为中心一文,认为在多民族教育人士的参与下,中华教  
育改进社形成了基于五族共和的教育平等与教育普及共识,开启了近代蒙藏教育议题集中性讨论与学术组织专  
业化的进程。  
总之,本次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特征,聚焦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  
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也不乏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个案讨论,对推动民族近代化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四川师范大学汪洪亮在会议总结时所指出的,本  
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顶天立地,心怀国之大者”,从理论阐释文本解读田野调查路径分析等  
多个维度,就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讨;二是  
形散神聚,聚焦多元一体,基于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等多个学科,力求回到历史语  
境或现实的场景,把握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中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的辩证关系,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学术探索。  
[责任编辑:罗银科]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