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成暋《华阳国志》所录歌诗谣谚之作者与时代
[1]卷八,480
“安汉吏取粮,令为之偿。暠《后贤志》云:“何随,
欻一夜,有火光,地仍震。童谣……暠
此四则
字季业,蜀郡郫人也,汉司空武后……蜀亡,去官。
时巴土饥荒,所在无谷,送吏行乏,辄取道侧民芋。
随以绵系其处,使足所取直。民视芋,见绵……因为
童谣成于元康三年(293)前后。
“谯登治涪城,文石在巴西,张罗守合水,巴氐那
得前!暠据《大同志》:“(永嘉)四年,……巴西谯登诣
镇南请兵,镇南无兵,表为扬烈将军、梓潼内史……
折冲将军张罗进据犍为之合水。 巴蜀为语曰
[
1]卷十一,630
语曰……暠
在三国时的蜀国灭亡之前。
得黄金一笥,不如为伯骞所识。暠《先贤士女总
常璩所记已比较明确,时间段就
[1]卷八,471
“
……暠
之后的一段时间。
则此谚语所成大致在永嘉四年(310
)
赞(上)》云:“柳宗,自伯骞,成都人也。初结九友共
学,号九子。及为州郡右职,务在进贤。拔致求次
方、张叔辽、王仲曾、殷智孙等,终至牧守。州里为谚
“广汉城北有大贼,曰流曰特攻难得。岁在玄宫
自相贼。暠据《李特雄期寿势志》:“特流乘衅险害。雄
[
1]卷十上,536
[1]卷九,516
…
…暠
四人中仅张叔辽有线索可考,据嵇康
能推亡固存……长老传谯周谶曰……暠
此诗
《难自然好学论》是针对张叔辽之《自然好学论》,时
3
是辱骂李流、李特政权的。晋惠帝永宁元年(01)李
[
13]325
年为“甘露三年(258年),嵇康36岁暠
。据此推
特起事,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李氏政权灭亡。此虽
曰谯周之谶,但据实际情形,当是记李氏政权称霸成
都时不得民心。故此谶语应当成于李势称帝期间或
稍后。
测,张叔辽大概与嵇康同时,为曹魏时人。又《三国
志》裴注引荀绰《冀州记》曰:“钜鹿张貔,字邵虎……
父邈,字叔辽,辽东太守。著名《自然好学论》,在《嵇
康集》。为人弘深有远识,恢恢然,使求之者莫之能
测也。宦历二官(‘官暞疑当作‘宫暞,指晋武、惠二
综上可见,常璩所录巴蜀地区最早的歌诗在秦
并巴国以前,最晚的李势降晋期间,其中成于两汉时
期者又占绝大多数。
[2]卷十一,354
帝),元康初为城阳太守,未行而卒。暠
伯骞
与张叔辽等结交为友,大概为同时代人。那么,此谚
语也大致产生在魏末晋初时期。
从《华阳国志》所录歌诗谣谚的作者和创作时间
的考证中,不难看出,常璩是有意识地尽量保存这些
歌诗谣谚的相关历史信息,其用意十分明显,即一方
面留下这些歌诗谣谚产生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以
之丰富正文的信息。
童谣四则:“郫城坚,盎底穿,郫中细子李特细暠;
“
江桥头,阙下市,成都北门十八字暠;“巴郡葛,当下
美暠;“有客有客,来侵门陌,其气欲索暠。据《大同志》
蜀自太康至于太安,频怪异……元康三年正月中,
“
参考文献:
[
1]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71.
3]十三经注疏[G].阮元校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孙希旦.礼记集解[M].王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
5]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6]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王利器.文子疏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
8]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刘琳.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4.
10]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1]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水经注疏[M].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1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暋普]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