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卷第6期
2
017年1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4,No.6
Dovember,2017
论宋代行记中的官差旅行文化
1
,2
阮怡
(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2.韩国延世大学中国研究院,韩国首尔03722)
摘要:宋代官员任官、选官制度加速了官员的流动,增加了官员出行的机会,也为行记的创作提供了契机。宋
代官差行记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人长途公务旅行的场景,其旅行特点表现在:官方为官员出行配备交通工具,担任地
方官者可以携带家小上任、离任,旅途中聚会宴饮众多,赴任、卸任时间宽松。贬谪之旅是一种特殊的官差旅行,与
普通的官差之旅相比,同中有异,从中可以看到贬谪对官员的打击与前代相比程度减轻,是宋代统治者礼遇文人士
大夫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宋代行记;官差旅行;旅行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6-0128-07
行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大文类,多用于记载长
时间、长距离、有明确目的的旅行。它以旅程为线
索,记载沿途自然、人文风光,逸闻趣事,风土民情以
及旅行者的个人经历体验等内容。随着宋代交通事
业的发达,海外关系的拓展,交聘制度的完善,社会
经济的富庶,宋人出行机会增多。与此相适应,其创
作的行记数量、质量均超越前代,其中有不少行记记
录了宋代士大夫官差旅行的情形。有记出任地方官
员或奉命外出办理公务的,如陆游的《入蜀记》、郑刚
中的《西征道里记》;有记在任期间巡检民情的,如王
安石的《鄞县经游记》、李复的《冯翊行记》;有记任满
回阙、归家的,如周必大的《归庐陵日记》、范成大的
是个案研究,以《于役志》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地展
现了公务旅行的情形,后文主要从南宋行记探讨旅
行交通等问题。其实,官差行记最直接地反映了宋
人长途公务旅行的场景,展现了行旅途中丰富多彩
的旅行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宋代士大
夫跋山涉水公务旅行的场景。宋与辽金以及周边各
国奉使交聘之旅也是官差旅行中的重要一类,但因
旅行目的、任务均有特定限制,与普通官差旅行有显
[7]
著差别,笔者已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一
官差旅行与宋代官制
官差旅行包括官员出任地方官、任期结束返回
京城或故乡、任官期间巡检民情转徙于所辖区域等
行旅活动。宋代官差出行机会众多,这与宋代官员
任官、选官制度密切相关。宋初实行地方官三考为
一任期的任官制度。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下诏
云:“诸道知州、通判、知军、监县,及监榷物务官,任
《吴船录》。对于此类行记,学术界已有所关注,多探
讨其在地理、交通、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
[1ꢀ4]
价值 。但以旅行为切入点,探讨宋人出行文化
的文章还很少。据笔者所见,仅黄纯艳《宋代官员的
[5]
[8]494
公务旅行———以欧阳修<于役志>为中心》 、赵维平
内地满三年,川、广、福建满四年者,并与除代。”
[6]
《
从南宋文人出行记看南宋出行文化》二文,前文
八年( )又下诏云:“河东、江浙、川峡、广南官自今
983
收稿日期:2017-04-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宋代旅行记研究”(14CZW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阮怡(1984—),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在站,延世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从事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128
阮
怡
论宋代行记中的官差旅行文化
[
8]559
[10]6657
差借乘载赴任。” 此项制度至南宋亦无变化。
满三考并与除代” 。一年一考,三考为三年,此
后地方官任期以三年为一任。随着科举取士、入仕
人数大量增加,官吏冗多问题日益严重,同一官职候
如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因病提前离任,由四川回故
乡盘门,所乘舟是范成大专门命叙州制造的新船,
阙者数人。为调解员多阙少的矛盾,缩短地方官任 “先是余造舟于叙,既成,泝流泊于嘉。甫毕而被召,
期成为主要手段。元祐元年(1086)地方官任期为两
年半,元祐三年(1088)又下诏云:“请川广知州、通
判,除有专法指定及酬奖外,不论见任新差官,并二
自合江乘小舟至此。登新舰,乃治装,及载诸军封
[12]196
椿” 。新船停靠于嘉州,范成大从合江乘小舟
至嘉州换乘新船,顺江而下抵达故乡。新船为叙州
州府制备,大小虽无明确记载,然《吴船录》“八月丁
丑”条记由鲁家洑至鄂渚途中,“偶有鄂兵二百更戍,
[8]10017
年为任。”
南宋疆土面积缩小,官多阙少,任知
州、通判、知县者任期均由三年改为两年,“在部知州
军、通判、佥判及京朝官知县、监当,以三年为任者,
[12]225
欲归过荆南,遂以舟载,使偕行” ,除范成大及
其随从外尚可搭乘二百士兵,可见是一艘大船。周
必大入京奏事,在江西丰城县“遇漕司所假舟徙焉”,
在太平州“借郡舟易豫章者”,后又在昆山换乘“府中
[9]3712
权改为二年” 。地方官的频繁换任加速了官员
的流动,增加了官员出行的机会。
另一方面,宋代对官员的考核实行磨勘制度,根
据为官年限和政绩决定官员的升迁。景德四年
[13]卷八
所借舟,为奏事之行” ,三次换舟,皆乘官船。
陆游出任夔州通判,由故乡出发至西兴镇,自己购买
小舟出临安北关后,“登漕司所假舟于红亭税务之
(
007)七月四日诏曰:“审官院磨勘京朝官劳绩,并
1
限在任官三年以上者,方得引对,未及者依例差使。
[10]2623
[14]2406
如特令考校引对者,不在此限。”
实行三年一磨
西” ,亦乘坐官船自临安赴蜀。陆游私人购买
勘之制,为官时限一到须自陈履历、任职功过,经铨
选部门审查,符合迁改条件者,须进京接受皇帝召
见。仁宗天圣二年(1025)九月,又重申外任官差遣
满任后须罢职赴阙,予以磨勘引对之制,“诏审官院,
自今见任并带职京朝官磨勘,并如景德四年七月敕
施行,其非时替移,年限未及者,并候四周年与转
的小舟,则用于从故乡至临安的短途江行或行役途
中的泛舟游览,如“闰五月十八日”条载,“同仲高出
[14]2407
闇门,买小舟泛西湖,至长桥寺” 。
官方虽可以为因公出行的官员提供官船,但官
船的数量有限,并非每位出行需乘船的官员都可以
使用官船,也并非出行的整个行程都提供官船。陆
游入蜀在临安搭乘官船,行至镇江则“迁入嘉州王知
[8]2389
官” 。外任地方官者差遣满任后须进京面陈为
官功过,这一规定使得地方官频繁往返于地方与京
都之间。
[14]2412
义船” 。“七月二十八日”条载:“舟行甚速。然
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揺兀掀舞,才如
[14]2430
二
官差旅行出行情貌
一叶” ,可知是一艘载重量二千斛的私船。此
船除搭载陆游及其家属随从外,还有其他船客。如
出行机会的增多也为行记的创作提供了契机。
如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骖鸾录》均记出任地 “(八月)二十九日,有广汉僧世全、左绵僧了证来附
[14]2444
方官沿途经历,范成大的《吴船录》为卸任回京时所
作,周必大的《奏事录》则记录地方官满任后赴阙接
受引见之行旅。官差旅行受官方派遣委托,与普通
人出行相比有自身的特点。
从人舟” ,可知是一客船。又于“(九月)十七
[14]2448
日,日入后迁行李过嘉州赵青船” 。然而,此船
在十月十三日上新滩时被滩上锐石所磨损,“锐石穿
[14]2455
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多所致” 。此舟
载有大量陶器,应为一商船。可知陆游在整个行程
中使用的船只既有官船,也有客船、商船。
(二)宋代官员出行,尤其是担任地方官者常携
带家小上任、离任
(一)官员出行常由官方配备交通工具
郑刚中以枢密行府参谋身份随签书枢密楼炤前
往陕西询访民情,其《西征道里记》曰:“行府舟具。
[11]546
欲发前一日,宰执出饯于接待院。”
行府为南宋
调度军务的机构,郑刚中一行从都城临安出发所乘
舟船皆为行府所备。从京师出发可使用官船外,沿
途所经州县亦可为官员配备船只。天禧二年(1018)
诏云:“自今赴任向南官员,如到真、楚、泗州纳下,从
京乘载舟船,即与勘会逐处岸下系官空闲杂般船,许
范成大赴广西本与乳母徐同行,然乳母“自登
舟,病喘甚,气息绵惙,若以登陆行,则速其绝,委之,
[15]44
恩义不可” ,最后因乳母病势严重不得不将其留
在余杭委托他人照顾,自己则从余杭陆行至富阳县。
范成大自桂入蜀,家人亦随行。自蜀中归时,家人自
12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合江亭乘舟往眉州彭山县,范成大本人则骑马至新
津县,后“以小舟下彭山,己未已到,与孥累船
赵文林子、推官赵从事不役、知录赵修职彦灿、司理
虞廸功佾、司户林迪功显、司法王从政豫、当涂宰王
通直、权主簿林迪功浩、尉赵修职彦麒、路分都监宋
[12]193
会” 。周必大乾道六年(1170)南剑守阙到,入
京奏事,亦携带妻小,“挈家泛舟入浙”,并且让“邓庚
大夫实、添差分路孙大夫谅及其子閤门祇候显祖、同
[
13]卷八
[13]卷八
子长秀才偕行” ,以教儿子读书。
三)聚会宴饮众多
年丁忧赵司法彦萃并相候。”
迎接后即设宴款
(
待,且宴会的次数往往不止一次。周必大至太平州
后,第二日“己巳赴州会”,并于第三日“(庚午)再赴
官员赴任、离任时,出发地的亲友常来饯别。范
[
13]卷八
成大赴广西,自故乡盘门出发途经垂虹,“船不忍发,
州饭”,第四日再赴太守周元特之宴 。《入蜀
记》、《吴船录》、《骖鸾录》中亦多次记载地方官员的
宴请活动。宴会的组织者为当地太守、郡守、将帅、
知府、县尉等官员,与会者既有出行官员的旧友,亦
有素不相识的当地官员。如陆游入蜀停留常州时,
司户右从政郎许伯虎前来探访,为“儿时笔砚之旧”,
[15]41
送者亦忘归,遂泊桥下” 。陆游入蜀,闰五月十
八日出行,“夜至法云寺。兄弟饯别,五鼓始决去。
[14]2406
十九日黎明,至柯桥馆,见送客” 。除了亲友的
饯别以外,亦有官方举办的宴饮。如周必大乾道六
年(1170)入京奏事,从永和出发,有“守倅来饯
[13]卷八
饮” 。地方官赴任、离任时,地方州县还派专人 “教授左文林郎陈伯达、员外教授左从政郎沈瀛,
[14]2410
来迎接护送。《庆元条法事类·职制门七·吏卒接 ……皆未识” ,此前陆游并不认识二人。在宋
送》记载:“诸接送人,签判及川、广、福建路知县差军
人,余路军人、公人各半。”又曰:“诸缘边经略安抚总
代,当地政府接待路经官员是各州郡的职责,并且专
设公使钱用于迎来送往的开销。《燕翼诒谋录》云:
管钤辖司,遇帅臣之官替移,差本司吏人接 “祖宗旧制,州郡公使库钱酒,专馈士大夫入京往来
[
16]187
[17]29
送。”
入桂时至深溪,桂林府派官吏出迎,其《骖鸾录》曰:
二十三日,行山间,宿深溪。桂之门接牙队,例至于
接送人既有军人亦有地方官吏。范成大
与之官罢任旅费。”
公使钱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
宴饮聚会上,正如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
却令依旧》所言:“窃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
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返,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
食,或加宴劳”,宴请宾客一举被认为是“善贤之礼,
“
[15]59
此。”
入蜀记》曰:“夔州迓兵来参。”
制置使,离任时有蜀兵护送,行至鄂州尚“遣送兵之
陆游入蜀,行至夔州亦有军人前来迎接,如
[
14]2441
《
范成大任四川
[
不可废也”
18]《政府奏议》,卷上
,因此在宋代大行其道。三
[
12]227
半归成都” 。出行官员与当地关系密切者或地
位显赫者,常有众多送客相送。范成大离蜀,送客于
新津县送别,“邑中借居,僦舍皆满,县人以为盛”,在
为途中所遇同僚旧友。周必大泊新河,史志道侍郎
[13]卷八
为发运使亦过此,“伺其出城,以小舟谒之” ,后
来又在昆山得知范成大使金留居姑苏馆,即前往拜
谒。陆游在镇江遇范成大使金过此,亦“遣人相招食
[12]193
此留一日后令送客归,“留者尚十五六” 。出行
者与送客之间情谊深厚者常远送至异地才归,如范
成大离蜀,“蜀中送客至嘉州归尽,独杨商卿父子、谭
[14]2413
于玉鉴堂” 。前任地方官如在途中遇后任地方
官,按礼节亦应与后任相见。如范成大离蜀途中至
归州,“闻交代胡长文给事已至夷陵,欲陆行,舟车且
[12]214
季壬德称三人送至此,踰千里矣” 。周必大入
[
12]220
京至吉水亦如此,“弟侄甥与送客皆还,惟永和十七
参辰,义不可相避,泊秭归以须之” 。胡长文即
胡元质,任四川制置使,为范成大之后任。当范成大
得知胡元质已到夷陵的消息后,便泊船相待,并“往
[13]卷八
客少留” 。
赴任、离任途中,聚会宴饮之类的活动亦频频出
现。途中会客大约有四类人。一是亲戚。陆游入
[12]221
渡头迓之” 。四是僧道。陆游停留镇江,来访
[14]2406
蜀,于临安“(六年闰五月)二十一日,省三兄” ,
周必大入京,至平江看望从母,其《奏事录》曰:“辛卯
未后至平江……壬辰,至从母宅……丙申,早就百花
者有焦山长老定圜,甘露长老化昭、金山长老宝印,
[
14]2415
至真州又有“北山长老蕴常来” 。周必大在昆
山,观音庵寂照大师亦于庵中置饭招待,体现了宋代
士大夫与僧道交往的密切。
[
洲具饭,待昆山诸亲。”
13]卷八
二是所经州县的地方官
员。官员出行至某地,当地官员往往会前来迎接。
周必大至太平州,“太守周元特、倅叶朝请棼、添倅钱
宗丞佃、教授吴文林博古、添差教授杨文林恂、判官
宴饮聚会除置饭饮酒外,士大夫之间常即席赋
诗、赠诗。如范成大离任时,与送客于慈姥岩下小
[12]195
饮,“诸宾客各即席作诗” 。此外,还往往伴随
130
阮
怡
论宋代行记中的官差旅行文化
以诗书交友的行动。陆游经过常州,会见当地官员,
有“员外教授左从政郎沈瀛”,字子寿,本与陆游不相
东湖,兴致勃勃地冒雨独游芗林、盘园、玉虚观,登仰
山……登临沿途各地的名山胜水成为出行活动的主
要组成部分。陆游入蜀亦登览普照寺、甘露寺、光孝
寺、广慈寺、保宁寺、戒坛寺等名刹道观以及镇江之
金山、真州之东园、太平州之青山等名山名园。官员
在差旅途中往往可在一地停留数日之久,陆游在临
安停留10日用于省亲、赴同僚置办的宴饮、泛舟西
湖;在镇江停留12日以会见当地的官员名流、赴各
类宴请、游览僧寺;于太平州停留7日;于江洲停留
[14]2410
识,而“子寿仍出近文一卷” 。周必大经白沙,
有“萧伯和投诗及所业”;经昆山,“国学吴仁杰字斗
[13]卷八
南,携所解《古周易》及启事相候” 。陆游为南
宋时期著名诗人,周必大为朝廷要员,地方士人以诗
文拜谒有社会声望的人,试图通过诗文得到他们的
延誉和提拔。
(四)赴任、卸任时间宽松
首先,自下诏到出发,有充分的时间为出行做准 10日。周必大南剑阙满离任、进京奏事,亦在丰城
备。《燕翼诒谋录》载,太宗淳化二年(991)正月下诏
县停留5日,隆兴府停留7日,其主要活动也是赴
宴、游览等。可见,宋代官员在旅途中有充足的时间
可自由支配,虽有时间限制,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似
乎限制的时间很宽松。
曰:“京朝官厘务于外者,受诏后给假一月浣濯,所在
[17]26
州府以赴上日闻,违者有罪。”
差遣外任诏令下
达后,不需马上出发,对于差遣外任的官员给予一定
的假期自备行装。淳熙元年(1174)十月诏范成大入
蜀任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停留两月,于次年正月才出
发赴蜀。陆游于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六日被任命
为夔州通判,因病推迟至次年闰五月十八日方出行,
离下诏日已逾半年。
三
官差旅行之特例:贬谪之旅
官差旅行中有一类特殊的旅行是因贬谪游移于
京城、故乡、为官之地的行旅。朋党之争贯穿宋代始
末,各政治集团间因政见不同、利益不同,往往形成
相互对立的派别。当权者对不附己的官员实行打
击、摈斥,将官员从中央贬谪至地方任职,从权力中
心发配至边远州县,成为宋代官员宦海生涯的重要
组成部分。欧阳修的《于役志》,周必大的《归庐陵日
记》、《南归录》都记载了贬官途中的经历,跟普通的
官差旅行相比异中有同。
其次,官员在旅途中亦有充分的时间。范成大
赴静江府水陆兼行,于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七日
从吴郡盘门出发,至次年二月二十八日至桂林城外,
历时82天;陆游入蜀,自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十
八日出发,十月二十七日至夔州,耗时160日;周必
大自江南西路永和镇泛舟入浙,四月六日出发,六月
二十九日至临安,耗时84日。古人出行交通工具落
后,人类改造自然的条件有限。走陆路,路面条件恶
劣,设施不完善;走水路,则完全依赖风势,因而行旅
时间长,自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官员在途中逗留
时间长亦是主要原因。宋代官员赴任其实也有时间
程期的限制。宋真宗咸平元年(998)下诏云:“京朝
官差知州、通判、知军、监县场及监临物务者,差定后
不得更赴朝参,限五日朝辞,除程更与限一月,如违
(一)朝廷下贬谪令后需立即辞阙,远赴贬所,不
允许有多日的停留
欧阳修贬夷陵,“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使人
[19]997
惶迫不知所为” 。戊戌得知贬谪令,时隔三日,
辛丑日就被催促启程。周必大乾道八年(1172)自京
贬吉州宫监,当日下诏即出北关,南归吉水县,“黎
明,受省札,即登车”,并从好友曹大亨处得知“午间
[20]卷九
有旨……趣予与莫济日下出门” 。莫济是与周
必大一同被贬的官员。可见,贬谪令下,时间之紧
迫,连治备行装的时间都没有,就匆匆出行,后来又
在吴江县驿中治备行李,并派随从入城采购,一日方
准备充足。隆兴元年(1163),周必大因不满朝廷对
曾觌、龙大渊等人的任命,乞求外在宫观,受敕主管
台州崇道观。虽领受宫观,但从本质上来说是周必
大因政见不同而遭受排挤的贬谪之行,他亦于受命
第二日出暗门,第三日即出城。
[10]1991
三日已上,别具闻奏。”
差遣确定后不得在京城
逗留,赴职期限为路途上时间和一月的休假,到任超
期三日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诏令对官员的行程安
排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如范成大赴静江任经德清
县,闻距德清县25里处有梅花村,然因“客行有程,
[15]43
不得住” 。前往龙游县途中,各村落残雪压梅,
景色清美,范成大却只能感叹:“客行匆匆,自无缘领
[15]46
略,可叹也。”
州太守同游石林,与家人谒三先生祠、登滕王阁、游
但在整个赴任途中,范成大仍与湖
(二)远赴贬所时间无严格限制
贬谪令下,被贬官员即被催促启程,匆忙前行。
1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旦离开京城,远赴贬所,途中时间却无严格限制。
州、潭州,南下至郴州,郴州与汴京的直行距离仅
①
表现之一,被贬官员往往在一地停留数日。张 3500里。两相比较,水路较陆路要迂回得多,又加
舜民被贬郴州,在池州停留9日,在黄州武昌停留
之古代河运过多依赖自然条件,如风势的顺逆、河水
的枯涨都会对运行速度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旦遇到
不利于航行的情形,江行速度则会更慢。欧阳修之
所以选择水路是因为“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
7日,停留期间亦不外乎访友、宴饮、登山玩水之
事。张舜民在黄州武昌停留期间曾与黄州官员杨
寀、孟震、苏轼、李令等人宴饮,又同李观佐、吴亮、苏
轼等人游武昌樊山、登石城观览、游魏夫人阁观。李
纲被贬,辗转于江南、江西、湖南各地,每至一地必观
览江山之胜。在梁溪,两游惠山;至弋阳,游龟峰寺;
至豫章,与长老怀宗同游翠微寺、玉隆万寿宫;次筠
阳,游九峰寺;次长沙,游道林岳麓寺。聚会游览时,
友人之间烹茶饮酒、弈棋弹琴、作诗赋文,显得悠然
自得而少有贬谪的痛苦哀吟。贬谪官员在旅途中宴
饮、游览机会众多,这在周必大的《归庐陵日记》、《南
1
[19]《与尹师鲁第一书》,997
行”
。为避免盛暑天气长途跋涉的
劳累,故而选择了耗时颇多的水路前行。可见,政府
并未对贬谪官员赴贬所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因而贬
谪官员可自由选择出行方式。
(三)贬谪官员通常不住馆驿
宋代政府发放驿券作为官差出行人员入驻馆驿
的凭证,官员可在馆驿内食宿,凭驿券获取钱粮。但
从欧阳修的《于役志》、张舜民的《郴行录》、周必大的
归录》中亦屡见不鲜,欧阳修的《于役志》甚至被王慎 《南归录》《归庐陵日记》等行记来看,朝廷并没有为
[
21]3031
中称为“公酒肉账簿也” 。
这些因贬谪出行的官员提供馆驿食宿。如《归庐陵
日记》记周必大由临安归庐陵之行程,周必大此行经
垂虹、湖州、德清、余杭、富阳、桐庐、严州、衢州、信
州、弋阳、贵溪等州县,住宿的地方或为朋友家,如沈
监税宅;或为私人旅店,如彭坞口柴店、叶家店;或为
寺观,如太平寺、灵岩寺、太霞宫。与此形成对比的
是,范成大赴静江府任,由盘门出发,亦经垂虹、湖州
等地至贵溪县,所走路线与周必大完全一致,但范成
大以朝廷要员身份出任地方官,住宿地虽有一般客
馆或寺庙,但多数情况下则住馆驿,如在婺州住金华
驿、在龙游宿龙丘驿、于信州玉山县宿玉山驿、于临
江军宿万安驿、于萍乡县宿萍实驿等。此外,欧阳修
贬夷陵、张舜民贬郴州,也未见有入驻馆驿的情况。
(四)被贬官员如选择江行亦可差借官舟
贬谪官员在途中还有枉道而行的情形。周必大
乾道八年贬吉州,从临安出发经崇德县、秀州、吴江,
本可直接西北行至无锡,但他出吴江后绕道尹山、抵
盘门,赴范成大之邀后,又至木渎镇游灵岩山、泛太
湖、游横山后归盘门,再至昆山访诸亲旧,前后滞留
27日方从昆山出发前往无锡。隆兴元年(1163),周
必大回吉州,从临安至贵溪县后,本可经临川沿江至
吉州,但他改陆行至金溪,绕到南城、南丰、广昌,至
宁都省亲,然后经雩都县、赣州北上至万安县、太和
县,归永和镇,由贵溪至宁都绕道560里,耗时10
日。
其二,在水陆都能到达目的地的情况下,贬谪官
员往往选择水路前往。欧阳修贬夷陵即选择水路,
“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
欧阳修贬夷陵之行,在真州乘坐的尚为客船,至
[19]《与尹师鲁第一书》,997
[19]1903
荆南”
。自五月二十四日出东水门,
岳州,“夷陵县吏来接”,遂迁入官舟 。周必大
十月二十六日到夷陵县,用时五个多月。如果选择
陆路至夷陵,可从汴京出发,往西南陆行215里至颍
昌府(今河南许昌),再行450里至唐州(今河南唐
河),再行180里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再行178里
至襄州(今湖北襄樊);或自唐州顺汉水支流行250
里到襄州,南下经宜城、荆门军(今湖北荆门)共584
里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夷陵距汴京的距离仅为
贬吉州宫监,乘坐一小舟出京城北关后,途经吴江
[20]卷九
县,“从王季海提刑别借舟” ,成功借得官舟。
宋代严禁随意差遣官船。《庆元条法事类·职制门
八·差借舟船》规定:“诸州座船监司辄差借与人及
[16]203
受之者,杖一百。”
如工部郎中、天章阁侍制许
元任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时,“衣冠之求官
舟者,日数十辈。元视势家要族,立推巨舰与之,即
小官惸独,伺候岁月有不能得,人以是愤怨,而元自
1600里。
张舜民贬郴州亦选择水路,循汴河而行,
[
8]4290
经泗州、润州进入长江河道,经芜湖、铜陵、池州、黄
州、岳州、潭州至郴州。其实,从汴京至郴州也可从
京师出发,西南陆行经颍昌府、唐州、襄州、江陵、岳
谓当然,无所畏惮” ,因随意以官舟借人,后被
徙至扬州。由宋代法律规定来看,岳州、吴江县官员
不可能因私交而差遣官舟给欧阳修、周必大。由此
132
阮
怡
论宋代行记中的官差旅行文化
[
19]998
可知,宋代并未将贬谪官员与官差出行人员区别对
待,而是按照官员级别配给官舟。
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对于长
期生活在中原的士大夫而言,夷陵只是偏居荆湘一
隅的穷乡僻壤,但在欧阳修眼里,赴夷陵之行既不遇
险恶天气,夷陵又有与京师相同的物产以及丰富多
样的地方特产,因而觉得除为官身份从京官变为夷
陵县令以外,其余皆照旧。李纲靖康初年力主抗金,
与朝廷主和之势不合而被贬,在扬州、江西、湖南等
地漂泊近大半年,后又因抗金需要,复命他领开封府
事。李纲在《靖康行纪》中总结此段经历云:“追思自
去秋迄今,缭绕行万里,览观江山之胜,幽怀壮志,时
发于文词之间,身劳而心适,所不能忘者,王室之艰
难而已。今复堕世网,时方多故,扰扰万绪起矣,欲
贬谪之行往往是官员被迫从权力中心迁移到荒
山恶水的边远地带,旅途的奔波,身心所遭受的意外
摧残,使得旅途充满悲伤、愤懑之情。而在宋代行记
中,贬谪之行完全褪去了使人黯然神伤的色彩,跃身
一变而为访亲交友、登览胜景的旅行,与官差旅行有
众多相似之处,展现了超逸、乐观、洒脱的士大夫形
象。这与宋代官员任用惩罚制度息息相关。宋代以
礼遇士大夫而闻名,宋统治者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以不杀大臣、不杀功臣、不杀谏官为祖宗家法。除对
极少数罪不可赦的官员处以死刑外,对于官员中有
重罪者多发配到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接受管制,削
籍为民或勒停现有官职,不发放俸给,并限制其人身
活动自由。对一般触犯当权派利益者,往往只是降
级处置,改任地方官,被贬者虽远赴异乡但仍有官
职,并有俸给,人身自由亦不受限制。欧阳修贬夷
陵,张舜民贬郴州酒税,均属此类情况。宋代还设置
宫观官,为管理宗教事务的官职,领管京城或外地诸
州宫观,无实际职权,但享有俸禄。宋代对统治集团
的决议有异议的朝臣往往授予宫观,使其闲居食禄
不干正事。虽为贬谪之官,但仍保留有官阶,每任宫
观官有任期,闲居时间满后即可叙复官职。周必大
隆兴元年(1163)受敕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八年
[22]559-560
如前日之闲放,岂易得哉?”
将贬谪经历视为
观览江山之胜、幽怀壮志的“闲放”的好时光,而视在
朝为官为“复堕世网”,使人忧心忡忡。从中可见宋
人随遇而安的平和心态。他们追求安时处顺、超然
物外的处世态度,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以理性的心智
调节激情的宣泄,时时保持情绪的平静温和,发而为
文则少凄楚愁怨之音,而是化悲怨为旷达,推崇简远
冲澹的风格,故在行记中亦较少流露悲哀忧愤之情。
四
结语
宋代行记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公务旅
行的面貌,此类行旅活动受官方派遣委托,呈现出一
系列特征,表现在:官方为官员出行配备交通工具;
担任地方官者还可以携带家小上任、离任;出发上任
之际,既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前来送别、迎接,亦有官
方特意为之举办的宴饮;不少官员利用公务旅行的
机会,与亲友、同僚、僧道以及所经州县地方官员宴
饮聚会、诗文酬唱;赴任、卸任时间宽松,在旅途中有
充分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宋代当权者对不附己的
官员的打击措施多是将他们从中央贬谪至地方任
职,因而贬谪之旅也成为官差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普通的官差之旅相比,同中有异。相异之处表现
在:贬谪令下,被贬官员即被催促启程,匆忙前行,不
允许有多日的停留;官方通常没有为贬谪官员安排
馆驿居住。相同之处体现在:远赴贬所途中时间无
严格限制,且有差借官舟的权利。从中可以看到,贬
谪对官员的打击与前代相比程度减轻,而这正是宋
代统治者礼遇文人士大夫的具体体现。
(
172)受吉州宫监即为此类。被贬官员任地方官或
1
宫观官,任期一到或遇赦即可重新获得差遣,贬谪对
官员的打击与前代相比程度更轻,因而贬谪之旅也
少了几分痛苦哀吟的色彩。
另一方面,这也与宋人淡泊自适的心境有关。
欧阳修贬夷陵时,作《与尹师鲁第一书》说:“每见前
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
到贬所,则慼慼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
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
[19]999
作慼慼之文。”
虽遭贬谪,却节制内心凄楚之
情,不作穷愁潦倒之叹,只将贬谪作为一次意外的出
行,称:“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
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
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
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
注释:
①
各地经行里数,据〔宋〕王存《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1984年版)卷一、卷六统计。
1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参考文献:
[
1]杨果.《入蜀记》所见湖北人文地理[J].江汉论坛,1998,(1).
2]杨文秀.略谈唐宋时期长安南郊的园林景观———读张礼《游城南记》[J].唐都学刊,1990,(4).
3]陆宇清.入蜀记之南宋民俗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4]陈百华.范成大三录之南宋社会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5]黄纯艳.宋代官员的公务旅行———以欧阳修《于役志》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3).
6]赵维平.从南宋文人出行记看南宋出行文化[J].青海社会科学,2009,(5).
7]阮怡.宋代域外行记的奉使交聘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16,(5).
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9]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1]郑刚中.西征道里记[G]//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2]范成大.吴船录[G]//范成大笔记六种.北京:中华书局,2002.
13]周必大.奏事录[G]//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欧阳棨刻本,咸丰元年(1851)续刊本.
14]陆游.入蜀记[G]//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
15]范成大.骖鸾录[G]//范成大笔记六种.北京:中华书局,2002.
16]谢深甫,等.庆元条法事类[G]//续修四库全书:第86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7]王栐.燕翼诒谋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8]范仲淹.范文正公集[G]//四部丛刊:第269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19]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0]周必大.南归录[G]//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欧阳棨刻本,咸丰元年(1851)续刊本.
21]欧阳修.于役志:跋语[G]//陶宗仪.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
[
[
[
[
[
[
[
[
[
[
[
[
[
[
[
[
[
[
[
[22]李纲.梁溪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CultureoftheOfficialJourneyintheTravelNotesoftheSongDynasty
1
,2
RUANYi
(1.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2
.InstituteofChineseStudies,YonseiUniversity,Seoul03722,Korea)
Abstract:ThesystemofselectingofficialsintheSongDynastyacceleratedpersonnelflow,
increasedthechancesofbusinesstravel,andprovidedopportunitiesforthecreationoftravel
notes.Travelnotesdirectlyreflectthescenesoflongbusinesstripwiththreefeatures:first,the
vehiclesforofficialtravelarefromthegovernment;second,theofficialsareallowedtobring
theirfamiliestogetherwhentheytakeofficeorleavetheirposts.Theperiodofjourneyisquite
flexibleindurationandusuallyfullofparties.Theexiledtravelisaspecialonecomparedwiththe
ordinaryjourney.Theblowtotheofficialsislessthanthattotheofficialsoftheformerdynas-
ties,whichembodiestherulersꢁrespecttothescholar-officials.
Keywords:thetravelnotesofthesongDynasty;theofficialtravel;thecultureoftheofficial
journey
[责任编辑:唐普]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