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6卷第2期  
2
019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6,No.2  
March,2019  
社区型文化遗产地的  
旅游空间生产与形态转向  
———基于惠山古镇案例的分析  
郭文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及其形态转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惠山古镇传  
统空间形态表现为物质空间的自然性文化空间的自洽性和社会空间的地域性;旅游后古镇基于地方性的空间凝  
以政府为主导模式的社区改造与资本介入,以及资本与异质文化对新空间的跟进是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因;惠山  
古镇旅游空间产生的绅士化现象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传统空间形态和特色的消亡,物理空间的产品化和商  
品化使其难以响应地方文化,文化空间的异质化致使地方转为真实与现象的第三空间,社会空间的契约化割裂了  
传统社区人际关系调节的感性模式;未来空间形态优化,需要新的空间调控理念作为引导,融入而非替代是空间自  
我的前提,均衡而非失衡是空间正义的根本。  
关键词:社区型文化遗产旅游地;旅游空间生产;形态转向;惠山古镇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9)02-0075-08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在理论研究中,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  
深入,中国江南地区的社区型文化古镇旅游进入了快速 WebofScience引文数据库,社区型古镇”“空间生  
发展阶段。2000ꢀ2018,本研究案例地惠山古镇在通  
过一系列前期探测论证和开发后,逐步形成了以政府  
主导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古镇原住民全部异  
地迁出古镇社区古镇借用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并伴  
随空间形态转变的过程,成为一种空间商品化,古镇生  
活空间置换和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生产的实践过  
等知识进行搜集鉴别和整理,发现国外对古镇方面  
[2]  
[3]  
的传统研究,侧重在建筑保护和文化形态等领域。  
[4ꢀ5]  
[6ꢀ7]  
国内倾向于物理空间形态 规划开发 感知与形  
[8ꢀ10]  
[10]  
[11]  
游客重游意愿 文化保护 等方面在古镇  
社会空间和遗产开发方面,国外学者较早总结了旅游发  
[3]  
展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认为只有充  
[
1]27-31  
,也是夹杂复杂社会空间生产意义和价值体系  
解构和新的空间地方性形成的过程面对古镇旅游开  
发带来的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极有必要从一个合理的  
新视角切入,重新审视和优化古镇旅游开发的空间转向  
问题。  
分考虑旅游地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  
[12]  
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经济的运作 在遗产旅游  
[13]  
发展策略研究中,参与性融入地方发展 协同管理等  
[2]  
被认为是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有研究表明,在旅  
[14]  
游文化商业化对传统文化影响背景下 ,原住民对旅游  
收稿日期:2018-10-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南社区型文化古镇旅游空间生产研究”(13CGL076)。  
作者简介:郭文(1978—),,山西汾西人,理学博士,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旅游空间生产及社会文化地理。  
7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  
发展带来的损益度影响着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 ,而理 20174月和20182,主要任务是通过访谈和话  
解文化遗产旅游社区的历史和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15]  
语分析,了解古镇开发模式和外迁原住民生活生产变  
,分析古镇物理文化空间变迁情况在相关访谈中,  
首先选择古镇原住民,在轻松平等的气氛中进行访谈。  
其中,18位属于探索性/饱和人员(20分钟/),22位  
作为验证性/认同人员(18分钟/),访谈后进行编  
,再根据访谈文本出现认同概率低于平均概率的临界  
,进行二次编码,以此确立编码本”,建立正式分析的  
如何参与社区旅游发展 近年来,国内少部分文献结  
合古镇对社会空间问题进行了探索例如,文化身份脆  
弱性的社会建构和旅游影响空间分异得到部分学者关  
[16ꢀ17]  
[18]  
旅游规划空间生产的本土化 新空间转型、  
[19]  
空间生产的理论构建 ,以及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民族  
[20]  
文化旅游理性开发 也得到了部分重视但是,无论国  
内还是国外,对古镇作为文化遗产旅游地的空间实践引 文本库”。在此基础上,寻找码号类型和码号之间的联  
发的社会空间问题,还缺少生产内涵挖掘机制诠释和  
空间反思等必要的学术跟进,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把古  
镇空间本身作为一个重要对象分析的尝试,也阻碍了对  
古镇空间生产和形态变迁的深刻认知。  
,对浓缩以后具有意义分布和相互关系的资料进行研  
,再依据类属分析情境分析法抽取信息最后  
正式采用的访谈编号规则如下:FT———访谈资料;  
01———被访谈者序号;A/B/C———访谈次数,两者之间  
大写字母表示被访谈者代号“FT01ꢀMTRꢀA”表  
示该资料来自第一位访谈者MTR的第一次访谈记录。  
第三次在20187,对前期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行补  
充调研第四次在201810,对古镇地方性特征和  
空间生产再次进行调研。  
作为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惠山古镇既是社  
区原住民的生活区,又是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区面对  
古镇旅游空间实践和特色消亡与文化重构现象,未来古  
镇旅游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有待深入思考和回答下列问  
其一,惠山古镇传统空间的地方性有何特征? 对  
地方的营造意义何在? 其二,旅游介入下,哪些因素  
()相关概念界定  
推动了古镇的空间生产? 其机理又是什么? 其三,新时  
代背景下,惠山古镇空间生产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和反  
?从空间视角切入,对惠山古镇旅游空间多维生产状  
况进行剖析,在理论上将拓展学界传统对古镇空间中  
社区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  
21]48-76  
[
在滕尼斯那里,社区是以熟悉同情信任相  
互依赖和社会粘着为特征的社会共同体组织,成员之间  
属于关系的组合”,具有强烈的我们感”。本研究中,  
的研究空间本身的研究”,丰富和拓展古镇空间生 社区型提法主要是凸显案例地的社区性质”,指聚集  
产理论;在实践上,可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类似社区型文  
化遗产古镇的地方性重塑合理保护利用和化解现有空  
间矛盾作出有益探索和借鉴。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成员之间具有共同归属感和结合  
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世纪20年代后,遗产内涵经  
历了从特殊的遗产走向一般的遗产的理解,含义与  
继承相连,意指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东西”。“文  
化遗产地则强调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具有文化遗产性  
质的案例地”。因此,从纵向角度分析,本研究提出的  
案例地概况调研过程及概念界定  
)案例地及调研过程  
惠山古镇地处江苏省无锡市,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
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惠山古镇最具价值 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概念具有历时发展性”,强调空  
的是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80个姓氏和180个历史  
名人,以及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文化遗迹祠堂  
间形态”,侧重因原住民聚集,生成古镇聚落,并形成古  
镇共同体空间形态的过程;从横向角度分析,强调古镇  
文化孝文化泥人文化农耕文化是其引起外界关注和 空间形态的类型”,主要用来指区别于现代一些因资本  
文化旅游资本化的重要介质在大规模旅游开发前,惠  
山古镇是聚集上百户原住民的传统社区,社区关系以血  
文化和地缘特征结成联系纽带。20世纪90年代以  
,惠山古镇旅游产业逐步介入,新世纪后旅游经济加  
速发展,古镇空间因此经历了从相对封闭空间”“流动  
空间再到社会空间的多维形态转向。  
利润驱动,或因其他目的构造而形成的主题公园型古镇  
社区。  
空间研究的社会性浮现及空间生产内涵  
20世纪之前,被普遍认为是属于空间观念相对湮没  
[22][23]16[24]29-33  
的历史时期  
。20世纪后半叶,空间转向思  
潮兴起,主旨是更加突出空间的社会属性受后现代主  
义思潮影响,后现代地理学认为社会存在社会关系的  
空间形态与特定社会价值社会符号和社会意义相对  
,许多被压制排斥甚至不公正的地理空间景观成为  
人们竞先谈论的话题。21世纪以来,地理学社会空间观  
针对本次惠山古镇社会空间生产和形态转向,笔者  
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案例地调研第一次为20174  
月份,主要为观察记录收集信息;第二次在20182  
6月份,地点为惠山古镇横街直街和原住民搬迁区。  
76  
社区型文化遗产地的旅游空间生产与形态转向———基于惠山古镇案例的分析  
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重视的程度,空间的社会性  
也由此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例如,无论在古镇建筑,还是民俗节庆方面,“宗法  
礼制”“天人合一”“修生克己环境生态观的表征,  
都凸显了文化空间的特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规制;在古  
镇原生空间自组织体系下,由传统文化主体组成的古镇  
精神空间形成了自洽性的空间关系。  
在这场空间转向,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生产无处  
不在,空间是带有意图和目的被策略性和政治性地生  
产出来的之后,研究者对空间的生产机理进行了各种  
解析哈维等直接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空间改造联  
传统古镇属于宗族聚落,无论在居住形态景  
观特点还是文化构成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特性和内  
这些可以从宗祠的文化空间看出来,不同层面  
的文化思想具有内在循环性。———FT01ꢀMTRꢀ  
A(,社区文化精英)  
[
25]1-39[26]120-151  
系起来  
成资本累积出现社会问题  
造出独特个体或新的主体类型,权力在其中起了很大作  
,认为新自由主义致使地理不均衡造  
[
27]90[28]  
福柯提出空间会创  
[29]104  
苏贾等认为是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对空间生  
产产生了影响,资本在此背景下会将空间当作社会生产  
可以看出,社区精英MTR的访谈证实了古镇文化  
空间具有的自洽性相对于物理和文化空间,惠山古镇  
的社会空间属于特定地域中原住民生活连接而成的社  
会经济空间网络从经济活动域来讲,虽然无锡自古就  
是全国重要的米市布码头”,但传统古镇内部的主  
要社会经济活动,仍然是以小农为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  
然经济,顺应自然的小农经济致使古镇经济活动空间的  
地域性相对明显从社会活动域来讲,原住民日常生活  
中基本强调以族群及宗族孝悌关系为本,追求人与环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古镇社会结合的纽带方式及  
其功能,以地缘或血缘为主,社会经济活动对外关系交  
往总体有限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惠山古镇原住  
民依然将惠山泥人和紫砂茶壶经济收入作为重要生活  
来源之一,这些社会经济活动也与惠山祠堂地方文化  
等高度融合在一起。  
[30]56[31]364-365  
力运行的材料,消费和控制的商品  
在具体  
逻辑上,哈维的资本积累三回路之间结构性关系是最  
[32]  
具有解释性的工具 ,即资本投资于一般生产资料和消  
费资料的初级循环,投资于建成环境的第二级循环和投  
资于科教和社会领域的第三级循环三次循环实质论  
述了空间社会性矛盾的出现其实是因为空间的使用价  
让位于交换价值的结果。  
在空间生产效应方面,资本空间化把一切要素纳入  
其生产运作体系,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从生产关  
系的角度看,空间的资本化必然促使空间产生广泛的社  
会交往,进而造就日益丰富的社会关系此外,资本的  
狭隘性也会导致空间生产异化资本过度生产背离人  
的需求,以致日常生活出现去生活化景象这正是列  
斐伏尔三元理论中空间再现的一个侧面,也契合了苏  
第三空间概念的内涵。  
传统经济生活主要有渔业惠山泥人和紫砂壶  
纪念品出售等,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原住民日常生活交往很注重传统文化(的遗存),对  
外交往不如现在(旅游开发后)。———FT07ꢀ  
KUYꢀB(,古镇原住民)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空间化既不同于传统物理空  
,也不是静态的社会结构,而是以从物质生产到社会  
关系生产为核心的一个基本视野在对空间的生产”  
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可以将上述零零碎碎的论述  
概括如下,即资本权力和阶层等政治经济社会要素对  
具体空间的塑造过程,并形成空间的社会化结构和社会  
的空间性关系过程。  
总体来看,历史视域中惠山古镇空间形态的地域性  
根植于地方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传统古镇空间是适  
合自身内在运作逻辑形成的内在性结构形态,表现为物  
质空间的自然性文化空间的自洽性和社会空间的地域  
。  
旅游与惠山古镇的空间生产  
()惠山古镇的原生空间形态  
在历史上,惠山古镇由于受自然环境政治经济、  
文化等要素制约,物质空间布局是一个集集体活动邻  
里互动和特殊合作的共同生活体从小尺度来讲,古镇  
生活空间基于社区型物理空间建构,原住民和商店作坊  
比邻而建,依靠历史积淀和人文传承的街道和河流构成  
古镇空间基本脉络,以古镇原住民行为活动为主线的  
()旅游背景下惠山古镇的空间生产  
1.基于地方性的空间凝视  
英国学者厄里提出的旅游凝视理论为我们提供  
了揭示空间被重构的切入点,该理论本质上是现代性背  
[33]156-167  
景下一种重要的发现形式和权力关系  
。2000  
年以来,惠山古镇作为一种被观看的方式”,主要表现  
为古镇爱好者用照片摄影等将其空间有形化(摄影表  
图片展示等)、进行绘画展示(如文化博览会画家对  
惠山空间的专业写生)、文学书刊描述(如名人诗词展)  
私人空间灰空间公共空间层次递进格局,属于最  
易识别且最具生存性的空间形态。  
传统物理空间造就了古镇文化空间性质的自然生  
7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以及口耳相传(如民间对孝文化和传说的演绎)。  
销售,泥人文化内涵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原住民是  
文化的传承人;现在都集中统一生产,个体传承看  
不见了。———FT05ꢀHIUꢀC(,当地原住民)  
与此同时,一种有别于传统古镇的外部异质文化逐  
步进入核心空间,如时尚生活馆现代饮食坊旅游服务  
企业,以旅游为主的商业文化与市井文化和城市文化有  
意识地杂糅共处原有社区性文化空间中的传统物质、  
制度和精神文化形态,不断改变着传统古镇存在的方  
;在利益驱使下,新的空间形态也在不断重塑着古镇  
传统空间形态。  
我很早就关注惠山古镇,泥人文化和祠堂文化  
在全国具有代表性,这次来主要是对祠堂文化的调  
,每次结束后都会在媒体向朋友分享照片和体  
。———FT09ꢀGRTꢀA(,湖北游客)  
惠山古镇素材多,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特征,  
也有自身文化优势,进行绘画创作,是较好的案例  
。———FT012ꢀKYEꢀA(,北京游客,画家)  
以上充分说明,以地方文化为基底的旅游凝视作为  
一种力量,促进了惠山古镇作为旅游消费地的建构与传  
,并且推动了古镇空间消费的现代性。  
从游客消费角度来说,现代性的消费空间可能  
更方便些,但是传统的气息看不到了,也没有地方  
特色了,感受不到地方性的文化。———FT011ꢀ  
SWEꢀA(,广州游客)  
2
.以政府为主导模式的社区改造与资本介入  
000,无锡市将惠山古镇上报国家建设部,申报  
全国100个著名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称号。2004年  
2
,政府完成景区保护性修建工程,将整个惠山文物古  
迹区申报国家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2006,《惠山  
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通过在我国城市历史文  
化空间逐渐成为人们消费需求,以及无锡迈向区域性中  
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意识到文化资源  
作为不动产的动产化运作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潜在价值,  
充分利用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这将是旅游带动传统  
文化复兴,并推动城市内涵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传统文化保护不是静态保护,要走入现代生活  
传统文化需要时尚符号来传承,像各类博物  
遗址等,都可以成为地方发展和推动现代城市  
建设的核心资源。———FT016ꢀDTYꢀC(,古镇  
管理工作人员)  
对本地人来说,旅游文化就是商业文化,变化  
一定会发生我是搬迁者,搬迁后人们的交往方式  
和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什么都在这个不大的空间发  
生着。———FT19ꢀLOUꢀC(,古镇原住民)  
不难看出,新空间主导者主要是政府商户和游客。  
以政府为代表的权力与以商户为代表的资本等政治经  
济要素和力量的联结对惠山旅游空间进行了重新塑造。  
政府对旧空间的改造以古镇社区为载体,既实现了面貌  
的改观,又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商户是古镇空间生产的  
资本提供者和文化符号商品化的推动者游客成为新  
空间文化符号消费的享用者作为古镇主人的原住民  
成为新空间参与开发权利的主要让渡者,原先具有主体  
性的社区主人则变为空间的边缘者。  
2
000ꢀ2018年间,政府主导开发模式下,惠山  
()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的机理  
古镇空间生产利用土地级差原理重新配置空间用地,向  
作为重要的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惠山古镇从相对  
原住民征地并集中安置,再进行补偿分配的方式,完成 封闭空间流动空间的转变,经历了被发现”“被  
了古镇社区的空间置换,实现了旧空间再生和新空间的  
生产,这一阶段是古镇旧空间开始实质分化的阶段改  
造后的古镇主要以政府招租形式进行旅游商业活动,旅  
游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空间生产和商品化过程古镇  
社区在形态上变为以围绕旅游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交易  
场所,空间功能由以往以生活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增值”  
为目的的商品活动。  
开发”“被挤占被分化四重作用其中,资本权力  
等政治经济社会要素对空间的塑造具有决定作用旅  
游凝视与地方被关注是惠山古镇被发现的先在力量,  
产业优化与文化彰显是惠山古镇被开发的转型介质,资  
本循环周期中的自利性是古镇空间被挤占的资本因  
,旅游开发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是古镇空间被分化的  
权力因素(1)。  
3
.资本与异质文化对新空间的跟进  
1.旅游凝视与空间被发现  
2006年开始,地方政府不断加快对古镇社区空  
间的改造近几年,惠山古镇同质化的商业空间在不断  
涌现,地方传统非物质文化如全国著名的泥人文化等开  
始出现舞台化倾向,地方传统物质文化也按照指定区  
集中化再现”。  
从深层机理分析,“凝视首先确立了我们周围的世  
,个体的观看往往会成为集体凝视”(游客驱动官  
方打造舆论造势等)“地方的前置条件旅游欲求动  
机和行为的融合,以获得愉悦怀旧等体验并抽象化的  
结果,本质是旅游者施加于旅游地的一种凝视力。20世  
90年代,惠山古镇作为具有不同于城市景观基因的  
以前很多原住民从事传统文化产品的制作和  
78  
社区型文化遗产地的旅游空间生产与形态转向———基于惠山古镇案例的分析  
1 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机理  
地方消费空间,契合了游客发现和凝视地方的先在基  
础条件,反向的生活性驱使和旅游凝视力的作用  
,古镇最初爱好者如驴友”、摄影家探奇者文化爱  
好者等,通过对原生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不同  
建构方式,推动了古镇从地方向大众凝视地的转向。  
的局限性,旅游空间生产中偏向于古镇社区的公共福利  
性行为的削弱和限制原住民资本进入的原因正是基于  
上述原理产生,这是惠山古镇在深层次上造成空间关系  
和利益格局非均衡性,并使原住民处于边缘性的经济原  
。  
2
.产业优化文化彰显与空间被开发  
4.空间权力的博弈与空间被分化  
2
000年后,旅游业逐步介入惠山古镇,古镇不断在  
惠山古镇空间生产造就了空间的地理差异如前  
所述,政府商户和游客是新空间的受益者,原住民被排  
斥在外围空间,成为新空间的让渡者也正是这种空间  
生产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在空间生产的辩证性过程  
,更使空间生产主导者有力量携带优势资本,更有力  
量将空间本身而非空间中的事物作为生产工具,主宰空  
间主导权,形成了新的空间生产关系,并以此支配着惠  
山社区空间变迁的方向。  
物理文化和社会方面,被融入城市大尺度产业优化和  
城市文化彰显为大背景的空间生产范畴中之后加速  
期主要集中在2010年前后,资本投资主要以古镇周边  
土地整理和工厂企业建设为主,镇内主要以原住民利用  
宅基地经营传统手工艺(油酥泥人字画)、非物质文化  
遗产为主;2010年开发旅游后,原住民迁出社区,古镇主  
要以政府招租方式进行商业活动,内容更为丰富,传统  
手工艺生成方式大多消失旅游空间生产作为一个特  
殊的经济部门,被看作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正是利用  
了旅游具有空间消费特性和产业关联度高,带动系数  
,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旅游综合功能是政府在地方产  
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中考量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惠山  
古镇得以生产和空间形态转型,并从传统社区转向现代  
社会空间的时代因素。  
综上可见,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是资本权力等  
诸多要素和力量对古镇旅游空间重新塑造和社会化的  
过程基于地方性的空间凝视以政府为主导模式的社  
区改造与资本介入,资本循环周期中的自利性”,以及  
空间权力的博弈,是古镇旅游空间生产的综合动因,相  
互之间辩证性地呈现出了惠山古镇旅游空间实践旅游  
空间表征和表征的旅游空间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3
.资本循环周期中的自利性空间被挤占  
旅游空间生产背景下惠山古镇传统空间形态  
和特色的消亡  
()古镇物理空间的产品化和商品化使其难以响  
应传统空间文化  
在惠山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经济推动下古镇  
在惠山古镇被开发过程中,另一大特色是旅游空间  
生产改变了古镇空间主体间的社会关系政府不断借  
用资本,从流通领域进入古镇空间生产过程,再进入古  
镇商品流通领域,以实现空间的价值增值在此过程  
,资本循环一是采用时间转移”,投资以基于社区性  
的众多项目或原住民本身,以最终在下一轮循环中服务  
于资本自身;二是空间转移”,投资旅游资源配套项目。  
与资本急速聚集的天性相比,这两种转移具有一定程度  
外形(建筑街区等)的修旧如旧并非完全根植于传统。  
诚然,一定程度的地方重构越来越认为具有接受性和合  
理性,但许多基于商业特征的空间外观,则体现了刻意  
生产拼贴的痕迹,甚至有些不合时宜”。例如,古镇部  
7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被挤占的资本因素,政治力量博弈是空间被分化的权力  
分祠堂建筑外观属于复古,内部神圣空间则完全屈从于  
现代旅游发展之需,这本质上是一种商业的流行的和  
大众文化对传统神圣文化的侵占此外,在商业驱使  
,一些光鲜炫耀的具有现代连锁品牌的标志符号,  
也可以正当出现在古镇街区,一些传统文化馆如民间泥  
人作坊地方餐饮建筑却受到挤压,古镇部分空间和建  
筑沦为新贵养生和炫耀身份的名片”,这使古镇肌理从  
特殊(地方性)滑向了普遍(大众化)。  
因素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古镇空间呈现多元化  
空间状态,这在本质上是资本权力和利益等政治经济  
要素和力量对古镇旅游空间重新塑造,并形成空间的社  
会化结构和社会的空间性关系过程。  
(3)惠山古镇旅游开发是地方政府借古镇复兴传统  
文化,实现文化经济化的过程政府主导旅游开发模  
,因具有资本权力优势以及极强的社会资源整合能  
,有利于古镇旅游开发和经济有效增长但其旅游空  
间生产使物理空间的商品化难以响应地方文化,文化空  
间的异质化致使地方转为暂不确定的第三空间,社会空  
间的契约化割裂了传统人际关系调节的感性存在惠  
山古镇案例说明,社区型文化遗产地应该是一个结构性  
的存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是复杂而有机的统一  
。  
()文化空间的异质化致使传统空间转为真实与  
现象的第三空间”  
2
010年以来,惠山古镇在资本选择性投资下,新的  
娱乐设施风雅陶笛田玉会馆写意生活馆丝绸工艺、  
古月琴坊中药养生坊旅游中介企业流行音乐等逐步  
进入核心空间,古镇原本承载的历史文化空间容器被打  
,这些融合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空间特质,  
既不同于一般大众文化,也有别于古镇社区传统文化,  
而是一种自我他者的互动杂糅旅游介入古镇  
在消解传统空间文化边界的同时,又生成了一个嵌入”  
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引发了人们如何合理利用  
古镇社区的反思旅游背景下,资本权力政治要素的  
推动,使惠山古镇重新组织进入类似形象拼贴的功能网  
络里,这说明消费主义与工具理性接管的旅游空间生  
,使古镇异化为符号性的存在与此同时,弱势原住  
民的空间权益被挤占,出现不同于以往空间的区隔现  
中心边缘问题,形成了新的社区社会关系纽  
,随之而来的是地方传统价值观文化基因地方感以  
及地方性在与现代中西价值观混杂中失去了自身优势。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谁是空间的主体,谁是空间的  
客体,关系着传统社区文化景观和符号意义的调适方  
如何更加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传统资源的文化价值,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的资本化和资本异化,如何形成包括  
原住民在内的主体间良性互动及社区治理创新,这使我  
们认识到外来文化如何与地方秩序有机相连,如何保持  
地方性与地方感的存在,融入而非被替代是空间自我的  
前提,空间均衡而非失衡是空间实现正义的根本,这也  
是社区型文化古镇旅游空间生产最应提倡的基本逻辑。  
新时代背景下,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也带来了进  
一步的学术讨论作为我国不折不扣的社区型文化遗  
产地,惠山古镇旅游开发使古镇的旧空间不断消解,新  
空间不断生产与重构,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始终与  
古镇空间原住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  
义地理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诉求是随人类由自我意识向  
意识自我的演进,以及生产方式的进步社区型文化古  
镇之内涵,不在于基于文化景观价值之上的达尔文主义  
[34ꢀ35]  
大于传统特色的第三文化空间形态 。  
()社会空间的契约化割裂了传统社区人际关系  
空间调节的感性模式  
如前所述,历史视域中的惠山古镇是一种具有栖居  
特征的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背景下,原住民的外迁  
割裂了传统社区人际关系调节的感性模式,取而代之的  
是以流动性和网络社会空间为形态的人际交往的契约  
,传统以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和社会粘着为特  
,以及基于社区最具价值,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情感、  
温暖亲密共性参与和聚集等,被旅游经济背景下的  
契约对等和分裂性所替代这给我们暗示,新的地  
方性的空间形态是多元利益分化和异常复杂的差异性  
关系主体所建构的文化制度共同促使和形成的空间再  
现与地方表征。  
结论反思与讨论  
(1)传统惠山古镇空间形态表现为物质空间的自然  
文化空间的自洽性和社会空间的地域性惠山古镇  
从相对封闭空间流动空间再到社会空间”,经历  
了基于地方性的旅游凝视以政府为主导模式的社区改  
造与资本介入以及资本与异质文化对新空间跟进三重  
不同性质的旅游空间生产过程,背后潜藏的逻辑是经济  
和权力渗透到地方生活世界的过程。  
(2)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隐含着复杂且具有联结  
[
36]30-31  
性的网络推动结构旅游凝视与地方被发现是惠山  
古镇被构建的原生力量,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是其  
被生产的转型介质,资本循环周期中的自利性是空间  
的空间竞争 ,而在于其文化基因优秀制度传承和  
社区的包容性发展也就是说,古镇生存发展逻辑和与  
空间生产的历史逻辑具有内在统一性,古镇空间如何自  
80  
社区型文化遗产地的旅游空间生产与形态转向———基于惠山古镇案例的分析  
洽不取决于消费主义文化,而要看旅游作为古镇日常生  
活是否包含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维因素,以及能  
否将其内嵌于古镇空间生产过程之中基于此,未来古  
镇空间实践应基于社区发展,或有效兼顾社区发展,这  
不仅是一个涉及旅游空间实践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统一的问题,也是关涉旅游空间生产的伦理性问  
反思和讨论社区型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历  
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旅游空间生产方式决定着社区空间  
实践模式及其空间再现的形态,旅游空间生产的终极  
指向应该强调空间正义与生态弥合,在空间资源空间  
产品空间占有和空间分配方面,需要创新利用和合理  
协调,这是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应该引起的关注  
。  
[37]116  
事实上,惠山古镇案例在我国并非孤案,在中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郭文.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COCHRANEJ.Tourism,PartnershipandaBunchofOldFossils:ManagementforTourismattheJurassicCoastWorld  
HeritageSite[J].Journalof HeritageTourism,2008,2(3):156-167.  
[
3]BRUNTP,COURTNEYP.HostPerceptionsofSocioculturalImpacts[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1999,26(3):  
93-515.  
4]李建伟,朱菁,尹怀庭,.历史古镇空间格局的解读与再生———以华阳古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8,23(1):43-47.  
5]刘俊,袁红.1998ꢀ2009年重庆市磁器口古镇旅游用地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6):657-662.  
6]马秋穗.符号想像与表征:消费理论视阈下的古镇景观生产[J].社会科学家,2010,(10):85-87.  
7]孙艺惠,陈田,张萌.乡村景观遗产地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浙江龙门古镇为例[J].地理科学,2009,29(6):840-  
45.  
8]朱桃杏,陆林,李占平.传统村镇旅游发展比较———以徽州古村落群与江南六大古镇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842-  
46.  
9]刘炳献,潘夏宁,周永博.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广西扬美古镇的个案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7):131-133.  
10]唐小飞,黄兴,夏秋馨,.中国传统古村镇品牌个性特征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束河古镇周庄古镇阆中古  
镇和平遥古镇为例[J].旅游学刊,2011,26(9):53-59.  
11]刘婷,张阳生,高连海,.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救保护与活力复兴———以山西大阳古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9,24  
3):97-100.  
12]KNEAFSEYM.RuralCulturalEeonomy:TourismandSoeialRelations[J].AnnalsofTourismReseareh,2001,28(3):  
62-783.  
13]GURSOYD,JUROWSKIC,UYSALM.ResidentAttitudes:AstructuralModelingApproach[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2002,29(1):79-105.  
14]MEDIANLK.CommoditiingCulture:TourismandMayaIdentity[J].AnnalsofTourism Researeh,2003,30(2):353-  
68.  
15]HORNC,SIMMONSD.CommunityAdaptationtoTourism:ComparisonsBetweenRotoruaandKaikoura,NewZealand  
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2):133-143.  
16]姜辽,苏勤.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社会建构及其意义———多元话语分析模式的尝试[J].地理科学,2014,34(7):840-847.  
17]李东和,张捷,赵玉宗,.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  
007,27(4):602-608.  
18]李琮.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空间生产———消费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39-40.  
19]郭文,王丽,黄震方.旅游空间生产及社区居民体验研究———江南水乡周庄古镇案例[J].旅游学刊,2012,27(4):28-38.  
20]桂榕,吕宛青.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生产刍议[J].人文地理,2013,28(3):154-160.  
21]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2]HARTSHORNER.TheConceptofGeographyasaScienceofSpace,fromKantandHumboldttoHettner[J].Annalsof  
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1958,48(2):97-108.  
23]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黎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4]冯雷.理解空间: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
[
[
[
[
8
[
8
[
[
[
(
[
7
[
[
3
[
[
[
[
2
[
[
[
[
[
[
[
8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5]HARVEYD.TheLimitstoCapital[M].Oxford:Blackwell,1982.  
26]HARVEYD.ABrief HistoryofNeoliberalism [M].London:OxfordPress,2005.  
27]SMITHN.UnevenDevelopment:Nature,CapitalandtheProductionofSpace[M].Oxford:Blackwell,1984.  
28]BRENNERN,THEODOREN.CitiesandtheGeographiesof“ActuallyExistingNeoliberalism”[J].Antipode,2001,3  
34):349-379.  
29]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0]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王文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1]LUXEMBURG.TheAccumulationofCapitalTheory [M].Shanghai:SDXJointPublishingCompany,1959.  
32]郭文.“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J].经济地理,2014,34(6):33-39.  
33]URRYJ.TheTouristGaze:LeisureandTravelinContemporarySocieties[M].London:SAGEPublicationsLtd,1990.  
34]胡田.旅游第三空间的审美意蕴———基于哲学和美学的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2):46-50.  
35]阳宁东,杨振之.第三空间:旅游凝视下文化表演的意义重解———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68-74.  
36]LEFEBVREH.Theproductionofspace[M].Oxford:Blackwell,1991.  
[
[
[
(
[
[
[
[
[
[
[
[
[37]FOUCAULTM.TheEssentialFoucault:SelectionsfromtheEssentialWorksof(3)Foucault1954-1984[M].New  
York:TheNewPress,2003.  
TourismSpaceProductionandFormTransformation  
inCommunity-basedCulturalHeritageSites  
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HuishanAncientTowninJiangsuProvince  
GUOWen  
(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Development,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China)  
Abstract:Thefieldsurveymethodandinterviewmethodareusedtostudythetourismspace  
productionandshapetransformationofHuishanancientTown.Resultsshowthattraditionalspa-  
tialformofHuishanancienttownischaracterizedbythenaturalnessofmaterialspace,theself-  
consistencyofculturalspaceandtheregionalityofsocialspace.Aftertourismdevelopment,local  
spatialgaze,government-ledcommunitytransformation,investment,andthefollow-upofcap-  
italandheterogeneousculturetothenewspacearethemainmotivesofspaceproduction.The  
popularityofgentrificationinthetourismspaceofHuishanancienttownhas,toacertainextent,  
triggeredtheextinctionoftraditionalspatialformsandfeatures.Productizationandcommoditiza-  
tionofitsphysicalspacemakeitdifficulttorespondtolocalculture.Theheterogeneityofcultur-  
alspaceleadstothetransformationoflocalityintothethirdspaceofrealityandphenomena.The  
contractualizationofsocialspaceseparatestheperceptualmodeoftraditionalinterpersonalrela-  
tionshipadjustment.Theoptimizationoffuturespatialformasksforanewconceptofspaceregu-  
lationasaguide.Integrationratherthansubstitutionisthepremiseofspaceself.Balancerather  
thanimbalanceisthefoundationofspacejustice.  
Keywords:community-basedculturalheritagesite;productionoftourismspace;formtrans-  
formation;Huishanancienttown  
[责任编辑:钟秋波]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