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6卷第2期  
2
019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6,No.2  
March,2019  
杜诗称引扬雄探析  
1
2
王红霞,熊梓灼  
(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2.成都师范学院图书馆,成都611130)  
摘要:在杜甫现存诗歌中,约有20首存在与扬雄相关的称引,或对扬雄身世产生共鸣,或对扬雄才华表示认  
安史之乱前,杜甫对扬雄的称引往往多用以文见召”、“献赋入仕之事,说明杜甫确有过凭借干谒方式走上仕  
途的渴望;安史之乱后往往多用》”、“投阁之事,说明杜甫一生的政治命运较为坎坷深入分析后不难发  
,杜甫对扬雄的人生经历产生了诸多共鸣,二人文学风格也有相通之处,这是杜甫诗中多称引扬雄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杜甫;杜诗;扬雄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9)02-0149-05  
扬雄(53—18),字子云,西汉蜀郡(今四川成  
),西汉著名学者文学家,颇负才名早年因辞  
赋著称于世,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  
》、《解嘲》、《逐贫赋等名篇傍身其后文学态度有  
所转变,认为辞赋乃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  
守的扬雄是极为相似的此外,在杜甫一生所创作的  
为数不多的赋作中,也可发现扬雄带来的影响痕迹。  
不仅部分遣词用语直接脱胎于扬雄赋作,同时还受到  
扬雄思虑深远创作风格的影响并且二人对赋体文  
学的态度也有相合之处,早期皆重视赋的颂扬功能,  
扬雄因为献赋而取士,杜甫也一度仿效后来二人却  
对赋这种文学表现形式表示出失望之感,扬雄有童  
[1]5  
” ,继而投身于哲学和语言学研究,又有太玄》、  
法言》、《方言等著作流传后世除却卓然的创作才  
华外,扬雄一生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以文见召”、  
》”、“投阁等事迹皆出自其身这样一位既有  
献赋入仕的士大夫情怀,更有闭门著述不恋名利的 赋料扬雄敌———谈扬雄对杜甫赋作的影响中有  
[1]5  
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杜甫也流露出词  
[2]365  
赋工无益”  
这个问题,南京大学的李凤玲在  
[3]  
文人风骨的传奇文学家形象,迎合了后世诸多文人的  
心中诉求,故后世文学作品对其称引极多。  
较为详细地论述。  
扬雄对杜甫的影响还体现在杜诗中多对扬雄称  
以唐代诗人为例,在不同时段不同诗人的作品  
,皆能找到有关扬雄的称引,其中尤以杜甫为甚。  
天宝十年(751),四十岁的杜甫在秋述一文中以扬  
雄自比:“,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昔襄阳庞德  
据笔者统计,杜甫现存约有二十首诗称引扬雄,  
总量居唐代诸家诗人之首按照其所引形式,大致可  
分为三类:其一,直引其名,扬雄”、“扬子”、“子  
”;其二,与他人并称,扬马”、“班扬”;其三,以其  
事迹著作进行代称,投阁”、“汉阁”、“》”、  
,至老不入州府,而扬子云草寂寞,多为后辈所 羽猎”。按照其所引内容,大致也可分为两类:其一,  
[
2]6374  
,近似之矣。”  
当时杜甫身患疟疾久困长安,倍  
对扬雄人生际遇产生共鸣,具体包括对其以文见召的  
入仕途径的向往,以及对其》”、“投阁经历的  
感冷落寂寞,种种处境与当年闭门》”、寂寞自  
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王红霞(1968—),,重庆彭水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熊梓灼(1993—),,四川峨眉人,成都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14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感怀;其二,对扬雄文学才华表示认同分析杜甫诗  
也表达出了类似期许:  
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建标天地阔,诣  
歌中扬雄的称引情况及原因,不仅可见不同时期两位  
伟大文人间的情感碰撞,同时也可一窥扬雄其人其文  
在后世的传播影响及后世文人对他的接受情况。  
绝古今迷气得神仙迥,恩承雨露低相门清议  
,儒术大名齐轩冕罗天阙,琳琅识介珪伶  
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健笔凌鹦鹉,铦锋莹  
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通籍逾青琐,亨  
衢照紫泥灵虬传夕箭,归马散霜蹄能事闻重  
,嘉谟及远黎弼谐方一展,班序更何跻适  
越空颠踬,游梁竟惨凄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  
萍泛无休日,桃阴想旧蹊吹嘘人所羡,腾  
跃事仍暌碧海真难涉,青云不可梯顾深惭锻  
,材小辱提携槛束哀猿巧,枝惊夜鹊栖几  
对扬雄人生际遇产生共鸣  
汉书·扬雄传记载:“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  
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  
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  
[4]3522  
以风。”  
扬雄最初因其才名堪比司马相如而得人  
引荐,进而受诏入仕以献甘泉赋》。其后得以跟随汉  
成帝左右,陆续进献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  
赋作这种凭借文学才能受到帝王重视从而走上仕  
途的做法,成为了一种后世文人竞相仿效的典范到  
了唐代,人才选拔实际也存在着荐举与科举两种并存  
的形式:“这种与科举相伴而行的荐举’,是由权贵或  
公卿巨子在科举前对某位考生加以揄扬,或向主考官  
保荐,以人为的主观因素促成其中举还有另一种  
[2]507  
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  
张垍为张说(曾任玄宗朝宰相)之子,兼之又是玄宗女  
儿宁亲公主的驸马,深得唐玄宗欢心故该诗通篇赞  
美了张垍的家世品行和才华能力,从而引发出自己怀  
才不遇的苦楚,委婉表达希望能够得到张垍的赏识和  
推举尤其最后两句:“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借  
用了扬雄献羽猎赋的典故汉书·扬雄传记  
:“其十二月羽猎,雄从……又恐后世复修前好,不  
荐举’,是与科举相平行的,即在权贵或公卿的荐送  
,不经由考试,而朝廷直接录用人才朝廷既然广  
开荐举之路,士人必行干谒之事,为了追求功名,不惜  
奔走权贵之门当士子在行干谒时,往往把自己的得  
意之作投诸名流显宦,以期争得一官半职,这种类似  
现代的自荐书,即是投献温卷’。杜甫之所行干  
,即是在盛唐强大繁荣的时空背景下所激发出来的  
[4]3540-3541  
折中以泉台,故聊因校猎赋以风。”  
扬雄以  
文见召,于元延二年(公元前11)曾随孝成帝参与  
狩猎活动,并向天子进献了羽猎赋用以讽谏这一  
事件正好契合了杜甫当时迫切希望能够如扬雄一般  
受到赏识和任用跟随天子近旁的内心诉求。  
[5]39  
浪漫想望。” 对于以入仕任道为己任的杜甫来说,  
科举入仕之路屡受磨难,天宝六年又遭遇李林甫野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奉赠太常张卿垍  
二十韵两首诗皆创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时值安史  
之乱前夕,朝政昏暗社会凋敝此时杜甫已逾不惑  
之年,客居长安十年之久才华不被肯定,仕途备受  
阻隔的同时,家国不幸的种种遭遇也加诸其身,这一  
切的遭遇使他不得已转向投赠干谒之路由此便不  
难理解此时扬雄对杜甫的意义了,扬雄因才学出众而  
被人举荐,从而受到天子赏识这种以文见召献赋  
入仕的行为无疑成为了当时杜甫追慕的对象可见  
此时杜诗中所称引的扬雄,是一位值得效法的入仕  
,是能够满足文人用世抱负的追随对象。  
[6]6346  
无留才”  
的嘲弄,使得他一度将希望转寄在效仿  
扬雄以文入仕的荐举方法上,开始期望通过干谒走上  
仕途这种迫切希望明显的表露在部分诗歌中,如天  
宝十三载(754)所作的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  
()》一诗: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舍人退  
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晓漏追趋青琐闼,  
晴窗点检白云篇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  
[2]537  
送上天。  
此为杜甫赠予田澄之诗,田澄当时任职献纳使兼起居  
舍人,为当时唐玄宗李隆基身边近臣全诗多有奉承  
之意,不仅极力称赞田澄德才兼备被泽蒙庥,最后两  
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更直接借用  
扬雄向汉成帝进献河东赋一事,表达出自己不遇伯  
乐之苦,望有朝一日能够凭借田澄之力得到天子的垂  
。  
杜诗中除了效仿扬雄以文入仕外,更多的表达了  
对扬雄后期》”、“投阁经历的感怀。“》”  
一事本载于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董贤用  
,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  
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  
[4]3566  
解嘲》。”  
哀帝时期,很多人通过依附外戚佞臣获得了高官厚禄  
扬雄素来为人沉静寡欲,不慕富贵汉  
同年,杜甫另有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一诗,  
150  
王红霞熊梓灼杜诗称引扬雄探析  
[
2]890  
之后,大肆嘲笑扬雄不仅一无所获,而且创作也有所  
停滞但扬雄根本不为所动,依旧清净自守,仅作解  
以对又据汉书·扬雄传记载:“王莽时,刘歆、  
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  
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  
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  
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  
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  
,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  
句借扬雄清贫自守寂寞》”的事迹来  
称赞了杨六判官为官的清廉,同时还表达出对杨六判  
官未来仕途的期许乾元二年(759),杜甫因房琯之  
事受到牵连被贬华州,此时他的另外两位友人却获得  
了晋升,于是作了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  
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  
十韵一诗表示恭贺,其中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  
[2]1618  
”  
二句,暗示自己身陷贼中,蒙受冤屈,大有称  
道扬雄投阁的操守,恨不与之相随感上元二年  
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 (760),此时是杜甫来到成都的第二年,因草堂落成,  
[
4]3584  
。’”  
扬雄一生才华出众且清净自守,最后却依  
便新作堂成一诗,其中直接引扬雄解嘲一事入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  
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  
然躲不过政治的牵连,因刘棻符命之事无端受辱,  
从其供职的天禄阁跳下险些丧命,这便是投阁一事  
的来历可见纵使早年受到任用,扬雄一生依然充满  
艰难坎坷,尤其晚年的遭遇为其染上了凄凉之感而  
安史之乱后的杜甫,同样遭受着仕途失意的打击,感  
受着家国沦陷的伤痛,前途坎坷又逢山河昏暗,周遭  
一切令他心灰意冷,对奸佞进谗之人更是痛恨无比,  
晚年再逢营救房琯一事触怒肃宗,终生不得重用,这  
样的种种失意困惑无奈悲愤的叠加,与扬雄晚年  
际遇不谋而合,故杜甫非常善用扬雄之事暗指己身。  
于天宝十四载(755)所作的醉时歌颇具代表  
:  
[2]1926  
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诗虽然罕见地流露出愉悦之情,然而最后两句通过否  
定草堂与扬雄宅的关联,同时称自己不愿意再去发泄  
怀才不遇的愤懑,言虽及此,却隐隐透着一股落寞和  
无奈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府书怀(四十韵)》  
一诗中再引扬雄投阁:“文园终寂寞,汉阁自磷  
[2]4161  
。”  
清代杨伦注此句曰:“言己虽名玷班朝,而卧  
[2]4165  
病峡中,终归沦落,盖以蜀中扬马自方也。”  
指杜  
甫表面在感叹清守汉阁却遭受诬陷的扬雄,实则暗喻  
了受到外界环境牵连的自己大历三年(768)所作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  
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  
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  
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  
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  
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清夜沉沉  
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  
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  
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  
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也用投阁之事:“扬子淹  
[2]5558  
投阁,邹生惜曳裾。”  
仇兆鳌注此句曰:“淹投阁,  
[2]5564  
久于蜀;惜曳裾,不干人。”  
表现出杜甫久困于蜀  
的境遇杜甫对扬雄事迹感同身受的体悟,直至其生  
命的最后阶段仍有表现大历五年(770),在杜甫的  
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  
一诗中,当其回忆起当年营救房琯的经历时,再一  
次引用了扬雄投阁之事:“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  
[2]6094  
。”  
暗喻己身蒙受的不白之冤。  
[
2]410  
生前相遇且衔杯。  
可见,随着安史之乱(755)的爆发,自身坎坷兼之  
家国不幸,杜甫那颗追逐以文见召的心逐渐开始冷  
,诗中不复对于扬雄献赋入仕的向往,取而代之  
的却是对扬雄后期》”、“投阁之事的关注此  
时扬雄之于杜甫,不再是值得效法的入仕者和能够满  
足文人用世抱负的追随对象,而成为了惺惺相惜感  
同身受的精神慰藉者杜甫诗歌中屡次引用草  
》”、“投阁的典故,不仅仅是杜甫对扬雄人生际遇  
的感怀,也是对自己大半生遭际的感伤扬雄一生经  
历与杜甫人生轨迹的契合,无疑成为了杜诗多称引扬  
此时杜甫已困守长安十年,依然得不到任用,现实的  
黑暗加之自身的失意,愤懑之情再也无法克制,牢骚  
顺势而发其中子云识字终投阁一句即引用了扬  
投阁典故,表面似是安抚自己与友人:以扬雄之  
才华尚且被逼跳楼,我等遭遇又算得上什么?实际上  
是借几百年前大文学家扬雄投阁之事,来表露自己  
怀才不遇的激愤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  
至德二年(757)杜甫所作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一  
诗亦援引了扬雄事典,“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  
15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著作太玄的推崇之情又如壮游》(766):“斯文  
[2]4084  
对扬雄文学才华表示认同  
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该句杜甫借当时文坛名家  
在称引扬雄的约二十首杜诗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是在诗歌中肯定扬雄的才华杜甫历来对扬雄文学  
才华持非常明确的认可态度,鹿头山》: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  
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  
,始喜原野阔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  
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  
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纡馀脂膏地,惨  
澹豪侠窟仗钺非老臣,宣风岂专达冀公柱石  
崔尚魏启心二人之口,称自己才华可与班固扬雄相  
匹敌,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扬雄才华的认同再如送  
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768):“视我扬马间,白首不相  
[2]5613  
。”  
杜甫将自己置于扬雄司马相如间,直言才  
华不输此二人,同样是在高度肯定了扬雄才华的情况  
下的一种自夸之辞上述种种诗句,解释杜甫以扬雄  
自比这无疑是源自杜甫对扬雄的文学作品哲学著  
作的双重肯定,是源自杜甫对扬雄才华的高度赞扬和  
认可,故由他及己,由己及他,生出惺惺相惜之情。  
除去自比,杜诗还常将同时代的其他文人比作扬  
,以夸耀对方的文学造诣陈拾遗故宅》(762):  
[2]1886  
姿,论道邦国活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冬天,杜甫离开同谷前赴成都。  
[2]2703  
在这次行程中,杜甫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此诗为其中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南宋杜诗学者蔡梦  
一首诗中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清代仇兆鳌  
杜诗详注注该句曰:“《华阳国志》:‘司马相如耀文  
上京,扬子云齐圣广渊,斯盖华岷之灵标,江汉之精华  
弼注此句曰:“子昂蜀人也,生于扬雄司马相如之后,  
时代不同,其名与日月争辉,固不减于扬马也扬马  
[
亦蜀人,故甫言及子昂之平息欤。”  
2]2704  
可见在杜甫眼  
[
7]723  
’。”  
将司马相如与扬雄二人并称,可知在杜甫  
,扬雄司马相如陈子昂三位蜀人才华卓越,是可  
与日月争辉之人诗本为称赞陈子昂而作,却以扬雄  
作比,可见扬雄在杜甫心目中的文人标杆地位又如  
心中,扬雄实乃蜀地文人之典范。  
其作于广德元年(763)行次盐亭县,聊题四  
,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一诗也吟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766):  
[2]2811  
[2]4036  
咏到:“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此句本自左思 子云窥未遍,方朔谐太枉。”  
明末清初学者朱鹤  
蜀都赋》:“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蔚若相如,嚼  
龄注此句曰:“窥未遍,谐太枉,言虔之学问过于子云  
[8]448  
[2]4040  
若君平王褒暐晔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  
之博览,虔之言异乎方朔之诙谐也。”  
杜甫以扬雄  
杜甫看来,蜀地多产文人名士,如司马相如严君平、  
王褒等等,扬雄俨然在其列,再度确证了杜甫对扬雄  
才华地位的肯定。  
作为博览群书的典范,将唐代文人郑虔与之作比,可  
见在杜甫眼中,扬雄不仅是一位才华纵横的天才,同  
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又如夏日杨长宁宅送  
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得深字韵)》(765768):“醉酒  
此外,杜甫还有多首涉对扬雄文采进行称赞的诗  
,往往是通过自比扬雄,或者将他人比作扬雄来表  
[
扬雄宅,升堂子贱琴。”  
2]5501  
明代学者汪瑗注此句曰:  
达的自比扬雄的诗句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言己与崔,常宴别于杨长宁宅也扬雄比杨之才,子  
[
2]161  
[2]5501  
748750):“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甫以扬雄独著太玄》,清贫自守,却反被人嘲笑的典  
故自命,生发出自己不被世人理解赏识的感叹乾坤几反覆,扬马宜同时。”  
此处杜  
贱比杨之政。”  
同样也是杜甫借用扬雄之才以夸  
耀他人再如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769):  
[
2]5856  
朝代虽然更迭变迁,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752):“赋料扬雄敌,诗  
但是唐代诗人苏涣之名可如扬雄司马相如一般流传  
后世,诗虽是在写苏涣之才,却从侧面体现了杜甫对  
扬雄才名必将流芳百世的由衷信任。  
[2]277  
看子建亲。”  
仇兆鳌注此句曰:“汉扬雄尝作甘  
等赋,魏曹子建七步成诗,公谓扬雄之赋与己敌  
[
7]75  
,子建之诗于己相近也。” 杜甫在诗中直言自己  
的赋作水平能够与扬雄匹敌,可见其对扬雄赋作水平  
的肯定又如酬高使君相赠》(759):“草玄吾岂敢,  
由以上所举十一首杜诗可见,自杜甫中年时起,  
其诗歌创作中便开始表露出对扬雄才华的欣赏和认  
,直至其去世前所作的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  
[2]1904  
[2]5856  
赋或似相如。”  
该诗本为杜甫酬和高适所作,末两  
诗中还在感慨:“乾坤几反覆,扬马宜同时。”  
句谦称自己学识有限,不敢像扬雄》”一般挥笔  
著书,但还是可以像司马相如一般作作赋,充斥着既  
自谦且自负的情绪,也可通过该句看出杜甫对扬雄哲  
总体而言,杜甫对扬雄才华的肯定态度在其诗歌中贯  
穿始终,未有明显变化。  
结合前文,杜甫不仅在赋作中对扬雄多有承袭,  
152  
王红霞熊梓灼杜诗称引扬雄探析  
诗歌中更是常常表现出对扬雄才华的称赞而杜甫  
,还是其文学创作,都具有一种沉着深远的魅力。  
至于常被用来形容杜诗的沉郁顿挫四字,也具有与  
扬雄相通的含义:“‘沉郁’,偏指杜诗思想内容层面的  
对扬雄的创作才华认同度之所以如此之高,与其二人  
相似的文学风格有着密切关系杜甫对于扬雄的文  
学创作有句评价非常出名:“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  
深沉深厚郁勃等特征,‘顿挫’,指杜诗艺术形式层  
[2]6271  
[2]6270  
,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沉郁顿挫”  
这个概念最早其实是被杜甫用于形容扬雄赋作,并以  
此进行自比的,最后才慢慢演化为评价杜诗的专门用  
,被后人视作杜甫最具特色的诗歌风格由此可  
,扬雄的赋作风格大抵与杜甫的诗赋风格有互通  
之处。《汉书·扬雄传中记载扬雄性格为默而好深  
面的抑扬顿挫的特色……”  
其中沉郁这一特色  
与扬雄其人其文颇为契合,无疑是杜甫对扬雄文学创  
作认可的原因之一。  
通过上述探析杜诗中对扬雄的称引现象,可知大  
致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杜甫一生中的起落境遇与扬  
雄生平达到部分重合,故多称引扬雄之事来表达自身  
的际遇感怀,现存约9;其二,杜甫对扬雄的才华学  
识颇为肯定,因此大部分诗歌称引皆在对扬雄的文学  
才华表示认同,现存约11。  
[4]3514  
湛之思” ,这样的性格特征为其文学风格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刘歆在给扬雄的与扬雄书从取方言》  
中便将其联系到了文学创作中:“非子云澹雅之才,沈  
[9]415  
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精以成此书良为勤矣!”  
可见扬雄这种构思深沉思虑深远的文学风格在当时  
得到了认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更多次用类似的  
表述评价扬雄,《体性:“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  
总体来说,杜甫对扬雄人生际遇有颇多共鸣,因  
此诗中常引扬雄事典:安史之乱(755)前杜甫对扬雄  
的称引往往多用以文见召”、“献赋入仕之事,表达  
其对仕途的渴望;安史之乱(755)后往往多用草  
10]506  
正是因为扬雄性情沉静,所以他的文学创作 》”、“投阁之事,表达其对仕途的失望称引对象  
[
。”  
也显得含蓄隽永。《神思篇讨论艺术构思时,将扬雄  
虽然都是扬雄,却因为杜甫自身境遇的不断变化,致  
使称引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而杜甫对扬雄才华  
的认同是贯穿其诗始终的,这也与二人文学风格的相  
似性有一定关联。  
归为思之缓一类:“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扬雄辍  
[10]494  
翰而惊梦。” 《才略篇中再次提及:“子云属意,辞  
人最深,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  
[10]699  
能理瞻而辞坚矣。”  
种种材料证明,无论是扬雄为  
参考文献:  
[
1]扬雄.法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3]李凤玲.赋料扬雄敌———谈扬雄对杜甫赋作的影响[J].杜甫研究学刊,2005(2).  
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黄雅莉.杜甫长安时期的干谒诗探究[J].中国韵文学刊,2017,31(3).  
6]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杜甫,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赵逵夫.历代赋评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0.  
9]严可均.全汉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0]刘勰,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普]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