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0卷第1期  
2
013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1  
January,2013  
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泽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州510631)  
(
暋暋摘要:在犹太人与罗马当局的双层压力下,《新约作者们被迫在死亡问题上作出回应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  
由此世达到来世永生的一个小小转折,一切死者都要复活接受审判,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决定其获得永福还是永罚;  
这种复活是肉体复活,因而有别于异教哲学新约,“阴间地狱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指死者暂栖的地  
,后者则指恶人被定刑后的去处;“天堂既可以建立在天上,也可以建立在人间,它是耶稣基督里的上帝主权和  
统治权的实现由于确立了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新约中的今生是充实和积极的,但是相比之下,永恒的来世更值  
得向往这种死亡观促成了一种简朴和实在的葬仪,在葬礼上,应答轮唱的赞美诗取代了哀惋的挽歌和悲痛欲绝  
的哭丧;它推动了迫害时期基督徒的殉道,造就了早期基督教的英雄主义;同时,它还有助于确立起超越死亡的圣  
徒崇拜,使活人与死人的世界开始有了直接交流的渠道。  
关键词:新约》;死亡观;历史影响;早期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B971.2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1灢0030灢12  
暋暋西方学术界对于早期基督教的死亡观,已经给  
予了一定的关注,例如文兴先生(MichaelG.Wens灢  
1世纪下半叶至2世纪末,基督教新约圣  
各卷开始出现定型并陆续被教会确定为经典。  
与此同时,原始基督教的死亡观,也通过新约逐渐  
展现于世就如我们无法离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而单独谈论基督教的诞生那样,我们也不能无视当  
时地中海区域的历史条件而去叙述基督徒最初的死  
亡思想。《新约死亡观的构成要素极其复杂,其中,  
犹太文明希腊文明罗马习俗埃及宗教波斯思想  
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扮演过角色;《新约死亡观实  
际上是犹太文明与以希腊文明为代表的异教世界长  
期碰撞的产物。  
ing)步  
[1]  
的概括;鲁士先生(AlfredC.Rush)在叙述罗马  
帝国的死亡及埋葬习俗时,也涉及到了基督徒的死  
[2]  
亡观问题;裘隆(JacquesChoron)和佩内尔哈姆  
TerencePenelhum)两位先生在其有关的论著中,  
均在不同程度上谈到了基督教死亡观在西方思想史  
(
[3-4]  
上所扮演的角色  
这些作品大多从神学的角度  
入手,对相关的历史事实与现象作了一般性的描述,  
其深度仍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着力于从历史的角度,新约中所反映出来  
的死亡思想及其主要影响,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梳  
,以期有助于认识的深化。  
毋庸讳言,犹太文明的确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  
,诚如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所说:世界  
历史上只有犹太民族拒绝参与全人类的交往……  
他们赖以保持他们的特殊宗教仪式的沉静顽劣的  
犹太文明与异教世界的碰撞  
收稿日期:2012灢07灢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7JA770025)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07I03)“罗马帝国时代基  
督教通俗信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林中泽(1956—),,广东海丰人,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0  
林中泽暋《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脾气及其不友好态度,似乎表明他们是一个特殊的  
种族,不惜公开承认,或毫不掩饰,他们对人类其余  
部分的不可调和的憎恨不论是安条克的暴力,还  
是希罗德的计谋,还是邻近民族的榜样,都未能说服  
犹太人把希腊人的典雅的神话和摩西的教义结合起  
来因素的渗透,希伯来社会中传统的宗教集体主义  
和家长制原则面临严重的危机,联结各个个体的社  
会纽带逐渐松懈,个人主义悄然抬头,古老的正义观  
在维系社会道德和维持传统宗教信念方面,已经显  
得软弱无力人们开始发现:由儿孙承担先人道德  
行为的后果,甚为不公;个人所行的善和所作的恶,  
其责任应当由个人自行承担可是,现实世界的不  
公正的确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上帝的正义又是绝对  
不可怀疑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出路,就是设想  
出一个能够得享永生的来世暠。有了来世的永  
,死亡就不再是人的最后湮灭和终结,而仅仅是一  
个转折———即转入每个人均可以得到与其生前行为  
相对应的真正公正的另一个世界由此可见,这个  
新世界的观念,完全是对现实世界不公现象进行  
消极反抗的产物要进入这样一个世界,死亡就必  
须被超越,于是复活的观念被强调不过,与希腊思  
想中刻意贬低肉体和抬高灵魂的传统不同,希腊文  
化影响下的犹太人采取了肉体复活的形式,即失去  
[
5]235-236  
暠  
然而,人类强烈的交往本能最终还是  
部分地改变了犹太文明的自闭性格,从公元前4世  
纪后期开始的希腊化大潮,也逐渐地渗入到犹太社  
会内部公元前333,巴勒斯坦地区沦为亚历山  
大帝国的属地,此地的犹太人不得不与寓居于亚历  
山大里亚的犹太人一样,直接面对希腊文化及希腊  
化东方文化的影响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旅行  
家赫卡提耶斯(HecataeusofAbdera)就在其旅行记  
中写道:“犹太人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祖先的传统  
[6]27  
习惯。暠 公元前2世纪前中期,塞琉古王国的国王  
安提阿哥·伊比弗尼斯(AntiochusIV Epiphanes,  
175-163)强制推行希腊化文化,同时禁止犹  
太人的宗教崇拜和习俗这一行为促成了公元前  
67,  
犹太人因而获得  
1
生命的肉体恢复到生命的状态例如先知以利亚就  
栙[10]王上17:17-24  
了一段时期的独立,直到公元前63年被罗马人征服  
为止在公元前后的一百多年间,希腊化文化以更  
快的步速向犹太人社会渗透雷利拉德先生(Eric  
Relillard)发现,公元前后的犹太人坟墓有时候与外  
曾使一具男童尸体恢复了生命活力  
以利亚的学生以利沙也施行过类似的神  
[10]王下4:18-37  
对于复活的自信,以赛亚书中  
表现得淋漓尽致:“死去的人将要复活,他们的尸体  
将要再次获得生命睡在坟墓里的人,都要醒来并  
愉快地歌唱如同闪亮的甘露更新了大地,上帝也  
[7]65-68  
邦人的坟墓散乱地混杂在一起  
,这充分说明  
犹太社会的排他性正受到严重的威胁犹太社会受  
希腊化影响的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希腊语的广  
泛流行根据斯卡索尼(OskarSkarsaune)对巴勒  
斯坦地区的调查,在属于公元135年之前两百年内  
194块重葬墓墓碑中,只有26%的墓碑碑文是用  
希伯来文或阿拉米文写成的,而高达64%的碑文则  
[10]26:19  
要复活死去多年的人们。暠  
显然,复活是为了  
接受公正的审判:“年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你  
们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要记住,上帝会对你们所做  
[
10]11:9  
的一切进行审判。暠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不  
管是善是恶,即使是暗中所做的,均要受到上帝的审  
[8]41  
[10]12:14  
是用希腊文写成的  
一般而言,碑文的读者主  
。暠  
这些思想,无疑被后起的基督教所继承  
要是死者的家庭成员,这意味着当时能熟练操用希  
腊语的犹太人已经不再局限于社会的中上层当  
,希腊化文化的渗入最终并没有导致整个犹太社  
会被完全希腊化暠,相反,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却被部  
分地消化和吸收了。  
和发扬光大,这在新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与此同时,犹太文明对于异教世界的影响也在  
逐日增大公元1世纪前后,犹太人定居点已经遍  
布地中海各地罗马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告  
诉我们:“这个民族散布于每个城市当中,如今要想  
在世界上找到一个没有他们踪影的地方已经是不可  
不过,希腊化文化的渗入,却引起了犹太社会的  
历史性变革首先是由于在接受外来文化上的态度  
分歧,整个社会开始分裂为若干个互相对立的利益  
集团,以祭司贵族为主体的撒都该派以宗教知识分  
子为核心的法利赛派以城乡下层为基础的艾赛尼  
[9]14册第115章  
能的事情了。暠  
随着元首制政治的确立和  
东西方交往的日趋频繁,罗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  
德危机,传统的多神教信仰不断受到质疑,与日俱增  
的腐败现象常常被归之于异教神灵的失职和无能。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规范相对严谨的犹太教,便成了  
[9]18册第1章  
派等纷纷出现  
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外  
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9]14册第10章  
一些异教徒向往的目标基督教使徒保罗在旅行传  
道期间,常常在犹太人会堂里遇见到这一类外邦  
用于公共聚餐和节庆  
到了屋大维时代,  
帝国政府继续发布保护犹太人的饬令总而言之,  
在整个共和时代和帝国最初几十年里,罗马当局与  
犹太人之间的冲突极少罗马对犹太教的宽容基于  
两方面的理由:其一,犹太人遵守自己祖先的宗教和  
习惯,这是值得提倡的;其二,犹太教虽然对于一些  
异教徒个体具有某种吸引力,但它本身并不存在大  
规模向外扩展的趋势,因而是可以容忍的这两条  
可以看作是罗马政府一切宗教政策的底线,任何突  
破这一底线的企图,都必然会导致罗马人的反目成  
。  
[10]17:1-13;18:4-5;19:8-10  
暠(gentiles/pagans)  
这些  
外邦人被保罗称作上帝的敬畏者暠(Godfear灢  
[10]18:7-8  
ers)  
他们未必都是希腊人,但是他们一  
般都会讲希腊语;他们也未必都正式加入了犹太教,  
但是他们无疑经常参加犹太会堂的圣事和祈祷活  
,因而大多属于望教者。“上帝的敬畏者要想成  
为真正的犹太教信徒,还有相当的难度,其中需要克  
服的最大障碍是犹太教的割礼及其近乎苛刻的宗教  
禁忌许多望教者虽然羡慕犹太教的道德戒律,却  
因无法接受割礼和洁净戒条而仍被拒之于门外这  
就从一个重要的侧面解释了为何蔑视割礼和洁净戒  
条的基督教,能够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地把这部分  
人囊括于自己的麾下就这一角度而言,犹太教的  
影响力在不自觉当中充当起了早期基督教扩展的工  
。  
最初的基督教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犹太教的一个  
派别,因而受到了罗马当局的默认可是,随着这一  
教派的壮大,它一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对于其母体的  
叛离,另一方面则以其咄咄逼人的态势与异教世界  
争夺信徒,于是,它与罗马当局的正面冲突便在所难  
免了显然,当时的基督徒面临着死亡的双层压力:  
一层来自犹太人,斯提芬(Stephen)和雅各(James)  
就是这一压力的牺牲品;另一层来自罗马当局,保罗  
和彼得则是该压力的牺牲品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  
史背景下,《新约的作者们不得不对死亡问题作出  
回应,于是,早期基督教的死亡观便很自然地被推上  
了前台。  
公元1世纪前后的犹太教,也是罗马统治者保  
持帝国内各政治势力平衡的一个筹码,故此时的罗  
马政府当局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大体上是宽容和友善  
公元前161 ,犹大· 马加比(Judas Mac灢  
cabaeus)派出了一个使节团到元老院去缔结一个友  
谊协定,目的是为了共同反对塞琉古王  
[10]加上8:17-23  
罗马政府害怕任何一个希腊化王国  
作为永生与永罚之门的死亡  
独大,它发现犹太人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伙伴。  
新约的死亡观,旧约有着密切的关联。  
例如在有关生命和死亡的起源问题上,前者无疑继  
承了后者的思想。《创世纪写道:“主上帝从地上提  
取了一些泥土,用它做成了一个人,并向他的鼻孔吹  
公元前139,罗马人的友谊扩展到了散居的犹太  
[10]加上15:22  
人那里  
,双边继续加强了联盟在密特里  
达提战争(88-85)和埃及战争期间(55-  
[
10]2:7  
7),,深  
了希腊移民的敌意尽管庞培在公元前63年攻占  
了耶路撒冷,但是在共和国最后几十年里,犹太人与  
罗马的官方关系一直很好在恺撒与庞培之间的国  
内战争期间,巴勒斯坦犹太人明智地站在恺撒的一  
作为奖赏,他们与罗马人之间的联盟获得了延  
正如弗伦德(W.H.C.Frend)所指出的:“只  
要希腊城市中强大的派系对罗马统治怀有敌意,罗  
马人与犹太人的友谊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必需  
进了赋予生命的气息,那人就开始活了。暠  
4
这里,关键的环节是上帝对着亚当的鼻孔吹气息,这  
种来自神的气息后来被理解为灵魂,它是人类生命  
的开始人类的始祖在上帝的伊甸园里过着无忧无  
虑的生活如果亚当和夏娃不违抗上帝禁令的话,  
人类本可以像上帝那样长生不死的可是人类始祖  
经不起诱惑,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而犯罪,于是,作为  
对这种违令行为的处罚,死亡开始降临人类身上。  
从形式上看,死亡的过程很简单:既然生命是上帝的  
气息,死亡便是上帝把这种气息收回;而从本质上  
,由于人类始祖对上帝的悖逆,生物意义上的死亡  
开始被等同于道德意义上的邪恶,死亡成为最大的  
邪恶有关生与死的起源,犹太教的理解到此为止,  
而基督教的理解却远未结束在早期基督徒看来,  
[6]105  
。暠  
据约瑟夫(FlaviusJosephus)记载,在公元  
50—40年间,罗马政府颁布了许多诏书来保证犹  
太人的特权,而不顾当地希腊人的反对在这些诏  
书中,犹太人被称作朋友加盟友暠,他们被允许按其  
自己的习惯生活,他们自行捐献的款项也被允许使  
32  
林中泽暋《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死亡并不符合上帝的意愿,他对于人类的堕落不可  
能坐视不理,于是便启动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对人类实施拯救通过耶稣这一人物的出场,《新  
的精神便被链接到旧约当中去耶稣通过自  
己的死和复活告诉世人:死亡已经被彻底征服了,所  
有死去的人们都将复活,复活的目的是接受上帝最  
正义的审判,届时每个人都须为自己生前的所作所  
为负责任———善人将获得永福,恶人将遭受永罚。  
如今,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相对于来世的永福或永  
罚来说,死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中间过程,是未来永  
恒存在之前的一个插曲,或是获取来世生活的一个  
前提这就把基督教的死亡观与犹太教分离开来:  
在犹太人看来,死亡标志着一个人与上帝关系的结  
,因为上帝的恩泽只惠及活人;而在基督徒看来,  
死亡则标志着一个人与上帝关系的重新开始,从此  
善人将永远与上帝生活一起。  
观点,如果死亡是人类罪恶的结果,这种罪恶又受到  
魔鬼行为的左右并被永久化,那么在一个人内心中  
对于魔鬼和罪恶的胜利,便把由生到死的过程转变  
成为由死到生的过程。  
耶稣基督既是人又是神,《新约的核心思想,就  
是耶稣已经实现了复活以及人类将要获得复活基  
督的复活既是人类复活的前提,也是基督教信仰的  
保证正如保罗所说:“若基督不曾复活,我们所传  
[10]林前15:14  
的便是徒劳,你们所信的也是徒劳。暠  
整部  
新约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随着死亡的被征服,每  
一个个体都将复活并达到不朽保罗预言说:“号角  
将要吹响,死人将要复活成为不朽,我们将要改变。  
这必朽坏的,必将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必将变  
成不死的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  
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胜利吞没的话  
[10]林前15:52-54  
就应验了。暠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复活不  
1
.死亡与复活  
是罗马异教中单纯的灵魂复活,回  
归到肉体,即肉体复活不过,根据保罗的意见,死  
去的肉体与复活的肉体是有本质区别的,他说:“被  
埋葬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的;被埋葬的是羞  
耻的,复活的是荣耀的;被埋葬的是软弱的,复活的  
是强壮的;被埋葬的是物质的肉体,复活的是灵性的  
有关死与罪的密切关系,新约中被再三地  
强调使徒保罗认为,人类的死亡和其他一切被造  
物的腐败均是通过人类在伊甸园里的罪而进入到这  
个世界上来的:“如此说来,因一人的冒犯,导致众人  
被定罪;同样,因一人的义行,导致众人得正义和获  
生命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同样,因一人  
肉体;如果有物质的肉体,便还有灵性的肉  
[10]5:18-19  
[10]林前15:42-44  
的顺从,众人成为义人。暠  
前一个一人是  
。暠  
对于这种物质肉体暠(aphysical  
指亚当,后一个一人是指耶稣众人最初因亚当  
而犯罪并走向死亡,如今却因基督而获正义并得永  
保罗进一步解释道:“因此,就如通过一个人,罪  
进入到世间,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身  
body)灵性肉体暠(aspiritualbody)的关系,奥古  
斯丁(SaintAugustin)解释道:“人在末日复活时,其  
原有的躯体会发生质的改变,即由物质的肉体变  
灵性的肉体,因此,在灵魂与肉体重新结合时,  
灵魂不是与别的肉体结合,而是与原来的却发生了  
[
,因为众人都犯了罪。暠  
10]5:12  
由此可见,死亡首先  
[11]XIII卷第23章  
是由人内在的罪造成的死亡也是人类的敌人,保  
质变的肉体重新结合。暠  
这就是说,在复  
[
10]林前15:26  
罗说:“最后被毁灭的敌人是死亡。暠  
耶稣既  
活中,灵魂所回归的目标是灵性的肉体而不是物质  
的肉体,因为物质肉体与其他的被造物一样是注定  
要腐败的。  
然是一个人,在作为敌人的死亡即将来临之际,他也  
会表现出某种可怕的焦虑例如,他开始感到悲痛  
[
10]14:33  
和难过暠  
;他祷告说,如果可能,他希望能免  
耶稣复活的现实性与人类复活的预期性一起,  
最终降服了死亡这一人类的最大敌人,这当然并不  
意味着死亡是值得向往的归宿正如文兴先生所指  
出的:在早期基督教那里,“死并不被看作是一种渴  
望得到的避难所……死被看作是正在逝去的世界图  
景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它已经丧失了抹杀人的能  
[
10]14:35-36  
;他甚至大声痛哭,  
耶稣的这些行为,代  
除掉即将到来的折磨  
[10]5:7  
泪流满面地哀求上帝  
表了凡夫俗子对于死亡的普遍恐惧心理此外,保  
罗也承认,死亡有时候是通过魔鬼的恶意进入到这  
个世界来的,因此人类要摆脱罪恶与死亡的桎梏,便  
常常要与外在的魔鬼作斗争:“因为我们的斗争对象  
不是具有血肉的敌人,而是统治者掌权者这个黑  
[
1]63  
源和力量,死已经丧失了其终极性暠  
2.地狱与天堂  
[10]6:12  
暗世界的霸主以及天界的恶魔。暠  
依据保罗的  
人死后离开了躯体的灵魂将往何处去? 在末日  
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复活到来之前这些灵魂处于何种状态? 这些均是  
新约所未能明确回答的问题耶稣曾经提到末日  
这里所讲的阴间暠,实为在复活和审判以前容留死  
者的场所,它最初可能指的是坟墓随着时间的推  
,翻译上的混乱很快出现了,以至于阴间地  
这两个不同性质的词汇,常常被混用不过,在  
新约,作为灵魂暂时栖居场所的阴间暠,与作为  
永恒诅咒场所的地狱暠,还是可以基本区别开来的。  
彼得在布道时讲到耶稣:“你们杀害了他,但是上帝  
却免除了他的阴间(Hades)之苦,让他复  
审判的情景,他说:“当人子在荣耀中来到时,由天使  
们簇拥着,坐在自己光荣的宝座上,万民都被召集到  
他的面前,然后他把他们分成两组……王要对其右  
边的人说:‘来吧,你们拥有我父的祝福,继承从创世  
以来就为你们准备的王国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  
,我渴了你们给我喝。暞……然后他要对其左边的  
人说:‘你们这些被诅咒的人,离开我吧,进入到为魔  
鬼及其天使所准备的永火中去我饿时你们没有给  
我吃,我渴时你们没有给我喝。……暞这些人要往永  
[10]2:23  
[10]2:31  
。暠  
他不会被抛弃在阴间。暠  
这些指  
的都是死者的暂栖地,这个地方在哪里呢? 就在大  
地的深处,保罗谈到耶稣时说道:“他上升了暞,岂  
[10]25:31-46  
[10]4:9  
罚中去,那些善人要往永生中去。暠  
而在另  
不是意味着他也曾下降到大地深处吗?暠  
实际  
一个场合里,耶稣则似乎认为人死后无须经过末日  
审判即可直接获得赏罚,他说:“……穷人死了,天使  
把他送到亚伯拉罕的怀抱里;富人也死了并被埋葬  
,他在阴间里受到了折磨,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  
罕和他怀里的拉撒路他大喊道:‘我父亚伯拉罕,  
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过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  
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暞亚伯拉罕  
回答说:‘孩子,你该记住你生前享过福,而拉撒路则  
受过苦现在他在这里找到了安慰,而你倒要受苦  
不但是这样,在你我之间,隔着一个巨大深渊,  
无法从这边到你那边去,也无法从你那边到我们这  
边来。暞富人又说:‘父啊,既然如此,请打发拉撒路到  
我父亲家里,在那里我有五个兄弟,他可以警告他  
,免得他们死后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暞亚伯拉罕  
回答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让他们听他们的话  
,这里的阴间大地深处暠,不过是死的一种委  
婉的表达。  
不久,作为永恒诅咒的地狱一词也出现了。  
旧约后期的作者,常常使用Gehenna来诅咒恶  
根据文兴的考证,Gehenna是耶路撒冷正南方  
的一个日夜焚烧着大火的垃圾场,偶尔也被用来焚  
[1]73  
烧死刑罪犯的尸体  
这个词与英文单词Hell意  
思相近,其贬抑性质十分明显该词被新约作者  
借用来指称恶人被定刑后的最终去处,由于它的特  
殊出处和背景,它总是与火联系在一起耶稣在谈  
及地狱时说道:“那里的虫子永远不会死,火也永远  
[10]9:48  
不会灭。暠  
他在另一个场合里又说:如果有人  
骂自己的弟兄为疯子的话,就要受到火狱的惩  
[10]5:22  
。暠  
他还预言说:“在今世终结时也是这样,  
天使会出来,把恶人从善人中分开,把他们扔进火炉  
[10]16:22-29  
[10]13:49  
。暞暠  
由此可知,新约中存在着死后  
,他们将在那里哀号和切齿。暠  
启示录的  
直接赏罚与末日审判的赏罚两种情况,这反映了早  
期基督徒在来世观上的多元性。  
作者在讲到一千年太平盛世过去以后,被释放出来  
兴风作浪的魔鬼将被扔到充满火和硫磺的湖  
[
10]20:10  
在某种程度上,《新约继承了旧约阴间暠  
地狱的概念希伯来文版旧约中的“Sheol暠  
(阴间)一词,在七十子希腊文译本中被翻译成Ha灢  
des暠,于是在新约中也使用Hades一词,因为新  
最初是用希腊文写成的无论是希伯来文的  
暠  
有一个外典文献提到童贞女玛丽亚游  
地狱的故事,说玛丽亚看到地狱里的大火熊熊,绝望  
[
12]56  
的恶人们正在等待着惩罚  
在较早的新约文  
献中,堕落的罗马城也曾被当成是地狱的原型,《启  
示录的作者就把罗马指斥为罪恶的巴比伦,是魔鬼  
[10]18:2  
,
还是希腊文的Hades,最初均是指灵魂暂时  
的住处和各种污秽之灵的巢穴  
Sheol  
栖居的地方,它们并没有太多道德贬抑的意义,因此  
与后来作为永久惩罚场所的地狱暠,有质的区别。  
这两个词的性质与拉丁文的“tartarus暠相似例如,  
彼得曾断言:“就是天使犯了罪,上帝也没有宽容,而  
是把他们扔进阴间(tartarus),交到黑暗的墓坑中,  
如果说,地狱的惩罚继续保留了现实世界中用  
来惩治罪犯的极端化手段,那么,与此相应,天堂的  
奖赏则体现了人们在摆脱了世间苦难和烦恼后的心  
旷神怡状态。《新约中只有启示录对天堂进行比  
较集中的描述,该文献的作者约翰在展望天堂的美  
景时,最初出现于其脑际中的也许就是创世记中  
[
10]彼后2:4  
等候审判。暠  
可见,在早期基督教的语境中,  
34  
林中泽暋《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伊甸园的形象,这种初民时代的简朴和恬静的确令  
着较大的混乱,这些混乱反映了新约各不同作者  
间的思想分歧按文兴的说法,“上帝王国指的是  
一种永恒的实体,对于信者而言,它也包括了今世生  
,它应当被定义为是耶稣基督里的上帝主权和统  
人神往可是由于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苦痛和烦  
,展望中的天堂美景首先必须去除掉一切令人不  
快的事物,因此,《启示录有时用否定的形式来描述  
这个被人们苦苦追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上帝将  
[
1]80  
治权  
此说甚为精当。  
擦去他们的一切眼泪,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  
3.今生与来世  
号哭和痛苦,因为以前的事情都已经过  
今生与来世是基督教死亡观的另一个重要方  
,这一问题与复活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不  
能把基督教的复活只是简单地理解为灵魂回归到原  
先的肉体首先,如上所说,灵魂在回归时,肉体已  
经完成了从物质的灵性的蜕变,因此复活的  
人是一个具有全新的精神气质的人,即为不朽的人。  
其次,由于死人的复活,万物也随之得到了更新,《启  
示录的作者就自称看到了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  
[
10]21:4  
暠  
与此同时,约翰谈到了天上的具体情  
,他试图诉诸现实生活中最令人愉悦的感觉,例如  
他提到:“另有一位天使捧着金香炉走进来,并站在  
圣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  
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  
[10]8:3-4  
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上帝面前。暠  
这段描  
述无疑开启了读者的嗅觉和听觉,使人们似乎真正  
感受到了香炉冒出的香味,以及众圣徒悦耳的祈祷  
他还说道:“我听见从天上发出的声音,像大水  
流动的声音,和巨雷的声音我还听见好像有人弹  
琴的声音他们在宝座前在四活物前和在众长老  
前唱一首新歌除了从地上赎回来的那十四万四千  
[10]21:1  
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暠  
因此,复活意味着一  
切被造物的彻底改造,即一个属灵的新世界取代了  
恶贯满盈的旧世界这就为今生与来世找到了一条  
互相连结的纽带,即对于基督与上帝的明白无误的  
信仰如今,无论是生还是死,都体现了上帝对于特  
定个人所做出的刻意安排,人们只须信从上帝,而不  
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祸福夭寿太过于耿耿于怀于  
,《新约的作者又一次从旧约中找到了共鸣:上  
帝所创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去  
加以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世俗生活的内在意义便  
重新得到了认同。《约翰福音在说到耶稣的来历  
,特别强调了他乃是上帝所生,道成肉身,住在  
[10]14:2-3  
人以外,没有人能学会这歌。暠  
这种对于天  
上美妙声音的描述,的确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约翰还用通俗的语言塑造了一座从天而降的  
新耶路撒冷:这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四周巨大的城  
墙用碧玉筑成,城中的建筑物则用精金建成,宏伟的  
大门镶有最珍贵的宝石和贵金属,街道就像金子一  
样辉煌,城里永远充满着灿烂的光亮,黑夜不再出  
,河里的生命水和树上的生命果取之不  
[10]1:13-14  
我们中间暠  
这种由神驾临人间的举措,  
[
10]21:1-27;22:1-5  
这样一座圣城,与充满着苦难和  
暗示了上帝对于物质世界的看重和祝福。《新约一  
再告诉人们要过充实的生活保罗教导他的追随  
:“你们要和平相处我们力劝你们,弟兄们,要忠  
告无所事事者,鼓励灰心者,帮助软弱者,对他们所  
有人都要耐心务使你们没有人以恶报恶,总是要  
寻求相互行善和对所有人行善要常常喜乐,不断  
罪恶被战争和骚乱弄得百孔千疮的现实的耶路撒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约翰谈及圣城新耶路撒冷时,两次提到该城由  
[
10]21:2,10  
上帝那里从天而降暠  
,这表明他那以新耶路  
撒冷为缩影的天堂暠,是建立在现实的人间世界上  
这种天堂暠,后来被马可表述为上帝的王国暠  
[
祈祷,凡事要感恩。暠  
10]帖前5:13-18  
不劳动者不得食,是  
[
10]1:15;9:1,47  
(KingdomofGod)  
路加沿用了马可  
保罗一贯坚持的原则,在这方面他自己身体力行,勤  
奋工作,并且要求信徒们模仿他:“因为你们自己知  
道如何仿效我们;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时未曾无所事  
,未曾白吃别人的饭,我们辛勤劳动,日夜工作,免  
[
10]4:43;9:62;10:11  
的提法  
可是,马太却把这一称谓改  
成了天上的王国暠 (Kingdom of Heav灢  
10]4:17;5:20;13:44,47;19:12,23  
[
en)  
文兴推测说:马太的这  
一改动是为了迎合广大犹太皈依者的感情需要,因  
得让你们一人受累……如果有人不工作,就让他不  
[1]80  
[10]帖前3:7-10  
为对于犹太人来说,直呼上帝之名是不恭的  
要吃饭。暠  
在这里,工作的价值得到了肯  
这一推论也许是有道理的至于上帝王国是建立  
在天上还是人间,它何时被建成,则在新约中存在  
,因为工作的最高榜样直接来自于上帝有人指  
责耶稣在安息日期间为病人治病,违反了安息日不  
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工作的犹太规矩,耶稣则理直气壮地反驳说:“我父  
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  
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死或活,总  
[
到现在一直工作,我也应该工作。暠  
10]5:15-17  
不过,  
[
10]14:7-8  
对于基督徒而言,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与信仰联系起  
来才会有意义,即必须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作是  
为上帝而工作保罗说:“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去  
,就像为主做,而不是为人做,因为你们知道从主  
那里可得到基业作为赏赐;你们所侍奉的乃是主基  
是主的人。暠  
不过,这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  
这样一种趋势:早期基督徒把目光盯住生命旅程的  
终点。  
历史之回响  
新约的死亡思想,与基督教相伴随,前后影响  
西方社会达两千年之久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有如  
下三个方面。  
[10]西3:23  
。暠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  
[10]林前10:31  
为荣耀上帝而行。暠  
通过鼓励为上帝的荣耀  
和为他人的福利而工作,人们就能推论出,生命已经  
被接受为一种礼物和责任,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生命  
是受欢迎的。  
1.以死为生的葬仪  
根据新约的思想,由于存在着未来的复活前  
,人们自然对死亡充满着期盼和希望;既然死亡被  
看作是达到来世永生的一个转折,那么它就不应当  
被悲悼,而是应当被庆贺因此,早期基督徒与异教  
徒的最大差异之一是:他们拒绝过生日,却把死日当  
作真正的生日来过在他们看来,由于人类沾染了  
始祖的罪恶,生日便成了耻辱而不是荣耀他们从  
旧约中找到了对生日的诅咒,诗篇的作者说:  
我是从邪恶当中被生出来的;从我出生的那一天开  
然而,这种对生命的珍惜最终还是被看作是达  
到永恒来世的准备新约的作者看来,相对于  
未来的永恒生活来说,人生是极其短促的,因而也是  
不值得留恋的正如保罗所说:“如果我们在基督里  
所盼望的只是今生而已,我们就是众人中最可怜的  
[10]林前15:19  
。暠  
保罗对于自己在选择生或死的问题上  
也曾有过犹豫,他说:“对我来说,我活着是为基督;  
死了,更有收获但是如果我肉身活着,就能多做些  
有益的工作,那我就不知该作何选择啦我处在两  
难之间:我很愿意离开此世,去与基督在一起,那是  
再好不过的事情;可是为了你们的缘故,我更有必要  
[
10]51:5  
,我就犯了罪。暠  
先知耶利米说:“愿我出生  
的那天受诅咒! 愿我母亲生我的那天被忘  
[10]20:14  
!暠  
善人约伯也说:“啊上帝,诅咒我出生的  
[
10]3:2-3  
那一天吧,诅咒我被怀上的那一夜吧!暠  
[
10]2:21-24  
活下去。暠  
显然,支撑保罗继续活下去的,  
期教父奥利金据此评论道:“只有罪人会在这样的生  
日中感到高兴旧约中我们看到埃及法老以盛  
大仪式来庆祝自己的生日;新约中我们看到希  
律也这样做然而,圣徒不仅不以仪式来庆祝自己  
的生日,而且用充满的圣灵来憎恶这样的日  
是上帝托付给他的责任;否则,他是宁愿离世而去  
由此可见来世永生的巨大吸引力。《希伯来书》  
的作者也认为,此生不过是一种短暂的苦旅,他在谈  
到亚伯拉罕等先贤时说道:“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而  
死的,没有获得所应许的东西,只是远远望见并打招  
他们承认自己是此世的外乡人和旅客,因为说  
这样话的人表明自己正在寻求一个家乡假如他们  
想念所离开的国度的话,还是有机会可以回去的。  
可是他们却渴望一个更美的家乡,即一个天上的家  
[2]73  
。暠 这无异于说,只有恶人才过生日,善人是从  
不过生日的。  
与这种蔑视生日的趋势相对应,早期基督徒把  
死亡的那天当作节日来庆祝他们认为,世俗意义  
上的死亡,是进入永恒生命的转折和开始,因此值得  
庆贺许多考古学的证据证明了这一观念在早期基  
督徒当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有不少罗马帝国时期  
的基督徒殉道者的碑文把殉道日标注为生日暠,这  
[
。暠  
10]11:13-16  
在这里,希伯来先贤们的追求,被巧  
妙地从地上转移到了天上使徒雅各也曾谈到此生  
的短暂:“其实明天会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  
命是什么呢? 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片刻就不  
见了你们应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可  
[2]80-81  
种做法很快就引起了普通信徒的纷纷仿效  
教会历史学家尤西比乌斯(Eusebius)在叙述士麦那  
主教波里卡普(Polycarp)殉道时说道:信徒们在火  
化堆里收集到这位主教的骨灰,像宝贝一样把它珍  
藏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并在每年他的殉道日到来时  
聚集在它的周围,“在欢乐的气氛中庆祝他的生  
[
10]4:14-15  
以作这事,也可以作那事。暞暠  
这就是说,短  
暂的生命是完全由上帝来掌控的,因此人们应当绝  
对顺从上帝的安排保罗在生与死的问题上的确保  
持了一种大致的平衡,他说:“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  
36  
林中泽暋《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
13]16,26章  
暠  
也许从此便开始了一个新的惯例。  
当中有谁悲伤呢,让他祷告吧;有谁喜乐呢,让他歌  
[
10]5:13  
有一名叫劳伦斯(Lawrence)的死者的碑文说他已  
诞生于永恒之中暠;有一名妇女的碑文说她诞生于  
上帝的荣耀中,从此她可以用祷告来服侍他了暠;更  
唱吧。暠  
这表明在基督徒的葬礼上唱圣歌是欢  
愉的表现我们无从知道在葬仪上立下第一个例的  
基督徒是谁不过,根据鲁士的推测,在基督教殉道  
者的葬仪上可能最早出现唱圣歌的形式,然后逐渐  
[
多信徒的墓碑说死者看到了光暠、“获得了光暠  
2]82  
[
2]170-171  
在帝国时代,“暠(light)生命暠(life)是同义词,  
因此这类表述就相当于说死者获得了新生有一名  
只有十五个月大的女孩的墓碑写道:“她被夺走了现  
世的光,但她却活在一种更加美好的光当中。暠一对  
兄妹在其父亲的墓碑上写道:“他为更美好年华之光  
在普通信徒当中推广开来  
早期基督徒的葬式是土葬,这被认为是仿效耶  
稣本人的葬式的结果,而耶稣是按犹太人的方式埋  
葬的,因此,基督徒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犹太人的葬  
不过,基督徒之采用土葬,不仅是出于对作为上  
帝创造物的肉体的尊重,而且与肉体复活的观念有  
此外,根据鲁士的研究,在罗马帝国时代,土葬  
[2]84  
的愉悦而生。暠 这种死难日后来甚至被作为一年  
一度的节日来过奥利金说:“我们庆祝死日,是因  
为那些似乎死去的人并没有死因此,我们不庆祝  
比火葬来得简单易行,而且花费更少,因而很受穷人  
[
2]75  
[2]238  
生日,是因为那些死去的人永恒地活着。暠 在这  
,死亡被理解为通向未来永恒的大门。  
欢迎  
而基督教最初是从穷人阶层当中崛起  
,因此在基督徒中流行土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基督徒既然把希望寄托在复活之后的永生上,坟墓  
不过是躯体的暂栖地,任何奢侈的排场都会变得毫  
无意义而且,基督教强调每个个体与上帝之间的  
关系,不允许世俗的血缘亲情关系超过人神关系,  
如果葬仪上的悲伤气氛和排场超越了对上帝的虔敬  
和信心,就会被认为有失基督徒的身份,这也许就是  
既然世俗的死亡是走向来世永生的开端,亲属  
及朋友的过分悲伤便是极其不适合的,相反,刻意营  
造一种葬仪上的喜乐气氛,才符合基督徒对死亡本  
质的理解只有异教徒才会大肆鼓动葬仪上的悲伤  
情绪根据鲁士先生的调查,异教徒对死者的悲恸  
表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用挽歌的形式一  
次又一次地哭诉自己的悲伤;其二是作出悲痛欲绝  
的各种动作,其中包括在地上打滚拔头发扯脸颊、  
[
10]9:60  
耶稣的名言任由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暠  
意所在。  
的深  
[2]163  
撕衣服和捶胸顿足等等  
为了把这种悲恸气氛  
2.视死如归的殉道  
[
14]16  
引向高潮,人们常常雇佣专业的哭丧者  
这些  
新约中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死亡观,在造就  
大批视死如归的殉道者的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  
的角色如上所述,虽然新约的作者大多能够在  
生与死之中保持一种大致的平衡,可是相比之下,来  
世永生对于许多信徒来说似乎更具有潜在的吸引  
,这种吸引力随着帝国形势的恶化而不断增大。  
特别在进入3世纪以后,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全面爆  
,战乱兵役及不断剧增的税负使各行各业的人民  
纷纷破产,死亡率居高不下,普通人的生活日益艰难  
做法在早期基督徒看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伤基  
督教教理保罗曾对丧失亲人的帖撒罗尼迦人说:  
兄弟姐妹们,关于死去的人,我们希望你们知道一  
些事,免得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我们相  
信耶稣死而复活,所以相信上帝也要把那些已经死  
[
了的信徒跟耶稣一起带去。暠  
10]帖前4:13-14  
这里所谓  
没有指望的人暠,显然是异教徒;他是说,对死去的  
亲人过分哀伤会使自己混同于异教徒早期教父圣  
西普里安(St.Cyprian)也指出:“我必须公开宣告,  
通过主的召唤而摆脱了此世的弟兄们不应当被悲  
,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并不是失去,而是被预先派  
;他们引领着一条离世之路;就像航海者所愿做的  
[15]213-220[16]107-116[17]368-369  
和痛苦  
现实的残酷性与  
生活前景的黯淡,使相当一部分人萌发了生不如死  
的感觉当然,从人的求生本能和欲望看,如果没有  
其他外力的诱惑,人们大多还是可以逐渐适应和接  
受现状的可是,偏偏在这样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  
,统治者加大了对基督教进行迫害的力度,这就不  
得不激发起一场又一场的自杀性殉道高潮一些基  
督徒开始用实际行动准备走向生命旅程的终点,他  
们张开双臂狂热地拥抱死亡小亚细亚珀加蒙地区  
[2]178  
那样,他们应当被渴求,而不应当被悲悼。暠  
在这  
种思想的引导下,早期基督徒采取了与异教徒截然  
不同的悼念方式如果说异教徒的悼念以哭为主要  
内容,那么基督徒的悼念便以唱为主要特色,即以应  
答轮唱的赞美诗贯穿整个葬仪使徒雅各说:“你们  
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有两名基督徒因拒绝向异教神灵献祭而受到了审  
,在受尽了百般折磨之后,他们最后以惊人的毅力  
冲向竞技场上的猛兽,“以便更快地离开这个世  
抛掉身上的锁链和灵魂上的绳索而获得光  
[21]II章  
圣西普里安(St.Cyprian)告诉即将殉道  
的人们:殉道是接受第二次洗礼,“这次洗礼在恩典  
上更加伟大,在力量上更加壮观,在荣耀上更加珍  
,这是一种天使施行的洗礼,是上帝和基督所欢悦  
的洗礼…… 它使受洗者直接合并到上帝那  
[
18]158  
暠  
有一名叫日耳曼尼库斯(Germanicus)的  
基督徒被判处与猛兽角斗,这时地方总督试图以怜  
悯他的年轻为借口说服他放弃信仰,他却猛然扑向  
野兽,“一心想着快点从这种不公的和无法无天的生  
[
22]IV章  
暠  
圣安布罗斯(St.Ambrose)也说:“此生  
[
19]3章  
活中解脱出来暠  
还有一名叫波毗图娅(Per灢  
有什么愉悦呢? 它充满着烦恼和忧虑,在它当中有  
无数的不正义和大量的困扰,从受困扰的人眼里流  
出了太多的眼泪,没有人能够抚慰他们……所以如  
果生充满着负担的话,生的结束就是一种解  
petua):父  
亲一次又一次痛苦地来到她面前,请求她不要剥夺  
他晚年的愉悦和安慰他让她回忆他所大量给予她  
的一切温情,要她回想她的婴孩时代,要她看看他的  
苍苍白发,想想他那不久于人世的亲情他甚至忘  
记了做父亲的尊严,双膝跪在了自己女儿的面前,并  
不断地亲吻她的双手,眼泪像喷泉一样从眼里涌出。  
他哀求她怜悯他可是她却不为所动;她看到老父  
亲像疯子一样匍匐在法官面前;她看到他撕扯着自  
己的白胡子;她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为信仰而死的  
[23]II章  
。暠  
然而,并非所有的早期教父都支持和鼓励这种  
自杀性的殉道行为奥古斯丁(Augustine)便认为,  
这是一种与新约精神相悖逆的受虐狂他尖锐地  
指出:如果殉道者以死为享受的话,那他们的牺牲就  
没有价值,“如果我们热爱死亡,那么对于信仰而言,  
忍受死亡没有伟大可言……如果我们看到人们沉迷  
于他们所意欲的事情,我们会因他们的勇敢或坚韧  
[
道路。暠  
20]415-416  
德尔图良(Tertullian)告诉我们,在  
[
24]251  
他的那个时代里,亚洲有一个小镇的所有居民蜂拥  
地跑到总督那里,去申明自己是基督徒,哀求他执行  
皇帝的命令,赐予他们殉道的特权,“迷惘的官员问  
他们,如果他们如此厌倦生活的话,是否他们找不到  
而赞扬他们吗暠  
? 在他看来,死亡无论如何是  
一种痛苦的事情,因而是一种恶;连耶稣在死亡面前  
都曾表现出犹豫和畏惧,常人有什么理由在这方面  
超越耶稣呢? 殉道者如果只是依靠个人的英雄主义  
去战胜死亡,而不是通过上帝的恩典去征服死亡,那  
就有否定上帝恩典突出自由意志的作用因而堕入  
贝拉基主义的危险。  
[20]416  
用来结束生活的悬崖或绳索暠  
? 据说,奥利金  
在很小的时候,就曾写信给他那被监禁的父亲,请求  
他不要为家庭的情思所妨害,以至于熄灭了战斗的  
[
20]415  
决心或不敢用自己的血去印证自己的信仰  
奥古斯丁对于自杀性殉道现象的指责,也许主  
要是出于维护教会权威方面的考虑因为到了他的  
那个时代,迫害早已过去,为教会事业而殉道,再也  
不像教会草创时期那么被迫切需要,防止异端邪说  
和裂教行为倒成了当务之急如果有人再沿用早期  
殉道者的做法来宣扬教会体制以外的思想和教义,  
那对于教会来说其后果无疑是颠覆性的就这一角  
度而言,无论是早期自杀性的殉道,还是后来对它的  
谴责,都是历史的产物因此,早期的基督徒殉道现  
,显然是新约死亡观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3.超越死亡的圣徒崇拜  
总而言之,当时的基督徒似乎已经堕入了死亡的情  
网之中而不能自拔。19世纪后期的思想家里基先  
(Lecky)对此评论道:基督教在其最初发展时期  
产生了比任何其他学说都要英勇的行为,并造就了  
比其他任何学说都要正直的人,这正是它成功的一  
[
20]415,419  
个重要原因  
这一看法甚有见地。  
其实,殉道者们的行为未必都是其自发信念的  
结果,教会领袖们在促成这一热潮中,无疑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德尔图良在致殉道者的信函中  
极力要后者相信:“这个世界才是一座真正的监狱,  
这个世界包容了更大的黑暗,蒙蔽了人们的心。  
新约把基督征服死亡当作是人类最终找到获  
救之道的关键,这就为一种新形式的崇拜———圣徒  
崇拜铺平了道路圣徒崇拜本质上是一种死人崇  
新约之前的异教世界和犹太文明当中,死  
人既然被理解为完全丧失生命活力和回归自然的尘  
这个世界戴上了沉重的锁链,捆绑的是人们的灵魂。  
这个世界散发出的是更加恶臭的渣滓———人类的贪  
……这个世界包容了大量的罪犯,即整个人类。暠  
因此,离开这个世界,就是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就是  
38  
林中泽暋《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因此是根本不可能存在死人崇拜的只有在新  
圣徒崇拜与希腊罗马的英雄崇拜有着本质上的  
区别如果说异教的英雄崇拜是一种贵族或精英崇  
拜的话,那么基督教的圣徒崇拜则是地地道道的平  
民崇拜根据吉奇佛尔先生(RichardKieckhefer)  
的研究,一名圣徒之所以成为圣徒,关键因素在于民  
众的拥戴,因为最初并没有任何的官方封圣活动,一  
位殉道者的神圣性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基督徒  
社团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证明某个特殊人物是否忠  
那里,由于肉体复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圣徒作  
为第一批复活并享受永生的死者,才成了被崇拜的  
对象。  
基督教圣徒无疑是从殉道者开始的,因此基督  
本人便成了圣徒中的最高榜样,但是人们通常并不  
把基督看成是圣徒,以免贬低了他的神性据说第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圣徒是早期教会执事斯提芬  
(
Stephen),他因传道而被犹太人乱石砸  
于基督教并经历了英勇的死难,因此无须官方的调  
[10]7:57-60  
[25]4  
不过,基督教的殉道高潮出现于2世  
查和公告  
后来虽然有了一系列程序化的规定  
纪中期至4世纪初期,那时罗马帝国政府对基督徒  
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迫害,许多教士和平信徒因此  
而殒命,于是便造成了一大批殉道者圣徒4世  
纪开始,由于基督教成了帝国的合法宗教,系统的迫  
害停止了,殉道成了过去的事情,于是,圣徒的概念  
自然发生了变化:那些遁世苦修的隐修士们开始自  
认为是殉道者的继承人,他们虽然没有牺牲自己的  
生命,却牺牲了自己舒适的世俗生活,这被称作白  
和教会当局的插手,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由社  
区自下而上推举的传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崇拜  
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任何一名平信徒都是  
在特定圣徒的庇护下度过一生的,从妇女生产病痛  
救治失物寻找,到灾祸的驱除和争执的调解等等,  
[26]346-353  
圣徒均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此外,希腊  
罗马英雄的死亡是无法逆转的,这是古典史诗的悲  
剧性渊源之所在;而基督教的圣徒既然已经超越了  
死亡,死便不再被看作是一种隔离人神关系的屏  
,也不再是一种污秽和邪恶之源因此,随着圣徒  
崇拜的兴起,古典世界那种把死人与活人世界严格  
区分开来的观念被一扫而光,死者的———尤其是圣  
徒的尸体,开始像宝贝那样受到崇拜者的珍爱例  
,公元295,有一位叫庞培娅娜(Pompeiana)的  
女士获得了一具圣徒的尸体,她先是把它珍藏在自  
己的寝室里,直到后来才把它带到迦太基去埋葬;在  
34世纪之交,有一位住在迦太基的西班牙贵妇  
拥有一块殉道者的骨头,据说她保持着在亲吻这一  
[25]3  
色殉道暠 ;与此同时,一些有名望的主教和修道  
院院长也纷纷为自己谋求圣徒这一死后称号。  
圣徒之被尊崇,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  
,他们高尚的道德行为是公众模仿的对象;其二,  
他们被认为具有替公众向上帝求情的功能圣徒这  
两方面的秉性,对于此后圣徒崇拜在欧洲的发展,具  
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在圣徒诸多高贵品  
德当中,爱是最重要的美德,而爱敌人则是爱德中的  
最高境界,例如斯提芬在死难时还念念不忘为凶手  
[10]7:57-60  
祈祷要求上帝宽恕他们的罪  
,以后的圣  
[
27]33-34  
徒在弥留之际常常会为敌人作最后的祷告;其次,圣  
徒在天上为公众代求的功能,逐渐以神迹的形式出  
,圣徒的遗物(圣物)被认为具有神奇的作用,于是  
由圣徒崇拜引申出了另一种形式的崇拜———圣物崇  
。  
圣物之后才领吃圣餐的习惯  
这些例子表  
,就早期基督徒而言,由于基督对于死亡的最后征  
,现实世界中的死人与活人就再也不存在任何交  
流的障碍了。  
注释:  
本文所涉篇名及人名按新教习惯译出,使用的圣经版本为:BibliaSacra,IuxtaVulgatam Versionem,DeutscheBilelge灢  
sellschaft,Stuttgart,1994。  
参考文献:  
[
1]迈克尔·G.文兴(MichaelG.Wensing).圣经中的死亡和最终归宿(DeathandDestinyintheBible)[M].明尼苏达州:美  
国利特吉科尔出版社,1993.  
2]阿尔弗雷德·C.鲁士(AlfredC.Rush,C.SS.R.).古代基督教徒的死亡与埋葬(Deathand BurialinChristian  
[
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ntiquity)[M].华盛顿特区:美国天主教大学出版社,1941.  
3]贾克·裘隆(JacquesChoron).死亡与西方思想(Deathand WesternThought)[M].纽约麦克米兰公司,伦敦科里尔-麦  
克米兰有限公司,1963.  
[
[4]特伦斯·佩内尔哈姆(TerencePenelhum).基督教(Christianity)[M//世界宗教中的死后生活(LifeAfterDeathin World  
Religions).哈洛德·考厄德编(editedbyHaroldCoward).纽约马里诺尔:俄比斯图书公司,1997.  
[5]()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M].黄宜思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6]W.H.C.弗伦德(W.H.C.Frend).早期教会中的殉道与迫害———从马加比到多纳图的冲突研究(Martyrdom and  
PersecutionintheEarlyChurch:AStudyofaConflictfromtheMaccabeestoDonatus)[M].纽约加登城:安可图书达博  
底出版公司,1967.  
[
7]古代晚期和中世纪早期的皈依———领悟和信从(ConversioninLateAntiquityandtheEarly MiddleAges:Seeingand  
Believing)[M].肯尼思·米尔斯,安东尼·格拉夫顿合编(KennethMillsandAnthonyGraftoned.).纽约:罗彻斯特大学  
出版社,2003.  
[8]奥斯卡·斯卡索尼(OskarSkarsaune).在圣殿的附近———早期基督教中的犹太影响(IntheShadowoftheTemple:  
JewishInfluencesonEarlyChristianity )[M].伊利诺斯州道诺斯丛林:大学校际出版社,2002.  
[9]弗拉维乌斯·约瑟夫(FlaviusJosephus).犹太古代史(TheAntiquitiesoftheJews):3[M].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  
:经籍百货出版公司,2007.  
[10]BibliaSacra [M].IuxtaVulgatam Versionem,DeutscheBilelgesellschaft,Stuttgart,1994.  
[11]圣奥古斯丁(SaintAugustine).上帝之城(TheCityofGod)[M].旧金山:彭圭因图书有限公司,1984.  
[12]理查德·波克哈姆(RichardBauckham).死者的命运———犹太人与基督徒的启示录研究(TheFateoftheDead:Studies  
ontheJewishandChristianApocalypses)[M].波士顿·科隆·莱登:波里尔公司,1998.  
[13]恺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EusebiusofCaesarea).教会史(TheChurchHistory):IV [M].克里吉尔学术与专业出版  
公司,2007.  
[14]J.M.C.汤因比(J.M.C.Toynbee).罗马世界的死亡与埋葬(DeathandBurialintheRomanWorld)[M].巴尔的摩与伦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96.  
[
15]巴巴拉·列维克(BarbaraLevicked.).罗马帝国政权史料集(TheGovernmentoftheRomanEmpire:ASourcebook)  
G].伦敦和悉尼:科鲁姆·赫尔姆有限公司,1985.  
16]R.S.O.Tomlin.TheArmyoftheLateEmpire[M]//TheRomanWorld,VolumeI.EditedbyJohnWacher.1987.  
17]亨利·C.博隆.(HenryC.Boren).古代世界历史见解(TheAncientWorld:An HistoricalPerspective)[M].新泽西州  
英格尔伍德·克里夫斯:珀兰提斯-霍尔公司,1986.  
[
[
[
[
18]亚瑟·J.德罗吉(ArthurJ.Droge).不朽之冠———对基督徒殉道的重新描述(TheCrownofImmortality:TowardA Re灢  
descriptionofChristianMartyrdom)[C]//约翰·J.可林斯,迈克尔· 费士贝因.死亡心醉神迷与来世之旅(Death,  
Ecstasy,andOtherWorldlyJourneys).阿尔巴尼: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5.  
[
19]珀里卡普的殉道(TheMartyrdomofSt.Polycarp)[M]//使徒时代的教父(TheApostolicFathers)[M].弗兰西斯·X.  
格里姆等翻译(translatedbyFrancisX.Glimm,JosephM.F.Marique,SJ.andGeraldG.Walsh,SJ.).纽约:契马出  
版公司,1947.  
[
20]威廉·爱德华·哈特普尔·里基(William EdwardHartpoleLecky,M.A.).从奥古斯都至查理曼时期的欧洲道德史  
HistoryofEuropeanMoralsfromAugustustoCharlemagne):I[M].纽约:D·阿普尔顿公司,1872.  
21]德尔图良(Tertullian).致殉道者书(Tothe Martyrs)[C]//德尔图良的修练道德及苦行主义作品(Tertullian  
(
[
Disciplinary,MoralandAsceticalWorks).鲁道夫·阿伯斯曼等翻译(translatedbyRudolphArbesmann,O.S.A.,  
SisterEmilyJosephDaly,C.S.J.andEdwinA.Quain,S.J.).纽约:教会教父出版公司,1959.  
[22]圣西普里安(St.Cyprian).力劝殉道———致佛特尼图斯书(Exhortationto Martyrdom,toFortunatus)[C]//圣徒奚普里  
安论文集(SaintCyprianTreatises).罗伊·J.迪佛拉里翻译(translatedbyRoyJ.Deferrari).纽约:教会教父出版公司,  
1
958.  
23]圣安布罗斯(St.Ambrose).死亡是一种善(DeathasAGood)[C]//圣徒安布罗斯七篇释经作品(SaintAmbrose:Seven  
ExegeticalWorks).华盛顿特区:美国天主教大学与康瑟尔提姆出版社联合出版,1971.  
24]卡罗尔·斯特洛(CaroleStraw).殉道与基督徒的身份认定———大格列哥里奥古斯丁与传统(MartyrdomandChristianI灢  
[
[
40  
林中泽暋《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dentity:GregorytheGreat,Augustine,andTradition)[C]//古代基督教的界限———古代晚期的思想与文化论文集:为纪  
R.A.马库斯而作(TheLimitsofAncientChristinity:EssaysonLateAntiqueThoughtandCultureinHonorofR.  
A.Markus).威廉·E.克灵士姆和马克·维西合编(editedbyWilliamE.KlingshirnandMarkVessey).密歇根大学出版  
,1999.  
[
25]理查德·吉奇佛尔(RichardKieckhefer).基督的模仿者———基督教传统中的圣徒身份(ImitatorsofChrist:Sainthoodin  
theChristianTradition)[C]//圣徒身份在世界宗教中的表现(Sainthood:ItsManifestationsin WorldReligions).理查  
·吉奇佛尔和乔治·D.邦德合编(editedbyRichardKieckheferandGeorgeD.Bond).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8.  
[26]中世纪史读物(ReadingsinMedievalHistory)[M].帕特里克·J.基尔利编(PatrickJ.Gearyed.).纽约鲁伊斯顿:波  
洛费吾出版有限公司,1989.  
[27]彼得·布朗(PeterBrown).圣徒崇拜在拉丁基督教中的崛起及其功能(TheCultoftheSaints:ItsRiseandFunctionin  
LatinChristianity)[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2.  
TheDeathSenseinTheNewTestamentandItsHistoricalInfluence  
LINZhong灢ze  
InstituteofHistoryandCulture,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31,China)  
(
Abstract:Judaism,influenceddeeplybyHellenism,furnishesready灢madesourcematerialof  
mindtothedeathsenseofTheNewTestament,andpavesthewayforthespreadofearlyChris灢  
tianity;underthepressureofboth Judaistsand Roman authorities,authorsofThe New  
Testamenthadtoclarifytheirviewsondeath.Intheiropinion,deathisnomorethanaturning  
point,bywhichahumanbeinggoesfromthisworldintotheotherworld,andeverydeadshould  
riseagainsoastobejudgedbyLord,whowilldecidebetweengivinghimorhereternallifeore灢  
ternalpunishmentinaccordancewithhisorherconductoflifetime.ItisChristianphysicalresur灢  
rectionwhichdistinguishChristianityfrompaganphilosophy.InTheNew Testament,nether  
worldisdifferentfrom hell,theformermeaningaplacewherethedeadtemporarilystay,the  
latterbeingasitewhereevilpersonsaredamned.Paradise,whetheronheavenoronearth,  
givesexpressiontosovereigntyofGodinJesusChrist.Sincetherelationshipbetweenindividual  
andGodhasbeenwellestablished,thislifeisrichandpositive.Nevertheless,nextworldisa  
worthieraim whicheveryoneaspireafter.Thedeathsensehelpedtobringaboutasimpleand  
frugalfuneralrites,onwhich moderatechantingofresponsorysupersededancientssorrowful  
wailandtearfulcomplaint.ItgaveimpetustoChristianmartyrdomduringpersecutionlaunched  
byRomanauthorities,andresultedinriseofsaintcult,bywhichanexchangingchannelbetween  
thelivingandthedeadwasopenedup.  
Keywords:TheNewTestament;thedeathsense;historicalinfluence;earlyChristianity  
[责任编辑:凌兴珍]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