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卷第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896?9.#())*  
(
))* ++  
,$-./0%$12345-0/'$.60%7/389.:3;<!2$430%2439/49:=>3;3$/"  
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个问题  
!
山 林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办公室  
#
成都"+))F+"  
!
!
!
!
!
!
摘要  
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地方的关系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植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体制之中  
是国家结构中的最基本关系之一它不仅直接体现中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回顾新中国成立")年来中央与  
探索我们党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行为范式对推动我国行政体制进一步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科学管理  
!
而且影响到国家的统一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DB!+B%())*&)"D))+ED)E  
#
-
!
!
!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回顾  
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  
论十大  
中央与地方关  
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积累了丰富 系(%毛泽东的论述对确立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  
着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  
建立了高度集 关系的原则即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个矛盾  
#
同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 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  
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无条件 的权力 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  
政务院颁布了 比只有一个积极性  
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划分中央与地 好得多  
方经济管理权限  
其核心是强调中央财经的高度统 政体制的决议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高度集权的政治 政管理职权的原则  
体制下地方政府逐渐成为中央政府机构的延伸  
中央开始向地方放权  
为中央计划的执行者和中央向企业发布指令的中 管理权和下放企业管理权基本项目审批权  
基本上失去了作为一级地方政权必要的权力和 理权财税权 这次放权使中央财政在国家预算中  
地位  
有着重要作用  
办了一系列大的工程  
主义改造使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并取得了发展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始显露出来 于是  
系的体制设计  
新中国成立")年来  
#
我们党就如何正确处理中 关系  
.
的报告中  
#
专列一个问题谈  
'
央与地方关系  
的经验  
建国之初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的集权  
#
%
%
#
我国按照苏联的模式  
#
#
'
(
#
'
#
%
#
%
#
地服从中央%+*B)  
#
-关于统一国 情(#'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EB  
( %  
同年+)月  
#-国务院关于改进国家行  
#
!
草案".公布  
#
提出划分中央与地方行  
给予地方一定的经济管理权  
%
包括全面下放计划  
劳动管  
%
#
#
#
+*B@  
#
#
&
&
#
&
%
#
%
这种体制对于建国初期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 的比例骤减至B)G#地方支配的财力由不足(BG  
中央动员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 & #  
升到B)G%由于权力下放过快#  
造成地方权利分  
项目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 散中央为此于+*"+年召开了  
七千人大会(#再次  
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回下放的各项权力中央财政收入再次占到整个国  
文化大革命开始  
邓小平主持  
其核心就是加强中央  
&
#
#
'
#
#
%
调整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收  
%
#
#
集权的弊端也开 家财政收入的")G%+*""  
'
(
#
%
#
我们党开始探索中央与地方关 央与地方关系完全遭到破坏%+*EB #  
#
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B" 中央工作  
#
开始各方面的整顿  
#
收稿日期!())*D)*D)@  
山林!+*B*$"#  
作者简介  
!
#
四川凉山人  
#
彝族  
#
副教授  
#
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
+E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的集权%+*E"年后  
#
中央加强了铁路  
重要部门的统一领导并将部分税收  
理权上收到中央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曾多次尝试过将权力 法  
但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了政治运动 法规  
的形式权力下放过猛过急并且忽视了各地的差 就改革了我国过去的一级立法体制  
异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权力大下放因而最 法体制从而扩大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法权  
终又只能以权力的上收为结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央与地方关系就是在集权与分权的循环之中往复变 区域自治法.#规定了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机关  
正如毛泽东在回答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关于治理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方面享有较一般地区更  
就是中 为充分的自治权 这些新的法律和政策为界定中  
我就收 央和地方关系所作的制度安排提供了依据  
上来一点%( 毛泽东的这番话深刻反映了这一时  
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的号 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旋律  
&
邮电  
&
民航等 个原则下  
物资管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  
法律行政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这样  
确立了两级立  
#
自主安排收支  
#
自求平衡%+*@(年通过  
#
&
财政  
&
-
.
明确规定省  
&
自治区  
在不同宪  
#
&
直辖  
%
#
&
&
下放  
#
#
#
%
#
&
#
#
#
#
#
&
&
%
%
+*BB年开始  
#
+*@F年国家又制订并颁布了  
-
#
#
&
&
#
国家经验的提问时说,'我们没有什么经验  
#
%
#
央集权多了  
#
我就下放一点  
+
地方分权多了  
#
%
)
(*()F  
+*@)年财税权下放  
再到+*@F年的投资权下放  
#
#
+*@(年的立法权下放  
#
%
#
表明这一时期放权是调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  
采取有步骤 届一中全会上对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提出了新的原  
较多地向地方分权 又要有统一指  
中央根据当地的有 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  
汕头四地试办经济 调控权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  
+
*E@  
#
#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央 度安排逐步走向分权%+**(  
#
与地方关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  
非均衡地下放方式  
#
&
#
#让地方 则,'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  
+
因地制宜地行使权力%+*E*  
厦门  
#
利条件  
特区  
大连  
#
决定在深圳  
&
珠海  
&
&
#
)
!*FE(  
#
让它们享有更多的主动权%+*@!  
#
批准了 权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F年实行分税制  
&
宁波等+F个城市为计划单列市  
#
使之在经济 改革  
又正式确 中央与地方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  
允许它们实 税地方税共享税主要的税种归中央  
将长江珠 直接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为共享税与地方关系密  
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地区经 切的地方国有企业所得税农业税归地方 中央通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 过税收所得到的财政收入高于地方 这次分税制改  
使之成为我国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最 革与以往的财政包干不同它是从税基上划分中央  
同年 国务院又提出智力密集的 与地方的不同权力 中央政府的职能是国家安全  
大城市可以试办新技术开发区并给以相应的扶持 外交中央国家机关的运转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宏  
政策 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种梯度 观经济调控地区发展的协调以及其他必须由中央  
分权的格局 不同地方享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政策 政府直接管理的事务 地方政府的职能是辖区内  
和优惠条件享有不同的经济管理权力 这些措施 国家机关的运转辖区内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地灵活决策 全国人大制定并通过了对协调市场经济条  
真正落到实处 事实证明这一时期的权力下放是 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立法  
成功的  
.#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作了相对明确的规  
我国开始实行划分收支 之后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围绕以下方面不断  
的财政体制这是从财政体制上对地方 深化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而财权相对集中的原则  
的基本原则是在巩固中 相对明确事权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二者的财权并  
确保中央必不可少开支的前 将其纳入法律制度进一步调整分税制改变中央财  
明确各级财政的职责做到各行其权各负其 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偏低的状况规范中央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地方在这 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建立起规范的中央财政对  
#
这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一次带根本性的改革  
把税收分为中央  
与经济发展  
%
管理方面拥有省级政府的权力%+*@F  
秦皇岛等+F个沿海城市  
#
#
定开放大连  
行更为开放  
&
#
&
&
+
#
&
更为灵活的政策%+*@B  
#
&
&
#
&
%
济开放区%+*@@  
F
#
%
准海南建省  
大经济特区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使地方的自主权 ()))  
#
%
#
-
%
%
+*@)  
#
&
分级包干的 定  
#
'
分灶吃饭  
(
#
,
#
进一步放权%'分灶吃饭  
(
#
央统一领导  
提下  
&
统一计划  
&
+
#
#
#
&
+
#
%
#
+@  
! !  
山 林 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个问题  
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  
控制能力对地方实行切实有效的监督  
据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论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家利益  
中央与地方 情况下  
地方政府的意志和行为不一定都会反映地方老百姓  
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如 的价值选择也不一定都会受到民意的约束 其次  
何处理国家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中央与地方权益 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一定都会体现国家的意志代表  
关系的组织基础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 国家的利益 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完  
导核心都十分重视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对此都作 全依赖地方官员的自觉来反映民众的利益体现国  
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由于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的不 家的意志 近些年来由于民主法制尚不健全一些  
他们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的侧 地方官员贪污腐化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就非常典  
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理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型地说明了问题 既然如此就需要我们根据变化  
是既不断继承又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 了的形势全面科学准确地阐明权力下放的价值  
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价值取向 取向 笔者认为邓小平的论述就较好地概况了新  
一般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包括经济关系 形势下的权力下放的价值取向  
以及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关系其核心 第一权力下放是为了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  
是中央代表的国家利益与地方代表的地方利益两者 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  
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通 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  
过体制确立新的利益平衡点正如胡锦涛在中共十 件 过去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中央高度集权  
六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的#'要深 管理体制之所以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  
入分析研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 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体制妨碍社会主义  
调整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和地方部门和地 民主制度的实行 要革除高度集权体制所存在的严  
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政治上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  
中 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  
中央集权与地 地方政权和各项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  
从中央到地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  
除自己设置许多管理机 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 我们讲  
还要求下级政府设置相应的对口机构致使 社会主义民主  
条块分割成了普遍现象极大地妨碍了政府职能的 第二权力下放是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实体和劳  
转变 为此中央通过下放权力以解决中央与地 动者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  
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的改革进 产力水平的提高 邓小平在改革的初期就明确指  
程是从放权让利开始的 长期以来  
我国权力下放 出,'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  
的改革反反复复常常陷入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 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  
尴尬境地  
不无关系  
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  
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  
#
以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 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来说  
胡锦涛根 老百姓的利益和意志也不会违背国家意志  
但是在民主程度还不高法制还不健全的  
地方政府积极性的作用就需要分析 首先  
#
既不会违背地方  
损害国  
&
#
%
#
#
#
%
#
'
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至此  
#
#
%
#
关系走向成熟  
%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 重弊端  
#
#
)
F*  
导好  
&
保护好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内  
央与地方关系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  
方分权的矛盾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  
主管部门为了揽住权力  
构外  
&
发挥好( %  
#
#
&
#
#
%
%
#
#
#
#
%
)
B*(B(  
#
'
(
#
#这就是一个重要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情况与权力下放的单一的价值取向 动创造精神(#有了经营自主权#'全国有几十万个企  
%
毛泽东曾针对中央过分集权现象  
#
强调 业  
#
几百万个生产队都开动脑筋  
#
能够增加多少财富  
)
"*+F"  
'
#
扩大一点地方 啊  
(
%
#
#
第三  
#
权力下放是为了提高地方的管理水平实  
针对我国的经济管  
中央提出通过有计划地下放  
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
(%下放权力是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
也主要是 现管理的科学化%+*@)年代初  
这实际上是把权力下放的 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  
#
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价值取向简单地定位于提高行政效率  
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都比较健全的情况下  
%
#
%
权力  
邓小平指出#'要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要加大地方的权力  
第四权力下放是为了提高各级行政效率  
官僚主义 在高度集权体制下权力过分集中于个 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政府职责权限  
人或少数人手里行政部门中办事的无权决定任何 首先要科学的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政府职责从而使  
事项少数有权的人权力负担过重无法科学决策 中央与地方各自拥有的权利与各自所承担的责任相  
必然造成官僚主义作出错误的决定 因此必须通 对称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一些产品属于全国性  
过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邓小 的公共产品比如国防外交环保国际贸易国内  
平就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动群众的 贸易  
财政金融货币银行航空和铁路运输失业保  
积极性提高效率 解 险货币铸造移民等 这些职能范围是一个国家中  
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都有一个权 央政府基本的职能范围也是中央政府不可让度的  
权限范围 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是存在受益  
转移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具有强烈的外溢效应因此  
职能上应该是以中央政府为主由各级政府共同合  
即权力下放不 作提供 工农业和经济产业是区域性外溢效应产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解 品其产品的提供是各级政府 警察交通基础设  
经济的现代化和管理的科学化 这既 施的建设市政规划则是属于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  
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巩固中国 和管理范围 在经济方面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对国  
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新探索 我们党依据社会主义现 民经济的宏观调节 宏观经济是反映全局的整体的  
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明确提出要把中央与地方的 经济活动和利益因此涉及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结  
权限划分放在国家整体权力结构的调整中去统筹解 构调整的权力不能层层分解必须集中在中央  
使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有机结合经济上的放权 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和地方利益的代表  
与政治上的放权相互适应从而找到了我们过去在 主要职责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框架内因地制宜地  
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问题上长期没有解开的症结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包括引导地方资源  
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奠 优化配置发挥地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统筹规划和组织地区性的主要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  
深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 建设的发展促进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和发展为本地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是通过体制和制度的设 区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  
计及安排形成中央与地方科学合理的关系 近年 件运用地方资金和其他地方性收入促进地区的教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完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 育文化发展和社会安全保障等  
国务院对铁本事件进 其次要进一步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央维护宏观调 限依此确定各自的核心任务领域进而配备相应的  
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更反映 职权 在配备职权时应遵循业务同类和职责权相称  
了一个深层和复杂的问题即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 原则尽可能将职权作整体划分使它们各自有相对  
地方关系 当今我国政治重要的是制度重建而地 专门的管辖领域并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拥有全部  
方对中央决策应对的出发点是地方利益 因此在 的权力 从国家权力结构的角度分析在国家政  
必须正视地方利益存在的基础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 治 行政的金字塔结构中越是位于塔顶的政治性  
博弈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同时要进一步推动民主和 职能越多越是位于塔基的政治性职能越少但公  
法治建设要通过完善宪法和法律来实现中央与地 益服务性职能越多 位于不同层次的政府其职能应  
方制度化分权要完善地方权力监控体系建立中央 各不相同 根据这一原理市县级政府应更多地配  
与地方之间的伙伴与合作关系 备公益服务职能就近快捷地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服  
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划分科学化 改革开放 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而省级政府则应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然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更多地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配备规划指导协调  
#
特别是企业的权力  
(
%
但建构科学的关系仍然是当前政治文明建设一个难  
克服 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迫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克服官僚主义(#'权力要下放  
#
&
&
%
#
#
)
B*+EE  
力下放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实际需要出发  
科学地提出了权力下放的价值取向  
只是要解决行政效率的问题  
决政治民主  
(
%
%
&
#
我们党在改革过程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了严厉的处理  
#
&
&
%
#
())F年江苏铁本事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后  
#
#
#
&
&
()  
!
!
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个问题  
地区发展职能等  
中的地位和作用  
防等权限只能专属中央负责  
经济管理事务也是与国家整体利益密切相关的  
也是政治性的表现  
中央与地方关系应该走法制化这一途径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  
这个时期经过改革放权后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带有 币政策能力  
明显的双重公有制痕迹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急 力等 这就要求中央政府掌握足够的财力  
需进一步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立法权限税收 分税制正是加强中央政府财力的有力措施  
权限职能管理范围作出全面明晰的法律界定 特 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内在要求  
应 了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界定各级政府对公共产品和社会 后中央政府对财力的控制逐渐加强 由于中央政  
福利产品承担的主要责任 依法规范中央与地方的 府所承担的国防外交宏观经济调控和地区经济协  
关系就是通过法律界定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具体领 调等任务具有全局性和特殊重要性所以首先要满  
具体职能范围 在明显属于中央和地方必须合 足中央政府的基本支出需要 合理分税的目的是提  
作管理范围的领域则应该明确双方应该共管的范 高中央财政收人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从发达  
中央和地方应该投资的分额各是多少这些职能 国家看  
分配都应该清晰化明确化条文化  
那种各级政府都不管理的公共产品应该得到明 解决  
确的界定究竟是哪级政府应该出资  
何种范围介入该公共产品的生产  
方政府都应该更加明确各级政府应该管理的范围和 高  
内容  
全交给该级政府  
权划分上应该用列举的方式加以具体规定  
中央依靠拥有法律的解释权而任意干预地方事务  
又避免地方与中央讨价还价  
在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和权限法制化后  
央与地方之间的权限争议不是简单地由中央说了 税体制  
而是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政转移支付力度  
府的结构形式以及中央与地方职责关系模式都应 这就指出了当前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点  
当依法定程序进行调整  
进行新的立法  
职责关系等变更的法律程序  
+
中央政府在国家政治  
$
行政生活 必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
保证中央的统一  
#
其权限主要是政治性的  
#
外交  
&
国 领导  
#
维护中央的权威  
%
我国政治中的  
'
上有政策  
#
+
即使中央政府负责的 下有对策  
这 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  
角度讲主要是中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力的体现  
我国 实际上中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主要体现在政  
在 府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的能力上包括中央政府的货  
财政收入集中程度金融决策与监控能  
而完善  
也正是  
(
现象  
#
非常突出地反映了当今中国中央与  
#
#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经济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发布  
.
别是鉴于+**)年代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的教训  
#
-
当制定新的法律  
#
#
%
%
&
#
#
&
%
%
%
#
#
#
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般占到")G左右  
%
&
&
&
规范化和制度 +**F年的财政体制改革虽然进了一大步  
#
但并没有  
各级政府都以  
事权下移的状况  
#
中国财政的集中度不断提  
%
'
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  
(
的问题  
%
#
#
应该多大程 本级财政利益为中心#'财权上移  
&
(
&
%
中央政府  
&
地 很普遍%+**F年以后  
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从+**!年的((G上升到  
该属于某一级政府职能范围领域的就应该完 ())E年的BF&+G#而在事权方面  
#
#
#
中央与地方的事  
%
尤其是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  
&
财 权比为!),E)#倒挂现象严重  
%
#
既防止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政制度  
-
#
提出完善公共财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明  
对于中 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  
完善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分成办法加大财  
促进转移支付规范化  
%
#
%
#
#
#
%
#
#
%
#
&
法制化(%  
#
%
财政  
#
必要时应修改有关法律或 部())*年财政改革的重点是  
'
辖区财政改革(#即在  
#
规范中央与地方的结构形式  
&
运作形 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
围绕推进  
健全中央  
#
逐步建立县级基  
&
#
从而保持中央与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
方关系的相对稳定性  
系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的法人地位  
程序法编制法地方财政法等法律规范  
力划分的原则内容监督机制以及程序都以法律加 段  
以规范 或者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
针对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关 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
法制化建设的重点应首先是确立 本财力保障机制  
#
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  
就是要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比如省  
做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 至于采用什么手  
各区域可以根据本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
或者采用部分财权下放  
我国的国情决定 的形式都是可以的(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然后要尽快制订行政组织法  
&
%'2辖区财政  
3
#
&
&
#
将纵向权 或者市  
#
%
&
&
#
%
#
)
E*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其重要的是要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权的约束 因为不 方关系的调整  
仅财权是一级政府权力的基础而且地方政府财权 度也没有民主的决策程序  
的滥用也是导致其一系列变异行为的基础 在财政 某些对抗和矛盾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实行中  
金融制度上我国过去主要是采取软预算约束只要 央与地方关系决策的民主化 在重大决策或法案出  
地方有办法突破预算也不为过造成许多的赤字 台之前中央应主动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见邀请地方  
应该建立起对地方 政府派员参加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  
#
地方政府的信誉应由市场来 代表地方利益对中央的决策施加影响 可以说  
中央政府没有帮助地方政府摆脱财政困境的 央与地方关系的民主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地方参与中  
%
#
完全靠中央的政策  
#
既没有法律制  
#
#
#
#
容易造成中央与地方的  
%
%
#
#
%
#
#
'
#
#
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
#
政府的硬性约束机制  
评价  
义务  
%
%
#
#
%
这样  
#
可以使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慎重行 央决策的程度同时也取决于地方行政首长选任的  
地方行政首长是地方主体的代言人负有  
#
政策及维护地方利益的  
就是  
而且还要对地  
#
#
并可以促使地方的财政行为更多地向基础设施 民主化  
%
等公共产品方面倾斜  
完善中央与地方间的监督机制  
央与地方关系方面的最大问题不是放权过度  
监督乏力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 方的老百姓负责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曾片面地把中央与地方  
关系简单归结为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  
%
执行国家法律和中央法令  
&
%
我国目前在中 双重义务  
%
实行地方行政首长选任的民主化  
#
#
而是 使地方行政首长不仅要对中央负责  
#
%
#
#
其次是建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伙伴关系与互利  
没有充分 合作机制 在以权力为核心构建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认识到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也是调整中央与地方 中中央与地方关系有时是不协调的 地方政府往  
关系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改革和调整中央与地方 往认为中央政府给的权力不够想尽一切办法从中  
的关系时除了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外还 央手里要权 不少地方政府强调地方利益而不顾中  
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机制以保 央政府的统一调配其支配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现严格有效的监督维护 只愿服务地方局部利益和眼前的  
全国的整体利益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不协调  
我国法律目前没有对中央与地方的权益关系做 间造成权力攀比 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  
出明确的规范监督缺乏法律依据并且监督标准不 不仅是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关系还要建立以人  
监督机构不具备应有的地位和权威缺乏制度化 为本的中央与地方的伙伴关系与互利合作机制  
%
监督程序加之监督手段落后致使中央对地方的监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要认识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督显得乏力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央对地方的 府在根本上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代表人民群众在行  
监督体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监督机构的权威性系统 使职权互相的配合与合作是必要的良好的合作会  
性和独立性 实行从机构到人员皆由中央进行垂直 达到双赢的局面 所谓互利合作就是在涉及中  
管理的独立的监督体系从而使监督机构具有高度 央与地方利益的共同项目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权威性和独立性监督人员行使职权有可靠的保障 应该进行磋商以求达成共识共同负担和行动  
使监督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改革监督方式和 样可以保证全国快速协调均衡发展  
手段监督方式要多种监督手段要变直接的行政干 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多年来在中央与地  
预为间接的法律监督财政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 方关系上忽略的问题 各个地方政府都会认为中央  
督相结合的方式 要建立和完善监督程序科学完 给其他地方的权力和政策比给自己的多从而使地  
善的监督程序是保证监督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对 区之间的摩擦加剧 加强地方政府间的互利合作  
于地方政府权力的节制和如何防止滥用权力的难 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依靠地方政府自身  
应该采取鼓励社会中间层博弈的办法由各个主 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如这几年建立起来的 泛珠三  
要群体的民间社会组织代表自己的观点并维护自身 角九省区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通过协商合  
的利益 同时鼓励地方报纸和言论对地方政府加强 作的方式共同发展经济 不必要所有地区间的问题  
监督并逐步建立制度化的官员问责制度 都要由中央政府调节这样可以使中央政府将更多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关系 以往的中央与地 的精力与资源放到全国性的问题上 地方政府之间  
#
%
#
%
%
#
#
#
#
%
#
#
#
'政绩工程(#形成  
#
在地方政府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 林 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个问题  
的合作机制的建立  
与地方关系的现状  
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央 中央与地方关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将产生重要  
# #  
全面开创一种全新的合作型的 的积极的影响  
#
%
注释  
!
)
+*毛泽东选集  
,
B
)I*&北京  
,
人民出版社#+*EE&  
(*赵震江 四川人民出版社#+*@@&  
+
第 卷  
!*江泽民文选, )I*&北京,人民出版社#())"&  
&
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F*胡锦涛 ' (  
)
&
分权制度与分权理论)I*&成都,  
)
)
#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V*0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  
中央文献  
出版社#())F&  
)
B*邓小平文选  
,
!
)I*&人民出版社#+**!&  
)I*&北京,人民出版社#+**F&  
)
"*邓小平文选  
,
(
)
E*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接受记者采访)'*&投资者报#())*D)(D)F&  
6
";"8'5:**,"*(#!"'5&#$@&0/0/"."5'0&(#  
A"0@""#4"#08'5'#3B(>'5C(;"8#-"#0*  
2TC'M3/  
!
2=VL11349$1;59V[VV$663;;99#2345-0/=>-40;3$/V$%%99#V59/>-#2345-0/"+))F+#V53/0"  
P P  
<
=*08'>0,W59.9%0;3$/?9;O99/;5949/;.0%0/>%$40%P$89./69/;:#01-/>069/;0%.9%0;3$/3/0  
;0;9:;.-4;-.9.$$;9>3/;59:$430%:<:;96$10:;0;9#/$;R-:;>3.94;%<96?$>39:;59P$89./3/P40D  
?-;01194;::;0;9-/31340;3$/#94$/$634>989%$69/;0/>:$430%:;0?3%3;#0.9D  
:
N043;<$1;59V[V  
39O$1O53453/;59")<90.::3/49;591$-/>0;3$/$1'9OV53/03:$1P.90;:3P/31340/49;$9ZN%$.9  
596$>9%:$1;59V[V>90%3/PO3;5;59.9%0;3$/0/>N.$6$;91-.;59..91$.63/V53/0":0>63/3:;.0D  
3$/:<:;96&  
"9@(83*,3/:;3;-;3$/0%.91$.6+49/;.0%D%$40%.9%0;3$/+:$430%3:;>96$4.04<+:439/;31340>63/D  
:;.0;3$/  
#
N
<
8
;
;
?
3
!
责任编辑  
"
苏雪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