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卷第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896?9.#())*  
(
))* ++  
,$-./0%$12345-0/'$.60%7/389.:3;<!2$430%2439/49:=>3;3$/"  
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  
!
段 峰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
成都"+))"F"  
!
!
!
!
!
!
摘要式  
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新的翻译认知模式  
种文化现象的认知和文化意义  
并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背景下  
分析了以认知语言  
第三空间 第三  
并认为该认知模式是迄今为止翻译认知模式中的最合适和最具有说服力的模式  
!
为翻译研究中业已存在且具争论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的解释角度  
关键词认知翻译研究翻译认知模式心理空间概念整合  
!
强调了该认知模式所揭示的翻译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DB!+B%())*&)"D))*)D)B  
#
!
!
翻译的认知属性  
是翻译活动的基本属性  
无论我们怎样从社会历史  
其扩延为从译本选择到译本接受的过程  
分还是译者的心理认知过程 翻译的目的是传达意 的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理解阐释选择决定表现 神经科学不知道语言数据在人脑中储存的方式  
文本意义的一个心理认知过程 即使是这个翻译的 以我们并不能准确地知晓当译者翻译时发生在他  
过程由于外力的作用表现出某种被操控  
奈达的观点在翻译界具有  
征时译者的认知能力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较长的时期里翻译的  
在翻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是翻译的一个重要本体问 认知研究相对滞后的原因 同时  
翻译的认知研究是翻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  
由于翻译研究自身的发展例如主要研究范式从  
由于此项研究主要借助相关学科如心理学  
认知科 语言学范式转向文化范式研究方式从规定性转向  
语言学等翻译的认知研究也是一项重要的跨学 描写性研究的重心从翻译内部转向翻译外部等等  
#
科翻译研究方向 长期以来  
围绕着翻译过程这个 翻译认知研究的影响更显式微处于一种被遮蔽的  
几乎与翻译一样古老的问题 逐渐成为一个边缘的研究方向  
译者认知心理模式但由于翻译过程不能明示和难 然而翻译的认知研究始终是翻译研究中不能  
以验证的黑箱性质很难有一种模式能得到广泛 绕过的一个话题 贝尔从翻译学科性的高度来提出  
的赞同 所以  
翻译的认知研究同翻译的其他研究 翻译认知研究的重要性,'翻译研究中心理视角的增  
相比一直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 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笔译和口译  
较早谈及译者认知心理的翻译研究学者奈达提 且能够加深我们对人类交际的总体了解 这种视角  
如同翻译的语言属性和交际 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将源语的表层形式解码为源  
翻译活动的整 语的深层形式经过一个被称为传动机制的过程  
% # ' ( #  
文化等角度将 将源语的深层形式转换为译语的深层形式再编码  
其核心部 为译语的表层形式 但这个传动机制是如何工作  
奈达并没有讨论 相反他认为由于心理学和  
属性一样  
个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BH+F"  
#
&
改写的特 大脑中的事情  
%
#
%
译者 普遍性  
#
#
%
#
+*@)年代初开  
+
%
#
#
&
#
&
#
#
%
#
#
)
+*("B  
#
尽管提出了一些 状态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D)"D!)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
'
十一五  
#
博士  
(
规划())@年度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研究人类语言学  
'语言学翻译理论研究(!2V)@K)E"系列成果之一%  
!
段峰!+*"($"#  
重庆市人教授  
#
#
& %  
*)  
! !  
段 峰 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  
的转变能使翻译研究成为一个主要的  
&
也许同所有 知心理过程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将意义研究突破传统的语  
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充满前景  
对于翻译 的认知研究视域 吉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  
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他学科理论内 在同声传译中的精力分配模式  
化为翻译研究的自身特有的翻译理论进而达到对 口译包括三个方面的任务需要译员根据翻译时的  
相关学科研究问题的阐发 例如翻译的认知涉及到 情况将精力或称认知的努力协调合理地分配到倾  
两种语言形态和意义结构两种文化心理图式之间 听和分析话语形成和短时记忆三个方面 这三方  
的转换传达和调适 这种基于双语的认知心理研 面的努力加上协调原则共同组成口译的过程 翻译  
究与基于单语的认知心理研究显然有许多不同而 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在译员的心理活动中  
#
这些不同就是创立认知翻译理论的出发点 当这样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自动和非自动等二元体中  
的理论越来越多时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者常常表现得更为复杂更具个性化吉尔对后者的  
学科基础就越来越牢固翻译研究对其他学科的启 强调突出了译员作为个体的认知主体在翻译过程的  
示作用对整个学术发展的贡献就会越来越大 在 重要性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浪潮过后已有学者开始思考 以上翻译认知模式构成了释意派口译理论的核  
其负面影响提出回归文本回归翻译内部研究的观 心部分为口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时翻译研  
这种回归当然也包括回归译者作为一个认知主 究领域中的其他学者  
而非在社会文化关系网中的一个符号的研究  
翻译的认知研究是否能在这种思考中重新引起翻译 展轨迹  
研究领域的重视 答案在于翻译的认知研究是否能 度研究翻译中的意义理解和表现  
够与时俱进兼容消化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以 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认知模式  
新的内容从新的向度来解决翻译认知研究这一重 的相关概念引入到他所提出的翻译认知模式中  
要但发展缓慢的研究方向 所以对翻译的认知研 尔认为翻译过程可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认知心理  
究进行梳理总结展望 分析阶段从源语文本进入视觉识别系统开  
研究对翻译研究的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经历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到达语义再  
翻译认知模式回顾 现阶段后又开始语用综合语义综合句法综合阶  
翻译认知模式的提出始于口译领域 然后经过译语书写系统后形成译语文本  
以语式语场和语旨为内  
#
提出了意  
的科学研究尤其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相并行的独立的 义概念化的认知过程  
#
)
!*+*)  
研究领域%( 翻译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
并不意味 言空间的同时  
#
着翻译研究只是一味引进其他学科理论  
研究学科而言  
%
%
)
"*+)+H+(F  
#
%
吉尔认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贝尔!K9%%"&克拉力!e3.0D  
%"&威尔斯!a3%::"和古特!J-;;"沿着语言学的发  
#
%
<
#
在功能和语用的框架中  
#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  
贝尔在心理语言  
并将功能语言学  
1
%
#
#
#
#
%
%
#
#
&
&
#
形成具有特点的认知翻译 过程  
%
#
%
#
&
&
#
!
#
&
&
)
E*BB  
%
这同口译 段  
#
#
%
领域中注重译员翻译认知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密切相 在贝尔的翻译认知模式中  
关 口译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的著名学者塞莱斯科维 容的语用分析和语用综合分别为分析阶段的终点和  
!29%9:X$83;45"&勒代雷!M9>9.9."和吉尔!J3%9"# 综合阶段的起始点#  
#
&
%
表明其翻译认知模式的重心在  
而非形式和结构意义  
克拉力在其提出的翻译认知心理学模式中  
去言语阶段和重现阶 译者的心理工作空间分为长时记忆相对未受控处  
理解阶段主要是信息储存和记 理中心和相对受控处理中心 长时记忆包括文化  
涉及语义和语用的层面 译员运用语言知识和 物质和社会图式话语框架与翻译相关的图式以及  
例如百科知识和语境知识对发话人的 语言知识 外部信息输入后非受控中心本能地将  
他们认为翻译理解和传达的对 外部信息和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  
而意义根本上是超言语的在基于语言的 将产生的问题提供给受控中心由受控中心提出解  
理解阶段和使用语言的重现阶段之间存在一个非 决问题的策略如受控中心不能提出解决的策略  
言语的认知阶段一个概念化的阶段 译文重现阶 问题又返回到非受控中心  
段并不依附于源语形式通过基于非言语的意义来 拉力认知模式的意义在于提出了译者的本能和无意  
实现 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的认知模式将译者认 识心理空间在翻译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译者的心理  
都分别提出了口译过程中的译员认知心理模式  
%
塞 于翻译的功能意义  
#
%
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将译员的翻译过程分为三个阶  
#
,
理解阶段  
&
&
)
F*+BH+@H)B*+)H+B  
%
%
&
#
%
&
&
非语言知识  
#
#
%
#
旨意进行阐释理解  
象是意义  
%
#
#
#
#
#
#
#
@*+)+  
%
)
#
%
#
如此循环往复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认知过程是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作用和补充的过程  
威尔斯所提出的翻译认知模式强调翻译是作决 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认知模式中的去言语阶段  
定的行为 关于翻译是一个作决定的行为列维 贝尔模式中的意义表达阶段以及格特的解释性相  
他认为翻译作为交际活动 似阶段译者的内部心理认知过程同时受到外部功  
实际上也是译者的一个作决定的过程 翻译如同下 能和语用因素的影响如克拉力模式中的社会文化  
棋一样充满着许多可能性译者就是在这些可能性 图式记忆和信息存储在译者认知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做出选择和决定 威尔斯从认知心理学 翻译过程包含自动和非自动受控和非受控意识和  
的角度来解释翻译是一个作决定的过程 他区分了 非意识过程翻译过程是一个非直线的过程而是一  
翻译认知活动中两种互补的知识一种为陈述性知 个不断循环各部分相互作用的过程等等  
识和程序性知识 在运用心理图式的基础上陈述 翻译认知模式对翻译过程特征的揭示  
性知识解决的是知其然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解决 认识翻译理解翻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角度  
的是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程序性的知识经常表现为 翻译教学和译员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  
本能直觉的形式在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征包括翻译过程中存在非言语  
&
意义概念化阶段  
#
#
%
#
#
!
M98"很早就提出过  
%
#
+
<
%
#
#
#
+
+
)
**+F@H+B*  
%
&
&
%
+
#
#
&
#
%
%
#
#
为我们  
尤其对  
有国  
#
&
#
%
%
#
#
%
外学者提出了将认知翻译研究!4$/3;389;.0/:%0D  
P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决定行为和根据外在环境自发调 ;3$/:;->39:"作为翻译研究学科下的一个研究方向  
#
)
+(*BF  
适的行为共同构成翻译的认知过程  
归类问题提取相关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策略  
方法评价方法等阶段  
#
包括确认问题 从学科层面上确立其重要的地位 表明了翻译  
&
#
&
&
&
选择 研究界对翻译认知研究的逐渐重视 国内也有学者  
%
)
+)*+EFH+*)  
)+!H+F*  
&
%
开始此项研究  
#
并有一些成果发表  
%
就目前翻  
斯博伯!29.?9."和威尔逊!a3%:$/"的关联理 译认知研究基本上采取的是在认知科学大框架下的  
N
论是认知语用学的核心概念  
原则就是寻找最大程度的关联  
于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是一个言语交际过程  
过程符合关联理论的原则也是一个明示 推理的 下的心智活动  
交际过程即明示 译 外部世界之间是否存在更多的联系  
读者 读 能否打通成为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  
的推理过程中寻找原文意义和译者理解最大程 心智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翻译认知模式中  
度的关联性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寻找关联性 乎并未得到解决反而由于缺乏理据的封闭性而妨  
的推理过程中语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境包 碍了自身的发展 另外受认知科学发展的影响  
括外部语境和心理语境 译者的翻译过程就是在外 译认知研究的概念表述和话语方式也表现出与翻译  
部语境的基础上调动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形成动态 研究话语隔离的现象客观上也影响了人们对它的  
的心理语境 翻译中的对等是一种解释性相似是 认同感 翻译的认知研究无疑为翻译研究展开了一  
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的结合 片新的视野但具体而言翻译认知研究的基本研究  
以上不同的翻译认知模式针对不同的翻译类型 路径应该是沿着以语言研究和认知心理研究相重叠  
而提出例如侧重口译或笔译的模式口译中还可分 的道路发展如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 翻译  
为同声传译和交互式口译 由于针对的对象不同 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语言活动语言学视角的  
认知模式的强调重点也不尽相同如口译的认知模 翻译研究无疑也是一种主要的研究范式 当前语言  
式重点强调译员去掉源语外壳的意义概念化过程 学界风头正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对翻译认知研究  
相对于将社会文化认知引入到翻译认知模式的其他 的影响逐渐扩大 其影响力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  
#
模式而言则要简洁一些这也是由于口译的特点所 甚至会引起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  
决定的 这些模式是否能获得广泛的认同还取决于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认知模式  
这些认知模式在多大的程度上揭示了译者的实际认 是一门坚持体  
知心理 尽管如此翻译的认知模式对于翻译研究 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  
的贡献不言而明它揭示了翻译过程的特征这些特 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
他们认为言语交际的 认知心理学  
格特将此理论运用 式中功能语言学  
这个 其中但总体而言  
这种心智活动与语言或语言代表的  
或者彼此之间  
在以非语言的  
这一点似  
&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模式  
社会语言学中的相关概念被纳入  
翻译的认知研究主要研究语言之  
#
虽然在一些模  
%
#
&
#
#
#
#
#
H
#
#
!
原文"H推理  
!
译者"H明示  
!
#
"H推理  
!
"
这样一个翻译过程  
%
在译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E*H()+  
%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年代  
#
'
%
#
#
#
#
#
#
*(  
! !  
段 峰 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  
方式 翻译的认知模  
一解释的  
认知 语言  
理论隐喻概念  
念作为研究内容  
密切的相关性对这些概念内容的研究对翻译活动 个输入空间有选择性地映射组成整合空间  
同样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和启示意义  
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归为翻译的体验性  
#
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  
跨学科领域 基于现实  
H
认知语言学将范畴化  
&
基于福科尼尔的概念整合理论  
式可以被描述成输入空间+#由源语文本结构以及  
原型 相关文化心理图式构成  
输入空间(#由译语表现形  
语法化以及象似性等概 式以及相关文化心理图式构成源语和译语共享的  
这些内容与翻译的认知研究具有 心理图式相当于类属空间在类属空间的制约下两  
#
并通过  
产生新的表  
#
)
+"*++  
&
新兴的  
这条主线  
意象图式  
&
(
%
'
H
(
#
+
&
&
&
+
#
+
#
#
%
王寅将认知语 组合  
&
完善  
&
扩展等方式构成层创结构  
#
&
多重互 达方式即译文文本  
%
动性  
&
一定的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和两个世界  
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认为这些内容构成了认知 翻译认知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更能揭示出翻译的本  
)+"*B@FHB*+  
以这种翻译观为指导的认 质加深我们对翻译的认识 一是通过两个认知心  
% # %  
&
&
'
(
同以往的翻译认知模式相比较认知语言学的  
#
!
语言学翻译观  
知语言学翻译研究覆盖了翻译研究中的许多重要话 理空间说明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文本结构差异所  
#
构成认知翻译研究这一新的翻译研究方向的主 引发的文化图式的不同  
要内容 这些研究内容包括认知格式塔与翻译再 活动除语言之间的转换外  
认知隐喻与翻译翻译中的认知对等翻译的动 的调适问题基于不同文化图式的文化认知会直接  
态认知过程认知与文化翻译认知模式与语篇翻 影响翻译过程的进行 二是通过类属空间说明翻译  
认知的象似性与翻译认知与译者主体性研究 中的可译性问题 尽管不同文化在人们头脑中形成  
认知与语用翻译认知语境与翻译认知科学与机器 的文化图式不同但基于世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  
翻译认知取向的翻译教学等 不同的文化图式中存在许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  
#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所涉猎的所有翻译研究话题 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 三是在整合空  
关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研究最具意 间中所形成的层创结构说明了翻译创造性的存在  
在迄今为止所有的翻译认知模式中基于认知 这也是该认知模式最具亮点的部分 认知语言学的  
语言学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所构建的翻译认知 翻译认知模式提出了区别源语及源语文化图式空间  
模式是目前最完善最有说服力的翻译认知模式 和译语及译语文化图式空间的第三空间概念即译  
从理论上解释了翻译中多译本  
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构筑 译本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颇  
%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  
%
#
#
还涉及到两种文化之间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认知语言学家福科尼尔!^0-4$//39."  
+*@B 者的创造性空间  
+
&
年提出心理空间理论  
#
#
)
+E*+  
自己的心理空间  
时构建的部分信息集合  
进行思维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认知结构  
间的基础上福科尼尔提出概念整合理论  
为建立相互映射的心理空间网络由四个心理空间  
组成其中两个心理空间被称为输入空间并在它们  
之间建立跨空间的映射空间即类属空间第四个空 译认知模式研究  
间被称为整合空间是从输入空间进行有选择性的 力于翻译过程描写的理论构建  
映射而来以各种方式形成两个输入空间所不具备 者语言认知语用认知文化认知等相关认知能力的  
的层创结构并把这一结构映射给网络中的其它空 结合和实际运用 前者的研究成果是后者的研究基  
层创结构由三种相关联的方式产生一是组合 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克服了传统  
将两个输入空间的投射组合起来形成每个输入空 翻译认知研究中体验与认知相脱节的弊病打通了  
间以前所不存在的关系二是完善借助背景框架知 体验与认知的隔阂将翻译的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  
认知和文化模式组合结构从输入空间映射到合 结合起来 认知语言学翻译模式在许多方面都发展  
成空间 三是扩展 合成空间中的结构可以扩 并超越了以往的翻译认知模式给翻译的认知研究  
带来新的前景 从而为翻译研究中业已存在且具争  
%
心理空间是思维和说话时临 具启示意义  
属于认知范畴是帮助人们 立生成的文本  
在心理空 但并非两者的简单叠加  
%
此外  
虽为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表征整合  
而是第三种文化现  
#在整合空间中#'由层创结构独  
#
#
#
#
&
%
#
)
+**(  
#
#
主要观点 象  
(
%
#
#
#
认知翻译研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翻  
+(*+@*  
二是翻译能力研究 前者致  
%
后者则着重研究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H+B+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论性的问题  
译者文化身份和译文文化定位等问题  
#
如译者主体性问题  
#
翻译创造性问题  
#
提供了一个  
#
新的  
&
有力的解释角度  
%
参考文献  
!
+*,00:X9%03/9/#]33;;0&W53/XD0%$-> .$;$4$%:)V*00]$-;%9>9=/44%$9>30$1W.0/:%0;3$/2;->39:&250/503,2^M=[#())F&  
)
N
P
<
N
P
)
(*'3>0#=-9/9&)'I1#;7+6%.-6.' )#1-$21&%- )I*&250/503,250/503^$.93/M0/-09=>-40;3$/[.9::#())+&  
P P P P P P  
(
4
)
!*K9%%#]$9.&[:45$%3/-3:;3404$/3;3890 .$0459:)V*00]$-;%9>9=/44%$9>30$1W.0/:%0;3$/2;->39:&250/503,2^M=[#  
P NN P < N  
P
<
P
P
())F&  
)
F*勒代雷  
&
&
北京  
释意派口笔译理论)I*&刘和平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口译训练指南  
B*塞莱斯科维奇 !引进版")I*&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E&  
( 3  
,
)
&
)
"*J3%9#A0/39%&?1$%6>'-6.&$1-;J';.2$ '#E-&.##.&.#1-;)#1-$21&'#)#1%-%- )I*&C6:;9.>060/>[53%0>9%530,  
3
4
N
,
$5/K9/R063/:#+**B&  
)
E*K9%%#]$9.W&)#1-$21&%'-1-;)#1-$21&%- ,)*.'# 1-;!#16&%6.)I*&K933/,^MW][#())+&  
P RP  
4 ,  
)
@*e3.0%#A0/39%&!1&*I1$&')#1-$21&%'-,!.;1' 1-;!#'6.$$)I*&e9/;,e9/;2;0;97/389.:3; [.9::#+**B&  
< <  
, 44,  
)
**#9/;-3#M0O.9/49&9>&)*.)#1-$21&%'-+&";%.$@.1;.#)V*&M$/>$/0/>'9O\$.X,]$-;%9>9#()))&  
P
)
+)*a3%::#a$1.06&K-'I2.;.1-;+L%22$%-)#1-$21&'#?.*1C%'#)I*&C6:;9.>060[53%0>9%530,,$5/K9/063/:[-?%3:5D  
4
N R  
3
/PV$6N0/<#+**"&  
)
++*J-;;#=./:;DC--:;&)#1-$21&%'-1-;@.2.C1-6.#>'-%&%'-1-;>'-&.M&)I*&250/503,2^M=[#())F&  
P P  
4
)
+(*C%?3.#C60.$T-.;0>$f^0?3$C%89:&W.0/:%0;3$/0:04$/3;38904;383;)V*00,9.96 I-/>0#9>&)*.@'"&2.;.  
N P < < <  
4
>
'931-%'-&')#1-$21&%'-+&";%.$/M$/>$/0/>'9O\$.X,]$-;%9>P9#())*&  
)
+!*颜林海  
+F*刘绍龙  
+B*刘军平  
+"*王寅  
&
翻译认知心理学)I*&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
翻译心理学)I*&武汉  
&
重构翻译研究的认知图景 开创翻译研究的  
,武汉大学出版社#())E&  
)
'
认知转向(),*&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F&  
!
)
&
认知语言学)I*&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E&  
)
+E*^0-4$//39.#J3%9&J.-&12+16.$)I*&V06?.3>9,IUW[.9::0'9O\$.X,V06?.3>97/389.:3; [.9::#+*@B0+**F&  
3
P
P
<
)
+@*^0-4$//39.#J3%9&J1 %-$%-)*'"*&1-;F1-"1.)I*&V06?.3>9,V06?.3>97/389.:3; [.9::#+**E&  
P P <  
33 4 4 4 4  
)
&
+**王斌翻译与概念整合)I*&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F&  
D#4($#&0&;"J"8*)">0&;"(718'#*5'0&(#1/"(8960,3&"*  
A7C'^9/P  
!
^$.93/M0/-09:U/:;3;-;9#2345-0/7/389.:3;#V59/>-#2345-0/"+))"F#V53/0"  
P P P < P  
<
=*08'>0,W59;59:3::-660.3d9::$69603/4$P/3;3896$>9%:989.9Z3:;3/P3/;.0/:%0;3$/  
;->39:#0/0%<d9:;59/9O4$P/3;389;.0/:%0;3$/6$>9%?0:9>$/;5969/;0%:N0490/>4$/49N;-0%  
%9/>3/P;59$.39:1.$64$P/3;389%3/P-3:;34:#980%-0;9:53P5%<;594$P/3;3890/>4-%;-.0%:3P/313D  
0/49$1'W59W53.>2N049(0/>'W59W53.>V-%;-.9(:3P/3139>?<;59/9O6$>9%#0/>0.P-9:;50;  
;3:?<10.;596$:;N9.:-0:3894$P/3;3896$>9%3/;.0/:%0;3$/:;->39:0:3;$119.:04$6N%9;9%</9O  
/>.9%30?%90NN.$045;$:$69-/:9;;%9>3::-9:3/;.0/:%0;3$/:;->39:&  
"9@(83*,4$P/3;389;.0/:%0;3$/:;->39:+4$P/3;389;.0/:%0;3$/6$>9%+69/;0%:N049+4$/49ND  
-0%?%9/>3/P  
:
?
4
3
0
?
;
!
责任编辑  
"
张思武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