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3卷第1期  
2
016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3,No.1  
January,2016  
幕末维新期日本对外观的嬗替  
孙志鹏,孙雁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春130024)  
摘要:文明触变理论视域下,近代日本的对外观经历了延续转捩定型三个阶段:鸦片战争是开启东西文  
明碰撞的标志性历史,幕末期日本的主流反应是礼义谴责与海防对策,其对外观正是华夷观”;围绕条约交涉问  
,日本主动研习万国公法评判世界情势,开国期日本的对外观转捩为法与力交错的公法观”,成为日本告别东  
亚的思想起点;西洋事情脱亚论》,从出兵台湾至甲申政变,维新期日本的对外观在思想与行动的对接点定  
型为文明观”,而甲午战争的爆发则意味着东亚世界的整体裂变。  
关键词:东亚地区;东西文明碰撞;幕末维新期;日本;对外观;东亚裂变  
中图分类号:K3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6)01-0145-07  
近代至今,东亚地区的对立状态始终未能彻底消  
,呈现出区域利益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历史认识等  
多重性对峙究其原因,除西力东渐以来的欧美外部压  
力因素外,日本往往是祸起萧墙的始作俑者,扮演着东  
亚内部扰乱因子的角色如果说东西对抗尚能给东亚  
地区带来近代化的文明冲击”,那么日本的同室操戈所  
遗留的则是痛楚的战争体验”。揆诸史事,明治维新以  
来日本的对外行动导源于近代东亚世界的思想裂变。  
若进而追溯其裂变根源和表现形态,则不得不对近代日  
本之对外观予以特别注目。  
本的侵略向度时或归咎于欧美压迫,或将其视为近代之  
[1]  
挫折本文尝试借鉴平野健一郎的文化触变理论,  
以近代东亚地区的东西文明碰撞为时空背景,依据文  
政令报刊等资料,文明触变视域下,从传统文  
明的赓续异质文明的认知与自他文明的涵化三个层  
,考察幕末维新期日本对外观递嬗演替之道,辨其利  
弊得失,进而探究近代日本之文明特征。  
华夷观:幕末期日本对外观的主流  
华夷秩序是以中原王朝为核心,以东夷西戎南  
北狄为辐辏,以册封朝贡为手段,兼具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功能的天下秩序体系孔子曰:“夫礼,先王  
围绕该论题,以往学界之研究以日本的对外观或  
[
2]585  
对外认识为主题,阐释了日本尊王攘夷”、“国家主  
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该体系以别高下,动态演化王韬曰:“华夷之辨,  
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  
”、“启蒙主义等对外观上述研究,虽凸显了近代日  
本对外观的若干特点,但过于强调其成功应对西洋冲  
保持国家独立的侧面,而对其迅速转变对外观的价  
值取向和潜在隐忧却未予深究,导致其在解释同时代日  
[3]131  
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可变为夷。” 正因如此,当  
华夷观传至中国周边地区时,各国均不愿自视夷狄”,  
收稿日期:2015-1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东亚世界的裂变———关  
于东亚国际政治对立局面形成之文化探源”(14JJD770005)、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西原借款与日本对满蒙利权的  
攫夺”(2014ZX1)、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西原借款与中日交涉”(13QN016)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  
项资金资助之成果。  
作者简介:孙志鹏(1982—),,河南新乡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孙雁(1986—),,内蒙古通辽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14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如朝鲜自称小中华”,越南号称南中华帝国”,日本直 伤抵抗的清军官兵,痛斥逆夷掠财夺物烧杀奸淫的暴  
[4]33ꢀ34  
[5]7ꢀ10  
中朝并构建日本型华夷秩序”  
中国周边  
,英夷野蛮之形象跃然纸上 在叙述五口通商的  
诸国争相称”,是已将华夷观反转后融入自身文明体  
内而延续之标识,“成为当时东亚各国共通的交往规  
。  
后果时,岭田略带辛酸地慨叹:“花边鬼头的洋钱与中华  
[5]11  
财宝相混用,现在已经没有中华蛮夷的差别了。”  
对贪婪残暴的洋夷,日本武士阶层意欲守护的正是以  
在江户幕府实施海禁政策期间,日本人主要通过荷 为核心的华夷观。  
兰和清朝商人提供的和兰风说书唐风说书获取  
外界情报。1839—1842年间,幕府依据各种风说书了  
解到清朝禁烟与鸦片战争的整个经过。“风说书本为  
机密,但担任翻译的通事和幕府职员将其传抄出来,泄  
露给大名与武士阶层,再经过传抄或重新编撰后在坊间  
流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鸦片始末》、《阿芙蓉汇闻》、  
与武士阶层和庶民阶层关注鸦片战争的文化意义  
和事件细节相比,幕府高层更注重鸦片战争的海防影  
:如何加强日本的海岸防卫,杜绝西方船只的通商请  
求与边境骚扰,以避免重蹈清朝城下之盟的覆辙,即如  
何维持海禁体制?  
18426,幕府通过荷兰风说书得知大清国彻底  
战败的消息后,立即调整了内外政策:对内设置海防  
”,强化海防指导;对外废止异国船打击令”,颁布薪  
水给与令”,防止外国船只寻衅滋事,回避纷争胜海舟  
对鸦片战争评述道:“此事虽在他邦,可为我国之鉴欧  
洲之势焰渐及我东洋,剥床以肤之诫,识者寒心之处,岂  
可不详其梗概哉况外人来我邦谈和交,皆以此事为口  
海外新话。  
1
843,仙台藩陪臣斋藤竹堂以汉文撰写鸦片始  
》,其写本普及全国斋藤评论道:“夫鸦片之物,英夷  
自己不食,嫁祸于清。……英夷本应收函敛囊,以补前  
日之愆,而其不然也抗颜强请,唯贪图一己之利,不顾  
他人生死利害,是不知礼义廉耻之甚矣吾邦闻之,犹  
[
5]3  
[7]433  
不能无唾骂之心。” 英人明知鸦片之毒而售予清人,显  
然是有违天道人情的无之举,斋藤的激愤之情鄙  
夷之意溢于言表无礼无义的丑虏竟至挑衅堂堂仁  
义大邦”,斋藤思忖道:“清英的胜败利钝在于平日而不  
在鸦片之事”,“汉土常以中夏自居,侮视海外诸国”,以  
严酷之法对英,致夷怨益深夷谋益固,“鸦片之事,曲在  
,以资劝诱。” 18447,荷兰国王威廉二世派  
特使送交幕府一封亲笔信,促请幕府解禁通商,要点有  
:第一,鸦片战争起因于清国政法错乱和英国速求  
利润引发的贸易争端,结果清国战败被迫签约开放五  
口通商;第二,日本亦将罹此难,幸而日本转变政策厚  
待异国船”,坚守古法反酿祸,贤者弛禁乃常  
[
5]3ꢀ4  
[8]3ꢀ8  
,直在清” 。斋藤在谴责英夷时,对清朝自居中  
夷视日本亦不忘辨诘讥讽之心,这是小中华式华夷  
观的双重吐露再从斋藤对清朝已一误,不可再误的  
规劝来看,他对鸦片战争并非隔岸观火,而是希望仁义  
大邦以谦卑之心态重振旗鼓。  
” 。幕府接信后,为了让将军回避,实施了迂回拖  
延之策。18458,老中阿部正弘向荷兰高官回信强  
调日本祖法之严”,若将荷兰由通商之国转为通信  
之国”,则违碍祖制,婉拒开国劝告此后十年间,幕府  
依旧小心谨慎地强化海防维持海禁,确保日本型华夷  
秩序的稳定。  
1
847,盐谷宕阴利用其在老中水野忠邦侧近供职  
之机,汇集了当时有关鸦片的机密风说书,题名阿芙蓉  
汇闻》,备受时人推崇盐谷在书中采清人洋防诸策系  
诸首尾,聊评批以寓管见”,其意有三:、“盖鸦片之祸,  
自西洋诸夷居澳门始”;、“清人以华自高,不务索外藩  
18536,佩里来航因幕府之前已得到消息,  
并有拒绝荷兰开国劝告之先例,所以针对佩里的通商要  
,幕府故技重施:一边以将军病殁为借口推诿通商交  
,一边将海防挂由咨询机构擢升为行政机关,命大  
幕僚武士提供对策。7,幕臣向山源太夫提出应  
对夷船的宽猛二策”,就颇具代表性所谓猛策”,即  
[6]5ꢀ6  
之情”;、“邻人病疝,我则疾诸首” 。盐谷首先批  
评了清朝不知防微杜渐,对澳门之汉洋杂居坐视不管,  
以致遗留祸患;其次,攻讦了清朝自居华夏妄自尊大的 海防取计”18,包括切断交易铸炮练军革新政治  
傲慢心理;最后,表达了唇亡齿寒之感,以防夷人垂涎于  
东海之日本。  
;所谓宽策”,通交互市取计”16,包括开馆互  
[
8]118ꢀ136  
纳税禁教增强武备等  
向山身为幕臣,十分  
1
849,丹后田边藩士岭田枫江以夷匪犯境录为  
清楚幕府高层在海防通交上的内部争论与武士  
阶层激愤的攘夷舆论,故采取两策并提又不置可否地留  
待幕府高层裁断的圆滑策略,还在通交互市取计之末  
刻意添加奉狂妄之言有污御耳,恐惧之至,伏奉御闻”  
等官样话语,目的是为自保留有回旋余地。8月底,彦根  
底本,兼及经世文编》、《乍浦集咏》、《圣武记等汉籍,  
编为海外新话》。该书在汉字旁标注假名,采物语读本  
形式,便于记诵,在庶民阶层流布甚广岭田在记述英  
人攻陷浙江乍浦城时,以生动的笔触,褒扬作战勇敢负  
146  
孙志鹏  
幕末维新期日本对外观的嬗替  
藩主井伊直弼在揣摩幕府意向后,建议许可交易:“海防  
之完备不经年累月势在难行”,美国所求唯在煤、  
首部全译本万国公法》。幕末日本在条约交涉时,驻日  
领事每每以日本违反国际通则相诘难,使其苦于应对。  
,可用一时权道应之,“量国体时势,皇国永世无蕃 万国公法在清国刊行后,翌年就传入日本,并于  
[8]137ꢀ138  
夷之忧,守护海内静谧” 。井伊正是以日本海防 1865—1882年间在日本相继出现了翻刻训点和解重  
薄弱为根据,再指出美国仅要求远洋供给,并不违反祖  
宗闭洋之御法”。井伊的建议,外避兵戎,内保海禁,最  
合幕府心意。  
译等12个版本,关注度远超清国,成为日本质疑华夷  
”、萌生公法观的重要话语媒介。  
面对欧美压力,幕府与西南雄藩之间经历了一场开  
国与锁国尊王与攘夷的政治缠斗。1863,长州藩和  
萨摩藩经历了下关炮击和萨英战争的惨败,日本人对西  
方的军事实力有了亲身体验,转而开始批判锁国论。  
1
8542,佩里重返日本幕府决定接受美国的  
请求,签署了日美和亲条约》,要点有二:日本开放下  
箱馆,作为美国船只补给地;保证漂流民的人身安  
[9]1ꢀ7  
这虽是幕府主动签署的第一个对外条约,但并 1865,孝明天皇敕许修好通商条约》,日本社会舆论  
不意味着日本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恰恰表明了日本在  
践行华夷观在佩里舰队离开江户战争危机解除的情  
况下,日本全权代表林复斋(大学头)不无得意地上报:  
由锁国转向忍辱开国在统一国内通过贸易实现富国  
强兵的大攘夷论号召下,以尊王为旗帜以萨长为核  
心的强藩逐渐合流,以攘夷之名作为打倒幕府之谋  
[13]6  
此次接待美国使节,挫败其挑衅开战之企图,以宽大怀  
” ,成立了明治新政府有诗云:“群公衰衰攘夷  
[14]1100  
柔之胸怀教喻之,终得妥善平稳之结局,无损于国家之  
,独幸尊王藉手成。”  
[
10]485  
荣誉体面。”  
这一口吻,与清朝看待南京条约如出  
为彰显新权威的合法性,同时避免因攘夷舆论引发  
对外纷争,维持国内外的秩序稳定,明治政府在元年正  
月颁发布告:“今世态大变,势不可挡此度朝议之上,  
断然缔结和亲条约,以使上下一致不生疑惑,大力充实  
兵备,扬国威于海外万国。……外国交际之仪,宜取宇  
一辙,均是怀柔远人的华夷观在此观念下,日本于  
1
858年连续签订了安政五国条约”。  
由上可知,作为华夷秩序的边陲之国,日本对中  
英鸦片战争的态度既非一体同感,亦非隔岸观火,其主  
流反应有三种:一是对英夷的凶蛮残暴进行礼义谴责;  
二是对清国自居中夏傲视蛮夷的自大心理予以讥讽;  
[
15]11  
内之公法处理。”  
内之公法遵从条约,攘夷策转为和亲策”。2月  
表明新政府主动顺应世态,依据宇  
三是以清国为鉴,一面避免与洋夷正面冲突,一面强化 29,松平庆永等六名藩主联名上书:“以皇上之英断必  
海防维持海禁体制华夷意识经过长期浸润,已融入  
东亚文明内部即使是被江户日本反转利用的变态华  
能观察天下大势,去除迄至今日之犬羊戎狄之愚论,与  
[16]340  
汉土等量齐观,以万国普通之公法确定朝典。” 4月  
夷观,在价值理念话语构成与实践方式上都难脱其基 7,为了将新的对外观传达至全国,明治政府以太政官  
本范畴这也是日本与同处东亚的中国朝鲜越南在  
应对西洋冲击时最初反应并无太大差别的文化原因。  
名义首次发布针对民众的五项禁令(定三札觉二札),  
其中第四札规定:“朝廷以万国之公法履行条约,全国之  
[
15]67  
华夷观作为被日本融入传统文明内的外交思想资源,  
人民应奉戴叡旨不得违背” 。鉴于幕末期攘夷惨败  
的教训,新政府采取了对外和亲开国进取和国威宣扬  
的基本国策,与汉土等量齐观万国普通之公法”  
的混合表达,又意味着新对外观最初是在华夷话语的参  
照下尝试构建的,“公法观萌生于华夷观的话语延长  
线上。  
在幕末期日本小心翼翼地应对洋夷侵扰维护日本型华  
夷秩序时被有效延续。  
公法观:开国期日本对外观的转捩  
鸦片战争拉开了东亚地区东西文明碰撞的序幕,黑  
船来航正式将日本卷入到这一文明漩涡。《南京条约》  
安政五国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条约体系先后楔入  
中国和日本,东亚地区进入两种体系的并存期围绕条  
约交涉问题,开国期日本萌生出以万国公法为核心的  
新对外观,并迅速将其实践于东亚外交,成为日本告别  
东亚的思想起点。  
与此同时,拥有海外体验的留洋者,对华夷话语顿  
生疑窦;承担对外交涉者,通过外交现场的切身感受,最  
先窥破了西方在东方运用万国公法的强权逻辑;日本  
知识阶层对万国公法与世界情势的评判,尽显日本对异  
文明的认知倾向。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以夷款夷之需,曾命  
中村正直作为幕末留英学生的监督经历了异文化  
体验,归国后于1870年出版了西国立志篇》,销售达  
11]1991ꢀ1993  
。1864,奕等奏称万国律例颇有 100万部以上,与福泽谕吉的劝学篇同列畅销书榜。  
人译出万国公法禁商”、“用兵之片段,以供参  
[
[12]1185  
制服领事官之法” ,并资助刊刻出版,成为东亚地区  
中村回顾道:“后读海国图志》,有曰英俗贪而悍,尚奢  
14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3]  
嗜酒,惟技艺灵巧,当时谓为信然及前年游于英都,留  
于维持一般之和平。” 1879,《朝野新闻载文讽喻  
[17]29  
二载,徐察其政俗,有以知其不然。”  
这种汉籍话语与  
:“英国自诩慈仁温和乃各国之母”,但在面对东方诸  
[
24]  
西洋事实的强烈反差,成为日本人摆脱华夷话语认同  
西洋文明的思想契机之一。  
国时,杀气隐然”,“慈母化为毒鬼” 。1880,植  
木枝盛面对弱肉强食的世道曰:“如是我观,方今宇内乃  
[25]  
一修罗场,世界不得不遗憾地称作大野蛮。” 1884,  
木户孝允在186811月与英国公使巴格斯(Har-  
rySmithParkes,1828—1885)交涉箱馆问题时,吐露了 每日新闻载文嘲讽道:“泰西之政治家动辄曰万国公  
万国公法的直观感受:“兵力不济之时,万国公法原  
,曰公道正理,而彼等对亚细亚地区诸国,则不顾公法  
本并不可信,对弱者以公法之名谋利之事不在少数,故  
道理故彼辈所言之万国公法者,乃欧美二洲之万国公  
[
18]137ꢀ138  
[26]  
余云:万国公法乃侵夺弱者之一道具。”  
1869年  
;彼辈所言之道理者,乃通用于欧美二洲之道理。”  
2
,岩仓具视在外交意见书中强调:外国怀虎狼之  
万国公法之虚伪,世界情势之野蛮,是上述日本知识人  
的共通认知这种认知,确实反映了近代文明初期西方  
对外扩张的侵略事实,也激发了日本自1268蒙古来  
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意识,致使日本创伤未愈时便假  
手西方公法权术,陷东亚于修罗之境。  
,欲使日本成为其奴隶,“故而处理外国之事,决不可  
被彼等富强所迷惑而怀畏惧之心”,“宜以公议设立有关  
[13]8ꢀ9  
外国交际之法律,以其法律处断之” 。在小国危机  
意识的驱使下,木户与岩仓作为新政府的最高决策层,  
很早就对万国公法形成并存的工具理性  
认识,既反映了近代初期西方殖民势力的嚣张态势,也  
透露出日本今后有意采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应对  
由上可知,开国期日本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接触  
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危机意识,“的新认知  
强势介入并替代了的传统认知,对外观由  
之策岩仓使节团途经普鲁士时,俾斯麦指点诸人道: “华夷观转换为公法观”。其转换层次有三:在主体层  
所谓公法,虽常记保全列国之权利,然大国争夺权益,  
,面对西方外压,幕末日本在连续经历攘夷惨败后,认  
识到彼此实力的巨大差距,随即顺应世态果断转向,即  
通过自我否定的方式确认自我主体;在话语层次,最初  
的留洋者群体在经历海外异文化体验后,否定了源自汉  
籍的华夷话语,直面西方文明,即通过话语解构的方式  
重构话语;在外交层次,基于以上的主体确认与话语重  
,日本对西方采取从属外交对东方实施侵略外交,即  
通过双重外交的方式维护双重利益正因日本在与异  
文明接触中易患过分夸张的危机意识或被害妄想症,才  
会既迅速探察西方文明的优势为己所用,又有意夸大近  
代文明中恶的侧面,将效仿西方侵略亚洲的行为视作应  
对危机的正当防卫”,从而有意回避了本源意义上的善  
恶批判,丧失了文明甄别能力,这在随后定型的文明  
中有突出体现。  
利己则执公法而不动,若不利则翻而兵威相见,固不常  
[19]370ꢀ371  
。”  
不难想象,已对万国公法持怀疑态度并对  
其阳奉阴违之特点有切身体会的岩仓木户等人必然感  
佩至深,将此心声引为同调。  
明治开国仅四年,日本便跃跃欲试,主动要求与中  
国签订修好条规》、《通商章程》,其中有互相给予对方  
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等完全不符合西方通行惯例  
[20]204ꢀ221  
之规定  
这不得不令人感慨中日初办外交时的  
幼稚,更反映出日本迫不及待欲借万国公法挣脱华夷体  
系的焦躁心理。1874,日清交涉台湾事件期间,蕃地  
事务局将万国公法称为必用之书籍”,特意申请经费  
购买,以与清方代表相辩难。1875,日清围绕江华  
岛事件进行谈判,李鸿章欲以条约相约束,森有礼对  
:“至国家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着条约”,李以恃强  
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驳斥之,森强辩道:“万国公法,  
文明观:维新期日本对外观的定型  
作为日本体认西方文明的前哨,最初的异文化体验  
者除公法观之外也在更宏观的层次进行摸索,灵敏地  
将探针定位在文明这一核心概念在自他文明的涵  
化过程中,近代日本的对外观定型为文明观”,也由此  
踏上了自存与侵略互犄之道,引发了东亚世界的痛楚裂  
。  
[21]5ꢀ6  
也可不用” 。1884,中法战争之际,日本宣布依  
据万国公法保持严正不偏之局外中立”,不但将同文  
同种之口号抛诸脑后,还趁火打劫地在朝鲜挑起甲申政  
,使清国腹背受敌可见,日本对待万国公法:曰法曰  
,唯利是图;翻云覆雨,徇私弃公。  
报刊作为当时的舆论重镇,可反映日本知识阶层的  
公法观与时势论。1877,福地樱痴指出:“欧洲诸国之  
政略,概皆藏阴险弄诈术,只顾谋私利戕他人,不似其所  
林乐知(YoungJohnAllen,1836—1907)在比较19  
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各派使节出洋考察时感叹:“虽云  
分道扬镳,不啻同条共贯万不料自此以后,中日同异  
[22]  
[27]  
谓之文明世界,吾辈早已慨叹之。” 1878,杉山繁感  
:“虽说列国通好有盟约万国交际有公法,但绝非用  
之途显,中日进止之境遂于以定也。” 林乐知敏锐地察  
觉到中日同异之途进止之境与其初期海外体验及认知  
148  
孙志鹏  
幕末维新期日本对外观的嬗替  
存在莫大关联福泽谕吉即其典型。1860,25岁的 187310,日本国内发生政变,不平士族由征韩论转  
福泽作为随从搭乘咸临丸游历美国,初次体验了海外文  
。1862,福泽作为通词随遣欧使节团出访欧洲六  
此间,福泽既体会到西洋文明的巨大力量,又感受  
到殖民主义的强烈冲击,这种反差促使福泽日后立志普  
及洋学启发民智伸张国权,将其作为毕生之事业。  
向征台论。18742,大久保利通大隈重信在阁议  
上提出台湾蕃地处分要略》,第一条指出台湾土蕃部  
落乃清国政权不逮之地”,清国官员也视之为无主之  
”,藩属日本的琉球人民被生蕃杀害,日本有义务进行  
报复,此即讨蕃之公理”。该建议利用万国公法寻找  
1
866,福泽纂辑西洋事情初编三册,畅销20多  
华夷秩序中琉球两属的漏洞,同时以开化人自居视台湾  
为生蕃之地,正是华夷观公法观与文明观杂糅之产物。  
万部福泽在概述美欧七国时,“以史记显其时势沿革,  
以政治明其国体得失,以陆海军知其武备强弱,以钱币 44,日本设置台湾蕃地事务局,7日正式向台湾出  
出纳示其政府贫富”,还指明了解外国实情在于辨别敌  
。10月底,日清签订互换条款》,内记台湾生蕃曾将  
[28]1ꢀ2  
,“友则以文明交之,敌则以武经接之” 。福泽以  
其睿智洞察西洋文明,以其焦灼警示敌友规则这种饱  
含危机的西洋认识,反映了福泽明确进行自他区分的对  
外意识,进而在其引述文明进化理论时,便毫无抵抗地  
举双手赞同。1869,福泽在世界国尽》“人类的地学”  
,根据各国风俗生产之道将世界分为四类:混沌(非  
洲内陆渔猎民族)、野蛮(中国北方鞑靼阿拉伯非洲土  
)、未开或半开化(中国土耳其)、文明开化(、  
日本属民等妄加杀害”,清国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  
”。18755,明治政府强令琉球废止对清朝的  
封贡关系并改用明治年号,但因琉球反对和清国抗议未  
,四年后日本进行废藩置县时的琉球处分仍未如  
琉球两属问题成为日清之间东亚秩序观念的较量  
之一。  
江华岛事件(1875920)发生后,日本国内  
再次出现征韩论争,福泽谕吉围绕此事,首次发表了有  
关朝鲜的评论,他反对荣辱论”、“大陆进出论”、“权道  
的征韩论调,理由是:“论朝鲜交际之利害,应先察其  
国柄若问此国如何?亚洲中一小野蛮国耳,其文明样  
态远不及我日本与其贸易无利,与其外交无益;学问  
不足取,兵力不足惧即使彼国来朝成我属国亦不足  
,其故何哉? 如前述,我日本若对欧美诸国无并立之  
制取之势,则不可言真正独立即令朝鲜交际如我  
[29]13ꢀ17  
) 。1875,福泽在文明论概略中将  
上述分类理论化,阐述了使其名声大噪的文明论原  
:第一,文明的发展序列是从野蛮进入半开化,从半  
开化进入文明”,“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第二,日本  
学习文明的唯一任务就是保卫国体”;第三,半开化的  
儒教文明导致社会停滞不前”,造成精神奴隶和禽兽世  
;第四,文明的交往规则是先进的压制落后的,落后  
[30]11,24,149,168  
[32]  
的被先进的所压制”  
正是基于这种由低到  
所望,对此独立之权势亦不增丝毫之力。” 若将福泽所  
高的单线文明进化图式以及对世界情势的兽力判断,福  
谓朝鲜乃一小野蛮国的蔑视性评价,与他半年前的  
泽才会如此胸有成竹堂而皇之地宣称压制合理论, “文明论相比对,两者主旨何其一致福泽虽反对征  
在对外政策上与日本政府遥相呼应。  
,但其所虑是文明急务乃独立而非和平正义,认为  
此时日本与西洋的差距尚远,必须远离朝鲜这一野蛮”  
负担,初显脱亚意向。18762,驻俄公使榎本武  
扬指出:朝鲜在经济上对日本并无实利”,但从亚洲政  
策上讲则是要务”,因为日本着先鞭于朝鲜促其开国的  
在幕末攘夷连遭败绩后,新政府既知夷不可攘,明  
治四年,乃遣大臣使欧罗巴美利坚诸国,归遂锐意学西  
[14]1101  
,布之令甲,称曰维新” 。1872,岩仓使节团到  
达美国后,伊藤博文发表日之丸演说”,表达了日本的  
文明志向:“今日我国政府及人民最热烈的希望,在于到  
达先进诸国所享有的文明最高点”,“我国旗中央点缀的  
红色圆形,早已不能视作封闭帝国的封蜡,将来会成为  
[33]79ꢀ80  
声誉将永远在开化史上留名” 。《日朝修好条  
缔结时,日本舆论还将赴朝使团比喻为幕末期光临  
日本的佩里舰队,把日本讴歌为朝鲜开化的指导者在  
它原本所寓意的那样,犹如上升的朝日的徽章,在世界 文明观的视角下,日本对西洋的劣等感瞬间转化为对  
[
8]399ꢀ400  
上与文明诸国为伍,向前且向上而动” 。使节团  
虽未达成修约目的,但他们见识了欧美文明的压倒性优  
,对亚洲的落后更产生了切肤之痛,回国后立即确立  
文明入欧的基本路线及其与之相辅相成的政治脱  
朝鲜的优越感。  
1882年壬午兵变之际,因朝鲜开化党金玉均等人主  
动向日本申诉开化志向,福泽兴奋坦言:“使朝鲜与我国  
方向一致,共同进入日新之文明,不可不讲大变全国人  
[
31]33  
[34]  
道路 ,琉球台湾朝鲜迭蒙其难。  
87110,琉球54名岛民在台湾被原住民所  
。18729,日本将琉球的外交权移交外务省。  
心之法,即输入文明的新事物是也。” 1884年甲申政  
1
变期间,开化党仅得三日政权,随后政变者及其家属被  
处以极刑,福泽对此难抑失望悲痛之情:“人类娑婆世界  
14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地狱出现在朝鲜京城吾辈与其视此国为野蛮,毋宁  
说此乃妖魔恶鬼之地狱国若问此地狱国之当局者为  
?事大党政府之官吏是也,其后的实力者即支那人  
大魅力,弃置善恶标准,在自他文明的涵化过程中衍生  
出双重策略:一方面,谨慎地仰视西方,确立欧化路线;  
另一方面,傲慢地俯视东方,摆出蔑亚姿态在前期朝  
鲜政略上,福泽谕吉与日本政要的征韩论,看似一正一  
,龃龉不合,实则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福泽以其智识  
明示文明进化,政府以其国权暗崇权力政治;前者通过  
文明阶段的序列排比明定文化尊卑,后者通过权力政治  
的现实较量暗取国家利益面对朝清抵抗,福泽面无愧  
色地宣称文野之战,再难掩其狰狞面目日本崇力轻义  
的文明涵化路径和拜高踩低的对外交往姿态终使其文  
明成就如昙花一现,只得在战败中重返文明原点。“文  
明观的原理性表述是:以否定亚洲的方式进入亚洲,以  
恭顺西方的姿态抵抗西方,在俯仰之间确保日本国体。  
[35]  
!” 日本在壬午兵变与甲申政变的连续惨败,以及中  
法战争期间清军对法军的挫败,使福泽谕吉倍感身为  
老大帝国的清国虽顽固鄙陋但却不容小觑,面对此种  
现实,福泽所构想的以日本高姿态的文明开化扶掖诱导  
朝鲜乃至清国的计划瞬间化为泡影。1885316  
,福泽在理想落空愤恨无奈之际,毅然调转身姿怒视  
朝清:“虽云唇亡齿寒,然彼于我无丝毫之助”,“与其坐  
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与西洋诸国共进  
[36]  
退” ,谢绝亚细亚东方恶友的脱亚论心声终于呼啸  
而出!脱亚论发表仅半年之后,福泽对英国强占朝  
鲜巨文岛之事拍手称快,直言:前途无望之际不如被强  
大文明国保护,能保住生命与财产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荣誉无关紧要,“吾辈观察朝鲜灭亡之期不远,为政府计  
综上所述,自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日本的对外观  
经历了幕末期华夷观的延续开国期公法观的转  
维新期文明观的定型这一递嬗演替之道。“文明  
既是对华夷观的否定,也是对公法观的收束。  
近代日本正是通过文明观完成了向西方近代国家体  
制的转进,迈入文明门槛但由于近代日本外交危机意  
识的过度旺盛,日本从西方学习的文明理性未能有效遏  
制其扩张欲望无视正义的价值认知,既是日本迅速近  
代化的原因,也是日本遭遇战败的远因,即急功近利的  
文明进化也孕育着引爆自身的潜在隐忧。  
[37]  
应吊唁之,若为国民计则应祝贺之” 。故而,此后福泽  
[38]  
宣扬日清战争乃文明与野蛮之战” ,便不足为怪了。  
在这种对外观的驱使下,日本对琉球的处分对台湾的  
垂涎对朝鲜的蔑视对清国的鄙夷,这四股暗流终汇聚  
成浪涛汹涌之大潮,遂在东亚海域掀起甲午战争之惊涛  
骇浪甲午战争,既是日本向世界证明自身文明开化的  
狂想曲”,亦是日本对东亚传统秩序问题的总决算”。  
由上可知,日本亲身体验西方文明后再难抗拒其巨  
注释:  
万国公法買上之儀伺》,国立公文書館:単行書·処蕃類纂,A03030913500。  
局外中立勅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清仏戦争一件/帝国中立二関スル,B07090534400。  
台湾蕃地処分要略》,国立公文書館:公文別録·太政官·明治元年~明治十年·第五巻,A03022896700。  
互換条款》,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台湾征討関係一件/外交史料台湾征討事件第一巻,B03030119400。  
参考文献:  
1]平野健一郎.国際文化論[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0.  
2]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王韬.华夷辨[M]//李天纲.弢园文新编.上海:中西书局,2012.  
4]荒野泰典.近世日本アジア[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8.  
5]歴史認識[G]//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3.田中彰等校注.東京:岩波書店,1991.  
6]塩谷世弘.宕陰存稿:卷四[M].東京:山城屋政吉,1870.  
7]《海舟全集刊行会.海舟全集:第一巻[M].東京:改造社,1927.  
8]田中彰校注.開国[G]//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東京:岩波書店,1991.  
9]外務省条約局.旧条約彙纂:第一巻第一部[G].東京:岩波書店,1930.  
10]東京大学史料編纂所.大日本古文書:幕末外国関係文書之五[G].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72.  
11]《魏源全集编集委员会.魏源全集:第七册[M].长沙:岳麓书社,2011.  
12]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G].李书源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  
13]対外観[G]//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2.芝原拓自等校注.東京:岩波書店,1988.  
[
[
[
[
[
[
[
[
[
[
[
[
[
150  
孙志鹏  
幕末维新期日本对外观的嬗替  
[
14]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注[M].钱仲联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5]内閣官報局.法令全書:慶応3[G].東京:内閣官報局,1887.  
16]外務省調査部.大日本外交文書:第一卷第一册[G].東京:日本国際協会,1936.  
17]中村敬宇.敬宇文集:6[M].東京:吉川弘文館,1903.  
18]日本史籍協会.木戸孝允日記:[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67.  
19]久米邦武.特命全権大使米欧回覧実記:3[M].東京:博聞社,1878.  
20]外務省調查部.大日本外交文書:第四卷[G].東京:日本国際協会,1938.  
21]王彦威.清季外交史料:第一函第三册[G].北平:外交史料编纂处,1932.  
22]福地桜痴.欧洲諸国群雄割拠ならず[N].東京日日新聞,1877-10-12.  
23]杉山繁.各国交際形勢ず[N].郵便報知新聞,1878-02-18.  
24]慈母毒鬼す[N].朝野新聞,1879-02-07.  
25]植木枝盛.世界大野蛮論[N].愛国新誌,1880-09-13.  
26]東洋諸国万国公法利益分取せず[N].東京横浜毎日新聞,1884-10-10.  
27]林乐知.中日两国进止互歧论[J].万国公报,1894,(71).  
28]福澤諭吉.西洋事情:初編[M].東京:尚古堂,1866.  
29]福澤諭吉.世界国尽:6[M].東京:慶応義塾,1869.  
30]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1]周颂伦.文明入欧与政治脱亚”[J].二十一世纪,2014,(2).  
32]福澤諭吉.亜細亜諸国との和戦我栄辱するなきの[N].郵便報知新聞,1875-10-07.  
33]外務省調查部.大日本外交文書:第九卷[G].東京:日本国際協会,1940.  
34]福澤諭吉.朝鮮償金五十萬圓年[N].時事新報,1882-09-08.  
35]福澤諭吉.朝鮮独立党処刑[N].時事新報,1885-02-26.  
36]福澤諭吉.脱亜論[N].時事新報,1885-03-16.  
37]福澤諭吉.朝鮮人民のために其国滅亡す[N].時事新報,1885-08-13.  
38]福澤諭吉.日清戦争文野戦争なり[N].時事新報,1882-09-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ransformationofJapansForeignViewDuring  
thePeriodoftheLateEdoBakufuandtheMeijiRestoration  
,
SUNZhi-pengSUNYan  
(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acculturation,modernJapansforeignviewexperiencedof  
continuity,transitionandsettingstages.TheOpiumWarisahistoricaleventduringthecollision  
ofEasternandWesterncivilization.DuringtheperiodofthelateEdoBakufu,Japansmain-  
streamwascondemnationandcountermeasures,whichwastheHua-Yiview.Japanlearnedthe  
publiclawandjudgedtheworldsituation,thereforeitsforeignviewchangedintoInternational  
Lawview acombinationofregulationsandforce,whichbecamethebeginningofitsmental  
farewelltoEastAsia.FromWesternthingstoDatsuA Ron,fromthedeploymentoftroopsto  
TaiwantoCoupinKorea,Japansforeignviewfallsintoapatternofcivilizationviewbothin  
spiritandaction.ThebreakoutofJiawuWarmeanstheworldfissioninEastAsia.  
”,  
Keywords:EastAsia;thecollisionofEasternandWesterncivilization;duringtheperiodof  
thelateEdoBakufuandtheMeijirestoration;Japan;foreignview;theworldfissioninEastAsia  
[责任编辑:凌兴珍]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