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卷第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34##))*  
#))*  
!
+%,-./&%01234,/.(%-5/&6.278-92:;!1%32/&1328.389<=2:2%."  
清末民初通俗小说中的上海书写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永 丽  
?
!
#
成都@A))@*"  
?
?
摘要  
!
晚清以降的通俗小说  
!
大多把最早接受现代思想浸染  
(
"
开风气之先的上海视为罪恶的渊薮 文人们对都  
市上海的嫌恶反映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一些惶惑不安的心理  
对现代性的一种市民化  
关键词清末民初  
!
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人  
(
传统化的排拒态度  
通俗小说上海书写现代性体验  
"
!
#
#
#
中图分类号!^#)B'HAG?文献标志码!E?文章编号!A)))F"!A"$#))*%)#F))B"F)"  
?
?
中国的现代性最早发端于上海  
#
而中国内陆地 各种西洋器具的涌  
所以中国 入 律师保险  
上海 公司以及各式各样的西洋景  
#
租界的开辟  
迥异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  
只是让生活于其中的  
的作者视上海为  
是梦境正是因为文人们触目所及的这  
它容纳了各地的 一切都与其传统的生活经历及体验相距甚远 在  
这里要考察的 他们的意识中上海这座城市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不  
可捉摸的上海像个万花筒  
新的西化的商品社会需要遵循现代化的运行规  
而习染于传统生活方式生存观念中的中国人对  
这一切的变化只是处于被动的懵懂状态他们不可  
能理解这种变的深层意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一切随波逐流 所以他们以  
传统的眼光来看视西风熏染下的上海必定看到的  
对上海描述道  
#
洋人的入住  
#
区现代性的发展也大都经由上海辐射  
#
%
#
#
&
早期的都市现代性体验是由上海输送而来的  
%
A*H!年开埠后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人口也快速增 人感到茫然无措% +海上繁华梦  
,
#
#
#) 世纪!) 年代  
#
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都 非正常人世  
#
#
%
在上海城市的现代化过程中  
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刚浸染在传统文化观念中的人们  
#
#
#
%
#
移民  
#
%
#
#
炫目而又扑朔迷离  
%
#
#
面对现代化的  
都市上海  
理体验  
#
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
心态什么样的心  
#
&
#
其中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  
%
#
#
)
#
*
#
%
晚清以书写上海为主的通俗小说如  
+
歇浦潮,&  
#
+
海上繁华梦  
小说作者往往声明自己写作是以劝善为目的 像  
歇浦潮的作者是意欲仗着一枝秃笔唤醒痴迷  
#
,
#
都视上海为不良之地  
%
所以这些  
是负面的上海景象% +歇浦潮  
,
.
%
??  
据说春申江畔自辛亥光复以来便换了一  
番气象 表面上似乎进化暗地里却更腐败  
"
上自官绅学界下至贩夫走卒人人蒙着一副  
假面具虚伪之习递演递进更有一班淫娃荡  
纨绔少年都借着那自由的名词施展他卑  
鄙龌龊的伎俩  
!
!
+
,
)
#
"
!
'
A(A  
挽回末俗  
*
-
+
海上繁华梦  
,
#
作者陈述自己  
(
!
!
!
的写作目的也是因为上海  
最易失足*#所以他  
寓劝惩以资谈助  
#
)
繁华之地  
广平日所见所闻集为一书  
#
偶一不慎  
#
!
#
)
#
#
(
!
!
'
#(!  
*A+A  
#
*
%
"
廉耻道丧  
!
风化沉沦  
"
收稿日期!#))BF)"F)*  
基金项目  
! #课题编号.1E)@)AH%  
四川省教育厅#))@年度文科项目  
作者简介 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文学博士  
!刘永丽!AGBA$"# # # # %  
B"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也有如此一说  
凡在上海来来往往的人  
.
清政府被迫开放  
)
通商口岸  
*
之后  
分城市才开始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  
#
中国的一部  
上海作  
?
?
!
开口便讲应酬  
!
%
口也讲应酬" ,,这些人讲的应酬!,,不是 为最重要的商埠  
#
也较早进入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  
嫖经  
!
便是赌局  
!
花天酒地  
!
闹个不休  
拐局  
一切都在上海出 上海开埠后  
于是乎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 办商店促进了上海的贸易发展  
!
车水马 态的转型  
赌局 者以自由经济为本位  
外国商人纷至沓来  
%
现代城市和古典城市的根本区别  
#
即前  
!
日无暇晷" ,,还有许多骗局  
(
(
!
#
而后者以极权政治为本位  
%
一切稀奇古怪  
!
梦想不到的事  
!
#
#
他们或开洋行  
一时间上海  
#
"
!
#
%
#
)
*
!+A  
了个轻浮险诈的逋逃薮  
海上说梦人所著  
"
铺林立*&)商贾云集*% 上海的商业经营模式不同  
+
新歇浦潮,#更是把上海写成 于中国的传统商业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店铺与家庭资  
万劫不复的罪恶之窟#)上海一埠实为万恶之窟  
那 本家族管理的行号是一种资本的经营模式 它打  
虽罄南山之竹 破了传统商业以诚信道义为首位的庄重古朴的商  
上海社会也 业活动规范以赤裸裸的谋利为目的货币成为至高  
无上的权威社会阶层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划分也  
不再依赖传统城市权力等级的硬性规定而是遵循  
以视当年有加无 商品交换法则人们由此摆脱了由权力所划定的人  
一道久已无 身依附状态 个人本身的价值及社会地位也以其所  
占有的货币量而定 传统社会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  
这些作家是以儒家的传统眼光来看视 变成了人与物的关系 迥异于传统的资产阶级型的  
经受现代思想浸润的都市上海必定看到太多的迥 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由此便滋生蔓延 在现代的城  
异于传统的质素这是他们视上海都市为恶的根源 市中金钱的地位取代了政治权力的地位无形中成  
所在 上海异乎寻常的繁华险诈堕落都是相对于 为社会生活中最有力的价值尺度与调节手段这一  
传统农业文明中的城市而言的 中国之有城市历 切都影响到市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你  
% 在上海#)  
史十分古远 汉字中的 有钱你可买小姐的青睐若是没有钱烧饼店的芝  
#
意思 中国古代的城是诸侯的住地 城市 麻也莫想吃一粒一切是钱说话  
这一概念只有在和乡村相对时才有其意义 相对于 海的金钱杠杆使这个都市在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包含  
乡村来说历史上的城市是高等权力机构的所在地 了太多的迥异于传统的成分所以才被视为是罪恶  
是政治功能占主导地位掌握乡村的政治军事和经 的渊薮  
济的场所 但在中国那些古典城市并没有显著区 晚清小说中描写的到上海的许多人是抱着发  
别于宗法家族制农村社会的特征马克斯 韦伯在 财的欲望去的 上海是个销金窟同时也被人视为  
分析中国古典城市时指出直到近世中国的城仍然 淘金宝地 张秋虫在海市莺花中说到外地人来  
是帝王代表及其他高官要人的住地.)它是这样一 上海无非是为了钱  
在这里//花销的主要是息金  
个地方 一部分地 没有钱的想到上  
还有别的政治性的收入%*  
一部分官俸 这一个用字和一个弄字就使斗大的  
到城里的居民  
的关系那里有他那个宗族的祖田和祖祀  
还保持着同他出生的村子的一切礼仪性的和个人的  
#
&
#
%
离奇光怪的事迹  
书罪无穷扬东海之波  
是腐败万状  
在在黑幕高张  
政界则蝇营蚁附  
两字  
&
变幻不测的人心  
#
#
&
'
H(A  
-
#
流毒不尽  
*
%
#
#
#
简直也不可称其为社会#)纵目社会  
#
#
#
商界则机诈万端  
#
女界则怪态百出  
#
#
#
军界则虎噬狼吞  
#
#
% 0信义  
1
#
何须计及#0廉耻  
1
#
%
'
H(A  
*
%
%
我们说  
#
%
#
&
%
#
#
#
%
&
&
#
%
#
%
)
*
)
要塞*&)城堡  
*
#
#
'
@(  
%
%
在中国  
#
#
*
%
正是因为上  
%
#
#
#
&
&
%
%
#
#
#
3
%
#
#
#
%
+
,
.
#
#
??有钱的想到上海来用钱!  
海来弄钱  
!
上海  
的骄气  
女人的骚气  
'
"("*  
#
#
)
!
!
特别是有钱人  
"
仍然保持着同祖籍  
就是说  
!平添了无数奇形怪状的人物,,高鼻子  
富人的铜臭气穷人的怨气买办的洋  
! ! !  
鸦片烟的毒气以及洋场才子  
#
#
#
!
!
!
'
"("G  
关系%* 可以说  
#
)
通商口岸  
有一座城市脱离得了封建形态  
性质  
*
出现之前  
#
中国没  
还是处于前现代的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城市乡村在 恶  
%
价值观念上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 所以文人在看视 观念是  
已具现代资本主义模型的上海时仍然用传统儒家 欺骗为了钱  
的价值观念去衡量评判 半伶半妓的花美倩这样传授她的  
的酸气" ,,  
#
而正是对于钱无休止的攫取欲望造成人心的险  
造成礼崩乐坏的道德沦丧 传统儒家对钱财  
君子爱财 明目张胆地  
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人海潮  
#
%
#
&
#
)
*
%
)
#取之有道*#在上海#  
#
#
#
% +  
,
&
%
)
耍人儿手法*.  
B@  
?
?
刘永丽 清末民初通俗小说中的上海书写  
?
?
?,,我看呀  
!
主顾多一个好一个 而不成其为社会了因为社  
'B(AH!  
都抓在手里耍着玩儿!,,最要紧的是第一回 会并不是个人的集合体  
而是身份的结构 儒  
* %  
跟他下水时斧子要砍得重  
这个机会若是错 家思想认为没有了社会身份没有了结构的人群是  
过了你就拉倒了 就像开井一样  
泉眼要打得 和禽兽无异了 既然性是社会结构的破坏者难怪  
水才来得涌反正做这种事情胆子要大  
乎社会要时时警惕防备性了  
要细眼眶子要睁得高迷汤要灌得厚钱要看  
对性的防备表现在对声色所持的敌对态度上  
得轻手段要辣心肠要狠嘴里尽管仁义道德  
儒家观念一直视纵情声色的靡靡之音为亡国之音  
肚子里不妨男盗女娼  
声色往往会消磨人的意志扰乱生活的正常秩序  
上海游骖录  
也写到钱所导致的民风不 代统治者亡国之兆就是沉溺于声色继而疏于朝政  
上海开埠后引进了西方的管理体制像保险  
对于有平天下之志的君子来说修身自持避免声色  
有些人趁机钻保险的空 的诱惑是君子人格节操的体现  
!
把他们俩 行为相近的个人集合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当时就是一种新事物  
儒家的君子理想一  
%
%
#
)
好色被视为是不可救药的一  
是正人君子所不耻的行为 传统知  
反城市话语主要是基于儒家传统观念  
反对的主要是城市的侈靡和声色 如对繁华之地扬  
州清代程景思之母曾经 不数年求去  
还吾郡之西河 吾不忍多见  
书写者所反对的正是和传统节俭朴素  
*
%
小说中写道.)自从有了保险  
#
火烛便多了%* 直回避美色的诱惑  
)
有一种狡猾险恶的人  
图赔这个且不必说 譬如我们住在乡下  
偶然遇了领空失事没有个不出死力去救的  
是我家失事邻家也是舍命来救推其原故无非是  
大众都存了这个心自然火烛就少  
造成的现实是救火的少  
#
故意保了险  
#
却自己去放火 切道德的敌人  
#
%
#
%
#
没有保险 识分子的  
)
*
#
%
#
#
#
#
)
徙扬州  
#
#
#
#
#
#
#
%
.0扬人风俗侈靡#  
防到连累自己  
%
#
'
*(卷十#A#A  
1%*  
%*而现今有了保险公司#  
% +歇浦潮,  
观念相冲突的侈靡生活  
%
而对六朝脂粉之地南京也  
里写到钱如海为了填补亏空  
先入保险然后雇人放火制造失火的假象  
为了钱完全不择手段置社  
在通俗作家笔下上海都市恶  
之最终根源还是因为资本主义式的商品经济经营模  
#
策划骗  
同样心存警惕.)母曰  
#
南京繁华之地  
#
儿年少未娶  
#
钱方案  
#
#
#
#
'
G(卷三#@)"  
恐为所诱  
里母亲所忧惧的正是声色对儿子的诱惑  
晚清通俗小说中上海最为首要的特征  
色之娱 贾老太太阻止贾氏兄弟去上海的理由就是  
朋友们劝少  
上海地面太觉繁华少年  
南亭笔记中写有人劝  
勿荒于色遵时养晦  
是目中有  
妓心中无官了 在上海的环境中唯有对声色的  
#
不能自持  
#
则致辱身亏行矣%*  
骗取保险公司的钱财  
%
#
%
会公德于度外  
%
可见  
#
#
#
#
就是声  
%
式的形成与发展  
%
)
那里混帐女人多*-+海上繁华梦  
,
#
牧不去上海的理由也是  
)
#
的人血气未定*% 李伯元在  
被劾的易顺鼎说.)君至上海  
当有复起时也%*而易曰.)我到了上海  
+
,
文人对上海的惶惑体验还表现在对上海繁华场  
中的声色及色情的恐惧上 封建伦理一直视万恶  
淫为首*#传统社会对性一直是严加防范与歧视的  
任何与性有关的事总是被认为低微卑鄙猥亵  
碍风化 无论是东方儒道释社会还是西方基督教社  
对性都持一种歧视态度 费孝通指出社会对于  
性的歧视个中原因在于性威胁着社会结构的完  
#
#
#
%
)
#
%
#
%*  
#
#
&
&
#
追逐而其他一切是非荣辱都置之脑后了  
#
#
%
%
上海作为商埠自开埠时起就畸形地发展了它  
#
#
%
#
#
的娱乐业这也是上海吸引外地人同时也是上海都  
#
)
市恶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趼人在新石头记中  
解散 借薛蟠的口说  
逛花园听  
儒家伦理非常讲究建立井然有序 戏  
逛窑子 报刊上  
它所规定的各项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 就记载一位在沪居住了#)年的人所写的对上海娱  
)
*
%
+
,
#
'
B(  
*
#)性可以扰乱社会结构  
#
破坏社会身份  
#
#
在上海#)除却跑马车  
&
&
'
B(AH)  
社会团体  
的社会结构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若是让性爱自由地在人间 乐业繁华境况的感慨  
活动尤其在有严格身份规定的社会结构中活动  
扰乱的力量一定很大 它可以把规定下亲疏嫌疑  
同异是非的分别全部取消每对男女都可能成为最  
亲密的关系我们所有的就只剩下了一堆构造相似  
*
%
&
#
没有第五件事*% 早在A*B#  
#
#
#
题为  
+销金窟歌,.  
??奢华糜费至江苏之上海极矣!  
人之言曰  
销金窟焉  
叹桑海之几重  
#
#
)
%
&
&
眼前之极乐世界也  
十年来纵观盛事  
骄淫之倍甚  
!
吾则名之曰  
)
"
&
#
!
!
遍历欢场  
!
!
#
&
"
暇取时事而静验之  
!
窟之大者有  
BB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曰妓馆曰戏馆  
数千元焉窟之小者有三  
曰女堂烟馆  
一日夜所销不下数百万金" ,, 和这样一个对风化沦丧深恶痛绝的人物  
来游是邦者少不自检  
#
外地来游者的失足小则失却钱财  
家性命 晚清小说中描写外地游人在上海的失足的 自由  
内容不胜枚举 海上繁华梦写到家财万贯富 但因为其中包含的值得肯定的人性内容  
甲一城的屠少霞留恋于烟花丛中为妓女赌徒所骗  
国人来说它永远都是一种抵挡不住的诱惑  
万贯家私席卷而空 子孙满堂  
钱如命的钱守愚到了上海  
!
!
曰酒馆  
!
一日夜所销不下万 的普通民众对那些败坏社会秩序之行为的本能的防  
曰花烟馆  
范及厌恶 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小说中塑造了伯  
然而正是  
这样一个人物最终更是禁不住妓女的诱惑自甘做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否表明对提倡  
防范也罢厌恶也罢  
#
所以对中  
#
!
曰清烟馆  
!
!
%
#
!
#
*
A)+  
!
往往失足于窟中  
重则断送身 有伤风化之事  
解放的西方现代性理念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有已是")多岁  
#
&
也像  
仙人跳  
少牧到上海后  
若不是有朋友规劝  
作者都归罪于上海不良之地  
#
#
)
着了风魔*#为色  
所惑#)忽然手松起来*#后被中  
)
*
骗局赌场  
&
文人们对上海的嫌恶反映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  
骗局  
烟花  
后果不堪设想  
的声色诱惑  
#
闹到险些丢了性命  
被妓女骗  
%
#
也沉迷于  
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一些惶惑不安的心理  
%
随着西  
旧的传统根基  
而新的赖以支撑社会的价值体系的建立遥  
前路何在 中国要通向何处 这是文人们  
可以看出文人对都市上海  
因为商业气和西方  
廉耻道丧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这种价值评判还是以封建道德观念为依据  
传统文学中对城市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中国文学中  
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经营着  
要是因为城市是商业和消费的集中地  
儒家的重义轻利观念使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一  
直受到贬抑而传统儒家的尚俭观念使人们视奢侈  
消费为一种道德上的堕落 我们知道古典城市和  
乡村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是大规模的消费场所所在地 中国历史上城市的繁  
#
#
被人设赌局骗  
#
#
方政治  
在崩溃  
遥无期  
&
#
#
经济势力及思想观念的渗入  
#
#
这一切  
#
%
2
2
上海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礼  
女之大防界限的消弭这也是文人们所感慨的世风  
日下道德沦丧之一面  
事情是他们眼中的都市罪恶之一  
往把男女之间伤风败俗之事归咎于  
中就有这种言论  
列位要知我国自西学昌明以来  
#
最显著的表征是男  
焦虑不安的根源所在  
%
#
#
的惶惑还是基于道德层面  
#
)
&
#
也是文人们深感忧惧惶惑的  
*
思想使身居上海的人  
)
#
风化沉沦*#  
#
%
通俗小说中  
#
统古朴的民风不淳  
#
#
%
很明显  
#
#
)
文明*&)  
#
是承袭  
*
所致% +歇浦潮  
,
.
%
?
?
!
男女中间  
#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意识的  
的界域早为自由二字破除得干干净净!,,  
)
反城市话语*#  
%
在封建社会  
到一班学界中人  
愈速往往有素不相识的男女  
高谈阔论也不顾什么大庭广众之中  
之地甚至一年半载之后居然结下一个小小文  
明果子 这也是物极必反文明极了略略含些  
野蛮性质正所谓物理循环天然的妙用  
在作者的观念里上海风化败坏是因为受文明  
!
文明灌输既多  
一鞠躬之后便可  
众目昭彰  
!
自由进化自然  
!
!
#
!
!
#
!
%
#
"
!
!
*
A+A*B  
#
!
!
"
%
#
新戏的影响.)我道新剧家是何等人物  
一班淫棍  
#
却原来聚着 华程度往往和它的商业兴盛发达的程度相关联 像  
简直是 唐时扬州的繁华是以盐商雄厚的经济实力为背景  
商业的发达城市的繁华  
& #  
而消费同时又促进了城市的繁华  
%
4
还要夸什么开通了智  
#
教育社会  
#
#
伤风败俗罢了%*)做新戏的都是拆白党  
没有一个 的  
好人%*文明新戏 #  
象征的是一种 糜  
做新戏的  
) *  
人物 和消费都是儒家传统所拒绝的  
礼治  
#
%
往往带动消费的奢  
而这种商业  
传统中国社会注重  
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传  
注重克己 理想的礼治是每  
不必有外在的监督 这种  
规范在乡村才能得以保证其秩序的实施  
这里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对这种风化 所以中国传统儒家文人都倾向于乡村的礼治  
尽失现象的极其厌恶的态度  
恨不得要赶尽杀绝的 会 城市中商业的存在往往使传统礼崩乐坏因为  
那种心态表现出在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一般  
无奸不商的现实破坏了儒家所倡导的温柔敦厚  
#
在当时的文化界  
不过通俗小说对  
确实都是一些没有节操只知道追逐声色的  
无聊之徒 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  
作为最为典型的 统儒家秩序注重修身  
体现西方文化之现代品格的自由  
在最先被中国人 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  
接受之时确实成为一些无赖之徒借以行道德败坏  
礼治  
之事的借口  
#
%
西方自由思想  
%
#
%
的描述  
#
&
)
礼治*#而所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刘永丽 清末民初通俗小说中的上海书写  
?
从而也使礼治废弛  
%
所以  
#
传统中国文人的  
其实也 奉承给予他们  
是儒家习染已久的求社会稳定的心理需求 借用日 最高的人也成为社会中最有势力和影响力的集团  
本一位学者的话 权力关 是人们羡慕和向往的对象 而出身贫寒的读书人  
世界观文化偏见审美观等儒教价值观的集中 在上海谋职位求生存都很困难 据李长莉的研究  
体现更可以说是将村落共同体乡村 大批读书人涌入上海谋生  
"的伦理和情 在AG世纪五六十年代#  
绪理想化了的原始儒家以来的价值观在潜意识中的 已造成了人满为患谋职非常困难  
# %  
这些通俗小说表达的对都市上海的嫌 之长的读书人  
)
反城 商业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阶层  
#
上海社会也把尊敬和  
市话语*#在情感上倾向于乡村生活的古朴  
#
#
使得这些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中地位  
%
#
#
#
#
#
#
可以说#)反城市话语  
*
)
%
&
&
&
%
#
!
那些没有一技  
形同乞  
决定了他们被  
传统社会所认为的万般皆下  
的思想观念在这里不堪一击传统  
晚清的上海社会正是处于中西文化冲击碰撞 社会里形成的天经地义的对读书人的尊重心理也荡  
在这期间西方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慢慢渗透 然无存 在私塾里雇主对待教师的情形是 修膳  
上海社会处于礼制崩溃的历史阶段 在中国以儒 薄云秋防先虑后  
家思想为代表的孔制一直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核 的自我尊重自我期许在这里都幻成虚空  
心价值系统 从根本上斩断了读书人的进身之  
伦理风范 读书人的优越感不复存在 文人们既已丧失了  
核心价值系统而逐渐形成的 礼制崩溃的 原先的地位面对上海社会具有极其浓烈的失落  
最显著的特征是伦理秩序的被漠视 尤其对知识分 感对上海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的憎恨对乡村宁静  
子来说他们在传统中国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是四 而纯朴的农业文明的向往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这种  
商品经济法则的运行使 失落心态的反映 文人们对上海的如此认识反映  
他们丧失了原有的地位与声望所以不得不从圣坛 了初经现代性在旧的制度体系和价值观念崩溃前  
上跌下来 在上海有权势有地位有威望的是那些 中国文人的一种惶惑心态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  
本居于四民之末的富商大贾在社会重大事物上 中国人对现代性的一种市民化传统化的排拒态度  
%
享有发言权的也是这些富商大贾这些人成为这个  
'
AA("  
体现  
恶显而易见是传统  
文人们对都市上海产生惶惑体验乃至于憎恶的 边缘化的社会地位  
另一深层原因是因为上海文人们社会地位的被边 品唯有读书高  
缘化  
*
%
#
更是只有流落街头卖字卖文  
士人的这种经济地位  
#
'
A#(@)ZAB#  
)
反城市话语  
*
的继续  
%
讨者  
%
#
#
)
#
#
*
#
%
#
#
&
#
%
#
)
'
A!(#AA!% 传统文人  
呼马呼牛  
*
%
尤其是  
%
#
#
#
&
%
中国#)))多年来的政治建制&家庭制 AG)"年废除科举#  
行为模式风俗习惯都是依照儒家的 阶  
& #  
在上海  
&
&
%
%
#
#
#
%
#
#
#
)
#
民之首*#但孔制的崩溃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A(海上说梦人  
#(海上漱石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L(__近代文学大系  
H(海上说梦人  
'
歇浦潮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AGGA'  
'
海上繁华梦'>('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AGGA'  
!(吴趼人  
"(马克斯  
'
3
小说卷!'上海  
.
上海书店#AGGH'  
'
新歇浦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AGGA'  
.
3
韦伯  
'
儒教与道教'>('上海商务印书馆#AGGB'  
风月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AGG)%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AGG*'  
.
@(邗上蒙人  
'
.
B(费孝通  
*(施闰章  
'
乡村中国  
3
.
'
程母七十寿序'L(__学馀堂文集__文渊阁四库全书  
.
A!A!  
'
上海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AG*B'  
G(徐溥  
'
先妣何夫人行状'L(__谦斋文录__文渊阁四库全书  
.
A#H*  
.
上海古籍出版社#AG*B'  
A)(忏情生'销金窟歌有序'(('申报#A*B#F)BFA!'  
AA(中国的现代性和城市知识分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H'  
A#(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A!(王韬'瀛壖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AG*G'  
!
责任编辑  
"
?
#
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