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卷第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34##))*  
#))*  
!
+%,-./&%01234,/.(%-5/&6.278-92:;!1%32/&1328.389<=2:2%."  
论明治维新前后  
日本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  
?
晓 光  
?
!
#
成都@A))@*"  
?
?
摘要  
!
明治维新前后  
!
日本洋学兴盛  
!
出现了大规模主动吸收西方大量先进思想文化的现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在亚洲独一无二的现象  
外部受到列强的武力压迫 改革日本社会现状的精神动力不可能从传统思想  
只有向更加发达的西方社会学习吸收其已被实践证明是更加先进的思想文化用以指导日本近代化  
这种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表现在国民意识的觉醒明治政府的大力提倡民间结社的涌现洋学机构的设  
留学生的出国学习翻译出版传媒事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明治维新前后日本近代思想文化日本洋学国民意识 翻译  
!
它对日本率先在  
亚洲迈入近代化发达国家行列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
!
是因为当时日本  
内部受到幕藩制统治危机的威胁  
文化中寻求  
的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民间结社  
#
中图分类号!`!A!'HA?文献标志码!E?文章编号!A)))F"!A"$#))*%)#F)A#@F)B  
?
?
近代日本能够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迅速摆脱 更加圆满地诠释日本为何能先于亚洲其他国家主动  
落后状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进而对亚洲各国构 大量地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并将其运用到本  
成威胁其精神动力决非一般学者所主张的那样是 国实践中进而推进日本文明迅速发展并在亚洲率  
来自内部传统文化而是源于对更加先进发达的西 先迈入近代化国家行列的原因同时得到一些可供  
方思想文化的吸收消化改造和运用其具体表现 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  
就是洋学兴盛 所谓 国民意识的觉醒和舆论环境的相对宽松  
自葡萄牙的 日本国民之所以在明治维新前后的一段时期  
美等国文化的另一称谓 特别集中地大量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与当  
进国家的思想文化后形成的学问 美国军舰武  
子学为核心的儒家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学问  
何会在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兴盛 日本在社会转型 的日本被迫  
的关键时期主动大量地吸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而亚 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所谓  
洲其它国家却没有出现此类现象其原因何在 目 民族危机 日本社会有识之士一方面感受到欧美列  
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尚不充分 笔者认为 强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痛感必须更加积极主动  
日本洋学兴盛的状况之所以没有在亚洲其他国家出 地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以便早日缩小与先进国家  
#
#
#
#
#
#
#
#
&
&
#
%
%
)
洋学*#是指日本相继学习来  
?
)
南学*&来自荷兰的  
)
兰学  
*
以及来自  
&
&
#
即日本吸收欧美先 内  
#
#
#
有别于依据以朱 时内外形势的促使密切相关% A*"! #  
洋学为 力威胁日本通商使实行相对锁国  
% # ) *  
政策#))多年  
日本又与欧美国家签订  
2
)开国*-后来#  
)
亲善条约*#造成了空前的  
#
2
%
#
%
#
#
#
#
与日本当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条件包括舆论环 之间的差距  
%
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收稿日期!#))BFA)FA#  
%
因此  
#
考察这一社会条件  
#
可以  
德川幕府统治末期至明治初期在这种外部列  
#
作者简介  
!
许晓光!AG""$"#江苏扬州人  
#
历史学博士  
&
教授  
#
主要研究亚洲尤其是日本历史和思想文化  
%
A#@  
?
?
许晓光 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  
?
强压力和内部封建制日趋倾颓的现状刺激下#)日 家理性  
而且打破了以前的墨守陈规之风气主张全  
本向何处去的生死抉择促使日本国民意识逐渐形 国人民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由此日本人民向西方  
尤其是列强与日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 学习先进思想文化的热潮势不可挡 竹越针对当时  
加激发了日本国民民族意识的高涨 以妖怪为依据的乡村佛  
由迷信和恐怖所维持的  
被自主自由的文字打破旧风旧习皆  
%* 这种由于受到外部压力而激发起来的国民 被文明开化之文字搅乱  
夫旧社会之纲纪唯恐惧和  
意识很快便成为推翻封建统治的动力.)国外的警 迷信也  
旧社会之人民若不为违犯法律之恶事  
报立即诱发对外之思想对外之思想立刻发挥国民 于迷信彼等若不犯上乃由于恐惧 然而今天  
之精神国民之精神马上鼓吹国民之统一 国民之 恐惧和迷信被滔滔大波从根底荡涤 人心作为正在  
统一与封建割据势不两立 那些外国思想刺激了日 被解放者 几乎与十八世纪欧洲人民一样可  
本国家之观念 日本国家之观念产生之日  
此乃各 观%* 这段文字生动描述了幕末到明治初期日本  
藩观念消灭之日 各藩观念消灭之日此乃封建社 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剧烈变化 这种变化既表现  
即日本之所以会出现与藩 出日本人民接受西方近代化思想文化的热情也表  
这一近代化观念  
国家统一和推翻封建统治的  
期日本接触到更加先进的外国思想文化关系密切  
强有力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外来入侵引进  
#
#
*
#
%
#
%
%
近代日本著名 的日本现实论述道.)如此#  
-
思想家德富苏峰!A*@!FAG"B"认为.)国民之观念乃 教首先被自然科学所颠覆  
相对之观念也  
#
与外国接触以来  
#
此观念始发挥 社会上下等级  
#
-
'
A(#)"  
%
%
#
#
#
-
#
%
#
#
%
%
%
#
'
H(A"#  
%
#
%
#
%
'
A(#)GZ#A)  
会颠覆之日也%*  
)
#
*
相对立的  
)
国民  
*
#
会出现鼓吹 明进一步学习和宣扬这种先进文化有了良好的社会  
)
国民精神*#与这一时 基础%  
%
同时明治政府在政策措施上取得了一系列成  
#
)
#
这 功  
#
使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大% )明治政府在废  
威胁着不能挑战的社会之生存//社会以各种方式 除等级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
他们先是创立  
面临挑战并且不得不对付它们 列强带来的 了近代的教育制度后又雇佣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  
*长达#)) 多年的相对封 到政府部门工作而不问其家庭背景如何%  
外部压力迫使实行锁国 近代日本  
# )  
闭的日本迅速向开放型社会转化这恰如在被封 在一个值得赞扬的有效的君主立宪的官僚政府的领  
闭的棺材中被小心深度保存的木乃伊  
面的新鲜空气  
'
#("#  
#
*
%
#
)
#
#
一接触到外 导下经历了一场奇迹般的经济与军事上的扩  
'@(#@  
日本人民眼见 张  
* %  
当时的状况#)正是完成了废藩置县的明  
#
'
!(!  
#
便忽然崩溃了  
*
%
幕府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在内忧外患下日趋崩溃  
#
国 治政府  
#
接连不断地出台废除身份制度颁布学制  
地租改正条例等重大改革政策的时候 在  
迅速构成了促使德川幕藩体制瓦解的动因而发 此汇集的人们的思想中  
具有共通的特色*% 这种  
挥着作用 外部压力激发国民精神日渐觉醒 相信新政府抛弃了攘夷的陋  
以来强烈支配人们头脑的藩的思想逐渐淡薄并 习 文明开化的政策将人民从专  
正澎湃兴起 正如当 制中解放出来正在完成向国家富强大步迈进  
认识到比起欧美强国来开化仍不先进尽管外  
敌视的 表盛大内容并不伴随之人民因而愚昧卑屈无  
几百千 力%* 人们对社会和国家事务的关注程度比以前  
&
&
民生计朝不保夕  
#
对外敌的仇视和对幕府统治的憎 征兵令  
&
%
#
#
%
#长期 共通特色包括.)第一#  
采取了开国进取  
# &  
)
*
#
渐趋消亡#)日本国民的思想  
*
%
#
%
时的著名史学家竹越与三郎!A*@"FAG")"描绘的那 二  
#
#
#
.)美舰一朝进入浦贺//列藩之间猜疑  
&
#
#
#
'
B(HHB  
观念如烟消云散般泯灭  
#
三百列藩乃成兄弟  
#
万的人民成为国民日本国家的思想在此油然涌 有所提高  
#
#
表达思想的欲望更加强烈 新成立的明  
%
'
H(B  
%* 竹越的描绘虽有些夸张  
#
但生动说明了在这 治政府的舆论政策也相对自由  
#
连西方学者也认为  
.
一特殊历史时期  
国家的迫切要求已迸发出来  
必定要有新思想进行导向  
家的方向  
#
日本的国民意识逐渐觉醒和统一  
)
新政权的第一个十年左右是在许多方面相对  
0
的镇  
%
这种新的意识和要求 由主义化  
1
的时期  
%
建立有时被称为  
0
天皇制  
1
#
将其引向建设近代化国 压机构和意识形态网  
#
实际上只是到了A**A年才开  
'
*("@  
%
始的%* 这种评价是否完全正确姑且不论  
#
但与  
可发现明治初  
明治政府刚成立的A*@*  
!
AH  
#
明治天 前述天皇颁布的  
应求智识于世界大 期的舆论环境是相对宽松的  
新掌权者不仅要求自己有国 民间结社的大量出现  
+
五条誓文  
,
相对照  
#
皇便在  
振皇基  
+
五条誓文  
的誓词  
,
中提出了  
)
#
%
'
"(@*  
*
%
?
A#B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洋学兴盛的另一个有利条件  
立后一段时间内社会民间结社纷纷出现  
社中最有名的当数明治  
的洋学家西村茂树森有礼  
村正直津田真道西周箕作麟祥  
#
就是明治政府成 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结社纷纷出现 月  
这些结 描述了当时日本社会结社状况  
.
我日本人民逐渐洗涤数千年来积蓄在头脑  
%
明治A!  
H
#
%
*
#+近事评论  
,
#
@
!A*B!"由当时最著名  
)
今也  
中 中的卑屈精神开始振奋自由之气魄 集自由之气  
杉亨 魄论国政之如何 三府三十余县有志者竞相结合  
#
各自以议论国家将来之福利  
对文明开化过 进而定立宪之政  
#
&
&
福泽谕吉  
&
加藤弘之  
箕作秋坪  
&
#
%
&
&
&
&
&
#
%
二等A)人组建的  
)
明六社*% 该社的宗旨在于大力 名曰之某某社  
#
#
大为奋  
宣传文明开化和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程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展开学术讨论  
#
#
构成希望国会开设之时机也构成  
#
%
正如该社发起 开国以来我人民开始欲获得自由民权之时机  
'A#("!!  
#
始 也%*  
者西村茂树解释的那样.)本朝学术文艺之结社  
于今日  
奇伟之论  
位先生之卓识高论  
%
而社中诸贤皆天下名士也  
%
人皆谓  
希望以诸 村的农民也纷纷组建农谈会  
立天下之模范以 会等  
#
卓绝  
除了上述学术研究和推广法律的结社之外农  
#
#
千古不磨之说  
#
必兴起于此社  
%
&
集谈会劝农会农事  
& &  
#
使愚蒙觉醒  
#
#
%
A*B! 年成立的耕耘社#A*BB 年组建的开  
'
G("*  
不负识者之厚望%* 明六社成立的次年  
#
A*BH 农社#A*B*年设立的爱身社#A**)年成立的亲睦社&  
#
#
制定了  
+
明六社规章,#兴办机关杂志  
+
明六 特振社劝农社  
&上毛联合会#A**A年成立的精农社  
大家在杂志上就自己 等 各地还出现了学习西方文化和发展教育的结  
展开讨论使这个社团 社主要由士族和豪农子弟加入  
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个思想启蒙组织 由于其成 年成立的高知立志社中的立志学舍和求我社中的行  
员发表的论著不少涉及政治问题 在京都设立了天桥义塾社员达  
带有政治色彩引起了政府方面的忌讳 其他为豪农商人等  
&
杂志,% 社员先后有!)  
%
%
对社会各方面问题发表意见  
#
#
#
#其最早者是A*BH  
%
#
使这个组织开始 余学舍% A*B"  
#
#
#
%
为此  
#
发起 H))  
#
其中A") 名为士族  
#
&
%
者森有礼于A*B"  
#
月告诫成员.)吾社所要讨论 同年  
#
在福岛的石阳社内  
专限于有关教育之文 五日市组建了学艺讲谈会 在这些为了学习教育而  
皆为丰富人之才能增进品 成立的结社内除了学习语法数学博物文学历  
而其收效只能期于后世或也会有 史等文化知识外还花费较多时间学习经济法律  
&
触犯今日嫌忌之事也乃出于不得已 然而至于如 政治理论等课程 一些宣传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有关现时政事之讨论却非吾社开办之主旨 且不 的著作  
仅劳而无功  
#
设立了石阳馆% A*BG  
#
之问题  
技术  
行所需要之事  
#
已如规章第一条所定  
#
%
&
&
物理事理等  
&
#
&
#
&
&
&
&
%
#
#
&
#
%
%
#
%
#
+英国文明史,&+自由之理,&+法国革命  
#
亦由之或许会给本社招致不必要之困 史,&+国法泛论,&+民约论,&+社会平权论, #  
等皆  
%
故现今为了将来本社利益考虑  
#
预报于此  
#
愿诸 成为这些课程的教材  
%
在这些接近学校性质的结社  
新闻纸 里出现了不少后来在近代民权运动和宪政运动中  
'
A)(AGG  
君谅解%*  
A*B"  
@
#
明治政府颁布  
+
#
'
A!(!"ZH)  
条例  
组织解散  
近代化思想  
聩的启蒙作用  
鉴于我邦尚未完全进入开明之美域  
然沉迷于封建时代的恶习污风各自不辨识其权利 派  
之自由为何物 宜兴一大法律学校  
上熟知权利之可贵自由之可重 以可树立代议政 石阳社  
,
+
谗谤律,#左右为难的明六社宣告杂志停 的民权家和宪法草拟者  
%
#
%
但该社成员所发表的大量论文  
#
宣扬  
吸收西方思想文化的政治结社这时也大量出  
对明治初期的日本人民产生了振聋发 现% A*BH -  
板垣退助等在土佐成立立志社  
小室信夫在阿波成立自助社-A*B"  
#
#
H
#
%
接着  
#
#
月在  
#
)
#
人民依 大阪会议后A)  
#
板垣的下属结合全国自由民权  
在大阪召开了组织爱国社的大会相约在东京设  
河野广中在福岛县石川创立  
在三春  
AA(AB  
福冈的向阳社等  
以立志社为中心开始  
启迪人民的法律意识方面发 重兴爱国社#G 月在大阪开大会  
参会数十人作成  
在大阪开第二  
#
#
#
%
#
使国民从法律 置本部% A*B"  
成为东北政社的嚆矢-A*B*  
大井宪太郎!A*H!F 设立三师社  
在宣 等陆续创立% A*B*  
*
#
#
%
#
&
A
#
'
体论实现之基础  
*
#A*BB  
#
-
接着  
#
长野的奖匡社  
AG##"等人组建了  
)
讲法学社*% 该社成立后  
#
H
#
#
传欧美近代法治思想  
&
#
挥了显著作用  
%
)
爱国社再兴合议书*-A*BG  
!
#
到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明治AAFAH  
小资产阶级  
!A*B*F 次大会#AA 月又在大阪开第三次大会  
#
有 县  
AB  
#A  
A**A"#各地以资产阶级  
A#*  
&
&
豪农  
&
平民和 社的代表参会  
#
以板垣退助  
&
河野广中为中心决议  
#
?
?
许晓光 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  
?
公布 年  
)为达到国会开设愿望告四方众人书*% A**) 并且兼洋学统制机关#A*"" 年称为洋学所#A*"@  
年 月 府  
H # &# &## 改称蕃书调所#以后又称洋书调所#A*@! 年改称开  
在大坂召开第四次大会##B  
!
'A@(B#  
AH)名代表参会  
#
将爱国社的名称改为 国会开 成所  
国会期成同盟规约书和 立了类似的学校机构  
国会期成 这类学校机构的建立  
这些政治结社后来有些转变为政 想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变即由兰学转变为  
)洋学*#  
它们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宣传本组织政治主 由被动零星地接受西方文化转变为主动有系统  
&
也推进了明治前期政治思想的活跃 地学习和引进西方思想文化 洋学既包括了荷兰文  
洋学机构的设置和出国留学考察活动的 化同时也包括英国俄国美国德意志传来的思想  
文化 其内容也从以自然科学为主很少涉及社会  
随着日本内外时局的迅速变化 转变为学习和研究一切西方的科学文化思想  
日本强烈感受到俄国和英国军事力量的 福泽谕吉认为洋学是以兰学为基础逐渐形成的  
美国军舰强迫日本开国后日本与 嘉永美国人渡来我国始订和亲贸易盟约 又因  
外国接触机会陡增 为了应对急剧增加的外交事 按英法俄等各国其好我邦形势最终一变 社会士  
同时也为了增强国力减轻民族危机的压力幕 君子皆知精通彼国情况之重要因而百般学科顿时  
府由限制和有选择地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转变为 兴起 各首倡其学教育学生 至此始起洋学之  
是岂非文学之一大进步耶 盖欲将开辟一事一  
进必以渐 譬犹如上楼阁有阶梯 乃天保弘化  
翻译和教授西方思想文化 之际兰学盛行宝历明和诸哲由此初成阶梯 方今  
需要大量 洋学繁盛虽因与各国通好但实为天保弘化之诸公  
然则吾党今日之遇盛际非得于古人所  
就是先作兰  
如福泽谕吉就在自传  
幕府力图扩大后一种 中详细谈到了自己先学习和翻译荷兰语接着又学  
以后除了在幕  
洋学又向各藩蔓延  
第二个措施是派遣留学生向西方学习 自从美  
亟需 国军舰叩关浦贺让日本人大开眼界以后日本人想  
培养懂得 到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的愿望就日益强烈 幕末著名  
)
%
以后  
#
在长崎  
&
横滨  
&
箱馆等城市  
#
也建  
设愿望有志会*-后制订  
+
,
%
+
国会期成同盟合议书,#该结社遂称为  
)
#
标志着日本学习西方思  
'
AH(!!@Z!!B  
同盟  
*
%
#
%
&
#
张的同时  
#
%
%
?
"
#
&
&
&
开展  
%
&
#
早在A*世纪到 科学  
#
%
AG世纪初  
#
#
.
威胁% A*"!  
#
#
)
#
%
%
#
%
#
#
#
#
#
%
#
%
#
主动地学习包括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先进思想 名  
%
%
文化  
%
为此  
#
幕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
#
%
%
首先  
#
建立一个学习  
&
#
%
的综合性机构  
%
因为在进行外交活动时  
#
#
#
翻译外交文书当时承担各国外交文书翻译的主要 渐成阶梯  
是长崎的荷兰 和附属于天文台的  
)蕃书和 赐耶2* 许多武士出身的知识分子#  
两种翻译人员 不能满足急剧发 学家后来又成为洋学家  
# %  
展的外交事务的需要  
翻译人员的数量任命林健和山路弥左卫门为  
蕃书和解中提拔了箕 府直接控制的中心城市外  
#
%
#
'
AB(#A  
)
通词  
数量极为有限  
于是  
*
*
#
#
+
,
%
#
#
'
A*(*AZ*B&G*ZA)H  
#
)
异 习和翻译英语的过程  
%
国书翰和解御用挂*#又从  
)
*
#
%
作阮甫  
外国军事力量的压迫下  
大量充实由西洋引进的近代化军事装备  
使用这些装备的人才  
&
杉田成卿担任  
)
翻译御用*% 另一方面  
日本从国防角度考虑  
#
%
#
#
#
#
#
%
#
这加剧了翻译和教授外语人 藩士吉田松阴!A*!)FA*"G" A*"H年秘密登上美国  
胜麟太郎亦 军舰打算去外国考察  
# # ! #  
才的紧缺% A*"!  
B
应幕府询问  
海防意见书  
四里处文库中集中了和汉兰之兵书  
其内若分科被研究的有天文学地理学  
兵学铳学 若御家人内人 英国  
数不足  
译书籍大量流传  
裨益之书  
但因幕府禁止日本臣民直接  
幕府  
长州藩  
秘密留学  
此后两年又有  
幕府正式向英国  
幕府和长州萨摩  
俄等国派出了留学生 当时迫于外国  
的军事压力和仰慕各国的科技发达这些留学生大  
次年幕府当局将原来的天文方 多是学习以军事技术为主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类  
洋学所实际也是洋学校同时 有极少数学习哲学和社会科学 但值得注意的是  
统辖天文方下属的西洋事务调查局以及洋书译局  
名胜海舟  
离江户三  
学书  
理学  
"
+
,
中指出.)教练学校建于 与外国交往  
#
吉田受到了严厉惩处% A*@A  
#
&
#
&
铳 正式向荷兰派遣留学生  
穷 士井上馨伊藤博文等  
他们是日本最早的留英学生  
#
G
人违犯幕府禁令  
% A*@!  
"
#
%
#
&
&
&
"
#
&
&
&
建筑学  
&
器械学等  
%
#
-
#
#
可由各藩招人  
#
选拔为教授//且又近来翻 森有礼等AB名学生留英-A*@@  
'
A"(G*&A)A  
#
其趣意多为杜撰  
%
若对天下有所 派遣留学生A#  
%
同时  
#
&
#
可命学士翻译  
#
由官方公布于世  
#
以免有 藩等还向法  
&
%
'
A"(!#  
上述醉心于杜撰惑说之事%*  
#
根据这一建议  
扩大再编成洋学所  
#
#
#
%
#
%
#
A*@A年派遣到荷兰留学的学生中  
#
津田真道!A*#GF  
A#G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AG)!"和西周!A*#GFA*GB"是专门学习社会科学的  
%
列强的压力  
次 学生到西方先进国家学习  
幕末中央和地方都在向欧美各国派 还放宽对舆论的限制促成日本出版和传媒业的大  
据统计这些留学生大多是在幕末出国 发展 从幕末到明治学者知识分子翻译了包含西  
直到明治初期才返回日本 明治政府成立后也十 欧社会文化政治思想特别是天赋人权和参与政  
就用官费 治的思想政治体制法律秩序等各种著作并逐渐  
海外留学生规 出版介绍和宣传西方社会制度的书籍在社会上大  
从皇族至士庶皆可受到 量流传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掀起了翻译欧美著作的  
它既是洋学兴盛的重要社会条件也可以看成  
明六社*#其主要成员都曾到欧 洋学昌盛的表现之一  
这种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对后  
他们将西方思想文化大量引进日 来日本的启蒙思想和民权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所  
有日本学者认为.)支撑民权运动中活泼的言论  
#
迫使幕府不仅开国而且主动派留  
幕末到明治初期  
数越来越频繁  
遣留学生  
#
留学西洋的规模越来越大  
#
#
明治政府在一段时期内  
%
#
%
#
#
%
#
&
%
#
&
&
#
分注重向西方派遣留学生#A*@GFA*B)  
#
&
&
#
派遣留学生"HB  
-A*B)  
#
发布  
+
#
,#规定留学生不分尊卑  
#
%
'
AG(##@Z##B&#@!Z#@H  
派遣  
文化界精英组成的  
美留学或考察  
%
明治  
@
!A*B!"#由日本思想 高潮  
#
#
)
%
%
%
#
对日本社会大规模吸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并运 以  
#
用这些文化指导日本近代化实践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三方面的措施便是派员出国考察  
象是以军事工业为主同时兼有探索各国政治法  
律制度的任务 幕府让下级武士豪农子弟等加入 原文直译  
使团的目的就是派他们对西方国家进行  
下级武士出身的著名学者福泽谕吉西周津田真道 加进了自己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看法  
对西方进行探索 民约译解的注解中论述了自己对社会契约的观  
松平康直等三位使节在 点 松岛刚将斯宾塞的著作社会静力学翻译为  
给幕府老中安藤信正的信中谈到了访欧的任务 社会平权论 还加上了自己的大量阐释  
此次作为前往英法等国之使节不仅按使节之事 此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思  
去做当然也要探索外国之事情以及可为我国共用 想大规模吸收和宣扬的过程 在吸收和宣扬欧美各  
密尔的自  
最大幸福  
卢梭的社会契约  
%
活动的是以西洋近代自由主义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考察的对 和法思想的导入%*  
在这些翻译作品中  
而是加上了翻译者本人的注解  
如福泽谕吉在西洋事情  
中江兆民就在  
#
'
##(B"  
%
#
)
*
#
有不少作品并非仅仅是照  
甚至夹杂  
%
&
#
#
#
)
探索*% 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
+
,
&
&
%
'
#)(B  
等都领受了这一特殊任务  
%
)
*
+
,
的对象多种多样% A*@A  
#
%
+
,
.
+
,
#
#
%
)
#
#
#
#
%
之方式%*探索对象也包括各国的  
)
建国之法*&)政 种理论的同时  
#
欧美革命中的天赋人权论  
#
*
%
出发前的A#  
#)  
#
安藤还给使节当面布 由论  
&
代议政体论  
#
边沁主张的最大多数  
&
置了A#)项需要调查研究的项目  
#
其中对 各国政 的功利主义思想  
)
#
斯宾塞的权利论  
#
&
#
&
学政  
要使团购买书籍  
刑法  
&
军制者应特别关注*% 蕃书调所也下达指 论等  
作为启蒙思想和自由民权思想的依据来源而  
数书  
& %  
政事书*#)经 被广泛接受  
和画学及音 除了大量翻译和介绍西方著作之外  
文武学校规则书*#)物产书* )  
在幕末日本  
巴塔西亚  
明治政府成立后  
报纸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其中  
#
#
)
兵书  
&
&
#
日本的新  
幕臣福田作太郎就A*@# 年探 闻出版业在明治前期也急剧发展 #  
早于A*@#年开始出现翻译的外国报纸  
'
#)(#HZ#"  
乐数类  
*
%
%
索欧洲各国写了一份报告书  
比各国探索的任务如对英国  
包括国制大臣政治体制军制  
贫民救助地产商贷手续医院商税 种  
仅以明治前A)年为限先后发行报纸#!H  
物价 运输 政府借贷 外国人居留等方面问 在政治上影响较大的如  
+中外新闻,&+东京日日新  
,& +东洋自由新闻,& +邮便报知新闻,  
#
其中谈到对英  
&
&
&
+
&
&
.
&
荷兰写得比较 报,#然后出现了少量官办报纸  
%
#
详细  
#
&
&
&
&
士农商差别  
土地所有权  
&
由于舆论环境的宽松  
#
%
&
&
&
&
&
#
#
&
&
&
'
#A(HB*Z"HH  
%
'
#!(@)"Z@A#  
日本通过上述方式和渠道  
后又主动大量地引进这些先进思想  
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敌视外国  
自守的思想相比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思想逐 会  
渐占据了上风促使洋学在日本迅速走向兴盛  
翻译出版和传媒业的发展  
#
先是被迫接受西方 等 种其中在  
明治前A)年出版杂志ABG  
使日本 政治上影响最大者当数  
+明六杂志,#该杂志共出版  
刊登的论文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外交社  
& & & &  
宗教历史教育自然科学诸方面  
%
#
思想  
#
&
#
#
)
夷狄*&闭关 H!  
#
#
&
&
&
&
-
此外还有  
#
#
%
+
民间杂志,&+万国丛话,&+评论新闻,&+近事评  
?
"
,&+草莽杂志  
,
及其变名者  
+莽草杂志,&+海南新  
A!)  
?
?
许晓光 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  
?
'
#H(HG"Z")#  
,&+共存杂志  
,
等 杂志影响较大  
%
如此丰 诸于人并公布者  
#
构成诽谤之著作文书  
或张贴谗毁或诽谤人者  
作为已经兴起的启蒙  
是不可能被轻易压制下去的  
由于洋学兴盛而产生的启蒙政治  
民权政治思想等在日本社会广泛传播同时围  
新闻记者和律 绕政治问题的思想论争也相继展开  
思想家们通过这  
些媒体充分发表自己对政治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思想论争和交锋促进了洋学在 解放的洋学之所以会出现兴盛状态  
日本的进一步兴盛 的社会条件 既有外部列强压力和内部改革需求造  
当然由于明治维新是一场极为复杂的社会政 成的民众觉醒也有统治阶层中有识之士对欧美先  
明治政府主要由与天皇有血缘关系的公 进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上下各阶层均意识到传统思  
长州等藩的少数维新功臣组成带有较多 想文化已不能作为解决本国存在的社会危机的精神  
的寡头政治色彩 故当时的人们将其称为藩阀政 动力时便共同致力于引进先进国家的思想文化  
在推 日本出现了少有的大量吸收和宣扬欧美先进思想文  
采取了鼓励舆论的政 化的繁荣局面 洋学兴盛反过来促进了日本经济基  
这给思想家们自由宣传进步的政治思想营造了 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转型使日本在亚洲最早缩小  
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 但当新的政治思想舆论兴起 与欧美列强的发展差距而率先迈入近代化行列  
并迅速传播以后 设立民选议院建 一历史现象充分表明一个后发近代化国家或  
议书公布后自由民权运动开始兴起政府开始逐 超型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为吸收更加先进的思  
政府颁布报纸条 想文化创造有利条件而不是设置种种障碍才能迅  
谗谤律 加快本国向近代化  
而将可能损害他人名誉之事 社会发展  
除非举出所谗毁之人之行事以恶名加  
#
或用图画肖  
富的媒体  
了充足的载体  
重要作用 明治时期的报刊  
明开化  
书先由英国人经营的  
纷纷报道 其后在自由民权运动中  
师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
自然为大力宣扬各种新的思想文化提供 像展览之  
#
或销售  
#
#
#
按以下  
'
#B(!GZH)  
#
并在传播欧美先进思想方面发挥了 条例治罪%*  
尽管如此  
文 思想和自由民权思想  
民选议院建议 所以在明治前期  
#
%
#
最初是政府推行  
)
#
%
*
政策的工具#)但到A*BH  
#
#
#
+
日新真事志,#接着其他各报 思想  
&
#
%
#
%
'
#"(!H!  
*
%
#
综上所述  
#
明治维新前后促使日本社会思想大  
得益于各方面  
%
#
#
%
#
#
"
治革命  
卿和萨摩  
%
%
&
#
%
)
#
#
使
'
#@("  
*#学术界也将其称为  
)
绝对主义王权  
*
%
翻幕府不久  
&
新政府成立之初  
#
%
#
#
%
%
#
尤其是A*BH  
+
#
)
,
#
#
*
#
渐压制言论自由% A*B"  
@
#
+
#
,
+
谗谤律,#对舆论加以控制  
%
+
,
规 速缩小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
.)凡不论有无事实  
公之于众者  
#
%
#
#
注释  
k
!
该机构后来演变为东京大学  
%
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学术界观点颇多  
#
"
#
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
暂且认定其为社会政治革命  
%
参考文献  
k
'
'
'
'
'
'
'
'
'
A(!  
"
德富蘇峰  
'
吉田松陰'L(__隅谷三喜郎  
现代化的动力'>('景跃进  
中国和欧洲的革命'L(_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日本  
7
名著H)'東京  
浙江人民出版社#AG*G'  
人民出版社#AGB#'  
"'東京筑摩書房#AG@"'  
東京  
.
日本評論社#AGG#'  
四川人民出版社#AG*@'  
商务印书馆#AG*)'  
.中央公論社#AGBH'  
杭州  
北京  
#(!  
"O3<3布莱克  
'
#
张静译  
'
.
!(马克思  
'
.
#
'
.
H(!  
"(!  
@(!  
B(!  
"
"
"
"
竹越與三郎  
'
新日本史  
.
'L(__松岛栄一  
'
明治史論集  
明治文化全集  
成都  
!
.
明治天皇  
森岛通夫  
遠山茂樹  
'
御誓文之御冩'L(__明治文化研究会  
'
.
A
卷皇室篇  
'
'
日本为什么  
成功*'>('胡国成译  
思想'+('明六雑誌#AG@A'  
哈利戴  
'
日本资本主义政治史'>('吴忆萱等译  
開化  
)
'
.
'
*(!爱尔兰  
"
乔恩  
3
'
北京  
'L(__明治文化研究会  
.
G(!  
"
西村茂樹  
'
8
9
:
改文字  
;
<=>8  
'
明治文化全集  
.
AG卷雑誌篇  
'
東京日  
.
本評論社#AGG#'  
'
'
A)(!  
"
森有禮  
平野義太郎  
'
明六社第一年回役員改選  
9
付演說'L(__明治文化全集 AG卷雑誌篇%  
馬城大井憲太郎傳'>('東京大井馬城傳編纂部發行#AG!*'  
.
AA(!  
"
'
.
A!A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
'
A#(!  
A!(!  
AH(!  
A"(!  
A@(!  
AB(!  
"
"
"
"
"
"
小野壽人  
江村栄一  
指原安三  
'
明治維新前後?@AB政治思想 展開'>('東京至文堂#AGHH'  
自由民權革命  
7 .法政大學出版局#AG*H'  
研究'>('東京  
明治文化全集第 卷正史篇上  
明治政史'L(__明治文化研究会' . #  
7
.
'
'
'
東京  
.日本評論社#AGG#'  
原平三  
'
幕末洋學史  
7
研究'>('東京  
.
新人物往來社#AGG#'  
吉川弘文館#AG*@'  
大久保利謙  
福沢諭吉  
'
幕末維新  
7
洋学'>('東京.  
'
芝新錢坐慶応義塾之記'L(__日本近代思想大系A)3学問  
C
知識人松本三之介  
'
#
山室信一校注  
'
東京  
.
岩波書店#AG**'  
'
'
'
'
'
'
'
'
'
'
A*(!  
"
福沢諭吉  
'
福翁自伝'L(__福沢諭吉選集  
.
A)  
'
東京  
.岩波書店#AG*A'  
杭州大学出版社#AGG@'  
西洋経験'>('東京  
AG(郑彭年  
'
日本摄取西方文化史'>('杭州  
.
#)(!  
"
松沢弘陽  
'
近代日本  
7
形成  
C
.岩波書店#AGG!'  
#A(英国探索'L('松沢弘陽校注__福田作太郎筆記"__日本思想大系@@3西洋見聞集  
'
東京  
.岩波書店#AGBH'  
##(!  
#!(!  
#H(!  
#"(!  
#@(!  
#B(!  
"
"
"
"
"
"
松本三之介  
'明治思想史'>('東京.新曜社#AGG@'  
明治文化研究会明治文化全集第  
' . A*卷新聞篇'L('東京  
明治文化研究会明治文化全集  
AG卷雑誌篇'L('  
岩崎允胤  
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会  
明治政府  
.
日本評論社#AGG#'  
'>('東京新日本出版社##))#'  
北京  
'>('马采译 .商务印书馆#AG*!'  
原書房#AG*!'  
'
.
'
序說__日本近代思想史!明治期前篇".  
.
'
近代日本思想史  
.
增訂明治言論史  
A
'
'
讒謗律'L(__岡野他家夫  
'
'
東京  
.
<"?'0%()."H%+'"C,"$-'+G(7(",#,D,#$,+"A,(+"%">  
J+';$4K&+%"> I,%L%2,#$'+($%'"  
b6b2/%S,/.S  
!
V29:%-;/.=N%,-295^.9:2:,:8#1234,/.(%-5/&6.278-92:;#O48.S=,#1234,/.@A))@*#O42./"  
8
9#$+(0$.C,-2.S:48>82i2\89:%-/:2%.# R89:8-. &8/-.2.SX-%9X8-92. +/X/. /&%.SR2:4 &/-S893/&8  
3:278/]9%-X:2%.%0R89:8-./=7/.38=2=8%&%S;/.=3,&:,-8#R423429/3-,32/&=-272.S0%-380%-+/X/.]8F  
.S:4802-9:5%=8-.=878&%X8=3%,.:-;2.E92/'N483/,98%0:48X48.%58.%.29:4/:+/X/.29:4-8/:8.8=  
.:8-./&&;];:4814%S,./:8FD2809;9:853-2929/.= %XX-8998= 8Q:8-./&&;];:48R89:8-. X%R8-91 52&2:/-;  
%-389'^:99%32/&8.72-%.58.:29:48/R/K2.S%0:4832:2U8.3%.932%,9.899#:48L%78-.58.:72S%-%,9/=7%F  
/3;# :4889:/]&29458.:%0X%X,&/-%-S/.2U/:2%.9# :4898::2.SF,X %0R89:8-. &8/-.2.S2.9:2:,:2%.9#  
:,=8.:91 S%2.S/]-%/= :%0,-:48-:482-9:,=289/.= :48=878&%X58.:%0:485/9958=2/'  
,1 ;'+5#.=,-2.S:48>82i2\89:%-/:2%.- 5%=8-. 2=8%&%S;/.= 3,&:,-8- R89:8-. &8/-.2.S- 32:2U8.  
%.932%,9.899-  
/
2
2
0
3
9
:
3
!
责任编辑  
"
凌兴珍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