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0卷第2期  
2
013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2  
March,2013  
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  
1
2
,恒  
(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2.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成都610066)  
暋暋摘要: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区域合作协调体系,既是当下区域合作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区域合作理论关注  
的焦点话题通过对区域经济合作内涵与理论的梳理和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及先进经验的总结,利用两  
区域模型,从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关系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效应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三大内容,: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利益分享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组织协调  
机制为重点的保障机制,以统一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为重点的推进机制,以责任明确的行为约束机  
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仲裁机制为重点的约束机制。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2灢0033灢06  
暋暋区域经济合作内涵及相关理论  
)区域经济合作内涵  
的组织协调机构,(地  
)之间通过缔结条约共同建立的,也可以是地区合  
作的上级倡导机构组织建立的。  
(
区域经济合作始于二战之后,并迅速成为当代  
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冷战的结束,使区  
域经济合作得以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国家  
或地区之间在经济的全部或部分领域逐步减少差异  
的行为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不同的解释  
和定义,但就其内涵方面基本形成了共识:“区域经  
济合作是指地理位置相连或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  
了获得区域内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并促进  
产品和要素资源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有  
效配置而建立起来的跨国或跨地区经济组织的活  
()区域经济合作主要理论综述  
1.关税同盟理论  
西欧是最早开始区域经济合作的地区,因此,对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研究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即欧洲煤钢联营向欧洲经济共同体转变期间。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扩展,其理论研究也不断  
取得新进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关税同盟理论虽  
,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关税同盟,但通过对关税  
同盟的研究,得出了区域经济合作效应的一般理论,  
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因此,关税同  
盟理论被称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内核。  
[1]2  
。暠  
从上述内涵可以得知,区域经济合作至少包括  
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客观上,要形成一系列非歧视性  
经济政策,以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和产品的  
自由流动;二是在主观上,合作区域内的各地区政府  
要主动协调,让渡一部分行政权力给超国家(地区)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是关税同盟理论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因此,可以说  
关税同盟的实质就是集体保护贸易随后,美国经  
济学家瓦伊纳(J.Viner)1950年在关税同盟问  
收稿日期:2012灢12灢10  
作者简介:杨莲(1979—),,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  
付恒(1976—),,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书中提出,关税同盟不完全代表着向自由贸易  
过渡,因为它仅仅是在伙伴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而  
对伙伴国以外的第三国却实行严格的保护贸易可  
以得知,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相结合,可能会产生两  
方面的效应,即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贸易创造和  
贸易转移概念的提出,使实行关税同盟的经济效果  
直接表现为由贸易创造所取得的收益减去由贸易转  
移所造成的损失之差,将关税同盟理论由定性研究  
推向了定量分析,使关税同盟理论研究迈向新阶段。  
关税同盟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完全竞争,因此又  
叫做完全竞争模型它存在着四个方面的明显缺  
:一是侧重于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和贸易条件等静  
态效应,而忽略了对成员国就业产出物价水平等  
动态效应的分析;二是侧重对福利影响而忽略对经  
济增长影响的分析;三是侧重对总量而忽略对市场  
结构企业行为等差异的单独分析;四是其适用范围  
有限,尤其是它提出的贸易创造,很多发展中国家都  
不具备。  
益递增;同时,提供协议性分工对象商品的生产成本  
和所获利益差别不大,才有协议性分工达成的可能。  
因上述条件的约束,协议性分工理论主要应用于发  
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3.近期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新进展  
在标准的和修正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之后,还  
出现了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外围说  
国际依附理论暠,以及关税同盟的非合作博弈模  
地区经济主义贸易保护理论和地区主义的多米  
诺理论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主  
要有两种:一是新功能学派理论,二是经济圈暠(也  
[2]11  
增长三角暠)理论  
新功能学派理论主要阐述的是一种制度驱动、  
竞争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强调制度驱动政府主导,  
其参与合作的成员基本上发展程度相当,合作目标  
重点在于通过经济合作逐渐达到政治合作,合作途  
径主要是各成员通过协商谈判建立统一的区域组  
分阶段实施逐步消除贸易障碍等经济合作措  
模  
,适用于经济发展程度相当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合  
。  
2
.大市场理论和协议性分工理论  
修正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假设条件为规模  
经济不完全竞争暠,侧重于对规模经济效应竞  
争促进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等动态因素分析西托  
夫斯基(T.Scitovsky)和德纽(J.F.Deniau)以共同  
市场为分析对象,提出了大市场理论,即可以利用制  
,把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连结起来,形成统一  
的大市场,借助大市场的激烈竞争,来实现批量生产  
等成本减少和利益增加。  
经济圈(或增长三角)理论阐述的是一种市场  
驱动互补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强调市场驱动企业  
主导主要是通过开放政策和政府合作,使发展水  
平不均衡的各成员进行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  
要素的优势互补,以要素的重新配置来推动生产成  
本的减少,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经济圈  
合作模式的成功发展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  
:一是成员间存在经济互补性;二是地理位置上的  
相邻;三是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成员政府间的政策协  
;四是基础设施发展较好;五是具有向其他地区不  
断扩展的潜力经济圈理论比较适用于几个在地理  
上相互毗邻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小范围地域经济合  
作组织,以建立吸引外资对外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综  
合性经济区为重点,它成功地解释了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新加坡经济合作模式。  
大市场理论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由静态向  
动态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是大市场  
理论中提出的扩大市场后出现的累积动态过程,不  
一定非要通过区域合作才能实现,通过企业家经营  
方式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可实现;二是大市场中  
所产生的批量生产等利益,只要有世界性自由贸易  
的存在,即使不存在区域合作组织也可以实现。  
协议性分工理论是由小岛清在分析区域经济合  
作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时提出的他认为,为了区域  
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经济效应增加,各个国家或地  
区之间可以通过协议,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领域,互相  
提供市场,共同合作,来分享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果。  
但是,实行协议性分工的国家必须有相似的资源要  
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能提供作为协议性分工  
对象的商品,且该商品必须要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  
()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内涵  
从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和理论演进可以看出,  
影响区域经济合作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力量。  
无论是新功能学派所倡导的政府驱动竞争型模  
,还是经济圈理论所阐述的市场驱动互补型暠  
模式,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为了  
34  
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  
保障和推动合作而制定一系列的规则体系和运行体  
所需的成本,促进了区域内共同利益的发展民间  
区域协调组织主要是与政府的正式协调组织相配合  
的区域规划协会区域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其成员主  
要有各州市的政府官员公司代表和规划专业人员  
等组成,他们围绕区域发展的共同需要进行沟通协  
,为整个区域的发展提供咨询和策划。  
[3]263  
,被称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  
它具有  
三方面内涵:一是为了实现区域内跨行政区的协调  
与管理,推动和保障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运行,各成  
员政府共同形成的各种内生机制共同政策和制度  
规范的总和;二是这些内生机制共同政策和制度规  
范是在保证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的,对合作区域  
具有普遍约束力,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三是  
这些内生机制共同政策和制度规范应该尽可能地  
反映一种较好的博弈结果,能真正对区域经济合作  
产生有效和稳定的促进作用。  
()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协调机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镇最密集城市化水平最  
高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协调机制在国内  
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相对较为完善,主要包括三  
个协调层级和两条实现途径一是在政府层面,形  
成了高层领导沟通协商座谈会明确任务联络组综  
合协商专题组推进落实的四方面联动推进的省  
()级政府合作机制二是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  
长江促进会等民间组织和行业协会,对长三角的经  
济合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在企业方面,  
上海江苏等地的大型知名企业带头开展广泛合作,  
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引导的企业自主  
参与合作机制四是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在经济  
主体之间自发形成或主动建立起合作制度和组织形  
,例如大型企业的跨区发展或者企业间形成联盟  
五是政府之间主动将某些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  
通过协议或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借鉴  
()欧盟的区域协调机制  
欧盟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在缩小欧盟区域内各地  
区发展不平衡,保证各成员国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和欧盟的共同生存发展这一目标基础上逐渐完善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置了负责区  
域政策运行的专门机构,即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  
和欧洲议会中心,并下设负责欧盟整个区域协调发  
展的专门职能机构和顾问机构,统一协调欧盟经济  
[4]9  
社会发展 二是确定了欧盟区域政策的实现形  
,包括政府援助公共支出政府补贴和反向激励  
三是对需要援助地区进行了界定,并对其提供  
援助四是制定了地区失调标准,并由欧盟统一协  
调各成员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五是将欧洲发展基  
欧洲社会基金和欧洲农业保证与指导基金的指  
导部分和聚合基金合并,形成结构基金,对落后地区  
进行援助六是统一了货币———欧元,建立起欧洲  
经济和货币同盟,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巨大推动作  
。  
()泛珠三角区的区域协调机制  
泛珠三角区内各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既包括  
经济高度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港澳地区和珠三角地  
,又包括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南地  
,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高低不一其  
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主要以市场为基础,各地因为  
发展需要而自发形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  
立由内地的省长自治区主席和港澳行政首长所组  
成的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决定区域合  
作规划,协商区域合作的重大事项二是建立政府  
秘书长协调制度,港澳也派相应人员参加,主要职能  
为协调合作事项的具体进展编制合作的专题计划。  
三是成立日常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区域合作中的  
各项日常工作四是建立部门衔接落实制度,主要  
负责对具体合作项目和相关事宜提出工作措施,制  
订合作协议并推动落实。  
()美国的区域协调机制  
美国的区域协调模式较多,例如区域间服务契  
区域政府联盟城市联邦制市县合作制等这  
些模式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美国政府一直倡导通  
过合作解决问题,他们依照法律和合作需求来选取  
协调模式,开展政府间的合作协调,同时辅以民间区  
域协调组织进行推动公共管理局是美国最为常见  
的一种政府协调模式,它是由州政府设定的一个独  
专业且具有完备政府功能的组织,主要功能为提  
供区域或大都市区内所共同需要的服务,如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污染控制等,有效缓解了地  
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分散了区内政府共同面对问题  
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效应分析  
任何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导  
致区域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即在不降低其他任何相  
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5]402  
关区域的利益前提下的区域利益增进)  
,因此,  
但是,HH曚DKK曚D ,尤其是在II曚D JJ曚D  
,因利益不均会阻碍区域经济合作和制度创新。  
OUE曚Z定义为绝对不可能和绝对不合作的利益  
空间分布区,显然可以得出,在一个两区域社会中,  
如果每个区域的临界利益都不能保证,这个社会就  
失去了最基本的整合力H曚E曚K曚D 定义为绝对  
合作的利益空间分布区,那么在这个区域内,没有利  
益不均的冲突,不仅可以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来实现  
区域利益帕累托改进,而且可以通过区域边际利益  
的调整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定义HH曚D 与  
KK曚D 为潜在合作利益空间分布区,个  
区域中,如果不能实现区域利益帕累托改进和消除  
区域差距,甲乙两区可能不合作;如果政府通过制度  
创新将利益边界外移至a曚b曚,使HH曚D KK曚D 也  
在绝对合作利益空间分布区内,甲乙也可能合  
政府作为引导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力量,其  
协调机制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是否促进区域利益的帕  
累托改进以及如何促进帕累托改进上由于政府为  
了引导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而开展的种种区域间协  
,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关系的重要体现,因此笔者  
借用张可云老师在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中的  
[
5]403  
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关系的两区域模型  
,来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效应(如图1所示)。  
[5]403-404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果现状利益空间分布  
点在绝对合作利益空间分布区之内,那么区域合作  
就绝对能导致帕累托改进,此时政府的协调机制效  
应主要表现在为区域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结构和制  
度环境等保障方面,来促进区域内企业间合作如  
果现状利益空间分布点在潜在合作利益空间分布区  
,区域合作可能会导致帕累托改进时,政府的协调  
机制效应主要表现在推进方面,即进行制度创新,推  
动区域合作在绝对合作利益空间分布区之内时,  
如果现有制度能够保证区域内帕累托改进,政府则  
不必过多介入,市场驱动企业主导则是区域经济合  
作的主要形式但是,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政府都  
需要提供必要的约束机制来规范和约束区域合作中  
的不当行为。  
1灡 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利益帕累托  
改进与协调机制效应  
1,ab代表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下,利益的  
可能性边界,OE 是平均利益线将扇形区域aVD  
bWD定义为可能的非合作利益空间分布区如  
果利益空间位于aVDbWD内的任一点,例如A、  
B点  
,
很明显区域合作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A 点  
是乙区在区域利益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的点,从该  
点出发作出的帕累托改进空间AHI不可能接近  
,
因此,可以得知AI是乙区参与合作的底线。  
OE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构建  
同理,BJ也是甲区的底线如果现状利益空间分布  
ab线以下OVDW 以外越靠左上方或右下方的  
位置,就算区域经济合作也许能促进区域利益的帕  
累托改进,但也因为利益不均而导致合作几乎不可  
。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效应分析,我国  
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构建主要应包括三方面内  
,即保障机制推进机制和约束机制其中,保障  
机制是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基础条件和环境保障的  
机制,推进机制是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而提  
供的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约束机制是用来规范和  
约束区域经济合作各方行为的机制。  
假设A、B均为区域差距临界点,显然,如果甲  
区的利益小于OZ或乙区的利益小于OU,就会出  
现甚至加剧区域矛盾因此,aVD 中的aVH曚H 与  
bWD中的bKK曚W 均为绝对不合作的利益空间分  
布区域,显然VH曚E曚U WK曚E曚D 也属于该区域。  
在这一区域,区域经济合作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  
()区域经济合作的保障机制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保障机制主要可以从以下  
四方面考虑。  
1.制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要让经济区实现可  
36  
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  
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由高层组织牵头,对区域发展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进行准确定位,结合区内各成员地区的实际情况,制  
定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约束性的区域发  
展总体规划》,对整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  
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统一规划,以统  
筹协调科学指导区内各地发展各地区也应根据  
4.构建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区域内每个地区  
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经济区一体化追求的是区域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如果不注意协调共同利益和个体利益短期利益和  
长远利益,就容易出现共同利益被个体利益长远利  
益被短期利益掩盖的现象,经济区的整体利益和长  
远利益就难以实现最大化,而各地区自身的利益也  
将受到损害,难以实现双赢多赢和共赢构建区域  
组织协调机制则是尽量避免和解决利益争端问题的  
有效措施借鉴国内外协调机制的先进经验,组织  
协调机制的构建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建立高层协  
调机构可由上级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领导各合  
作地区主要领导及政府研究室发改委规划委等部  
门领导组成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主要研究决定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合作规  
重点项目以及需要上级政府给予的相关政策,对  
合作中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二是从市长联席会议、  
专责小组专家咨询信息交流等形式着手,协调产  
业布局区域规划城市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交流合作互惠互  
利的平台三是建立企业联系会议制度可由区域  
内的企业家联谊会牵头,组织企业开展互相考察学  
洽谈项目联合办展等活动,逐步推动企业融合  
发展,从而构建区域性大企业集团,在共创商机资  
助扶持产品策划宣传解决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积  
极作用。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制定本地区的发展规划  
和详细的行业规划。  
2.众所周知,中心  
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增长极的带动引领作用,但  
往往又会相对弱化周边地区的经济实力,产生极化  
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区域合作能  
否取得实质进展,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区内成员是否  
能够真正在合作方面达成共识而达成共识的关键  
又在于参与各方的整体利益是否能够达到平衡这  
就必须要让区内成员切实体会到合作中的优势互补  
与利益共享,才能有效推进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因  
,要在利益谈判机制利益分配方式和风险共担机  
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建立和完善区域利益分享机制,  
实现经济利益的地区分享例如,基于跨区资源调  
配而产生的利益分享机制,可以表现为在区域内显  
现出一种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比较优势,也可以表现  
为对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的科学合理安排另一方  
,要将利益分享充分运用到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尽  
量避免把大量的资源要素集中利用到某个产业或某  
个地区,才能突出各自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内产业  
结构,使区内成员共享产业结构优化所带来的最大  
利益。  
()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机制  
3.生态补偿机制,  
起源于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是以保  
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调整生态环  
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相关各方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  
它必须通过上级政府的协调与财政转移来实  
如福建省政府协调的厦门漳州龙岩间的九  
龙江流域生态补偿湖南省政府协调的长株潭地区  
湘江流域生态补偿而位于同级行政区之间的资源  
调配,如果缺乏上级政府的协调与财政转移,基本难  
以执行因此必须由高层政府牵头,建立区域内包  
括资源保护者受益者和损害者在内的跨市资源调  
配与生态补偿机制尤其要注重对区域内的土地、  
能源矿产森林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整体规  
统筹安排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有效发挥区位优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机制可以着手考虑以  
下两方面内容。  
1.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区域经济逐步走向市  
场一体化,是社会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  
区域内资源合理配置要素自由流动的依托统一  
的市场体系既是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也是区域合  
作发展的重点首先,区域内各地区均要提高对区  
域合作和统一市场的认识,牢固树立现代市场经济  
意识其次,要通过培育区域共同市场,来加强区域  
内的经济合作,逐步打破以诸侯经济为特征的旧  
格局和行政壁垒第三,要通过经济体制和利益机  
制的创新,不断调整改善地区间的关系消除行政壁  
,形成整体联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暠  
的新格局,最终消除区域内各利益主体因发展水平  
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各异和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合作阻碍,逐步建立统一  
的市场体系第四,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统一市  
场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在建立统一市场体系的过程  
,经常会涉及到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  
务等需要跨地区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无法依  
靠一般的区域内协调组织和市场机制来解决的,必  
须依靠政府行为发挥作用第五,要发展和规范各  
类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产生于社会专业化  
分工,其发育程度和规范水平是衡量地区市场体系  
发育程度必不可少的标志,也是推动统一市场体系  
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约束机制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约束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  
方面内容来设计。  
1.建立责任明确的行为约束机制规范和完善  
区域合作法律法规,对区域内各地的合作行为进行  
有效约束与制衡,禁止区域内的恶意垄断行为要  
对违反区域合作协议的地区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  
规定,对其违反协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其他各方  
面损失做出明确的赔偿规定,保证区域合作的可持  
续发展。  
2.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建立区域合作监督机  
,负责对区域合作中任何地区行业的部门和机构  
的行为进行监督,尤其是对合作项目全过程进行监  
,并有权对其中任何有地方利益倾向的行为提出  
质疑和询问。  
2.评价激励机制主  
要是为了提高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参与区域合作的积  
极性而产生的为了促进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科  
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可或缺一般而言,评价  
激励机制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向上级政府争取区  
域合作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二是参与区域合作  
的地区之间,应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方面各项指标的  
量化评价,以促进鼓励区域合作的发展;三是参与  
区域合作的各地区内部,各级政府也应积极制定评  
价激励指标和办法,推动内部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  
和创新。  
3.建立有效的仲裁机制成立专门负责区域合  
作协调仲裁的机构,并制定区域合作争议仲裁条  
》。仲裁机构主要负责对区域经济合作中各地区、  
各行业中不履行或者破坏协议的行为进行仲裁经  
区域合作协调仲裁机构仲裁审定后,区域内各级政  
府均有权对任何不履行或破坏协议的行为主体采取  
限制措施。  
参考文献:  
[
1]郑雪平.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沈玉芳,殷为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林凌,刘世庆.共建成渝经济区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丁一兵.欧盟区域政策与欧洲产业结构变迁[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5]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
[
[
[
[责任编辑:刘萍萍]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