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0卷第2期  
2
013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2  
March,2013  
游目汉庭中暠: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  
———饮酒其五为中心  
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
暋暋摘要:陶渊明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句前人多有误读本诗的字乃是对汉代之新圣扬雄的尊称,全诗  
乃是借扬雄以自况这首诗集文化的深厚哲理的凝重思想的深淳和情韵的生动等种种艺术特色于一身,以短短  
五十字的篇幅而成为中国古典诗史中的绝唱如果我们确定一个包含语言艺术的创造力思想旨趣的丰富性远  
离实际政治或置身于当代行政体制之外的纯粹个体的独立自由精神对后人文学创作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力等四方  
面要素的综合性的评估标准的话,那么,在华夏古国辉煌灿烂的文学史上是没有另外一首诗能够与之匹敌的。  
关键词:陶渊明;扬雄;《饮酒其五;“问君暠;“心远暠  
中图分类号:I206.2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2灢0145灢11  
,饮酒二十首其  
五尤为人们所爱赏所耽味:那自然流丽的语言,那超  
尘脱俗的情致,那高洁纯美的境界,那精警渊懿的哲  
,千百年来流照艺林,光景常新而在现存的古代  
文献中,萧统昭明文选卷三十最先载录了这首陶  
铣注语曰:  
问君何能如此者,自以发问,将明下文也。  
[2]560  
远谓心自幽远,虽处喧境如偏僻也。  
,但  
这种误读,却几乎被后人普遍接受了如明胡应麟  
:  
少室山房集卷十三心远堂为陈立父题诗曰:  
暋暋结庐在人境,?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  
陶公住人境,心远地自偏陈侯服官政,结  
庐讵同然。……心远室从迩,悠悠浩忘言兴  
[3]80  
文念朋好,一订柴桑缘。  
[
1]425  
。  
在这里,“陶公取代了暠。然而,从历史语言学的  
角度看,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在中古时期,并没有以  
诗中问君二句,依照传统的解释,乃是诗人的自问  
自答,“字乃诗人自称(详见下文)。笔者认为这  
种解释是错误的,同时,这种错误的传统解说还遮蔽  
了另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本诗以汉代之新圣扬  
雄自况的特殊寓意本文兹就这一问题详论如下。  
问君二句的传统解说及其失误  
自称的语言现象说文·口部》:“,尊也。  
[4]卷二上,32  
从尹发号,故从口。暠  
汉语大词典》“暠  
字条之第七义项:“对对方的尊称,犹言  
[5]第三册,244  
。暠  
陶诗中此类例证甚多:  
,得酒莫苟辞。 (《形赠  
六臣注文选卷三十陶渊明杂诗二首载唐张  
[6]卷之二,36  
》)  
收稿日期:2012灢12灢17  
作者简介:范子烨(1964—),,黑龙江嫩江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文学与文化。  
14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322-323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神  
际是托拟他人,以言己志的作品  
。《癸卯岁  
[6]卷之二,36  
》)  
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答庞参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  
[6]卷之二,52  
[6]卷之三,76  
》)  
已缅。暠  
屡空二句为诗人自问,“夙晨装吾  
闻君当先迈,负痾不获俱。 (《赠羊长  
[6]卷之二,65  
拟古其二辞家夙严驾非常相似,夙晨暠  
一句,明言自己在清晨之时将要驾车前往南亩劳作,  
与欲往无终建功立业的志士截然不同当然,陶诗  
中确实有自问之语,:  
》)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二十首》  
[6]卷之三,99  
其二十)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拟古九首其  
暋暋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乙巳岁三月  
[
6]卷之四,109  
[6]卷之三,79  
)  
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拟古九首其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酬刘柴  
[
6]卷之四,110  
[6]卷之二,59  
)  
》)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拟古九首其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游斜  
[
6]卷之四,112  
[6]卷之二,44-45  
)  
》)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拟古九首其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借问为谁悲?  
[
6]卷之四,112  
[6]卷之二,69  
)  
怀人在九冥。(《悲从弟仲德》)  
这些例证的字都是单数第二人称代词的意  
另如饮酒二十首其九:  
诗人之自问,或称暠,或称暠,或干脆省略  
单数第一人称代词。  
,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  
实际上,“问君之问非诗人自问,“亦非诗人  
自称,这一点,我们从乐府诗中也可以得到证实我  
们看乐府诗集中的作品:  
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  
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  
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 吾驾不可  
暋暋1.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  
果得心所亲挽衣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  
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
6]卷之三,91-92  
。  
[
9]卷四十,587  
这首诗有四个人称代词,暠、“暠(单数第一人  
)暠、“暠(单数第二人称)。“是田父对诗  
人的尊称而陶诗也另有问君之例,拟古九  
其二:  
(曹植门有万里客》)  
2.所思兮何在,乃在西长安。……今我兮  
问君,更有兮异心。 …… (傅玄西长安  
[9]卷六十四,933  
》)  
3.,,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鲍照梅花  
,当往志无终问君今何行?  
[6]卷之四,110  
非商复非戎。  
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卷四引李详之说曰:“曹植  
[9]卷二十四,349  
》)  
[7]1  
杂诗》‘仆夫早严驾暞,此首盖拟其体。暠 不仅如  
4.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捷步往相讯,  
[
9]卷四十,585  
,陶公杂诗十二首其十(“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  
暠)也与此诗有关文选卷二十九曹植杂诗  
六首其五:  
果得旧邻里。(鲍照门有车马客行》)  
5.北风凉,雨雪雱京洛女儿多严妆遥  
艳帷中自悲伤,沉吟不语若为忘问君何行何  
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 (鲍照北风  
,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  
[9]卷六十五,936  
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  
》 )  
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  
6.问君可怜六萌车,迎取窈窕西曲娘。  
[1]416  
[9]卷四十九,711  
!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青骢白马》)  
此诗为曹子建表露心愿之作,“远游一句乃诗人自  
,而诗人以为称;陶公模拟之,但诗中之主人  
公并非诗人自己,故有问君之语;所以,这首诗实  
7.问君可怜下都去,何得见君复西归。  
[
9]卷四十九,711  
(《青骢白马》)  
显然,“问君正是典型的乐府诗语言,而在这些例证  
146  
范子烨暋“游目汉庭中暠: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饮酒其五为中心  
,“问君非自问,“亦非自称,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就艺术形式而言,《饮酒其五  
是一首拟乐府诗。《文选卷三十一载江淹杂体诗  
三十首》,陶征君·田居》:  
数百年外,其书必传,顾谭不及见也世咸尊古  
卑今,贵所闻,贱所见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  
动人,故轻易之老子其心玄远,而与道合若  
[12]卷九,41  
遇上好事,必以太玄次五经也。暠  
,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  
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  
烟火,稚子候檐隙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  
陶诗心远二字,即节取于其心玄远,而与道合一  
,正与结庐的构词法相同而嵇康琴赋》“体清  
心远邈难极暠,实亦本于桓谭新论之文。《文选卷  
二十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茂德渊  
,天姿玉裕句李善注引桓谭新论》:“圣人天然之  
[1]451  
三益。  
[
1]284  
这是一首著名的拟陶诗,其出色而成功的模拟,甚至  
使其混入了十卷本陶渊明集》。诗中问君一句本  
于陶诗:“问君何能尔暠(《饮酒其五),“问君今何行?  
非商复非戎暠(《拟古九首其二)问子为谁欤? 田  
父有好怀暠(《饮酒其九);“百年句本于陶诗:“伊余  
何为者,勉励从兹役暠(《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  
经钱溪》),“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暠(《归去来兮  
》)自古叹行役暠(《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  
姿,所以绝人远者也。暠  
体清心远的意思。  
所谓圣人云云,也正是  
结庐四句诗还隐括了左思咏史诗八首其四  
的诗意:  
暋暋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冠盖荫四术,朱  
轮竟长衢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寂寂扬  
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  
[10]59-63  
[1]卷二一,297  
规林二首其二)  
问君亦何为仍  
八区。  
然是的意思,字乃指陶公而言,问君  
亦何为是诗人江淹向陶公发问,百年会有役是  
陶公作答可见江郎确实是深得陶诗三昧的所  
,倘若据此论定问君何能尔是陶公自称,  
济济以下六句就是饮酒其五所说的人境暠,“寂  
二句,而无车马喧一句所本左思这首诗是  
歌咏扬雄的。《汉书·扬雄传赞曰:  
暋暋当成平间,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  
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  
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  
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  
大于》,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法  
》;史篇莫善于仓颉》,训纂》;箴莫善于  
虞箴》,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  
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  
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忽  
;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  
则正好违背了江郎拟陶的旨趣。  
指扬雄说  
看来,“问君何能尔确实别有所指对  
结庐一语,古直注曰:“《汉书·扬雄传》:‘结以倚  
。暞周寿昌曰:‘陶潜结庐二字,即节取此  
[
7]卷三,9  
汉书载扬雄解嘲:  
右渠搜,前番禺,后陶涂。  
。暞暠  
,  
东南一尉,西北一侯徽以纠墨,制以质鈇,散  
以礼乐,风以》《》,旷以岁月,结以倚  
[11]《扬雄传》,3568  
。  
倚庐暠,有田舍(畸庐暠)、学舍丧舍三义。“结  
以倚庐结庐的最早语源心远暠,李善文  
[11]《扬雄传》,3583  
。  
所谓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暠,也就是心远的意思。  
结庐四句诗还化用了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  
列传所载东方朔之言:  
[1]425  
选注引嵇康琴赋:“体清心远邈难极。暠  
心远一词的近源而远源则是桓谭新论·正  
经篇》:  
暋暋朔任其子为郎,又为待谒者,常持节出使。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暠朔曰:  
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  
避世于深山中。暠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  
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  
暋暋王公子问:?:智  
开通,能入圣道,卓绝于众汉兴以来,未有此  
人也!暠国师子骏曰:“何以言之?暠答曰:“通才著  
书以百数,惟太史公为广大,余皆丛残小论,不  
能比之,子云所造法言》、《太玄经,《玄经》  
[13]3205  
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暠  
14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扬雄在赋的创作上以东方朔为师法对象(见上  
知汉魏六朝间人,视雄犹圣人也。《汉书·扬雄  
赞曰:“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  
事者载酒肴从游学。暠此诗首四句即隐括赞语,  
靖节以雄自况者亦在此。《汉书·董仲舒传》:  
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暞柳下  
惠曰:‘不可。暞归而有忧色,:‘吾闻伐国不问  
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暞暠此诗末四句本此。  
法言:“或问:‘柳下惠非朝隐者与?暞:  
古者高饿显,下禄隐。暞暠姚信士纬:“扬子  
云有深才潜知,屈伸沉浮,从容玄默,近于柳下  
惠朝隐之风。暠(《御览四百四十七引)子云以柳  
下惠自比,故靖节亦即以柳下惠比之。《抱朴  
:“孟子不以矢石为功,扬云不以治民盖  
,求仁而得仁,不亦可乎?暠靖节称为仁者,亦  
当时之笃论矣班固赞雄恬于势利暠,“好古乐  
暠,“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暠,此岂肯言伐国者  
? 不言伐国,从容朝隐,以希柳下之风,显默  
之际,窅乎远矣靖节所以赞之曰:“仁者用其  
汉书·扬雄传》),东方朔所唱之歌,在意义上与  
陶诗结庐云云如出一辙,可见这首陶诗是暗用其  
,借以歌咏扬子朝隐之风按逯氏宋诗卷十  
载湛茂之历山草堂应教:  
,无复车马迹衰废归丘樊,岁  
寒见松柏身惭睢阳老,名忝梁园客习隐非  
朝市,追常在山泽离离插天树,磊磊间云石。  
[14]中册,1325  
持此怡一生,伤哉驹度隙。  
湛茂之是刘宋元嘉时期(424-453)南平王刘铄的长  
这是一首拟陶诗,模仿的主要作品就是饮酒》  
其五。“闭户,本陶诗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  
荆扉。暠《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荆扉昼常  
。暠以及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暠“无复句  
本陶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暠“闭户守玄漠暠  
一句尤其值得注意汉书卷八十七扬雄传载  
扬雄解嘲:“夫蔺先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  
南山,公孙创业于金马……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  
[11]3573  
[7]卷三,12-13  
故默然独守吾太玄》。暠  
闭户守玄漠即取典  
,何尝失显默。暠  
于此湛茂之作拟陶诗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为何偏  
偏扯上了扬雄?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饮酒其五  
和扬雄有关所以,《历山草堂应教诗表明,湛茂之  
已经看出了陶公饮酒其五与扬雄的关系同时代  
的诗人审视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可能是最清晰最可  
靠的文学解读所以,湛茂之这首诗值得我们予以  
特别的关注由上述情况推断,“问君何能尔的  
朱自清对古直的这一重要发现给予了高度评  
他说:“又第十八前以扬子云自比,后复以柳下  
惠自比这二人间的关系,向来无人能说;本书却引  
法言及他书证明子云以柳下惠自比,故靖节以柳  
[15]下册,572  
下惠比之。暠  
在上文视雄犹圣人也一句  
,古直又征引了以下材料:  
暋暋1.桓谭新论》:“张子侯曰:‘扬子云,西道  
孔子也。暞吾应之曰:‘子云亦东道孔子也。暞暠  
2.王充论衡:“扬成子长作乐经》,扬  
子云作太玄经》,非庶几之才,不能成也孔子  
春秋》,二子作两经,所谓卓尔蹈孔子之迹,  
就是指扬雄何以陶公如此推重扬雄?  
扬雄在我国中古时代被尊为孔子一样的圣人,  
六朝人视之为汉代的新圣,所以左思歌咏他,而陶公  
不仅歌咏他,而且还以扬雄自况。《饮酒诗其十八:  
,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  
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  
,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  
鸿茂参贰圣之才者也。暠  
3.华阳国志:“吴郡陆公尤善于玄,称  
雄圣人。暠又曰:“扬子云齐圣广渊。暠又曰:“子云  
玄远,焕乎宏圣。暠  
[
6]卷之三,97-98  
。  
此诗充分表现了对扬子人格和精神的认同解悟与  
赞佩古直注曰:  
4.抱朴子·外篇:“孔墨之道,昔曾不  
孟轲扬雄,亦居困否有德无时,有自来  
。暠又曰:“孔尼不见重于当时,《太玄见鄙薄  
于比肩。暠  
:“汤云:‘此篇盖托子云以自况,故以  
柳下惠事终之。暞 澍案:载醪不却,聊混迹于子  
;伐国不对,实希风于柳下盖子云剧秦美  
》,正由未识伐国之义,必如柳下,方为仁者之  
用心,方为不失显默耳。暠直案:汤注自况子云之  
说是矣,陶氏潜易其说,徒疑雄为莽大夫耳,不  
可见,在中古时期,扬雄确实有圣人之目桓  
谭称他是光耀东西的孔子,王充说他是贰圣之才暠,  
常璩说他齐圣暠、“宏圣暠,葛洪将他和孔孟并列(分  
别见上文陶公饮酒其十八古直注释所引新论》、  
148  
范子烨暋“游目汉庭中暠: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饮酒其五为中心  
[9]卷三十六  
论衡》、《华阳国志抱朴子·外篇》),都是同样  
。暠  
次句暗用扬雄长杨赋》:“驰骋粳稻之  
[1]卷九  
的意思扬雄这位圣人的思想对陶渊明有非常深刻  
,周流梨栗之林。暠  
小儿无赖暠(辛弃疾清  
的影响扬子所著太玄》,即为陶公熟读之书。  
平乐·村居》)的情状描写得淋漓尽致因此,这两  
句诗实际上是诗人暗中用自己的儿子陶佟(小名为  
)来与扬雄之子童乌作比较(童三字,发音  
亦相近)。  
如陶公连雨独饮诗曰:  
,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  
枮爜爧 [6]卷之二,55  
任真无所先。  
重觞,古直注引庄子·天地篇》:  
总之,“结庐在人境乃是陶渊明借扬子以自  
[7]卷二,10  
爩爜枮  
,忘乎天,其名为忘已。  
天岂,古直注引扬雄太玄卷七玄摛》:  
,  
:扬子生活在长安闹市之中,陶公生活在庐山田  
野之中,二者出处不同,行迹有别,但同样都具有超  
尘脱俗的思想意识和人生情调,这就是陶公所说的  
心远暠。  
远玄者玄亦远之譬若  
,苍苍然在于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仰而无不在  
,及其俛,则不见也天岂去人哉? 人自去  
心远的境界  
[
7]卷二,10-11  
。  
心远二字是饮酒其五的灵魂,是这首名诗  
所以,这句陶诗不过是太玄此文的翻版而已陶  
公对法言也颇为谙熟。《命子诗曰:“浑浑长源,  
千百年来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千古高人名士之  
[
18]卷九  
暠  
袁行霈说:  
[
6]卷之一,28  
蔚蔚洪柯。暠  
古直注:“《法言·问神篇》:‘浑  
[7]  
暋暋心远地自偏是很富有理趣的一句诗,它  
讲了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  
间的关系,“的喧与偏取决于近与远,真  
正的隐士高人原不必穴居岩处远离人世,只要  
浑若川。暞:‘浑浑,洪流也。暞暠 古直所引注文为东  
晋学者李轨所作。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  
[
6]卷之四,141  
[19]20  
命促。暠  
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暠  
独饮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运生会归尽,终古谓  
这两句诗本于法言·君子》:“有生  
心不滞于名利则可免除尘俗的干扰。  
[
16]521  
连雨  
所以,饮酒其五而言,如果说真意为  
一篇之髓的话,那么心远就是一篇之  
[6]卷之二,55  
[20]卷十一  
之然。暠  
可见扬子的人生观对陶渊明的深刻  
暠  
清王士禛古学千金谱:  
影响而我们读饮酒二十首其十五:  
暋暋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  
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  
高远,非一切名家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可妄  
有时而当静境,静也,即动境亦静境有异  
,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  
[6]卷之三,96  
寂无行迹。  
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寂寂扬子宅一般的气氛又  
[21]170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而心无异者,故远也。  
,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  
在陶渊明看来,扬子乃是心远的典范,所以  
[
6]卷之三,76  
然不复返。  
心远也是他的人生追求人的本质在于心灵,而  
不在于外在的行迹上文所引东方朔之言,即是此  
对陶公的暠、“问题,后人颇多阐发,如刘  
这四句诗显然与心远地自偏悠然望南山的诗  
意有关。  
爫爜枮  
陶渊明以扬雄自况,还表现在用扬雄的儿子扬  
乌与自己的儿子陶佟作比较陶公之责子,历  
数诸子的情况,为乐府诗体诗中通子垂九龄,但  
觅梨与栗暠,首句暗用扬子法言卷第五问神之典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 九龄而与我玄  
。暠李轨注:“童乌,子云之子也仲尼悼颜渊苗而  
不秀,子云伤育而不苗。暠“颜渊弱冠而与仲尼言易,  
菊山序:  
暋暋渊明之乐,所以独得于悠然者,虽欲自形诸  
,而不可得后之人顾欲追寻其乐于千载之  
,宜乎徒得其迹,而不能得其心;苟能得其所  
以乐之之心,虽无菊与山,不害为知陶;乐有未  
[22]卷十引  
,虽日处菊山之间,犹无见也。  
刘氏可谓知陶者而元吴澄吴文正集卷四十  
心远亭记的解说更为精彩:  
[
童乌九龄而与子云论玄。暠  
17]115  
扬乌是中古时代有  
名的神童,他九岁就能和父亲扬雄讨论太玄的问  
如嵇康秋胡行就说:“颜回短折,不及童  
暋暋人有混迹世俗之中,而超超乎埃壒之表者;  
亦有遁迹幽闲之境,而役役乎声利之途者是  
14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何也? 心与迹异也均是人也,或迹近而心远,  
或迹远而心近居屠肆而芥视三旌者,何人也?  
迹非远也,心则远也身江海而神驰魏阙者,何  
人也? 迹非不远也,心不远也君子之观人也,  
恶可于其迹不于其心哉? 夫以芳草而杂艾萧,  
以独清而汨泥滓,自迹而观,虽楚三闾大夫之  
,安能髙飞远举,不在人间邪? 《远游之作,  
乃与世外飞仙者俱,而翱翔寥廓之上,其心之远  
何如也? 君子之观人也,讵可于其迹不于其心  
! 晋陶征士犹楚屈大夫也,征士少时作镇军  
参军而经曲阿,为建威参军而经钱溪,因长史秦  
川而欲游目于中都,曷常遗世绝俗而忘天下也?  
义熙归来之赋,盖有不得已焉结人境之庐,  
而能绝车马之喧,何哉? 喧寂在心,不系乎迹  
之不易为忧,尧舜以天下未得人为忧;禹稷亦涂  
人耳,人思己之饥溺,而禹稷思天下之饥溺;孔  
氏之门人三千,其超伦拔萃仅七十人,而七十人  
之中,又有高弟焉就高弟而言之,季路之心,  
用千乘之国;冉有之心,足七十里之民;公西华  
之心,相宗庙会同之事;而曾晳浴沂咏归,其心  
休休然,有非事物之所能累者矣;季路之心,以  
肥马轻裘与朋友共之,固已绝人一等;颜渊无伐  
善施劳,又非季所如;至于仲尼,老安少怀,则干  
道变化,各正性命而天地无所施其劳矣战国  
之君,攻城争地,不过以莅中国朝同列为大欲,  
当时之臣,亦唯以齐桓晋文管仲晏子为极  
,而孟子独慨然于唐虞三代之盛,恨不及见仲  
尼而师之然则钧是人也,而心之广狭小大不  
相辽绝矣乎? 夫天地不可量也,古今不可度也,  
人以七尺之躯,方寸之心,立乎两间,形气所拘,  
仅百年耳。…… 心者,神明之舍,所以范围天  
,出入古今,错综人物,贯通幽明,其远若此,  
彼溺于文艺,泥于佛老,沉于功利者,尚为知所  
[23]  
,故曰心远地自偏暠。  
吴氏看到了人的暠、“的复杂性,指出喧寂在  
,不系乎迹也暠,即以心灵之特征为人的根本特征,  
无论外在形迹如何他的见解是相当深刻的又宋  
陈岩肖在庚溪诗话卷下通过对王安石和陶渊明的  
比较,更为生动地说明了心远的特征:  
[26]  
以用其心乎?  
,退居金陵,日游钟山,  
心远之人,具有恢弘的心灵气象———他俯仰  
宇宙,囊括天地,涵盖今古明郑真荥阳外史集卷  
十二心远楼记》:  
脱去世故,平生不以势利为务,当时少有及之  
然其诗曰:“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  
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暠既  
以丘壑存心,则外物去来,任之可也,何惊猜之  
? 是知此老胸中尚蒂芥也如陶渊明则不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 心远地自偏。暠然则寄心于远,则虽在人境,  
而车马亦不能喧之;心有蒂芥,则虽擅一壑,而  
暋暋心者,神明不测者也,其体至备,其用至周,  
即乎一事一物之微,而通乎万理之会;形乎一瞬  
一息之间,而极乎八表之外不局局乎,卑且近  
;不遑遑乎? 浅且陋也理之存焉,身之泰  
,笔舌云乎哉? 我思古人,若柴桑处士者,正  
惟有得于此,故其诗曰结庐在人境暞,‘心远地  
自偏暞,是岂为外物所移者耶? 想其采菊东篱,  
而悠然南山,悦飞鸟之还,以为真意,而欲辨忘  
,则夫万化之妙,已默契于其中矣此心之气  
[24]  
逢车马亦不免惊猜。  
寄心于远的人,具有纯净的心灵;这样的人,与世  
无争,超然世外,所以能够对车马之声充耳不闻而  
究其实,车马的喧闹,乃是人世的喧闹和人声的嘈  
。“人境的常态身处喧境而不觉其喧,  
这意味着心灵涵养的深纯,意味着对人生对世界乃  
至对宇宙的彻悟这样的人从古至今都是非常罕见  
扬子是这样的人,陶公也是这样的人确实,人  
的心灵世界是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的,正所谓取舍  
[27]  
,他人不能识,而柴桑独识之。  
心远之人,无往而不乐,一点一滴的生活,一  
朝一夕的瞬间,对他来说都具有无限的诗意朱熹  
伊洛渊源录卷十胡安国杨文靖公墓志铭》:  
暋暋熙宁初,代余典教渚宫,始获从公游三十  
年间,……视公一饭,虽蔬食脆甘,若皆可于口,  
未尝有所嗜也每加一衣,虽狐貉缊袍,皆适于  
,未尝有所择也平生居处,虽敝庐厦屋,若  
皆可以托宿,未尝有所美而求安也故山之田  
,皆先世所遗,守其世业,亦无所营,增豆区之  
[25]  
万殊,静躁不同暠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四十九  
心远堂记》:  
,千万人之心也,而所以用  
其心,则人人殊且尧舜与人同耳,农夫以百亩  
150  
范子烨暋“游目汉庭中暠: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饮酒其五为中心  
入也老之将至,沉伏下僚,厄穷遗佚,若将终  
暋暋韵语阳秋:“东坡拈出渊明谈理之诗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暞二曰:‘笑傲东  
轩下,聊复得此生。暞三曰:‘客养千金躯,临化消  
其宝。暞皆以为知道之言盖絺章绘句,嘲风弄  
,虽工何补? 若观道者,出语自然,超诣非常,  
身焉子孙满前,每食不饱,亦不改其乐也然  
则公于斯世,所欲不存,果何求哉? 心则远  
[
28]  
。  
而关于心远的问题,《伊洛渊源录卷十记载  
爭爜枮  
[30]  
了宋代理学家胡安国和胡宏的一段精彩讨论:  
人能蹈其轨辙也。  
:“何故载果何求哉心则远矣一  
?暠答曰:“陶公是古之逸民也,地位甚高,决非  
惠远所能招,雷之徒所能友也观其诗曰:  
明归有光震川集卷十五悠然亭记》:  
暋暋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  
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  
,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余尝以为悠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
31]  
地自偏。暞即可知其为人,……世人以功名富贵  
累其心者,何处更有这般气象! 但深味心则远  
一句,即孟子所谓所欲不存,若将终身暞,若  
固有之气象亦在其中矣。暠宏又问:“如何是心  
则远矣暞?暠答曰:“或尚友古人,或志在天下,或  
虑及后世,或不求人知而求天知,皆所谓心远  
,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在归震川看来,陶靖节是一个知道的人这  
究竟是怎样的理性思考? 有人认为是佛家的  
禅理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  
暋暋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之宗,达摩西来方有  
,陶渊明时未有也观其自祭文》,则曰陶  
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暠,拟挽诗则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暠,其作饮酒,  
则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暠“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暠。形影神三诗,皆寓意高远,  
[28]  
。暠  
胡安国所述,乃宋代著名理学家谢良佐的名  
爮爜枮  
又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  
心远之义于胡文定公者,公举上蔡  
语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  
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  
[
32]  
盖第一达摩也。  
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卷下:  
[
29]  
之虑此之谓心远。暠  
暋暋渊明诗云:“山色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  
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暠时达摩未西来,渊明早  
如此解释心远暠,确实足以开儆凡近,发陶公  
[26]  
[33]  
言外之意暠(魏了翁心远堂记》) 。在胡安国看  
,“心远就是纯粹精神性的超越自我的终极追求,  
体现了对世界和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心远是  
一种永恒的精神境界,是绝对超越物质生活层面的  
纯粹形而上的东西,是伟大学者扬雄和伟大诗人陶  
渊明以及古往今来所有为知识而知识为智慧而智  
慧的人们的本质特征。  
会禅。  
元刘因静修集卷十五双清空堂遗趾:  
暋暋心远由来地自偏,若分心迹已非贤结庐  
[34]  
人境元无害,跨鹤扬州更两全。  
此诗颇有禅宗六祖惠能的著名偈语菩提本无  
[35]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六说部·  
艺苑巵言三》:  
由于饮酒其五以比较深隐的方式表现了陶公  
与扬子的历史性对话,所以这首诗就形成了浓郁的  
暋暋问君何为尔,心远地自偏此还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暠清悠澹永,有自然之味,然坐此不  
爯爜枮  
理趣所谓理趣,就是因理而成趣,也就是深刻的  
[
36]  
哲理借诗的形式得到艺术的显现袁行霈说:“陶渊  
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这  
使他卓然于其它一般诗人之上。……陶渊明的诗,  
不论是哲理的,或者是抒情描写之作,常常透露着他  
特有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智慧,许多诗都可以看作一  
得入汉魏集中,是未妆严佛阶级语。  
谭元春也称采菊东篱下二句为禅偈暠  
[18]  
此种以禅解陶的观点在现代仍然有一定势力如朱  
光潜说:“禅宗人物很少有比渊明更契于禅理的渊  
明对于自然的默契,以及他的言语举止,处处都流露  
着禅机。……昔人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  
胜境,渊明不但在诗里,而且在生活里,处处表现出  
这个胜境,所以我认为他达到最高的禅  
[19]  
位哲人以诗的形式写成的哲学著作。暠 而古人也  
常常认为饮酒其五是谈吴景旭  
历代诗话卷三十一知道暠:  
15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7]第二卷,218  
。暠  
这种观点正确与否,我们姑且置而不  
无疑问,前者乃是后者最重要的理性源泉之一,可见  
清谭献复堂词录叙:“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伟大的文学与伟大的哲学从来都是分不开的歌德  
:“精神有一个特性,就是它永远对精神起着推动  
的作用。暠“一个人能达到的最高境地,是意识到自己  
的情绪和思想,是认识他自己,这可以启导他,使他  
对别人的心灵也有深刻的认识有些人生来就有这  
种禀赋,他们通过经验发展了这种禀赋去达到实际  
的目的这样便产生了一种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上  
和事业中取得更高意义的成功诗人也是生来就有  
这种禀赋,不过他不是为了直接的,人世的目的,而  
是为了更高的精神的普遍的目的而发展了这种禀  
[38]19  
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暠  
对于文学作品,任何  
人都有独立的解释权,正如同作家的创作一样但  
作者之用心而言,《饮酒其五恐怕并非谈佛说  
禅之作,其理趣的主要倾向应当是道家与玄学。  
事实上,现代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饮酒其五  
欲辨已忘言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这一重要命题的  
枮爜爲  
关系,并多有阐发而谈玄说理,确是陶诗的突出  
特征陶诗的理趣与诗人经常驱使化用》《》  
的语言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清谈文化的形式  
[
40]3,71  
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而从清谈形式方面来审视饮  
其五,我们发现它实际上是一种对话体暠,它描  
写了二人的对谈:一位是汉人———扬雄;一位是晋  
———陶渊明在魏晋的清谈场上,二人谈的形式  
最为常见,《世说新语·文学记载的清谈模式大都  
属于这种类型陶渊明对魏晋清谈的内容和形式都  
是了如指掌的,他的那些富有理趣的诗也是参与清  
。暠  
扬子的精神推动了陶公的精神,首先  
是以后者对前者的认知与感知为前提的,因为人类  
的精神创造确实有其自身的独立的延续性;其次,前  
者对后者的精神推动的实现,又是以后者对自我的  
认识为前提的由此,伟大诗人陶渊明便实现了对  
其个体生命的此生此世的超越,而以一种伟大的不  
朽的精神存在走向永恒的未来王世贞说:  
爳爜枮  
谈的一种形式,可以称为笔谈暠 。  
暋暋渊明托旨冲澹,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  
,琢之使无痕迹耳后人苦一切深沈,取其形  
结论  
[
36]卷一百四十六  
从陶公总体的思想倾向看,他常常在古代的贤  
高士中寻找精神寄托,并以他们为师:“何以慰吾  
怀? 赖古多此贤。暠(《咏贫士七首其二)“馁也已矣  
,在昔余多师。暠(《有会而作》)古人的思想和人生  
事迹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咏贫士七首其一:  
,谓为自然,谬以千里。  
而略晚于王世贞的英国戏剧家本·琼孙在题  
威廉·莎士比亚的遗著,纪念吾敬爱的作者一诗中  
写道:  
暋暋虽说自然就是诗人的材料,  
还是靠人工产生形体谁想要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暠他是一个追求知音的  
,因而常常与古人对话:“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  
。暠(《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他不仅喜欢  
铸炼出你笔下那样的活生生一句话,  
就必须流汗,必须再烧红,再锤打,  
紧贴着诗神的铁砧,连人带件,  
扳过来拗过去,为了叫形随意转;  
要不然桂冠不上头,笑骂落一身,  
游目于壮美的山河:“岂忘游心目? 关河不可逾。暠  
(《赠羊长史》)而且喜欢游目于渺远的往古:“游目  
汉庭中,二踈复此举。暠(《咏二踈》)汉庭的衮衮  
诸公中,他对扬雄情有独钟在对以扬子为核心的  
古人事迹的追述中,陶公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  
人生理想,由此与个人的人生实践相结合苏格拉  
[41]3  
因为好诗人靠天生也是靠炼成。  
王氏所谓大入思暠,意思是说在诗歌创作的过  
程中殚思竭虑,惨淡经营,也就是琼孙所说的流  
暠,“再烧红,再锤打暠,由此才能将前人文学创作的  
成果以及种种文化典籍的语言故实融化得了无痕  
,自然材料塑造成形体暠。《饮酒其五  
正是这样一篇历经千锤百炼百炼千锤而以极自然、  
极冲澹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杰作。“这首诗在  
[39]76  
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暠  
陶公对自然  
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了深刻而彻底的省察,故一生甘  
于寂寞,归隐田园陶公生活在扬子四百年之后,他  
爴爜枮  
们隔着历史的河岸而莫逆于心就理性的特质而  
,如果说扬子以太玄》、《法言等名著表现了深  
深刻的纯粹理性,或者说哲学理性的话,那么,陶  
公所表现的则是活泼生动的实践理性,或者说诗意  
理性前者是抽象的逻辑,后者是形象的审美毫  
[19]  
理的交融上,达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极至暠  
它集文化的深厚哲理的凝重思想的深淳和情韵的  
生动等种种艺术特色于一身,以短短五十字的篇幅  
152  
范子烨暋“游目汉庭中暠: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饮酒其五为中心  
爦爞枮  
而成为中国古典诗史中的绝唱苏东坡称陶诗质  
对后人文学创作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力等四方  
面要素的综合性的评估标准的话,那么,在华夏古国  
辉煌灿烂的文学史上有哪一首诗堪与之匹敌呢?  
期待着人们的对话。  
[
42]  
而实绮,癯而实腴暠 ,《饮酒其五恰好体现了这种  
艺术特质因此,如果我们确定一个包含语言艺术  
的创造力思想旨趣的丰富性远离实际政治或置身  
于当代行政体制之外的纯粹个体的独立自由精  
注释:  
此诗的题目,《文选本与传世陶集本亦有差异。《文选连同秋菊有佳色一首,题作杂诗二首》,而在陶集中乃统属饮酒》  
二十首(其中之七为秋菊有佳色暠)。此当为文选之误文选》“悠然望南山此还有真意的文本是正确的,笔者另  
有考论,参见拙文悠然望南山:一句陶诗文本的证据链》,《淮阴师院学报》2012年第4。  
栚“借问在陶诗中皆用于询问他人,例如:“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暠(《归园田居其四)“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暠(《咏二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暠(《桃花源诗》)  
鲍照答客诗也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幽居属有念,含意未连词会客从外来,问君何所思澄神自惆怅,嘿虑久回疑谓宾  
少安席,方为子陈之:我以荜门士,负学谢前基。……暠鲍明远集卷五。  
我国六朝以后的古典诗歌也多用问君一语,如李白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暠(《乐府诗集卷四十)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暠(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三)其用法与六朝无异李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暠(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上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741)本  
词开篇二句,乃词人自问;而此末尾二句照应开篇,又宕开一笔,虚拟他人之问,词人乃应声作答;于是,波澜重重,一脉灌注,  
愁如春水,春水如愁,留给读者无尽的凄美意境和无边的想象空间唐圭璋曰:“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  
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字惨甚。  
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  
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暠唐  
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43。  
参见:《文选本篇李善注和费振刚主编汉赋辞典》“倚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0。  
王公子即王莽朱谦之校辑引孙诒让曰:“此王公即王莽也,子字衍。暠  
故钟嵘诗品卷中称陶诗又协左思风力暠,实非偶然参见王叔岷论钟嵘评陶渊明诗》,《陶渊明诗笺证稿》,中华书局  
2
007年版,527灢538。  
汤汉此语见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影印浙江图书馆藏元刻本,《续修四库全书》,1304,第  
76。  
1
栣“扬成子长,“暠,当作暠;“非庶一句上,当有造于眇思,极窅冥之深二句见今本论衡·超奇篇》。  
桓谭新论》:“扬雄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言圣贤著法作事,皆引天道以为本统而因附属万类,王政人事法  
故宓羲氏谓之暞,老子谓之暞,孔子谓之暞,而扬雄谓之暞。《玄经三篇,以纪天人之道立三体:有上、  
禹贡之陈三品,三三而九,因以九九八十一,故为八十一卦以四为数,数从一至四,重累变易,竟八十一而遍,  
不可损益以三十五蓍揲之。《玄经五千余言,而传一十三篇也。暠  
爜枮爧对此二句,袁行霈释曰:“意谓忘天者盖与天为一也;与天为一,必以任真为先,一切出于真,服从于真。暠见袁行霈陶渊明集  
笺注》,128。  
爜枮爩我国中古时代的文化名人多喜以古人自比。《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  
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暠  
爜枮爫据序末交待,此序作于至元后丙子(1336)十月十五日。  
枮爜爭胡安国为程颐门人,谥文定;胡宏,胡安国季子。  
爜枮爮此言出自谢良佐论语解序》,见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九十二谢良佐,字显道,上蔡人,二程弟子,宋人尊称为上蔡或上蔡先  
。  
爜枮爯袁行霈曰:“‘心远地自偏暞,颇有理趣心与地之关系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关系,地之喧与偏,取决于心之近与远隐士  
高人原不必穴居岩处远离人世,心不滞于名利自可免除尘俗之干扰。……此乃蕴藏宇宙人生之真谛,此真谛即还归本原。  
万物莫不归本,人生亦须归本,归至未经世俗污染之真我也。暠见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249。  
15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枮爜爲如前引袁行霈之言另如李文初陶诗与魏晋玄风》,《暨南学报》1983年第2;朱家驰陶诗的写意传神与玄学的言意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等。  
爜枮爳如著名的形影神三首,就是魏晋时代清谈文化的硕果之一对此,陈寅恪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有深刻  
的阐发(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形影神三首,“暠、“之间的对话,如同德谟克利特所描写的感  
官与理智的对语([]阿恩海姆视觉艺术》,藤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47;参见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  
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270),而如果我们把暠、“暠、“看作三位清谈家的话,那么,《形影神三首正  
是典型的对话体暠。具言之,此种对话体属于魏晋清谈中的三人谈暠,在这种类型的清谈中,第三者通常是最厉害的,《世  
说新语·文学9条所写的裴冀州(即裴徽,三国魏人),53条所写的张凭(东晋人),56条所写的刘真长(即刘惔,又  
称刘尹,东晋人),皆是其例所以,在陶公的笔下,“既胜于暠,也胜于暠。关于魏晋清谈的形式问题,可参考:唐异  
魏晋清谈》,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爜枮爴这样的人通常具有一种超越功利的爱智的热情暠,扬子如此,陶公也是如此可参看: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扬雄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70灢343。  
爞枮爦屈子离骚虽美,但诗中所表达的不过是因没有机会进入楚国的政治权力中心,未能在当时楚国的政治体制中实现其美  
理想的哀怨而已,其人其诗与个体生命之独立意识及自觉精神风马牛不相及。  
参考文献:  
[
1]萧统.文选[M].李善注.胡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六臣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胡应麟.少室山房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90.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4]许慎.说文解字[K].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1963.  
5]汉语大词典[K].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6]陶渊明集[M].逯钦立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  
7]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M].台北:广文书局,1964.  
8]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9]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李剑峰.元前陶渊明接受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2.  
1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2]新辑本桓谭新论[M].朱谦之校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  
1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朱自清.陶诗的深度———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M]//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6]汪荣宝.法言义疏[M].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17]韩敬.法言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8]钟惺.古诗归[M].明万历十五年刻本.  
19]袁行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M]//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0]吴淇.六朝选诗定论[M].扬州:广陵书社,2009.  
21]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陶渊明资料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62.  
22]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3]吴澄.吴文正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4]陈岩肖.庚溪诗话[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5]王羲之.兰亭集序[G]//全晋文:卷二十六.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  
26]魏了翁.鹤山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7]郑真.荥阳外史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8]朱熹.伊洛渊源录[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9]王应麟.困学纪闻[G]//四部丛刊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30]吴景旭.历代诗话[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4  
范子烨暋“游目汉庭中暠: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饮酒其五为中心  
[
31]归有光.震川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2]葛立方.韵语阳秋[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3]施德操.北窗炙輠录[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4]刘因.静修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5]释普济.五灯会元[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6]王世贞.弇州四部稿[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7]朱光潜.诗论[M]//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8]谭献,.介存斋论词杂著·复堂词话·蒿庵论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9]柏拉图.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M].严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0]说不尽的莎士比亚[G].杨业治译//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
[
[
[
[
[
[
[
[41]·琼孙.题威廉·莎士比亚的遗著,纪念吾敬爱的作者[G].卞之琳译//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古典文艺理论  
译丛:3.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2]苏轼.东坡全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OntheRelationBetweenTaoYuan灢mingand  
YangXiongfromtheFifthofYinjiu  
FANZi灢ye  
InstituteofLiterature,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732,China)  
(
Abstract wenjunhenengeristhestanzaintheFifthofYinjiubyTaoYuan灢mingwhich  
hadbeenmisinterpreted.juninthispoemactuallyreferstoYangXiongoftheHanDynasty  
whileinthatpoem,Taocompareshimselfto Yang. With abundantculturalconnotation,  
thought灢provokinglogicinsight,profoundideasandvividdescription,the50灢word灢longpoemis  
praisedasamasterpieceintraditionalChinesepoetry.Iffourelementsareincludedinthestand灢  
ard,i.e.,thecreativityoflanguageart,therichnessinthoughtsandtheme,thefreespiritof  
stayingawayfromactualpoliticsorcurrentadministrativesystem,andtheinfluenceontheliter灢  
arycreationandtasteofthelattergenerations,throughoutthelonghistoryofglorioustraditional  
Chineseliterature,nootherpoemscanbeequaltotheFifthofYinjiubyTaoYuan灢ming.  
Keywords:TaoYuan灢ming;YangXiong;theFifthofYinjiu;wenjun;xinyuan暠  
:“  
[责任编辑:]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