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 卷第1 期
2015 年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2,No.1
January,2015
克里木战争交战国的官方言论与真实目的
———基于法国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的探讨
郭ꢀ 华ꢀ 榕
(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
ꢀ 摘要:19 世纪中叶的克里木战争是一场欧洲性质的战争,国际史学界对它已有不少研究,尤其在军事、外交和
政治方面出版了若干专著,但是对参战各大国的战争政策的揭露仍有待深入。 法、英、俄等大国投入这一场战争
时,官方发表了许多声明,各自号称是为了主权、独立、安全、荣誉与信仰被迫参战,但各大国却拒绝说明自己的真
正要求,或不惜歪曲事实为自己辩解,将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对方,这就是克里木战争爆发时各大国官方言辞虚伪性
之所在。 法国若干档案馆所藏的一批秘密文件,清楚地揭示出参战大国的真实企图:它们是为着自身的“利益”而
投入这一场战争,它们冠冕堂皇地维护的“利益”就是争夺中近东的优势。
关键词:19 世纪中叶;欧洲战争史;克里木战争;参战国;官方言论;战争意图;法国档案
中图分类号:K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5)01⁃0165⁃08
[
5]
ꢀ
ꢀ 一ꢀ 历史研究与法国档案
1854 年波罗的海之战的一批法国元帅,如博斯
凯、康罗贝尔、麦克马洪、佩利西叶、圣阿尔诺、巴拉
格-迪利耶尔等。 无疑,国际史学界对于克里木战
争的研究还在继续,选题已比较专业化,可是仍有若
干问题未见深入探讨。 例如,这一场战争爆发时交
战各国官方解释的虚伪性。 至今,参战国家出版的
许多著述中,仅仅限于介绍官方的自我辩解。 本文
尝试透过交战各国的官方言论,揭示各国投入战争
的真实目的。
克里木(Кρым,Crimée,Crimea,另译克里米亚)
战争的主要脉络已为学术界所知晓,这是19 世纪中
期震憾了欧洲的一场大战。 1961、1971 年维也纳经
济大学(Wirtschafts Universität Wien) 的Jahrbūcher
fūr Geschichte Osteuropas 曾陆续刊出有关这一次战
争的著述目录。 该目录共55 页,包括英、法、德、意、
西等西方文字以及俄语等斯拉夫文字的著述。 若干
作者曾使用该档案对克里木战争进行研究,但是该
目录不够完全并且出版为时已久,利用其对克里木
战争进行探讨,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后来,仍有出版
物专门探讨这一场战争,质量比较好的有如莫尼耶
笔者对于克里木战争爆发历史的探讨,主要与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和“法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的
档案密切相关。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的有关档案数量
巨大,不是个人在一两年内能够查阅完毕的,因而笔
者只得缩小范围,集中注意那些直接涉及法、英、俄
三国的档案,主要是:“备忘录与文献,法兰西,东方
[
1]
《
克里木战争起源的研究》 等等。 与此同时,有关
法兰西第二帝国和拿破仑三世的著作,一般都涉及
[
2]
这一场战争,如塞甘的《伟大的路易-拿破仑》 ,米
[
3]
①
凯尔的《第二帝国》 和罗纳尔德·赞所著的《拿破
事件,1852-1856” ;“备忘录与文献,法兰西,巴黎
[
4]
②
仑三世的元帅》 ,后者介绍曾参加克里木战争和
和会1856” ;“政治通信,从开始至1871 年,第685
收稿日期:2014⁃09⁃12
作者简介:郭华榕(1934—),男,福建长汀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名誉会长,主要研究法国及欧
洲史。
1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③
卷,英国,1852 年2 至5 月” ;“政治通信,第696
战争开始阶段的一批官方文件值得仔细研读,它们
为法、英、俄三国宣战性质的文件,尤其是尼古拉一
世的声明、拿破仑三世与尼古拉之间的信函等。 宣
战书相对简单扼要,而声明与信函则以大量文字阐
述开战的“理由”,企图掩盖不可告人的目的。
④
卷,英国,1854 年7 至8 月” ;“政治通信,第206
卷,俄国, 1851 年1 月14 日至1852 年4 月30
⑤
⑥
日” ;“政治通信,第211 卷,俄国,1854 年” 。 上
述笔者所查阅的档案已超过7000 页,所做摘录约
7
00 页。 此外,法国国家档案馆所藏“拿破仑三世一
众所周知,克里木战争爆发的基本事实清清楚
楚。 1853 年2 月28 日,俄国海军大臣缅希科夫
(Меншиков)到达君士坦丁堡,他竭力威逼素丹政
府屈服。 3 月23 日,法国舰队离开土伦港。 4 月18
日,英国舰队离开马尔他,法、英两国舰队驶向两海
峡。 6 月25 日,沙皇尼古拉一世发表“宣言”:俄军
家的私人档案”也提供了若干颇有价值的文件。
这些文献绝大多数都是由手工撰写的原件,极
少数手抄件,个别的为铅印文件。 绝大部分文件保
存良好,极少数文件已开始模糊不清。 有关档案内,
还保存了法国驻英使馆的开支发票、化装舞会的请
柬、晚会客人的名单以及菜单等等。 例如使馆一次
晚会的菜单:“王后式的大米糊、冰镇巧克力奶蛋
酥、天然青豌豆、天然土豆、小块火腿、冷冻牛舌头、
⑧
将“进入”多瑙河两公国。 7 月3 日,俄军渡过普
鲁特河,随后占领两公国。 9 月末,法、英舰队到达
君士坦丁堡。 10 月4 日,奥斯曼帝国对俄宣战。 11
月1 日,俄国对奥斯曼帝国宣战。
⑦
冷烤小母鸡……。” 文献内,收信人往往写在该文
件第一页的最下方,如某某先生或外长;文件第二页
以及往后各页的开头两个词,必须重复上一页末尾
的两个词,这样便能够准确展示上下文的内容。 这
是法国政府部门办事的规矩。 另一规矩为办公事时
必须见诸书面文字,无论事情大小与办理如何,皆有
据可查、有责可究。 此外,当时已经使用电报。 例
如:1855 年3 月2 日,沙皇尼古拉一世去世,法国外
长便用电报通知驻英大使瓦勒夫斯基。 但是,邮寄
急件仍旧为通讯的主要方式。 此法速度甚慢,如法
国驻土耳其大使拉库尔(Lacour)于1853 年9 月30
日寄往巴黎的急件,10 月11 日才到达外长德鲁安-
德-吕易斯(Drouyn de Lhuys)手中。 尽管如此,上述
头绪纷繁的法国档案馆所藏的有关文献,有助于我
们剖析克里木战争的爆发。
11 月30 日,俄国舰队袭击锡诺普。 当时,法国
驻比利时大使巴罗特(Barrot)在外交急件中如此禀
告上级:目击者“马达多尔(Madador)刚从锡诺普回
来,土耳其(在那里)的全部舰船都已沉没或焚毁。
事件的次日,即12 月1 日,俄国舰队驶入大海。 俄
国舰队未曾损失一艘舰船,也不曾在陆地上留下一
人。 锡诺普的基督徒中无人受到损害。 英法的驱逐
舰带回来160 个伤员。 估计大约一半土耳其船员即
2000 人丧生。 俄国人抓走了近150 个俘虏,其中包
⑨
括土耳其的海军少将” 。 俄国驻普鲁士大使布德
贝格(Budberg)发给俄国驻法国大使的电报也有类
似报告:“11 月30 日,在海军元帅纳希莫夫的指挥
下,我们的分舰队完全摧毁了土耳其在锡诺普的舰
队。 后者由7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与4 艘其他舰
船组成,(土耳其的)海军上将奥斯曼-帕夏被俘,并
对于交战双方,克里木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唯有土耳其人比较例外,他们虽然仍在统治巴尔干,
但是由于俄国的入侵,国家与居民实际面临严重的
危机。 这是一场如同科西嘉人所说“先动手,后动
口”的国际较量:1853 年俄国陆军首先进攻、英法先
出动舰队,1854 年俄、法、英才正式宣布战争。 各参
战国的真正的政治目的通常隐藏于有关重要文件之
中。 为了更好的了解参战各大国的根本意图,必须
将官方的基本文件与它们的实际行动互相对照,这
样才可能看穿这一场战争爆发的真实情景。
⑩
带回塞瓦斯托波尔。”
1854 年1 月4 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1 月29
日,拿破仑三世致函尼古拉一世;2 月9 日,沙皇回
复法国皇帝。 3 月21 日,俄国对法、英两国宣战;23
日,俄军渡过多瑙河;27、29 日,法、英先后对俄宣
战。 4 月11 日,俄国就对法、英宣战发表“声明”。 5
月,俄军从多瑙河右岸(南岸)围攻西利斯特拉。 6
月24 日,法英联军在瓦尔纳登陆。 6 月末,俄军被
迫北撤,于9 月1 日返回普鲁特河左岸。 9 月14-16
日,法英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的叶夫帕托里亚登陆。
简单回顾这些史实,有利于更好地揭示相关文
献如何利用事实的伎俩。 那时战争开始了,交战双
二ꢀ 战争爆发的简略回顾
战争是一种军事行动,它不可避免地留下文字
的痕迹,重要的文献通常收藏在档案馆里。 克里木
166
郭华榕ꢀ 克里木战争交战国的官方言论与真实目的———基于法国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的探讨
方皆冠冕堂皇地为自己陈述“理由”,企图证明开战
而法英两国却认为这便是战争状态的开始,即“俄
国应负战争的全部责任”,“面对如此声明,(俄国)
的责任应由敌方承担。
三ꢀ 俄国官方的解释
ꢄꢂꢁ
皇帝只有接受人们强加于他的局势。”
1
853 年7 月3 日,俄罗斯帝国不宣而战,侵入
臣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多瑙河两公国。 数月之后,即
1 月1 日,俄国才对奥斯曼帝国正式宣战;又数月
后,即1854 年3 月21 日,俄国才对法、英两国宣战。
853 年6 月25 日(俄历14 日),尼古拉一世于彼得
沙皇在声明中完全否认俄国的责任:“法英两
国自以为能够迫使俄罗斯对它们表示顺从。”“它们
指责俄国扩张与侵占领土的政策,这些政策1815 年
之后(实际)已为俄国自己的行动所否定。 在此40
年内,它的德意志的和北方的各邻国,有谁能够抱怨
其领土完整曾遭到一次损害或曾面对一次损害的尝
试?”沙皇宣称土耳其受到了他的保护:“由于我们,
奥斯曼帝国两度获救。”“不久,事态将表明,究竟是
法英两国或者是俄国,对土耳其的独立甚至对于它
1
1
戈弗颁布将派军队进入奥斯曼帝国所属的多瑙河两
公国以捍卫东正教会的权利的“宣言”,宣称:“依据
上帝的恩典,皇帝陛下发表宣言。 朕,尼古拉一世,
为全俄国皇帝与专制君主。 朕的忠诚与心爱的臣民
们了解,很久以前,我们光荣的先辈曾努力维护东正
教。 但是,朕深感不幸,虽然朕曾全力维护我们东正
教会的权利与特权的完整,近来奥斯曼帝国的许多
专横行为损害了这些权利。 它们终将导致完全取消
许多世纪以来已经认可的一切合理的安排,而这种
安排对于东正教的信仰十分珍贵。”“就此而言,素
丹对我们许下的诺言很快遭到了破坏。”“朕认为必
须派遣我们的军队进入多瑙河两公国,以便向素丹
政府表明:它的顽固不化会将它自己引向何方。 然
而甚至在此时,朕的意愿仍是完全不希望开战。 借
助占领两公国,我们想获得一种保证,即恢复我们的
一切合理的安排。”“朕不寻求占领,俄罗斯也无此
种需要。 我们请求恢复那些遭到公然违反的合法权
ꢅꢂꢁ
本身的存在,将给予最致命的打击。”
尼古拉在此声明中还谈及当前欧洲不应由法英
两个强国而“必须由欧洲来决定”的两个问题:一个
是“当前普遍的平衡实际能否经受住危险的考验?
人们断言它是因俄罗斯的专横的优势而产生”;另
一个是“近年来对于弱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的权
利,俄国是否怀有最为敌对的意图”? 尼古拉一世
公然宣布:“俄皇将全力反击,他的人民的忠诚与爱
国主义将赋予他以力量。”“他寄希望于上帝,在经
受考验的日子里,它始终保护着俄罗斯。”“他认为
必须严正地反对法英两个强国此前所表示的专横要
求,它们企图使俄皇独自承担全部责任。”“一场战
争的不幸的责任,应归于它的宣布者,而不是被动接
ꢁ
ꢆꢂꢁ
受者。” 尼古拉一世特别强调官方“宣布”战争的意
利,否则我们便将捍卫东正教的信仰。”
遭到入侵的奥斯曼帝国,被迫于1853 年10 月
日对俄国宣布战争,而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宣战
义,认为自己不宣而战便可避免承担挑起战争的责
任。 如此瞒天过海可能得逞吗?
4
则迟至11 月1 日。 1854 年3 月21 日(俄历9 日),
俄国向法、英两国宣布战争。 4 月11 日(俄历3 月
1854 年2 月9 日(俄历1 月28 日),尼古拉一
世于圣彼得堡写信回复法国皇帝称:
3
0 日),俄国发表对法、英两国作战的“声明”,指责
ꢀ ꢀ 使我们分裂的事件并非因朕而起,在此事
件中朕始终力求保持与法国的良好关系。 朕尽
力避免与陛下所信奉的宗教的利益发生冲突。
在朕的荣誉所允许的范围内,已在形式与实质
上做出了让步,以便维持和平……朕仅要求根
法、英两国对抗俄国的行动导致了战争的发生:“法
兰西与大不列颠刚刚公开地改变了暗中反对的政
策,它们正在与俄国对抗,尤其是它们的舰队进入了
黑海。 它们对于如此措施的解释,导致它们与(俄
罗斯)帝国政府之间相互关系的破裂。”关于多瑙河
两公国的事态,“法英两国仅向交战的一方(俄国)
提出要求,对于另一方(土耳其)未提任何要求。 就
此而言,它们认为不必向(俄国) 政府加以解释”,
ꢇꢂꢁ
据各项条约所规定的东西。
在信中,尼古拉一世驳斥拿破仑三世,指出只有法国
方面才“认为占领两公国是一种错误,即将有关问
题从争论变成了事件”,实际上,“在占领两公国之
前,已经发生一个十分严重的事件,它很大程度地引
起了上述占领,这就是(法英)联合舰队在达达尼尔
海峡附近的出现。 此外在较久之前,当英国还在迟
“
它们对(俄国)政府规定了6 天的期限,届时不论
表示拒绝或不予回答,皆将视同宣布战争”,实际
上,“沉默是俄国皇帝的尊严所容许的唯一回答”,
1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疑不决是否对俄采取威胁态度时,陛下是您首先派
老院也收到了相同的通知:“皇帝于3 月27 日在元
ꢁꢋꢂ
遣自己的舰队到达萨拉米纳。 无疑,此种伤人的示
威难于得到朕的信任。”“朕的意见在于:如果法英
与我们同样主张和平,它们本来应该想尽一切办法
阻止奥斯曼帝国宣布战争。”“过去,人们曾允许土
老院与立法团对俄国宣布了战争。”
英国于1854 年3 月29 日对俄宣战,纽卡斯尔
签字于唐宁街军事部的有关文件相当简单:“(英
国)已经宣布战争,今日女王给予了必需的命令,以
ꢁ
耳其进攻我们在亚洲的领土……如封锁阿哈尔茨
ꢍꢌꢁ
便到处采取报复行动反对俄国皇帝。”
克和蹂躏亚美尼亚省……锡诺普事件因此随之而
来。 它是英法两大国采取的态度所造成的后果,这
拿破仑三世和尼古拉一世之间往来的信函也值
得探讨,他们以外交词令掩饰自己的图谋。 1854 年
1 月29 日,拿破仑三世致函沙皇称:“陛下,您与奥
斯曼帝国政府之间发生的纠纷已经相当严重,我必
须向您说明法国就此问题所采取的政策与办法,我
预感到欧洲的安全正在经受着危险。”不久前,尼古
拉一世曾给法、英两国政府发出照会,将事态恶化的
责任推委给这两个国家,称:“两个海军强国自始所
采取的施加压力的机制是使问题恶化的唯一原
因。”拿破仑三世对此给予了反驳,称是俄国占领两
公国改变了事态的性质,从而引发了英、法两国的干
预:“我觉得,占领两公国使有关问题突然由争论变
成为事件,否则该问题仍旧只是各国内阁之间争论
的课题。”“素丹政府的尊严遭到损害、独立受到威
胁,它为了用兵对抗陛下的军队而负债累累……。
它请求我们给予支持,我们感到它的理由正当可信,
英法两国的舰队便接到了命令:进入博斯普鲁斯海
ꢉꢂꢁ
个事件对于它们而言并非出乎意料。” 尼古拉一世
公然说什么占领两公国与袭击锡诺普,皆由此前法、
英和土耳其对于俄国的威胁或侵犯所造成,他拒绝
承认俄国首先行动的责任,而将责任推委给首先宣
战的奥斯曼帝国。 尼古拉一世表示:“朕声明只愿
意防守……但是它有一定的限度。”法国自称是“旁
观者”,实际上,“她希望成为我们敌人的拥有武装
的帮手”。 在此种情况下,俄罗斯帝国应该采取何
种对策呢? 尼古拉一世说:“朕既信赖上帝也相信
权利,朕保证:1854 年的俄罗斯,将如同1812 年那
样,显示自己的力量。”“尽管如此,如果陛下适当地
尊重朕的荣誉……如果它如同朕最近的行动那样,
向朕伸出友好之手,朕自愿忘记所受到的一切伤害。
那时,陛下,只有那时,我们将能够讨论有关问题,或
ꢊꢂꢁ
许还可能达成协议……。” 沙皇不仅态度强硬,而
ꢃꢌꢁ
且公然威胁将如同1812 年那样打败法国。
峡。” 拿破仑三世将派遣舰队的责任,完全归结于
俄国沙皇断然否认其首先进行侵略的罪责,而
宣告发生战争的责任在于奥斯曼帝国与法、英两国,
沙皇关于1812 年的言论更深深地刺伤了法国,因为
那时拿破仑一世率领的法军在俄国遭到失败。 同
时,沙皇打出保护东正教的旗号,欺骗国民,进行战
争的精神动员。
俄罗斯帝国。
在信函中,法国皇帝宣称:“我们曾对土耳其采
取消极的保护态度。 我们不鼓励它进行战争。 我们
不停地对素丹提出和平与缓和的劝告,使他相信如
此才能达成协议。”“我必须说明,至此我们仅为感
兴趣的旁观者、斗争的普通旁观者。 锡诺普事件迫
使我们采取更加明确的立场。 法英两国曾经认为,
派遣军队登陆去支援土耳其并非有益的措施……但
是在海上显然不同……两国海军的出现(等同于)
不允许从海上进攻土耳其。”“锡诺普事件让我们感
到突然,同样也使我们受到伤害……。 实际上,俄国
的军舰在土耳其的水域中进攻了土耳其的舰船,它
们当时正安静地停泊在土耳其的港口。 尽管存在着
(俄国)不进行侵略战争的保证,尽管附近有着我们
的舰队,土耳其的舰船仍然遭到了摧毁。 在那里,遭
受失败的不是你们的政策,而是我们的军事荣誉。
锡诺普的炮轰,在英法两国具有民族尊严激情的所
有人的心中,引起了痛苦的反映。 人们一致认为:凡
四ꢀ 法、英两国官方的解释
法、英、俄三大国正式宣布战争的情况颇不相
同。 1854 年3 月27 日,法国对俄宣战。 当日,法国
政府的代表在立法团宣布:“(法国)皇帝的政府与
不列颠陛下的政府,对圣彼得堡内阁做如下声明:如
果与奥斯曼帝国素丹政府的争持不能恢复至纯外交
的状况,如果从摩尔多瓦与瓦拉几亚两公国的撤退
不能立即开始并在确切日期之前完成,法英两国便
被迫将俄国的否定回答或拒不回答视同宣布战
争。”“圣彼得堡内阁已决定不回答上述通告,皇帝
委托我通知你们有关决定:俄国与我们处于战争状
态,战争的责任完全应由俄国承担。” 与此同时,元
168
郭华榕ꢀ 克里木战争交战国的官方言论与真实目的———基于法国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的探讨
属于我们的大炮(射程)的范围之内,我们的盟友们
对于法、英而言,这是一场有理有节的对外战争。
俄罗斯方面的文献提出了较多的“理由”。 奥
斯曼帝国损害了东正教的权益,俄国有责任保护东
正教,因此必须派遣军队“进入”多瑙河两公国。 在
俄军“进入”两公国以前,法、英的舰队已经出动,土
耳其的军队在亚洲过去曾向俄国发动进攻。 法、英
两国从前仅限于暗中与俄国对抗,现在公开反对俄
国,只向交战的一方俄国提出强硬要求、规定限期,
而怂恿另一方奥斯曼帝国的行动,俄国政府被迫面
对严峻局势,必须维护自己的荣誉、独立与安全。 俄
罗斯帝国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与占领,1815 年之后
俄国未曾进行扩张与占领。 俄国将全力反抗并进行
防守,但俄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谁宣战,谁就是战
争的发动者,土耳其与法、英应负战争之责,俄国全
无责任。 法、英已经成为俄国敌人(土耳其) 的帮
手,俄国将像1812 年那样获得胜利。
必须得到尊重。 于是,我们的舰队接到命令:进入黑
海,并且以武力阻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
们必须)禁止俄国舰队在黑海的航行。”“如果您与
我相同,希望和平解决争端,最简单的办法在于今日
便声明即将签订停战协定,这样事态便将返回至外
交的轨道,一切的敌对将会停止,交战双方的全部武
力将退出已发生战事的地区。”“因此,俄国军队将
撤出两公国,我们的舰队将撤离黑海。”“如果陛下
接受这个我与女王完全同意的计划,安宁将重新恢
复,世界将感到满意……但是,如果陛下表示反对,
法国与英国只有让武器去决定命运,去迎接诉诸战
ꢁꢌꢄ
争的风险。”
早在1853 年1 月17 日,沙皇致函法皇呼吁:
我们的关系应该是真诚的友好,应有相同的意愿:
“
保持秩序、热爱和平、互相关照。”到1854 年1 月29
日,拿破仑三世表示:“我毫不犹豫地肯定(上述)这
欧洲近代许多重要的文献通常只依据本方理解
与需要的事实,论述自己行为的无懈可击,同时谴责
对手,历数他们的罪行。 这些文件说得头头是道,似
乎颇具说服力。 但是,它们往往隐瞒了于己不利的
事实,难于在历史审判台前有效地自我辩护。 如果
完全相信上述官方文献,将妨碍我们较好地认识资
本的法国与英国以及封建的俄国的对外政策。
让我们透过外交公函,看一看官方文件背后隐
藏的内容:俄、英、法对于中近东的争夺。 这些国家
在有关问题上存在不同与相同之处。
ꢁꢌꢅ
个纲领。” 拿破仑三世以严肃的语言提出强硬要
求,而后又对俄国沙皇谈论良好意愿,对方能够接受
吗? 俄国人并不愚蠢,法国皇帝在推委责任。 法、英
两国指责俄国发动战争,自己仅有报复行为,正当地
支持奥斯曼帝国,锡诺普的袭击损害了这两国的军
事荣誉,因此必须诉诸战争。
上述情况为有关文件的主要内容,所引部分档
案虽然较长,但是如此引用原件有助于了解对立双
方各自编排的“理由”,清楚地认识官方辞令之下的
真实意图。
交战双方的不同点。 法、英的宣战书与信函比
较恰当地讲述了一系列事件导致克里木战争的爆发
与扩大。 例如,缅希科夫先到达君士坦丁堡与威胁
素丹政府,而后法、英舰队驶向两海峡。 俄国军队渡
过普鲁特河并侵入两公国后,法、英舰队到达君士坦
丁堡。 俄国舰队在锡诺普摧毁土耳其舰队之后,英、
法舰队进入黑海。 俄军渡过多瑙河与围攻西利斯特
拉,不久法、英联军在瓦尔纳登陆……。 这些事实的
引用不见重大的错乱安排,就这些内容而论,俄方难
于找到破绽。
五ꢀ 交战双方的真实意图
约在10 个月内,6 个文献重复了许多外交词
语,同时还有外交人员的往来以及所传递的更多的
信函及文书反复申述己方的理由与主张。 对于如此
纷繁复杂的档案,我们尝试适当地进行归纳分析。
法、英方面的文献给人们提供了如此思路:由于
俄国出兵占领了多瑙河两公国,国际局势陡然恶化,
欧洲的安全处于危险之中,土耳其政府请求支持,
法、英舰队便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 法国原来仅限
于消极支持土耳其,只愿意做一个旁观者。 锡诺普
事件中,俄国摧毁了土耳其舰队,法、英的军事荣誉
也遭到损害,两国舰队因而进入黑海。 法、英两国要
求俄军撤出多瑙河两公国,俄国的拒绝或沉默便等
同于宣战。 法、英两国将发生战争的责任完全归于
俄方,俄国主动挑起了战争,法、英是被迫应战,因此
法、英方面不曾简单地按照需要去改变事实与
玩弄事实,但是它们不肯说明事实背后的意图,即这
两个国家的真正目的。 1833 年,俄国迫使土耳其缔
结“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该条约规定土耳其
应为俄国的利益而关闭达达尼尔海峡,俄国因此获
得了优势。 不久,英国带头反击,随后法国也加入反
16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对俄国的行列,帕麦斯顿表示他将“使这项(1833
海,奥斯曼帝国军队过去曾在亚洲进攻等等,这些都
是对抗俄国的事实。 同时,俄国方面公然宣称在这
些事件之前,俄国军队与舰队只有善举,并非恶意行
为,完全不可能引发法、英、土方面的反击措施。 这
不是文辞华丽以词害意,而是故作文章妄图摆脱罪
责,如此说法难于使国际舆论相信。
年)条约淹没在某项此类公共条约之中”。 1840 年,
英国与奥地利、普鲁士以及土耳其一同逼迫俄国订
立“伦敦协定”,宣布各大国共同维护奥斯曼帝国的
完整与两海峡的安全,和平时期对一切外国军舰关
闭两海峡,战争时期的对策未见提及。 1841 年,英、
法、奥、普、土、俄签订新的“伦敦协定”,重申“集体
保障”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重申奥
斯曼帝国有权在和平时期对各国军舰关闭两海峡,
战时则由它酌情决定。 英国争夺中近东、阻止俄国
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一清二楚。 法国终于熬过了
至少可以举出若干例子说明俄方文件的狡猾之
处。 它们只讲法、英舰队驶向两海峡,不讲缅希科夫
代表团在此之前已经到达奥斯曼帝国首都,并直接
威胁素丹政府。 它们只谴责法、英舰队到达君斯坦
丁堡,指出因此引起了俄国舰队袭击锡诺普,却不敢
承认在此之前俄军已经侵入臣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多
瑙河两公国。 它们宣称1815 年之后既未扩张也未
占领他国土地,并说北欧与中欧国家可以作证,还说
保护了奥斯曼帝国,但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却与此不
同。 请看上述俄国文件不曾提及的如下历史事实。
1815 年,根据维也纳会议的《最后文件》,俄国
获得华沙公国的大部分领土,建立了以沙皇为首的
“波兰王国”。 1825 年,尼古拉一世即位。 1826 -
1828 年,发生俄国与波斯(伊朗)的战争,俄军攻克
埃里温(叶累万)等地,双方缔结“土尔克曼恰伊和
约”,俄国从波斯获得叶累万汗国与纳希契万汗国,
即亚美尼亚东部的土地。 1828-1829 年,又一次发
生俄土战争,俄军攻克瓦尔纳,越过巴尔干山,占领
阿得利安堡,一直推进至距离君士坦丁堡约60 公里
处。 随后,签订“阿得利安堡条约”,俄国夺得多瑙
河口、黑海东岸、高加索的部分土地。 此外,在该条
约的内容全部兑现以前,俄国负责对多瑙河两公国
实行军事管制。 实际上,该管制一直延续到1834
年。 1830-1848 年,欧洲革命浪潮给予俄国以可乘
之机。 1830 年11 月,波兰发生起义,反对“莫斯科
鬼子”,次年1 月议会宣布废除沙皇尼古拉一世;
1831 年秋,波兰起义遭到俄军的镇压。 1833 年,俄、
土“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保证了俄国在两海峡
与黑海的优势,这是俄国在该地区扩张的高峰。
1848-1849 年欧洲革命期间,俄军镇压摩尔多瓦的
革命运动,俄军与土军镇压了瓦拉几亚的革命。
1849 年,俄军又镇压匈牙利的革命。
1
815 年后在国际上受压的艰难岁月,重返欧洲政治
[6]
搏斗的舞台,它与俄国又进入正面冲突的状态
。
1
850 年5 月,法国政府正式提出“圣地”问题,
波拿巴总统致力于“争取天主教徒的支持,以便在
议会中形成自己的多数”;1853 年,第二帝国的外长
德鲁安-德-吕伊斯坦陈:“拿破仑三世的目的在于
[
7]22
打破1815 年之后的欧洲(反法)联盟。”
这位总
统与皇帝的目的在于对内争取广大的信仰天主教的
居民的支持,巩固已经掌握的政权;对外力求破坏以
俄国为主力的1815 年欧洲体系,恢复法国的强国地
位,同时保证法国在中近东的利益。 那时,获取原
料、扩大市场、排挤俄国商品、增加在土耳其的投资,
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法国经济而言,这些事务的重
要性毋庸置疑。 “欧洲安全”、“旁观者”、“军事荣
誉”等外交词语,如果转译成率直的语言,便是法兰
西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它在中近东的利益。 实际上,
在这些八面玲珑的外交辞令之下,深藏着法国对外
侵略扩张的企图。
无疑,1854 年,法兰西第二帝国有力量提出这
些问题。 毕竟,1854 年已经不是1812 年。 1854 年
1
1 月18 日,法国元帅卡斯特拉纳致函在塞瓦斯托
波尔统领法国远征军的康罗贝尔将军称:“1854 年
[
8]122
这是一
的俄国人不再像1812 年的俄国人了。”
种比较冷静的估计。
俄国的声明、宣战书与信函不曾客观地追述事
实发生的原本的先后次序,以无视事实与歪曲事实
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言似确凿无疑,实为隐瞒于
己不利的事件,仅仅提及对自己有利的活动,企图使
人简单的相信正是对手的行动导致俄国人的反应、
俄国陆海军的入侵与袭击。 俄国官方文献提出:法
英出动舰队到达两海峡、来到君士坦丁堡、进入黑
上述历史事实众所周知,尼古拉一世故意回避,
用心何在,显而易见! 上述夺取领土与挥师弹压,难
道与扩张或占领无关? 须知,尼古拉一世未曾设想
如此能够欺骗世界舆论,他只是勉为其难地为自己
170
郭华榕ꢀ 克里木战争交战国的官方言论与真实目的———基于法国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的探讨
辩护。
与独立更未经受危险,只是它的“利益”,即对于中
法、英与俄国有着共同点,就是各方都在隐蔽地
维护自身的利益。 恰恰由于各自为着争夺中近东的
利益,双方进行了克里木战争。 有学者指出:“俄罗
斯、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和撒丁参加了克里木战
争。 在此次近东的冲突中, 它们各有自己的打
近东的扩张、在巴尔干等地的占领受到了阻碍,遇到
了对抗。 这不是一个国家所应有的、国际条约所允
许的利益,这是侵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俄国为了追
求此类“利益”,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
果将上述引文中的“俄罗斯”改写成“法兰西”或“英
吉利”,应该不会有原则性的出入或错误。
[
9]237
算。”
为了在中近东扩大势力范围,甚至占领别
国的领土,不惜持戈相向,这场战争以塞瓦斯托波尔
的陷落为结束,以巴黎和会为收尾。 交战双方谁都
难于单独负起此次战争的全责,但是谁都难于逃脱
自己应负的责任。 那时,交战双方士兵的鲜血抛洒
在克里木半岛,随后因日晒风吹雪埋而消失了痕迹,
但是这些鲜活的血液染红了欧洲的历史。 这些史实
告诉人们,交战双方的文献对于战争开端只作了官
方的说明,上述国家关于克里木战争的书刊也多讲
本国军队的骁勇善战、拼死攻防……。 而从史学的
角度看来,近代欧洲大国从来不是慈善机构,它们的
君主也不是慈善人士,掩饰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它们
法兰西、英吉利、俄罗斯等国,利益,利益,永远
为了自己的利益! 或许我们可以较少地关注战争的
准确日月、具体地点、死伤人数。 如果这样,我们就
能更容易地看到一种针锋相对的抗争。 缅希科夫威
胁素丹政府与法英舰队驶向两海峡,俄军侵入两公
国与法英联合舰队停泊于君士坦丁堡,俄军袭击锡
诺普与法英联合舰队进入黑海,拿破仑三世给尼古
拉一世的信函与后者的傲慢回复,法、英对俄国宣战
与后者向法、英宣战,俄军围攻西利斯特拉与法英军
队登陆瓦尔纳……。 正是如此对抗的不断加剧,导
致了一场欧洲战争。 如果我们看透了官方言行的虚
伪性,便能更好地了解这场得到外交辞令精心粉饰
的战争的原本面目。 虚伪性产生于人们挑选事实、
歪曲真像、愚弄舆论,它取决于各自所谋求的利益。
探索者一旦仔细研究档案等文献,擦亮了眼睛,虚伪
性便可转化为公开性。
(
他们)常规的工作、惯用的伎俩。
尼古拉一世曾于1854 年4 月11 日在对法、英
宣战的文件中指出,必须“使用一切办法维护俄罗
斯帝国的荣誉、独立与安全的权利”,“我们不曾侵
犯它们的利益,而是我们的利益遭到了它们的严重
损害”。 实际上,俄国本身不曾受到威胁,它的主权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Mémoires et Documents,France,Affaires d’Orient,1852⁃1856. t.2116.
Mémoires et Documents, France, Congrès de Paris,1856. t.2117.
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de l’origine à 1871. t.685.
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de l’origine à 1871. t.696.
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de l’origine à 1871. t.206.
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de l’origine à 1871. t.211.
Archives du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Etrangères de la France. Papiers d’Agents. Walewsky:carton 3. p.327. 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Angleterre. vol.691. p.200,202. Correspondance politique.Russie. № 211.p.304⁃305.
⑧
⑨
⑩
Ibid. Correspondance politiaue. Angleterre. vol.698. №33.p.53. №247.p.131. 瓦拉几亚公国于1290 年建立,1417 年承认奥斯曼
帝国的宗主权。 摩尔多瓦公国于14 世纪前期成立,16 世纪中期既自治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
Archives nationales de la France. Archives Privées de NapoléonⅢ et Prince Impérial. 400 AP 56. 1853.12.17. 关于此人说法不一,
如“海军少将”,“海军上将”,“骑兵军官,克里木战争后于1875 年升为少将”等等。
Archives du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Etrangères de la France. Mémoires et Documents. Affaires d’Orient, 1852⁃1856. t.2116.№44.
1
853.12.10.
ꢃꢂIbid. 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Russie. №209.p.119.
ꢄꢂꢂꢁꢅꢁꢂꢆIbid. 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Russie. 1854.№211.p.125⁃126.
ꢇꢂꢂꢁꢉꢁꢂꢊIbid. Russie. 1854.№211.p.98⁃101.
ꢁ
ꢁ
ꢁ
1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2
ꢁ
参考文献:
[
[
[
[
[
[
[
[
1]Luc Monnier. Etude sur les origines de la Guerre de Crimée [M].Genève:1977.
2]Philippe Séguin. Louis Napoléon le Grand [M].Paris:1990.
3]Pierre Miquel. Le Second Empire [M]. Paris:1992.
4]Ronald Zins. Les maréchaux de Napoléon Ⅲ [M]. Lyon:1996.
5]郭华榕.1854 年波罗的海之战的重要历史价值[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6]郭华榕.克里木战争与外交斗争[J].史学月刊,1984,(3).
7]Pierre Renouvin. La politique extérieure du Second Empire [M]. Paris:1940.
8]Campagne de Crimée, d’Affrique, de Chine et de Syrie 1849⁃1862. Lettres adressées au Maréchal Castellane par les
maréchaux… [M]. Paris:1898.
[
9]A.C.Орлов.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M]. Москвa:1999.
[
责任编辑:凌兴珍]
●
刊讯
我刊在全国高校第五届社科期刊评优中荣获“精品社科期刊”称号
2014 年11 月22 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在广州举行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颁奖典礼暨第
七届第三次理事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荣获“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称号。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落实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精
神,检阅全国高校社科类期刊办刊成绩,进一步推动办刊机制改革和刊物质量提升,经教育部社科司同意,全国高
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今年6-7 月举行了第五届评优活动,同时为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学报编辑设立“玉笔
奖”。 这届评优活动按照各会员单位自愿申报,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推荐,全国高校社科办刊专家评
审会议汇评的方式,采取统一评分、专家讨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选办法,共评选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31
家、“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79 家、“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107 家、“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55 家、“全国高
校社科期刊特别贡献奖”1 家、“全国高新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17 个、“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224 名、“全国
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154 名、“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学论著”74 种、“玉笔奖”获得者38 名。 我刊被评
为“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我刊主编/ 编审凌兴珍被评为“优秀主编”、副主编/ 编审唐普被评为“优秀编辑”、副
编审苏雪梅的论文《论学术作品的网络传播与著作权保护》被评为“优秀编辑学论著”。
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办的前四届评优活动中,《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分别评为“全国高校
百强学报”(前三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第四届)。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