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5卷第1期  
2
018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1  
January,2018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  
报告,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深入  
学习与理解十九大报告精神推动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组织高校理论工  
作者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解读和诠释十九大报告精神的理论成果本  
期推出我校高中伟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段永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新论断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杜伟和黄敏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雷云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中的教育宣言与未来图景四篇笔谈,以及高校陈加飞党  
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理路》、王洪树和刘玲中国共产党党性:历史生成与时代内涵》  
两篇专题论文,这些成果对于多角度理解十九大报告精神具有引领作用。  
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  
高中伟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  
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科学把握其逻辑理路,特别是要厘清其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内在逻辑,才能坚定不移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历史逻辑: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课题的新探索  
恩格斯曾指出:“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①  
500,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发  
展进程自社会主义进入实践领域之后,共产党人对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就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既有伟  
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列宁曾经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过艰苦的实践探索,经历  
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过程列宁之后,苏联在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层面形成了传  
统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追求的恢宏历史画卷以毛  
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  
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  
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进到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实现伟大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越  
来越多,面临的新矛盾和新困难越来越多,面临的新风险和新挑战越来越多,面临的新阻力和新压力也会越  
来越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同时,我国社会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人民日报》20171025日第2。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2。  
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  
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广大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上不仅有着量的需求,更有着质的要求,特别是在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就更加突显出来从当前现状来看,先进生产力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还同时并存,政  
文化社会建设还滞后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是不少,城乡区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未  
能根本解决如何应对和破解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难题? 这需要我们党不断进行新的历史性探  
,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新理念和新办法来。  
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当今世界仍然没有改变,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却越来越大,影响世界  
和平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突出如何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在识变应变求  
变中奋起直追?如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如  
何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扩大话语权赢得规则制定权,坚定捍卫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共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新的历史性探索,以新的作为做出新的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党内政治生活不断严格,党内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同时也应  
清醒地看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依然复杂,依然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挑战,依然存在一些老  
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同样需要我们  
进行新的历史性探索,并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对上述这些历史  
性课题的新探索和新回答。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理论逻辑反映的是相关理论间的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解决的是理论发展中的的  
关系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做出科学  
系统的回答围绕这个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  
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  
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  
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全  
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  
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  
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  
观点和方法灵活运用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的历史新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  
②④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1、11、18-19。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13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人民日报》20171025日第2。  
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930。  
6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笔谈  
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表达的鲜明主题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  
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来看,新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形成的逻辑起点邓小平理论开创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问题,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新思想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实践新  
要求和历史新使命,明确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主题新目标新任务新矛盾新动  
新征程新部署和新保障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回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时代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回应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  
。”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过程中产生了新问题,理论上就要做出新回应,新的理论也由此产生。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做出这  
一重大政治判断,清晰地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  
个维度,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五个时代”,从伟大事业发展目标人  
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贡献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贡献在这个新  
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在这个新时代,中国人民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  
锋号,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四个伟大的崭  
新历史使命在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这是认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逻辑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这是新思想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发展目标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进行科学回应和系统解答在这个新时代,需要回答走什么道路的问题,需要回答建设什  
么样国家的问题,需要回答要实现什么样发展的问题,需要回答要达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需要回答要对人  
类社会做出什么样贡献的问题……这些伟大实践中的新问题呼唤着新的理论指引,推动着理论创新的步伐,  
新思想与新时代相生相成共进同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应运  
而生在独特的中国实践中顺势而成的这个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想,而不是别的任何时  
代的思想这个新思想不是一个僵化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它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  
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发展。  
内在逻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做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从基本理论  
和基本方略两个层面构建了一个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完整科学体系新思想在基本理论  
上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主要体现为八个明确”。基本方略则是在实践层面的展开,主要表述为“14个坚持”。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契合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一致性,必须贯通起来  
把握,不能将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分割开来,机械地呆板地僵化地加以理解。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新时代中国  
③④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3、10、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544。  
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表述为八个明确”,主要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个重大问  
一是目标问题,“明确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矛盾问题,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  
且解决这一矛盾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  
道路问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是动力问题,“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保障问题,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保障),“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国防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部环境保障);六是本质特征问题,把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提出党是最高政治领  
导力量”,“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六大问题构成了八个坚持完整严密的科学逻辑  
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同样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基本方略主要  
由党的领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大保障等几方面的内容构成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上,“五位一  
总体布局表现为五个坚持”,即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政治建设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  
建设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建设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表现为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直  
接的体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四大保障表现为四个坚持”,即坚持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这四大部分构成十四个坚持完整严密的科学逻辑体系。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作为高校理论工作者,必须自觉担负起学习研究宣传新思想的光荣使命一是要  
学习自觉,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二是要研究自觉,自觉把新思想作为未来学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三是要  
宣传自觉,自觉发挥研究优势,向全社会宣讲新思想。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段永清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  
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明确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9-20、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  
》,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1。  
8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笔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支点这一  
重大论断,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阶段性特征,系统回答了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发展认识论  
和方法论上的与时俱进,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人民立场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与  
实践经验,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人民立场明确表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提出:“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  
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我们党及时敏锐地把握新时代人民需求的新变化,及时作出主要矛盾转化  
的新论断,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  
我国发展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  
民创造美好生活,既需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伟大实践,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重  
大理论创新成果正是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历史任务而产生的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把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放在首位,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即  
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  
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报告号召为实现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体现了我们党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  
()对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法的科学运用  
矛盾分析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的辩证思维方法的具体体现之一习近平指出:“辩证思维能力,  
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论断既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运用矛盾分析法  
的光辉典范第一,精辟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背景: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把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奋斗目标提前了15,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前的时代节点相当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中后期,发展阶段较之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继续沿用近40年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结论已经不合时宜,必须  
因应社会矛盾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论断第二,科学揭示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条件:我国社会发展  
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和进入小康社会以后,美好生活需要已经由过去的社会  
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第三,始终坚  
持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牢牢把握不变的辩证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  
线人民的幸福线”。故而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与基本国情相统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必须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相统一,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128、287。  
③④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1、71、12。  
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基点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作了经典论断:“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这一经典论断,一直为党的十二大以来的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章所坚持,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以经典论断为理论基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总结不同阶  
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表现,形成了诸如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一系列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思路和重大战略思想,这些内容与经典论断及其科学内涵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从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到党的十七  
大报告提出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  
美好的未来”,表明我们党对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时代呼声和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民生诉求日益重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和经济社会条件更加成熟,社会主要矛盾出现转化的理论准备也逐步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  
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逻辑起点和理论支点,就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  
化的重大论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其继承  
性在于,这一新论断始终坚持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来认识和分  
析社会主要矛盾一方面,这一重大论断分析的社会主要矛盾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的矛盾,又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矛盾原有主要矛盾的某些方面,相较于过去,是量变积累引起的临界点上的质  
,然而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长河中,仍只是局部的量上的变化,实质上还是属于社会需求和社会  
发展方面的矛盾换言之,经典论断中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仍然存在并将  
始终存在,只是更多地融入或隐含到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中并通过它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这一重大判断承  
认生产力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依然比较落后所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由较  
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  
这个变化确实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还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  
只要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必须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消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其创新性在于,这一重大论断创造性地立足于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的阶段性  
特征来分析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一是这一重大论断形成的实践基石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阶段性特征,反映  
了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的新表现新趋势,把握了新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体现  
了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的统一丰富性和包容性的统一二是这一重大论断注重精准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  
化的具体表现和作用方式,坚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的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的思想观  
,是对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分析,使我们党的理论和政策能一以贯之地瞄准  
靶心”,精准施策,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是在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方向、  
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基本问题,形成了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新理  
新思想新战略。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新论断,是一个既符合当今中国现实又具有未来工作指  
陈晋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北京日报》20171113。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笔谈  
向意蕴的科学论断这一重大论断,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的新实践。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最为直接地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  
层面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  
,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  
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进入新  
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社会生  
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脱贫攻  
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提升,教育  
事业获得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可见,“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成为历史,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  
论断是非常必要的。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美好生活需要第一位的当然是物质需要,但在较高发展阶段,仅有物质需要不一定完全满足美好生活需  
新时代是精神需求权利诉求等方面的软需要日益凸显的时代,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要求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尊重,要求在精神上不断得到丰富充实,要求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和满足,要求  
有更好的社会条件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  
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  
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见,一方面,当下人民群众的  
硬需求并没有消失,且呈现出升级态势,如追求高质量个性化的商品经济实用的公共产品等;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需求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要”,而且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  
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这些软需要涉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权益。  
如有效的公众参与便捷的公共交通优美的自然环境等。  
()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一纲领性  
文献贯穿全篇的主线,也是党领导人民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作为一  
个有伟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作为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紧紧抓  
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准确把握人民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  
发展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要坚  
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着眼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  
,着眼于全面提高人民思想文化素质,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  
良好的条件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  
,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大  
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要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不断创造更多更好条件,让  
生活在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  
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  
》,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8。  
1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当前突出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政策来指引和着力解决  
邓小平曾指出,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习近平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  
,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很  
大程度上表现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  
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  
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  
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  
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  
实来看,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表现在:沿海和内陆发展不平衡;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不  
充分;人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不平衡;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充分;收入水平不平衡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明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我们制定新时代方针政策提  
供了理论依据;直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我们党能够精准确定中心任务和重大战略,有助于我们明  
确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更好发挥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  
协调各方等方面强有力的领导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  
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坚持  
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阶段性特征分析解决当前突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是马克思主  
义矛盾学说的科学运用和发展,是指引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的行动指南。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杜伟,黄敏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  
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农村土  
地制度作为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其优化与否,既是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深入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关键,应该是下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大重要成果:为适应农  
村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而设计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为保障农民权益不受损而推行的农村土地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401-40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  
》,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9。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生产行为优化研究”(16BJY091)和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四川  
省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与优化利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