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5卷第1期  
2
018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1  
January,2018  
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马旭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2
017919日至20,“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的珍贵物品等,这些诗歌是南方丝绸之路强大生命力的注  
范春义(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南夷风土记>与西南  
丝路研究从关注经济文化交流的羁縻视角他者文化阐释  
的在地视角与器物交流的私生活三个方面入手,西南夷  
风土记进行解读,指出此书是研究明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基  
本典籍李竞恒(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南丝路  
与西南夷的酋长贸易指出,南方丝绸之路是西南夷各族群  
之间贸易往来最为直接的载体,是成为西南地区的酋长贸易  
网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林科(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南  
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哀牢述略介绍了哀牢的名称地  
族群及物产,指出哀牢是蜀身毒道上直接联通中印两  
大古文明的宜径”。康扎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话  
语的分割:南丝路与茶马古道及其关系介绍了南方丝绸之  
路与茶马古道的关系冷蔺莎汤洪(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  
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师范  
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市  
杜甫草堂博物馆承办会议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房锐教授主持,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刘跃进四川师范  
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刘鹏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敏成  
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副主编唐普先后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天  
津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  
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当代文坛编辑部成  
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单位的8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  
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与会学者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茉莉来华路线考纠正了学界对茉莉原产地为大秦波斯、  
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越南等的说法,认为茉莉沿南方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  
杨兴涓李延芳(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蜀地榷茶在  
北宋后期治边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指出,北宋后期利用茶  
马贸易等经济手段,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及少数民族控制的  
策略,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吴穹(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谱牒文献在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中的价值西南  
彝志》、《保氏族谱》、《五云董氏家乘等为例,指出谱牒文献  
在考察南方丝绸之路人口迁徙民族交流宗教信仰变化交  
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余江(天津外国语大学文学院)南方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建设从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  
作用与意义重要节点城市三个方面入手,指出南方丝绸  
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南方丝绸之路文献整理与研究  
孙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司马相如<天子  
游猎赋>的文本抒写与南方丝绸之路之关系认为,《天子游  
猎赋中记载的珍奇异物,既有可能来自传统的丝绸之路”,  
也有可能来自南方丝绸之路马庆洲(清华大学出版社)作  
为使节的司马相如———论司马相如在通西南夷中的贡献认  
,司马相如不仅是武帝西南夷政策的积极拥护者,而且奉  
节出使,略定西夷,为汉代经营西南做出了贡献马旭(四川  
师范大学文学院)论司马相如通西南夷对南方丝绸之路的  
贡献指出,司马相如通西南夷,打通了从成都连接西南夷通  
往境外的交通古道,促进了这条要道上的商业贸易发展周  
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西汉通西南夷的几个问题及通  
西南夷大事年表对唐蒙通南夷和治南夷道的时间及路线、  
唐蒙和司马相如的头衔夜郎与汉通后迟滞二十三年才归降  
的原因等进行考察,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将结果整理为西汉  
通西南夷大事年表》。刘晓凤(《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杜  
甫与南方丝绸之路认为,杜甫的蜀中诗记录了成都繁华的  
生活繁忙的水路交通蜀地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来自异域  
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研究  
李国太(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生态边界与族群归类:  
华夏西南边缘的推移与定型指出,华夏西南边缘内外的人  
群共同创造了中国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也开创了今  
日中国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发展的现实房锐(四川师范  
大学文学院)韦皋与<南诏奉圣乐><骠国乐>》对唐代剑南西  
川节度使韦皋进献南诏奉圣乐》、《骠国乐的始末及其影响  
172  
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区最为重要的载体。  
进行了探讨多洛肯(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明清云贵高原  
少数民族诗人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研究———以彝族白  
纳西族为例指出,明清时期,在对唐诗的接受与学习中,  
云贵高原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进一步焕发了生机与活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徐希平(西南民族大学国学研究中  
)杨慎对南丝绸之路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贡献及其价值》  
指出,杨慎具有通达的民族文化观念,能广泛结交西南各族  
友人,细致描绘西南山川风物民俗风情,并在西南文化学术  
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杨静(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其他研究  
伏俊琏邵小龙(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略论先秦时期  
对外文化交流史的重建指出,先秦时期对外文化交流是前  
丝绸之路时期的文化交流,对此展开的研究亦是前丝绸之  
路研究的范畴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走  
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学>认为,论文集走上丝绸之路的  
中国文学涉及历史宗教文学音乐美术中外文化交流  
等方面,所收集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丰富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  
,为后来学者研究丝绸之路提供了众多的文献资料钟仕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敦煌写本<文选>诗学文献的价  
对敦煌写本文选俄藏本和法藏本进行介绍,指出这两  
种写本虽为残卷,但其原文和注释与今本有异,较之现存各  
本的李善注和五臣注,兼有二者之长,可订正今本文选的  
某些伪误,补充文选的正文和李善注五臣注的校释,具有  
较高的文献价值刘康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  
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杜甫<投简成(一作咸)华两县诸子>诗  
系年辨证认为,此诗诗题当作投简成华两县诸子》,“二  
指成都府附郭之成都华阳二县,此诗应为乾元三年  
南方丝绸之路散居族群民间文学的现代传承及文化价值初  
———以四川德昌傈僳族口头文学为例将研究视野聚焦在  
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散居族群上,对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口  
头文学中呈现出来的独特文化价值进行梳理,指出其在非遗  
保护语境下研究与传承的意义。  
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段渝(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论巴蜀艺术形  
式与近东古文明的关系对偶像式构图与情节式构图艺术形  
式的来源巴蜀文化中的英雄擒兽母题巴蜀卍形纹饰的  
来源神树崇拜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巴蜀文明与近东文明  
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间文化交流的路线则是南方丝绸之 (760)正月初杜甫初来成都,向成华两县诸子寻求接济所作。  
祁和晖(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西南  
地区通向南亚东南亚的商贸文化交流通道·身毒  
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介绍李桂芳(四川省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交流对中  
张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试论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形  
对佛教普贤道场的形成进行了考证,指出峨眉山在东汉、  
晋朝和宋代成为普贤道场的三种观点皆有不当之处,中土最  
早的普贤道场在北岳恒山吴华峰(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印文化交流进行考察,指出南方丝绸之路是汉文化在境外传 清代乾嘉时期的伊犁诗坛指出,伊犁诗坛是边塞文人联络  
播的重要路径颜信(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中  
古时期西南地区出土琥珀制品及其来源路径指出,中古时  
期西南地区出现的大量琥珀制品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传入  
,南方丝绸之路是西南地区各种外来物资和文化传播得以  
实现的重要条件王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魏  
晋至唐代时缅甸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认为,缅甸作为  
南方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商业枢纽,魏晋至唐  
,这条古代交通要道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占据了十分重  
要的地位王凯(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南方丝  
绸之路上的雒人及其南迁分析雒人南迁轨迹,指出雒人  
南迁之路正是成都通往越南的交通道路郑小琼(四川文化  
艺术学院)论唐代南方丝绸之路天竺僧人对唐诗的影响指  
,天竺僧人对唐诗的题材主题方面有所影响谭继和(四  
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丝绸摇篮与天府文化指出,  
天府成都在丝绸之路贸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蜀锦蜀绣蜀  
布等特色商品的输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邹一清(四  
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国道教  
在东南亚的传播指出,南方丝绸之路是道教传入东南亚地  
情感与砥砺精神的支柱,也是沟通边塞与中原文化的桥梁。  
周燕玲(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老来无梦到西湖,却画天山  
雪猎图”———清代西域诗中的江南情结认为,清代西域诗作  
中有浓浓的江南情结,这种江南情结在边疆地区强化了国家  
观念与王朝意识,强化了大一统的地缘结构秩序,在根本上  
牢固树立了边疆地区的中国观念”。杨冬燕(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浅论藏族生境与生态意识指出,藏族文化中生态  
保护的意识理念及文化实践,对青藏高原的保护有重要意  
黄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高丽斋醮研究认为,  
宋朝礼制文化的传播进入高丽,促成了高丽斋醮的繁荣张  
建伟(山西大学文学院)论元朝时期的安南诗人群体指出,  
安南诗人群体是东亚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元  
朝使臣的唱和是中越文化交流的见证任子田(曲阜师范大  
学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库姆孜拔弦手法的衍变及传播》  
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柯尔克孜族的音乐文化交流进行介  
,指出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不能仅从书本出发,更应该利用  
田野调查的方法,补足历史文献对偏远地区记载较少的缺  
,展示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活态样貌。  
[责任编辑:唐普]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