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5卷第1期  
2
018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1  
January,2018  
逻辑学中国学派日渐兴起的见证  
———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  
潘忠伟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066)  
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今天,  
蒙太葛哲学分类法的框架,并将其作为其哲学史研究  
[
1]4  
那些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各门社会科学(包括逻辑  
),如何在中国本土问题意识语境下实现学术更新  
和创造,一直是我国学者探讨的课题。《当代逻辑的  
多向度研究》(林胜强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代表  
了现当代无数中国学者努力前进的一种方向通览  
此书,作者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这可能是他的很多同  
行学者没有意识到的,也是众多逻辑学之外的人文  
和社会科学学者应该重视的所谓本土问题意识语  
境下的学术创新,是指如何在融合西方学术理论与中  
国问题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这门学科的整体移  
植和独立发展。《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孜孜追求  
这一目标的用心,是我阅读此书体会最为深刻的一  
。  
甚至成为其一生哲学思考的基点 这一方法自有  
优点,即方便了熟稔西方学术传统的学者研究和了解  
相关学说,但也有缺点,即往往将新瓶视为主而将旧  
酒视为供新瓶塑造的一堆材料罢了当下留意于中  
西哲学和文化比较研究的众多著述,在学术价值判断  
,往往不能脱离冯氏窠臼,实际上是不能忘怀西方  
学术长期形成的权威压力而难以自成一说。  
第三种是注重旧酒新酿而不甚留意新瓶是否  
时髦和西式的独立发展阶段。《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  
也是如此:它的形式是简朴的,可谓是没有新瓶”  
包装的学术著作鉴于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学术著作  
脱离了对新瓶的附着感而充满着质朴的学术气息,  
有的学者将这一趋势概括为中国学派的崛起,我以为  
非常恰当如果按照这样的提法,那么当代逻辑的  
多向度研究也可称为逻辑学中国学派日渐崛起的  
一道风景。  
中西学术融合下的学科体系创新和创造,是一个  
经久不衰的老话题我大致将这些中西融合的形式  
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旧瓶旧酒换新签”,意即传  
统的学术内容方法和研究方式均没有显著变化而为  
了学科的近代化或方便所谓的国际交流,匆忙中只是  
变换了学科名称例如清末京师大学堂将原来的五  
经科,改头换面为近代学科新名词,《诗经改为中文,  
中国学派有什么渊源呢?简单地说,中国学派所  
继承的学术传统不仅仅是西方的原生理论,而且更要  
接纳中国近现代学人对西方学说整理介绍和本土化  
应用的研究成果,它所背负的学术传统是深厚的,而  
绝没有第一种那样只是改头换面罔顾外来世界的保  
守气息;中国学派所要推陈出新的,不仅仅是要通过  
发现新方法来解决老问题,更要以此种新方法来发  
解决中国特有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西方  
同行学者未曾涉猎的或根本不曾有机会接触的,从这  
点来说,中国学派是应该而且必然产生的。  
春秋改为历史等等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学术现象,  
背后往往有极强的本土文化情怀,因而始终是未曾消  
,相反,倒时时有各种回归过去的所谓新潮涌现。  
例如目前国内对于经学研究的重视,有类似于恢复清  
代朴学传统的趋向,我们也可将其归为此类。  
第二种是以外来的新瓶新签来改造容纳本土  
旧酒”。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即为典型,他承袭了  
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分为四部分,这四个部  
收稿日期:2017-09-24  
作者简介:潘忠伟(1979—),,浙江景宁人,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1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恰好与中国学派的四个面相一一对应:第一部分是  
普通逻辑教学研究”,它代表了任何一位中国社会科  
在中国众所周知的逻辑学大家,例如沈有鼎金岳霖、  
汪奠基诸人,学术圈内往往流传的是他们各自忽于人  
[
2]  
学所必须承担的学术普及职责;第二部分是语言逻  
辑研究”,它体现的是当代中国任何一位有学术尊严  
的学者作为立身之本的专业学术研究工作;第三部分  
先秦逻辑语义学思想研究”,它反映了中西合流下  
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型探讨态度;第四部分是  
情的各种佳语妙言,而称赞者也以此将他们视为学  
者的典范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若没有对学生思想  
状况的长期关注,如何能够成为一名普及专业知识的  
研究型教师?若没有对学术动态和现实需要的敏锐  
把握,又如何能实现此种学科在中国的落籍生根和  
日渐壮大?若学者没有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它  
的学术工作又如何能够避免小圈子内自娱自乐的尴  
尬境况?有的学者出于个人性情,不喜人事交往,这  
是值得尊重的,但从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没有经过  
社会风雨的洗礼和考验,学术研究成果就很难发挥出  
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其学术思想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也  
很难为人所揭示并改正笔者所知,林胜强教授是一  
位能够积极融入社会能与各个阶层人士谈笑风生的  
学者,他的著作可谓书如其人”:自信从容地将专业  
成果以通俗易懂地语言向大众普及这种春风扑面  
般的学术风格是他能够代表当下中国学派日渐崛起  
的魅力基础。  
邓小平审辩式思维研究”,它生动地诠释了在中国特  
定的话语环境下学术对于社会与现实应有的积极关  
注精神。  
自从逻辑学来到中国之后,学术巨擘的成果往往  
只限于小圈子流传,而该书作者面对的是众多普通大  
学生,30余年的逻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感该门  
课程的重要性,因而他的普通逻辑教学研究更接地  
,更符合中国国情,与那些仅从英文翻译教材的做  
法相比,这正是中国学派的自然彰显该书的语言  
逻辑研究包括广义量词的命题和推理自然语言的  
形式化以及基于计算机处理的语篇推理和动态谓词  
逻辑研究,既有前沿理论的探讨,又有实际运用的关  
,充分体现出当代逻辑的应用价值,是作者对逻辑  
学前沿领域研究相关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充分展示了  
中国学者对于世界学术共同体的积极参与,也无声地  
表达了中国学派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学术探讨,它同  
时也具有世界视野该书先秦逻辑语义学思想研  
对先秦诸子语义学思想的形成和流衍的娓娓道  
:从孔子到公孙龙,从墨子到荀子,墨经吕  
氏春秋》,让并非逻辑学专业的读者也能对先秦诸子  
逻辑学思想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这是百年来中  
国逻辑学人以西格中众多成果的一个侧影和总结。  
同样地,该书的第四部分也让人感受到中国学派结合  
当代逻辑对于中国本土问题,包括中国社会阶段性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民主与法制建设问  
题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等问题的深刻而专业的探索精  
可以说,这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均让读者感知到了  
中国学派的学术深度。  
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所代表的逻辑学中国  
学派的最终指向又何在呢?一言以蔽之,问题意识高  
于纯粹的理论建构学术因问题而起,也应该以解决  
问题而告一段落许多学者以为宏大的理论建构和  
历史叙述应是一流学者的典型做派,这在学术的发轫  
期当然是恰当的,对于一些学术经典问题的阐释,这  
种做派也是值得赞赏的,但处于中西文化融合情境下  
的当代中国逻辑学,更需要该书所标示的学术之道:  
解决学生普通读者乃是学者的学术之惑,并从中提  
升逻辑学的学术品质和现实魅力。  
当下的中国,对于学术创新和学术成果的评价,  
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和衡量体系人们常常说,公道自  
在人心学术成果的好与坏,最终离不开人心的支  
持与否,这一人心可以是同行专家的认可,也可以  
是读者的共鸣,更可以是作者的默默耕耘之心在  
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人  
”。仅以此语与读者共勉。  
长期以来,逻辑学被视为象牙塔中的纯粹学问,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向奎.论沈有鼎[J].文史哲,1989,(6):37-44.  
168